1、浙科版(2019)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生物与环境期末综合达标检测试卷1(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下图表示种群各特征之间的关系,“+”表示增加,“-”表示减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种群密度能够准确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B.甲、乙、丙、丁都能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C.处于K值时的种群,其年龄结构为增长型D.大量诱杀某害虫的雄性个体,能使该种害虫的种群密度显著降低2.利用鸭的杂食特性,鸭稻共作生态系统对防治水稻害虫有明显效果。科研人员对不同处理的稻田中水体底栖动物物种丰富度及部分动物数量比例进行了研究,数据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2、()A.调查圆田螺的种群密度可采用标志重捕法B.分析数据可知,由于稻鸭共作,原本在群落中优势明显的多足摇蚊地位下降,而尾腮蚓优势地位明显上升C.稻鸭共作能显著降低稻田底栖动物的物种丰富度D.实验结束后若停止人工管理,两种稻田均将会经历次生演替3.下图为某种群的平均出生率及平均死亡率与该种群所依赖的资源量关系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影响种群密度B.资源量长期小于R对该种群密度影响不大C.资源量是调节该种群数量重要的外源性因素D.随着资源量的增加,此种群的K值可以无限增大4.地球各地因气候、地形和其他环境条件的不同而分布着不同类型的群落。下列关于群落的叙述,正
3、确的是()A.捕食和竞争不利于群落内生物种类的稳定B.群落中植物的种类越多,一般动物的种类也越多C.没有人为干扰,弃耕农田总能演替成为森林D.土壤中的小动物分布无垂直结构5.科技人员选取某地同一自然条件下3处不同类型的茶园,进行了物种丰富度的调查,结果如下图所示。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纯茶园里只有1个物种B.杉茶间作园各物种的种群密度在10月份时最大C.梨茶间作园的物种丰富度在6月份时最大D.人类的生产活动不会改变茶园里的物种数目6.某莲藕池塘中存在着下图所示的食物网,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存在三条食物链,每条食物链都含有三个营养级B.图中所有的生物可以共同构成一个生物群
4、落C.该池塘实施莲藕和鱼共同种养模式后,鱼粪便中的元素可以流入莲藕D.若蜘蛛的同化量增加1 J,则莲藕的同化量至少需要增加100 J7.一些物种替代另一些物种、一个群落替代另一个群落的自然演变过程称为群落演替。下面关于群落演替的说法,错误的是()A.顶极群落中的植物比演替早期生长得快B.在被毁灭群落基质上所进行的演替称为次生演替C.群落演替的终点是顶极群落D.干扰可使群落处于不断的变动状态,阻止群落走向平衡8.下列不属于在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是()A.在一片森林中哪些种群在数量上占优势B.在一条河流中某种鱼的数量变化情况如何C.在一个湖泊中鱼类的栖息场所如何D.在某灌木林中几种小动物之间的关系
5、如何9.将一荒地改建成复合种植的果园后,该地的昆虫种类和数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果园中果树生长整齐,但该群落也有垂直结构B.将荒地改建成果园,说明人类的活动可以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C.该地植物种类和数量的变化,引起了昆虫种类和数量的变化,说明信息传递破坏了原有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若各种昆虫之间的竞争、捕食等关系发生了变化,对果树的产量可能会有影响10.以空间变化代替时间变化进行调查是研究植物群落演替的常用方法。近年来人为开发及黄河下游水量的减少造成地下水位下降,使得青龙湖湿地植物群落发生了较显著变化。研究人员对现阶段该湿地的植物群落分布情况进行调查(群落名称以优势种植物命名
6、),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通过统计样方内优势种植物的个体数可获知物种丰富度B.根据现有植物群落分布情况可推测水位下降后群落演替的方向C.群落中优势种的改变可作为群落演替的标志之一D.不同植物群落与湖心距离会随着水位变化而发生改变11.珊瑚裸尾鼠是一种生活在澳大利亚大堡礁上的啮齿动物,近几年由于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其栖息地不断减少,食物来源短缺,常与海鸟和乌龟争夺海草和甲壳类等食物,最终导致珊瑚裸尾鼠成为首个因全球变暖而灭绝的哺乳动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珊瑚裸尾鼠与海鸟和乌龟之间存在竞争关系B.珊瑚裸尾鼠是初级消费者,属于第二个营养级C.海平面上升使珊瑚裸尾鼠种群的环境
