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程的宗旨课程的宗旨:1.让我们对家庭教育有更加深刻的理解,提高我们自身的专业性。2.让我们的家庭更加幸福,让我们每一个人拥有一个轻松快乐的家庭。讲师:梁春燕大家看爱课程课的导论一二部分。思考如下问题1.什么是家?家庭教育?影响家庭教育的内在,外在因素有哪些?3.我们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师范生,未来的幼教老师,为什么要学习家庭教育?(现代家庭的特点)2.家庭教育对儿童会有哪些影响?第一节 家庭与家庭教育第二节 家庭教育的发展历程第三节 家庭教育的特点第一节第一节 家庭与家庭教育家庭与家庭教育一、什么是家庭?一、什么是家庭?首先,家庭是一个群体中概念。它不指向个体,即家庭至少应有两个以上成员。其次
2、,婚姻是家庭的基础,婚姻构成家庭最初的关系,即由婚姻而结成的夫妻构成了家庭的核心,夫妻关系是组成家庭的第一种基本关系,是判断家庭的第一标准。再次,由血缘或领养关系而构成的父母子女关系和兄弟姐妹关系同样构成了家庭的主要组成成分,这是组成家庭的第二种基本关系,是判断家庭的第二标准。最后,家庭成员之间有共同的生活,以一定的经济联系和特殊的情感交往家庭的概念家庭是最普遍的社会群体家庭是最基本的社会群体家庭是一个人在其中生活最长久的社会群体家庭是人生存过程中最早的一种环境家庭可以满足个人多方面的需要家庭是一个关系最亲密的社会群体家庭成员之间的权利义务持久和稳定家庭成员间的互动和履行家庭义务,带有强烈的感
3、情色彩。家庭是一个世代更替的社会群体一夫一妻制一夫一妻制家庭家庭 对偶家庭对偶家庭 普那路亚普那路亚家庭家庭 血缘血缘家庭家庭三、家庭的功能01生育功能02经济功能03教育功能04精神生活功能05抚养和赡养功能一、家庭教育的概念二、家庭教育的性质三、家庭教育的地位和作用(1)从社会角度来定义一教育有三种解释广义的教育: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更狭义的教育:指思想教育活动。(2)从个体角度来定义一教育是个体
4、的学习或发展过程(3)对“教育”的操作性定义: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广义的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家庭成员之间相互施予的一种教育和影响。既有父母对子女、长者对年幼者实施的教育,也包括子女对父母、年幼者对长者的影响甚至包括父母长者之间、未成年子女之间的相互影响.狭义的家庭教育是指在一定的家庭文化背景下,由父母或其他年长者自觉地、有意识地对未成年的子女和其他年幼者施加的有助于他们社会化和健全人格的形成,身体、社会、认知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影响活动。(二)家庭教育的性质二)家庭教育的性质家庭教育是私人性质较强的个别教育家庭教育是一种弥散性的、非正规的教
5、育家庭教育是维系终身的天然教育 家庭是基本的社会单位与社会体系,也是每个人出生后第一个接触的社会环境,每个人终其一生,多数的时间会生活在家庭之中,家庭就是个体安身立命的基本场所。家庭应该是两个以上由血缘、婚姻或收养关系的人而组合的团体,家庭成员生活在一起,有共同的承诺与约定,相互间对家庭有所认同,共享情感与经济生活,并生养、教育孩子,成员相互扶持、休戚与共。家庭可说是目前人类社会组织中最为普遍的体制,是人类最亲密的团体,也是最能满足个人身心需求的团体。家庭有下列重要的特性:一)家庭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组合成的团体 如果一个人终身没有婚嫁,没有伴侣,也没有孩子,而且独自一个人生活,那么,这个人
6、并无家庭,但早年父母的家庭则是他曾有过的家庭。二)家庭是在血缘、婚姻或收养关系基础上形成的 亲子关系或祖父母与孩子、兄弟姐妹之间都有血缘关系,是家庭成员的主要组合。经由婚姻关系,男女共同组合成家庭,或者由婚姻关系而与对方的亲属形成姻亲关系,并共同生活在一起而组建成家庭,如与公婆或岳父母同住共组的家庭,也是家庭成员的组合形式。除此之外,家庭也可以经由收养方式,形成亲属关系,法律认可的养子女就有了与亲生子女相同的法律地位。三)家庭成员间有心理与情感上的隶属感 家庭成员共同组成家庭,一起生活,所以,他们会在心理上有相互的隶属感,愿意遵守相互的约定、认定对方的角色与身份,并能在情感与生活细节上共同分享
