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67 ,大小:288.16KB ,
文档编号:4202922      下载积分:3 文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系统将以此处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生成账号和密码,方便再次下载。 如填写123,账号和密码都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优惠套餐
 

温馨提示:若手机下载失败,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d-4202922.html】到电脑浏览器->登陆(账号密码均为手机号或邮箱;不要扫码登陆)->重新下载(不再收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试题类文档的标题没说有答案,则无答案;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PPT的音视频可能无法播放。 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概不退换。
2: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3: 本文为用户(Q123)主动上传,所有收益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22新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说课稿(附教材目录).docx)为本站会员(Q123)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2新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说课稿(附教材目录).docx

1、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册说课稿第一单元 认识空气1 空气占据空间吗2 空气有质量吗3 热空气和冷空气第二单元 研究土壤4 土壤的成分5 土壤的类型6 肥沃的土壤7 保护土壤第三单元 固体和液体8 认识固体9 认识液体10 固体的混合与分离11 把盐放到水里第四单元 地球上的水资源12 河流与湖泊13 地下水14 海洋15 珍惜水资源第五单元 人的呼吸和消化16 人的呼吸17 运动和呼吸18 食物的旅行19 食物与营养1 空气占据空间吗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认识空气的空气占据空间吗。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这八个方

2、面展开说课。恳请大家批评指正。一、说教材本课是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水和空气第6节的内容,本单元学生们围绕水和空气的存在和特征开展探究,逐步建构和完善对于空气和水的相关概念。在本课之前,学生已经认识到较多与水有关的知识,知道水作为一种液体,具有流动性,它的形状是不固定的(即占据的空间形状是不固定的),但是它的体积是可以测量的(即占据空间的大小不变),并学会了用量筒测量水的体积。而空气,学生在上一节课刚刚开始接触,通过一系列的观察和活动,学生们意识到了周围空气的存在。而本课,学生要对空气是否占据空间开展讨论研究。本节课:“空气占据空间吗?”这个主要问题包含了“什么叫占据空间”、“怎样观察到

3、空气是否占据空间”“空气占据空间的大小、形状会变化吗?”这三个小问题。由于空气无色无味的特性,所以不能直接观察到它是否占据空间,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提供给学生丰富的体验活动,让学生逐渐感知空气占据空间的事实,并通过小活动,观察空气占据空间大小和形状的变化。二、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表现欲强,通过两年的科学课学习,已经能比较熟练地运用观察、记录等方法进行科学探究,也有了一定的动手实验的能力,但对空气的认识却不多。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描述空气的颜色、气味、状态等特征,知道我们周围充斥着空气。但对空气是否有占据空间这个概念模糊的,对于空气可以被压缩,生活中也许有这样的体验,但没有具像到

4、科学知识的层面上来。三、说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空气占据空间;空气占据空间的变化(体积可以压缩或扩张,形状可以变化)。过程和方法:对空气是否能占据空间开展预测,用实验方法证实空气确实占据空间;用对比实验控制条件的方法,进行观察;在科学事实的基础上进行预测和解释。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形成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激发学习科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四、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通过实验证明空气占据空间。2.在玩注射器的活动中,认识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教学难点】在玩注射器的活动中,认识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五、说教学法下面,为了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能

5、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基于本节课的特点:我采用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已知到未知,循序渐进的顺序,重点运用探究式、互动式的方法去教学,逐步使学生学会掌握概念的一个系统模式。1、其中探究式教学法,首先是根据目标去创设疑问,再引导学生观察实验,操作实验,并且在实验的过程中去思考,去引出新概念,最后归纳总结。设疑观察(实验)思考总结应用。2、而互动式教学法体现在整节课堂中,例如在教师的讲解过程中,有学生的猜想、讨论和回答,在学生的实验过程中有教师的指导、答疑等。师生之间不停地进行“信息”交流,会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有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和学习积极性的提高,也有助于教师及时

6、得到反馈,改进教学方法。3、本节课还采用了复习、归纳、阅读、讲解、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多种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提高学生的素质。(理论性的知识:联系实际进行思考实验探究分析讨论得出结论联系实际发挥想象提高兴趣。)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我们知道学生学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主动获取、整理、贮存、运用知识和获得学习能力的过程,因此,我觉得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时,应尽量避免单纯地、直露地向学生灌输某种学习方法。而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主要渗透以下几个方面的学法指导:1、培养学生学会通过实验、观察获取相关知识,并得出科