7、容纳量降低D.以上事例体现了人类活动能够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12.某生物小组调查了某种一年生草本植物的种群数量变化情况,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5年间种群数量变化A.1972年该种群内个体间的竞争程度较1975年高B.1971年种子萌发至幼苗阶段的死亡率低于幼苗至成熟株阶段C.该种群的幼苗数比成熟个体多,所以是增长型种群D.由于环境条件的限制,5年间该种群数量呈“S”形增长13.下图为浙江省某地比较常见的桑基鱼塘农业生态系统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不考虑人工投入时,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全部桑树植株有机物中的能量B.蚕沙中所含的能量主要属于第二个营养级C.蚕的次级生产量最
8、终来源于桑叶在光合作用中所产生的有机物D.建立该生态系统的目的是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循环利用14.下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示意图,“”表示碳的流动方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可分别表示光合作用和分解作用B.的营养关系一般不可逆,这决定了能量流动的单向性C.该生态系统中食物网可表示为D.能量为动力,使碳元素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之间循环往返15.某森林生态系统的相关指标随群落演替时间的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Pg与R的差值表示生产者的有机物积累量B.Pg达最大值时,该生态系统抵抗干扰保持稳态的能力最强C.枯枝落叶的积累是演替后期Q高于Pg的原因之一D.演替达到稳定阶段
9、时,其物种组成将保持不变16.庄子内篇人间世中,庄子对弟子说:“桂可食,故伐之,漆可用,故割之。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从中可见,我国古人很早就已经意识到生态文明的重要意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庄子的话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价值B.“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体现了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功能C.“人民众而货财寡,事力劳而供养薄”体现了控制人口的重要性D.“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体现了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功能17.某些动物种群中存在自毒现象。比如蝌蚪密度高时会产生一种毒素,该毒素能限制蝌蚪的生长或增加蝌蚪的死亡率。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蝌蚪
10、产生的毒素是一种化学信息B.这种毒素对于动物自身生命活动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C.这种毒素对于种群的繁殖具有一定的影响D.动物的自毒现象不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18.复合式生态浮床技术将植物分布为两层,并结合照明、通气等技术更好地对富营养化的水体进行生态修复,如下图所示。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复合式生态浮床能吸收过多的氮和磷,减少水体富营养化B.曝气头曝气可促进需氧微生物的需氧呼吸,有利于降解有机污染物C.复合式生态浮床能有效遮挡阳光,避免光线过强,温度过高,从而促进藻类的繁殖D.复合式生态浮床技术对水体生态系统的修复,利用的是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使用价值19.草原上的老猎人说:“我也打狼,但
11、不能多打,要是把狼打绝了,草原就活不成,草原没了,人畜还能活吗?”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草原生态系统中狼、羊、草的数量变化体现出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着正反馈调节B.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沿着食物链、食物网进行的C.捕食者对于生态系统的稳态也具有积极意义D.调查草原上的黄羊的种群密度可以用标志重捕法20.某城市的一块荒地在城市发展过程中被改造成另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改造前后的一些变化见下表。据此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项目植物种类植被覆盖率/%群落中的植物优势种改造前2010狗尾草、艾蒿、蒲公英改造后3025菖蒲、芦苇、睡莲A.改造增加了该区域的湿地面积B.改造后该区域的植物多样性增加C.改