7、经验,共同承担家庭成员的喜怒哀乐,也能在经济上遵循共同的分配或使用原则。四)生养与教育孩子是家庭生活中的重点工作 人类具有延长生命的本能需求,原始社会人类家庭制度形成的主要目的之一即在于满足性爱的需求、表达情爱,以及生儿育女、使他们长大成人,延续家族生命。父母努力工作的动力之一,通常也是为使孩子有更好的生存条件。除此之外,父母的另一个重要工作或成就感的来源,就是教育孩子,使之社会化,使孩子长大后能对家庭或社会有所贡献,个人有所成就。五)家庭是最普遍的社会体制 学校、政府、教会都是一种社会体制,但家庭最具普遍性,并与个人终身相随,是个人依附的场所,即使在原始部落也如此,所有的人都需要家庭,需要有
8、个可以回去的家。六)家庭是最能满足个人身心需求的团体 每个人都有基本的生理需求,如饮食、睡眠、性爱等,也有被尊重、归属感、被爱与爱、自我实现等心理需求,家庭对个人身心需求的满足具有多元性与 广泛性,而其它团体能 够给个体的满足常常是单一的。家庭的本质 家庭教育是教育人的起点和基点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对幼儿社会化起着奠基作用良好的家庭教育是推动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力量01.02.03.(三)家庭教育的地位与价值(意义)第二节第二节 家庭教育的产生与发展家庭教育的产生与发展原始社会原始社会封建社会封建社会现代社会现代社会奴隶社会奴隶社会一、原始社会的家庭教育一、原始社会的家庭教育前氏族时期前氏族时期父系
9、氏族时期父系氏族时期母系氏族时期母系氏族时期 群居杂婚 年老体弱者 对偶婚制 男女分工 一夫多妻 成年妇女v原始社会家庭教育特点原始社会家庭教育特点 1.教育和生产劳动紧密结合 2.学习途径和方法多样:游戏、模仿、操作长辈口耳相传 3.对儿童实行公养公育,人人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教育儿童是所有成年人的义务。二、奴隶社会的家庭教育二、奴隶社会的家庭教育1.奴隶的家庭教育奴隶的家庭教育v被统治且无任何权利和人身自由2.奴隶主的家庭教育奴隶主的家庭教育v出现学校:庠、序、校v子女主要在家中接受教育v家庭教育全面且有计划性v注重儿童身心发展、循序渐进的特点3.平民的家庭教育平民的家庭教育v人身相对自
10、由v接受父兄教育v家族产业l奴隶社会的家庭教育鲜明的阶级烙印三、封建社会的家庭教育三、封建社会的家庭教育1.西方西方v教会学校v骑士教育v人道主义四、现代社会的家庭教育四、现代社会的家庭教育 理念的时代性,文化的多元性,内容的实用性,过程的开放性,手段的先进性。第四节第四节 家庭教育的特点家庭教育的特点一、家庭教育的优势一、家庭教育的优势奠基性、全面性、渗透性、持续性、亲情性、继承性二、局限性二、局限性差异性、非理性、封闭性、随意性第一章 社会生态学视野下的儿童l1947年,巴克和他的同事赖特一道,对两个小镇居民的行为进行了长期的研究,这两个小镇,一个是美国堪萨斯州的奥斯卡卢萨镇,另一个是英国
11、约克郡的里本镇。他们在奥斯卡卢萨镇建立了西部现场研究所(the Midwest psychological field station),并在那里工作长达25年之久。其目的为了在社会生态环境中研究人类行为和环境的关系。l巴克和赖特的研究发现,在同一个背景中的不同儿童的行为特征,比同一个儿童在不同背景中的行为特征差异更少:来自超市、算术班和篮球赛等背景中观察到的行为特征,比儿童的行为倾向(如气质等)更能预测儿童行为的某些方面。l这些研究结果,使巴克和赖特彻底放弃了从个体本身去寻找解释和预测行为的传统研究模式,并转向了在与行为交互作用的行为背景中研究行为和背景关系的模式。小牧童生态心理学对儿童发展
12、的诠释创始人巴克和赖特(Barker,R.G.,Wright,H.,1949)生态环境(ecological environment):由限定的时空场所以及处于该场所的大部分人的行为方式组成的对儿童行为发展的诠释:行为情境(Behavior Setting)决定论固定的行为模式物质结构的持久性特征固定行为模式与环境的一致性生态环境的界定社区、幼儿园、家庭的责任儿童拥有的行为情境的数量和质量不同,儿童行为模式也不同BCA听歌做早操背口诀应用:行为情境中的父母、教师和儿童应用:行为情境中的父母、教师和儿童对钢琴的喜欢对钢琴的喜欢读书的培养读书的培养 奇葩说 詹青云 傅首尔 演说家 许吉如 带孩子去
13、旅行带孩子去旅行小牧童复杂社会关系的层次结构理论对儿童发展的诠释l 英国动物行为学家罗伯特 海恩德(Robert A.Hinde):社会行为不是个体的行为,而是同一群体不同成员多种行为的一个统称l 复杂社会关系的层次结构如朋友关系 个体关系 影响团体 受团体影响如母子关系 影响婚姻满意度 受婚姻满意度影响 影响同伴关系复杂社会关系的层次结构理论对儿童发展的诠释家庭、幼儿园与社区中的各种关系与儿童发展家庭、幼儿园与社区中的各种关系与儿童发展 原生家庭特征(家庭活动、家庭传统、家风和家庭关系模式等)原生家庭成员组合(如父母的婚姻关系、亲子关系,以及手足关系等)家庭与社区的关系 社会文化及亚文化背景
