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商业银行经营管理 (第二版),第一章 商业银行、商业银行制度和体系,本章主要讨论商业银行的起源与发展、商业银行的经营特点与功能、商业银行制度与经营模式及我国的商业银行体系。,章节目录,第一节 商业银行的起源与发展 第二节 商业银行的特点、职能与作用 第三节 商业银行制度 第四节 商业银行经营模式 第五节 我国的商业银行体系,第一节 商业银行的起源与发展,返回目录,一、商业银行的起源,早期银行起源于意大利的铸币兑换业。随着商品交换的不断扩大,兑换商逐渐开始从事信用活动,银行的萌芽便出现。 较近代的银行出现于中世纪,在当时的商业中心意大利首先产生,例如1171年设立的威尼斯银行和1407年设立的热
2、那亚银行等。,1694年,第一家股份制银行在英国诞生,这标志着现代银行制度的正式建立及高利贷在信用领域中的统治地位的根本动摇。,历史悠久的英格兰银行,二、商业银行发展的新趋势,商业银行日趋全能化,混业经营回归理性 商业银行资本日趋集中 商业银行业务国际化 金融产品创新日新月异 服务方式电子化 积极调整业务和收入结构 实行以经济资本为核心的全面风险管理,第二节 商业银行的特点、职能与作用,返回目录,一、商业银行的特点,商业银行的特点: 商业银行是综合型、全能型的金融机构,而其他金融机构的业务活动往往仅囿于其专业领域 商业银行是国家经济活动的中枢 商业银行是各国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的最重要的基础和
3、途径,二、商业银行的职能与作用,(一)信用中介 (二)支付中介 (三)信用创造 (四)调节经济 (五)提供金融服务,第三节 商业银行制度,返回目录,商业银行制度是指其外部的组织形式,即指分支机构的设置和相互关系的状况,它是商业银行运作的基本骨架。 商业银行的制度模式主要有以美国银行体制为代表的单一银行制、以英国银行体制为代表的分支行制、以及银行控股公司制、连锁银行制和代理行制等。,一、单一银行制,单一银行制又称独家银行制或单元制,是指一种仅设立总行,业务活动完全由总行经营,不下设任何分支行的商业银行组织形式。 目前,实行单一银行制的国家主要是美国。 美国联邦或各州的法律规定,银行业务由各自独立
4、的商业银行经营,不允许或限制跨州跨地区设立分支机构。在银行体制上,采取双重银行体系,实行双轨注册制度。,美国单一银行制有不少优点: 1可以限制银行业的吞并垄断,缓和了竞争的剧烈程度,有利于自由竞争。 2有利于银行与地方政府协调,适合本地区需要,集中全力为本地区服务。 3银行具有独立自主性,其业务经营灵活性较大。 4银行管理层次少,易于内部各部门间的协调,工作效率比较高。,二、分支行制,分支行制亦可称为总分行制,意即一种设有总行同时又在总行之下设立分支行的商业银行制度,这是当今世界绝大多数的商业银行所采取的组织形式。 分支行制又具有两种具体类别: 总行制,指总行在对其分支机构进行管理监督的同时,
5、还作为经营机构对外营业; 总管理处制,是指总行的职能仅在于管理监督领导分支机构,不从事具体业务的银行制度。,实行分支行制优点 1商业银行的规模扩大,可以取得规模经济,降低平均成本。 2有益于资金在总行及各分支行间调度,灵活高效地使用有限资金,牟取更高利润。 3扩大了商业银行的业务基础,其业务地域愈加庞大,从而分散了风险,有益于保障稳定增长的利润水平。 4与政府、中央银行、大型企业等保持良好的关系,为银行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三、银行控股公司制,银行控股公司是指完全拥有或有效控制一家或数家银行的金融机构。银行控股公司对银行的有效控制权表现为拥有该银行25以上的投票权。 仅拥有或控制
6、一家商业银行的控股公司称为单一银行控股公司,而拥有或控制两家以上银行的控股公司则称为多元银行控股公司。,银行控股公司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有: 1为了绕开当局对商业银行经营范围与营业区域所设置的种种法律限制。 2银行控股公司得以发展的另一原因是出于减少缴纳税收的考虑。,四、连锁银行制,连锁银行制也是一种变相的分支行制,它与银行持股公司制的差别在于,其不设置银行控股公司,而且通过若干家银行互相持有对方股票,互相成为对方股东方式结成连锁关系。,五、代理行制,这里说的代理行是指为了克服在乡镇没有或很少有分支机构,或者在乡镇设立分支机构不经济的缺陷,城市的大银行与乡镇的小银行结成代理行关系。,案例 美国的
7、银行制度,美国的银行制度是发达国家中最为重要的商业银行体系,也是最复杂、机构最多的体系。在19世纪初美国商业银行发展的初级阶段,全美商业银行的数目不超过100家。但是到了1920年,商业银行已经达到了3万余家的规模。此后银行数目不断下降。1990年总数目为1万余家。,美国的商业银行包括在联邦当局注册的国民银行和在州政府注册的州银行。国民银行数目为美国商业银行总数的三分之一,而其资产则占商业银行总资产的60,其分支机构为商业银行总分支机构的53。到1980年末,美国商业银行的平均资产为2.6亿美元。在联邦当局注册的国民银行的平均资产为5.2亿美元,而非联邦储备系统成员的州银行的平均资产为1.0亿
