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PTX , 页数:209 ,大小:2.27MB ,
文档编号:431524      下载积分:5 文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系统将以此处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生成账号和密码,方便再次下载。 如填写123,账号和密码都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优惠套餐
 

温馨提示:若手机下载失败,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d-431524.html】到电脑浏览器->登陆(账号密码均为手机号或邮箱;不要扫码登陆)->重新下载(不再收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试题类文档的标题没说有答案,则无答案;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PPT的音视频可能无法播放。 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概不退换。
2: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3: 本文为用户(叶思起)主动上传,所有收益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2020高考文言文专题.pptx)为本站会员(叶思起)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0高考文言文专题.pptx

1、,2020文言文阅读,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2020语文考试大纲要求:,考试大纲具体要求:,2理解 B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3分析综合 C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近四年课标全国卷考查情况如下,文言文-传记(史传文),(1)从体裁上说,选文均为史传作品 .所选

2、材料以人物传记为主,辅之以与官职、法律有关的内容。 (2)所选文章的内容都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一般赞扬所记人物,弘扬正义,贬斥邪恶。 (3)所选的材料篇幅较短,450字左右,文后有一定量的注释。注释往往给阅读提供一定的信息,有时是重要的信息。 (4)涉及到的实词和虚词及考题中的例句越来越贴近教材。,二、考点设置方面的特点 1.文言词汇外,重句段理解释义和整体把握。从整体看,课标全国卷文言文阅读难易适中,以理解为主,兼顾对传统文化的考查。 2近几年,课标全国卷在文言文试题的设置上变动较大。除对文意的概括和文言文翻译较稳定外,从2014年没有考查信息的筛选,增加了文言文断句。2015年、2016年、

3、2017年、2018年、2019年没有考查文言实词的判断,对文化常识进行考查。 3.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依然保持不变。,阅读时要注意以下三点: (1)知人。知人,就是要掌握文中所写之人。具体地说,文章写了几个人,主要人物是谁,次要人物有几个,人物之间的关系如何,作者对他们的评价是什么,对这些都要一一搞清楚。,文言文应试的基本技巧,(2)明事。事件是史传文的主体。明事,就是要弄清楚作者围绕主要人物写了几件事。如果只写一件事,就要分析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如果是写几件事,就要了解事件的先后顺序,事件之间是什么关系。弄清这些问题,就是把握住了文章的主要内容。,(3)辨理。所谓辨理,就是要分析

4、作者借助所叙之事,对人物作出怎样的评价,说明了什么道理。这其实就是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所谓“理”有的是作者明说的,即作者通过议论表现自己的观点态度;有的借人物之口表达作者的看法,更多的却是在叙事之中透露的,这就需要“辨理”。,文言文的阅读方法,阅读方法:层层划读法 、重点标划法。 从内容上看,近几年的高考文言文试题,大多为“一人多事”传记型,即选文围绕主人公的思想性格特点展开记叙,叙述其生平简历和突出事迹。文章结构一般可以概括为: 人简历性格特点事件事件事件事件,所谓“层层划读”,就是在每读完一个事件(或人物)片断时,在文章中用铅笔以竖线划出,这样做的目的,一是有利于读懂原文意思,理清文

5、章脉络;二是即使对原文中的内容读不懂,但也可以知道这个事件发生在这个时间、这个地点,是谁和这个人之间的事,达到“故事没读懂,但题做对了”的效果。,一边阅读,一边标划、理清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人物。既是传记文章,必有人物,所记谁人?哪一个朝代?还涉及多少人? 二是职官。史书中的人物,多是官员,所任何职?朝中官还是地方官?几度升黜? 三是事件。传记文章,肯定是记载传中人的若干事迹,或孝义,或勤学,或清廉,或爱民,或抗上等,边看边要弄清楚,文中写了什么事,写了多少件事。 四是品格。高考所选的史传文,传主都是正派人物,而要求“筛选”和“提取”的信息,又往往是他们表现出来的良好品格,因此,阅读时,

