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4.聊斋志异 香玉 王六郎 课时演练课时演练促提升 一、基础巩固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朝暾 (tn) 豇 豆(jing) 冠 名(gun) 贻 笑大方(y ) B.谶 语(j ) 祗 候(zh) 啁啾 (ji) 接踵 而至(zhng) C.创痏 (yu) 俾 使(b) 款洽 (qi) 悒 悒不乐(y ) D.恸 哭(tng) 觇 视(chn) 砍斫 (zhu) 扺 掌而谈(d) 解析 B项,“谶”应读“chn”;C项,“痏”应读“wi”;D项,“扺”应读“zh”。 答案 A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联袂 狎昵 无耻滥言 得陇望蜀 B.
2、貂帽 腆物 侧隐之心 璀璨似锦 C.嗜好 编篡 摇摇欲坠 扬手掷足 D.灌溉 桥拱 徇情枉法 脍炙人口 解析 A项,“滥”应写作“谰”;B项,“侧”应写作“恻”;C 项,“篡”应写作“纂”。 答案 D 3.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蒲松龄博闻强识,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他参加县、府、道的科举考试,连夺三个第一,考中秀才,踌 躇满志;此后却屡考屡败,就是考不中举人。科场失意,怀才不遇,牢骚满腹,固然是不幸的;但也使他与 下层百姓有更多更深的联系,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他的聊斋志异,用洋洋洒洒的想象力,为我 们在人世之外描绘了一个奇情幻彩的世界。 A.博闻强识 B.踌躇满志 C.
3、怀才不遇 D.洋洋洒洒 解析 D项,“洋洋洒洒”用于形容文章或谈话内容丰富,连续不断;也形容规模或气势盛大。不能用来形 容想象力。 答案 D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张骞通西域不仅促进了中国和西方物质文化交流,而且丰富了中国人的地理知识,扩大了中国人的 地理视野,中国的手工艺品传到西方,而西域的土特产也传入中国。 B.现在,微型企业不仅可以享受政府一次性三万元的注册资金补贴,还可以减免十万元税收和十万元 贴息贷款的政策扶持。 C.教育部一开始推行汉语四、六级考试,马上就有人质疑:这种考试真能改善“外语热”以及网络语言 不规范等弊端吗? D.智慧城市必须是可持续发展的城市,而
4、打造智慧城市必须有一个整合各方面的整体方案,需要将城 镇规划、能源规划等统筹起来。 解析 A项,语序不当,“丰富了中国人的地理知识,扩大了中国人的地理视野”和“促进了中国和西方物 质文化交流”调换位置。B项,成分残缺,“贴息贷款”缺谓语,应在“十万元贴息贷款”前加谓语“获得”。 C项,搭配不当,“改善”与“弊端”不能搭配。 答案 D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我国先民从新石器时代开始已织造和使用丝织 品, , 。 , 。 , 。 但至秦统一六国前,因产量有限,一般只有官僚和贵族才有条件使用丝织服饰 秦汉时期,我国进入了大一统社会 秦汉时期,丝织品在人们生活
5、中的使用越来越广泛 普通百姓的服饰仍以麻、葛为主 特别是在汉代,社会经济有了快速发展,丝织业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由于丝织品具有柔滑细腻、轻薄飘逸、实用美观的特点,是其他纺织品所不能比拟的 A. B. C. D. 解析综观这段文字,叙述的是古代丝织品使用的历史沿革。时间上的延续性表现在从新石器时代到 秦统一六国前再到秦汉时期,丝织品使用的不断成熟。故可得出的排序。最后用总结 秦汉时期丝织品流行的原因。 答案 A 二、阅读鉴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 68 题。 阳光路十七号 王虹莲 新婚后不到一个月,他就出去打工了。他们山村的男人几乎全出去谋活路,山上的东西实在是不能养 活他们。 她在家里
6、,种地,养猪,赡养老人,等待着他从远方寄来的信和钱。 每个月,他都会给家里寄来钱,或多或少。她似孩子一样,跑到储蓄所存起来,舍不得花掉一分钱。 他们文化水平都不高,但写封家书还是够用的。他的字丑陋,可是她喜欢,那字里行间,满是对她的牵 挂和惦念。她也回信,羞涩地表达着惦记。正是新婚,她的每一瓣心花里,全是那个黑黑瘦瘦的男子。 他的地址她早就背下来了阳光路十七号。 阳光路,多好听的名字。在那个繁华的大城市,这条路一定铺满了金灿灿的阳光。何况,他在来信 中说,阳光路是一条非常漂亮的路,绿荫蔽日,碎石铺就,这里条件相当好,住的是有露台的那种房子,虽 然是打工,可并不觉得苦。 于是她的想象就更加完美,