7、学结论的探究式学习方法。2、指导学生以实际生活的经验和对教材的阅读,从中归纳出,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方法。3、利用学生分组实验和小组讨论,使学生在沟通中创新,在交流中发展,最大程度的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六、说教学过程我来具体谈一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1、课题引入 齐读课题,(空气占据空间吗)教师在黑板上的课题后面板书一个大大的问号,告诉学生这将是我们这节课研究的内容。2、故事激趣同学们,我们今天的学习将从一个古老的童话故事说起。播放乌鸦喝水动画,谁能说说故事中聪明的乌鸦是用什么方法喝到水的?瓶中的水为什么会上升呢?(石子有一定的体积,扔下去的时候,小石子

8、占据了水的位置(空间),所以水没位置了,就升上来了。我们把物体占的位置或地方叫“空间”。环节二、内容研讨。3.学生大胆猜测活动一:1.老师的桌上有半瓶水、两根吸管和一块橡皮泥,你能使水从吸管里流出来?(不能倾斜杯子、不能压瓶子、不能用嘴吸)2.请大家仔细观察老师是怎么做的。(用橡皮泥封住瓶口,从一根吸管向里吹入空气,水从另一根吸管挤出来了。)3.大家讨论一下,为什么会这样呢?(空气和小石子的作用是一样的。空气占据了水所占据的空间,把水挤上来了。)4.橡皮泥在这里的用处是什么呢?(堵住瓶口,不让空气跑出来。)5.老师小结:刚才的实验说明空气占据空间。(板书:空气占据空间)我们在这个教师上课,别的

9、班就不能来上课了,因为我们班占据了这个位置,也叫我们占据了这个(空间)空气也是一样,空气占据了杯子的空间,水就进不去。这就是我们今天的重点要解决的内容,学生齐答:(空气占据空间。)活动二:纸湿了吗?1.出示透明玻璃杯:同学们这是一个透明的玻璃杯,它里面有什么?(空气)2.教师讲解,将纸巾塞入玻璃杯后倒扣入水槽中,预测:杯中的纸巾会不会被水浸湿?3.这只是我们的猜测,想知道到底会不会湿,就要做实验。出示实验要求:1将纸巾揉成团,塞到杯子底部,不能掉下来;2将杯子轻轻地竖直倒扣下去一直压到底,不能松手,再轻轻地将杯子从水中拿出来,杯口朝下;(竖直)3用桌上的纸巾将杯子先擦干后,取出纸看看有没有湿。

10、4小组汇报:在刚才的活动中你们看到了什么?说明了什么?还有哪个小组想补充?(纸没有湿,说明杯子里水进去了没有?水为什么进不去?杯子里有空气,空气占据了杯中的空间,水就进不去了)5、小结:这种现象说明了空气可以占据空间。活动三:空气占据空间的变化1.好了,同学们,现在我们可以很肯定地说空气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它确确实实地存在,并且空气和水、石头等物体一样,可以占据空间。那么空气占据空间和水占据空间有没有什么不同呢?2.(出示注射器)请同学们看,这是什么?介绍各部分名称(筒身、刻度和活塞)它都可以怎么玩?下面我们就用往里压和往外拉的方法来研究水和空气占据空间的变化。3.出示实验要求:(1)用2个

11、注射器分别抽取同样多的水和空气。(注意:怎样做到同样多?抽到相同的刻度) (2)先将管口堵住,然后用一些力把活塞往里压,注意一定不能让空气或水跑出来,仔细观察注射器中空气和水占据空间的大小变化,并填写好记录表;(3)将管口堵住,然后用一些力把活塞往外拉,注意不要把活塞从筒里完全拉出来,仔细观察注射器中空气和水占据空间的大小变化。4.方法听明白了吗?同学们先做压的实验做好记录后,再做拉的实验,开始吧!小组进行实验活动。教师巡视指导。5. 汇报交流:空气和水占据空间有什么特点?(空气占据空间的大小会变化,水占据空间的大小不能变化。)(也就是说空气可以被压缩和扩张,水不能。)6、(板书:大小变化)看

