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课程纲要课程名称:道德与法治 课程类型:必修教材来源: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年版 适用年级:四年级学生 课 时:24课时 设 计 者:一、课程背景道德与法治课程诞生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大背景下,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中小学法治教育的加强,也是法治中国建设的具体措施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了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如何才能将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上得生动有效,让学生们入脑入心,是当前非常的重要任务。中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尤其是四年级学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
2、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学习道德与法治成为迫切的需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四年级的儿童在心理和生理方面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少年期。让学生懂得珍惜和保护自己的生命,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运用法律保护自己,初步养成守法意识。(一)课标分析小学阶段是儿童从幼儿生活向小学生活过渡并逐步适应学校生活的重要时期,也是儿童品德和行为习惯、生话态度、认知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道德与法治课程根据社会与时代发展的需要和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而设置,旨在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形成良好的品德和
3、行为习惯,在充满探究与创造乐趣的童年生活中,为学会生活、学会做人打下基础。(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共四个单元,第一单元“与班级共成长”,第二单元“为父母分担”,第三单元“信息万花筒”,第四单元“让生活多一些绿色”。第一单元重在让学生对班级有认同感、归属感、荣誉感,能与班级共成长。第二单元是让学生为父母分担,以多种方式引导帮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端正思想,懂得感恩父母,感恩他人和社会。第三单元让学生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体感知世界、认识世界,并正确认识广告。第四单元让生活多一些绿色,让学生了解环境污染的问题,在生活中能变废为宝,并能低碳生活,增加一份责任感。(三)学情分析四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
4、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家庭、 班级、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应该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并积极投入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四年级的学生还处于儿童期,这一阶段是儿童品德和社会性发展的启蒙阶段,他们刚刚进入“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这一册的教育内容应当是对学生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打基础的教育,是学生由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养成向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自然衔接。二、课程目标为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使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
5、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一)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在集体活动中乐于合作、待人诚实守信的品质,初步形成规则意识、民主意识;2.使学生知道学习是自己的责任,体验学习给自己带来的乐趣,形成积极向上、乐观好学的学习态度;3.在了解家乡的基础上萌发家乡的热爱之情,能向家乡的优秀人物学习;4.关爱自然,感激大自然对人类的哺育,初步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二)行为与习惯:1.帮助学生建立与人交往有诚信、能合作、民主地参与集体生活品质,初步形成规则意识、民主意识;2.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地完成自己学习任务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在学习中的毅力和耐
6、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3.培养学生爱惜名胜古迹,不乱丢乱扔乱刻画的良好习惯;4.养成保护水资源,爱护身边环境的良好习惯。(三)知识与技能:1.培养学生逐步建立自觉遵守公共秩序的意识,知道同情和帮助残疾人是一个人的良好品德的体现,并养成主动关爱处境困难或者不幸人的行为;2.知道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关心集体、参加集体活动、维护集体荣誉,了解家乡环境问题,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环境保护活动,了解民风民俗及对人们的影响,抵制不良风气和迷信活动,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通过第一单元与班级共成长的教学,帮助孩子们建立集体观念,学习做小主人,自己的班级自己爱,自己的班级自己管,班级生活规则
