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3 ,大小:819.50KB ,
文档编号:430926      下载积分:5.5 文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系统将以此处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生成账号和密码,方便再次下载。 如填写123,账号和密码都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优惠套餐
 

温馨提示:若手机下载失败,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d-430926.html】到电脑浏览器->登陆(账号密码均为手机号或邮箱;不要扫码登陆)->重新下载(不再收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试题类文档的标题没说有答案,则无答案;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PPT的音视频可能无法播放。 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概不退换。
2: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3: 本文为用户(cbx170117)主动上传,所有收益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北京101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为本站会员(cbx170117)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北京101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1、 - 1 - 北京北京 101 中学中学 2019-2020 学年上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学年上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选择题(每小题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分,共 48 分)分) 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1. 一项考古统计表明,我国新石器时代稻谷遗存 120 余处,其中长江流域 90 余处,黄河流 域 12 处,另有闽、浙、台数处。炭化粟粒、粟壳遗存 40 余处,分布于山东、河北、浙江、 新疆等省区。据此可以推断 我国已由采集进入种植的时代 我国的原始农业南北各具特色 南北之间粮食品种已有交

2、流 我国北方种植粮食早于南方 A. B. C. D. 2. 夏文化的探索一直是历史研究的大课题,因为一直没有确凿的文字资料,总有学者质疑 夏王朝的真实性。2002 年保利博物馆收藏了一件重要文物“遂公盨”,是西周中期的青铜器, 上有 98 字铭文,记载了大禹治水的相关事实。对此理解不正确 的是: A. 青铜器铭文是人们研究商周历史的重要资料 B. 该青铜器的公布,准确证明了夏王朝的真实性 C. 大禹治水的传说并非空穴来风 D. 该文物代表了西周人的古史观 3. 司马迁的史记记载了商王的世系,但长期以来并不能确定该记载是否真实。19 世纪 末 20 世纪初殷墟甲骨文的发现,证实史记的记载基本上是

3、正确的。这说明 A. 考古资料比文献材料更真实 B. 历史记载不存在纯粹客观性 C. 历史记载必须经过考古发现证实 D. 考古发现是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 4. 在商代,商王和许多邦国首领都称“王”。不过,商王不仅是本国君长,他还是邦国的 A. 国主 B. 领主 C. 盟主 D. 君主 5. 2016 年,首都博物馆举办的王后 母亲 女将纪念殷墟妇好墓考古发掘四十周年特 展引起巨大轰动。下列文物可能在此次展览中展出的是 A. 司母辛鼎 B. 半两钱 C. “右丞相印”封泥 D. 双镰铁范 6. 汉代以来,某地出土了数以千计的青铜重器,青铜铭文多涉及诸侯战争、土地交换等内 容。学者推断此地应是 A.

4、 夏人的活动地域 B. 周朝的重要都城 C. 秦朝的阿房宫遗址 D. 汉初同姓王的封国 - 2 - 7. 有学者认为,自中国古代进入文明社会,先后出现了“方国联盟”等三种政治统治模式。 据此,与下图匹配的正确选项是 A. 郡县制度、封邦建国 B. 行省制度、封邦建国 C. 行省制度、郡县制度 D. 封邦建国、郡县制度 8. 舜的后裔虞阏父被周武王任命为掌管制造陶器的官员。因为功绩突出,武王封虞阏父之 子妫满为陈地的诸侯,并将自己的长女嫁给妫满。这说明西周时期 A. 周王通过联姻笼络各诸侯国 B. 各国的诸侯必须在王廷服役 C. 官营手工业管理者地位尊崇 D. 先代贵族之后多从事工商业 9. 西

