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2-11-26第六章宏观经济政策(1)第六章宏观经济政策第六章宏观经济政策(1)第六章宏观经济政策(1)学习目标n了解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及其政策工具分类n掌握自动稳定机制、挤出效应、古典区域及流动性陷阱的政策含义n了解政策原理和政策规范的相关内容第六章宏观经济政策(1)nE点不一定是充分就业点,市场自发调节无法实点不一定是充分就业点,市场自发调节无法实现充分就业均衡;现充分就业均衡;n国家可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改变国家可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改变IS、LM曲线的位置,使曲线的位置,使E点移动到充分就业点。点移动到充分就业点。yrLMISEO第六章宏观经济政策(1)第一节第一节 财政
2、政策财政政策n一、财政政策工具一、财政政策工具n二、自动稳定机制二、自动稳定机制 n三、财政政策效力分析三、财政政策效力分析第六章宏观经济政策(1)第一节第一节 财政政策财政政策n财政政策:政府通过改变自身的支出和收入来财政政策:政府通过改变自身的支出和收入来调节总需求,实现经济稳定发展的政策称为财调节总需求,实现经济稳定发展的政策称为财政政策。政政策。q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增加支出、减少收入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增加支出、减少收入q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减少支出、增加收入紧缩性的财政政策:减少支出、增加收入n中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中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不干扰市场机制作用,不:不干扰市场机制作用,不主
3、动利用财政或货币政策手段去影响经济活动。主动利用财政或货币政策手段去影响经济活动。第六章宏观经济政策(1)一、财政政策工具一、财政政策工具n政府财政的构成政府支出政府收入n政府支出政府购买、转移支付q1、政府购买:政府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如购买军需品、机关公用品、支付政府雇员报酬、公共项目工程支出。它形成实际购买需求,它的变动影响社会总需求水平,是GDP的组成部分。q2、政府转移支付:政府在社会福利保险、贫困救济和补助等方面的支出。它把纳税人的一部分收入转移到接受转移支付的人手中,对收入进行了重新分配。是一种货币性支出,不算作GDP的组成部分。政府转移支付的变动通过影响个人可支配收入影响消费,
4、进而影响总需求。第六章宏观经济政策(1)一、财政政策工具一、财政政策工具n3、政府收入税收q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依据法律预先规定的标准收取,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三个基本特征。税收原则税收原则横向公平和纵向公平原则横向公平和纵向公平原则n横向公平原则:基本相同的人在纳税上也应相同。n纵向公平原则:不同收入水平的人纳税待遇不同。第六章宏观经济政策(1)税收种类n按课税对象划分:q财产税:不动产(或土地房屋)。遗产税含其中q所得税:个人公司 对经济的影响大q流转税:对流通中商品和劳务买卖的总额征税。增值税含其中n按征税比例划分:q累进税:税率是随着征税客体总量增加递增(直接税)q累退税:
5、税率是随着征税客体总量增加递减(间接税)q比例税:税率不随征税客体总量变动而变动(间接税)第六章宏观经济政策(1)4、国债国债n国债:政府对公众的债务或公众对政府的债权。q中央政府的债务和地方政府的债务。q短期债:通过出售国库券取得,主要进入货币市场(短期资金市场)交易。利率较低。期限有3个月、6个月和1年三种。q中长期债:通过发行中长期债券取得,1年以上5年以下为中期债券,5年以上为长期债券。美国长期债券最长为40年。中长期债券因时间长风险大而利率较高。主要进入资本市场(长期资金市场)交易。n公债数量既影响财政收入又影响货币数量。第六章宏观经济政策(1)政府支出政府收入军用品办公用品政府雇员
