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知能整合,考点直击,真题演练,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所谓“观点”,就是对论述的事物或问题的见解、主张。一般地说,在论述类文章中,作者的观点是鲜明的,直接提出来的。所谓“态度”,就是文章所表现出来的赞成什么、反对什么,以及爱憎、褒贬的感情,即文章的倾向。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是读懂文章的重要标志,是高考测试的重要内容。如同牵牛要牵牛鼻子,分析作者的观点态度,就要抓住标题、中心句(多在首段或尾段)。这些句子往往直接表明作者的观点态度,要高度重视。有的论述文整体观点明确,但对文中某一内容的观点态度(如转引他人观点)比较隐蔽,须仔细揣摩分析。,考点直击,真题演练,本专题选文考点简列
2、如下:,考点直击,真题演练,常见考查角度: 1.分析作者在全文中表现出的观点态度。 2.分析作者对文中某一内容表现出的观点态度。 3.比较作者与其引用、转述的他人的观点的异同。,【解题思路】 1.整体把握文意。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时要注意这一点,即便是分析概括文章局部体现的作者的观点态度也应如此,这是解答这类试题的前提。 2.准确理解语句。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总是要通过一定的语句来表现的,对语句理解不准确,分析概括就会出错。,考点直击,真题演练,3.从概括性强的句子入手。有的文章的观点是直接表述的,抓住了概括性强而又表达某种看法的句子,就抓住了作者的观点态度。 4.从文中运用的材料入手
3、。文中运用的材料,不论是事实还是文献资料,总是要表达一定的观点的。因此,从分析材料入手,是分析概括作者观点态度的重要途径。 5.从作者的评述入手。有时候,作者把自己的观点态度隐含在具体的评述之中而不直接说出。这就要求我们从分析具体的评述入手,提出精要,作出概括。,考点直击,真题演练,【不同题型的答题技巧】 1.客观题型 (1)概括隐含信息。有的文章没有直接表明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语句,需要在整体把握作者认识倾向的基础上,理解重点段落、语句,加以概括整合。另外,还要注意写作时间、相关背景等注释性文字。 (2)细心比照,准确表述。将搜索到的信息与选项认真比照,找出异同,确定正误。 2.主观题型 (1)
4、根据文体确定表达文章观点态度的句子。 (2)划分文章层次,理清文章思路,达到防止遗漏要点的效果。 (3)找准明示信息。主要是标题、起始段落的中心句、重点段落的起始句、全文总括句,以及反复出现的议论句。 答案表述形式为“作者通过本文要表现什么,赞扬什么,反对什么”。,考点直击,真题演练,(2016天津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文化消费就是消费者对有形和无形的文化产品的消耗,消费过程实质上就是对文化的消化、继承、积蓄、再造和创新过程。对消费者而言,文化消费的效用是获得精神享受。文化消费基本上可分为两类:一是消费者要实现文化消费,必须支付货币,这是主要的文化消费;另一类是由政府提供的公益
5、性的文化消费。而文化活动是泛指与文化有关的一切人类活动,文化消费属于其中。文化活动之所以会发生,是出于社会、政治、经济、家庭等的需要。文化活动不仅会产生经济福利,也会产生政治福利、社会福利等,给每个社会成员带来福祉。,考点直击,真题演练,文化活动和文化消费自然引出了消费者的文化和消费者的文化资本两个概念。消费者作为某个特定群体的成员,会继承和拥有这个群体的文化,即该群体一系列的态度、习俗、信念、价值观、规范以及技能等。至于每个消费者对所属群体的文化拥有状况如何,因人而异,受很多因素影响。至此,可以把消费者的文化资本定义为消费者拥有的文化存量,这种文化存量会使消费者产生文化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其
