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年级下册 画家凡高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教材分析: : 画家凡高是一节以一名画家为专题的“欣赏评述”课。教材是基于小 学美术课程标准中对中年级学生提出的要求,即“观赏各种美术作品的形、色 与质感,能用口头或书面语言对欣赏对象进行描述,说出其特色,表达自己的感 受。”凡高曲折而短暂的一生是悲剧性的,而这位天才型画家在短短十年的绘 画生涯中,却留下了大约 800 多件油画以及几乎相同数目的素描作品。这种惊人 的创作速度是凡高对绘画艺术狂热的证据。而如此一个充满艺术向往和激情的 人,却在孤独潦倒中苦苦挣扎。窘迫的生活与对艺术的执著相互映衬,使凡高 这位艺术大师更具吸引力。如今,全世界几乎没有人不知道
2、凡高,他的向日 葵复制品已经成为经典的装饰画,被悬挂到世界各地。学生也许会对这位画家 有点滴的了解, 而我们正要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从朦胧的认识深化为对作品艺术 风格的欣赏, 以及对画家艺术人生的了解和评价。 正所谓从过去欣赏的表皮层面, 逐渐深入到欣赏艺术的诠释层, 乃至创作层。 当然, 四年级的同学在领悟、 理解、 文化艺术积累上还远不足以对这样的艺术大师进行解读,但我们要通过此课,有 意识地引导、鼓励并传授给学生如何全面地认识一位画家及他的艺术作品。 教教 学学 目目 标: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凡高生平及绘画风格。知道如何对一名画家及其作品进行 专题性研究,学习从多角度欣赏、认识美术作
3、品,学会欣赏或者学习凡高的笔触 方法创作一幅自己的小作品。 2、过程与方法:学生在观察、描述、分析的过程中,利用课前调查、对比观察、 小组合作基础上的自主探究式学习的方法,进行专题欣赏学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在愉快的欣赏过程中,感受并学习凡高对艺术热情、 执着、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 1、重点:初步了解凡高的生平,认识画家的绘画风格,用语言或文字等方式表 达自己对作品的认识和感受。 2、难点:感受作品的思想内涵,从内容、色彩、笔触等方面表达自己对作品的 感受。 教教 具具 准准 备备: : 图片、多媒体、砂画纸用具。 学学 具具 准准 备备: : 砂画纸、油画棒。 教
4、学过程: 一、 课前准备: 播放视频(星月夜、凡高自画像) 二、导入新课: 师:刚才看同学们看得好认真! 师:你看到了什么内容? 生:星月夜凡高自画像 师: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凡高,来欣赏、了解著名画家:凡高和他的星月夜 (出 示课题 ppt、板书) 师:不过话说起来,你可能不知道,凡高在世的时候,他的作品,没人感兴趣。 只卖出了一张画,并且只卖得了区区 600 元人民币。但是,在他死后,他的一张 作品,你们猜猜在拍卖行被拍了多少钱? 生: 师:被拍得人民币 5 个亿!并且,他的每一张作品都在不断刷新着记录。 出示星月夜 师:我们看到的星月夜也是这样的。星月夜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生: 师:书本上
5、有一段关于星月夜的解读,我想请一位同学来朗读一下。 出示星月夜局部放大。 师:旋转、跃动的笔触;螺旋状的光环,流动的气势。夜晚明明是很安静的,但 是凡高的星月夜却是跃动的,他似乎和我们小朋友一样,画画富有着童趣。喜欢 这幅作品吧? 生:喜欢 师:老师也好喜欢。 师:那凡高从一开始就是这样画画的吗? 三、讲授新课 (一)早期绘画: 出示吃马铃薯的人 师:并不是。这才是他早期的绘画风格。吃马铃薯的人是他的第一张著名作 品。我们一起来通过一段短片了解一下凡高早期的绘画风格。请同学们从人物、 色彩、内容三个角度来观看。 思考:1、你刚刚观察到了吗?画中人物是生活富裕的贵族,还是贫苦的劳 动者?从什么地
6、方看出来?(贫苦的劳动者,因为他们穿的很普通、灯光很灰暗 的油灯、吃得是马铃薯而不是鸡腿、牛排。) 2、这幅画的颜色给你什么样的感觉?(色彩昏暗) 3、为什么采用这样的色调?为了要表现什么?(表现贫苦农民的艰 苦生活) 师:我们从短片中了解到凡高在这个时段画的大多是生活底层的农民、纺织 工人这样的题材。 展示其他作品。 他们在色彩上的共同点都是: 色彩暗淡 PPT (板 书) 师:这样的绘画风格他持续了 6 年。 (二)后期绘画: 1、巴黎时期: 师:画着这些他同情的劳动者、笔触朴实细腻。是谁让他画风大变呢?他去 了哪里? 生:1866 年他来到法国 师:凡高到了法国,在巴黎第一次看到了印象派