14、(同期影响同期影响)抚养孩子的经历孩子的特点(长期效益长期效益)教养实践家庭关系网络亲子关系孩子的成长请你思考 请分析“同期影响”和“长期效应”对教师和家长关系的形成和发展,以及这种关系对教师和家长以及儿童的影响。小牧童布朗芬布伦纳人类发展生态学对儿童发展的诠释小男孩走出大门,返身向四楼阳上的我招手,说:“再见!”那是好多年以前的事了,那个早晨是 他开始上小学的第二天。我其实仍然可以像昨天一样,再陪他一次,但我却狠下心来,看他自己单独去了。他有属于他的一生,是我不能相陪的,母子一场,只能看作一把借来的琴,能弹多久,便弹多久,但借来的岁月毕竟 是有归还期限的。他欣然地走出长巷,很听话的既不跑也不
15、跳,一副循规蹈矩的模样。我一个人怔怔地望着朝阳而落泪。想大声地告诉全城的人,今天早晨,我交给他们一个男孩,他还不知恐惧为何物,我却是知道的,我开始恐惧自己有没有交错。我把他交给马路,我要他遵守规矩沿着人行横道而行,但是,匆匆的路人啊,你们能够小心一点吗?不要撞到我的孩子,我把我至爱的孩子交给了纵横的道路,容许我看见他平平安安的回来!我不曾迁移户口,我不要越区就读,我们让孩子读本区的小学而不是某些私立明星小学,我努力去信任教育当局,而且,是以自己的儿女为赌注来信任的但是,学校啊,当我把我的孩子交给你,你将给他怎样的教育?今天早晨,我交给你一个欢欣诚实又颖悟的小男孩,多年以后,你将还我一个怎样的青
16、年?他开始识字,开始读书,当然,他也要读报纸、听音乐或者看电视、电影。古往今来的撰述者啊,各种方式的知识传递者啊,我的孩子会因你们得到什么呢?你们将饮之以琼浆、灌之以醍醐,还中哺之以糟粕?他会因而变得正直忠信,还是学会奸猾、诡诈?当我把我的交出来,当他向这世界求知若渴,世界啊,你给他的会是什么呢?世界啊,今天早晨,我,一个母亲,向你交出她可爱的小男孩,而你们将还我一个怎样的人呢?摘自张晓风:我交给你们一个孩子 社会生态环境的结构社会生态环境的结构小系统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中间系统的作用外系统和大系统与儿童发展小系统小系统构成 儿童 父母 教育机构 社区 互动原则:双向原则 观察的双人关系 联合活动
17、的双人关系 基本的双人关系中间系统中间系统 概念:是两个或多个微观系统的联结。构成:由“儿童直接接触的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组成 与个体关系:中间系统的质量会影响儿童的行为,影响儿童的适应和发展以幼儿园与家庭的关系为例复合环境参与幼儿园与家庭的互动间接连结(小组作业)家长与家长的关系环境之间的相互交流幼儿园与家庭的交流环境之间的知识家长对幼儿园的了解(渠道)小组活动小组活动:间接连结的作用:间接连结的作用(课后)(课后)讨论间接连结会影响儿童的发展吗?设想有一位家长,尽管他没有直接与老师联系,但是其他人经常告诉他关于他的孩子在学校的一些情况以及该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状况,这一切都让他非常满意,他
18、在家庭教育中也积极配合学校;另一位家长,也没有直接与学校联系,但其他人给他的孩子在校表现和与学校有关信息使他感到不满、吃惊,甚至反感,那么他与教育机构之间就会产生不信任、相互埋怨,甚至发生冲突 这种两种间接连结所营造的中间系统,作为儿童发展情景的潜力是不同的。外系统外系统 儿童环境中那些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要素,是儿童非即时性的环境。正式组织 非正式的组织 外系统的作用:制约和支持 外系统的衰弱 什么情况下会消弱 会有什么影响大系统大系统 由社会文化、行为规范和准则、法律等构成。中世纪儿童 对儿童的影响:抚养方式 儿童观 小牧童人类发展的文化本质理论对儿童发展的诠释 维果斯基(Vygotsky
19、)的社会文化理论(sociocultural theory)列昂提耶夫(Leontiev)的活动理论(activity theory)芭芭拉罗高福(Barbara Rogoff)的人类发展的文化本质(2003)Vygotsky(1896-1934)前苏联心理学家,1896年11月5日出生于白俄罗斯的戈梅利,“文化-历史”理论的创始人。1917年毕业于莫斯科大学法律系和沙尼亚夫斯基大学历史-哲学系。1924年到莫斯科心理研究所工作。维果斯基对人的高级心理机能进行了研究,并在1925年发表了意识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问题,明确提出研究意识问题对科学心理学的重大意义。1934年6月11日维果斯基因患肺病