6、这方面应特别注意。,高考文言综合分析题“错项”全考问,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读懂原文”“细心比照”。 一、考问“关键词”,是否错解 二、考问“人物”,是否偷换 三、考问“句意”,是否曲解 四、考问“官职”,是否错位 五、考问“事实”,是否篡改,阅读理解文言文,必须读清“六境”:时间情景、地点情景、官职情景、人物情境、事件情境和语言情境 时间情景要依据年号和干支来判断; 地点情景要注意籍贯和任职地; 官职情景要了解职分与权力,因为事与职权密不可分 人物情境要了解人物的基本情况、身份、学识、官职、性格、作风及人物之间的关系;言、行、事表现的人物性格和品质。 事件情境要分清一件件事情,及每一件事情前因后

7、果;人、事现实意义,作者评价。 语言情境要分析语言的逻辑关系,是并列、递进,还是假设、转折等,还要体味句子语气,是陈述,是感叹,是疑问,还是祈使。,真题文本,阅读导引 第一步,粗读,知大意 1看题目,先浏览后面的题目,再带着问题读文,到文中寻找相关信息。 2浏览全文,了解大意。鲁芝的家族有名望和德行,小时候父亲被人家害死,后来迁居雍州致力于典籍的研究。入仕后受到郭淮器重,后又随从曹真出督关右,官职也不断得到升迁。鲁芝倾心革新,治政卓有成效;审时度势,进营劝谏曹爽;洁身自好深受羊祜推荐。皇帝为他的死而悲伤,并赐谥号“贞”,赐坟地百亩。,第二步,细读,圈画信息点 1“鲁芝”为主要人物名。 2“父为

8、郭汜所害”为被动句式,交代了其幼年丧父的不幸遭遇。 3“车骑将军”“刺史”“孝廉”“郎中”“镇东将军”“光禄大夫”均为古代官职名。 4“扶风”“天水”“许昌”等都是地名。 5“拜”“迁”“出”“征”为古代官职变动的词语。 6“深敬重之”“魏明帝许焉”“其为人所重如是”是他人对鲁芝的看法,“乞留芝”是用他人的行为来表现鲁芝的形象。,7“芝屡有谠言嘉谋,爽弗能纳”“芝率余众犯门斩关,驰出赴爽”写鲁芝为曹爽出谋划策不被采纳,但在危难之时却出手相救。 8“光禄大夫鲁芝洁身寡欲以礼终始”是他人的言语,以此来表现鲁芝的为人处事。 9“帝为举哀,谥曰贞,赐茔田百亩”表明鲁芝深受皇帝的敬重,并且死后得到皇帝的

9、奖赏。 第三步,做题读,有的放矢 在前两步的基础上,根据后面的题目要求和选项(四分之三的正确信息),对文本进行针对性品读,锁定文中的有效信息,即瞄准目标读文。,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B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C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D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

10、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C,【规范解题】 第一步,审明题干,明确要求。 题干要求:一是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二是选出正确的一项。 第二步,借助技巧,分析语句。 解答时可以使用“2步曲”来作答。 (1)四个选项分两组,四个选项中,有些停顿点是相同的,有些停顿点是不同的,根据相同点的多少两两分组,即A、D为第一组,B、C为第二组。,(2)两级排除定答案,分析时应先找到两组中不同的停顿点,重点分析不同点的正误,即解题的关键,从不同的停顿点入手,分析正确的断句点。两组的不同点之一是“芝坐爽下狱”中间有无停顿点,根据上下文可推断出其意为“鲁芝受到曹爽的牵连而被下狱”,中间不能断开

11、,所以排除第一组A、D两项;第二组的不同停顿点是“志”前后的不同停顿,纵观这个句子不难发现“口不讼直”与“志不苟免”句式对称,因此可排除B项。,另外还可以运用以下方法作答,并验证上面答案的正误。解答时抓住句子中的重要名词和虚词,根据其在句子中充当的成分和在句子中所起的作用,可以判断出断句的正确划分。第一步找到常用于句首的副词“遂”“俄而”,在前面断开;第二步找到主语“芝”“宣帝”,在前面断开;第三步,根据结构,转折关系“而”前面断开,根据对仗句式,“口不讼直”和“志不苟免”中间断开。 第三步,整理答案,规范书写。 【答案】 C,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坟

