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2 年秋季高三年级阶段性质量抽测 历史学科参考答案及评分细则 一、选择题 1.答案 A 解析:一、选择题 1.答案 A 解析:材料中“强调人事的重要性”,“适应人心”,“保民”等信息可以看出对民众的重视,认识到争取民心在政治统治中的重要性,体现了早期的人本思想,因此 A 项正确。题目只是认识到重视民众,无法看出治国方略的特点与水平,故 B 项错误;材料是站在统治者立场,而非个体意识的觉醒,C 项错误;反映的是统治思想的变化,而非强调神权思想,D 项错误。2.答案 D 解析:2.答案 D 解析:材料反映从秦始皇到汉武帝时期,政府对币制的不断改革过程,有利于金融稳定,经济发展,加强中央集权,
2、体现社会治理的不断改进,因此 D 项正确。币制改革不能反映经济发展艰难,汉初文景之治经济取得较好发展,A 项错误;当币制改革符合社会经济需要,能够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政府财政收入就会增加,如果改革不符合现实状况,不利于经济发展,政府税收难以增长,B 项错误;材料与制币技术无关,C 项错误。3.答案 B 解析:3.答案 B 解析:唐六典作为行政法典,对国家机关各项事宜进行了明确的界定,反映了行政有了清晰的法律依据,体现了行政体系逐渐走向成熟,因此 B 项正确。A 项开始形成从题干不能体现,规范的行政体系之前存在,唐六典是使之更加明确,A 项错误;法典制定与依法行政是否有效落实不存在必然关系,也无法
3、保证官员都会恪尽职守,C 和 D项错误。4.答案 D 解析:4.答案 D 解析:材料反映宋朝人口状况,按户数和口数计算户均只有 2.24 人,远低于汉唐户口比例,反映出不同史料人口统计方式可能存在差异,需要多方史料互证才能得出更加接近真实的人口数,因此 D 项正确。材料信息无法得出北宋经济严重衰退,也无法看出宋代重男轻女的严重程度,A 和 C 项错误;史料存在统计方式不同,无法得出史料的可信度,B 项错误;5.答案 D 解析:5.答案 D 解析:材料反映明朝后期农民起义情况,可以看出起义分布范围十分广泛,也比较频繁,体现出明王朝面临着比较严峻的统治危机,因此 D 项正确。农民起义频发,体现明王
4、朝政权虽然在延续,但是危机已经十分严重,A 项“有效维持”对地方的控制与史实不符,错误;虽然社会矛盾尖锐,但题目信息无法看出土地兼并情况,因此 B 项错误;题目材料中农民起义都失败了,明朝统治并未崩溃,C 项错误。6.答案 B 解析:6.答案 B 解析:有人进言认为曾国藩实力增强,地方势力崛起恐非国家之福,咸丰帝收回对曾国藩的任命诏令,体现此时的清政府对地方势力既有依赖又有疑忌的矛盾处境,因此B 项正确。A 项“开始挑战”程度表述错误,进言者言论不足以看出庸臣当道政治昏暗,B 项错误,材料也没体现曾国藩之后的态度,D 项错误。7.答案 C 解析:7.答案 C 解析:五四前后戏剧行业也在思考变革
5、,探索发展新路,反映新文化运动波及的领域具有广泛性,因此 C 项正确。A 项过于绝对,也与事实不符;虽然五四运动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但题目材料并未提到工人运动,也没有反映服务于工人运动需要的信息,B 项错误;学界论战是戏曲改革的一个推动因素,而非主要动力,D 项错误。8.答案 B 解析:8.答案 B 解析:海外华侨对抗日的无私援助,体现了华侨深厚的家国情怀,反映华侨对于民族独立、民族复兴的向往,B 项正确。华侨捐献是抗战物资的重要来源,而非主要来源,A 项错误;华侨援助不属于国际援助,C 项错误;华侨捐献是民族团结的表现之一,但不足以得出民族空前团结和扭转战局的结论,D 项错误。9.答案 C
6、 解析:9.答案 C 解析:美国国务院之前阻碍交换得到熊猫,尼克松访华后又接受中国赠送的两只熊猫,并深受美国民众欢迎,可见美国政府对华政策发生转变,究其原因是受美苏争霸态势、中苏关系、中国国际影响力提升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因此 C 项正确。民间需求早已有之,但并未促使美国政策调整,A 项错误;中美两国意识形态分歧依然浓厚,B 项错误;中美民众都喜欢熊猫,不能说明民众价值观趋于一致,D 项错误。10.答案 A 解析:10.答案 A 解析:题目中新机制是由于 1992 年我国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目标,而股票发行和融资是企业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表现,所以这应该主要得益于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
7、,故选 A 项;材料中的现象是企业走向现代企业制度的表现,所以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不是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排除 B 项;材料现象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没有直接关联,排除 C 项;题干所述现象主要得益于明确了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二者密切相关,而对外开放不是其主要原因,排除 D 项。11.答案 A 解析:11.答案 A 解析:材料中有关城邦的事务和法令预案及档案文献、收支账目均向公民开放查询,说明城邦的事务接受公民监督,是雅典民主政治的重要表现,故选 A 项。材料仅涉及到雅典事务受到民众的监督与管理,没有明确公民大会的具体权力情况,B 项错误;材料仅涉及到民众对于城邦事务的监督,没有明确民众在政治
8、事务中的义务,C 项错误;材料没有明确法令内容的制定与落实过程中对民众意愿具体的考量情况,D 项错误。12.答案 B 解析:12.答案 B 解析:传教士在非洲教授房屋建造方法、改进农业、公共卫生健康等,在客观上推动了非洲社会的发展,但应看到的是传教士活动更多还是为殖民扩张服务,并使殖民者在殖民地拥有长期影响,这是文化扩张的一种表现,因此 B 项正确。A 项过分夸大传教士在殖民统治中的作用;C 项实现全面改造不符合史实;传教士客观上推动了非洲社会转型,但非主要推力,D 项错误。13.答案 B 解析:13.答案 B 解析:英国两党轮流执政,各自党纪严明、组织严密,对英国内阁和议会都产生重要影响,在