5、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 A. 河南、河北 B. 湖南、湖北 C. 山东、山西 D. 广东、广西 10. 左传 昭公七年 :“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故王臣公,公 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上述材料反映西周社会结构的基本特点是 A. 严格的等级关系 B. 嫡长子有继承特权 C. 通过神权强化王权 D. 血缘和政治紧密结合 11. 阅读下列西周初年主要诸侯国分布表 ,从中得出的正确信息有 诸侯国 与王室关系 地理位置 晋 姬姓贵族 山西 卫 姬姓贵族 河北南部和河南北部 鲁 姬姓贵族 山东南部 齐 功臣 山东北部一带 燕

6、姬姓贵族 河北北部和辽宁南部 分封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同姓诸侯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 分封制扩大了西周的统治疆域 分封制加强了西周王室的权威 A. B. C. D. 12. “先王之法, 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 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 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 疑生争, 争生乱,是故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廷乱。”这表明西周嫡长子继承制的目的是 A. 确立嫡长子的最高地位 - 3 - B. 防止内部纷争,强化君主专制 C. 解决权位和财产的继承与分配,稳定统治秩序 D. 保证贵族血统的纯正 13. “宗”是一个会意字。在甲骨文中,宗字作“”,“ ”像宫室屋宇之形,“”可能表示 A. 青铜兵器 B

7、. 铁制农具 C. 祖先牌位 D. 皇帝宝座 14. 战国以前,“百姓”是对贵族的总称;战国以后,“百姓”成为民众的通称。导致这一变化 的主要原因是 A. 分封制的加强 B. 宗法制的衰落 C. 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D. 井田制的推行 15. 中国古代讲究“同姓不婚”。已知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为婚姻(故称两姓联姻为“喜结秦晋 之好”) ,而鲁晋两国不可通婚。结合所学关于“西周分封制”的知识,能够判断 晋国是姬姓封国 晋燕两国可以通婚 晋宋两国可以通婚 秦燕两国可以通婚 A. B. C. D. 16. “乐者为同,礼者为异。同则相亲,异则相敬。乐胜则流,礼胜则离。合情饰貌者,礼乐 之事也。礼义立,则

8、贵贱等矣。乐文同,则上下和矣。”据此,礼乐的主要社会功能是 A. 规范“和而不同”的秩序 B. 塑造人群的集体认同 C. 促使君子庶人日趋平等 D. 明确社会的等级关系 17. 有学者认为早在商代就可能出现了牛耕,对他最有利的证据是 A. 商代遗址中出土了牛骨 B. 诗经里有农耕生活的描写 C. 孔子学生冉耕字伯牛,名字有耕、牛二字 D. 古文字学家发现甲骨文中有字呈牛引犁头启土状 18. 西周时期实行“工商食官”制度,这表明当时的手工业和商业 A. 由官府控制 B. 不受官府的干预 C. 存在官营和私营的区别 D. 以私营手工业和商业为主 19. 商代青铜礼器以酒器组合为主,西周时期则以食器

9、为重,大盂鼎铭文记周康王所言“我 闻殷坠命(殷商亡国)”,是由于贵族官员“率肆于酒”。这表明周代 A. 青铜器成为日常用具 B. 吸取前代灭亡的教训 C. 青铜冶铸业已经衰落 D. 粮食的产量大幅提高 20. 战国中后期,各国国君先后称“王”,王号已不足珍贵,于是秦相魏冉建议秦、齐并称为 “帝”。由于“帝”号的提出,“王”的称号降格。这一变化 A. 反映了制度变革的趋势 B. 意味着西周统治的终结 C. 造成了诸侯之间的矛盾 D. 标志着统一格局的确立 - 4 - 21. 历史学家吕思勉在先秦史中指出,春秋与战国时代面貌不同,“诸大国则征战益烈, 终至由争霸之局,易为吞并之局焉”。对此理解不正