8、美元。 案例来源:易纲等商业银行管理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四节 商业银行经营模式,返回目录,一、分业经营与合业经营的含义,所谓分业经营是指银行业与证券业的分业,或称银行业的专业化、证券业的专业化; 所谓合业经营(全能经营)是指银行业与证券业的混业经营,或称银行业与证券业的互相渗透与一体化经营。,银行控股公司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有: 为了绕开当局对商业银行经营范围与营业区域所设置的种种法律限制; 银行控股公司得以发展的另一原因是出于减少缴纳税收的考虑。,以美国、英国和日本为代表的多数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实行的是分业经营模式,而以德国为代表的国家则实行合业经营模式。 1995年颁布的
9、商业银行法明确了中国商业银行与投资银行分业经营的原则。,二、分业经营与合业经营模式的比较,(一)分业经营模式 分业经营模式的优势 1有利于政府和中央银行根据具体情况,分别调控和管理国家金融活动。 2防止银行的风险与利益的不对称现象。同时,可以降低了商业银行经营风险。有利于银行、金融,乃至整个经济的稳定。 3对银行垄断集团的形成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有利于维持金融、经济发展的自由竞争局面。,分业银行制度的缺陷 1限制了商业银行的发展壮大,削弱了国际竞争力。 2资产经营缺乏灵活性及内部经营损益互补机制,资产单一化而导致风险高度集中。 3银行不能为企业提供全面的金融服务与投资,不利于密切银企关系,进而
10、不利于整体经济发展与国际竞争力的提高。,(二)合业经营模式的优势 1提供了广大的发展空间,开拓了传统业务以外的多种收入来源。 2具有更大的整体稳定性。 3对企业提供包括投资在内的全方位的金融服务,既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又有利于建立起密切协调的银企关系。 4通过提供多种金融服务,尤其是证券业务服务,有利于动员社会储蓄,促进储蓄向投资的转化。,三、银行经营模式的发展趋势,196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及由此产生的金融服务需求的变化,造成银行日趋严峻的竞争局面。在激烈的金融市场竞争中,合业经营模式的优势得到进一步发挥,显示出强劲的活力。 实行分业经营的国家如英国、美国、日本、法国、加拿大、比利时
11、、澳大利亚、韩国等国都进行了金融改革,使银行业务逐渐向多元化方向发展。,第五节 我国的商业银行体系,返回目录,一、我国商业银行体系的形成与发展,(一)1949年以前的银行体系 (二)1950年代的银行体系 (三)“大跃进”与“文革”对银行体系的冲击,中国第一家外资银行丽如银行,(四)银行体系的恢复与发展 改革中国银行的体制 成立中国投资银行 贷款业务的拓展 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我国现代化的商业银行体系正逐步形成。到目前为止,已形成了以四大国有控股商业银行为支柱,有若干全国性与区域性商业银行的商业银行体系。,二、中央银行体制的建立和银行体系的发展,1中国人民银行行使中央银行职能 2新的股份制商业
12、银行的建立 3成立住房专业银行 4成立国有政策性银行 5组建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 6、成立邮政储蓄银行 7、改革农村和城市信用社,图1-1 我国商业银行体系示意图,案例:中国人民银行简介,中国人民银行是1948年12月1日在华北银行、北海银行、西北农民银行的基础上合并组成的。1983年9月,国务院决定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国家中央银行职能。,1995年3月18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至此,中国人民银行作为中央银行以法律形式被确定下来。 根据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的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规定,将中国人民银行对银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信托投
