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概述一、概述 1915秒 新青年杂志创刊,标志着我国现代报刊的开始。新青年从1915到1926年前后十年,可说是五四时期的一个缩影。中国新闻事业由近代报刊时代转变为现代报刊时代。1915年,陈独秀创办了青年杂志,高举民主与科学的大旗,发动新文化运动,使报刊工作日趋活跃,五四运动后出现迅速发展的局面。1920年,我国首批马克思主义报刊诞生开拓了新闻事业前进的新道路。(一)背景(一)背景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正是在这样一种大潮下,马克思主义也作为西方学说的一种,比较广泛地在中国传播,并迅速与中国的工人运动相结合,产生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被称为开天辟地的
2、大事件。以五四运动为界限,分为两个阶段:(二)新青年杂志(1915-1926)介绍 是中国近代报刊向现代报刊转变时期最重要的报刊之一 从个人刊物,同人刊物到机关刊物 原名青年杂志,1915年9 月15日创刊于上海,由陈独秀创刊并主编。它的出现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1916年9月出版的第二卷改名新青年 1918年1月第四卷1号开始,实行轮值主编。1919年10月编辑部又迁回上海。第二年成为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的机关刊物 1923年 编辑部迁往广州 (三)陈独秀 康党乱党共产党 五四运动时期的著名政治活动家和政论家 毛泽东:“五四运动的总司令”(四)(四)新青年新青年对新文化运动的主要贡献对新文
3、化运动的主要贡献 1、在批孔反复辟中宣传科学民主 2、提倡科学、反对迷信 3、在宣传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方面也做出了杰出贡献 4、发起文学革命,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新青年首先于1918年改成白话文刊物,为白话文在报刊领域的推广开辟了胜利的道路。随着白话文的广泛采用,报刊文章开始分章节段落,并且开始使用标点,逐步形成了一整套新式标点符号,并为其他报刊所采用。新青年的大胆革新,使中国报刊从形式上逐渐成熟和完善,已逐步过度到现代报刊的发展阶段。1、每周评论每周评论(1918.12.27-1919.8.31北京)北京)为五四时期重要的政论性刊物。因新青年是理论性月刊,不便及
4、时进行政治宣传,陈独秀、李大钊为加强政治宣传鼓动工作而创办的。在五四运动中进行了强有力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军阀的宣传鼓动工作。“问题与主义”的论战:标志着新文化统一战线开始破裂 五四运动时期,革命报刊获得空前的大发展(略)2、毛泽东与、毛泽东与湘江评论湘江评论(1919.7-1919.8)1919年7月在长沙创刊。毛泽东主编。周刊。形式为四开四版一张,内容分设社论、西方大事述评、东方大事述评、世界杂评、湘江杂评、新文艺等栏目。湘江评论以“宣传最新思潮”为宗旨。毛泽东民众的大联合 3、天津觉悟、天津学生联合会报 周恩来早年的革命报刊活动:在南开学校学习时主编敬业,编辑校风。五四运动中主编天津
5、学生联合会报(“全国学生会报冠”),大力进行反帝反军阀的宣传鼓动,影响很大。还主编觉悟杂志。赴欧洲勤工俭学后,为天津益世报写了大量的“旅欧通信”。4、北大国民和新潮 国民和新潮的出版,扩大了新青年所发动的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北京和上海的一些进步报刊,也站到新文化运动一边,如北京晨报京报,上海国民日报时事新报等。形成了一个宣传新文化的报刊新阵线,结束了新青年孤军奋战的局面。5、李大钊与马克思主义宣传李大钊与马克思主义宣传 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的卓越宣传家,中国无产阶级新闻活动的先驱。以李大钊为首的初具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首先揭开了我国报刊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新页。1918年在新青年发表了著名论文庶