12、老师手中的泡沫,它可以被压缩,(用手挤压。)手一松,它又弹回来,空气就是这样,可以被压缩和扩张。 7、同学们,通过刚才的研究说说空气和水有哪些相同和不同?(出示维恩图,比较空气和水的异同)8.教师小结:空气是由许多微粒组成的,当我们用力压活塞时,微粒间的距离就会变小,空气占据针筒的空间就小了;当我们向上拉活塞时,微粒间的距离就会变大,空气占据针筒的空间也就变大了。环节四、拓展应用1、空气可以被压缩的性质在生活中还有着广泛的应用,你知道生活中哪些物体应用了空气可以被压缩的性质?(打气筒、篮球、喷雾器等)环节五、激发兴趣。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空气占据空间,也知道了空气占据空间的大小可以改变。在

13、科学的世界中,还有许多的秘密等待我们去探索。同学们,用你们的慧眼去发现,用你们的大脑去思索,用你们的双手去实验,未来的世界属于你们。七、板书设计:一个好的板书,可以使人一目了然,清晰易懂。空气占据空间吗像粉笔、水一样,空气占据一定的空间。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具有弹性。八、教学反思: 在“吹气挤水”的实验中,又拓展了一个实验:将两个吸管都插入水中,再往瓶内吹空气,结果水还是会被挤出来。学生通过两次实验,进一步巩固空气占据空间的科学概念理解。这一部分的内容教学时间安排较长,导致探究空气占据空间的变化这一部分时间较少,教学进程有点加快。由于在课前对学生实验操作时的要求不够明确细致,所以课堂教学纪

14、律有点乱,学生的坐姿和实验操作时的动作都不是很好。教学评价方式过于单一,生生之间,小组与小组之间的评价可以促进课堂纪律的改善。以“气球吹不大”设疑导入,最后又回到这个问题上,学生用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由于后来教学时间有点紧,本来可以让多次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结果在一个学生说过后,教师就直接进入总结。这一部分如果通过多个学生来说,学以致用的效果可能会更好。2 空气有质量吗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认识空气的空气有质量吗。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这八个方面展开说课。恳请大家批评指正。一、说教材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

15、级上册第一单元认识空气的第二课内容,学习内容基于课程标准中“物质科学领域” 的中年段要求,知道空气具有质量且很轻。教材由三个活动构成:一、验证空气是否有质量;二、学会使用电子天平测量空气的质量;三、阅读资料了解1L空气的质量。三个活动环环相扣,不仅让学生知道空气有质量,而让学生通过实验测量了一定量空气的质量,最后通过资料让学生明白了空气的质量很轻以及科学家为我们做出的贡献,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二、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未知欲强,通过两年的科学课学习,已经能比较熟练地运用观察、记录等方法进行科学探究,也有了一定的动手实验的能力,但对空气的认识却不多。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来

16、描述空气的颜色、气味、状态等特征,知道空气能够占据空间。但对空气是否有质量却是模糊的,甚至是一无所知的,这是学习本课的障碍,又恰恰是我们教学的亮点所在。三、说教学目标1.能用实验和测量的方法,证明空气有质量。2.能从具体现象中提出问题,做出猜想,能依据证据概括额空气有质量的性质。3.通过阅读伽利略的相关资料,感受科学家为人类所做出的贡献。四、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用实验和测量的方法验证空气有质量。【教学难点】借助小天平验证空气有质量,并借助熟悉的物体感知空气的质量。五、说教学法下面,为了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基于本节课的特点:我采用由浅入深

17、,由简单到复杂,由已知到未知,循序渐进的顺序,重点运用探究式、互动式的方法去教学,逐步使学生学会掌握概念的一个系统模式。1、其中探究式教学法,首先是根据目标去创设疑问,再引导学生观察实验,操作实验,并且在实验的过程中去思考,去引出新概念,最后归纳总结。设疑观察(实验)思考总结应用。2、而互动式教学法体现在整节课堂中,例如在教师的讲解过程中,有学生的猜想、讨论和回答,在学生的实验过程中有教师的指导、答疑等。师生之间不停地进行“信息”交流,会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有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和学习积极性的提高,也有助于教师及时得到反馈,改进教学方法。3、本节课还采用了复习、归纳、阅读、讲解、讨论相结合的教

18、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多种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提高学生的素质。(理论性的知识:联系实际进行思考实验探究分析讨论得出结论联系实际发挥想象提高兴趣。)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我们知道学生学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主动获取、整理、贮存、运用知识和获得学习能力的过程,因此,我觉得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时,应尽量避免单纯地、直露地向学生灌输某种学习方法。而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主要渗透以下几个方面的学法指导:1、培养学生学会通过实验、观察获取相关知识,并得出科学结论的探究式学习方法。2、指导学生以实际生活的经验和对教材的阅读,从中归纳出,