12、五典传为我国古代典籍,后又以“坟籍”“坟典”为古代典籍通称。 B“阙”原指皇宫前面两侧的楼台,又可用作朝廷的代称,赴阙也指入朝觐见皇帝。 C“践阼”原指踏上古代庙堂前台阶,又表示用武力打败敌对势力,登上国君宝座。 D逊位,也称为让位、退位,多指君王放弃职务和地位,这里指鲁芝的谦让行为。,C,【规范解题】 第一步,审明题干,明确要求。 题干要求:一是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二是选出不正确的一项。 第二步,借助联想,迁移知识。 解答本题一是要注重常识的积累,二是要重视语境对词语意思的提示。,【答案】 C,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鲁芝自小受苦,仕途少有挫折,

13、他家本为豪族,但幼年失去父亲后,即流离失所;入仕后受到郭淮器重,后又随从曹真出督关右,官职也不断得到升迁。 B鲁芝倾心革新,治政卓有成效。任天水太守时,蜀地饱受侵扰,人口减少,他全力守卫,修建城池,恢复旧境;离开时,天水各族百姓均请求让他留任。 C鲁芝审时度势,进营劝谏曹爽。曹爽辅政时,他在曹手下任司马,曹受到讨伐,他率部下驰援,并提出应对策略,劝曹挟天子以号令四方,然而未被采纳。,D鲁芝洁身自好,深受羊祜推荐。羊祜任车骑将军时辞让说,鲁芝为人清心寡欲,与人和睦又不苟同,任职到老,以礼始终,自己愿意将车骑将军礼让鲁芝。 【规范解题】 第一步,审明题干,明确要求。 题干要求:一是对原文有关内容的

14、概括和分析,二是选出不正确的一项。 第二步,借助联想,迁移知识。 题目共四个选项,涉及人物事件及评价。,【答案】 B,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诸葛诞以寿春叛,魏帝出征,芝率荆州文武以为先驱。 (2)帝以芝清忠履正,素无居宅,使军兵为作屋五十间。 【规范解题】 第一步,审明题干,明确要求。 理解是文言文翻译的基础,而理解的准确性往往取决于对文中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句式的理解和掌握。在翻译时一定要注意语境,逐一译出重点词语,然后调整句式和结构。,第二步,借助技巧,明确考点。 找句式:(1)没有特殊句式;(2)屋五十间:定语后置句。 找关键实虚词:(1)以:凭借;出征:出兵征讨

15、;以为:作为;先驱:先锋。(2)以:因为;履:行为;素:向来,一向;作:建造。 第三步,整理答案,规范书写。 【答案】 (1)诸葛诞凭借寿春反叛,魏帝出征,鲁芝率领荆州文官武将作为先锋。 (2)皇上因为鲁芝清廉忠诚行为端正,一向没有私宅,让士兵为他建造五十间房屋。,高考文言文知识提纲,实词: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偏义复词等。 虚词:十八个虚词。通常是把命题材料中的句中虚词与课文中的虚词对照设题。 特殊文言句式:被动句,判断句,倒装句(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省略句。 断句、文意分析理解、文言翻译和是各个角度的综合考查。,实 词,文言文阅读中考查常见的实词,有“

16、显”和“隐”之分。 “显”是指那种直接在所考查的词上加点; “隐”是指在文句的翻译判别中,只要理解原句中某些实词的确定意思,就可以翻译或分辨出译句的正误。,实词考查范围,文言中词的多义现象非常普遍,一个词往往有本义、比喻义、引申义等几个义项,多则有十几个义项,在学习时要随时总结,不断深化。,一、一词多义,例2.下列名句中加横线词的意义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 (借) B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凭借,借助) C大臣犯法,无所宽假 (假如) D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假,不真,与“真”相对),C,【解析】 C项中的“宽假”:宽容。 “假”的义项有借、凭借、借助、不真、给

17、与、如果、假如等,这些都是课内常见的。在课外文言文的阅读中,遇到某一个实词,就会联想到这个词在教材见过哪些义项,试着把这个义项代入到具体语境中去判断,则能推断出正确的理解。要逐步形成触类旁通的能力。,古今异义:是指古今字形相同而意义和用法已不相同的词,有的词义扩大了,有的词义缩小了,有的词义演变转移了,有的是单音节词和双音节词的变化,这些变化都造成了古今异义。,二、古今异义,例1.下列各句中加横线词的意义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灾,绝食者千余家(断绝粮食) B小学而大遗(小的方面要学习) C古之学者必有师(读书求学的人) D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表因果关系),D,【解析】 “绝食

