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现代旅游开发学|学习纲要:第一章 绪论旅游开发学的研究任务旅游开发学的理论基础我国旅游开发研究的历史和现状第二章 旅游资源旅游资源的概念旅游资源的特点和分类第三章 旅游评价旅游资源评价的意义旅游资源的单项评价旅游综合评价第四章 旅游规划旅游规划概述旅游规划框架结构体系的建立旅游特色的研究旅游市场定位与预测旅游产品的开发旅游线路的组织旅游区域划分和产业布局旅游容量旅游饭店建设旅游投资第五章 旅游区总体规划旅游区总体规划概述风景名胜旅游区总体规划森林公园旅游区总体规划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城市旅游发展规划观光农业区旅游规划(略)自然保护区旅游规划(略)第六章 旅游景点设计旅游景点类型旅游景点设计的主要
2、原则旅游景点设计的主要手法旅游景点建筑选址旅游景点建筑的要求旅游景点设计中的花木配置游览线的设计第七章 旅游开发中的形象策划(略)第八章 旅游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第一章 绪论学习任务:对旅游开发有一整体认识,重点放在对旅游开发概念和理论的理解。第一节第一节 旅游开发学的研究任务旅游开发学的研究任务一、一、“旅游开发旅游开发”概念概念汉书孙宝传 开发:垦殖土地开发:将资源转变转变为可利用的财富形成产业的社会劳动过程就是开发。区域旅游开发:就是将在旅游资源分布相对一致的空间内,以中心城市为依托,依据自然地域、历史联系和一定的经济、社会条件,根据旅游者的需要,经过人工的开发和建设,形成有特点的 旅游空间
3、,即各种类型的旅区,以吸引一定区域内的旅游者;区域旅游开发是发展区域旅游的基础,它是从区域自然、经济、社会、交通和区位条件等出发,对旅游空间进行综合性开发,包括资源、市场、产品、人才等一系列的开发和旅游设施的建设。旅游开发:旅游开发:就是根据当地的条件,运用适当的资金、技术手段,通过科学的调查、评价、规划、建设、经营等,使未被利用资源得以利用,已被利用资源在深度和广度上得以加强,并对资源、市场、产品、商品、人才等进行综合研究,确定发展方向,搞好相应的设施配套,创造更佳的效益,使旅游业在区域内得以建立、完善、发展和提高。概念内容分析:概念内容分析:第一,旅游开发必须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就是从景
4、点区域大小及自然、经济、历史、文化和区位条件出发,按照客观规律开发。“有定规,无定式”第二,旅游开发是一项技术过程,即通过调查、评价、规划、建设经营等环节完成整体开发。某项任务的完成只是环节之一。第三,旅游开发的中心是 。第四,旅游开发的出发点是 。旅游者是旅游活动的主体,是旅游经济的来源,是旅游产业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第五,旅游开发是一项综合性的开发。李先锋李先锋:旅游资源只有经过开发,才能转化为旅游业所能利用的景点和产品,才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二、旅游开发的特点第一,多元性。第二,多层次性。旅游开发空间大小不同,区域、区、景区、景点。第三,动态性。即开发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单一综合,粗
5、放经营到集约化。李先锋李先锋:即旅游是由多要素组成的物质体系。在开发时,要对旅行、游览、住宿、餐饮、娱乐、购物等各消费要素进行充分考虑,搞好各要素间的综合。三、旅游开发学的研究任务旅游开发学:就是对旅游开发各个部分、过程中各个环节进行宏观和微观研究,以推动旅游产业的整体发展的学科。任务如下:第一,对旅游资源进行考察、分析和评价,并进行可行性论证。第二,开展旅游 规划研究。由于规划的区域大小不同、目的不同和角度不同,差别 很大。大对规划一般规律的研究是旅游开发学研究的重点。第三,开展市场促销研究。为什么要进行市场开发研究?旅游市场促销应与旅游资源特色、景点建设和产品组合连在一起研究。第四,开展资
6、源和环境保护研究。可持续发展;资源和环境演变规律;保护措施。第五,对旅游管理体制和人员培训进行研究。旅游规划能否实施,旅游业能否健康发展,关键在于是否拥有合理、高效的管理机构和高水平的从业人员。第二节 旅游开发学的理论基础一、经济学理论。旅游开发是把旅游资源转化为旅游产业的技术过程,同时也是一种反映市场研究资源开发产品设计项目建设设施配套产品形成、经营和管理的旅游经济的活动过程。从经济学角度看,旅游开发必须进行产业 投资 机会分析、旅游市场调研和策略研究、旅游供给与需求研究及旅游效益评价。旅游开发的产业投资机会分析:分析某一区域是否适合旅游业发展、旅游业与其它产业相比较的优势及它们间的和理结构