19、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方法。3、利用学生分组实验和小组讨论,使学生在沟通中创新,在交流中发展,最大程度的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六、说教学过程我来具体谈一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1.谈话:知道今天的科学课要探究什么吗?通过几个关键词,我们来猜一猜。2.出示关键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3.交流:说一说你的理由?还有没有同学要发言?或者补充、提出不同意见?4.增加关键词:看不见、摸不着。5.小结、揭示课题:【板书:空气】这些都是我们在低年级认识的空气的基本性质【板书:基本性质】其实空气还有很多特殊的性质,今天我们就先来认识一种空气的特殊性质。环节二、认识质量

20、1.谈话:我准备了一个生活中常见的测量工具。请看!【出示体重秤】它是用来?谁有胆量上秤称一称?2.学生活动,教师拍照上传。3.提问:秤上的数字是多少?单位是?用什么字母表示?表示的意思是?【相机板书】4.解释概念:在生活中,人们常常用秤上的这个数字表示人的重量。但是在科学上,这个数字表示的却是人的质量【板书:质量】。5.播放视频,了解质量:让我们一起通过一小段动画来了解一下什么是质量。6.交流:质量是物质的总和。那么人体的质量就是构成人体的骨骼、肌肉、血液等物质的总量。7介绍:在我们的生活中,体重秤可以测量比较大的,像人体这样的质量。如果要测量比较小的物体,就可以使用它们。【课件】生活中常用的

21、电子秤、还有实验室里常用的托盘天平。怎么样,想不想动手试一试呀?7.布置任务:【课件】请利用电子秤,测量下列常见物体的质量:一枚一角硬币、一枚回形针、一根牙签、一张卡纸。8.学生活动并交流:一枚一角硬币的质量是_。环节三、认识空气有质量1提问:我们再缩小一点,一粒绿豆有质量吗?怎么证实?一粒米有质量吗?怎么证实?小到我们都看不见的空气呢?空气有质量吗?【板书课题】你打算怎么做?2.介绍提供的材料。3.布置小组讨论。4.交流、达成共识。5.学生选择材料、分组活动。6.交流汇报:空气有质量吗?空气的质量是_。7.提问:看到这些数据,你的头脑里产生了哪些问题?接下来你想怎么做研究?环节四、总结全课1

22、.交流:现在在黑板上,我们能补充上空气具有什么特殊的性质了吗?该补充什么?还有没有什么建议?2.这样的记录的方式对于我们认识空气有什么帮助?3.布置作业。七、板书设计:一个好的板书,可以使人一目了然,清晰易懂。空气基本性质质量八、教学反思: 既然科学是以实验为中心的课堂,必然要要求孩子养成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只有重视科学实验室规范才能帮助孩子更好地引导孩子走进科学,感受科学魅力,体验科学家们在实验室开展研究的严谨的科学态度,全面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虽然,在学期之初,我已经在课堂上强调过做实验的注意事项,但每当孩子们走进实验室看到林林总总的实验材料总会情不自禁地东摸摸、西看看,或者和周围同学聊聊

23、天。这样非常不利于实验有序进行,在做空气有质量吗的实验的时候,同样也出现了此类问题。当时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纪律问题:有人下座位,甚至有个别同学故意影响其他同学操作时,我是直接喊停的。后来又因为讲纪律而耽误了时间,导致实验做得很仓促。现在想来,当时我的处理不妥当。首先:在做实验之前,一定要让孩子在认识材料的同时,非常熟悉实验的操作步骤和流程,其次,当只有个别孩子出现问题时,一定要个别引导,指正,而不应该影响整个班级的实验操作的进度。最后,即使开学初就分了组,在平时做实验时,也应该考虑到全班同学,要面向集体。而不是每次都是同一批人操作,这样也可以最大限度提高孩子做实验的积极性。3 热空气和冷空气 大

24、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认识空气的热空气和冷空气。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这八个方面展开说课。恳请大家批评指正。一、说教材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认识空气的第三课内容,学习内容基于课程标准中“物质科学领域”的中段要求。学生在一年级下册已经知道观察并描述空气在颜色、状态、气味等方面的特点。通过本单元第一课和第二课时的学习,学生已经通过实验证明并掌握到空气占据空间、可以被压缩、有质量等静态的性质,本课是本单元对空气的性质继续探索的最后一课,跟前两节课不同的是,研究空气的动态性质。教材遵循学生的认知结构,由