6、中消费能力指的是解释、理解和欣赏文化产品的能力。显然,消费者的文化和消费者的文化资本分别与文化活动和文化消费相对应。,考点直击,真题演练,消费者的文化资本或者文化存量,体现为两部分:与文化产品有关的文化和文化消费品位。消费者具备相应的文化,对相应的文化产品自然产生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消费者经过多次对文化产品的消费而形成的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则是文化消费品位。这种消费品位使消费者能够识别欣赏文化产品中的文化价值,从而形成对该文化产品的消费偏好。,考点直击,真题演练,就消费者而言,由于文化消费品位是在消费过程中形成,那么文化消费品位与文化是一脉相承的,消费者的文化是文化消费品位形成的基础。但是消费
7、者有了某种文化并不一定会形成相应的文化消费品位。因为尽管文化是形成文化消费品位的基础,但文化消费品位的形成还要受到诸如文化产品特性、价格,以及消费者收入、性别、年龄、种族、个人特质等因素的影响。正因为如此,文化消费品位具有广阔的成长空间。 (选自资树荣消费者的文化资本研究,有删改),考点直击,真题演练,下列推断与原文观点相符的一项是( ) A.到书店购买图书阅读属于文化消费,而到图书馆借阅则不属于文化消费。 B.商人收藏画作与画家收藏画作的不同,在于商人不懂绘画,没有文化消费品位。 C.作为一个特殊的文化消费群体,中学生因年龄、生活环境和文化水平比较接近,所以有一致的文化消费品位和消费偏好。
8、D.文化消费有利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因此提高消费者的文化消费品位,有助于推动一个群体、一个国家的文化发展。,考点直击,真题演练,解析A项,由文章第1段“另一类是由政府提供的公益性的文化消费”可知“到图书馆借阅则不属于文化消费”的说法错误;B项,由原文第3段“消费者经过多次对文化产品的消费而形成的消费意愿和消费能力,则是文化消费品位”可知“在于商人不懂绘画,没有文化消费品位”的表述错误。C项,由原文第4段“但文化消费品位的形成还要受到诸如文化产品特性、价格,以及消费者收入、性别、年龄、种族、个人特质等因素的影响”可知“所以有一致的文化消费品位和消费偏好”的结论错误。 答案D,技法指津,例文借鉴,
9、写作练习,为观点提供有力的支撑 为观点提供有力的支撑就是我们在阐述观点时能够有选择并使用恰当的论据来论证论点,增强论点的说服力。 论据是议论文必备的要素。有充实的论据,观点才能站得住脚,才具有说服力,否则观点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没有论据支撑的观点,是空洞的说教,是毫无依据的梦呓。写议论文必然要使用论据,许多考生在使用论据时遇到问题的原因,一是不懂得选择论据,二是不知如何使用论据。下面我们就这两个问题进行简单阐述。,技法指津,例文借鉴,写作练习,一、论据的选择 1.真实,就是事实论据必须可靠,事理论据必须准确。材料的真实性是议论文的生命,论据真实,论点就可信;论据不真实,论点就可疑。这就要
10、求在使用论据时,要特别注意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准确无误,特别注意数字、引文的准确可靠。如:“老子晓梦迷蝴蝶,是一种超然;庄子骑着青牛行走在函谷关口,是一种超然;陶潜采菊东篱下,是一种超然;苏子与客泛舟赤壁,是一种超然。”这段文字混淆了老子和庄子的故事,张冠李戴,大大影响了说服力。 2.典型,也就是在逻辑上能够充分证明观点,并且有一定的代表性。如周先慎先生的简笔与繁笔中举洋洋洒洒百万言的水浒传用笔极简的例子:“譬如武松打虎那一段,作者写景阳冈上的山神庙,着破落二字,便点染出大虫出没、人迹罕到的景象。”这里“破落”两个字,可谓用笔简到了极点。,技法指津,例文借鉴,写作练习,3.充分,就是论据具
11、有足够的数量和质量。如吴晗先生的谈骨气,开篇即引用孟子的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然后又举了中国历史上很多这样的例子:文天祥、闻一多以及“不食嗟来之食”的典故。这就充分地论证了“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这一中心论点。,技法指津,例文借鉴,写作练习,二、论据的使用 1.论据的叙述应简明扼要。这是由议论文的文体特点及论据的任务决定的。议论文中的事例是作为论据出现的,它的任务是确立论点,而不是在于向读者展示本身发生的过程,因此,陈说事实应该简明扼要,力避繁冗拖沓,以叙代议。所用事实若不为人所熟知,也同样要力求简要,做到要言不烦。,技法指津,例文借鉴,写作练习,2.论据的
