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分散剂是液体时 按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可分为3种:注:1nm10-9m d为粒子直径A、溶液(d1nm)B、胶体(1nmd100nm)C、浊液(d100nm)(2)胶体:气溶胶液溶胶固溶胶分散剂为气体(如:烟、云、雾)分散剂为固体(如:有色玻璃、宝石)分散剂为液体(如:牛奶、豆浆)视频: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注意:制备Fe(OH)3胶体时1、必须使用饱和FeCl3,浓度过低不利于Fe(OH)3胶体形成。2、向沸水中加入饱和FeCl3溶液,并不是直接加热饱和FeCl3溶液,否则Fe(OH)3浓度过大会产生沉淀。3、必须使用蒸馏水,使用纯度不高的水,会使胶体
2、产生聚沉。4、加入FeCl3后,不可长时间加热,否则Fe(OH)3胶体会产生聚沉如何区分这三种分散系?科学探究 有些液态胶体也是透明的,用肉眼是很难与溶液相区别。那么用什么方法才能够区别溶液和胶体的呢?思考:胶体的特点胶体的特点丁达尔效应(检验溶液和胶体)电泳(胶体带电离子的定向移动)聚沉:净水、三角洲形成的原因渗析:分离溶液和半透膜注:胶体可能不带电,如,蛋白质三、胶体的性质:1、丁达尔效应:光束通过胶体,形成一条光亮的通路。利用丁达尔效应是区分胶体与溶液的一种常用物理方法。丁达尔效应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2.电泳 外加电场作用下,胶体粒子在分散剂里向电极(阴极或阳极)做定向移动的现象。注:电
3、泳现象是物理变化。分散剂胶体胶体的胶粒有的带电,有电泳现象;有的不带电,没有电泳现象。应用:静电除尘;电泳电镀,利用电泳将油漆、乳胶、橡胶等粒子均匀地沉积在镀件上。胶粒带电,但整个胶体分散系是呈电中性的。3.聚沉 胶体的介稳性被破坏,胶体粒子聚集成为较大的颗粒(悬浮粒子)而以沉淀形式从分散剂中析出。中和胶体粒子的电性是使胶体聚沉的方法。明矾净水,用石膏或盐卤点制豆腐分散剂胶体带电粒子明矾带不同电荷的胶体微粒相互吸引发生电性中和,从而在胶粒碰撞时发生凝聚,形成沉淀或凝胶。使胶体聚沉的方法 1、加热。增大胶体的运动。使胶粒聚集成大颗粒而沉淀。2、加入电解质。中和胶粒所具有的电荷。3、加入电荷相反的
4、胶体。中和胶体电荷 渗析:由于胶体直径较大,不能透过半透膜,而离子可以透过,这样可以将胶体净化。分散剂胶体离子渗析微训练1.胶体、浊液与溶液的本质区别在于()A.分散系是否有丁达尔现象B.分散质粒子是否带电荷C.分散系是否稳定D.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D解析三种分散系的根本区别在于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分散系溶液胶体浊液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分散质粒子外观稳定性能否通过滤纸是否具有丁达尔现象能否发生电泳能否透过半透膜1nm1nm100nm100nm单个分子或离子分子集合体或有机高分子许多分子集合体均一、透明多数均一、透明不均一、不透明稳定介稳性不稳定能能不能无有无能不能不能不能不能能小结:1下列分散系
5、不发生丁达尔效应的是 ()A碘溶于酒精配成碘酒 B 雾C将饱和FeCl3溶液滴入沸水里 D含有灰尘颗粒的空气2用特殊方法把固体物质加工到纳米级(1-100nm,1nm=10-9m)的超细粉末粒子,然后制得纳米材料。下列分散系中的分散质的微粒直径和这种粒子具有相同数量级的是()A溶液 B悬浊液 C胶体 D乳浊液1.中国古代海洋小说的产生和发展,从时间的向度来看,有着悠久的历史;从内容和品质的维度来看,却并不是呈现为鲜明的向前发展的进步性,而是出现经常性回复或几种形态并存的倾向。2.自从古代朝廷采用科举考试选拔人才以来,“金榜题名”与“名落孙山”始终结伴而行。于是,针对考生开发的“补习班”便应运而
6、生。3.书院除了要求学生熟读“四书五经”,还锻炼学生们写八股文的能力,熟悉八股文的格律、步骤等。唐朝和宋朝的科举考试,策问一科是学生们的重点复习对象。4文章通过对比,论证了只有完成由传统经济模式到新动能模式的转型升级,中国经济才有无可限量的未来这一观点。5.文艺高峰的出现,除客观社会环境外,创作主体至关重要。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昌盛,为文艺家勇攀文艺高峰创设良好客观条件,但伟大杰出作品的产生依然有赖于文艺家自身努力,换句话说,创作主体高度决定文艺高度。6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从传统走向现代,从单一走向多元,生产技术装备不断升级,农产品产量快速增长都得益于科技对农业的支撑。7小说结尾聚焦于父亲与林掌柜的三举杯,这一情景极具仪式感,既是雪夜酒叙情节的收束,也是全文的升华,带给读者无限遐想。8作者指出人之所以能适应人生境遇的种种变化,就是因为这些变化是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达到的。9时间之所以让人感到渺茫和不可思议,是因为和空间相比,时间既无法把握,又无法挽留。10这篇散文语言优美、细腻,文采飘逸、富有想象力,字里行间流露出浓浓的文学韵味,让人回味无穷。11.另一种水声,是流水声,细弱又清亮。它来自幽暗的捞纸房某个角落,水从一只装满纸浆的槽缸里溢出来,匍匐进地面。几近难以察觉的流水声,被无边的寂静扩大了。水声泠泠,像由远及近的银铃声从云霄洒落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