18、”是词义演变了。“小学”古是“小”和“学”两个单音节词相连,今义则是一个双音节词;“学者”古义是泛指求学读书之人,今指有专门学问之人,词义缩小了;“所以”古义表示“的原因”或“通过的途径、方法”,今表示结果,词义转移了。,通假字:本应该用甲字,而使用时却借用音同或音近的乙字,乙字就是甲字的通假字。有的是本无其字;有的是本有其字。如“君子生非异也”,“生”通“性”。 有一些古今字,在课本中也被列为通假字。古代有的字义项较多,后来就在原字的基础上另造了一个新字,以分担它的一个意义,原来的字叫古字,后起的字叫今字。如“至莫夜月明”中“莫”通“暮”;“莫”是古字,“暮”是今字。,三、通假字,例3.下列

19、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智) B.欲信大义于天下 (信用) C.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供) D.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曝),B,【解析】信,通“伸”,伸张 【答案】 B,偏义复词由意义相近、相对或相反的语素两个字组成,只有一个字表示意义,另一个字只作陪衬。 语义相近型。如:我有亲父兄,性情暴如雷 (孔雀东南飞)。“父兄”偏指“兄长”。 语义相对型。如:昼夜勤作息。(孔雀东南飞)“作息”一词是“劳动”的意思,那么这个词语的意义就偏重于“作”,“息”就成了陪衬。,四、偏义复词,请找出下面句子中的偏义复词,并解释。 1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2忘路之远近 3

20、昼夜勤作息 4死生,昼夜事也 5孰与君少长 6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7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 8.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9.能谤讥于市朝,1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偏义在“入”,进入) 2忘路之远近 (偏义在“远”) 3昼夜勤作息 (偏义在“作”,劳作、织布) 4死生,昼夜事也 (偏义在“死”,死亡) 5孰与君少长 (偏义在“长”,年长) 6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偏义在“姥”,婆婆) 7我有亲父母,逼迫兼弟兄 (偏义在“兄”,哥哥) 8.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偏义在“异”,不同) 9.能谤讥于市朝 (偏义在“市”,闹市),词类活用主要包括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

21、,名词用作动词,名词用作状语等四大类七种情况。,五、词类活用,词类活用,词类活用主要有名词作状语,名词、形容词作动词,动词、形容词作名词,名词、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名词、动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数词的特殊用法七个方面。其中尤以名词作状语,名词、形容词作动词,使动、意动为重点。,名词用作动词 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 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置人所罾渔腹中 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 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 顺流而东,舍相如广成传舍舍,安置住宿 左右欲刃相如刃,用刀杀 乃使从者衣褐衣,穿,名词的使动用法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今信虽皇后兄,无功,侯之,非约也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魏置相

22、,相田文 下之则胀已,汗之则疮已 昔殷纣乱天下,脯鬼侯以飨诸侯,名词的意动用法 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虚心而师百氏。 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子何人者,敢呼仲尼而兄之 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 天下乖戾,无君君之心,名词用作状语 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状态 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 表示动作、行为所凭借的工具 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 表示动作、行为的趋向,名词用作状语 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状态: 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豕人立而啼 丁壮号哭,老人儿啼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名词用作状语 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群臣

23、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 欲遍布之,恐不可户说,辄以是疏先焉 刘备周瑜水陆并进,名词用作状语 表示动作、行为所凭借的工具: 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 速去,不然,将杖杀汝,名词用作状语 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 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 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 (陆贾)迺病免家居 童子隅坐而执烛 相如廷斥之,辱其群臣,名词用作状语 表示动作、行为的趋向: 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得泉焉 皆出山下平地,盖上出也,动词的使动用法 项伯杀人