10、确 的是 A. 春秋时期周天子的权威尚在,诸侯不得不借助周王的旗号;战国时期周王威信扫地, 诸侯熟视无睹 B. 春秋争霸战争尚有周礼的约束;战国时诸侯国之间掠夺人口、土地、军需物资,成为 兼并战争的主要表现 C. 各诸侯国旨在富国强兵的变法运动是兼并战争的后盾,兼并战争促进了局部统一 D. 春秋时期分封制宗法制确立的政治秩序依然有效,战国时期周王权威开始衰落 22. 钱穆国史大纲论及战国初期各国的社会状况时,把各国的情况概括成三种类型:“诸 国中受封建传统文化束缚愈深者,其改进愈难,故_遂至积弱不振。其受封建传统文 化束缚较浅者,其改进较易,故_相继称霸于春秋而经君统篡弒以后,更得急速 改变其

11、国家之内部组织, 自宗法封建国家激转而为新军国。 _则以受封建传统文化之熏 陶更浅,故其国家可以不经内部君统篡易,而亦追随改进为新军国焉。”、对应的应 该是 A. 鲁卫、齐晋、秦楚 B. 秦楚、齐晋、鲁卫 C. 秦楚、鲁卫、齐晋 D. 鲁卫、秦楚、燕宋 23. 商君书说:“富贵之门必出于兵。”造成这一现象的制度是 A. 军功爵制 B. 世卿世禄制 C. 三公九卿制 D. 九品中正制 24. 商鞅在秦国推行变法,改革地方行政制度。其主要措施是 A. 普遍推行郡县制度 B. 国君直接任命地方行政长官 C. “开阡陌封疆” D. 制定连坐法,建立户籍制度 25. “商鞅变法是一个长期实践法家路线的过

12、程”,下列思想中体现商鞅变法精神的是 A. “俭节则昌,淫佚则亡” B. “爱民者强,不爱民者弱” C. “人之命在天,国之命在礼” D.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 26. 史记商君列传中关于商鞅说服秦孝公变法记载“吾说公以帝道,其志不开悟 矣。”“吾说公以王道而未入也。”“吾说公以霸道,其意欲用之矣。”其中关于“帝道、王 道、霸道”对应的思想分别是 A. 法家、道家、儒家 B. 道家、儒家、法家 C. 墨家、法家、道家 D. 儒家、法家、墨家 27. 在北京曾经发现一处战国时期的遗址,从中出土了燕、韩、赵、魏等国铸币 3876 枚。 辽宁、吉林和内蒙古等地也有燕国货币出土。根据以上信息可

13、以得出的正确认识有 燕国与北方游牧地区有贸易往来 各诸侯国的货币可以相互流通 诸侯国之间商业贸易往来频繁 燕国都城是战国时期唯一的商业中心 A. B. C. D. - 5 - 28. 东周时期(公元前 8公元前 3 世纪)是中国历史发展中重要的一段,是强国、创新表 现充分的一个时期。在此期间 铁器、牛耕推动农业经营方式的转变 由争霸至兼并的战争使政治趋向统一 旧制度衰落与新制度确立的巨变时期 打造了通往南亚、欧洲的海陆交通线 A. B. C. D. 29. 春秋时期,很多诸侯国都进行了赋税制度改革。楚国下令“书土田”,“量入修赋”,即进 行土地登记,按照农夫土地收成多少缴纳赋税。郑国“作丘赋”

14、,以“丘”为单位征收兵赋。这些 改革的主要目的是 A. 实行重农抑商 B. 增加财政收入 C. 抑制土地兼并 D. 打击豪强势力 30. 表 1 战国时期生产工具出土情况表 从表 1 你能获得的相关信息有:青铜工具已退出历史舞台;生产力水平提高;铁 制工具的类型多种多样;铁器使用的区域广阔 A. B. C. D. 31. 清人赵翼论及战国时期的人物:“游说则范雎、蔡泽、苏秦、张仪等,徒步而为相;征 战则孙膑、白起、乐毅、廉颇、王翦等,白身而为将。”下列选项与此相关的有 诸子百家的形成 争霸战争的开始 “士”阶层崛起 专业官僚的出现 A. B. C. D. 32. 长久以来,学术界对老子的成书年