6、工资公共工程投资等实质性支出计入并影响GDP财产税所得税流转税计入并影响GDP短期中期长期不计入但影响GDP社会福利贫困救济与补贴等货币性支出不计入但影响GDP第六章宏观经济政策(1)二、自动稳定机制二、自动稳定机制n自动稳定器自动稳定器q含义:又称含义:又称内在稳定器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的冲击的机制,能够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的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膨胀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膨胀,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毋毋须政府须政府采取任何行动。采取任何行动。q制度:制度:n税收的自动稳定功能税收的
7、自动稳定功能:经济波动使收入变动进:经济波动使收入变动进而使税收自动变动。而使税收自动变动。n政府转移支付的自动功能政府转移支付的自动功能:随着经济波动自动:随着经济波动自动增减。增减。第六章宏观经济政策(1)内在稳定器的机制内在稳定器的局限性内在稳定器的局限性是自发调节,可缓解经济过热或者过冷;但调节作用有限。是自发调节,可缓解经济过热或者过冷;但调节作用有限。关键时期要靠财政、货币政策干预,自动稳定器只能起到配套作用。关键时期要靠财政、货币政策干预,自动稳定器只能起到配套作用。居民和企业居民和企业收入增加收入增加适用累进所得税率提高适用累进所得税率提高政府给予的福利补贴减少政府给予的福利补
8、贴减少企业和居民的企业和居民的收入相对减少收入相对减少消费和投资消费和投资 可以减少可以减少减轻通货减轻通货膨胀程度膨胀程度通货膨胀时期居民和企业居民和企业收入减少收入减少适用累进所得税率降低适用累进所得税率降低政府给予的福利补贴增加政府给予的福利补贴增加企业和居民的企业和居民的收入相对增加收入相对增加消费和投资消费和投资 可以增加可以增加减轻经济减轻经济萧条程度萧条程度经济萧条时期第六章宏观经济政策(1)三、财政政策效果1.萧条时的感性认识(扩张性财政政策)u(1 1)减税。给个人和企业留下更多可支配收入,刺激)减税。给个人和企业留下更多可支配收入,刺激消费需求、增加生产和就业。消费需求、增
9、加生产和就业。p(2 2)改变所得税结构。使高收入者增加税负,低收入)改变所得税结构。使高收入者增加税负,低收入者减少负担。可以刺激社会总需求。者减少负担。可以刺激社会总需求。p(3 3)扩大政府购买。多搞公共建设,扩大产品需求,)扩大政府购买。多搞公共建设,扩大产品需求,增加消费,刺激总需求。也会导致货币需求增加。增加消费,刺激总需求。也会导致货币需求增加。p(4 4)给私人企业以津贴。如通过减税和加速折旧等方)给私人企业以津贴。如通过减税和加速折旧等方法,直接刺激私人投资,增加就业促进生产。法,直接刺激私人投资,增加就业促进生产。第六章宏观经济政策(1)三、财政政策效果2.膨胀时的感性认识
10、(紧缩性财政政策)u(1)增税。压缩消费和投资。p(2 2)减少政府购买。降低总需求水平,减少经济中的)减少政府购买。降低总需求水平,减少经济中的总产出。总产出。p(3 3)减少给私人企业的津贴。降低总需求水平,减少)减少给私人企业的津贴。降低总需求水平,减少消费和投资。消费和投资。第六章宏观经济政策(1)经济活动水平的高低与财政政策的关系就业机会增加就业机会增加人民收入及消费量增加人民收入及消费量增加物价水平上升物价水平上升促进经济复苏促进经济复苏就业机会减少就业机会减少人民收入及消费量减少人民收入及消费量减少物价水平下跌物价水平下跌缓和经济过热现象与通涨压力缓和经济过热现象与通涨压力第六章
11、宏观经济政策(1)3.财政政策效果n财政政策效果:变动政府收支,使IS变动,对国民收入变动产生的影响。u财政政策乘数:货币供给量不变,政府收支变化导致国民收入变动的倍数。LM财政政策效果财政政策效果y1y2y3y E1IS1IS2r%E2第六章宏观经济政策(1)当政府支出增加时,IS曲线右移,在没有货币市场的情况下,经济中均衡的产出增加为Y3,但考虑到货币市场的作用,经济中的市场产出只能增加到Y2,Y3Y2为挤出效应。LM财政政策的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挤出效应y1y2y3y IS1IS2r%rn挤出效应:政府支出增加引起利率上升,从而抑制私人投资(及消费)的现象4.挤出效应 Crowding o
12、ut effect第六章宏观经济政策(1)四、财政政策效力分析挤出效应大小的决定n挤出效应大小经过两个作用过程:n1、收入货币需求r上升 n2、r上升I 第六章宏观经济政策(1)三、财政政策效力分析极端情况nA图不存在挤出效应,财政政策完全有效;图不存在挤出效应,财政政策完全有效;B图存在完图存在完全的挤出效应,财政政策完全无效。全的挤出效应,财政政策完全无效。y IS1IS2r%LMy1y2A图图r%y IS1IS2LMr1r2B图图第六章宏观经济政策(1)四、财政政策的局限性 n1 1、财政政策会遇到政策滞后问题。所谓政策滞后是对经济、财政政策会遇到政策滞后问题。所谓政策滞后是对经济运行采