24、,臣活之 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外连横而斗诸侯 毕礼而归之 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宁许以负秦曲 (使承担),动词用作名词 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形容词用作名词 将军身披坚执锐 是故圣亦圣,愚亦愚,形容词用作动词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素善留侯张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今媪尊长安君之位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完璧归赵 -完,使完整 故明主峭其法而严其刑也 夫定国之术,在于强兵足食 过当则伤和,是以微其齐(剂)也,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渔人甚异之 时充国年七十余,上老之 且愚人尚羞之,况于将项乎 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 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25、,数词用作动词 六王毕,四海一,文言实词含义的推断,隆庆时,绍兴岑郡侯有姬方娠。一人偶冲道,缚至府,问曰:“汝何业?”曰:“卖卜。”岑曰:“我夫人有娠,弄璋乎?弄瓦乎?”其人不识所谓,漫应之曰:“璋也弄,瓦也弄。”怒而责之。未己,果双生一男一女,卜者名大著。 (冯梦龙古今谭概),弄 璋,弄瓦,2020/4/4,73,想想看:,1、丰则贵籴d ,歉则贱粜tio 2、冀得一归觐,“籴”、“粜”大家比较陌生。可根据字形,推断为会意字,跟“粮食”有关,意思是买进粮食、卖出粮食。,“觐”虽比较眼生,但它是形声字, 从形旁“见”上,猜出与“见”有关,可以解释为“拜见”。,字形,2020/4/4,74,汉字

26、中的形声字占80%,形声字的形旁有表意的功能。会意字则本身就表意。,一、字形分析法,1、从“刂(刀)、弓、矛、戈、斤(斧)”与兵器有关,2、从“马、牛、羊、豕 、犭、 鸟、虫”者与动物有关,3、从“(言)、辶(走)、彳(行)”者与人的行为有关,2020/4/4,75,禾-,皿-,宀-,贝-,纟-,求-,隹(zhu )-,歹-,月-,目-,五谷,金钱,死亡,器具,丝麻,肉,房舍,毛皮,眼,鸟雀,2020/4/4,76,用“贝”作偏旁的字与“钱财”有关。 例: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购:悬赏征求,重金收买,(赂:贿赂),用“ 纟 ”作偏旁

27、的字与“丝织品、绳索”有关。 例:一曲红绡不知数 自缢于庭树 夜缒而出,见秦伯,缢:上吊,吊死,绡:丝织品,(缒:用绳子往下吊),2020/4/4,77,1、宰臣上炙而发绕之。 2、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 3、抚军亦厚赉li成名。 4、富翁某,商贾多贷其赀z 。,(烤),(打),(赏),试试看:,(财),2020/4/4,78,5、夜入其家,探其箧,不使之知觉。 6、彀gu士十万人 7、可以独飨白粲 8、生而眇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飨,食用;粲,米一类的东西),(双目失明 ),(小箱子),(弓箭手),2020/4/4,79,“见”通“现”:出现,“要”通“邀”:邀请,1.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

28、德,“倍”通“背”:违背,2.风吹草低见牛羊,3.张良出,要项伯,想想看:,字音,2020/4/4,80,有时对文言文中某个实词无法理解时,根据通假音同或音近的原则,从通假角度考虑,从声旁或形旁角度出发,以另一个可能与之相通的字代入试解来推断词义。,二、通假推断法,2020/4/4,81,1、崔家顾人刺我,请以闻。 2、翼日进宰,宰见其小,怒呵成。 3、卒然临之而不惊,通“雇”,雇佣,试试看:,通“翌”,第二天,通“猝”,仓促,2020/4/4,82,(更加,越来越),(疲劳),1.追亡逐北,(败逃者,逃亡的人),2.奉之弥繁,侵之愈急,4.曹操之众远来疲敝,想想看:,结构,3.忧劳可以兴国,

29、逸豫可以亡身,(安逸享受),5.通五经,贯六艺,(贯通),6.庶竭驽钝,攘除奸凶,(排斥、排除),2020/4/4,83,利用文言句法特点推断。即利用上下文中对偶,对比,排比,并列,互文等相近似的语言结构,来推断处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的意义。这些对应的词语往往在意义上相反,相近(相同)。 偏义复词,用义偏在其中一个语素上,另一个语素只是起陪衬作用; 同义复词是同义复用。,三、结构观察法,2020/4/4,84,试试看:,1、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2、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3、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破下,攻下,反义对文, “终日”意为“整天、时间长”“须臾” 意思为“时间短”,用以,被任