15、代争议极大。看法 A:从其内容反映的制度与社 会思想上看, 老子很可能是战国晚期庄子后学所捏造的作品。看法 B:老子其人其书不存 在,是汉初黄老无为时假托的作品。看法 C:20 世纪九十年代郭店楚简出土,有老子竹 简存在,墓的时代在公元前 300 年左右, 老子一书的写定便肯定在其以前。以上三种看法 A. 看法 A、B、C 均不正确 B. 看法 A、B 非纯粹向壁虚构,看法 C 更有依据 C. 看法 A、B 子虚乌有,看法 C 正确 D. 看法 A、B 正确,看法 C 不正确 33. 据史记载:一日,魏太子下车,向一位新贵宫廷文士田子方致意,竟未得到回 礼。太子问:“究竟富贵者还是贫贱者应当骄

16、傲?”田子方答:“贫贱者。”并解释,他随时都能 出土地点 各种材质生产工具的数量(件) 其中铁农具的数量(件) 辽宁抚顺 77 68 山西长治 31 21 湖南衡阳 21 17 - 6 - 在别国宫廷被派上用场。这反映了 A. 士人为诸侯国所重用 B. 士人轻视功名利禄 C. 诸侯国内部等级森严 D. 忠君思想已经形成 34. 战国时一位思想家认为:挺直的木材,不需要矫直,因为它的本性挺直;弯曲的木材, 必定需要蒸烤、矫揉,才能挺直。一般人的本性恶劣,必定需要圣人的礼义教化,才能归于 善良。这位思想家是 A. 孟子 B. 韩非子 C. 荀子 D. 庄子 35. 论语为政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

17、,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 格。”下列各项与材料相符合的是 A. “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B. “贵贱无序,何以为国” C.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 D. “我欲不欲,而民自朴” 36. “夫仁政,必自经界(土地的分界)始,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孟子 的这段话认为 A. 轻徭薄赋是实施仁政的手段 B. 均贫富是实施仁政的障碍 C. 解决土地问题是实施仁政的前提 D. 贵民轻君是实施仁政的途径 37. “文王(商朝末年周国统治者)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西周时的诸侯)行仁义而丧其国, 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故曰:世异则事异。”这反映了 A. 孟子的仁政学说 B. 韩非

18、的变法革新主张 C. 墨子的兼爱思想 D. 庄子的齐物观点 38. 孔子说:“天何言哉? 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 法道,道法自然。”韩非子说:“唯夫与天地之剖判也俱生,至天地之消散也不死不衰者谓常。” 从以上儒家、道家、法家言论来推断,三家都(选择最佳说法) A. 针对先秦的社会现状提出了共同的政治主张 B. 认为自然界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C. 表现出人对自然及其规律的尊崇 D. 认为自然是可以认识的 39. 不少学者指出,诸子学说不仅在内容上差别明显,而且在流传的地域上也有不同。比如 (A)在鲁国兴盛, (B)在三晋与秦国兴盛, (C)在楚国兴盛。

19、 (A) (B) (C)对应的学术派别 是 A. 儒、法、道 B. 儒、墨、道 C. 道、法、儒 D. 儒、法、墨 40. 公元前 221 年,秦完成统一大业。读下图判断,符合秦灭六国先后顺序的部分排列是 - 7 - A. B. C. D. 41. 韩非子主张建立“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君主)执要,四方来效”的中央集权政府。 韩非子提出这一主张的背景是 A. 商鞅正在进行富有成效的变法 B. 有些诸侯国县制基本取代了分封制 C. 秦始皇发动了兼并六国的战争 D. 秦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 42. 秦汉时期设立了朝议制度,凡遇军国大事,皇帝往往“下其议”于群臣,议定的结果,通 常由宰相