9、政治运行中发挥关键作用,因此 B 项正确。题干只是认为制衡作用被、削弱,A 项结论“不复存在”表述过于绝对;议会至上是英国君主立宪制的核心,C 项错误;D 项与材料信息不符,并且论述观点错误。14.答案 D 解析:14.答案 D 解析:20 世纪初,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展,美国经济实力迅速增强,国内垄断资本膨胀,进一步向海外扩张是美国自身利益发展的需要,因此调整外交政策,积极插手欧洲事务,D 项正确。20 世纪初,欧洲整体实力依然强于美国,A 项错误;摩洛哥并非美国核心利益,B 项错误;美国孤立主义外交只是出现调整,而非完全退去,C 项错误。15.答案 D 解析:15.答案 D 解析:暴力夺
10、取政权的成功经验,再加上对世界革命的渴望,以及迅速巩固政权的现实需求,使得列宁对社会主义过渡的理解比较片面,直接暴力过渡是在特殊历史背景下的尝试,因此 D 项正确。列宁的选择不是对马克思主义了解不足,而是特定环境下选择性的忽视,A 项错误;B 项结论正确,但是与题目信息不符;马克思关于过渡的观点是没有被完整运用,而非不适于俄国,C 项错误。16.答案 C 解析:16.答案 C 解析:在全球化与社会经济基础和战略思想选择之间,当全球化给参与者带来经济增长和福利改进时,参与者会对全球化持更加开放的态度,从而在思想和战略上会更加积极融入全球化;当全球化引发参与者内部社会分化严重,参与者会对全球化持更
11、加保守的态度,从而阻碍全球化的推进,因此要推进全球化应该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秩序,让更多参与者从中获利,因此 C 项正确。决定全球化程度的是生产力发展水平,A 项错误;B 项与当今全球化现状不符;全球化的福利并非各国共同享有,D 项错误。二、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 17(12 分)(1)家族制度与专制主义集权制度相结合,成为维系统治的重要途径;是传统社会基层治理的主要形式,有助于强化政府对地方的管理;影响国人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全方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6 分。每点 2 分)(2)近代社会转型对家族制度的冲击;民主平等思想的传播与实践,与旧家族观念存在冲突;西方家庭观念的引进;现代社会管理体制
12、的变化,传统家族观念不能适应新的环境。(6 分。每点 2 分,答出任意 3 点即可)18.(14 分)(1)水源以天然河流、井泉为主;供水渠道主要依靠修建渠道;政府重视城市供水问题;逐步形成引水与井泉结合的供水系统。(6 分。每点 2 分,答出任意 3 点即可)(2)促进因素:西方城市供水系统的影响;城市饮水的现实需求;消防的现实需求;(或者城市饮水和消防的现实需求)(4 分。每点 2 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阻碍因素:国力衰微,修建供水系统经费不足;技术落后,受制于西方列强;传统观念的束缚。(4 分。每点 2 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19.(14 分)(1)妇女身份独立,不再依附男性而存在;妇女
13、能直接广泛的参与社会劳动;妇女地位逐步取得与男性平等的地位;妇女的能力和视野得以拓展。(6 分,每点 2 分,答出任意3 点即可)(2)工业革命后英国妇女地位的提高是工业革命增加了劳动力的需求,妇女更多参与社会经济活动,对经济的重要性和自身经济独立性增强的结果。(2 分)妇女地位的提高有利于保护妇女权益,维护女性尊严,实现男女平等;(2 分)有利于调动妇女劳动的积极性,促进资本主义工业经济的发展。(2 分)对妇女的贬低是男权社会对女性的欺压和霸凌,男女平等、尊重女性、善待女性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2 分)20.(12 分)本题为开放性试题,采取分等评分法。第一等:1012
14、 分。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典型充分,史论结合,文字通畅,逻辑性强。第二等:79 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文字通顺,有一定的逻辑性。第三等:46 分。要求:观点基本明确,史论尚能结合,表达较为清楚。第四等:03 分,依据题意酌情给分。答案示例:论题:近代中国社会各阶级的道路探索为民族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面对千年未有之变局,中国社会各阶级积极探寻救亡图存的道路。农民阶级先后发起了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高举反侵略旗帜,但因为自身阶级局限,提不出切合实际的纲领和目标,最终失败。地主阶级以维护封建统治为目的,开始向西方学习,发起洋务运动和新政,未能顺应历史潮流而失败。资产阶级先后尝试建立君主立宪和民主共和体制,同样因自身的局限而失败。在这一过程中,社会逐渐开化、政治变革已经启动、经济结构开始变动、民族意识逐步形成,为社会转型打下了基础。结合中国社会实际,总结各阶级道路探索的经验教训,中国共产党逐步将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开启了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民主义革命征程。中国共产党不断探索适合国情革命的方向、道路,带领中国人民与封建主义、帝国主义、官僚主义作斗争,最终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建立人民民主专政政权,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为民族复兴创造根本社会条件。由此可见,历经磨难,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重要保证。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