30、用,2020/4/4,85,4、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跬”与“小”对应,从足即推断为小步,半步) 5、 追亡逐北 (亡 、北对应,均为溃败。常用“败北”,北即败) 6、 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 (“腰”与戴对应,动词,腰戴) 7、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六国也 (族”字义同“灭”字),试试看:,4、带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 5、曹操之众远来疲敝 6、今主上幼冲,贼臣虎据,雄才奋用之秋也,腰里佩着,同义复词:“敝”:疲劳,同义复用。“冲”即“幼”,“年幼”,2020/4/4,87,(湖北卷)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31、不徒高谈虚论 徒:只是 B、及有试用,多无所堪 堪:胜任 C、至乃尚书郎乘马,则纠劾之 纠:纠正 D、本为羁旅 羁旅:寄居,C项“纠”与“劾”同义对举,当为同义复词,“劾”是“弹劾”的意思,因此推知“纠”应为“检举、告发”之义。,试试看:,2020/4/4,88,1、据殽函之固,拥雍州之地 2、将军身披坚执锐,“据”与“拥”相对,“固”与“地”相对,“地”是地方之意,名词,那么“固”也是名词,据此推断“固”为险固的地方之意。,从句子成分看,“坚”“锐”分别充当“披”和“执”的宾语,动宾如何搭配? “坚” 解“坚硬的盔甲,“锐” 解“锐利的兵器”才能搭配。,想想看:,成分,2020/4/4,89

32、,句子的结构是基本固定的,组合是有规律的,词在句中所处的语法位置,为推断词义提供了依据。 如:主语、宾语常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由动词、形容词充当,定语是由名词、代词充当,状语大多由副词充当等。 根据它们所处的语法位置,推知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意义。,四、成分分析法(语法),2020/4/4,90,想想看:,绩曰:“是固有罪,然皆饥羸病乏,不足胜杖,姑涅臂以戒,亦可已。”使者怒,欲并劾绩,绩力争不变,使者不能夺。 对下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足胜杖,姑涅臂以戒 胜:能承受 B绩力争不变,使者不能夺 夺:强迫,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 鸿门宴 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陈情表,B,20

33、20/4/4,91,高考试题中测试的词语用法大部分在教材中或常见成语中出现过,因此联系教材或成语解题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五、词语联想法,2020/4/4,92,1、张苍罢相,孝文帝欲用皇后弟窦广国为丞相,曰:“恐天下以吾私广国。”,试试看:,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偏爱、偏私),1.课文联想(借助课文中的词语推断),2020/4/4,93,试试看:,2、除南清河太守 3、岁凶,汝旁诸县多盗 (2004年全国),联系李密陈情表“除臣冼马”,意思是:授予官职,寡人之于国也“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凶:收成不好,2020/4/4,94,4、李超,字魁吾,淄之西鄙人,豪爽好施。(

34、湖北高考卷) A、李超,字魁吾,淄之西鄙人 鄙:粗俗,试试看:,越国以鄙远。烛之武退秦师 鄙:把当作边境,2020/4/4,95,夫君子之处世,贵能有益于物耳。不徒高谈虚论,左琴右书,以费人君禄位也。(高考湖北卷) A、不徒高谈虚论 徒:只是,试试看:,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2020/4/4,96,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 (日薄西山) 迫近,靠近 势拔五岳掩赤城 (出类拔萃) 超出 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殚精竭虑) 竭尽 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焉(一蹴而就) 践,踏,2.成语联想(借助熟知的成语推断),试试看:,2020/4/4,97,湖南之为邦,北枕大江,南薄

35、五岭,西接黔蜀( 湖南卷) D、北枕大江,南薄五岭 薄:接近,试试看:,日薄西山:薄,迫近。太阳快落山了。比喻人已经衰老或事物衰败腐朽,临近死亡。,2020/4/4,98,2020/4/4,99,试试看:,、收天下之兵( ) 、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 ) 、势拔五岳掩赤城( )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 5、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 6、泽,水之钟也( ) 7、坚甲厉兵以备难( ) 8、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 9、孙膑期曰:暮见火举而齐发( ),短兵相接,日薄西山,出类拔萃,言听计从,屡试不爽,情有独钟,厉兵秣马,不速之客,不期而遇,文言实词意义,推断词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把词放到

36、句中去理解,根据上下已知条件加以仔细研释。 “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是古已有之的阅读准则,对于一眼不能识别的文言实词,我们就必须结合具体语境,瞻前顾后,披文入理,推断出其意义。,六、借助语境法,2020/4/4,100,齐武成帝子琅邪王,太子母弟也。生而聪慧,帝及后并笃爱之,衣服饮食, 与东宫相准。帝每面称之曰:“此黠儿也,当有所成。” A.武成帝常常当面称述他说:“这是一个狡猾的孩子,必将有所成就。” B.武成帝常常当面称赞他说:“这是一个聪明的孩子,必将有所成就。”,试试看:,从“生而聪慧”“笃爱之”等词语可见“黠儿”为褒义,2020/4/4,101,B,2020/4/4,102,隆庆时,绍