7、的绘画,并深深地被吸引住 了。他向印象派画家学习;在色彩上慢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人们称之为后 印象派。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凡高的后印象主义色彩世界(课件展示作品) 比一比:这些作品和凡高早期作品在色彩上有什么变化? 答案:色彩鲜艳 PPT 板书 2、阿尔时期: (1)接着凡高又来到了法国南部小镇阿尔,在这里,灿烂的阳光深深吸引 着他。他还写信给他的好朋友高更,邀他一起来这里画画。 (2)分析向日葵 师:于是他画了好多好多的向日葵作品来迎接他的好朋友, 向日葵全景 师:这是凡高在阿尔完成的举世闻名的代表作 向日葵 师:你看到的是什么色调? 生:黄色调 师:对,夏日之花向日葵象征着太阳,画面
8、中充满了鲜明的中黄、土黄、橙 黄、土红,这些色彩给我们温暖的感觉。 向日葵局部 师: 我们再来看看凡高画的向日葵花瓣像什么?它并不像生活中的向日葵花 瓣那样整齐。它更像什么呢? 生:像画的太阳的局部、像火焰的局部 师:向日葵的花瓣像熊熊的火焰,又像太阳的光芒。 小结:他用厚重的颜色,有力的笔触,强烈的色彩,描绘出有生命力量的向 日葵,给我们带来了一种火热向上的力量。 3、圣米雷时期: 出示星月夜局部:巨大的、形如火焰的柏树 师:凡高画的向日葵花瓣像火焰一样,请你们再看看,同样形似火焰,这又 画的是什么呢? 生: 出示全景星月夜 师:哦原来这是凡高画的星月夜中的一棵树,一棵柏树。同学们,这 正是
9、老师和你们都非常喜欢的那幅星月夜 师:好,让我们再次好好欣赏星月夜 师:我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聆听老师说的,认真体会。 一个夜深人静的晚上,凡高独自站在星空下,他有着常人不能及的敏锐 的洞察力, 他要把他体会到的明亮的星空充分的表现出来, 甚至夸张放大艺术化。 请你慢慢睁开眼睛,看看凡高眼中的星空。眼前有几棵高大挺拔的柏树,山坡下 是还有几处灯火的村庄。远处是延绵的山脉、皎洁的月光、闪亮的星星,夜色给 画面营造了一层神秘的气息。还有谁比凡高诠释的更贴切的呢? 师:那现在这幅画的什么地方最吸引你? 生:旋转卷曲的星云最吸引我 师: 其实, 这卷曲的星云也吸引住了老师。 我甚至觉得长时间盯着这个星云
10、, 就感觉它仿佛真的在旋转一样,你们有没有人跟我有同样的感觉?(出示局部放 大) 生:有 师:太神奇了!那凡高是怎么做到的呢?(他用什么样的笔触让这些星云在 没有电脑特效,没有魔法的情况下,看上去能有跃动的感觉呢?) 生:排成旋涡状的短线条 师:对,排出了卷曲状,并且在中心形成一个像旋涡一样的感觉。哦我 在想,我能不能画出这样的感觉?让我试试看好不好? 示范星云(笔触、色彩) 师:老师表现的对吗? 师:除了旋转的星云,还有没有别的地方吸引你呢? 生:星星、月亮 师:生活中肉眼见到的星星是小小的,但凡高画的星星却一团团的发着耀眼 的星光,和那一轮令人难以置信的橙黄色的明月,太震撼。它们同样是用这
11、样的 短线围绕星星月亮排成圈。 师:还有一颗竖立在我们面前的形如火焰的柏树。它又是用什么线条表现出 了火焰的形状呢? 生:弯曲的长线。 师:对,弯曲的长线轻松的表现出了形如火焰。 答案: (1) 这幅画的什么地方最吸引你? 那卷曲旋转的星云,那一团团夸大了的星光,以及那一轮令人难以置 信的橙黄色的明月。 巨大的、 形如火焰的柏树, 给人带来强烈的震撼。 师:画面中还藏着很多对比的地方,你能找出哪些对比吗? 生: 师: 黄色蓝色的色彩对比。 除了色彩对比, 画面中还有一些更深层次的对比。 比如:动感的星云,闪亮的星光和静静落在角落里的村庄形成动静的对比。又比 如:形如火焰的柏树和横卧的山脉形成横
12、竖的对比。 答案: (2) 画面中有很多对比的地方,你能找出来吗? 色彩对比黄色与蓝色, 动静对比富于动感的天空与平静的村 落,横竖对比纵向的柏树与横向的山脉、天空。 五、欣赏 欣赏视频 师:让我们再通过一个短片,欣赏星月夜的奇幻。 欣赏其他作品 师:其实,这样的笔触凡高在很多作品中都运用的,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六:学生创作,教师辅导。 师:同学们,简单也能有神奇效果的长短线笔触。你们想尝试吗? 生:想 师:听清楚老师的要求:你可以尝试模仿凡高的星月夜或者局部,或学习 凡高鲜艳的色彩粗犷有力的笔触画一幅画。 出示范作(局部、创编) 艺术实践:你能尝试模仿的星月夜或者局部,或学习凡高鲜艳的色彩,
13、粗犷 有力的笔触画一幅画吗? 播放学生作品(配乐) 七:作业展评。 (1) 你觉得谁的画最体现凡高那种色彩、粗犷有力的笔触? (2) 你在实践过程中向凡高学习了哪种绘画技巧,是色彩还是笔触? 八:总结。 PPT麦田里的乌鸦 这幅 麦田里的乌鸦 是凡高一生中最后的作品。 层层乌云覆盖下的麦田、 已到尽头的道路、象征着死神的乌鸦,表达了他内心深处的孤独与绝望。凡高在 画完这幅画后不久就自杀了,年仅 37 岁。至此,凡高结束了他短暂、坎坷的一 生。在他短短十年的绘画生涯中,他以狂热的激情创作了 800 多幅油画作品,还 有等量的素描、水彩版画作品。凡高说:他是用心来画画的! 我们的课结束了,谢谢大家。下课!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