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赠从弟教学方赠从弟教学方案案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诵并背诵这首诗。2.了解象征手法和情景交融等手法,通过解读诗歌意象了解诗歌主旨。3.反复诵读,感受诗歌意象,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受到情绪的感染和心灵的震撼,提 高诗歌鉴赏品味和审美情趣。教学重点教学重点了解象征和情景交融等手法,通过解读诗歌意象了解诗歌主旨。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反复诵读,感受诗歌意象,体会诗歌表达的感情,受到情绪的感染和心灵的震撼,提高 诗歌鉴赏品味和审美情趣。教学手段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课时教学课时1 课时课前准备课前准备教师:制作相关课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赠从弟一、新课导入一、新课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两首汉代前后的古诗,
2、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两首汉诗。二、自我研学二、自我研学1.作者简介刘桢(?217)东汉末诗人。字公干,东平宁阳(今ft东宁阳北)人。为曹操丞相掾属,后为五官中郎将文学。性亢直。其五言诗在当时负有重名。为“建安七子”之一。后人以他 与曹植并举,称为“曹刘”。但作品流传很少,内容多为酬答亲朋,抒写个人抱负。原有集,已散佚,明人集有刘公干集。三、整体感知三、整体感知1.播放情境课文。2.朗读指导:赠从弟(其二)刘桢亭亭ft上松,瑟瑟谷中风。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2.重点注释:【亭亭】挺拔的样子。【瑟瑟】形容风声。【一何】多么。【罹】遭受。3.结合注释疏
3、通诗意:高ft上挺拔耸立的松树,(迎着)ft谷间瑟瑟呼啸的狂风。风声是多么猛烈,松枝是多 么刚劲!严冬中冰霜严酷寒冷,松树的腰杆终年端端正正。难道是松树没有遭受严寒吗?(是)松柏天生有耐寒的本性。这是一首咏物诗。四、诗句赏析四、诗句赏析1.亭亭ft上松,瑟瑟谷中风。诗人开笔便让ft上亭亭之松拔耸而起,展现出一种“突兀撑青穹”的雄伟气象。又运用 对比手法,让“ft上松”和“谷中风”展开较量,用“瑟瑟”谷风加以烘托,写得极有声势。2.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前一个“一何”慨叹谷风之盛,简直要横扫万木;后一个“一何”叙写松枝之劲,更显 出松柏的刚挺难摧。3.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前一个“正”字告诉
4、我们,此刻正是滴水成冰、万木凋零的严冬时节;后一个“正”字 告诉我们,松柏依旧端然挺立、正气凛然,不减春日青苍之色。4.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点明主旨,使读者似乎看到雄伟苍劲的松柏久久矗立在眼前。这里用“松柏有本性”,实际上是一种“比德”之说。在这里,刘桢以松柏为喻,勉励 他的堂弟坚贞自守,不因外力压迫而改变本性,号召人们处于乱世的时候要有一种坚定的人 格追求。所谓“比德”就是用自然界的事物来比喻人的道德境界,从而进一步唤起人们的 人格境界的自我提升。中国古代的士大夫喜欢用松、竹、梅、菊来比喻人格。五、合作探究五、合作探究1.这首诗是如何将情与景进行结合的?首联:写松树生长的风姿,高耸在ft巅,迎着ft风而立。颔联:运用对比的写法,写ft风猛烈,反衬松枝的刚劲。又用“一何”加以咏叹,对松 柏的赞美之情溢于言表!颈联:写松树顶着霜雪,却仍能四季常青。尾联:尾联写松柏经历了风雪之后,展现其更加坚强的本性,以物喻人。2.这首诗的主要艺术手法是什么?诗人运用了象征手法,用松树象征的志趣、情操和希望。六、本诗小结六、本诗小结全诗以松柏为喻,赞颂松柏能够挺立风中而不倒,经严寒而不凋。诗人希望堂弟能像松 柏那样坚贞自守,不要因外力的压迫而改变本性,也有自勉的意思在其中。七、布置作业七、布置作业1.背诵全诗;2.预习最后一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