37、兴岑郡侯有姬方娠。一人偶冲道,缚至府,问曰:“汝何业?”曰:“卖卜。”岑曰:“我夫人有娠,弄璋乎?弄瓦乎?”其人不识所谓,漫应之曰:“璋也弄,瓦也弄。”怒而责之。未几,果双生一男一女,卜者名大著。 (冯梦龙古今谭概) 解释“弄璋”、“弄瓦”在文中的含义并说说你的理由。,“我夫人有娠”(娠:身孕) “果双生一男一女” “璋也弄,瓦也弄”,弄璋:生男 弄瓦:生女,试试看:,1字形分析法(形声、会意),2通假推断法(同音、近音),3结构观察法 (相反、相近),5词语联想法(成语、教材),6借助语境法(上下文),4成分分析法(语法),2020/4/4,103,虚 词,1、规定: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

38、用法。 2、要求掌握18个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3、重点掌握的8个:而、乃、其、为、以、因、于、之,考纲说明,虚词考查范围,虚词不能单独成句,意义比较抽象,有帮助造句作用的词。,现代汉语的虚词一般情况下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象声词六类。,文言虚词和实词的分类大体上和现代汉语相同,所不同的是代词一般也归入虚词一类。,一、而 1、代词:通“尔”“你”。 2、连词 (1)表并列: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2)表递进:译为“并且”或“而且”。 (3)表承接:译为“就”、“接着”、“然后”、“于是”,或不译。例:图穷而匕

39、首见 (4)表转折:可译为“但是”、“却”。 (5)表假设:可译为“如果”、“假如”。 (6)表修饰:即连接状语,可不译或译为“地”。 (7)表因果:可译为“因而”。 3、复音虚词(不译)【而已】 罢了; 【而后】才,方才。 【而况】即“何况” 【既而】【俄而】不久,一会儿,18个虚词常见用法:,辨析下列“而”的用法。 (1)民困而不知救 (2)敏而好学 (3)面山而居 (4)温故而知新 (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6) 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7) 诸人见操书言水步八十万而各慑恐 (8)而翁归,自与汝复算尔。 (9)一人、一桌、一椅而已。,表承接,译为“就”、“接着”、“然后”,表

40、修饰,即连接状语,可不译或译为“地”。,表并列,表转折,可译为“但是”、“却”。,表递进,可译为“并且”或“而且”,表假设,可译为“如果” 。,表因果,“因而”。,第二人称代词,“罢了”。,二、乎 1语气助词(在句末): (1)表疑问语气,译为“吗”、“呢”。例:儿寒乎?欲食乎? (2)表测度语气,可译为“吧”。 例: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3)表反问语气,可译为“吗”。例: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4)表感叹 ,可译为“啊”、“呀”等。 例:呜呼!熟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5)用在句中的停顿处,表舒缓语气,可不译。 例: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2介词(宾语)用作介词。相当于“于” 例:生

41、乎(在)吾前,其闻道也亦先乎(比)吾。 例: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于)是。 3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例: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三、其 1、代词(1)第三人称代词,译为“他”“他的” (2)第一人称代词,译为“自己的” (3)指示代词,译为“那”“那个”“其中” 2、语气副词(一般放在句首或名词代词后) (1)表推测语气:大概、恐怕 (2)表反问语气:难道 3、语气助词(不译) 4、连词(1)表假设(通常放在句首)可译为“如果”; (2)表选择,其其。可译为“是还是”。,辨析句中“其”的用法 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2、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3、其皆出于此乎? 4、而

42、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5、则或咎其欲出者。 6、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7、其孰能讥之乎? 8、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9、吾其还也!,他的,他们的,大概、恐怕,表推测语气,表反问,难道。,表期望,一定。,表祈使,还是。,自己的,指示代词,那些,指示代词, 其中的,四、且 1、连词,表并列、假设、递进、选择等关系。 2、副词(+谓),可译“将要”、“姑且”、“将近”等,1、河水清且涟漪。 2、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3、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4、不出,火且尽。,试一试,表并列,而,表示递进,尚且,表转折, 但是,将、将要,五、所 1、助词 所+动,“所”字结构(名词性短语),表示