12、造后该区域的小气候得到改善D.改造的主要目的是为人们提供丰富的生产和生活物质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50分)21.(12分)“种群密度效应”包括两个重要的法则:在一定范围内,当条件相同时,物种个体平均重量W与密度d的乘积是个常数Ki,最后产量总是基本一致,即“产量恒定法则”;同时,随着密度增加,种内竞争加剧,引起种群个体死亡而密度减少,即“自疏现象”。请回答下列问题。(1)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其大小是由(填种群特征)直接决定的。(2)在自然条件下,种群呈“S”形增长,其含义是。(3)出现“产量恒定法则”的原因是自然界的总是有限的,当种群密度增大时,种内竞争就会加剧,物种个体数量的增
13、加以个体为代价,从而维持着这种自然的平衡。(4)据报道,某年欧洲老鼠数量极多,众多老鼠争相作出“自我牺牲”,成群结队,翻山越岭,抵达北冰洋集体“自杀”,这种现象属于。22.(6分)黄土丘陵沟壑区位于黄土高原北部,已成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同时也是我国生态环境最为脆弱的地区之一。目前恢复植被已成为该地区治理水土流失的重要措施之一。请回答下列问题。(1)通过人为因素恢复植被改善生态环境,会影响该地区群落演替的。(2)封禁能使黄土丘陵沟壑区的植被逐步恢复。植被的恢复是(填“初生”或“次生”)演替的过程。短期封禁就能使草本植物群落得到明显恢复,主要表现在植物种类增多、植被覆盖率和生物量提高、
14、植被保持水土功能增强。若实施中期封禁,请预测植被的恢复状况:。(3)中期封禁后,物种丰富度将(填“增加”“减少”或“不变”)。(4)封禁后群落的垂直结构发生较大的变化,人工乔木林的垂直结构逐渐明显,这种垂直结构显著提高了,还为动物创造了。23.(8分)某草原生态系统中有植食动物A、B和肉食动物C,C以A为食,不同物种的种群数量与时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t0t1的后期,A的种群数量增长减慢,最终停止增长,从种内和种间关系的角度分析其原因:。(2)t1t2时期,B的种群数量上升,原因是A种群的数量下降后可为B种群的生存腾出更多的。(3)该生态系统中,A的种群数量增加引起C的种群
15、数量增加,C的种群数量增加又会抑制A的种群数量增加,这属于生态系统的调节。(4)以上分析说明,捕食关系的存在能有效调节种群数量和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从而提高生态系统的能力。24.(12分)近年来,许多国家地区遭受了各种自然灾害侵袭,生态学家认为,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与环境的破坏有巨大联系。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大气中二氧化碳过多引发温室效应,导致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为了减缓温室效应带来的危害,中国政府做出了节能减排的承诺,倡导低碳经济和绿色生活。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有效措施有(写出两种即可)。(2)有人猜想我国南方地区的旱灾与绿化过程中大面积种植桉树有关,桉树根系吸水能力极强,会减少
16、地下水的储备,桉树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是,据调查,大面积桉树周围几乎不能生长其他植物,这是由于桉树与其他植物存在关系。(3)品种单一的桉树林容易引发虫灾,原因是。相关部门准备引进一些青蛙来消灭以桉树为食的害虫,在这条食物链中,青蛙的营养级是。一般来说,桉树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只有约10%会流入害虫体内,这是由于除了一部分用于桉树自身呼吸消耗,还有一些能量。25.(12分)图一表示土壤中镉化物严重污染地区,通过栽种吸镉植物回收镉化物的实验流程;图二表示两种植物对土壤中镉化物吸收能力的测试结果及干物质的燃烧气化温度。已知镉化物的燃烧气化温度为420 。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图一图二(1)土壤中的重金