13、资公司及其他存款类金融机构的监管职能分离出来,并和中央金融工委的相关职能进行整合,成立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中国人民银行作为中央银行在宏观调控体系中的作用将更加突出。,根据2003年12月27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修正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规定,中国人民银行的主要职责为: (一)起草有关法律和行政法规;完善有关金融机构运行规则;发布与履行职责有关的命令和规章。 (二)依法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 (三)监督管理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和银行间债券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 (四)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维护国家金融稳定。 (五)
14、确定人民币汇率政策;维护合理的人民币汇率水平;实施外汇管理;持有、管理和经营国家外汇储备和黄金储备。,(六)发行人民币,管理人民币流通。 (七)经理国库。 (八)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支付结算规则,维护支付、清算系统的正常运行。 (九)制定和组织实施金融业综合统计制度,负责数据汇总和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 (十)组织协调国家反洗钱工作,指导、部署金融业反洗钱工作,承担反洗钱的资金监测职责。 (十一)管理信贷征信业,推动建立社会信用体系。 (十二)作为国家的中央银行,从事有关国际金融活动。 (十三)按照有关规定从事金融业务活动。 (十四)承办国务院交办的其他事项。 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银行网站,三、国有银
15、行股份制改革,(一)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历程 1、财务重组 2、核销呆坏账。 3、注资 4、引入战略投资者 5、上市融资 (二)国有银行股份制改造的成果,复习思考题,1概念解释 商业银行 全能银行 信用中介 信用创造 分支行制 分业经营 合业经营 2商业银行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3如何理解商业银行的职能与作用? 4比较单一银行制、分支行制和银行控股公司的特点和优劣。 5分析和比较分业经营和合业经营的利弊。 6结合实际,谈谈商业银行的未来发展趋势。 7我国国有银行经过股份制改革后是不是已经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商业银行?,第二章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原则与理论,本章主要讨论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原则和商业银行
16、经营管理理论。,章节目录,第一节 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原则 第二节 商业银行价值最大化理论 第三节 商业银行的经济学分析 第四节 商业银行管理的基本理论,第一节 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原则,返回目录,一、盈利性原则,所谓盈利性目标,指的是商业银行谋取盈利收入最大化的要求。 商业银行的盈利水平的高低是其经营管理状况的综合反映。它体现了商业银行既定策略正确与否、业务状况是否健康、银行领导的能力高低、内部管理是否有效等各方面的情况。 商业银行的收入可以大致分为资产收入与表外业务收入两类。,商业银行的盈利水平高低首先是内部管理的结果。 一般地,提高业务收入可以采取提高贷款利率、扩大贷款规模、增加服务手续费、
17、投资高收益的证券、吸引新客户、尽量降低非盈利资产的比例等方法; 降低经营成本则可考虑降低存款利息水平、减少各项非经营性支出、降低管理费用、压低职员工资、利用规模效应降低平均成本等手段,从而实现银行利润的上升。,二、安全性原则,安全性目标是指商业银行应当尽量避免各种不确定因素即风险对其资产、负债、利润、信誉及一切经营发展条件的影响,以稳健经营,健康安全地发展。 商业银行的风险: 信用风险 利率风险 证券投资风险 通货风险,内部风险 宏观经济风险 政治风险 同业风险,三、流动性原则,所谓流动性目标是指商业银行能够在不遭受损失的条件下满足存款客户提存或贷款、投资、内部管理等对现金的需求。 商业银行的