6、民的胜利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1919年5月把 新青年第6 卷第5号编成马克思研究专号 1920年把新青年编成一期专号 劳动节纪念号 1、改组后的新青年 随着五四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移至上海,上海成了新文化运动的中心。以传播马克思主义为宗旨的共产党报刊开始出现。1920年5月中国共产主义小组成立,陈独秀将北京的新青年迁返上海,改为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的机关刊物。改组后的新青年,作为无产阶级的刊物,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建立中国共产党做出了重大贡献。2、共产党共产党月刊(月刊(192011.7-1921.7)共产党月刊是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于1920年11月7日创办的半公
7、开理论机关刊物。李达主编,共6期,5000份。为了建党需要而创办,宣传建党知识,探讨中国革命的纲领,与新青年配合,进行反对无政府主义的论战。毛泽东称赞:“颇不愧旗帜鲜明四字。”3、中共第一个机关刊物向导(1922-1927)中国共产党一成立就十分重视报刊宣传工作 一大以后,党中央把原有的新青年作为理论刊物继续出版。1922年7月,党的“二大”决定停办秘密性的共产党月刊,创办公开发行的政治机关报向导周刊 向导是中共中央的第一个政治机关报。1922年9月13日创刊于上海,16开本,每期8页,后来增至16页。共出201期,是时事政治评论性的周报。党中央总书记陈独秀亲自题写刊名,撰写发刊词本报宣言,还
8、撰写了各种政论、专论200余篇,成为周刊的首席撰稿人,并担任小时评“寸铁”栏的专栏作者。共产国际代表马林指导该报的筹建,并用孙铎作笔名参与前期的编撰。党中央和各地方党委的主要领导人也大多参与过它的编撰工作。作用和地位:向导第一次在中国人民中高举反帝反封建军阀的革命旗帜,为群众斗争指明了方向,受到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1925年1月中共四大评价向导“立在舆论的指导地位”。蔡和森(蔡和森(1895-1931)湖南湘乡人,中国共产党早期的卓越领导人,无产阶级的杰出理论家、宣传家。4、第一批工人报刊的出现、第一批工人报刊的出现 为促进共产主义运动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一些共产主义小组还创办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为
9、指导、以工人为对象的通俗工人报刊。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劳动界 北京共产主义小组的劳动音 广东共产主义小组的劳动者 5、无产阶级报刊产生的历史条件和特点无产阶级报刊产生的历史条件和特点 三个历史条件三个历史条件:五四运动后,我国无产阶级已自觉地登上政治舞台,马克思列宁主义在我国广泛传播。涌现了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他们发起组成了共产主义小组,这就为我国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诞生提供了阶级基础、思想旗帜、编者作者队伍和组织领导力量等必要条件。我国无产阶级报刊在民主主义报刊发展的基础上应运而生。5、无产阶级报刊产生的历史条件和特点无产阶级报刊产生的历史条件和特点 三大特点 鲜明的无产阶级立场
10、 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联系群众,在工人中进行组织活动 这些是我国无产阶级新闻事业优良传统的开端 1、报纸企业化是世界报业发展的主流 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早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大众化报纸取代政党报纸成为西方报业的主流 2、上海商业性报纸向现代企业化大报方向发展 我国报纸企业化开始于20世纪初,虽然没有成为中国报业的普遍现象,但已迈出了可喜的一步,这是中国近代报业向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3、申报实力迅速增长 解放前上海人把报纸叫申报纸:1912年史量才 总编辑陈景韩,总经理张竹平 第一,十分重视扩大发行工作 第二,大力开展广告业务 第三,重新闻轻言论(办报方针)第四,加强基础建设,不断更新技