17、属可以通过逐级富集,从而危及人类的健康。(2)如果图中气体过量排放至大气,将加剧等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部分气体及灰分物质重新进入栽培区再度被利用的过程体现了生态系统的功能。(3)两种植物的根对镉化物吸收有差异的具体原因是细胞膜上。你认为治理并回收镉化物适宜选择的植物是,理由是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答案:D解析:种群密度能够反映种群数量的多少,但是不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A项错误。由题图可知,甲、乙可以决定种群密度的大小,而丙、丁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大小,B项错误。处于K值时的种群,其年龄结构为稳定型,C项错误。大量诱杀某害虫的雄性个体,导致种群的性别比例失调,出生率降低,最终使该种害虫的种
18、群密度显著降低,D项正确。2答案:A解析:圆田螺的活动范围小,活动能力较弱,应该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A项错误。据图分析,与常规区相比,稻鸭共作使得原本在群落中优势明显的多足摇蚊地位下降,而尾腮蚓优势地位明显上升,B项正确。图中显示稻鸭共作后,底栖动物的物种丰富度明显降低了,C项正确。实验结束后若停止人工管理,两种稻田经历的演替都属于次生演替,D项正确。3答案:C解析: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来影响种群密度,A项错误。资源量小于R,种群的平均出生率小于平均死亡率,种群密度下降,B项错误。由题图可知,在一定范围内,资源量越多,种群平均死亡率基本不变,种群平均出生率增大,种群数量增加,所以资源量是
19、调节该种群数量重要的外源性因素,C项正确。在一定范围内,随着资源量的增加,此种群的K值增大,但不会无限增大,D项错误。4答案:B解析:群落中捕食和竞争关系均有利于群落内生物种类的稳定;由于植物为动物提供食物和栖息空间,群落中植物的种类越多,一般动物的种类也越多;弃耕农田能否演替成为森林还需要看环境条件;土壤中的小动物分布有垂直结构。5答案:C解析:由题图可知,纯茶园里的物种有20个左右,A项错误。10月份时杉茶间作园中的物种数最多,但并不能说明各物种的种群密度在10月份时最大,B项错误。6月份时梨茶间作园中的物种数最多,即物种丰富度最大,C项正确。人类对茶园除草和喷施农药等活动能减少茶园中的物
20、种数目,D项错误。6答案:C解析:题图中有三条食物链,其中有两条食物链存在四个营养级,A项错误。图中缺少分解者,所以不能构成生物群落,B项错误。鱼粪便中的有机物被分解者分解成无机物后,可被生产者莲藕吸收利用,C项正确。若蜘蛛的同化量增加1 J,则莲藕的同化量至少需要增加120%20%=25(J),D项错误。7答案:A解析:植物的生长速度与许多因素有关,例如水分、温度等,所以顶极群落中的植物不一定比演替早期生长得快。8答案:B解析:在一条河流中某种鱼的数量变化情况如何属于在种群水平上研究的问题。9答案:C10答案:A解析:群落中不同物种的总数称为物种丰富度,通过统计样方内所有生物种数可获知物种丰
21、富度。11答案:B解析:由题意可知,珊瑚裸尾鼠是初级消费者或次级消费者,属于第二个营养级或第三个营养级。12答案:A解析:由曲线可知,1972年种群密度比1975年高,则种内竞争更剧烈,A项正确。纵坐标为种群密度(表示单位面积的个体数),横坐标为时间,而死亡率可看成单位时间死亡的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百分比,由题图中数据可知,1971年种子萌发至幼苗阶段的死亡率高于幼苗至成熟株阶段,B项错误。由5年数据可知,每年该种群的幼苗数都比成熟株数多,但是种群密度每年都在下降,可见萌发的种子能长成幼苗的很少,因此不是增长型种群,C项错误。由5年数据可知,种群密度每年都在下降,不呈“S”形增长,D项错误。13
22、答案:C解析:不考虑人工投入,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全部生产者(桑树)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总量;蚕沙中所含的能量属于第一个营养级(桑树)的能量;建立该生态系统的目的是实现物质的多级循环和能量的高效利用,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不能循环。14答案:C解析:题图中A、C之间为双箭头,由于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均能进行细胞呼吸产生CO2流向大气中的CO2库,因此C是大气中的CO2库,A是生产者,则D、E为消费者,B为分解者,可分别表示光合作用和分解作用,A项正确。表示捕食,其营养关系一般不可逆,这决定了能量流动的单向性,B项正确。食物链只包括生产者和消费者,而题图中B是分解者,所以该生态系统中的一条