20、逝世于莫斯科,年仅38岁。1930-1931年,维果斯基撰写了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一书,这是他创立文化历史发展理论的代表作。在该著述中,维果斯基论述了他关于高级心理机能的社会起源与中介结构的理论观点,以及他对高级心理机能进行研究的基本原则和途径。他把心理机能分为两种:一种是低级的心理机能,是生物进化的结果另一种是高级的心理机能,以工具(词语或符号)为中介,是历史发展的结果。然而在个体的心理发展过程中,这两种心理机能是融合在一起的。维果斯基特别强调在人的发展过程中社会文化历史的作用,尤其是强调活动和社会交往在人的高级心理机能发展中的突出作用。他认为,高级的心理机能来源于外部动作的内化,这种内化不仅
21、通过教学,也通过日常生活、游戏和劳动等来实现。另一方面,内在的智力动作也外化为实际动作,使主观见之于客观。内化和外化的桥梁便是人的活动。另外,维果斯基在说明教学与发展的关系时,提出了“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的理论。他认为教学必须要考虑儿童已达到的水平并要走在儿童发展的前面。为此,就要确定儿童的发展水平。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一是现有的发展水平,二是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的帮助可以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或是借助于他人的启发帮助可以达到的较高水平。这两者之间的差距即儿童现有水平与经过他人帮助可以达到的较高水平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这一思想对正确理解教育与发展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在维
22、果斯基逝世后的几个月,他的最后一部著作思维和语言问世。在这部著作中,他首先肯 定了J皮亚杰在儿童的言语和思维的发展理论上的贡献,但是不同意皮亚杰关于儿童自我中心言语的观点。在皮亚杰看来,幼儿的言语大部分以自我为中心,即言语不是作为交际的手段,不执行沟通的功能。维果斯基的研究发现,自我 中心言语在儿童活动中起着一种特 殊的作用,儿童活动过程中的 困难 与障碍 是引起儿童 自我 中心 言语的主要因素,它是为解决苦难服务的,是形式上的外部言语与功能上的内部言语的组合。维果斯基的著述甚丰,达186种。除上 述提及的之外,主要的著述还有:心理学危机的含义(1926)、儿童期高级注意形式的发展(1929)
23、、儿童心理发展问题(1929-1934)、心理学讲义(1932)。1956年和1960年,前苏联先后出版了他的两本选集:心理研究选集和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文化社区文化社区是儿童成长的环境,他们在文化过程文化过程中发展文化社区:儿童成长的文化社区是由各种参与者(而非“成员”)所组成,他们:有共同传统和认识,能相互协调的人类群体。受到数代人经验的影响,其社会群体的参与者都有一定的实践活动和社会角色。他们的实践活动时常会发生变化,社区中的共同实践也不断变化。文化过程:参与者在参与活动中,互相补充、相互启发、相互交流儿童发展:个体在文化过程中,改变社会文化并受其改变文化社区(cultural comm
24、unities)和文化过程(cultural processes)请你思考 从“文化社区”和“文化过程”视角,看教师与家长的沟通 文化社区造就了个体差异。只有与不同的文化接触,才能使人们理解自己家的文化,也才能真正理论来自不同文化中的他人。教师成长的社区文化与家长不同,因此他们对家长、对儿童的理解是不容易的,他必须考虑另一个文化及个体的文化过程。儿童对文化社区的参与儿童对文化社区的参与儿童成长于对文化社区的参与“有意义的学习”?建设学习者社区(南京的学前教育)安吉的模式 小人国南京南京文化社区和文化过程作为儿童发展的生态环境 文化社区:参与其中的成长的背景 文化过程:师生关系 同伴关系请你思考?师生比会影响班级的文化过程,在罗高福(Rogoff&Toma,1997)的研究中发现:在高师生比的班级里,教师对每个学生的关注都充分,每个学生也都有机会轮流发言,但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较少。而在低师生比的学校,学生有很多机会共同讨论学习中的问题,教师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相互启发,合作学习。你的看法是高师生比和低师生比?感谢您的聆听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