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PT , 页数:56 ,大小:8.35MB ,
文档编号:4308923      下载积分:28 文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系统将以此处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生成账号和密码,方便再次下载。 如填写123,账号和密码都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优惠套餐
 

温馨提示:若手机下载失败,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d-4308923.html】到电脑浏览器->登陆(账号密码均为手机号或邮箱;不要扫码登陆)->重新下载(不再收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试题类文档的标题没说有答案,则无答案;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PPT的音视频可能无法播放。 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概不退换。
2: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3: 本文为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所有收益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幼儿分享行为的发展特点与培养策略课件.ppt)为本站会员(晟晟文业)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幼儿分享行为的发展特点与培养策略课件.ppt

1、2013.12.1幼儿分享行为的发展特点与培养策略幼儿分享行为的发展特点与培养策略Email:古有“孔融让梨”,如今。幼儿不愿分享的原因一是分享意识不足。二是缺乏分享技能。三是教育方式不当。分享教育的价值第一,分享被认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中国人的民族性格。第二,在当前的独生子女时代,提倡分享教育有着特殊的价值和鲜明的时代意义。第三,分享是许多幼儿教师在实施教育时经常倡导的一种亲社会行为。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学会分享是社会领域的目标之一。分享教育的意义社会生活中,分享行为保证人与人之间的和睦相处、共同劳动、共享劳动成果,是衡量一个人品德高低的标志之一。幼儿分享意识

2、和行为发展是幼儿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形成健康个性的基础。从长远发展来看,在物质和精神上与人分享的人,是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社会所需要的人。主要内容幼儿分享行为的概念解析幼儿分享行为的发展特点幼儿分享行为的影响因素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策略幼儿分享行为的案例分析结语一、分享行为的概念分析分享行为是一种把自己的物品分给他人使用,并从中获得愉悦和满足的社会行为。分享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儿童道德和社会性发展研究领域的重要主题,受到了国内外心理学者的高度重视。一般认为,分享即幼儿与同伴共享属于自己的东西,例如,与同伴分玩玩具、分吃食物、分享幼儿读物和生活经历等。幼儿在分享生日礼物和图书从内涵来看

3、,分享至少应具备以下三方面特征:q一是主动、自愿;q二是与他人共享;q三是内心产生愉悦的情感体验。从结果来看,分享行为最终导致资源的双方真正共有,而非把资源的所有权由一方简单地转给另一方。就个体层面而言,分享意味着个体开始摆脱自我中心意识,接受他人可以与我共有某物的事实。分享行为的表现形式感官分享即只给别人感知层次上的分享,包括给别人看、摸、嗅、听等。实质性分享即真正达到和别人共同分享快乐的分享,包括将食物给别人吃(尝)、玩具给别人玩(或一起玩)、荣誉物品分给别人(占有)三种行为;不分享即完全不让别人分享自己的物品,既没有实质性分享,也没有感官分享,自己独自享用自己的物品。分享的类型根据幼儿分

4、享行为的主动性,分为主动分享和被动分享;自愿分享、模仿同伴后分享、同伴要求后分享。根据幼儿分享意识和行为,分为分享观念、分享行为两方面。其中分享观念是分享的认知基础,分享行为是分享的具体行为表现。分享的原则公平分享(遵循平等分配的原则);慷慨分享(不论是否从他人那里获得物品,都分享自己的物品);自我分享(自己多分,别人少分);不分享。多数幼儿在分享玩具的行为中遵循的是“轮流原则”和“平均原则”,独占比较少见;而在分享食品的行为中,遵循的是“成人分配原则”,即成人给我的就是我的,一旦接受成人给予的东西后,就不愿与其他幼儿分享。如何正确认识分享行为?在分享的性质上,分享应当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利他行为

5、。但不少孩子只是把分享理解为听从老师或家长的教导,被迫将自己的食品、玩具等分给其他小朋友。分享本质:把“小的”或“不好的”东西送给别的小朋友,大的、自己喜欢的东西留给自己;把自己吃剩的食物或玩坏的玩具送给别人;有的小朋友甚至强行要求别的小朋友与自己分享。这都是对分享本质的误解。在分享的内容上,幼儿也是一知半解。不少小朋友认为,所谓分享就是把自己的玩具让别人玩一下,有了吃的东西就给别人一点点,这也有失偏颇。分享是一个复合概念,它并不局限于一种物态的分配,还包括精神的共享。分享最重要的特征是它的非功利性。如果幼儿习惯于为得到某种利益而付出,那么他的内在动机由分享带来的愉悦感就很难达到,从而也就不会