23、食物链可表示为ADE,C项错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相辅相成,物质为载体,能量为动力,使碳元素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之间循环往返,D项正确。15答案:C解析:Pg表示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而R表示生物的呼吸作用消耗总量,并非生产者的呼吸作用消耗总量,故二者的差值不表示生产者的有机物积累量,A项错误。生态系统抵抗干扰保持稳态的能力与物种数量及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有关,与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无关,B项错误。演替后期,生态系统会积累大量枯枝落叶,其中含有大量有机物,导致生态系统内有机物总量Q高于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Pg,C项正确。演替达到稳定阶段时,生态系统的物种组成呈动态变化,而不是保
24、持不变,D项错误。16答案:D解析:“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描述了植物的枝条能够长成植物体,属于无性生殖中的营养生殖。17答案:D解析:动物的自毒现象可以防止动物种群密度过高,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18答案:C解析:复合式生态浮床能有效遮挡阳光,避免光线过强,从而抑制藻类的繁殖。19答案:A解析:草原生态系统中狼、羊、草的数量变化体现出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着负反馈调节,维持生态系统的稳态。20答案:D解析:由题表可知,改造后群落中的植物优势种由旱生植物变成了水生植物,所以湿地的面积应当增加,A项正确。改造后植物种类增加,多样性程度提高,B项正确。生态系统稳定性提高,气候会有所改善,
25、C项正确。改造后增加的植物种类尤其是优势种并非经济作物,所以改造的目的并非为人们提供生产和生活物质,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21答案:(1)种群密度出生率与死亡率、迁入率与迁出率(2)在空间有限、资源有限和受到其他生物制约条件下的种群增长方式(3)空间和资源重量的减少(4)自疏现象22答案:(1)方向和速度(2)次生植物种类继续增多、植被覆盖率和生物量继续提高、植被保持水土功能进一步增强(3)增加(4)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食物条件和栖息空间23答案:(1)种内竞争加剧以及捕食者数量增多(2)生存空间和食物资源(3)负反馈(4)自我调节24答案:(1)种植绿色植物,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2)
26、生产者竞争(3)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简单第三营养级部分被分解者利用,部分未利用25答案:(1)食物链(2)温室效应(或酸雨)物质循环(3)运输镉离子载体的数量不同蔓田芥蔓田芥对镉化物的吸收能力强、气化温度低浙科版(2019)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生物与环境期末综合达标检测试卷2(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种群的边界可以是自然的,也可以是由人为划定的。种群通常由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的个体组成。下列生物中属于种群的是()A.一个校园里生长着的各种各样高大的树B.生活在一片森林中的全部雄鸟和雌鸟C.一块菜地上生长着的大白菜、大蒜和大葱D.生活
27、在青海湖鸟岛保护区内不同年龄的棕头鸥2.巴西红耳龟是入侵我国的物种之一,在其原产地由于有鹭鸶、浣熊等众多天敌猎取龟卵、幼龟,巴西红耳龟数量基本保持稳定。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调查某湖泊中巴西红耳龟的种群密度可以采用标志重捕法B.在原产地,龟卵、幼龟被天敌猎取导致巴西红耳龟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C.由于食物充足、缺少天敌等,巴西红耳龟的种群数量在我国将一直呈“J”形增长D.在巴西红耳龟的种群数量达到K/2时进行防治,可达到最好的防治效果3.下图表示某生物的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已知横轴上的图形与横轴下的图形为对称关系,从中不能得出的结论是()A.AC段种群数量呈“S”形增长B.种群数量最大的时
28、刻是B时刻C.AF段,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很有可能发生了改变D.AB段和DE段,种群年龄结构分别为增长型和衰退型4.科学家在实验中发现:许多植物的花都是白天开放,夜晚闭合;如果将光线遮挡起来并降低温度,即使在白天,花也会闭合。这个实验表明影响植物开花的非生物因素是()A.温度B.阳光C.阳光和温度D.植物种类5.下图是生态位关系图,其中完全符合“竞争是不对等的,乙的生态位空间有较大比例被共占”的一组是()6.贻贝通常固着在海滩区域的礁石上生活,而海星通常分布在更靠下的水域中,涨潮时能进入贻贝的分布区域。生态学家研究海星对贻贝分布的影响,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调查贻贝种群密度的方