20、领衔上奏,最后必须经皇帝裁决,方能施行。这一制度 A. 表明军国大事最终由朝臣议定 B. 反映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C. 起到了限制、监督皇权的作用 D. 有利于皇帝决策时集思广益 43. 史记 李斯列传载:“秦王乃除逐客之令,复李斯官,卒用其计谋使秦无尺土之 封,不立子弟为王、功臣为诸侯者,使后无战攻之患。”下列说法符合材料原意的是 A. 秦王采纳了李斯提出的逐客建议 B. 肯定秦朝废除分封制的作用 C. 秦朝实行郡县与封国并存的制度 D. 指出了秦朝灭亡的根源所在 44. 汉景帝时,窦太后期望封皇后的哥哥王信为侯,汉景帝表示:“请得与丞相计之。”于是 与丞相周亚夫商议,周亚夫以高帝刘邦“非有

21、功,不得侯”的预先约定予以坚定的拒绝,汉景帝 默然而有沮丧之色。据此可知汉初 A. 丞相掌握很大权力 B. 后宫干预朝政频繁 C. 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D. 官僚政治开始确立 45. 在平定七国之乱以后,汉景帝在原来吴国、楚国、赵国、齐国四国旧地,陆续分封皇子 13 人为诸侯王。对此措施的评论,正确的是 A. 形成了郡国并行的行政体制 B. 使王国领地缩小,亲缘更近 C. 以宗室子弟取代异姓诸侯王 D. 扩大王国的辖区,巩固皇权 46. 汉武帝时“尚书”一职日益重要,大臣们的奏疏不能直接进呈皇帝,要送尚书署,后来尚 书台就成了皇帝的机要秘书处。汉武帝还任用一些上书言事的贤良、文学,让他们出入宫廷

22、, 与尚书共议国事,这一做法的作用是 - 8 - A. 削弱王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B. 制衡丞相势力,强化君主专制 C. 重用儒家学者,提高儒学地位 D. 任用外戚权臣,削弱丞相权力 47. 2015 年,在江西南昌发掘一座汉墓,因出土文物数量多,所含信息量大,备受关注。以 下出土文物和结论之间相符的是 文物 结论 A 一面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绘有孔子画像的屏风 此画像就是孔子的真实相貌 B 出土 200 万枚五铢钱 当时江西地区商品经济发达 C 墓中金饼题记: “南海海昏侯臣贺元康三年酌金一斤” 墓主可能是刘贺 D 一座真车马陪葬坑和超越列侯丧葬数量规制的编钟 墓主可能是汉朝皇帝 48.

23、司马迁说:“居今之世,志古之道,所以自镜也,未必尽同。”下列选项中,与司马迁观 点相符的是 A. 历史可以重演,应当以史为鉴 B. 历史不会重演,不能以史为鉴 C.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无须学习古人 D. 历史事实情同而势异,不能照搬历史经验 第二部分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非选择题(共 52 分)分) 49. (30 分)战国时期,各国纷纷变法,最后秦一统天下,建立秦朝。阅读下列材料并结 合所学回答问题: 史事对比史事对比 材料一 战国中叶,楚国“大臣太重,封君大众”,他们“上逼主”、“下虐民”,以致“贫国弱 兵”。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公元前 383 年,楚悼王任用吴起进行变法。变法的要点是:

24、限制 旧贵族,改变世袭的分封制;“度公族疏远者”,主张对封君的子孙“三世而收爵禄”;减削官吏 的禄序,精减裁汰“无能”、“无用”和“不急之官“;下令“贵人往实广虚之地”。吴起变法遭到旧 贵族反对。公元前 381 年,楚悼王死,旧贵族杀害吴起,变法仅进行了一年多时间便中止。(摘 编自中国通史) 商鞅变法在战国时期各国变法中成效最为显著,变法使秦国日益强大,奠定了统一六国 的基础。 (1)概括商鞅变法与吴起变法的主要不同之处。(4 分)分析商鞅变法和吴起变法一成一败 的原因。(4 分) 文物解读文物解读 材料二 商鞅方升是商鞅变法留下的唯一实物资料。 - 9 - 商鞅方升铭文一商鞅方升铭文一 十八