7、,以确定以最小的资源消耗使需求得到最大的满足。某一地区在确定要发展旅游业的前提下,需要需要就旅游业内部具体优先发展哪些产业部门的投资机会进行分析,以确定旅游开发中合理的旅游产业机构。旅游市场调研与策略研究:旅游开发既是资源开发,又是市场的开发。资源开发是基础,市场开发是旅游开发的前提。市场调研是第一位的,它以旅游者为核心,综合分析旅游者产生的社会和经济基础、个体特征、需求状况、旅游产生地与接待地的空间及相互关系、客流量大小及流量时空分布规律和发展趋势,最终进行市场定位。在此基础上,利用市场的竞争机制、价格机制等确定市场经营的策略,达到开发的目的。旅游供给和需求的研究:供给和需求应相平衡和大体平
8、衡。供给:分析资源与设施供给状况(影响供给的一系列影响因素如资源、市场价格、旅游容量等)二、区位论区位:源于德文的standort,1886年被译为英文location,区位的主要含义是事物占有的场所,具有位置、布局、分布、位置关系等方面的意义。区位论又称立地论或标准化理论(Location Theory),最早出现于经济学中。旅游开发实质是旅游业及其各产业部门在一定地域分布的布局、配置过程,本身就是区位研究与实践的过程,采用区位论原理来指导旅游开发,侧重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旅游开发的区位选择。选择什么样的地域,开发地理位置如何,区位优势,面向怎样的客源地,开发地与客源地的关系如何,开发地可达
9、性如何。目的是为旅游活动确定最佳的场所。第二,旅游交通与路线布局。“进得来,散得开,出得去”第三,旅游产业选址与规模、结构确定。(主要指活动中的六大要素的空间布局,最终确定合理的空间结构和布局。)第四,不同大小旅游地空间组合结构及其演变特点。包括旅游区等级系统划分和功能区分、旅游项目与基础设施的空间安排、旅游基地建设及其它们在一定空间的最佳组合。第五,旅游开发中的位址选择的方法研究。位址选择即为位址预测。三 美学理论旅游是人对美的高层次的追求,是综合性的审美实践。旅游开发的任务是在现实世界中发现美,并按照美学的规律组合起来,形成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旅游空间和景物美学特征越突出,观赏性越强,知名
10、度越高,对旅游者吸引力越大,竞争力也就越强。美的最高境界是自然的意境美、艺术的传神美、社会的崇高美和悲壮美。四、系统论旅游业是一个从环境、资源、经济和社会分离出来的新的结构复杂、功能综合、因素众多的产业系统。这一系统由市场系统、通道系统、接待系统和支持系统组成,具有复合性的特点。旅游开发必须从建立旅游系统工程出发,坚持整体性原则、结构性原则、动态性原则、模型化原则和最优化原则。五、地域分异规律旅游开发过程中,一个突出问题是旅游环境的空间差异和旅游资源分布的不均匀性,这种空间差异受地域分异规律影响。表现在:第一,地貌部位和小气候引起的分异。山顶和山坡。第二,岩性、土质和排水条件的影响。同样是山地
11、中的山顶,石灰岩和流纹岩就不同。第三,人类生产、生活活动会使空间差异更为复杂。区域分异是地球内能作用和太阳辐射影响地表物质能量转化和分布相互作用的结果,也是人地相互作用的结果。研究旅游资源和环境的空间分异有助与划分 地域综合体,便于旅游产业布局;利于突出各空间的特色,形成自身形象,利于设计游览路线。第三节 旅游开发研究发展进程1 国外旅游开发规划的发展历程11 初始阶段 旅游规划最早起源于30年代中期的英国、法国和爱尔兰等国。最初旅游规划只是为一些旅游项目或设施做一些起码的市场评估和场地设计,例如为饭店或旅馆选址等。从严格意义上讲,这还称不上旅游规划。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初的几年里,世界旅游
12、业发展迅速,旅游开发的需求也逐步加大。与此相应的旅游规划在欧洲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并逐渐发展到北美的加拿大,然后进一步向亚洲和非洲国家扩展。12 过渡阶段 70年代后期,旅游业的继续发展使旅游规划研究得到进一步加强,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开始出现比较系统的旅游规划著作。1977年,世界旅游组织(WTO)对有关旅游开发规划的调查表明,43个成员国中有37个国家有了国家级的旅游总体规划。随后,世界旅游组织(WTO)出版了两个旅游开发文件即综合规划(Integrated Planning)和旅游开发规划明细录(Inventory of Tourism Development Plans)。综合规划是为发展中
13、国家提供的一本技术指导手册,旅游开发规划明细录则汇集了对118个国家和地区旅游管理机构和旅游规划的调查3。1979年,WTO实施了全球范围内的旅游规划调查,共调查案例1619个(184个地区规划、384个区域规划、180个国家规划、266个区域间规划、42个部门规划、599个景点规划),并形成了第一份全球在制定旅游开发方面的经验报告。报告指出,只有55.5%的规划和方案被实施,规划的制定和实施之间存在脱节;制定旅游规划与使用的各种方法之间差别很大;规划对成本收益方面考虑多,而社会因素涉及的少;地区级规划要比区域级、国家级、世界级更有效和普遍。Gunn于1979年出版了他早期旅游规划思想体系的总