18、流动性包括资产的流动性和负债的流动性两个方面。资产的流动性是指资产在不受价值损失的条件下具有迅速变现的能力。,为了保障资产的流动性,商业银行可以考虑建立两级准备金: 1 一级准备 又称现金准备,包括商业银行库存现金、在中央银行存款以及在同业存款等。 由于一级准备具有非盈利性或盈利性低的特点,商业银行应当将其减少到最低的限度。 2 二级准备 又可称作二线准备金,主要包括短期国债、商业票据、银行承兑票据及同业短期拆借。 这些资产的特点是流动性很强,能带来一定的收益,因此要优于没有收益的一线准备。,四、盈利性、安全性和流动性的协调统一原则,商业银行的盈利性、安全性、流动性三大经营目标并非是完全并行不
19、悖的,相反,它们之间往往有着矛盾。 一般说来,盈利性与安全性之间存在着对立关系,盈利性与流动性也是对立的,安全性与流动性之间一般比较一致。 同时达到盈利性、安全性、流动性的各自最优水准是不可能的,应当对上述三者进行协调安排、均衡兼顾。,第二节 商业银行价值最大化理论,返回目录,一、现代企业的经营目标的演进,(一)企业利润最大化 (二)股东财富最大化 (三)企业价值最大化,二、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衡量指标,银行的价值最大化是考虑了风险调整、资本成本及可持续增长基础上的利润最大化。银行价值最大化的经营理念的核心内涵就是“在风险和收益的平衡中实现资本的保值增值”。 目前比较流行的衡量价值创造的指标包括经
20、济增加值EVA和市场增加值(MVA)。,经济增加值(EVA),它是指税后净利润扣除资本成本后的经济利润,是经风险因素调整后,超出股东最低资本回报要求的收益。,经济增加值(EVA)=经调整的税后净利润资本成本,将两种企业价值表示方法联系起来的前提是满足净盈余会计联系,即: (2.1) 上式中Bt表示时刻t权益的账面价值(包括债权和股权),NIt表示时刻t1到时刻t的期间内的会计利润,Ct为该期间对所有者的净支付。净盈余会计联系要求从一个期间到另一个期间账面值的变化等于利润减去股利净支付。,每个期间的剩余收益(RI)被定义为该期间的会计利润与该期间的资本成本之差,用公式表述为: (2.2) 这里的
21、r是资本成本,表示股东期望回报率,假设它是常量。NIt表示该期间的会计利润。,我们用所有未来现金流的现值表述公司价值: (2.3a) 上式中Vt表示t时刻公司权益(包括债权和股权)的价值,r是折现率(假定为常量),Ct+代表来自未来期间的现金流,应用净盈余联系,将上式用剩余收益加以重新表述: (2.3b),如果令t趋向于时, 趋向于零,则方程 (2.3b)又可表示成: (2.3c) 斯特恩斯图尔特将账面值和利润的传统会计计量加以调整,并将调整后的剩余收益结果称之为经济增加值(EVA)。这时,又可将方程(2.3c)表示成: (2.3d),上式中的Bt*是经斯特恩斯图尔特调整后的账面价值,方程(2
22、.3d)提供了EVA财务管理系统的理论基础。 经济价值Vt与账面价值Bt之所以不同主要在于利得与损失的确认时间不同。经济价值超过账面价值的部分被认为是企业未确认的商誉。方程(2.3d)为该观点提供了一个正式的表述,即企业未确认的商誉是未来EVA的现值。,斯特恩斯图尔特将市值超过投入资本的部分称为“市场增加值”(MVA),并用公式表述成: (2.4) MVA即未来EVA的现值,就是公司在市场上的表现。,在EVA的计算公式中,确定资本期望回报率是一个关键环节。 按照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模型),资本的成本一部分为无风险收益率,再加上一个风险溢价。无风险利率可以考虑长期国债利率作为基础,而风险溢
23、价则需从股东风险承担与回报要求考虑。,第三节 商业银行的经济学分析,返回目录,在经典的一般均衡模型中,金融中介无存在之必要,主要是由于二方面原因: 一是金融中介不可能改进社会福利。 二是中介不可能在资产转换中为个体创造价值。 对于金融中介存在的原因最早的探索是古典的金融中介理论,包括信用媒介论和信用创造论。 这些理论实际上只是说明了银行的部分职能,并没有论及金融中介存在的原因,更不可能对金融中介的发展问题有所顾及。,费雪发现,每个家庭都有一个跨时消费效用函数,在缺乏外部交易的情况下,每个家庭的消费效用函数将在两个时期间效用的边际替代率等于相同两个时期间家庭内部“生产”的边际转换率的那一点达到最
24、佳。,费雪(Irving Fisher 18671947),如果进一步引入消费者信贷,则会使家庭消费储蓄的个量和总量轨迹发生改变,且这种改变具有帕累托最优改进的性质。这个所谓的“内部信贷市场”观点实际上凸现了金融中介的功能,即消费者信贷市场的存在会改变家庭的总效用和福利水平。,一、流动性保险,从流动性保险功能的角度证明了金融中介存在的理由。金融中介为存款人提供活期存款合约并向借款人提供非流动性贷款,因而承担着将非流动性资产转化为流动性负债的流动性转换功能。 银行提供的活期存款合约能为要求在不同时间为消费的存款人提供更为有效的风险分担形式,提高了竞争性市场的效率,因此,金融中介的作用相当于为存款