25、年,齐卿大夫众来聘,十二月乙酉,大 良造鞅,爱积十六尊五分尊一为升。重泉。 商鞅方升铭文二商鞅方升铭文二 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 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 者皆明一之。 (2)商鞅方升上刻有两段铭文,一段是秦孝公十八年的铭文,一段是始皇廿六年的铭文, 相隔 122 年。从时代变革的角度,分析两段铭文的异同。 (8 分) 历史评价历史评价 材料三 商鞅以重刑峭法为秦国基,故二世而夺。刑既严峻矣,又作为相坐之法,造诽诱 增肉刑,百姓斋栗(恐惧),不知所措手足也。赋敛既烦数矣知其为秦开帝业,不知其为秦 致亡道也。 (西汉)桓宽盐铁论 (3)你是否同意作者的观点,简要

26、说明理由。 (8 分) 制度审视制度审视 疆土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四 到公元前 210 年秦始皇去世时,秦朝已经拥有北起河套、阴山山脉和辽河下游 流域,南至今越南东北部和广东大陆,西起陇山、川西高原和云贵高原,东至朝鲜半岛北部 的辽阔疆域。而且秦朝在全国普遍实行郡县制,中央政府通过郡的行政长官郡守管辖所属各 县的县令(或县长)。公元前 221 年在全国设立了 36 个郡,以后随着疆域的扩大和局部的调整, 到秦朝末年全国约有 50 个郡,下辖近千个县。能在这样大的范围里建立起一个统一国家,在 中国历史上还是首次。秦朝开拓的疆域构成了此后历代中原王朝疆域的主体

27、,成为中国统一 的地理基础。 葛剑雄疆域与人口 - 10 - (4)依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秦朝疆域是如何形成和如何管辖维系的?秦朝疆域 的确定有什么重要历史意义?(6 分) 50. (8 分)文物承载着大量的信息,请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某博物馆收藏有青铜器“卫盉”,器内铭文记载:裘卫用玉璋与贵族矩伯换取了 80 朋(货 币单位)的土地。这个换取手续征得了五个贵族的同意,并在相关部门的监督下完成。通过 这样的途径,裘卫聚敛了大量财富。裘卫家族的第三代,随葬物品享用“五鼎八簋”。按西周礼 制:天子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大夫五鼎四簋。 依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表格。 (8 分) 信息内容

28、 信息分析 土地交换在监督下完成 可用来说明西周中期土地可以合法交换,不同于井田制 土地与玉璋以朋为单位进行交换 可用来说明西周中期已经出现僭越礼制的现象 青铜器内的铭文 可用于研究西周中期的文字 - 11 - 可用于研究西周中期人们的审美观念 青铜器的铸造工艺 51. (14 分)百家争鸣是中国古代思想史上的重要事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孟子中记载了孟子与其学生关于法律问题的讨论。学生问:“舜做了天子后, 假如其父杀人,舜的法官该怎么办呢?”孟子回答:“抓起来就行了。”学生又问:“难道舜不阻 止法官吗?”孟子说: “舜怎么能阻止呢?法官是按职责办事。 ”学生问: “那舜又该怎么办呢

29、?” 孟子说:“舜应当放弃天子之位,毫不顾惜。然后偷偷地背上父亲逃到海边住下,一辈子都很 快乐,把曾经做过天子的事情忘掉。” 据孟子 尽心上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孟子的法制观念。 (3 分)说明其产生的社会背景。 (3 分) 材料二 四家在争辩中相互吸收、渗透,发展了相互联结的一面。而这主要是由它们是 同一族类的文化以及他们学说中都关注现实的社会人生问题所决定的。政治主张泾渭分 明的儒法两家,却在主张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和等级制问题上不谋而合。在人生理想和处世态 度方面,儒、墨、法各执一端,却又都主张积极进取,有所作为。 摘自李宗桂著中国文化导论 材料三 诸子百家关系示意图。 摘自世界:

