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消息二则消息二则第第 1 课时课时【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内容,理解渡江战役的规模与意义,感受作者体现在消息中的情感与立 场。2.了解新闻的相关知识,了解消息的要素和结构,总结消息的特点。3.把握课文内容,理清课文层次,初步体会本文语言准确、简洁及情感鲜明的特点。4.培养学生关注实事的意识,帮助学生养成阅读新闻的习惯。【教学重点】【教学重点】1.了解课文内容,理解渡江战役的规模与意义,感受作者体现在消息中的情感与立 场。2.了解新闻的相关知识,了解消息的要素和结构,总结消息的特点。【教学难点】【教学难点】1.把握课文内容,理清课文层次,初步体会本文语言准确、简洁及情感鲜明的特点。2
2、.培养学生关注实事的意识,帮助学生养成阅读新闻的习惯。【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课程导入一、课程导入经过一个丰富多彩的暑假后,同学们已经是八年级的学生了,不知道暑假期间大家有 没有关注新闻啊?请你为大家介绍几则你印象深刻的新闻。(提示:老师可预留 1-2 分钟让学生自由发言,说说假期自己关注的新闻,若学生都 没有关注老师可介绍一下假期发生在当地或是全国、全球的重大新闻。)我们这个单元的学习都是围绕新闻展开的,同学们准备好和老师一起开启新闻之旅了 吗?下面让我们借由一个视频穿越回那个战火纷飞的岁月,看看当时的新闻报道是在怎样 的背景下产生的。设计意图:设计意图:由谈话和视频导入,起到收心的效果
3、,把学生的思绪从暑假拉回到课堂中 来,创设情境,帮助学生快速进入课文情境中。同时,这个视频是非常好的背景资料,通 过观看视频可以让学生明白课文创作的背景。过渡:看过这个视频后我们基本了解了渡江战役的背景和大致情况,下面让我们了解 一下新闻、作者,读一读课文。二、夯实基础二、夯实基础1.新闻新闻新闻:新近发生或变动的事实信息,一般为受众所关注,经传播者选择,借助各种符 号载体及时传播;也指新闻体裁,广义包括消息、通讯、新闻特写等,狭义专指消息。教师点拨:教师点拨:消息的定义:消息是迅速、简要地报道最近发生的事件的一种新闻体裁。过渡:我们今天就要学习两则消息,这两则消息是同一作者所写,让我们来了解
4、一下 这位大名鼎鼎的作者吧。2.作者简介作者简介毛泽东(1893-1976),湖南湘潭人,字润之。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 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 人之一,同时也是优秀的诗人与书法家。3.字词正音字词正音教师播放两则消息的情境诵读视频,学生边听边在书上将自己读不准的字标注出来。荻(d)港溃(ku)退泄(xi)气督(d)战要塞(si)歼(jin)灭摧(cu)枯拉朽(xi)业已(y)(不是“己”)无锡(x)锐不可当(dng)设计意图:设计意图:帮助学生了解新闻相关的文学常识,明确消息的定义,让学生了解作者,方便学生领会写作目的。通过
5、听读课文明确字音,帮助学生扫清阅读障碍。三、问题探究三、问题探究(一)自主探究一(一)自主探究一1.探究任务探究任务1仿照记叙文六要素,总结一下两则消息中包含哪些要素?2初读感知消息的特点,总结下来。2.探究方法探究方法1快速默读两则消息,圈画出时间、地点、人员、事件等关键信息。2提取两则消息中的共同要素,结合自己的思考,确定消息应该包含哪些要素,在 文中对应位置标记出来。3将自己阅读消息后感受到的直观特点记录下来。4结合自己平时对新闻的了解,从大体上概括消息的特点。3.成果展示成果展示预设 1:经过总结我们发现两则消息都包含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经过和结果这些要素。教师点拨:教师点拨:构成
6、一篇完整的消息所应具备的要素,常被称为“五个 W 和一个 H”,即 who(何 人)、wht(何事)、when(何时)、where(何地)、why(为何)和 how(如何)。预设 2:我发现消息中都有明确的报道时间,报道发出的时间和记录的内容时间非常接近,所 以消息具有很强的时效性;我发现两则消息都是对当时解放军作战的真实报道,具有选材 真实的特点;我发现消息比较短小。教师点拨:大家总结的特点是对的,但是不够全面,消息具有以下特点:A.用事实说话。B.时效性强。C.体式结构固定。D.短小精悍、概括性强。E.语言准确、精练。最突出的特点是:时效性强、真实客观、篇幅较短。4.活动小结活动小结 掌握
7、了消息六要素的信息也就掌握了消息的主要内容,大家阅读报刊时也可以快速锁 定“六要素”得到新闻的有用信息。掌握了消息的特点大家就能区分真假消息,能从当今社 会海量的新闻中区分出假消息,去伪存真。设计意图: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消息的要素,拉进学生与消息之间的距离,引导学生 掌握快速抽离出新闻要义的方法。帮助学生学会从本质上甄别消息的真假。过渡:掌握了“六要素”要概括一则消息就非常轻松了,让我们试一试吧。(二)自主探究二(二)自主探究二1.探究任务探究任务(1)这两篇消息报道了什么内容?提取六要素概括出来。(2)分析两则消息在结构上有什么共同点,据此总结出消息的结构特点。2.探究方法探究方法
8、1再次默读两则消息,根据六要素提炼出的时间、地点等关键信息概括总结。2借助课本旁批首先分析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的结构。3两则消息对照着看,总结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和我三十万大军胜 利南渡长江结构上的共同点,提炼出来,总结消息的结构特征。3.成果展示成果展示预设 1: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when(何时):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日午夜至二十一日 where(何地):芜湖、安庆之间 who(何人):三十万人民解放军 why(为何):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wht(何事):突破敌阵,南渡长江how(如何):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现正向繁 昌、铜陵、青阳、荻港