25、人提供了一种流动性保险,允许他们在最需要的时候进行消费。,二、交易成本,金融中介之所以存在是由于金融市场的交易成本较高,融资活动的交易不确定性大,交易成本高。同时,由于金融资产交易技术中的不可分性和非凸性,理想的无磨擦的完全信息金融市场已不再存在,因而就需要金融中介参与金融交易;因此,某种意义看,金融中介可视为单个借贷者在交易中克服交易成本、寻求规模经济的联合。金融中介能够通过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专门技术来降低交易成本。,三、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有两种:事前的不对称和事后的不对称。其中,事前的信息不对称可以导致逆向选择风险,而事后的信息不对称会引发道德风险。信息不对称会导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26、问题都会导致金融市场失灵。 解决逆向选择问题的一个办法是让私人来生产和销售信息。信息生产中的再出售和剽窃问题激发了金融中介的产生。,解决道德风险的办法是增加监督,而监督是有成本的。 投资者可以委托金融中介(银行)作为监督者来克服企业的道德风险,因为金融中介可以通过规模经济降低投资者的监督成本。 银行相对于其他金融中介的另一个优势是银行可以通过观察企业的存款和取款来评定企业的金融状况。银行资本是完成委托监督功能的机制。,四、风险管理,金融中介可以通过动态交易战略创造大量的合成资产。其业务日渐集中于风险的交易和各种金融合约风险的捆绑和拆分。 风险处理方法主要有三种: 第一,通过业务活动避免风险;
27、第二,将风险转移给其他的市场参与者,通常向另一方购买或出售金融合约从而将风险与另一方平分; 第三,在企业层面积极地管理风险,即通过特定的机构进行风险专业化管理。,五、参与成本,参与成本可以解释银行的职能转变。由金融中介代替投资者参与市场和进行投资可以降低投资者的参与成本。并且,参与成本的存在还解释了创造收益分布相对稳定的金融工具成为金融中介的主要业务的现实。,六、价值创造,放弃静态的完美市场范式,采用更为动态的概念,金融中介理论应当包括金融创新的动态过程和在此基础上的市场差异化。 银行价值增加过程金融中介不是在最终储蓄者和投资者之间充当“代理人”,而是一个独立行事的市场主体,从本质上说,价值增
28、加来源于资产性质的转换,而资产性质的转换构成了风险转换的核心。 这种理论与传统理论相比,后者强调成本,而前者则强调价值。,第四节 商业银行管理的基本理论,返回目录,一、商业银行的管理理论,(一)资产管理理论 资产管理理论是最传统的商业银行管理理论。当时银行家们相信,银行管理的关键在于资产管理,即在既定负债所决定的既定资产规模的前提下,实现资产结构的最优化。 资产管理理论也经历了商业贷款理论、转换理论、预期收入理论三个发展阶段。,(二)负债管理理论 负债管理理论指出,商业银行不仅可进行资产调整,而且还可以主动地通过各种负债方式,从不同的来源获取资金,以满足资金的需要。因此,商业银行可以尽量地降低
29、非盈利性资产在总资产中的比重,提高整体的盈利水平,并通过借入资金,来满足流动性要求。 在负债管理理论的指引下,各国商业银行纷纷采取了更为积极主动的经营方式,商业银行的管理重点便从资产方移到了负债方。,(三)资产负债联合管理理论 资产负债联合管理理论认为,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应当在根据实际情况变动进行资产调整、重新安排资产结构的同时,寻找新的负债来源,并将资产结构和负债结构协调起来,达到二者之间的最佳搭配,以实现“三性”目标。 资产负债联合管理理论克服了负债管理理论下商业银行经营风险过大,流动性和安全性没有可靠保障的不足,因此更为先进和科学。,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联合管理是通过一个专门的资产负债联合
30、管理委员会来执行的。该委员会在对各种信息资料进行广泛的征集、分析、研究及预测之后,在各职能部门提出的业务情况报告的基础上,征求各职能部门的意见,决定进行资产负债管理的具体步骤。,一般说来,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联合管理的最基本方法是匹配法,即简单地保持期限相当的资产与负债之间的高度对称关系,使资产的平均到期日与负债的平均到期日大抵相等。从而在保障流动性的同时获得尽可能高的盈利。,(四)资产负债表外管理理论 资产负债表外管理理论认为,商业银行是金融中介机构,同时也是提供各种金融服务和信息服务的机构。因此,一切与金融服务、信息有关的领域,商业银行都可以介入。商业银行在经营资产和负债业务进行资产负债管理之