12、排列组合要有一定的技巧。当我们在列作文的提纲时,就要把相关的论据按一定的条理排列,这些条理一般是:先写古代的,后说现代的;先谈国内的,再谈国外的;先写重要的,后说次要的;先写典型的,后说普通的;先写有名有据的,后写无名无据的;先说关于人的,后说关于动物的总之,论据的“摆放”就比如搞建筑修房子,是要讲究一定的条理与方法的,随便的“摆放”只能降低论据的可信度和说服力,或使得文章结构混乱。因此,论据的“摆放”不能太随意,要遵循一些原则。,技法指津,例文借鉴,写作练习,3.要分析论据,使之与观点结合得更紧密。分析是联系论点和论据的桥梁,是丰富文章内容、开掘议论文深度的关键。用事例论证不是做数学的证明题
13、,不能摆个事例就了事。围绕论点摆出论据之后,一定要围绕论点对论据从理论上加以分析,分析一下它与论点之间有什么关系,讲清它们为什么能证明论点,千万不能摆事实而不讲道理,只是单纯地罗列事例。有了分析,就能使事例和论点成为有机的统一体;只有通过理性的分析,揭示出事例与论点之间的关系,才能使文章产生令人信服的逻辑力量。,技法指津,例文借鉴,写作练习,那么,怎样分析论据呢?下面的一些方法值得借鉴。 (1)因果分析法。这种分析法就是从因果关系上把论点与论据联系起来。具体地说,就是对事例中的行为和结果,沿着“为什么”这条思路,探其根源,发现其本质,使内容逐步深化。此类分析法常常用“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原来
14、”引出探究和剖析事理的文字。 (2)假设分析法。假设分析法就是针对上面所举的事例,从反面进行假设,进而推论论据的真实性、可靠性,从而有力地论证中心论点。 此类分析法常常用“假设情况会怎样呢?”“如果那么”引出与所举事例相反的情况展开论述。,技法指津,例文借鉴,写作练习,(3)类比总结法。类比总结法能增加文章内容的广度和深度。用“无独有偶”或“惊人相似的是”引出性质类似的材料,然后把它们联系起来,分析其共同属性。 (4)求质分析法。求质分析法就是透过论据所提供的现象揭示出事物本质的一种分析方法。运用此法的关键是准确抓住蕴含在论据中的本质的东西。此法往往能一语中的,在论证上就有一字千金之效。,技法
15、指津,例文借鉴,写作练习,(2015湖南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棵大树,枝繁叶茂,浓荫匝地,是飞禽、走兽们喜爱的憩息场所。飞禽、走兽们经常讲它们旅行的见闻。大树听了,请飞禽带自己去旅行,飞禽说大树没有翅膀,拒绝了;请走兽帮助,走兽说大树没有腿,也拒绝了。大树决定自己想办法,它结出甜美的果实,果实中包着种子。飞禽、走兽们吃了果实,大树的种子就这样传播到世界各地。 请根据上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议论文。,技法指津,例文借鉴,写作练习,例文 依 靠 不要说不依靠,其实我很想依靠,我是一棵大树,我没有翅膀,所以我想借你的翅膀去远方;我没有双足,所以
16、我想借你的双足去看世界。可是,现实是这么残酷,我没有翅膀,也没有双足,你们都拒绝了我的请求。于是,我决定自己想办法,于是我的种子传播到了全世界。感谢你们的冷漠,感谢你们的激将。,技法指津,例文借鉴,写作练习,但我还是要说,假如不是我,而是其他人,其他人恰恰又想不出办法,他们的愿望终其一生也无法达成。假如这个社会人人都像你们一样袖手旁观,这个社会还有温暖吗?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没有鲍叔牙的推介,哪有管仲的一举成名;没有魏征的竭力辅佐,哪有唐太宗的贞观之治朋友依靠朋友多好,君主依靠臣子多好,国家依靠国家多好。这个世界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一个地球村,我们相互依靠多好。,技法指津,例文借鉴,写作练