43、“的人”、 “的事物”、“的情况”等。 为+所,表被动 所+以,原因;用来的 2、名词,表处所,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过,今公子故过之 3、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4、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试一试,表示被动,所+动,原因,用来的,六、为 1、介词。、表被动 、表对象,可译为“向”“对”等; 、表时间,可译为“当”“等到”等 、表目的,可译为“为着”“为了” 、表因果,“因为” 可译为“替”“给”等 2、语气助词(句末)疑问语气词,可译为“呢” 3、动词: 表判断;缚者曷为者也(是) 表动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做) 认为,解释“为”的意义或用法: 1、

44、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2、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3、不足为外人道也 4、公为我献之 5、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6、恐为操所先 7、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做,是,是 ,呢,向、对,替、给,当、等到,被,为着、为了,7、焉 1、兼词,相当于“于此”“于是” “于之” 。 2、代词,(1) 人称代词“之” (2)疑问代词,可译为“哪里”。 3、语气助词(在句末),可不译 。 4、形容词词尾:的样子。,1、于是余有叹焉 2、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空空焉 3、且焉置土石 4、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5、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试一试,语气助词,“的样子,哪里,“于之”,人称代

45、词“之”,八、也 1语气助词。经常用在句末,表示各种语气。 (1)表判断。例:环滁皆山也 (2) 表疑问。例: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 (3)表感叹。“也”表示疑问语气和感叹语气,句中一 般要用疑问代词。 例: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4)表商量。可译为“吧”。例:吾其还也。 2语气助词。用在句中,表示停顿,以舒缓语气。 例: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九、以 1、 介词(1)表动作、行为所凭借的方式,可译为 “用”“把”“凭”“按照” 等。 (2)表示原因,可译为“因为”“因而”等。 2、连词,相当于“而” (1)表动作行为的目的,可译为“用来” (2)表动作的结果,可译为“以致”: (3

46、)表因果,可译为“因为”: (4)表承接,相当于“而”,不译 (5)表并列或递进关系 ,可译为“而”“又”“而且”“并且”等,或者省去 3、动词,可译为“认为” “带领”等 4、复音词,以是是以译为“因此”、“所以”等。 5、通假“已”,译为“已经”: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解释句中“以”的用法。 余船以次俱进 秦亦不以城予赵 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 以刀劈狼首 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 孙膑以此名显天下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敛财以送其行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因此,用来,凭,带领,用,在,因,把,按照,“而”“又”“而且”“并且”

47、,而,或不译,十、因 1、副词(+谓)相当于“于是”、“就”等; 2、介词(+宾语),有“依靠”、“凭借”、“通过”、“经 过”、“由”、“因为”、“趁机”等; 3、连词,作“因此”、“所以”; 4、动词,相当于“沿袭”。,试一试,趁机,通过,于是,因为,十一、与 1、介词+宾语(1)和、同、跟等; (2)替,为 (3)和相比 2、连词,表并列关系; 3、助词,通“欤”,表反诘、疑问等语气;(在句末),1、虽与府吏要 2、今秦之与齐犹齐之与鲁也 3、王庶几无疾病与 4、去时里正与裹头 5、溅庭之与京邑,不足为异也,试一试,跟、同,表并列,同“欤”,替,为,和相比,1、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2、此

48、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3、故木受绳则直 4、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十二、则 1、连词(1)表承接,可译为“就” “原来是” (2)表假设,如果、那么 (3)表转折、让步, “却” “虽然”“倒是” 2、量词; 3、判断词,相当于“是”、“就是”;,试一试,却,就是,就,那么,十三、于 1、介词(+宾语) (1) 引出动作的处所、时间、对象、方式等,可译 为 “在”“到”“向”“从” “对”“对于” “比” “到”“自” “跟”“同” “给”“由于”等。 (2) 表被动,译为“被”。 2、复音虚词“于是” (1)句首表承接或因果关系,古今同义 (2)在谓语前后可译为“在这”“从这” 3、通“吁”,语气词,解释下列句中“于”的用法。 (1)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 (2)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3)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4)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5)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缻 (6)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7)业精于勤荒于嬉 (8)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