9、、鲁港诸城进击中。预设 2: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when(何时):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日午夜至二十二日晚 where(何地):长江一千余华里战线 who(何人):百万人民解放军战士 why(为何):渡过长江,解放全国 wht(何事):突破敌阵,渡过长江how(如何):中路军三十万人渡过长江;西路军三十五万人已有三分之二渡过长江;东路军三十五万人大部渡过南岸。预设 3:结合教材旁批我们总结出两则消息的共同结构特点是:都有标题、电头(消息头)、导语、正文。教师点拨:消息的结构:标题、电头(消息头)、正文(包括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消息最关键的信息都在标题和导语中,如果大家没有时间细读报纸可
10、以通过浏览标题和导语快速掌握消息内容。4.活动小结活动小结 掌握了消息的结构就更容易掌握了消息的主要内容,大家阅读报刊时也可以快速锁定 标题、导语提取新闻的有用信息。设计意图: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按照消息六要素梳理文章内容,帮助学生理清课文内容;通过分 析消息的结构帮助学生明确快速提取新闻关键信息的方法关注标题和导语。背景补充:背景补充:经历了三大战役,人民解放军已经在兵力上压倒了国民党军,装备方面也 有大的改善。但是,长江自古就是难以逾越的天堑,长江防线毕竟是国民党军的最后一条 具有全局意义的防线,防线背后就是国民党政府的统治中心南京、经济中心上海和号称“九省通衢”的武汉,且国民党军在海空军方
11、面占有绝对优势。那么,战役究竟会谁胜谁 负?解放军的进攻会不会顺利?国民党军会不会困兽犹斗,给渡江的解放军造成重大损 失,甚至发动大规模的反攻?这些都是当时的读者想要了解的。(三)合作探究(三)合作探究1.探究任务探究任务1结合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说说作者是如何抓住读者的心理来写这两则 消息的呢?2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被长江为什么按中、西、东的顺序叙述?西路军与 东路军是同时发起渡江作战的,为什么先说西路军,再说东路军?分述三路战况,为什么 又能一气呵成?提示:这两个问题不需要全班统一探究,可以由老师分配任务,每小组指定一个问题 进行探究即可。2.过程安排过程安排探究任务(1)A.结合补充
12、的背景知识,抓住读者想要了解的关键问题。B.结合关键问题给这则消息分层次,梳理作者思路,从中找答案,看看作者是如果解 答读者关心的问题的。探究任务(2)A.联系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和上下文分析作者先写中路军的原因。B.找到文中表示时间的词句,分析作者写完中路军之后先写西路军的原因。C.联系上下文分析最后写东路军战况的原因。D.找到各部分之间的过渡句与文中议论性的语句,分析文章一气呵成的原因。整理思路,组织语言,每小组选派以为代表发言。3.成果展示成果展示展示学生探究成果,教师相机指导。4.活动小结活动小结探究任务(1)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针对读者心中的这些疑问,作者在消息中一一予以回
13、应。首先报道战局的整体情况,明确告知读者解放军“旗开得胜”的战局,回答了他们的 第一个疑问;接下来以主要篇幅展现战斗的具体情况,叙述与描写结合地报道解放军“胜 得轻松”,这样就回答了读者最大的疑问“战役会不会呈一边倒的态势”;最后 写到战役的发展和解放军的目标,明确告诉读者,解放军将“一胜再胜”,最终获得全面 胜利。这则消息按照“胜负一战况一展望”的顺序写,符合消息的基本要求,符合人们了 解事件的一般顺序,更合乎读者的心理期待和阅读需求,产生了极佳的传播效果。探究任务(2)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中路军首先发起渡江作战,所以先说。西路军和中 路军所遇敌情一样,敌军抵抗甚为微弱,而东线敌军抵抗
14、较为顽强,所以西路接着中路 说,合在一起,可以议一议。最后说东路激战,文势也涌起高潮。这篇新闻的主体,三路三个层次,看三个层次的衔接,就可以悟出全文一气呵成的道 理。中路和西路,都从时间说起,中路一层开头是“二十日夜起”,西路一层开头是“二十 一日下午五时起”,这样并列,层次分明,又紧相衔接。说了西路战况之后,又合起来有所 议论,议论中最后一句是“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话题从“西 面”转向“东面”,很巧妙很自然地转到了下一层。可见,作者是很注意文章各层之间的衔 接的,所以全文流转顺畅,一气呵成。
15、设计意图:设计意图:通过探究让学生认识到新闻传播不仅与新闻内容本身有关,还和读者心理 有关,拓宽学生对新闻的相关认识。引导学生深入文本,通过分析作者的结构安排让学生 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为日后培养学生的新闻写作能力打下基础。四、课堂小结四、课堂小结小结:这节课,我们了解了什么是新闻、什么是消息,通过探究活动分析了两则消息的结构,掌握了消息的特点,知道了作者是如何抓住读者心理和逻辑思路来编写新闻稿件 的。希望同学们课下多读新闻,最好养成看报的习惯。设计意图: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忆所学内容,巩固知识。五、布置作业五、布置作业1.课堂作业:想象在硝烟弥漫中,你就是身在长江前线的“记者”。请你根据原文为同 学们进行现场报道。2.课后作业:将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放在一起进行比较,试着从消息的结构方面比较两则消息的异同,记录在表格中。标题电头(消息头)正文导语主体设计意图:设计意图:借助多样练习,提高学生对新闻的兴趣。借助作业展开预习,为下节课做好充足的准备。【板书设计】【板书设计】消息二则消息的结构:标题、电头(消息头)、正文(包括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消息的特点:时效性强、真实客观、篇幅较短。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