14、结著作旅游规划13 快速发展阶段 80年代是旅游规划研究的大发展时期,大量的研究使规划理论思想和方法得到进一步充实,研究方面也日趋多样化。旅游规划的研究经过60年代的酝酿和70年代的初步探讨,到80年代对旅游规划本身的认识则更为深刻了。Gunn于1988年出版了旅游规划第二版8,Murphy于1985年出版了旅游:社区方法1,Getz于1986年发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旅游规划模型”9,Douglas Pearce于1989年出版了旅游开发(Tourism Development)10,他们在论著里深入地揭示了旅游规划的内涵,并在学术界基本上达成共识,即认为旅游规划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交叉学科,
15、任何其它学科的规划,包括城市规划和建筑规划不能替代它。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这一时期提出了系列指导旅游规划的理论,其中著名的门槛理论和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最早是由旅游营销专家Plog提出。德国著名地理学家W.Christaller研究地中海旅游乡村得出这样的结论:旅游乡村生命周期分为三个阶段,即:发掘、增长、衰落阶段。加拿大地理学家R.W.Butler提出S型旅游地生命周期演化模型14。随后Hovinen、Strapp、Cooper C and Jachson S,Foster D.M.and Murphy P.及Getz D等,又对该理论作了进一步补充和完善。旅游地生命周期规律
16、的理论不仅回答了旅游规划的必要性,更主要的是为旅游地发展前途预测提供了依据,为规划提供了指导作用。在规划方法上Murphy的社区方法11和投入产出分析方法也被应用到规划之中。在定量技术研究得到迅速发展,Smith;Stephen L.J.在“Tourism Analysis:A Handbook”书中以简明实用的方式给旅游规划人员、研究人员、咨询人员和决策者介绍了36种较重要的数量方法,对每种方法的用途与其它研究手段的关系以及可能出现的疏漏作了较好的阐述。14 深入发展阶段 90年代初,美国著名旅游规划学家Edward Inskeep为旅游规划的标准程序框架建立作出了巨大贡献。其两本代表作旅游
17、规划:一种集成的和可持续的方法和国家和地区旅游规划,是面向旅游规划师操作的理论和技术指导著作。同期世界旅游组织也出版了可持续旅游开发:地方规划师指南及旅游度假区的综合模式等。这些著作的出现使旅游规划内容、方法和程序日渐成熟。这一时期,不仅对旅游规划操作本身的重视和研究外,还对规划实施监控和管理给予了很大的重视。这在Inskeep的著作中已体现出。另外,由J.G.Nelson,R.Butler,G.Wall主编的论文集旅游和可持续发展:监控、规划、管理着重于旅游规划贯彻和实施过程方面的研究。亚太旅游协会(PATA)高级副总裁Roger Griffin先生提出了“创造市场营销与旅游规划的统一”,这
18、一观点是在辩证理解旅游规划与市场营销关系的基础提出来的。这反映了90年代旅游规划对市场要素的重视。澳大利亚学者Rors K.Dowling,提出“从环境适应性来探讨旅游发展规划”,从而把环境规划和旅游规划融为一体,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其规划框架和Mill、MorrisonGunn等提出的区域旅游规划框架相似,但在环境倾向性方面是有区别的。Rors K.Dowling的旅游规划框架就其实质是一种生态旅游规划框架。1995年4月27日28日,在西班牙加那利群岛兰沙罗特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环境计划署和世界旅游组织共同召开了由75个国家和地区600余名代表出席的“可持续旅游发展世界会议”,会议通过
19、了可持续旅游发展宪章和可持续旅游发展行动计划,确立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方法在旅游资源保护、开发和规划中的地位,并明确规定了旅游规划中要执行的行动。Douglas Pearce,1995在旅游新的变化:人、地、过程中提出了一个“动态、多尺度、集成的旅游规划方法”。这是对以前综合和动态方法的总结和提高,应该说是提出了一个规划体系结构。2、国内旅游开发规划研究的发展2,1 旅游开发研究的兴起80年代初,国家旅游局提出“四个转变”,第一个转变就是“从过去主要搞旅游接待转变为开发建设旅游资源与接待并举”。同时公布了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和重点风景名胜区,推动了旅游开发的实践。陈传康为代表 旅游资源与评价的研究;