25、浅入深,层层递进的展开了课程内容:第一层:通过实验,让学生明白热空气上升。第二层:做冷空气和热空气的实验,让学生从多种角度对冷热空气进行分析探索,知道冷空气下降,初步认识冷热空气流动的规律。第三层:观察空气流动的简易装置,及在第二层的认知结构基础上,明白并能说出风的成因,通过三层内容的学习最终回归到生活中,让学生思考还有其他什么方法可以制造风,制造风的意义何在?二、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通过两年的科学课学习,已经能比较熟练地运用观察、记录等方法进行科学探究,也有了一定的动手实验的能力。空气是人类离不开的物质,我们要呼吸,否则没法生存,孩子们虽然天天接触,但对空气的性质了解较浅

26、,一般不大会想到空气的更多的性质,通过实验能使学生们对空气的动态性质有所了解,有冷热空气的存在使空气流动形成风,对空气的深入学习会使孩子意识到,原来看不见摸不着无色无味的空气还有这么多有趣的性质,感慨大自然的神奇力量,会使孩子们喜欢上科学,更加热爱生活,这使我们的教学更有价值。三、说教学目标1.知道热空气向上流动,冷空气向下流动。2.知道热空气向上流动时,冷空气会自动补充到原本热空气占据的空间。3.知道大自然中空气总是在循环运动,就形成了风。4.能通过各种方法使空气流动制造风。四、说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冷空气向下流动、热空气向上流动。难点:1.理解纸蛇的转动是因为热空气流动造成的。2. 理解大

27、自然中冷热空气的循环运动,形成了风。五、说教学法下面,为了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基于本节课的特点:我采用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已知到未知,循序渐进的顺序,重点运用探究式、互动式的方法去教学,逐步使学生学会掌握概念的一个系统模式。1、其中探究式教学法,首先是根据目标去创设疑问,再引导学生观察实验,操作实验,并且在实验的过程中去思考,去引出新概念,最后归纳总结。设疑观察(实验)思考总结应用。2、而互动式教学法体现在整节课堂中,例如在教师的讲解过程中,有学生的猜想、讨论和回答,在学生的实验过程中有教师的指导、答疑等。师生之间不停地进行“信息”交流

28、,会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有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和学习积极性的提高,也有助于教师及时得到反馈,改进教学方法。3、本节课还采用了复习、归纳、阅读、讲解、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多种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提高学生的素质。(理论性的知识:联系实际进行思考实验探究分析讨论得出结论联系实际发挥想象提高兴趣。)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我们知道学生学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主动获取、整理、贮存、运用知识和获得学习能力的过程,因此,我觉得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时,应尽量避免单纯地、直露地向学生灌输某种学习方法。而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主

29、要渗透以下几个方面的学法指导:1、培养学生学会通过实验、观察获取相关知识,并得出科学结论的探究式学习方法。2、指导学生以实际生活的经验和对教材的阅读,从中归纳出,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的方法。3、利用学生分组实验和小组讨论,使学生在沟通中创新,在交流中发展,最大程度的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六、说教学过程我来具体谈一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一)感知热空气会向上流动。1.出示热气球图片。提问:同学们看见过热气球吗?热气球为什么会飞?2.出示“垃圾袋热气球”。提问:老师这里也有一个热气球,它也会飞。演示:手持“垃圾袋热气球”。提问:怎样让塑料袋热气球飞起来?(需要蜡烛,点燃才能飞)出

30、示蜡烛,打火机点燃。放于热气球旁边。提问:蜡烛点燃了,为什么热气球还是没有飞?要怎样才能飞起来?将垃圾袋悬于蜡烛上方,要求: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热气球是怎样飞起来的?学生观察后交流:塑料袋热气球先鼓起来,然后上升。追问:垃圾袋为什么会鼓起来了?(里面充满了空气)演示,垃圾袋兜满空气,提问:我这个热气球也充满空气了,它怎么没有飞起来?追问:为什么热气球飞起来,最后又落下来了?小结:热气球的气囊、塑料袋中充满热空气,气球就能飞起来。没有热空气它们都无法飞起来。板书:热空气【意图解析】平时学生见过热气球,也有部分学生玩过孔明灯,对热气球的结构也有大致的了解,但为什么热源要放在热气球的正下方?热空气使怎