6、做出真正的分享行为。二、幼儿分享行为的发展特点(1)年龄特点(2)性别差异(3)代际差异(1)年龄特点研究表明,幼儿在3 岁前的分享行为没有表现出随年龄而增加的趋势;46 岁幼儿的分享行为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不过也有研究表明,46 岁儿童的分享行为虽然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但儿童对偶得物品的分享最少。小班和中班幼儿以被动分享为主,随着年龄的增长,主动分享的人次有所增加,且主动与别人共玩、互换玩具的人次增加幅度较大。小班幼儿向同伴提出分享要求的较少,大多数都倾向于独自游戏。而大班幼儿更关注集体的秩序,中班幼儿处于两者之间。大班幼儿也有争抢玩具的行为发生,但是他们抢到玩具后并不是将玩具占为己有,而是送还

7、到玩具所有者手中。大班幼儿的分享行为是维持秩序的一种手段,其遵守秩序的真正目的是在公平的前提下保证自己能够玩到玩具。年幼的幼儿陈述的分享原因,以自利、自我情绪的认识为主。例如,分给别人玩具是因为“我可以玩别人的玩具”;分给别人糖吃是因为“糖吃了牙齿会坏的”、“我觉得糖不好吃”等;把自己的奖励分给别人是因为“小红花不好玩”等。年龄大一些的幼儿则认为,分享是为了同伴之间的团结友爱、他人感受等。(2)性别差异大多数教师认为,在日常生活中女孩的分享行为多于男孩。在物质分享方面,同年龄段中女孩主动分享的比率高于男孩。但近期一项研究表明,男孩的分享行为明显多于女孩。这可能是因为男孩和女孩对不同物品的分享行

8、为有所差别。(3)代际差异不同社会时代背景下,幼儿的分享意识和行为会表现出不同的特征。与00 代幼儿相比,10 代幼儿表现出相对较高的主动施予性分享行为,而对来自于同伴的给予则保持相对较低的预期;10 代的幼儿在与其他小朋友分享时,其规则意识更为明确;女孩比男孩更倾向于认同他人具有分享行为的潜质和愿望。三、幼儿分享行为的影响因素分享物品的特点(价值、数量和性质、分享物品的心理所有权)接受者的特点(种族、家境、同伴关系)分享者的特点(人口学变量、个性等)分享物的特点:分享物品的价值和喜欢程度不管与谁分享,幼儿都更愿意分享价值低或自己较不喜欢的物品。分享物的特点:分享物品的数量在玩具数量等于幼儿人

9、数的情况下,幼儿的分享行为随着年级(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大班幼儿做出分享行为的人数显著多于小班和中班幼儿。当玩具数量少于幼儿人数时,幼儿做出分享行为的人数明显多于玩具数量等于和多于幼儿人数的情况。玩具数量多于幼儿人数时,做出分享行为的幼儿人数反而很少。为什么?分享物的特点:分享物品的性质研究发现,3-6岁幼儿分享糖果的行为没有本质的年龄差异,而分享玩具的行为则有随年龄下降的趋势。还有研究发现,儿童对通过努力获得的奖品分享最多,自带的玩具次之,意外获得的食品分享最少。此外,儿童对自己拥有的物品表现出较少的分享行为,而对班级公共玩具则表现出较多的分享行为。分享物的特点:心理所有权所谓心理所有权,是

10、个人感觉到物品(或者其中的一部分)归自己所有,是人们对物品所产生的拥有感。对所有权的正确理解,不仅包括对所有者拥有的特殊权利的认知,同时还包括认识到所有权是可以发生转移的,而且只有通过合法的转移才能够拥有所有权,如买卖或赠送。相反,非法转移(如偷窃)则不存在所有权的转移。接受者的特点大多数研究表明,儿童更愿意与处于弱势的另一方(如年龄更小、黑人小朋友、家境比较贫穷的小朋友等)进行分享。分享者的特点年龄大的儿童更愿意分享或更为慷慨,女孩比男孩更多地做出分享行为等。四、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策略幼儿分享意识与分享行为的产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一般来说,早期幼儿一般都是“自我中心主义”者,一切以自己的兴趣

11、、爱好、需要等为转移,心中没有别人的位置。随着年龄的增大,会逐渐跳出“自我中心”的怪圈,心中留下了别人的位置,也就是说孩子从自己想到了他人,既考虑自己也考虑别人,这是孩子心理发展方面的一个飞跃。但要实现这一飞跃并不容易,需要有一个发展的过程,需要老师和家长从多方面进行认真而科学的教育与引导。(一)幼儿分享行为培养方法(1)榜样训练:通过树立分享行为的榜样形象,对榜样以鼓励、表扬、奖励,进行正面强化,让幼儿自觉模仿榜样的行为,以形成分享行为。20世纪6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等人提出了社会学习理论,其主要观点是,行为是通过“观察学习”而获得的。在观察学习中,人们不直接受到奖励或强化,甚至也没有

