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7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中国文化概论试卷(课程代码00321)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当一种现象以同样的形式反复出现时,其中就含有规律性,成为某一历史时期、某一国家(民族或地域)文化发展中带有典型和标志作用的事情,这些现象称为( C )A文化现象 B文化内涵 C文化事象 D文化思潮2历史上,青藏高原地区曾居住过( D )A古巴人和鲜卑人 B古巴人和羌人 C鲜卑人和吐蕃 D吐蕃和羌人3中国古代家族伦理的核心是( C )A修身 B勤业 C孝悌 D尊师4诗经编成于( A )A春秋时期 B战国时期 C汉朝 D唐朝5中国资本主义的经济萌芽产生于(
2、 B )A元代末期 B明代中叶 C清朝中叶 D民国初年6在中国古代教育程序的八个步骤中,最终阶段是( C )A“正心” B“修身” C“乎天下” D“治国”7中国民族语文政策的基本点是( C )A坚持语文独立 B坚持语文互助 C坚持语文平等 D坚持语文分类8中国文官制度的基础是隋唐确立的( C )A孝廉制度 B九品中正制 C科举制度 D官吏选拔制度9在诗歌题材上,律诗盛行于( A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清朝10.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五帝的谱系是( B )A.黄帝、鲧、高辛、尧、舜 B.黄帝、颛顼、高辛、尧、舜C.黄帝、仓颉、高辛、尧、舜 D.黄帝、高辛、尧、舜、蚩尤11.中国铁器的普遍
3、使用始于( C )A.新石器时代 B.商周时期 C.春秋战国时期 D.秦汉时期12.唐代以后科举制的主要形式是( C )A.民间推选制 B.官员举荐制 C.面向社会的公开考试 D.门阀世族世袭制13.在中国哲学中,占有主导地位的是( D )A.人定胜天的观念 B.物竞天择的观念 C.天人之分的观念 D.天人合一的观念14.现今能见到的最早的中国汉字是( D )A.岩壁文 B.石鼓文 C.青铜文 D.甲骨文15.注重人的心态部分,专指人类的精神创造的是( B )A.广义文化 B.狭义文化 C.民族文化 D.国别文化16.古代识字课本百家姓出现于( B )A.唐代初年 B.北宋初年 C.明代初年
4、D.清代中期17.中国农业生产文化的主体内容是( D )A.水利开发 B.农具应用 C.农业政策 D.农耕灌溉18.完整的宗法制出现在( B )A.商代 B.周代 C.汉代 D.晋代19.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价值原则是( B )A.“无常” B.“中庸” C.“诚信” D.“忠君”20.就文字的表意方式来说,汉字属于( A )A.表意文字 B.表音文字 C.表情文字 D.表征文字21.提出“行先知后”说的是( A )A.王夫之 B.王阳明 C.朱熹 D.程颐22.1553年(明嘉靖三十年)以暴晒贡物为名,赖占了澳门的是( D )A.荷兰人 B.法国人 C.英国人 D.葡萄牙人23.性善论出自(
5、C )A.孔子 B.老子 C.孟子 D.庄子24.传统汉族男子的成年礼叫( A )A.加冠 B.及笄 C.大功 D.齐衰25.语言崇拜源于( C )A.文学 B.艺术 C.巫术 D.医术26.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是( B )A.实现共产主义 B.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C.实现社会主义 D.实现中国经济伟大腾飞27.武丁以后,在所有的神灵中,殷人祈祷的主要对象是( B )A.太阳神 B.祖先神 C.土地神 D.河神28.“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这段话出自( B )A.康有为 B.孙中山 C.梁启超 D.鲁迅29.提出“约定俗成”理论的是( A )A.荀子 B.孔子 C
6、.朱熹 D.程颐30.骈体文是汉以后产生的-种文体,全盛时代在( A )A.南北朝 B.隋朝 C.唐朝 D.宋朝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31物质文化遗产包括( ABCD )A古遗址 B壁画 C文献 D历史文化名城 E传统戏曲32中国传统市商贸易活动的模式主要有( ABCD )A市 B墟 C集 D会 E场33天神祭祀包括( ACD )A天帝祭祀 B山川祭祀 C日月星辰祭祀 D气象神祭祀 E社稷祭祀34我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有( BCDE )A木刻 B篆刻 C珠算 D皮影戏 E.藏戏35文字作为记录语言的工具,其产生条件是( BC )A