31、样使热气球飞起来的,这些学生都没有亲身感知过,但由于该实验分组操作存在一定安全隐患,用演示的方法引导学生看到飞,更要明确关注到怎样飞起来地。这样学生对于热空气向上流动就会有强烈地体会。3.出示铁架台、悬吊纸蛇。提问:刚才,蜡烛让热气球飞起来了,它还能让这条纸蛇自己转起来,想试一试吗?做地时候要注意什么?(用火安全)提醒:注意纸蛇的高度和蜡烛的高度老师都已经调整过了,不要轻易改变,以免蜡烛离纸蛇太近引燃纸蛇发生危险,实验时也不能吹蜡烛玩,不要用手靠近蜡烛火焰以免烫伤。实验时注意观察纸蛇是怎样转动起来的。学生领取铁架台、纸蛇、蜡烛、打火机,实验并观察。汇报、交流。追问:你怎么知道是蜡烛燃烧加热了空

32、气,热空气上升推动纸蛇的?演示:手放到纸蛇上方,提问:感受到热空气了吗?追问:纸蛇什么时候会停下来?(火焰熄灭,没有热空气推动)小结:火焰加热形成的热空气总是向上流动。【意图解析】学生对纸蛇的转动都很好奇,但是热空气是怎样推动纸蛇转动的,学生不甚了解,所以给学生适当地讲明白:热空气向上流动,接触到了纸蛇倾斜的蛇身,就推动纸蛇转动起来了。前面热气球活动中学生已经感知到垃圾袋中充满热空气,就会上升飞起来但是学生无法去摸一摸热空气,感受一下“热空气向上”,因此在纸蛇活动中,让学生观察、思考、分析、摸一摸,感知热空气总是向上,从而推动纸蛇转动。为后继地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二)实验观察热空气向上、冷空

33、气向下。1.出示“热气球”、“纸蛇”图片。提问:热空气向上流动,那冷空气会向哪个方向流动呢?追问:空气透明、无色、无味、无形,我们有什么办法能“看到”空气流动呢?2.出示线香,点燃。提问:你看到了什么?3.出示两个保温杯(用一桶热水和半塑料泡沫箱冰袋替代也可),一杯保温杯内装有热水、一杯保温杯内装有冰水,两个贴着标签“热空气”“冷空气”的集气瓶、两片玻璃片。提问:利用这两杯水,你能制造热空气和冷空气吗?4.出示1瓶热空气(玻璃片盖好)、1瓶冷空气(玻璃片盖好)提问:冷空气和热空气都是看不到的,我们怎样才能区分它们,并且能让我们看到它的流动呢?借助点燃的线香冒出的白色烟雾,就可以帮助我们给其中一

34、种“染色”。(边说边演示)这样我们就能区分冷空气和热空气,还能观察到这两种不同的空气的流动。【意图解析】学生对热空气向上流动有了一定的感知后,对冷空气的流动还不明确,在提供线香的情况下,让看不见的空气看得见,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同时,思考实验材料的准备,对学生也是思维的锻炼。4.出示一瓶热空气、一瓶冷空气的图片。提问:有了一瓶热空气和一瓶冷空气,你打算怎样来进行实验,研究它们的流动方向呢?学生讨论、交流。5.图示呈现冷热空气流动方向实验研究图。接下来,请同学们到老师这里来领取2瓶热空气,并在热空气瓶中伸入点燃的线香,热空气集气瓶中颜色明显时,再到老师这里来领取2瓶冷空气,按照我们刚

35、才讨论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学生领取2瓶热空气,线香“染色”,再领取2瓶冷空气,然后按照交流的实验步骤展开研究,强调等气体不再流动保持相对静止状态时,再调换两瓶空气的位置。6.学生活动时,教师另外备2瓶热空气、2瓶冷空气,做下热上冷、上热下冷一直静置的实验,实验初拍照传入课件,以便交流时使用。7.学生交流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热空气总是向上流动,冷空气总是向下流动。【意图解析】学生在有实验材料的情况下,讨论确定实验的方法、步骤,能有效地锻炼学生的科学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8.出示2组实验图。提问:空气在瓶子这样的相对密闭的空间内会这样流动,那放到开放的空间呢?还是热空气向上流动,冷空气向下流动

36、吗?9.出示热空气集气瓶横放,移开玻璃片。像老师这样横放瓶子,食指和大拇指分别捏在玻璃片的上下两端,向外移开玻璃片保持少量距离,感受一下在玻璃片上端的手指和下端的手指,哪一根能感觉到热空气?同样的方法再来感受一下集气瓶口上下两根手指,哪根手指能感觉到冷空气?10.从刚才的实验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意图解析】学生从封闭空间中冷空气和热空气的流动方向的实验观察,再到开放空间的感知,时对热空气向上流动、冷空气向下流动的补充性、完整性认知。(三)实验探究冷热空气的循环流动特点。1.图示空气流动实验装置。提问:同学们都知道,空气占据空间,冷空气、热空气也需要占据空间,当空气流动起来,热空气流到上方,那