13、取的政策发挥作用的时间对这一运行状态的滞后。运行采取的政策发挥作用的时间对这一运行状态的滞后。n 产生政策滞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对经济形势产生政策滞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对经济形势的判断需要时间;研究和制定对策需要时间;政策实施需的判断需要时间;研究和制定对策需要时间;政策实施需要时间;政策发挥作用又需要时间。由于这种时滞的存在,要时间;政策发挥作用又需要时间。由于这种时滞的存在,针对某一经济形势制定的经济政策措施到发挥作用时经济针对某一经济形势制定的经济政策措施到发挥作用时经济形势已经改变,甚至相反,因而限制了财政政策的效果。形势已经改变,甚至相反,因而限制了财政政策的效果。n
14、2 2、财政政策会遇到、财政政策会遇到“挤出效应挤出效应”问题。问题。n 挤出效应是指增加政府投资对私人投资产生的挤占效挤出效应是指增加政府投资对私人投资产生的挤占效应。应。n正如之前分析的由于增加政府购买带来的总需求增加,货正如之前分析的由于增加政府购买带来的总需求增加,货币需求增加从而使得利率上升私人投资减少的状况,同时币需求增加从而使得利率上升私人投资减少的状况,同时还有可能是由于增加政府投资可能导致财政赤字,如果用还有可能是由于增加政府投资可能导致财政赤字,如果用发行公债的方式弥补赤字,结果可能因公众将投资转向国发行公债的方式弥补赤字,结果可能因公众将投资转向国债而减少私人投资,所以增
15、加政府投资所增加的国民收入债而减少私人投资,所以增加政府投资所增加的国民收入可能因为私人投资减少而被全部或部分地抵消。可能因为私人投资减少而被全部或部分地抵消。第六章宏观经济政策(1)第二节 货币政策n一、货币政策及其工具n二、货币政策效力分析n三、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第六章宏观经济政策(1)一、货币政策及其工具一、货币政策及其工具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中央银行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给量货币供给量来调节利率利率进而影响投资投资和整个经济以达到一定经济目标的行为。n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影响经济的区别:q财政政策直接影响总需求的规模,货币政策要通过利率利率变动间接影响总需求。q财政政策计划的色彩
16、浓一些,货币政策市场的色彩浓一些(我国货币政策市场化进程)。n扩张性和紧缩性货币政策:q扩张性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给,降低利息率,刺激经济增长。q紧缩性货币政策削减货币供给,提高利息率,抑制经济过热。第六章宏观经济政策(1)1、货币政策的实施者:货币政策的实施者:运用货币政策调节经济的是: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调节经济的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中介目标(利率或货币(利率或货币供给量)供给量)投资、消费投资、消费和净出口和净出口发生变化发生变化货币政策最终目标货币政策最终目标 (产出、就业、物价、(产出、就业、物价、国际收支)国际收支)货币货币政策工具政策工具宏观经宏观经济波动济波动2
17、2、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利率、货币供给量、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利率、货币供给量 中央银行在执行货币政策时以货币政策工具首先影响利率或中央银行在执行货币政策时以货币政策工具首先影响利率或货币供给量等货币变量。通过这些变量的变动,中央银行的货币供给量等货币变量。通过这些变量的变动,中央银行的政策工具政策工具间接地间接地影响产出、就业、物价和国际收支等最终目影响产出、就业、物价和国际收支等最终目标变量。因此,利率或货币供给量等货币变量被称为标变量。因此,利率或货币供给量等货币变量被称为货币政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策中介目标。第六章宏观经济政策(1)传导机制传导机制萧条萧条买进买进债券债券货币货币投放投放
18、货币供货币供给增加给增加利率利率下降下降总需求总需求增加增加投资投资增加增加膨胀膨胀卖出卖出债券债券货币货币收缩收缩货币供货币供给减少给减少利率利率上升上升总需求总需求减少减少投资投资减少减少1 1、公开市场业务、公开市场业务(Open Market OperationOpen Market Operation)操作灵活操作灵活/结果容易预测结果容易预测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政府债券,以控制货币供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政府债券,以控制货币供给和利率的行为。给和利率的行为。一、货币政策及其工具n 最灵活,央行使用最多最灵活,央行使用最多第六章宏观经济政策(1)一、货币政策及其工具n2