31、外,还应当经营多样化的表外业务。 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应当以表内业务为基础,资产负债表外业务管理也应建立在资产负债管理的基础上,不能本末倒置、主次不分。,二、影响银行管理行为的理论假说,(一)有效资本市场假说 资本市场的充分有效性是指在金融市场上信息的迅速传播与信息占有的均等性。资本市场充分有效的假设认为,新信息的出现会立即导致金融证券价格的调整,而证券价格的变动程度则充分地反映了所有的信息变化。充分有效的资本市场意味着证券的现实价格体现了金融证券的预期收益。因此,在这一市场中,没有任何个人或集团能够通过信息垄断而获得超额市场利润。,(二)资产组合理论 资产组合理论研究如何通过多样化选择构成不同
32、类别的金融证券组合,以达到增加资产收益并减低资产风险的目的。 (三)期权定价理论 在银行管理中,期权与其他的状态依存索取权(contingent claims)是一种普遍使用的金融资产的派生产品。因此,金融期权的价值决定对银行管理有着重要影响。,(四)代理权理论 在银行领域,银行股票持有人与银行管理人(银行家)、贷款者(银行)与借款者(客户)、存款者与银行、银行立法和监督者(政府)与银行业等之间的关系都属于委托代理关系。因此,关于委托代理的研究对银行管理有着极重要的意义。,复习思考题,1概念解释: 流动性目标 企业价值最大化 转换理论 预期收入理论 资本市场有效性 2如何理解商业银行“三性”的
33、协调统一? 3现代企业的经营目标有哪些,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 4经济学理论如何分析金融中介存在的理由? 5商业银行各种管理理论的基本内容是什么?,第三章 商业银行资本管理,章节目录,第一节 银行资本与构成 第二节 银行资本的充足率管理 第三节 巴塞尔协议 第四节 经济资本管理 第五节 商业银行资本结构与融资管理,第一节 银行资本与构成,返回目录,一、银行资本的概念和意义,商业银行的资本(Capital)是指商业银行自身拥有的或者能永久支配使用的资金。资本这一概念与商业银行的资产(Asset)不同。资产是针对银行的资金运用而言的,而资本则是其资金来源中自有的一部分。 商业银行的资本从数额上看仅占
34、资产的一小部分,远低于一般工商企业自有资本占总资产的比重。不过,一定数额的达到法定要求的资本不仅是银行得以建立、开业的基础,而且是商业银行生存、发展、壮大的前提条件。,国际上通常把银行资本定义为:银行股东为赚取利润而投入银行的货币和保留在银行中的收益。 商业银行通常把产权资本称为一级资本或核心资本,把债务资本称为二级资本或从属资本,因而,商业银行资本具有双重性质。 商业银行资本双重性特点,既使银行资本的管理复杂化,也为如何更好地发挥银行资本的功能,进行银行资本的最优组合带来了机会。,二、银行资本的构成,(一)优先股(Preferred Stock) (二)普通股股权 1普通股(Common S
35、tock) 2资本盈余(Capital Surplus) 3留存盈余(Undivided Profits) (三)长期资本性票据和资本性债券(Long-term Capital Note and Capital Debenture),(四)补偿性准备金(Compensative Reserves) 补偿性准备金是银行为应付意外损失而从收益中提留出来的准备金。补偿性准备金可分为两种,即资本准备金和贷款与证券损失准备金。 资本准备金又可称作资本储备,是指商业银行从留存盈余中专门划出来的,用于应付即将发生的有关股本的重大事件的基金。 损失准备金是指商业银行为了应付意外事件的发生对商业银行带来的损失而
36、建立的基金。,第二节 银行资本的充足率管理,返回目录,一、资本充足性的意义,在商业银行的经营实践中,商业银行通常应使其资本水平保持在满足以下三个方面需要的最低限度: 1、为防御正常经营风险而持有的最低放款损失准备; 2、为使大额未保险存款人确信其存款得到安全保护而需要的最低资本量; 3、为支持银行业务扩张所必需的最低资本量。 商业银行应当拥有足够的资本,但商业银行的资本也不是越多越好。对商业银行来讲,资本充足的确切含义是资本适度,而不是资本多多益善。,图31 银行资本适度性示意图,当商业银行的资本很少时,即资本资产比率很低时,因为其信誉低下,筹资能力很低,资金成本较高,并且由于其亏损、倒闭的概
37、率较大,因此反映出商业银行的经营成本很高。 当商业银行的资本很多时,由于其必须承担大量的资本成本与机会成本,因而此时的经营成本亦很高。 所以,在以上两两种情况之间存在着某一点,这一点对应的商业银行的经营成本c*最小,该点所表示的资本量r*便是商业银行的最适度资本量。,二、资本充足性的衡量,(一)资本与存款比率 (二)资本与总资产比率 (三)资本与风险资本比率 (四)纽约公式 纽约公式,又称资产分类比率法,或资产结构比率法。它根据商业银行资产风险程度的不同,将全部资产分作六类,并分别对每类资产规定了各自的资本要求比率。,全部资产分作六类: 1无风险储备 2稍有风险的资产 3有价证券 4风险较高的