20、黄辉实、申葆嘉等经济学界的旅游经济管理和宏观管理的研究;朱畅中、李道增为代表的建筑学界对旅游规划和文物的研究;陈从周、冯纪忠等园林界对风景区的研究。主要刊物:地理学报建筑学报旅游论丛旅游资源与规划(东北师大)风景名胜研究(同济大学)旅游资源的开发与观赏(北京旅游学院)等相继问世。2,2旅游开发学的创建旅游开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是建立在资源学、经济学、美学和地理学等基础上的综合性学科。该学科处于形成阶段。陈传康是开创该学科的奠基者。其以综合地理学为基础,广泛吸收相邻学科知识,于1987年提出“区域旅游开发”的概念,相继提出系列思想。第一,风景要素组成和结构理论。他认为:风景由山、水、花木
21、、建筑、天气变化和人文特色组成,为旅游资源研究奠定了基础。他指出:对区域规划时,要对风光基础层次、开发方向层次和接待服务设施层次进行研究,建立风景结构图式,明确各要素间的内在联系和开发重点。接待服务设施层次开发方向层次海南风景结构图式 风光基层层次温泉水滑城市新颜海滨地貌地貌奇观开疆文化黎苗风情热带景观第二,注重旅游市场研究,建立旅游活动行为层次框架图。陈传康按照旅游者的动机和类型建立旅游行为框架图,明确旅游产品开发方向和市场行销目标。会议、宗教、商务、休疗、考察等娱乐、购物观光专门层次提高层次基本层次旅游活动行为层次框架图旅游经济结构第三,旅游业内部结构图式。陈传康认为:旅游经济结构是建立在
22、资源结构、旅游行为层次结构、旅游市场结构和接待服务设施结构相互关系、作用基础上的彼此关系是一种对应转换的关系,并具有复杂的反馈关系。区域发展战略的目的,即建立一套相应风景资源的对应转换,为旅游管理提供战略方向和相应对策。旅游发展战略结构风景资源结构接待服务措施结构旅游行为层次结构旅游市场产业结构第四,旅游形象策划。陈传康认为:旅游开发必须将形象策划放在重要位置,使旅游区以鲜明个性进入市场,参与市场竞争。旅游形象由理念基础(MI)、行为准则(BI)和视觉形象(VI)组成。在通过客源市场大众识别、旅游形象定位方法、大众广告媒体、市场行销渠道、社会公关等途径,为旅游点导入CI,实现旅游CI战略,建立
23、有知名度、美誉度、信任度和重游期望及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旅游品牌和名牌。总之,在陈传康旅游开发思想和开发实践的影响下,旅游开发研究从资源探讨转向市场,从产品研究转向旅游经济整体和长远发展研究,使旅游开发研究步入产业发展轨道,他堪称中国旅游开发学的奠基者。同时,翻译过来的游憩地理学、度假地的开发与管理和森林旅游。这三本书对我国旅游开发研究和实践起着推动作用。2、3 旅游开发学研究的新阶段1989年首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在青岛召开,并出版了系列论文集,广大旅游学者从不同角度阐述了旅游开发的见解,丰富和发展了旅游开发学。1992年国家旅游局颁布了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指导和推动了旅游资源和旅
24、游开发的研究。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颁布单位】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布日期】2003-2-24【实施日期】2003-5-1【法规分类】行业标准【法规名称】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1997年国家旅游局又出版旅游规划工作纲要和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地方旅游规划指南,对我国旅游开发研究和实践具有指导意义。近几年,各地都在大规模进行旅游开发,大量的开发实践也不断丰富和推动这旅游开发理论的研究,但资源开发毕竟是一个年轻的正在创建中的学科,需要年轻的我们不断努力学习和实践。第二章 旅游资源第一节 旅游资源的概念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旅游生产力增长的潜力所在,是旅游活动的客体。一个地区或
25、国家旅游资源的特色、丰度和分布状况,直接影响吸引旅游者数量的多寡,关系到旅游业发展的前景。一、旅游资源概念的提出 1982年王立纲:旅游资源是旅游者参观游览的目的物,是旅游业存在和发展的凭借条件。1983郭来喜凡能为旅游者提供观光游览、知识乐趣、度假疗养、娱乐休息、探险猎奇、考察研究、寻根访祖、宗教朝拜、商务交往以及人民友好往来的客体与劳务等,并具有开发价值者,均可称为旅游资源1983年邓观利:凡是足以构成吸引旅游者的自然和社会因素均统称为旅游资源4。1990年陈传康:旅游资源是在现实条件下,能够吸引人们产生旅游动机并进行旅游活动的各种因素的总和5。1986年孙文昌:凡能激发旅游者旅游动机的,