37、原来热空气占据的空间呢?老师这里有一个专门研究空气流动的装置,你能说一说,蜡烛点燃后,哪里的空气会变成热空气,哪里的空气是冷空气?提问:这些热空气、冷空气是怎样运动的呢?为了帮助大家观察,老师在上端的瓶口和瓶底侧边的小洞处贴上了极轻薄的塑料袋圆片,帮助大家观察空气的流动。那么,我们在实验中要注意什么?(安全,避免蜡烛离塑料瓶壁太近烧到塑料瓶;实验时轻微呼吸,避免呼出的气体影响塑料袋圆片;实验时仔细观察)要求:注意,老师说时间到的时候,请同学们用橡皮泥圆片贴住底部侧边的小洞,就像这样(边说边演示)。2.学生领取实验材料,并点燃蜡烛、罩上塑料瓶观察塑料袋圆片。3.提示:时间到,请大家交流汇报你们观

38、察到的实验现象。两个塑料袋小圆片,上端的微微向上,说明什么?底部侧边的微微向内,说明什么?(热空气向上流动,冷空气就进入瓶内填补热空气原来的空间、如果冷空气无法及时补充,蜡烛就会慢慢熄灭)【意图解析】学生在实验中先明确蜡烛点燃,热空气、冷空气的分布情况,对于学生接下来观察实验中两种空气的运动是有很大帮助的。学生虽然无法看到冷、热空气的流动,但是借助塑料袋圆片,就可以清晰明准备地观察到实验地现象,帮助学生建立具象、完整地感知。4.出示暖气片、自助餐厅水果保鲜柜的图片。提问:你能解释为什么暖气片要安装在房间低处,自助餐厅水果保鲜柜可以不加盖子的原因吗?【意图解析】学以致用,学生从密闭空间到开放空间

39、内感知冷、热空气的流动方向,就能用所学去解释生活中的设计,感知认识空气特征对改善人类生活的作用。(四)了解大自然中风的形成。1.出示冷空气和热空气的流动规律解析图。提问:看了这副图你能说说大自然中的风是怎样形成的吗?小结:空气总是在循环运动的,空气的流动形成风。就像我们用吹、吸、扇的方式让风流动起来,也会形成风。2.空气还隐藏这许许多多的秘密,有待同学们去揭开,希望大家在生活更多地关注空气、了解空气。【意图解析】学生通过一系列有层次地活动,看图就能理解自然界中冷热空气的分布,冷热空气的流动,最终认识风的形成。七、板书设计:一个好的板书,可以使人一目了然,清晰易懂。3热空气和冷空气热空气 上升

40、轻八、教学反思: 这一课的教学目的主要研究冷热空气是怎样对流的,课文分为四部分:第一,认识空气是怎样流动,研究热空气上升的原因。第二,观察冷热空气的对流。第三,了解人们如何利用热空气,制作热气球。第四,解释现象,推想风的成因。本课首先研究热空气上升的原因,由三个小实验环环相扣,其中尤其要注意第一个小实验结束后的过渡“你有没有看见热空气往上流动了么?”或“你在上面看见热空气了么?”由此引出可以借助其他物体来观察我们看不见摸不着的物体。在第三个实验,一定要强调两个杯子里是同体积的热空气和冷空气,还要注意加热一个杯子里的空气时一定要扶住小木棍的另一端。热气球”的实验可以以小组为单位竞赛,最后由看那个

41、小组的热气球飞得更高更远为目标进行课后拓展研究。需要思考的是“冷热空气的对流”实验现象并不明显,如何用更合适的实验来演示呢?在导入新课的时候我采用了问题情境引导策略,从旧知到新知,提出简单的问题,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继续对新知的学习。整堂课都以实验探究的方式引出新知。通过一堂课的教学,学生了解了课文内容,达到了预期目的。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达到更佳效果。新课标指出:“小学科学课是一门指导学生积极探究周围环境、初步认识世界,进行生活和科学启蒙教育的课程”。小学科学的学习是以探究为核心,灵活和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策略的活动过程。小学生对周围科学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来自