38、资产 5“疲软资产”或“有问题资产” 6亏损了的资产或固定资产,(五)综合分析法 综合分析法认为,衡量商业银行资本不应仅靠一种指标,而是要综合以下8个因素进行考察: 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质量;资产的流动性;收益及留存盈余额;存款结构的潜在流动性;商业银行股东的信誉与特点;各种间接性银行费用的负担状况;营业程序的有效性;在竞争中,商业银行满足本地区现在与将来需求的能力。,(六)巴塞尔协议法 1对银行资本作了重新规定。 2将银行资产负债表表内资产分作五类。 3把银行表外资产纳入监督范围。 4不仅规定银行总资本与风险资产比率不得低于8,而且要求核心资本比率不得低于4,同时还对贷款准备金、次级长期债务等
39、进行了限制。,三、资本充足性与资产增长的关系,假设某家商业银行仅依靠内源融资的方式来获取资本,设其资产盈利率是,股息发放比率是,计划的资产增长率是x,起始资产总额是A,并且该银行要保持固定的资本资产比率r。这样,便有以下等式: 简化以后,可以得到:,上式说明商业银行在保持固定资本资产比率,没有外源资本的情况下,其预计的资产增长率应等于资本盈利率与利润留存率(1股息发放率)的乘积除以资本资产比率。 从上述公式也可发现,如果不进行外源融资,商业银行要增加资本资产比率仅能依靠提高盈利水平、降低股息发放比率、降低资产增长率等手段来实现。,案例:中国银行业资本充足率,银监会主席刘明康日前在财经年会上表示
40、,2007年将是中国银行业全行业资本充足率达到8%的第一年。截至三季度末,资本充足率达到和超过8%监管要求的商业银行有136家。他还表示,应做更积极、更充分的准备,将外部冲击的潜在影响控制在最低限度。,刘明康指出,过去几年中国银行业发展实现了历史性跨越,整体竞争力显著提升。一是资本充足率大幅提高;二是资产质量持续改善,主要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逐年下降,到2007年三季度末下降为6.63%;三是信贷结构进一步优化,“三农”贷款、小企业贷款业务发展迅速。,2007年半年报银行上市公司资本充足率,资料来源:和讯网、博览资讯消息,第三节 巴塞尔协议,返回目录,一、巴塞尔协议的诞生,1974年,德国赫斯坦
41、特银行(Herstatt Bank)与美国富兰克林银行(Franklin National Bank)等国际银行相继倒闭。 1974年9月,国际清算银行(Bank for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召集并发起了由西方12国中央银行代表参加的巴塞尔会议,会上讨论了银行的国际监督与国际管理问题。按该会议的决议,1975年2月,在瑞士巴塞尔成立了“巴塞尔银行业务条例和监管委员会”,简称“巴塞尔委员会”。,1988年,西方12国中央银行行长在巴塞尔签署通过了关于统一国际资本衡量和资本标准的协议,即巴塞尔协议,为银行的资本充足性规定了统一的衡量标准。巴塞尔协议的发表,是商业银行
42、国际监管史上的里程碑,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国际清算银行瑞士总部 巴塞尔银行监理委员会秘书处,二、巴塞尔协议的主要内容,巴塞尔协议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资本的组成,风险权数系统,目标标准比率,过渡期和实施安排。 (一)资本的组成 巴塞尔协议认为,银行的资本并非是同质的,并将商业银行的资本分作了两级: 1核心资本(Core Capital) 2附属资本(Supplementary Capital),巴塞尔协议指出,核心资本具有资本价值相对比较稳定的特点,一般由以下三部分组成: (1)永久的股东权益,包括已经发行并完全缴足了的普通股股本和永久性非累积优先股。 (2)公开储备(Disclosed R
43、eserves)。是指以留存盈余或其他盈余(如资本盈余、保留利润、普通准备金和法定准备金的增值而创造和增加的新增储备)的形式,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上的储备。 (3)对于综合列帐的银行持股公司,核心资本还包括其不完全拥有的子公司中的少数股东权益。,巴塞尔协议中规定附属资本(又称二级资本)由以下五种资本组成: (1)非公开储备(Undisclosed Reserves) (2)重估储备(Revaluation Reserves) (3)普通准备金/普通呆帐准备金(General Provisions/General Loan Loss Reserves) (4)带有债务性质的资本工具(Hybrid D