7、大家定、齐遵守,从而培养孩子们初步的集体意识和自主管理意识、责任意识。第二单元为父母分担的教学,体会父母为家庭忙碌的辛劳,管好自己,少给父母添麻烦,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减轻父母的负担,为家庭事务出主意,用自己的创意和行动为家庭做贡献。第三单元信息万花筒的教学,引导孩子们在社会生活中养成遵守秩序,爱护环境、爱护公共设施等良好行为习惯,学习做一个文明的小公民。渗透环境保护法、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制教育。第四单元让生活多一些绿色的教学,让孩子们爱祖国从爱自己的家乡做起,了解家乡的美丽山水、丰富物产,认识为家乡作出贡献的可亲可敬的人们,为伟大祖国日新月异的变化而骄傲自豪。三、课程内容四年级的学生
8、处于从中年级向高年级的过渡期,他们经过前三年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在道德认知和情感上有所发展,已形成了一些初步的价值观念。对人、事、物的认识逐渐摆脱单向思维的特点,初步具备将外界环境状况与自身生活联系起来思考的能力。 四上教材作为循环上升的课程内容,主要聚焦学校生活领域中的班级建设,家庭生活领域中的家庭责任,国家领域生活中的现代媒介,社区生活中的环境保护等主题。在教材编写体例上和栏目设计上与三年级教材保持了一致。四上教材四个单元在循环上升的基础上引导儿童去思考自己所在班级的发展、家庭中的责任、电子媒介的正确利用、环境保护等问题。由于中年段教材处于承上启下的年段,所以教材主题和内容特别注意了与低
9、高段的衔接。 单元主题(问题域)探索的问题价值引导的方向一单元 与班级共成长班级与自我成长班规的制定与执行群体之间应当如何相处集体意识、规则意识、公民意识二单元 为父母分担关心与体谅父母主动承担家务活儿为家庭尽责任家庭责任感三单元 信息万花筒辩证地健康地看电视网络世界的规则正确认识广告提高新媒介素养及信息素养四单元 让生活多一些绿色了解环境污染怎样将垃圾变废为宝怎样做到低碳生活环保意识、责任和行动四、课程实施1、根据新课程的教学要求,要运用好教材。要做到“删减、替换、补充”。教材是为学生提供的案例,要注意理清教材的思路,把握教材的教学主题。在教学过程中,要以教材提供的教育主题为基础,引导学生去
10、学习,去探究。让学生用自己的眼光、方式来看待世界,允许学生有自己的看法。2、教学的核心是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体现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培养学生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社会的能力,使学生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3、儿童期是品德与社会发展的启蒙阶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从儿童发展的现实和可能出发,要采用他们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引导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他们今后人格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4、采取以客观社会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的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引导学生在自主活
11、动中自我体验感悟,探究发现训练技能,养成习惯。5.充分利用教学用书中的儿歌及小故事穿插于课堂教学中。 6.领略大自然的美,了解社会的繁荣,培养学生的环境素养。 7.根据小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和认知特点,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采取由浅入深、由近及远、循环往复、螺旋上升、形式多样等方式,引导孩子们通过学习,从不同角度、侧面感悟和践行核心价值观。 8.课程中积极发挥绘本生动活泼、有趣有启发性的作用,引导孩子们通过自主阅读、小组讲述或者表演等形式,自然而然地懂得其中蕴含的规则、法理等,使教学从课堂延伸到学生更广阔的生活领域,做到实实在在的知行合一。五、课程评价本课程的评价目的是激励每个儿童的成长;促进儿童的
12、品德发展与生活能力的提高。以质性评价为主,量化评价为辅,重视儿童在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方面的个性化表现。多元化评价(20%)情感态度价值观5%过程与方法5%知识与能力10%终结性评价(40%)评价项目评价要素评价得分描述评价方式单元和期末检测评价知识和能力掌握情况卷面满分50分纸笔测试(30分钟)过程性评价(40%)评价项目评价内容评价要素评价标准评价方式课前学根据自己的能力完成的程度A、尽力()B、家长督促完成()C、不全部完成()自评、组评、师评、家长评课堂评价常规1.积极发言,能有条理表达自己的想法,有质疑精神,善于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A、好()B、比较好()C、一般()
13、自评、互评、师评2.积极参与小组合作与交流,在交流中乐于帮助他人,遵守活动秩序。A、好()B、比较好()C、一般()技能案例分析,应用能力。A、好()B、比较好()C、一般()作业1.按时并独立完成学习单并积极让老师批改。A、好()B、比较好()C、一般()自评、互评、师评、家长评2.完成教师布置的搜集资料任务。A、好()B、比较好()C、一般()自评、互评、师评3.作业干净、整洁,书写工整。A、好()B、比较好()C、一般()自评、互评、师评道德与法治课是一门有思想、有温度、有故事、有趣味、有色彩的课程,教师只有把握好这门课的灵魂和实质,才能真正让这门课照亮学生的心灵世界,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9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