29、法是标志重捕法B.除去海星会导致贻贝的分布区域变小C.海星是入侵物种,比贻贝更加适应环境D.海星可能通过捕食作用影响贻贝的分布7.若将某森林局部区域的全部乔木更换为单一乔木灰桦,在没有人为继续干预的情况下,该区域各种乔木的相对比例随时间变化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物种更换树种前占比/%更换树种后占比/%0年50年100年150年200年灰桦11005211野生蓝果木303628174红枫405039248山毛榉9209315887A.该区域发生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B.灰桦的数量优势在竞争中被逐渐取代C.山毛榉的种群数量将呈“J”形增长D.更换树种改变了该群落最终演替的方向8.下列关于
30、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资源无限、空间无限和不受其他生物制约的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呈“J”形增长B.退耕还林、退塘还湖、布设人工鱼礁之后都会发生群落的初生演替C.习性相似物种的生态位重叠越多,对资源的利用越充分D.两只雄孔雀为吸引异性争相开屏,说明行为信息能够影响种间关系9.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A.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不一定都导致群落结构更复杂B.在群落演替过程中,每个种群的数量变化都符合“S”形曲线C.在群落演替过程中,生物种类的改变不会导致种间关系发生改变D.维持牧草和放牧数量的适宜比例能保证草原群落不发生演替10.在一个生态养殖大棚里,水底养着螃蟹,水面漂浮着无
31、土栽培的蔬菜,水面上方黄瓜藤枝蔓茂盛。漂浮蔬菜和黄瓜生长所需的肥料来自螃蟹的排泄物,大棚里同时种了一种特殊辣椒起驱虫作用。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A.只需输入太阳能即可维持该生态系统的稳定B.特殊辣椒的驱虫作用依赖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C.该生态系统中螃蟹、漂浮蔬菜、黄瓜构成了生物群落D.蔬菜和黄瓜从螃蟹的排泄物中获得养分,所以蔬菜和黄瓜也可以作为分解者11.某地的常绿阔叶林等因过度砍伐而遭到破坏,停止砍伐一段时间后,该地常绿阔叶林逐步得以恢复。下表为恢复过程依次更替的群落类型及其植物组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演替阶段群落类型植物种类数/株草本植物灌木乔木1草丛34002针叶林521213针阔叶
32、混交林6724174常绿阔叶林1063116A.常绿阔叶林恢复过程中的群落演替为次生演替B.恢复稳态能力最强的是针阔叶混交林C.与草丛相比,针叶林中的动物分层现象较为复杂D.随着演替时间的延长,群落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大12.下图为某湖泊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浮游藻类属于生产者B.该食物网有5条食物链C.该食物网中,水生昆虫属于第二营养级D.浮游动物与水生昆虫之间通过负反馈调节维持各自数量的相对稳定13.下图为某生态系统中能量流经第二个营养级的示意图,图中AG为不同能量形式,为能量数值。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B为第二个营养级摄入体内但未被同化的粪便量B.图中C为第二个
33、营养级同化的能量,数值为和的差值C.图中D为第二个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中流向分解者的部分D.图中E为第二个营养级的净次级生产量,数值为-(+)14.生态系统是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组成的统一整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非生物成分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必备条件B.生产者除绿色植物外,还包括黑藻、蓝细菌、硝化细菌等原核生物C.消费者和分解者都是异养生物,但它们获取营养的方式有区别D.在任何生态系统中,都存在着捕食食物链和腐食食物链15.下列关于能量金字塔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能量金字塔中的a、c分别代表生产者、三级消费者B.图中生物能构成一条食物链C.从图中可以看出,一个生态系统中营养