44、ebt Capital Instruments) (5)次级长期债务(Subordinated & Long-Term Debt),(二)风险权数系统 巴塞尔协议衡量资本充足率的主要尺度是资本对风险资产的比率。其中,风险资产是指资产负债表内不同种类的资产以及表外项目根据其广泛的相对风险进行加权汇总。 1表内的资产风险权数 巴塞尔协议详细列出了不同的资产负债表内资产的相应风险权重:(一共有0、10、20、50、及100五种风险权数。),2表外项目的信用转换及风险加权 巴塞尔协议提出采用“信用转换系数”把表外业务额转化为表内业务额,然后再根据表内同等性质的项目进行加权,再与表内业务得出的风险加权资
45、产额加总,最后的总额才是银行风险加权资产的实际额。,(三)目标标准比率 巴塞尔协议将资本与风险资产的比率的最低标准定为8,其中核心资本至少为4,并要求在1992年底,各成员国的国际银行都达到这一标准。,(四)过渡期和实施安排 巴塞尔协议考虑到实现统一国际监管标准的困难,设置了分三阶段实施的过渡期。从协议生效到1990年底为初期阶段,1991年初至1992年底为中期阶段,到1992年底过渡期结束。 届时,各成员国都要实现:资本充足率的最低标准为8,其中核心资本不得低于4;附属资本成分中,长期次级债务不超过核心资本的50;普通贷款损失准备金或普通准备金将被限制在1.25(特殊情况或临时可达2)以内
46、。,巴塞尔协议中规定的主要计算公式 1表内风险资产表内资产额风险权数 表外风险资产表外资产额信用换算系数 表内相应性质资产的风险权数 2风险资产总额表内风险资产表外风险资产 3,4. 一级资本比率二级资本比率,100,三、巴塞尔协议对银行业的影响,(一)经营战略的调整 (二)提高资本比率 “分子对策”与“分母对策” (三)对国际银行业监管的加强,四、关于巴塞尔协议的补充协议,1995年在十国集团中央银行领导人的认同下,发表了结合市场风险的资本协议修正案,作为巴塞尔协议的补充,我们简称为补充协议。 补充协议是针对银行经营中市场风险的资本充足率的监管计划。它制定了一个具体的风险测量框架,并对巴塞尔
47、协议的资本范围作了一些补充。,(一)风险测量框架 补充协议要求银行保持适当的资本保险金,以应付其承受的市场风险,并重点介绍了两种测量风险和计算资本保险金的方法。 1标准测量法 (the Standard Measurement Method) 2内部模型法 (the Internal Models Method),(二)资本要求 1资本范围的定义 补充协议在巴塞尔协议的一级资本(核心资本)和二级资本(附属资本)的基础上,增加了三级资本的概念。 2资本比率计算 按巴塞尔协议的框架,将市场风险的测量值(资本保险金)乘以12.5(即最低资本要求8的倒数),加到信用风险方案中的风险加权资产中,而计算式
48、的分子是原协议中的一级资本、二级资本与应付市场风险的三级资本的总和。,五、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及对策,(一)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 1资本的定义 2风险权数 3信用换算系数,(二)提高我国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对策 1 分子对策 分子对策是指商业银行通过增加未分配的盈利或发行有价证券等方式来达到增资的目的。 我国目前不大可能通过增加未分配盈利的办法来补充资本金。我国理论界大多主张通过发行有价证券来提高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2分母对策 分母对策包括减少商业银行资产的总体规模以及在规模不变的前提下重组商业银行资产两方面的内容。当今我国商业银行的分母对策主要表现为通过调整存量和优化增量,来达到减
49、少经风险加权后资产的目的。,六、巴塞尔新资本协议,1999年6月新巴塞尔资本协议第一个征求意见稿的出台,2001年6月25日,巴塞尔委员会发表了经过两度修正的新巴塞尔资本协议第三个征求意见稿,决定2006年实施新协议。2006年底,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在发达国家正式实施。 中国银监会表示,中国大型商业银行将在2010左右实施新巴塞尔协议,2010年-2012年,中国大型的商业银行将逐步实施新巴塞尔协议的第二支柱和第三支柱要求,但整体仍在巴塞尔第一支柱的框架内。,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反映了当今先进的风险管理技术和监管理念与实践,代表了资本监管的大方向。新协议的核心内容是全面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即准确地识别、计量和控制风险。 巴塞尔新资本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