7、问,那阳台上有杜鹃花吗?有水仙花吗?那围墙上青藤爬满了吗?这种幻 想让她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好感。所以,等待着阳光路十七号的来信成了她最大的快乐。 她喜欢听他描述外面的世界,那些红白相间的房子,那些穿着漂亮衣服的女孩子,那悠扬的钢琴声; 他还说起过麦当劳,说,什么时候你来,我带你去吃。 但那年的春节,他却没有回来。他说,公司组织去海南旅游,机会难得,还是明年再回去吧。她逢 人便说,我们家男人去海南旅游了,公司组织的。好像公司是个很气派的词,好像海南是国外一样。 存折上的钱越来越多了,她跟他说,明年你回来,我们一起盖个新房子吧。他们在信上的计划是那 么美好,盖个新房子,再种点玉米,生一个小孩子。想
8、着想着,她就会甜蜜地笑。 他离开家快两年了,她想他想得快发疯了。于是她准备动身去找他,想给他一个惊喜。坐了三天 三夜的火车,她到达了那个城市。那真是一个美丽的大都市,她一下子就晕了,如果不是警察帮助,她 简直分不清东南西北了。她把写着“阳光路十七号”的纸条递给警察。警察说,很远的地方,在郊区呢, 离城市还有两个小时的车程。她呆住,以为听错了,他明明说是在市中心啊。 坐了两个小时的车,她又打听这个地方,有人指给她说,往前走,那边搭的简易棚子就是! 她终于看到一块破牌子上写着阳光路十七号。 那是一块简陋的木牌子,上面有水泥和白灰。她也看到了那些简陋的房子,真是红白相间,红的砖, 上面画着白线。而刚
9、才路过那些漂亮的小区时,她也的确看到了带露台的房子,听到了钢琴声,可那都 是别人的快乐。 旁边的人说,这片大楼快盖完了,这片简陋的房子也快拆除了,这帮农民工也应该回家了。他们在 这儿干了快两年了,为挣钱都舍不得回家,可春节时老板跑了,连路费都没给他们留。 站在那简陋的房子前,她哭了。她没有去找他,而是又坐三天三夜的火车回了家。 回家后她写信给他:我想你了,回家吧。 一个月后,他带着大包小包回了家,当然,还带着一份不再新鲜了的麦当劳。她让他吃,他说,你吃, 我在外面总吃。她含着眼泪吃完那个叫汉堡的东西,然后说,不好吃,还不如红薯粥好喝呢,怪不得你 说吃腻了。 整整一夜,他给她讲外面的世界,一直说
10、阳光路十七号,她听着,在黑暗中流下眼泪。最后,她握住 他的手:因为有你,那条路才叫阳光路。 她一直没有说,她去过阳光路十七号。 那是她一个幸福而心酸的秘密。 (选自中国青年杂志,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第二段写她“等待着他从远方寄来的信和钱”,一方面体现了他们原本生活的艰辛,另一方面也 凸显了她对丈夫的牵挂和惦念。 B.小说结构严谨,前有伏笔,后有照应。如前文丈夫来信中写到“有露台的房子”“钢琴声”,与后文写到 她遇到的真实情况形成了呼应。 C.女主人公勤劳质朴,看重爱情,她独自在家劳作,并赡养老人;男主人公辛苦节俭,细心体贴,不断
11、寄钱 回家,还用善意的谎言安慰妻子。 D.小说以小见大,透过一对小夫妻的经历,表达了对社会的批判;同时也写出了社会底层小人物的命运, 彰显了他们卑微生活之中的人性美。 解析 D项,“表达了对社会的批判”不是小说的主题,小说重在赞美人性之美。 答案 D 7.小说以“阳光路十七号”为题,有何用意?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 解析此题可以从标题的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分析。表层含义:这是信寄出的地址,是丈夫的住所,是小 说的线索。深层含义:这是美好的心灵相互之间的慰藉,是小夫妻二人的人生理想。 参考答案“阳光路十七号”既是他打工的地址,又是他信中经常提到的地点。是小说的线索,作者 围绕“阳光路十七号”讲述故事
12、,使情节紧凑集中。“阳光路十七号”的简陋破败和人物心中的美好 形成对比,预示着他们夫妻的生活虽然艰辛但充满阳光,歌颂了美好的人性,凸显追求幸福的主题。 8.请赏析文章结尾画线句的意蕴。 解析对这句话的探究分析,要抓住“辛酸”和“幸福”两个看似矛盾的关键词:“辛酸”是指丈夫的生活让 她心酸,“幸福”是指丈夫的体贴与爱意让她满足。这作为一个秘密,成为她难忘的记忆。 参考答案那里的条件极差,丈夫的打工生活很艰苦,挣钱很难,她感到心疼,这让她心酸。丈夫怕 她担心才把那里描绘得非常美好,才把生活说得非常惬意,这让她感到幸福,因为她借此发现了丈夫的 体贴与真爱。她把去“阳光路十七号”找丈夫而发现了真相的事
13、藏在心里,不向丈夫透露。 三、语言表达 9.为下面一段话拟一个概括性的标题。(不超过 18字) 从聊斋志异这部文言短篇小说集可以看到,蒲松龄将魏晋风流性情层面的“真”发展为更加 执着的“痴”,“痴于情”是他人格构成中的基础,并在聊斋志异中塑造了一系列痴男痴女的形象;其 次,蒲松龄使魏晋风流自我层面的“狂”具有了审美的浓厚意味,以高扬的自我精神傲视一切不合理的 世态人情,通过聊斋志异塑造了一系列狂生的形象;最后,对魏晋风流超我层面的旷达自然,蒲松 龄又通过笔下的人物为其理想的境界加入了和谐浪漫、平凡而又超凡的爱情因素。 答案示例蒲松龄(或“聊斋志异”)对魏晋风流的借鉴与超越(或“发展”) 10.