34、级越多,能量在流动过程中消耗的就越多D.对于森林生态系统来说,往往一棵树上栖息着好多昆虫,该生态系统中的能量金字塔则呈倒置状态16.下图为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其中表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表示有关的生理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示的碳循环路径是完整的B.图中过程只能代表光合作用过程C.图中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进行的有过程D.图中由生产者、和构成的食物链中,能量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17.某湖泊中,水里的DDT浓度为0.03 ppm(即0.03 g/g),甲物种体内的DDT浓度为水中DDT浓度的7万倍,乙物种体内的DDT浓度为水中DDT浓度的17万倍,丙物种体内的DDT浓度为水中DDT浓
35、度的100万倍。由这三种生物构成的食物链,最可能是()A.丙乙甲B.甲乙丙C.甲丙乙D.乙丙甲18.因含氮、磷污染物的流入,妫水河爆发水华。研究人员在妫水河投放以藻类为食的罗非鱼控制水华,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投放罗非鱼后水体中亚硝酸氮的变化投放罗非鱼后水体中磷酸根的变化A.罗非鱼等动物和藻类共同构成生物群落B.投放罗非鱼调整了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C.投放罗非鱼可加快清除妫水河中含氮、磷的污染物D.妫水河爆发水华,自我调节能力没有丧失19.到2050年,按16亿人口人均年消费粮食600 kg计算,中国每年共需粮食9.6亿吨,需要每公顷耕地产粮13.5吨,也就是说,到2050
36、年中国粮食单产同现在相比需要提高2.7倍才行。这个事实说明()A.达到这些指标是相当困难的B.控制人口和保护耕地,对中国人民的生存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C.2050年,中国粮食单产将会同步提高D.2050年,中国粮食需要大量进口20.下列有关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不合理的是()A.对自然遗迹、陆地水体、海域等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实施就地保护B.对珍稀濒危物种实施迁地保护C.加强公众教育,提高国民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识D.把沼泽地改造成人造林是增加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手段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50分)21.(10分)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分别种植大麦与狗尾草,它们都生长良好,把二者的种子混匀后播种
37、,则大麦正常生长,狗尾草的生长明显受到抑制(矮小)。(1)为了验证大麦的生长对狗尾草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请根据所给材料器具,完成实验步骤并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材料器具:大麦种子,狗尾草种子,50(cm)50(cm)10(cm)的栽种盒,剪刀,洒水壶,天平,直尺等。实验步骤:.选取A、B、C三个栽种盒,在栽种土壤表面画5(cm)5(cm)的小方格,每个小方格的中心放一粒大麦或狗尾草种子,三个栽种盒的播种方式依次为:A:只种狗尾草;B:只种大麦;C:。.洒上少许泥土覆盖种子,用洒水壶浇水,把三个栽种盒放在20 左右环境中培养24周,每天均保持足够时间的。.每天观察记录,统计盒内植株的地上枝平均
38、干重、等数量特征,比较三个栽种盒的植物特征差异。结果预期和结论:。(2)为了进一步证实大麦分泌物具有抑制狗尾草生长的作用,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用完全培养液(甲)、培养过大麦的营养液(乙)进行了以下实验:把长势相同的狗尾草幼苗分为A、B两组,A组用甲液培养,B组用乙液培养,实验容器符合要求,实验过程中的A、B两组均通入空气。一段时间后,B组狗尾草长势明显不如A组。该组同学由此得出结论:大麦根部分泌物会抑制狗尾草的生长。然而,该实验尚不足以得出上述结论,请你提出正确的实验设计思路。 。(3)本实验启示我们,在设计对照实验时,必须遵循原则,才能获得准确可靠的结论。22.(10分)早在明朝,我国劳动
39、人民已经懂得根据鱼类的不同食性和栖息特点进行混合放养,以提高养殖的经济效益。下表为某鱼塘中鱼的种类、栖息水层和主要食物的对应关系。请回答下列问题。鱼的种类栖息水层主要食物鲢鱼上层浮游植物鳙鱼中上层浮游动物草鱼、鳊鱼中下层水草、浮萍鲤鱼、鲫鱼底层底栖动物、有机碎屑(1)不同鱼类生活在鱼塘的不同水层,形成了群落的结构,有利于养殖鱼类对鱼塘水体空间和的充分利用。(2)能量从太阳能到鳙鱼的流动途径是。为维持鱼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放养鱼苗时鳙鱼的投放量要(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鲢鱼。(3)给鱼塘施肥可以提高鱼的产量,但某些情况下又会造成鱼的死亡,原因是 。23.(10分)人工湿地是由人工建造和控