7、人类社会制度的形成 B人类语言的产生 C人类具备制造工具的能力D人类物质条件的改善 E人类思维方式的进步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36文化遗产:是指具有历史、艺术、科学等文化保存价值的品物。(1分)这些品物被发现和经过鉴定后,要经政府机构或国际组织加以认定和著录,并分级加以保护。(1分)37.语言崇拜:原始人类赋予语言一种神秘的力量,认为它可以改变自然,社会和人的命运,对它奉若神明,这就是语言崇拜。(2分)38“五常”:即中国封建伦理的一种道德规范,(1分)具体包括仁、义、礼、智、信。(1分)39民族:通常指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
8、以及共同心理素质的共同体。(2分)40九品中正制:是曹魏时期建立的一套察举严格的选官制度。(1分)中央在各州郡设“中正官”,负责察访本地士人,按其才德声望评定九个等级,然后根据士人的品级,向吏部举荐。(1分)四、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41简述周公赋予农耕活动的政治含义。答:一是继承传统-稼穑之事是周家“王业”之所起,(3分)一是可以防止贵族像商朝的上层那样腐化。42简述礼的调和作用在传统社会的主要体现。答:礼的调和作用在传统社会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尊者、贵者、长者而言,要遵循礼制;(1分)对待人性人员,要宽厚、慈爱、避免因过度的压制导致矛盾的激化。(2分)二是对社
9、会从属者而言,礼制的主要宗旨是要他们节制自己的行为,克制自己的欲望,服从尊者,安于本分。(2分) 43简述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答:它主要包括仁爱孝悌、(1分)重义轻利、(1分)谦和礼让、(1分)真诚有信,(1分)还有智勇、自强、好学、勤俭、质朴等。(1分)44简述语言与民族的关系。答:在构成民族的诸特征中,语言是最重要的。(1分)因为语言的变化比较缓慢,当民族的其他特征发生变化时,语言往往还是统一的。(1分)语言能较全面而深刻地反映民族特点,积淀民族历史和文化,对民族成员之间的交流和民族传统的传承,对民族的认同感和凝聚力的形成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2分)反之,民族对语言也有着强烈的制约作用,
10、民族的发展变化常会影响语言的演变方向。(1分)45简述中国古代学术主流思想的发展。答:先秦儒学,两汉经学(1分)、魏晋玄学、隋唐佛学(1分)、宋明理学、乾嘉汉学(1分)以及近代西学东渐所引起的东西文化和学术的交流,碰撞与融合。(2分)46简述王安石对科举制度的改革及其影响。答:王安石变法,对科举制度进行了改革,只设进士一科,废除诗赋、帖经、墨义等考试内容,改试经义、论、策。(2分)进士一科的设立与对经义考试的重现,在中国封建社会后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分)王安石对科举制度的变革,是科举制度由前期向后期转变的标志。(2分)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47以中国古代社会和
11、希腊古代社会为例,论述血缘关系在居民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与表现形态的差异。答:希腊早期的社会也是建立在血缘宗族基础之上的。但希腊人生活在多岛的海洋型地理环境中,很早就从事海上的工商业贸易活动。这种流动性很强的生活方式,为冲破蒙昧时代的血缘纽带提供了极大的便利。(2分)因此,希腊较早进入了以地域与财产关系为基础的城邦社会。(2分)古代中国地域辽阔,很早开始了定居式的农业,农业活动范围狭小,人们聚族而居,固定的生活使人们缺少突破血缘关系的内在动力。(2分)当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国家的建立成为一种社会需要时,原始的氏族组织、机构并没有瓦解,它只是在功能上适应了新的需要。(2分)当商人进人阶级社杜会以后,其
12、统治部族内部仍保留着氏族组织,氏族血缘组织与社会组织有着密切联系,同姓宗族成为商朝社会的支配力量,商王国的社会组织机构在一定程度上与商族共同体内的亲族组织是统一的。(2分)48试析“天人合一”观念对中国文化的影响。答:在中国哲学中,”天人合一”的观念占有主导地位,给予中国文化及其发展以长远而广泛的影响。(1分)这种影响有三个方面:第一,促成了中国文化中整体系统的思维方式。(2分)第二,促成了追求和谐社会的理想主义倾向。(2分)第三,促成了“诚明合能”的人生修养哲学,推动人们在成已成物、人我交融中实现人格、品德的完善。(2分)“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也给中国文化及其发展以负面的影响。(1分)如思维力式过分强调整体联系与统一,缺乏必要的分析和论证,致使我们没有能够经过近代的实验科学而进人现代科学。(1分)过度强调社会的和谐统一,而使封建社会长期停滞,资本主义萌芽生长缓慢,在一个长时期内民族心理自视过高而缺乏进取精神等。(1分)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