26、能为旅游业所利用的,并由此而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自然与社会的实在物6。1993保继刚:旅游资源是指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自然存在和历史文化遗产以及直接用于旅游目的的人工创造物7。1993年国家旅游局资源开发司,中科院地理研究所主编,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试行稿):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都可以视为旅游资源8。二、对旅游资源定义的理解第一,旅游资源同其它资源一样,具有客观存在性,是物质的,在一定地域上分布。所谓物质物质,是指组成旅游资源的要素。主要指现象和事物。现象现象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产生的事物,它的出现
27、有一定的概率性,又会在一定的时间消失,如云海、极光、海潮。事物事物是长年具有相对永恒的景物,如山石景、水景和建筑等。现象和事物是景物的具体体现,是物质的,客观的。不可能有非物质的旅游资源。试想诗词、传说、神话等是不是旅游资源?在什么情况下是旅游资源?第二,旅游资源具有吸引旅游者的功能,能激发旅游动机,造成人流的空间移动。第三,旅游资源能为旅游业所用,并产生经济和社会效益,有利于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三、同旅游资源相近的几个概念在旅游资源学习和研究中常见的几个概念。注意不要混淆。景观景观:地理学概念,1949年俄国地理学家 宋采夫(译音)提出定义:自然地理景观应该是在如此一致的地域,在它
28、的范围内,能观察到地质结构、地貌形态和地表水、小气候和土壤变种、植物群落的同一种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结合体有规律的典型的重复。景观的理论核心是自然的综合体。将此概念移植到旅游学中:指一个地区的整体外貌,即各景观要素组成相互联系、和谐的综合体。风景风景 汪之力认为:风景的简单含义是人们所欣赏的大自然与建筑物所构成的美好景物。陈传康认为:风景主要有四个要素,即山、水、林木和建筑,有时还可包括天气变化和人文特色。孙文昌:风景是地理景观的一部分,它是由自然的山水、花木、变换天气和人文建筑、文物古迹以及民族风俗等在空间组成上的艺术综合体。这个综合体具有诗情画意,有欣赏价值,能陶冶人的情操,能激发人的热爱
29、祖国的感情,并从中获得多方面的知识。景点:景点:景物集中的地方,是旅游游览最小单位,是旅游资源经人工开发后对外开放的地段。第二节 旅游资源的特点一、美学特征凡是旅游资源都必须具有美学特征,以区别于其它资源,并从地理环境中分化出来。那些具有美的特征的事物才可能对旅游者有吸引力。旅游资源美学特征越突出,观赏性越强,在国内外知名度越高,对旅游者的吸引力越大。二、多样性和综合性旅游需求的多样性资源的多样性和广泛性;旅游资源是截取自然和社会优美的部分,进入旅游开发范畴。社会、自然的各单项产业开发中只要有旅游意识,注重美学特征和文化内涵,都可能转化为资源和旅游景点。另外;资源种类、项目、内容多的旅游地,会
30、吸引不同需求旅游者,市场面宽;竞争风险小。综合性,即旅游资源各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形成一个相互间联系的整体。例:桂林由奇山、奇洞、奇石、秀水形成优美的山水风光。三、地域性许多资源和事物在地域上都有地域性的特点。对于作为地理环境一部分且同地理环境各要素联系紧密的旅游资源而言,其地域性更明显。地域分异规律资源地域的差异性和地方特色。南方北方(自然、人文)旅游资源的地域性,造成一地旅游资源对异地旅游者的吸引力,形成旅游者的空间移动。四、稀缺性资源是自然的造化,是人类历史的遗存和现代人的精心创造,在数量上有限,不可再生。其不同于土地、草原、森林等。以上几点是主要特点,此外还有季节性
31、等,不再赘述。(2)中国旅游资源四大特征(其它观点)多样性 中国是世界上旅游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资源种类繁多,类型多样,具备各种功能。中国拥有类型多样、富有美感性的、不同尺度的风景地貌景观,这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从海平面以下155米处的吐鲁番盆地的艾丁湖底,到海拨8848.13米的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绝对高差达9003米。中国不仅有纬向地带性的多样气候带变化,还有鲜明的立体气候效应,尤其在横断山脉地区,即所谓“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中国不论南北东西都有繁花似锦的美景,不仅有类型多样的海滨、山地、高原、高纬度地区的避暑胜地,而且还有银装素裹的冰雪世界,以及避寒休闲度假胜地海南岛。多样