14、某班举办“经典作品评介”活动,每位同学都写了书评在班内交流。假如你是主持人,请你在下面提 供的信息之间加上一段衔接性的文字。 某同学评介红楼梦与罗密欧与朱丽叶。 主持人: 某同学评介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解析添加“衔接性文字”是语言运用中的常见题目。所谓“衔接性文字”就是过渡语,要能起到承上启 下的作用。这里“承上”应概括红楼梦和罗密欧与朱丽叶的主要内容,“启下”应概述出聊 斋志异一书的主要内容或艺术特色。 答案示例刚才我们聆听了两个凄美的爱情故事,为他们而感伤,不管是宝黛爱情,还是罗朱爱情,都受 到了社会的影响与制约,是个人的悲剧,也是社会的悲剧。如何打破社会的束缚呢?需要我们的斗争。 下面让
15、我们走进蒲松龄为我们创造的狐鬼人神的世界,去体味那“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 分”的艺术魅力吧! 一、“苦行僧”蒲松龄 如果问大家:中国古代最好的小说是哪一部?毫无疑问,白话长篇小说红楼梦。如果再问:哪 部书与红楼梦形式上互补,成就上媲美?那当然是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聊斋红 楼,一文一白,一短一长,成为中国古代小说的双峰。 为了养家糊口,蒲松龄做了长达 45年的私塾教师。私塾教师是得不到功名的读书人谋生的出路, 但寄人篱下的生活很辛酸。 蒲松龄 30 多岁时,四个孩子陆续出生,父亲故去,老母在堂,他到了“家徒四壁妇愁贫”的地步,有时 不得不以卖文为生,替别人写文章挣几个钱,比如说写
16、封婚书,写篇祭文,报酬不过是一斗米,或者一只 鸡,两瓶低档的酒。蒲松龄最犯愁的就是怎样按时交税,不让催税的人登门。当时官吏为了催税,搞所 谓“敲比”,就是把欠税人拖到公堂上打板子,有时活活打死。蒲松龄为了交税,要卖掉缸底的存粮,卖掉 妻子织的布,甚至卖掉耕牛。 贫困使他和下层百姓同命运,共呼吸,使他对吏治黑暗有深刻的认识。 “文穷而后工”,艰难困苦, 玉汝于成。康熙十八年(1679)春天,蒲松龄 40 岁那年,聊斋志异初步成书,蒲松龄写了聊斋自志 叙述创作过程。 二、聊斋志异故事分类 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所收作品将近 500篇。故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抒发公愤,刺贪刺虐。 这
17、是聊斋志异中很有思想价值的部分。作者怀着对现实社会的阶级情绪,揭露贪官污吏、 恶霸豪绅贪婪狠毒的嘴脸,笔锋朝向封建政治制度。这类作品以促织席方平商三官等 最有代表性。 2.揭露科举制度的弊端。 蒲松龄自 19岁“弁冕童科”之后,屡试不第,断绝了功名之路。他饱受考试的折磨,一次次名落孙 山,沮丧、悲哀、愤懑不仅倾注于诗词里,也假谈鬼说狐发泄出来。通过司文郎考弊司书 痴等篇,作者无情地揭开了科举制度的黑幕,勾画出考官们昏庸贪婪的面目,剖析了科举制度对知识 分子灵魂的禁锢与腐蚀,谴责了考场中营私舞弊的风气。 3.描述狐鬼花妖与书生交往的故事。 聊斋志异里众多的狐鬼花妖与书生交往的故事,多是蒲松龄在落寞的生活处境中生发出的 幻影,对人间坚贞、纯洁的爱情及为了这种爱情而努力抗争的底层妇女、穷书生予以衷心的赞美。 代表性的篇章有细侯等。 4.关注社会风气和家庭伦理的作品。 大约是由于立意在于劝诫,这类篇章多数是直写现实人生,少用幻化之笔,而且是以现实的伦理道 德观念作为美刺的原则。如画皮劳山道士。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