42、于儿童的天性,这也是最基本的学习动机。但这种主要来自于好奇的探究倾向,最初只是潜在的动机力量,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取得成功才能逐渐形成和稳固下来。根据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年龄、心理和认知特点,在科学探究的活动中尤其要注重科学性、趣味性、儿童化三者的有机结合。我们要像科学家一样来做科学,但面对的毕竟是小学生,而在短短的课堂四十分钟,不宜搞得太复杂。要突出主要教学目标,做到“万绿从中一点红”,过程上更要“小中见大”,材料上能越简单,越典型越好。让学生研究空气受热时会怎样流动呢?其中有一个小实验,用纸蛇转动来证明空气受热向上流动。材料简单易操作,但又不失生动,学生十分热情地把纸蛇放在蜡烛火焰的不同部位试验

43、,当放在火焰上方,看到纸蛇旋转起来那一刻,大家是多么兴奋,有人甚至欢呼起来:“纸蛇活啦!”在活动过程中也要符合儿童的特点,简单易操作的实验可让学生独立研究,而有些需要两两合作甚至小组合作才能完成的。当学生通过观察验证发现并提出问题不成熟、不完整时,教师要多鼓励,营造一种民主的教学气氛,促进学生积极观察探索,形成创新的心理愿望。让学生品尝到跳一跳摘果子的喜悦。如果是望天难登的感觉,久之会使其丧失活动的兴趣。4.土壤的成分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研究土壤的土壤的成分。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这八个方面展开说课。恳请

44、大家批评指正。一、说教材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研究土壤的第一课内容,学习内容基于课程标准中“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 中年段要求,知道土壤是地球上重要的资源和土壤的组成成分。本课的活动让学生自己去大自然中寻找土壤,再通过观察和各种小实验了解土壤的组成,全程让学生参与其中,加深学生对环境和土壤的印象。教材由三个活动构成:一、实地观察土壤,了解土壤在自然界的样态;二、观察土壤样本,知道土壤由多种物质组成;三、研究土壤的成分,认识土壤中的主要成分。三个活动循序渐进,先是让学生观察自然界当中的土壤,然后通过样本了解其大概的组成,再通过实验观察到一些特殊的成分,一步步让学生能够清晰的掌握土壤

45、的组成成分。二、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通过两年的科学课学习,已经能比较熟练地运用观察、记录等方法进行科学探究,也有了一定的动手实验的能力,而且土壤是生活中最常见的东西,大多数学生都知道土壤的用途,这些都是学习本课的基础。但孩子们对于土壤的组成可能没有去探究过,或者只能说出肉眼直接观察到的组成,有的学生甚至是一无所知的,这是学习本课的障碍,又恰恰是我们教学有价值的地方。三、说教学目标1. 通过实地观察和采集土壤,知道土壤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地点和自然形态。2. 观察土壤样本,说出土壤是由多种物质组成。3. 通过分析实验,知道土壤中存在的空气、水、沙子、黏土等主要成分。四、说教学重难

46、点【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和实验寻找土壤的成分。【教学难点】能够通过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分析出土壤的组成成分。五、说教学法下面,为了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基于本节课的特点:我采用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已知到未知,循序渐进的顺序,重点运用探究式、互动式的方法去教学,逐步使学生学会掌握概念的一个系统模式。1、其中探究式教学法,首先是根据目标去创设疑问,再引导学生观察实验,操作实验,并且在实验的过程中去思考,去引出新概念,最后归纳总结。设疑观察(实验)思考总结应用。2、而互动式教学法体现在整节课堂中,例如在教师的讲解过程中,有学生的猜想、讨论和回答,在学

47、生的实验过程中有教师的指导、答疑等。师生之间不停地进行“信息”交流,会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有助于学生注意力的集中和学习积极性的提高,也有助于教师及时得到反馈,改进教学方法。3、本节课还采用了复习、归纳、阅读、讲解、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多种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提高学生的素质。(理论性的知识:联系实际进行思考实验探究分析讨论得出结论联系实际发挥想象提高兴趣。)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我们知道学生学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主动获取、整理、贮存、运用知识和获得学习能力的过程,因此,我觉得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时,应尽量避免单纯地、直露地向学生灌输某种学习方法。而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主要渗透以下几个方面的学法指导:1、培养学生学会通过实验、观察获取相关知识,并得出科学结论的探究式学习方法。2、指导学生以实际生活的经验和对教材的阅读,从中归纳出,调动学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