32、的风景地貌和多功能的气候资源,为生物界提供了优越的生存栖息环境,使自然景观更加多姿多彩。中国拥有世界旅游活动的各种资源和要素,一方面是由于中国的国土辽阔,地质复杂,气候多样,另一方面也与中国历史悠久、文明发达有关。资源种类的丰富度和多样性是中国旅游资源的一大重要特征。丰厚性;旅游资源不仅种类多样,而且每种资源的积淀丰厚,拥有各种规模、年代、形态、规制、品类的资源特征。不论是古代建筑、古城遗址、帝都王陵、禅林道观、园林艺术、民俗风情,还是自然山水风景、海湖河流、山川原野,都多姿多彩,不可胜数,其资源之丰厚足以位于世界各国前列。以花岗岩山景为例,既有节理发育又经风雨剥蚀塑造的,以奇峰怪石、辟天摩地
33、而著称的黄山;也有因断层发育使巨大花岗岩体突兀凌空,以险称绝的华山;还有因花岗岩主峰特性而导致球状分化,由其形成的造型奇异的各种小尺度的风景地貌散见各地。古老性 中国是古人类的发源地之一,也是世界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流传至今的宝贵遗产构成了极为珍贵的旅游资源。在众多的古人类遗存中,以元谋人历史最早(距今170万年),周口店龙骨山的古人类遗物最丰富,龙潭洞猿人化石的一具头盖骨最完整。中国旅游资源的古老性还表现在,远在数千年之前,中国的先人就开发和发明了一系列的工艺艺术、宏大建筑,在世界文明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章。仰韶文化、半坡遗址、安阳殷墟、咸阳秦城、京杭运河、万里长城、秦兵马俑坑等,无不以古称胜。
34、奇特性 中国拥有数不尽的特有旅游资源。在自然奇观方面,有一年一度的大理蝴蝶泉的蝴蝶盛会,洱源的万鸟朝山的鸟吊山奇景,能发出不同音符鸣叫的峨眉弹琴蛙,每届中秋的钱塘大潮,西藏高原上的周期性的水热爆炸泉,吉林松花江边的雾淞等。人文方面的奇景更是丰富多彩,秦始皇陵兵马俑坑和铜车马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迹,已建成的兵马俑博物馆每年吸引上百万游人。长沙马王堆汉墓的完整女尸和大量帛书,江陵凤凰山汉墓保存完好的男尸,满城陵山汉墓的金缕玉衣,丝绸之路上的楼兰古城和众多古迹,徐州的汉墓,这些墓葬地和出土文物珍品成了吸引旅游者回溯历史的最佳场所。其它观点:一般认为,旅游资源是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条件,是旅游业产生
35、的物质基础,是旅游的客体,是旅游产品和旅游活动的基本要素之一。构成旅游资源的基本条件:一是对旅游者有吸引力,能激发人们的旅游动机;二是具有可利用性,随着旅游者旅游爱好和习惯的改变,旅游资源的包容范畴不断扩大;三是资源的开发能产生不同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旅游资源不同于传统的土地、水和矿产等资源,它具有多样性、独特性、变异性和永续性等特点。多样性多样性表现在既有自然的,又有人文的;既有景观性的,又有文化性的;既有古代遗存的,又有现代兴建的;既有实物性的,又有体察性的。独特性独特性表现在,凡是旅游资源,都是有与旅游者通常的生活习俗、文化背景和居住环境不同之处,这种差异越大,对旅游者来说就
36、越独特,对旅游者的吸引力也就越大。变异性。变异性表现在某些事物在其存在之初并没有被作为旅游资源,但随着旅游者需求的变化,它成了具有吸引力的旅游资源;反之亦然。永续性永续性表现在,大多数旅游资源具有无限重复利用和不断再生的特点,如作为旅游资源主体的观光、度假、特种和专项旅游资源本身是旅游者带不走的,旅游者带走的只是对它们的各种印象和感受。只要保护得当,大多数旅游资源是可以永续利用的,而某些旅游资源还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而不断丰富的再生。转录第三节 旅游资源的分类一、目前国内旅游资源分类研究状况,在研究中,代表性的观点有以下几种:(一)按属性分类最常见的是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
37、资源。特点:简单、明确,适宜面广;缺点是分类简单,使用烦琐。(二)按照利用方式和效果,将资源划分为四类陈传康1、游览鉴赏性 2、知识性 3、体验性 4、康乐性特点:此种分类同产品设计相组合,有利于规划、设计的制定。(三)按资源变化特征分类(傅文伟)原生性旅游资源与萌生性旅游资源原:在成因、分布上具有相对稳定和不变特点的自然人文景观和因素,一般属于非再生的有限资源,具有强烈的地域垄断性和继承性。萌:在成因、分布上具有变化特征的自然、人文景象和因素,从整体和性质上来说是不断萌发和变化发展的资源,具有再生性和变异性的特点,在地域上不具有垄断性。原:山川风光、生物景观、气候资源、文物古迹、传统民族习俗
