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动手实践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 动手实践是小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动手实践是提高小学数学教育质量的需要 动手与动口、动脑相结合的策略 动作思维与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相结合的策略 自主操作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策略 模仿与探索、创新相结合的策略 动手与动口、动脑相结合的策略 v最佳的学习方式往往是多种感官的有机配合、多种学习方式的综合运用。苏霍姆林斯基说:“手与脑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手使脑得到发展,使它更明智;脑使手得到发展,使它变成思维的工具和镜子。”接受知识的感官越多,知识就掌握得越牢固、越全面。动作思维与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相结合的策略动作思维与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相结合的策略 v多种思维有
2、机结合是人类的最佳思维形式,也是人们科学发现、艺术创造的必由之路。心理学实验证明,思维往往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活动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由此可见动作思维与形象思维、抽象思维之间的辨证发展关系。动作思维促进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发展,形象思维、抽象思维服务于动作思维。自主操作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策略 v自主、合作、交流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越来越多地被广大教师所采用。它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个体与群体相结合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中相互启迪、相互借鉴,取己所需、学人之长,既发展自己的个性,同时又以自己的个性影响他人。在这个环节中,首先让学生独立思考、操作,然后在小组内
3、各抒己见,其他人倾听,最后讨论、补充、整理,形成意见。模仿与探索、创新相结合的策略 v这是学习的“三步曲”。模仿是学习的基础,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创新是学习进步的最高标志。只有先学会模仿前人的理论和实践,积累了一定的理论素养和实践经验,才有自主探索的基础,才能迸发出创新的火花。动手实践学习存在的问题 实现动手实践学习有效性的一些做法 课前体验要到位 课前体验特指学习新知前所做的准备性实践。小学生因为生活经验的浅薄,对很多事物缺乏丰富的体验,而数学学习若没有一定的已知经验的支撑,让学生自主参与学习过程那几乎就是一句空话。比如质量单位“克”、“千克”、“吨”的认识,都要建立在一定生活体验的基础上,
4、让学生借助熟悉的参照物逐渐加深对这些单位的感知。如果说认识“克”与“千克”其参照物的选择还比较简单可行,那么“吨”在学生已有是体验中可以是空白的。因此,在教学“吨”的课前,可让学生进行一次拎或扛重物的体验。可以选择周围熟悉的比较重的、有标明质量的物体,如一桶纯净水重20千克,拎一拎,感知其质量,课上再将1吨与50桶纯净水构建起联系,也可以到超市,扛一袋25千克的大米,然后将40袋大米与1吨构建起联系,让学生获取对吨的初步体验。课中操作要恰当、有序 课中体验这是数学教学中最常见的也是用的最多的动手实践的形式,操作在课堂教学中新知识的学习起着很大的作用。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发现规律、概括特征、掌握方
5、法。公式的推导、形体特征的发现等等常常有必要让学生通过操作自主探究,来发现、归纳和概括。首先要注意操作方法要恰当 其次要注意操作过程要有序 操作方法要恰当 操作方法虽然没有统一的模式、统一的要求,但随心所欲、信手拈来、草率从事的做法是不可取的。经过精心设计,合乎逻辑联系的操作方法,不仅能使学生获得知识更容易,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操作过程要有序 也就是说在操作的过程中不能让学生盲目无序、不知从而下手,那么老师的指导就要恰到好处地发挥作用了。我们都知道,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那么要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做到有序、有效,需要一个从扶到放的过程。低年级:“命令式操作”高年
6、级:“出示整个操作程序”课后实践要切实可行,鼓励合作创新 课后实践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形成实践意识的最重要的形式。可以说课中操作是在老师的指导、调控下进行的实践活动,往往为了教学任务而使学生的操作显得不够独立。而课后实践则是完完全全由学生自主进行的独立探索活动。它的独立性最大体现在于对意外情况的处理。因为没有老师可以依赖,所以学生要学会对各种情况进行分析与取舍,逐渐发现并总结得出结论。那么在布置学生进行课后实践时,必须要注意实践计划要切实可行,实践过程要鼓励学生合作、创新。制订切实可行的活动计划,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 实践过程要鼓励学生合作、创新 v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可以利用的教育因素,紧密联
7、系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以及学生知识水平、认知能力,努力做到目标明确、计划周密。除考虑到教材因素、学生因素外,还要考虑活动所需要的时间、安全等方面的因素。对于学生自行设计的实践活动方案要多加指导,使方案更具可行性。其次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低年级学生掌握的数学知识比较少,接触社会的范围也比较窄,同时他们具有好奇、好动、好胜、注意力不稳定等特点,所以开展实践活动,一般以游戏、竞赛、学具操作为主,还可以结合学生的日常活动,如跳绳、投掷、赛跑等,创造性地设计数学实践活动。中高年级的学生,主体意识逐渐增强,又有一定的数学知识基础和社会生活经验,所以一般以学具操作、实验测量、参观调查、小课题试验等为主,
8、培养学生的发现、探究、应用意识。v合作几乎与实践密不可分,世界上很多发明与创造都离不开合作,真正靠单个人的力量是很难完成一项研究的。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也不例外,一个结论的得出,一个规律的发现,如果只靠一个人,难免会显得片面,显得不够完整,如何才能达到逐步全面和完整乃至创新,鼓励学生合作不愧是一种明智的选择。学生在合作中不仅可以商量如何分工,如何操作,还可以共同讨论实验的结论。例如在教学完“圆”这一单元后,一位老师留了这样一个课后实践题:准备6个相同的易拉罐、一根绳子,测量出易拉罐的直径,然后按以下步骤操作:A、用绳子把两个易拉罐绑一周,要求:先尝试画出平面图,然后寻找联系,求绑在易拉罐周围绳子的
9、长度,接头处不计算在内。B、用绳子把3个易拉罐绑一周,其它要求同上。C、用绳子把4个易拉罐绑一周,其它要求同上。D、分别用绳子把5个、6个易拉罐绑一周,其它要求同上。(此题选做)E、你发现了什么?注:这项实践作业可邀请同学共同完成。上面这项课后实践若是由一个六年级学生单独来做是有一定难度的,主要体现在:一是绑绳子的时候,因为绳子在圆形物体上易滑动,所以比较难绑,最后需要有人辅助;二是测量绳长虽然不难,只要化曲为直即可,但一旦化曲为直,就难以发现绳长与易拉罐直径以及周长之间的关系了;三是画平面图不容易,尤其是5个、6个的情况难画,需要仔细观察绳子绑在易拉罐上的形状,最后得出“只要画好2个(3个、4个、5个、6个)两两相切的圆,然后画出外围的周长即可;四是规律的发现不容易,还真需要“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从学生的实践反馈得知,这项实践基本上人人都参与了合作,而且学生的合作所得的结论也往往在2、3、4个易拉罐为主,基本得到了两个易拉罐:绳长等于一个圆周长加两条直径;三个易拉罐:绳长等于一个圆周长加四条直径;四个易拉罐:绳长等于一个圆周长加六条直径;五个、六个的情况,不少学生只是猜想,却未加证实。当然,在反馈过程中,这些疑难问题都在老师的点拨下一一迎刃而解。意外的收获是,个别家长的参与使这项实践的气氛显得更加浓烈。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