19、 2、再贴现贷款和再贴现率、再贴现贷款和再贴现率n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对商业银行的再贴现率或贴现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对商业银行的再贴现率或贴现条件以控制商业银行的贷款。条件以控制商业银行的贷款。q再贴现率再贴现率(Rediscount RateRediscount Rate)是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是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或其他金融机构的放款利率放款利率。q较高的贴现率较高的贴现率可以抑制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贷款,可以抑制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贷款,减减少货币供给。少货币供给。q较低的贴现率较低的贴现率可以刺激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贷款,可以刺激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贷款,增增加货币供给。加货币供给。q央行
20、被动地等待央行被动地等待第六章宏观经济政策(1)第六章宏观经济政策(1)传导机制nA A:经济不景气或出现衰退:经济不景气或出现衰退中央银行中央银行降低降低贴现率贴现率市场市场货币供应量增加货币供应量增加货币市场货币市场利利率水平下降率水平下降刺激投资增加刺激投资增加经济恢复增长。经济恢复增长。n nB B:经济高涨或出现过热:经济高涨或出现过热中央银行中央银行提高贴提高贴现率现率市场市场货币供应量减少货币供应量减少货币市场货币市场利率利率水平上升水平上升投资减少投资减少经济增长减缓。经济增长减缓。第六章宏观经济政策(1)一、货币政策及其工具n3 3、变动准备率政策、变动准备率政策(Reser
21、ve Ratio PolicyReserve Ratio Policy)n法定准备金率法定准备金率(r rd d):中央银行有权决定商业银:中央银行有权决定商业银行和其他存款机构的法定准备金率。行和其他存款机构的法定准备金率。n法定准备金率影响商业银行贷款数量。法定准备金率影响商业银行贷款数量。q提高法定准备金率会降低货币乘数提高法定准备金率会降低货币乘数,减少货币供,减少货币供给量。给量。q降低法定准备金率会提高货币乘数,增加货币供降低法定准备金率会提高货币乘数,增加货币供给量。给量。q是最强有力的调节货币供给量的手段。是最强有力的调节货币供给量的手段。q(为啥我国不强烈呢,为啥我国不强烈呢
22、,许晓年说过因为中国的货许晓年说过因为中国的货币市场的市场化机制不够健全,准备金率的调整无币市场的市场化机制不够健全,准备金率的调整无法反映到利率变动上,所以作用比较小,调节次数法反映到利率变动上,所以作用比较小,调节次数多但作用不明显,主要影响的只是企业和人们对市多但作用不明显,主要影响的只是企业和人们对市场的预期场的预期)第六章宏观经济政策(1)第六章宏观经济政策(1)传导机制nA:经济不景气或出现衰退央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市场货币供应量增加货币市场利率水平下降刺激投资增加经济恢复增长。nB:经济高涨或出现过热央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市场货币供应量减少货币市场利率水平上升投资减少经济增长减缓。第
23、六章宏观经济政策(1)货币政策的运用萧条时期。扩张性货币政策中央银行公开市场买入债券,降低存款准备金率,降低再贴现率,放松贴现条件增加货币供给,刺激总需求,使经济摆脱萧条,增加就业。繁荣时期。紧缩性货币政策 中央银行公开市场抛出债券,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再贴现率,严格贴现条件 减少货币供给,遏制总需求的作用,降低通货膨胀率。u货币政策工具的内容是什么?货币政策工具的内容是什么?u不同时期如何运用?不同时期如何运用?第六章宏观经济政策(1)货币政策的作用分析B图图.紧缩政策紧缩政策A图图.扩张政策扩张政策yLM1LM2ISr%r1r2Y1Y2yLM1LM2ISr%r1r2Y1Y2第六章宏观经济