38、和风情、传统风味特产。萌:现代建筑新貌、现代体育文化与科技吸引及趣处、社会新貌与民族新风尚、博物馆与展览馆、名优特新产品与购物场所、自然力新作用遗迹与人工改造大自然景观。对旅游资源分类的其它观点:我国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按传统旅游资源观分类,我国旅游资源包括自然景观资源、人文景观资源、民俗风情资源、传统饮食资源、文化资源和工艺品资源,以及都市和田园风光资源等。按现代旅游产业资源观分类,我国旅游资源包括观光型旅游资源、度假型旅游资源、生态旅游资源和滑雪、登山、探险、狩猎等特种旅游资源,及美食、修学、医疗保健等专项旅游资源。学术界按旅游资源的成因或其属性分类,将旅游资源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
39、两大类型。前者是指地貌、水体、气候、动植物等自然地理要素所构成的、吸引人们前往进行旅游活动的天然景观,具有明显的天赋性质;后者内容广泛、类型多样,包括各种历史古迹、古今伟大建筑、民族风俗等等,是人类活动的艺术结晶和文化成就。也有的将其分为三类,除上述两大类型外,还有复合型旅游资源。郭来喜郭来喜 吴必虎吴必虎 刘刘 锋锋 范业正范业正 二、旅游资源分类(国家旅游局)1分类原则依据旅游资源的性状,即现存状况、形态、特性、特征划分。2分类对象稳定的、客观存在的实体旅游资源。不稳定的、客观存在的事物和现象。3分类结构分为 主类、亚类、基本类型 3个层次。每个层次的旅游资源类型有相应的汉语拼音代号,主类
40、 亚类 基本类型 A 地文景观 AA 综合自然旅游地 AAA 山丘型旅游地 AAB 谷地型旅游地 AAC 沙砾石地型旅游地 AAD 滩地型旅游地 AAE 奇异自然现象 AAF 自然标志地 AAG 垂直自然地带 AB 沉积与构造 ABA 断层景观 ABB 褶曲景观 ABC 节理景观 ABD 地层剖面 ABE 钙华与泉华 ABF 矿点矿脉与矿石积聚地 ABG 生物化石点 AC 地质地貌过程形迹 ACA 凸峰 ACB 独峰 ACC 峰丛 ACD 石(土)林 ACE 奇特与象形山石 ACF 岩壁与岩缝 ACG 峡谷段落 ACH 沟壑地 ACI 丹霞 ACJ 雅丹 ACK 堆石洞 ACL 岩石洞与岩穴
41、ACM 沙丘地 ACN 岸滩 AD 自然变动遗迹 ADA 重力堆积体 ADB 泥石流堆积 ADC 地震遗迹 ADD 陷落地 ADE 火山与熔岩 ADF 冰川堆积体 ADG 冰川侵蚀遗迹 AE 岛礁 AEA 岛区 AEB 岩礁 主类 亚类 基本类型 B 水域风光 BA 河段 BAA 观光游憩河段 BAB 暗河河段 BAC 古河道段落 BB 天然湖泊与池沼 BBA 观光游憩湖区 BBB 沼泽与湿地 BBC 潭池 BC 瀑布 BCA 悬瀑 BCB 跌水 BD 泉 BDA 冷泉 BDB 地热与温泉 BE 河口与海面 BEA 观光游憩海域 BEB 涌潮现象 BEC 击浪现象 BF 冰雪地 BFA 冰川观
42、光地 BFB 长年积雪地 主类 亚类 基本类型 C 生物景观CA 树木 CAA 林地 CAB 丛树 CAC 独树 CB 草原与草地CBA 草地 CBB 疏林草地 CC 花卉地 CCA 草场花卉地 CCB 林间花卉地 CD 野生动物栖息地CDA 水生动物栖息地 CDB 陆地动物栖息地 CDC 鸟类栖 CDE 蝶类栖息地 D 天象与 气候景观 DA 光现象 DAA 日月星辰观察地 DAB 光环现象观察地 DAC 海市蜃楼现象多发地 DB 天气与气候现象 DBA 云雾多发区 DBB 避暑气候地 DBC 避寒气候地 DBD 极端与特殊气候显示地 DBE 物候景观 E 遗址遗迹 EA 史前人类活动场所
43、EAA 人类活动遗址 EAB 文化层 EAC 文物散落地 EAD 原始聚落 EB 社会经济文化活动遗址遗迹 EBA 历史事件发生地 EBB 军事遗址与古战场 EBC 废弃寺庙 EBD 废弃生产地 EBE 交通遗迹 EBF 废城与聚落遗迹 EBG 长城遗迹 EBH 烽燧 F 建筑与设施FA 综合人文旅游地 FAA 教学科研实验场所 FAB 康体游乐休闲度假地 FAC 宗教与祭祀活动场所 FAD 园林游憩区域 FAE 文化活动场所 FAF 建设工程与生产地 FAG 社会与商贸活动场所 FAH 动物与植物展示地 FAI 军事观光地 FAJ 边境口岸 FAK 景物观赏点 FB 单体活动场馆 FBA 聚
44、会接待厅堂(室)FBB 祭拜场馆 FBC 展示演示场馆 FBD 体育健身馆场 FBE 歌舞游乐场馆 FC 景观建筑与附属型建筑FCA 佛塔 FCB 塔形建筑物 FCC 楼阁 FCD 石窟 FCE 长城段落 FCF 城(堡)FCG 摩崖字画 FCH 碑碣(林)FCI 广场 FCJ 人工洞穴 FCK 建筑小品 FD 居住地与社区 FDA 传统与乡土建筑 FDB 特色街巷 FDC 特色社区 FDD 名人故居与历史纪念建筑 FDE 书院 FDF 会馆 FDG 特色店铺 FDH 特色市场 FE 归葬地 FEA 陵区陵园 FEB 墓(群)FEC 悬棺 FF 交通建筑 FFA 桥 FFB 车站 FFC 港口