30、一部历史 (2)依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概括这一时期的思想文化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形成 原因。 (8 分) - 12 -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B B D C A B D C C A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D C C B C A D A B A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D A A B D B A C B B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B B A C C C B C A A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B D B A B B C

31、D 49. (1)(8 分) 不同:吴起变法主要是针对时弊,以政治改革为主。(2 分)商鞅变法是全面的改革,建立 了较完备的制度。(2 分) 原因:商鞅变法历时久,分两次逐步推行,注重取信于民和制度保证。(2 分)吴起变法抑 制贵族,打击对象明确,但使自己孤立;变法急于求成,时间短暂,许多措施难以实施。(2 分) (2) (8 分) 同:都面临当时度量不统一的情况,都希望加强对地方经济的管理,都促进了社会经济 的发展。 (4 分) 不同:第一段铭文是商鞅变法时期所刻,它的规定实施改变了秦国当时的落后面貌,为 秦后来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第二段铭文是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所刻,说明秦国一直沿用了 商鞅

32、变法的措施,加强了君主专制,巩固了秦朝的统一。 (4 分) (3) (8 分) 观点:商鞅变法中的严刑峻法、赋税繁重为秦所沿用,是导致秦朝灭亡的重要原因。 (2 分)同意:商鞅变法中有很多严刑峻法,如连坐法,造成了百姓的恐慌。 (2 分)秦始皇即位 后,商鞅变法的很多严刑、苛政得以保留(商君虽死,其法犹存) ,徭役赋税繁重,使得农民 起义爆发,导致秦二世而亡。 (2 分)作者是西汉人,希望从秦二世而亡的现实中吸取历史教 训,实行仁政,使得国家长治久安。 (2 分) 不同意:商鞅变法虽然存在严刑峻法、赋税繁重的问题,但距离秦朝建立已一百余年。 (2 分)秦朝灭亡是由于秦始皇时期的暴政,如大兴土木

33、、修建长城,这些措施与商鞅变法无关, 不能认为秦朝灭亡是由于商鞅变法导致。 (2 分)作者是西汉人,西汉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而秦国以法家思想治国,两者的治国思想不同,所以作者对商鞅变法的批评有失公正、客观。 - 13 - (2 分) (4)(6 分) 形成:秦灭六国;击匈奴,收复河套;征服百越地区。 (3 分) 管辖维系:通过郡县制维系管理大一统的帝国。 (1 分) 意义:奠定了历代王朝疆域的基本格局;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奠定基础 。 (2 分) 50. (8 分) 信息内容 信息分析 土地交换在监督下完成 可用来说明西周中期土地可以合法交换, 不同于井 田制 土地与玉璋以朋为单位进行

34、 交换 可用来说明西周社会商品经济有所发展, 但水平不 高 随葬物品“五鼎八簋” 可用来说明西周中期已经出现僭越礼制的现象 青铜器内的铭文 可用于研究西周中期的文字 青铜器的造型 可用于研究西周中期人们的审美观念 青铜器的铸造工艺 可用于研究西周中期的技术水平 51. (1) (6 分) 法治思想:治国需要法制;权力不能干预执法;当法律与人伦冲突时,维护人伦。 (3 分) 背景:战国时期,各国变法图强,法律的权威地位逐渐确立;宗法观念的影响;儒家伦 理思想的影响。 (3 分) (2) (8 分) 特征:内容上,学派众多(或思想活跃) ;思想主张带有时代性; (2 分) 关系上,各种思想之间有关联;思想传承并发展;多元到一统趋势。 (2 分) 原因:内容上,社会变革;关注现实的社会人生问题; (2 分) 关系上,中华文化同源;国家统一趋势增强。 (2 分)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