40、制运行的与沼泽地类似的生态系统,污水与污泥在沿一定方向流动的过程中,主要利用人工基质、微生物、植物等对污水进行净化。图甲为人工湿地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甲(1)湿地植物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根据污水中成分含量的变化,从进水口到出水口的不同地段,分别种植不同的湿地植物,这体现了群落的结构。(2)若下图中的和分别表示鲤鱼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则在点时,鲤鱼的数量达到最大。(3)挺水植物如香蒲、美人蕉等能向水中分泌萜类化合物、类固醇等,抑制藻类的生长,也能开出鲜艳的花,吸引昆虫,这体现了生态系统信息传递能,维持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4)湿地具有净化污水的功能,同时还能进行科学考察,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41、。24.(10分)生态浮床技术是一个综合了物理、化学、生物方法的水环境原位生态修复过程,它利用水生植物及根系微生物吸收氮、磷元素,同时可降解有机物和重金属,并以收获植物体形式将其搬离水体,保护了水生态环境,实现了景观效益和生态功能的双赢。下图为某湖泊应用生态浮床技术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生态浮床上的植物可供鸟类筑巢,下部根系形成鱼类和水生昆虫栖息环境,这体现了群落的结构,群落中这种结构的意义是。(2)浮床下方水体中藻类植物的数量低于无浮床的水域,这主要是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浮床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抑制藻类的生长繁殖,防止水华发生。(3)当有机污染物流经生态浮床时能够被净化,一方面
42、,水流流经浮床时,流速变缓,物理沉降作用显著,另一方面是。(4)生态浮床既能净化水质、防治水华,又能美化环境,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价值。25.(10分)湿地生态系统包括湖泊、水库、滩涂、池塘等,被称为“地球之肾”。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湿地中的各种生物共同构成一个。各生物种群占据不同的位置,体现了群落的结构。(2)湿地生态系统具有改善水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的功能,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为保护湿地的生物多样性,我国已建立多个湿地自然保护区,这属于(填“就地”或“迁地”)保护。(3)在对湿地滩涂沙土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进行研究时,常用法进行采集和调查。(4)某地区为了增加耕地面积,有计划地
43、对湿地进行填埋,导致生态系统抵抗干扰保持稳态的能力减弱,该实例说明了人类活动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进行。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答案:D解析:种群是指占有一定空间和时间的同一物种所有个体的集合体。A、B、C三项中都包含了多个物种,不能称为种群。2答案:A解析:巴西红耳龟的活动能力较强、活动范围广,调查其种群密度可以采用标志重捕法,A项正确。在其原产地由于有鹭鸶、浣熊等众多天敌猎取龟卵、幼龟,巴西红耳龟数量基本保持稳定,则其年龄结构应为稳定型,B项错误。一个新的物种进入某地后,起初由于食物充足、缺乏天敌等,种群数量的增长类似“J”形增长,后由于种内竞争加剧,以该种群为食的动物的数量增加,使
44、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升高,种群数量呈“S”形增长,C项错误。防治巴西红耳龟应在其种群数量达到K/2之前进行,D项错误。3答案:B解析:由题图可知,AB段该种群的增长速率从零开始增加到最大,又从最大减小到零,种群数量一直增加,直到相对稳定,因此AC段种群数量呈“S”形增长,A项正确。种群数量最大的时刻是C时刻,B项错误。DF段种群增长速率为负值,即种群数量下降,且持续时间较长,不符合在K值附近波动的特征,因而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很可能减小了,C项正确。AB段该种群的增长速率大于零,种群数量不断增加,年龄结构为增长型;DE段该种群的增长速率小于零,种群数量不断减少,年龄结构为衰退型,D项正确。4答案:C5答案:D解析:D项中甲、乙有共同的生态位空间,且乙的生态位空间有较大比例被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