17、习,我想上九天揽月,于是我坐上了飞机;我想下五洋捉鳖,我发明了航母。我想横渡大海看彼岸花开,我一叶风帆去漂流;我想登上泰山看日出,我在索道上悠闲徜徉。我有借助的干嘛不去借助呢!借助,不丢人,特别是处于困境之中更需要外援,落下井中,你不能再丢下一颗石头,你应该伸出一根竹竿。韩信不忘漂母,那是因为漂母让他绝处逢生;关公义释曹操,那是因为曹操让他颇有尊严;中国当代巨富梁稳根,将三一重工做得风生水起,可是没有人知道,他有几个勠力同心的好兄弟;美国苹果产品独占手机业鳌头,那是因为他们团队成员有互相依靠、互相协作的精神。看看项羽,用一己之智,逞一己之勇,最后只好自刎乌江;看看刘邦,靠他人之力,聚他人之智,
18、唱起大风歌衣锦还乡。,技法指津,例文借鉴,写作练习,我是多么想依靠你,在你的肩膀上筑梦。可是,你拒绝了我。怎么办?没有依靠,我得自己想办法,哪怕前路漫漫,哪怕再走不远,就是地雷阵,就是万丈深渊,我得奋然前行。踩着地雷,冲天的火光是我烂漫的笑脸;掉入了深渊,亿万年后,你将研究那块残存的悲壮的化石。三毛说:“心之河如有万丈迷津,遥自千里,其间并无舟子可以渡人,唯有自渡!” 无你,我将自渡。,技法指津,例文借鉴,写作练习,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明末清初著名书画家傅山在作字示儿孙小序中写到,写字要注意“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直率毋安排”。 鲁迅对于作文自描法,也曾谈过十二个字
19、:“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 其实,这何止是对写字作文的要求,做人做事亦理应如此。 请联系材料,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自选角度,自定立意,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得抄袭,不得套作。,技法指津,例文借鉴,写作练习,写作提示首先要理解“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直率毋安排”这几句话的含意。其大意是说,写字应拙朴、自然、本色。鲁迅先生以“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谈作文也是此意。现代社会人们生活节奏快,心态浮躁,信仰和理想常常抛到脑后,这则材料就是在引导我们“由字及人”,思考人生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可
20、从以下角度立意:隐去浮华,追求本真;质朴为人,率真为事;外表的朴素与内心的华贵。,技法指津,例文借鉴,写作练习,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史铁生守候地坛,思考人生的价值;海伦守候光明,感受美好生活;贝尔曼守候常春藤叶,奉献爱心人生就是一种守候。有了守候,才有憧憬,才有美丽。 请以“美丽的守候”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自选。,技法指津,例文借鉴,写作练习,写作提示“美丽的守候”这道文题中的“美丽”,可以有如下三种解读:一是守候的对象是美丽的,二是守候的方式是美丽的,三是守候的过程是美丽的。而对“守候”,应该从如下三个方面予以把握:一是
21、有“等待”和“看护”之意,二是必须有一个漫长的过程,三是更强调“坚守”的意志品质。在下笔之前,必须想清、想透三个问题。一是“守候”什么?只有明确了这一点,才能“化虚为实”“化大为小”,从而避免行文的泛化。二是“美丽”在何处?只有明确了这一点,才能突出重点、集中笔力,从而避免旁逸斜出。三是如何来“守候”?只有明确了这一点,才能精心构思,匠心独运,从而避免平铺直叙。如果写记叙文,还需有一个从“抽象具象抽象”的跳荡过程,“抽象具象”是写作内容的实化,“具象抽象”是写作意旨的升华。如果写议论文,还需要透过表象看清本质,并用联系和发展的眼光加以审视,只有这样,才能使文章不仅有立意的深度,而且有内容的厚度。,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