24、政策(1)三三.货币政策的局限性货币政策的局限性n(1)通货膨胀时期,实行紧缩货币政策的效果显著。n但在经济衰退时期,实行扩张的货币政策效果不显著。厂商悲观,即使央行放松银根,投资者也不愿增加贷款,银行不肯轻易借贷。n尤其是遇到流动性陷阱时,货币政策效果很有限。p(2)外部时滞。利率下降,投资增加,扩大生产规模需要有时间。n(3)货币政策手段本身的局限性。中央银行通过变更再贴现率影响商业银行的贷款数量,并最终控制货币供给量。但这种手段的效果受到商业银行行为的制约。例如,当中央银行降低再贴现率时,商业银行未必增加贴现,至少不一定按照中央银行的意图增加再贴现数量。第六章宏观经济政策(1)三、财政政
25、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可以配合使用,以取得更好的效果。政策政策组合IS曲线LM曲线产出利率r1扩张性财政政策右移不确定上升紧缩性货币政策左移2紧缩性财政政策左移减少不确定紧缩性货币政策左移3紧缩性财政政策左移不确定下降扩张性货币政策右移4扩张性财政政策右移增加不确定扩张性货币政策右移第六章宏观经济政策(1)nIS和LM移动的幅度相同,产出增加时,利率不变。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以双扩张政策为例:n如果既想增加收入,又不使利率变动,可采用扩张性财政和货币政策相混合的办法。n扩张性财政政策,使利率上升,同时扩张性货币政策,使得利率保持原有水平,投资不被挤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混合
26、使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混合使用r%yy y0 0y y2 2E E1 1E0E E2 2IS2IS1LM1LM2r r2r r1r r0y y1 1第六章宏观经济政策(1)政策混合产出利率扩张性财政紧缩性货币不确定紧缩性财政紧缩性货币不确定紧缩性财政扩张性货币不确定扩张性财政扩张性货币不确定混合使用的政策效应p:经济萧条不太严重,扩张性财政政策刺激总需求,紧缩性货币政策控制通货膨胀。p:严重通货膨胀,紧缩性货币提高利率,降低总需求。紧缩财政,以防止利率过高。p:不严重的通货膨胀,紧缩性财政压缩总需求,扩张性货币降低利率,以免财政过度而衰退。p:经济严重萧条,膨胀性财政增加总需求,扩张性货币降
27、低利率。第六章宏观经济政策(1)第三节 政策原理与规范n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是为了追求高增长、高就业、低通胀和国际收支平衡,为此运用相关的经济政策及其配合。n那么如何运用这些政策去实现经济目标?这属于政策原理讨论的内容;n经济政策在实行的过程中由于来自各种经济冲击的影响,使得一项经济政策推行的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此时要不要调整经济政策?这属于经济规范问题。第六章宏观经济政策(1)二、政策规范n决策是基于预测的。政策预测的超前性和政策执行的滞后性之间的非同步性,使得决策执行有坚持按照“规则”办事和根据情况变化灵活调整的“相机决策”之分。n1、规则即无论情况如何变化,决策者始终坚持既定政策的行为方式。
28、q有固定规则和反馈规则之分。n如货币派关于货币政策的主张:货币供给按既定的速度增长。即属固定规则。q有利于提升政府的政策形象q符合长期利益第六章宏观经济政策(1)2、相机抉择与、相机抉择与“逆经济风向而行事逆经济风向而行事”n含义:决策者根据情况的变化,适时对既定的政策进行调整。q灵活性q短期利益q政策成本增高第六章宏观经济政策(1)“逆经济风向行事逆经济风向行事”的原则:的原则:经济萧条经济萧条总需求小于总供给总需求小于总供给失失 业业扩张性扩张性财政政策财政政策紧缩性紧缩性财政政策财政政策增加政府支出增加政府支出减少税减少税 收收减少政府支出减少政府支出增加税增加税 收收增增 加加总需求总
29、需求减减 少少总需求总需求 经济繁荣经济繁荣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总需求大于总供给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第六章宏观经济政策(1)资料:近年来我国的宏观经济政策资料:近年来我国的宏观经济政策n货币政策q1.八次降息n1996年5月1日到2002年2月21日间,8次降低利率,6次是在1997年10月以后进行的,1998年下调了三次。1年期存款利率下降到1.98%,降幅在70%以上;1年期贷款利率下降到5.31%,降幅近一半。第六章宏观经济政策(1)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基准利率调整时间活期定 期3个月6个月1年2年3年5年1990.04.152.886.307.7410.0810.981