45、渡口与码头 FFD 航空港 FFE 栈道 FG 水工建筑 FGA 水库观光游憩区段 FGB 水井 FGC 运河与渠道段落 FGD 堤坝段落 FGE 灌区 FGF 提水设施 G 旅游商品 GA 地方旅游商品 GAA 菜品饮食 GAB 农林畜产品与制品 GAC 水产品与制品 GAD 中草药材及制品 GAE 传统手工产品与工艺品 GAF 日用工业品 GAG 其他物品 H 人文活动 HA 人事记录 HAA 人物 HAB 事件 HB 艺术 HBA 文艺团体 HBB 文学艺术作品 HC 民间习俗 HCA 地方风俗与民间礼仪 HCB 民间节庆 HCC 民间演艺 HCD 民间健身活动与赛事 HCE 宗教活动
46、HCF 庙会与民间集会 HCG 饮食习俗 HGH 特色服饰 HD 现代节庆 HDA 旅游节 HDB 文化节 HDC 商贸农事节 HDD 体育节 数 量 统 计 8主类 31 亚类 155基本类型 第三章 旅游评价本章学习重点:掌握评价的内容和方法。旅游评价旅游评价是在旅游综合调查的基础上,以资源为中心,对客源市场、区位条件、经济、社会、历史、文化等多方面进行综合研究和科学论证。它包括资源单项评价和旅游综合评价。评价可以为区域旅游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旅游评价是对区域发展超前性的研究,其评价的科学性和实践影响着区域旅游开发和远景的发展。评价的意义:一、通过旅游评价为旅游区的开发、建
47、设提供科学依据,为已开发的旅游区的发展、提高、改造和推出新产品 提供依据。二、通过对资源的质量、数量、规模、分布和条件的鉴定,为国家和地区分级规划、管理提供准确的资料和判断的标准。三、通过综合评价,为合理利用资源,发挥区位、区域优势提供规划,计划的思路,确定旅游区、旅游项目等的开发顺序。第二节 旅游资源的单项评价旅游资源各要素是自然界和社会的一部分,其从一般物质层次分化出来,转化为旅游业的一部分,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和标准,因此必须对每一要素的旅游资源进行评价。一、山地旅游资源评价山是陆地上高度较大、坡度较陡的高地;多为地壳上升地区经受流水切割而成。山是大尺度地貌,是自然风景骨架和建筑物的基质。
48、山体垂直变化大气候多样不同的景观。山石景丰富文化内涵丰富风景名胜集中。对风景名山的评价:(1)高度 山地以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大为特征。当山体受到强烈切割,相对高度超过一定高度时会给人以巍峨感。山按高度划分:丘陵:500M以下;500-1000M为低山;1000-3500M为高山;3500-5000M为高山;5000以山为极高山。(昆仑和泰山的比较)哪一类山的旅游价值高呢?为什么?李先锋李先锋:这一类山地特征突出,景石丰富,流水、泉瀑众多,生物种类多,群落复杂,季相变化明显。(2)坡度山体坡度陡,能增加险峻感。各名山之险境都以坡度陡著称。险境,会激励人向前,给游人以乐趣。“无限风光在险峰”;“世
49、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王安石)坡度陡的地方多在断层面和节理面上,构成险境地带。如:华山苍龙岭(背无一仞阔,旁有万丈垂)、庐山龙首崖、黄山鲫鱼背、峨眉山舍身崖。(3)山体总体轮廓曲折和各种形象的造型著名的旅游名山,山体轮廓曲折,富于变化,游人在一定部位看去,其外景和侧影像人们熟悉的某种物体,具有一定的造型,增加旅游者的兴趣和意境。五岳:恒山如行,岱山如坐,华山如立,嵩山如卧,南岳如飞。(4)山顶夷平面的面积大小夷平面即山体上升前的平坦面。夷平面对山地旅游区的开发和发展十分重要。首先是山顶平坦地面对登山者造成“仙境”“天上人间”的气氛。其次,平坦地面广阔,受水面积大,地表水和地下水丰
50、富,会形成众多泉瀑;最后是平坦地面对聚落的形成和旅游设施的建设十分有利。如:庐山牯岭镇;泰山天街、黄山天海、峨眉山金顶、崂山崂顶,山顶夷平面小,容忍量少,旅游发展就会受到限制。(5)山地脉络状况 山有脉,蜿蜒起伏,使人产生深远不尽之感,层次多,山峦叠嶂,增减深厚感。“远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地各不同”。二、石景旅游资源的评价(一)石景旅游资源评价需考虑的因素石景多分布在东、南部降水丰富的中低山和丘陵地区,为中小尺度地貌,由石峰、石柱、石墩、岩壁和石蛋组成,造型地貌丰富,观赏价值高。第一,造型地貌丰富。石景旅游资源以峰林和峰丛造型地貌最为丰富。峰林是中尺度地貌,壮年期地形,山体被切割成分离的一个个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