12、实践的机会,但通过对榜样的观察,就能学到新的行为。榜样有两种:一种种是树立具有分享行为的现实榜样,还有一种是通过讲故事树立良好的分享行为榜样。树立榜样的同时,教师要和幼儿讨论榜样的分享行为为什么好?有什么作用?让幼儿获得一些道德认识,即知道和大家共同分享物品可以使大家都快乐,大家就会互相关心和团结友爱,都会成为好朋友。小、中、大三个年龄段幼儿,训练时的故事内容可以不一样,但原则要求一致。让教师成为被模仿者:老师是幼儿模仿的重要对象。老师的日常行为、言谈举止和情感态度随时都对幼儿的发展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老师要做有心人,平时要善于抓住一切有利时机为幼儿做好行为示范。让同伴成为被模仿者:同伴

13、是幼儿观察学习的榜样。老师要善于在幼儿中发现并树立分享行为的好典型,让其他幼儿学习。如当幼儿有某种物质分享行为时,老师要作出积极评价奖励,这样会激发其他幼儿去模仿和学习。让故事主人公成为被模仿者。对幼儿来说,他们都非常喜欢听一些有关小动物或身边小朋友的故事,并且无意中就会对故事中的语言和行为进行模仿。因此,我们可以选择一些幼儿感兴趣的小动物(小猫、小狗、大象、大灰狼、小鸡、小鸭等),利用幼儿日常活动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的进行与分享相关的故事设计,这将会非常有利于幼儿分享意识的培养,强化幼儿对分享的情感迁移,逐步形成幼儿的分享意识。我是彩虹鱼是教师常会拿来教育幼儿懂得分享、学会分享的经典文

14、本。(2)移情训练移情训练的方法有三种:第一种是讨论分享事件。向幼儿讲述有关分享行为的故事,然后在教师引导下展开讨论,讨论的目标是让幼儿理解分享行为的意义,感知分享过程中不同人的内心体验。第二种是体验分享情感。让幼儿在现实环境中真实地体验作为分享者和被分享者的内心情感,引导他们说出自己的内心体验。第三种是交换体验(角色互换体验)。创设情景让幼儿作为某一物品的所有者,之后的很短时间内又作为另一物品的被分享者,即互换角色体验。目的是更深刻地让不愿分享者立即意识到等待分享和没有被分享时的消极感受,以纠正其行为。(3)正面强化幼儿由于分享而受到老师、家长的表扬和鼓励之后,他们会逐渐发展起一种相应的内在

15、的自我奖励倾向。在幼儿教育中常用的强化技术主要有言语强化、非言语强化、局部强化、符号强化、代币强化、活动强化等等。对于幼儿来讲,最好的强化物往往是他们自己挑选的。所以,在具体运用强化策略时,教师、家长要通过观察、谈话等方式去了解适合孩子的强化物和强化手段。(4)混龄教育近年来,采取混龄编班的方式对儿童进行教育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有研究发现,混龄教育可显著促进儿童与低龄对象的分享行为。因此,在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中,还应考虑到对教育模式的改进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幼儿的分享行为。(二)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途径(1)让幼儿正确理解分享的含义。分享是与他人在情感和物质上的共享,是一种亲社会行为,具有利

16、他的性质和目的。幼儿之所以不愿与人分享,很重要的原因在于他们认为分享就是“失去”。对此,我们要有目的地选择一些形象化的教学材料,利用文学作品或身边的适当的正面形象培养幼儿的分享意识。让幼儿明白分享实际是一种互利行为。为此,我们在培养幼儿良好的分享行为时,需要技巧:对事情做评价而不是对人做定性的评判;正面指示和制止相结合。例如:在鼓励幼儿分享他所喜欢的东西时应该这样说:他和你一样想玩,如果你让他玩一会儿,他会很高兴的。而不这样说:你给他玩吧,就是好孩子;不给他,就不是好孩子,大家不喜欢你的。在教育幼儿不独占、不自私的行为时应该这样说:别人等了很久了,你插进来,他多着急。你不排队,大家也会生气的。

17、你也排队等待吧。而不这样说:不插队的孩子就是乖孩子,插队了,就变成坏孩子了。(2)制定分享规划。为使幼儿的分享行为能够持续不断地进行下去,建立一定的分享规则是十分必要的。适合幼儿的分享规则主要有以下几条:q 一是平等分享。q二是共同分享。q三是轮流分享。(3)从生活实践情景入手,为幼儿提供物质分享的机会。以食品为依托,打开幼儿愿意与同伴分享的第一步。刚入园的小朋友:引导其他幼儿将自己的食物分享给刚入园的小朋友,启发刚入园小朋友做出分享行为。以玩具为辅助,增加幼儿分享行为的操作机会。小班的幼儿,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人拿了许多积木抱在怀中,不让别人拿,自己也不能搭;或是大班的幼儿看到别人的玩具,自己没