30、1.8813.681990.08.212.164.326.488.649.3610.0811.521991.04.211.803.245.407.567.928.289.001993.05.152.164.867.209.189.9010.8012.061993.07.113.156.669.0010.9811.7012.2413.861996.05.012.974.867.209.189.9010.8012.061996.08.231.983.335.407.477.928.289.001997.10.231.712.884.145.675.946.216.661998.03.251.712
31、.884.145.225.586.216.661998.07.011.442.793.964.774.864.955.221998.12.071.442.793.333.783.964.144.501999.06.100.991.982.162.252.432.702.882002.02.210.721.711.891.982.252.522.792004.10.290.721.712.072.252.703.243.60第六章宏观经济政策(1)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 调整时间6个月1年13年(含)35年(含)5年以上1991.04.218.18.6499.549
32、.721993.05.158.829.3610.812.0612.241993.07.11910.9812.2413.8614.041995.01.01910.9812.9614.5814.761995.07.0110.0812.0613.515.1215.31996.05.019.7210.9813.1414.9415.121996.08.239.1810.0810.9811.712.421997.10.237.658.649.369.910.531998.03.257.027.9299.7210.351998.07.016.576.937.117.658.011998.12.076.126
33、.396.667.27.561999.06.105.585.855.946.036.212002.02.215.045.315.495.585.762004.10.295.225.585.765.856.12第六章宏观经济政策(1)2.公开市场操作公开市场操作n1998年累计向商业银行融出资金1761亿元,净投放基础货币701亿元。1999年进一步扩大公开市场操作,净投放基础货币1920亿元,占当年基础货币投放的52%。加上外汇公开市场操作增加基础货币投放1013亿元,1999年公开市场操作共投放基础货币2933亿元,占当年基础货币增加额的80%。第六章宏观经济政策(1)3.调整准备金比率调整
34、准备金比率n1998年3月21日,法定准备金比率从13%下调到8%。n1999年11月21日,中央银行进一步把准备金率降低到6%。增加商业银行可用资金约2000亿元。n2003年9月21日,央行决定提高法定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即调高至7。n2004年4月25日进一步调到7.5。同时规定,对于资本充足率低于一定水平的金融机构实行差别存款准备金制度,即执行8的存款准备金率。第六章宏观经济政策(1)财政政策财政政策n1.国债投资 q1998年增发1000亿长期国债。q1999年,实际发行1100亿元长期国债。q2000年,实际发行1500亿国债。q用于基础建设重点投资,是扩张性财政政策典型运用。提升
35、总需求作用大小,取决于政府支出乘数大小。q假定1998-99年的2100亿元国债投资的政府支出乘数为2,即1元政府国债投资支出上升能够带来2元总需求增加,那么上述国债投资支出对提升总需求的贡献应为4200亿元,分摊到两年间,大约能使每年GDP增长率各提升1.2个百分点。第六章宏观经济政策(1)财政政策财政政策n2.降低税费q减税主要是“增加出口退税和减免固定资产调节税”。这类措施具有更为明显的积极财政政策取向和效果,但与典型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减税措施也有所不同。q5次较大取消收费措施,共取消了几百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和基金收费项目。这些措施本质上属于体制改革举措,然而长期政策在某个时点引入会发生短期效果(减轻居民和企业负担,降低政府收入)。第六章宏观经济政策(1)财政政策财政政策n3.转移支付q1998年11月,财政部将42.5亿元专款由中央财政借给地方,用于支持各地做好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发放。1999年9月,党中央国务院决定调整收入分配政策,提高城镇居民中低收入居民收入水平,直接收益人员84万人,由于低收入阶层边际消费倾向通常比较低,这类措施有助于增加消费。但是数量力度较小。2022-11-26第六章宏观经济政策(1)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