11、术设备 4、新闻报的兴旺发达 总经理汪汉溪 第一,读者以工商界为主,兼营其他 第二,建立商界信誉,优化企业形象 第三,精心经营广告业务,不断改进发行工作 第四,不断完善管理体制,发挥内部激励机制 5、大报企业化的意义和影响 1、报刊政论传统的恢复和发展、报刊政论传统的恢复和发展 报刊政论得到恢复和发展。五四时期出现自由讨论风气,各种思想观点在报刊上进行讨论,使报刊成为百家争鸣的园地。新青年等宣传新文化的报刊,冲破封建统治的桎梏,促成了思想解放,形成自由讨论的民主风气。2、报纸、报纸副刊的革新副刊的革新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冲击下,报纸副刊发生了突破性的革新,出现了影响较大的四大著名副刊,分别是北
12、京晨报的副刊、上海民国日报的觉悟副刊、京报副刊、上海时事新报的学灯副刊。它们各有特点,但都具有宣扬民主与科学思想,传播社会主义新思潮的进步性质,它们的成就为办好我 国报纸的副刊提供了有益的经验。五四时期著名的五四时期著名的“四大副刊四大副刊”北京晨报的副刊:即晨报第7 版新修养、新知识、新思想。1919年2月在李大钊的指导和帮助下,进行改革。1921年第7 版改成4 开4 版的单张出版,刊名晨报副镌(即晨报副刊),由孙伏园主编,鲁迅撰稿支持。连载阿Q 正传 特点:晨报副刊在李大钊、陈独秀、鲁迅等的支持下,在宣传新文化运动,宣传马克思主义,推动文学革命,发展我国新文化等方面都作出了重要贡献。上海
13、民国日报的副刊觉悟,邵力子主编 特点:大力宣传反封建的民主主义思想,并介绍社会主义思潮 京报副刊,1924年12月5日创刊,孙伏园主编 特点:该刊宣传反帝反封建思想,支持群众爱国运动,提倡新文化,曾与“甲寅派”“现代评论派”展开论争,影响广泛。上海时事新报的学灯,张东荪主编,着重资产阶级学术文化,曾是传播新文化的一个重要阵地。3、白话文和新式标点符号的广泛应用白话文和新式标点符号的广泛应用在新青年的影响下,五四运动中涌现的数百种报刊纷纷采用白话文,如每周评论、湘江评论等。在推广白话文的同时,新青年还提倡使用新式标点符号 4、报纸编辑业务的改进、报纸编辑业务的改进 五四前编排似古书,到了五四时期
14、,在报纸版面编排方面,头版头条已是最新发生的国内外重大新闻,原先作为头版头条的“大总统命令”已不占重要位置,甚至被当作补白性材料填充版面。报纸版面分为4栏5栏6栏7栏8栏等多种形式,专栏增多,而且注意创新,如各种时事述评专栏、“随感录”、“新文艺”、“新刊批评”等比较新鲜的栏目。标题的制作,努力做到醒目 5、国际通讯报道的开展、国际通讯报道的开展 重视直接采访,迅速报导,国内外消息、通讯比重增加,出现了一批有价值的新闻作品。各地大报分别派驻外记者,进行采访,广开国际新闻通讯来源。俞颂华、瞿秋白等被北京晨报和上海时事新报聘为我国第一批赴苏俄采访的特派员,采写子许多“苏俄通信”。周恩来被聘为天津益
15、世报的特约记者,在旅欧时写了大量的“旅欧通信”。6、中国通讯社和广播事业的兴起、中国通讯社和广播事业的兴起 国闻通讯社:1921年8 月在上海成立。胡政之任社长。申时电讯社:1924年11月成立于上海。张竹平任社长。中国的广播事业的出现:中国的广播事业的出现:1920年11月2 日美国匹兹堡KDKA广播电台正式开始广播,被公认为世界上第一座广播电台。中国的广播事业最早是由外国人经办的。1923年1 月美国商人奥斯邦创办的中国无线电公司与英文大陆报合办的上海大陆报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电台开播。这是中国境内第一座广播电台。哈尔滨广播电台,呼号XOH,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座广播电台。7、新闻教育和新闻学研究的开端、新闻教育和新闻学研究的开端 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是我国新闻教育的开端 徐宝璜和邵飘萍为我国新闻教育和新闻学研究做出了开拓性贡献。徐宝璜所著新闻学于1919年12月出版,是我国第一本新闻学著作 1924年燕京大学成立报学系(后称为新闻系)复旦大学中文系1924年秋开设新闻学讲座,1929年建立新闻系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