18、有,就硬抢一个过来。这都是幼儿不能正确和同伴分享和合作所产生的。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让幼儿将自己喜爱的玩具与别人分享。通过表扬、鼓励等方法引导幼儿互相交换着玩,让幼儿感受到与同伴分享玩具的快乐,这是一种互利的行为:既能玩到许多不同的玩具,又能结交到许多朋友。杭州市某幼儿园将每周三下午设为“分享日”。(4)教会幼儿一些必要的分享交往技能,促进分享行为的产生。对不太会分享或缺乏分享意识的幼儿,教师要给予适时的引导,针对不同情况,给予不同的建议。作为教师,应尽量多为幼儿创造自由交往的机会,鼓励个别幼儿参与集体活动,启发他们相互交流、磋商、协调,引导他们与小朋友分享自己的书和玩具等。在这过程中,教师要鼓

19、励孩子合作,让幼儿充分感受到与人交往的乐趣。当孩子之间发生矛盾时,首先要求他们应该站在他人的位置上想想,使他们学会考虑别人的感受,形成换位意识,从而克服自我中心,形成与人合作、共享的品质。全园性的分享我的图书去旅行(5)家园合作,采取一致的教育态度。家庭是幼儿教育共同的承担者,所以我们要把家长列为幼儿教育的重要参与者。大多家长都认为自己能有意或无意培养孩子的分享行为,但实际上存在不恰当的认识和行为。所以,家长有必要关注此方面专业知识,从而实现家园共育。首先,做好家长的沟通、合作,转变家长的育儿观念,家园采取一致的教育态度。家长对幼儿分享行为要有正确的认识,明确分享行为对幼儿发展的重要性,让家长

20、了解一些分享行为教育的方法、措施。可以通过家长会、每月一信、短信(或网站)沟通的方式把这些信息传递给家长。孩子在母亲的指导下学会了分享食物。其次,家长做好榜样、鼓励工作,用自己的言行教育幼儿,让幼儿无论在幼儿园还是在家里都能感受到分享带来的快乐。五、幼儿分享行为的案例分析分享活动开始后,幼儿都把自己带来的好吃的零食拿出来,分给其他小朋友品尝时,孩子们的表现千姿百态,耐人寻味。大胖子乐乐,性急手快,打开自己的书包,抓起好吃的东西就往嘴巴里塞,三下五除二,一口气把自己带来的东西吃完了。然后他就千方百计想办法品尝别人带来的美味食品,碰上别人见他没东西交换,不肯给他尝时,他就动手去抢,毫无商量的余地,

21、嘴里还理直气壮的说:“老师让大家都尝尝的。”(分享只对别人,不对自己)瘦小的洋洋见状急忙用手紧紧捂住自己的食品,藏在怀里不让乐乐看见,他自己也不去尝别人的食品。看见小朋友朝他走来,他就急忙嚷着:“我不吃你们的东西,你们也不许吃我的东西,我不想交换。”(不分享)机灵的安安和小朋友交换食品时,显的特别的“精明”,只见他一会儿和别人比交换物的大小,一会儿和别人比交换物的多少,讨价还价,生怕自己吃亏。(在有利时才分享)阿信比较有乐群、友好、分享、同乐的心态。对老师“分享食品”的要求,她是十分赞同,积极执行,谁都可以尝尝她的食品,别人的食品她也愿意尝尝。大家的食品,大家分享,她感觉很快乐。(乐于分享)半

22、小时后,小朋友们在热闹的氛围中结束了分享活动。第二天,教师把他们的行为构成了一幅画,主角变成了小动物,并把这个真实的故事移到昨天的活动中(乐乐由小狗代替,洋洋由小猫代替,安安由小兔代替,阿信由小山羊代替)。请幼儿自由讨论他们比较赞成哪一种做法。通过形象生动的描述,幼儿一致赞成小山羊的做法是对的。于是,教师再把昨天孩子们剩下的食物拿出来,让他们再一次进行分享。结果和昨天完全不一样,他们都很乐意和同伴分享,场面非常的热闹,非常的开心。大家都认同、支持、执行了阿信的做法。活动反思分享教育要遵循孩子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满足孩子的心理需要。创设分享的情境和机会,让幼儿在实践中加强体验。慎用表扬和奖励等强化手段。把握有尺度的分享教育,防止出现“伪分享”行为。教育者必须以身作则。换位思考在故事我是彩虹鱼中,那些想要得到彩虹鱼闪光鳞片的朋友们有没有考虑到彩虹鱼的感受呢,是不是抱着尊重、宽容和关爱的心去主动和彩虹鱼交朋友的呢?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施与受”的关系呢?六、结 语分享是幼儿与他人共同享用某种资源的意识与行为。幼儿的分享意识和行为是后天养成的,其发展有一个过程。幼儿分享行为的培养要遵循正确的教育策略。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