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PT , 页数:68 ,大小:538.50KB ,
文档编号:4316154      下载积分:28 文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系统将以此处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生成账号和密码,方便再次下载。 如填写123,账号和密码都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优惠套餐
 

温馨提示:若手机下载失败,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d-4316154.html】到电脑浏览器->登陆(账号密码均为手机号或邮箱;不要扫码登陆)->重新下载(不再收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试题类文档的标题没说有答案,则无答案;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PPT的音视频可能无法播放。 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概不退换。
2: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3: 本文为用户(晟晟文业)主动上传,所有收益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精选中世纪哲学之经院哲学课件.ppt)为本站会员(晟晟文业)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精选中世纪哲学之经院哲学课件.ppt

1、第十章第十章 中世纪哲学中世纪哲学精选1第三节 经院哲学 公元455年,汪达尔人攻陷罗马,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西欧历史进入黑暗时代。黑暗时代:专指中世纪文化蒙昧和倒退的特征。(6至10世纪是哲学的黑暗时代)中世纪黑暗时代精选2 6世纪学者格雷戈里:法兰克人史 “在高卢的城市里,当人们对文字的运用每况愈下,不更确切地说是已告终竭的时候,那里已经找不到一个在层次分明的写作艺术方面训练有素的学者,来把发生过的事情以散文或询问的形式描绘出来。悲叹的声音不断地迸发出来。人们说道:“哎!我们这个时代啊!学问的研究已经离开我们而消逝,在我们各族人中间也找不到一个能够把当代的事件写成一本书的人了。”精选3

2、 公元9世纪,卡洛林王朝的文化复兴 中世纪学校的教学内容:七艺:四艺:代数、几何、天文、音乐 三科:用法、修辞、逻辑 11世纪下半期起,逻辑教育成为学校的主干课精选4一、经院哲学简介二、早期期经院哲学三、经院哲学中的亚里士多德主义四、英国经院哲学精选5一、经院哲学简介(scholastic philosophy)(一)含义及基本特征(一)含义及基本特征1、含义、含义 原义原义:“学院中人的思想学院中人的思想”,“士林哲学士林哲学”特殊含义特殊含义:在公教会(或天主教会)学校里:在公教会(或天主教会)学校里传授的、以神学为背景的哲学。传授的、以神学为背景的哲学。延伸含义延伸含义:指那种脱离实际、

3、排斥经验,搞:指那种脱离实际、排斥经验,搞形式主义和繁琐论证的哲学。形式主义和繁琐论证的哲学。如:论证如:论证“神用泥土捏成的人的始祖亚当有神用泥土捏成的人的始祖亚当有无肚脐眼?无肚脐眼?”“”“吃人的野蛮人死后肉体复活吃人的野蛮人死后肉体复活的情况如何,这个复活的肉体是他们自己的的情况如何,这个复活的肉体是他们自己的肉体,还是他人的肉体?肉体,还是他人的肉体?精选62 2、基本特征、基本特征 A.A.以以“经院经院”(即教会或修道院办的学校)(即教会或修道院办的学校)为生存环境,为生存环境,B.B.以以“辩证法辩证法”(即亚里士多德所说的论辩(即亚里士多德所说的论辩推理)为操作原则。推理)为

4、操作原则。精选7(二)(二)“经院哲学经院哲学”的发展过程:的发展过程:第一阶段(早期):从九世纪到十二世纪末,经院哲学的准备和形成时期,最主要的是唯名论同实在论之争。安瑟尔谟被称为“最后一个教父和第一个经院哲学家”。第二阶段:从十三世纪到十五世纪中叶,经院哲学兴盛和开始衰落时期,最主要的是托马斯阿奎那的经院哲学。精选8二、早期经院哲学 辩证法与反辩证法之争辩证法能否运用于神学?1、贝伦伽尔(1010-1088):首先将辩证法用于神学讨论。论圣餐2、达米安(1007-1072):最得力的反辩证法者。“哲学应当像婢女服侍主人那样为神圣的经典服务。”哲学是神学的婢女精选9坎特伯雷的安瑟尔谟(一)生

5、平活动(一)生平活动 Anselm of Canterbury、10331109年 早期实在论最著名的代表。著作:论语法、独白、论自由选择、论魔鬼的堕落、上帝为何化为人 经院哲学之父精选10(二)关于信仰与理性的关系的观点(二)关于信仰与理性的关系的观点1、不否定理性的作用。2、认为“信仰,然后理解”。“不把信仰放在第一位是傲慢,有了信仰之后不再诉诸理性是疏忽。两种错误都要加以避免。”精选11 (三)关于上帝存在的(三)关于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本体论证明”宣讲:“能否找到一个独立的充足的关于上帝存在的证明”本体论证明仅仅依靠概念的分析而不依赖于经验事实的证明先天证明 “本体论证明”的内容;因

6、为:“上帝是一个被设想为无与伦比的东西”又因为:“被设想为无与伦比的东西不仅存在于思想之中,而且也在实际上存在”所以:上帝实际上存在精选12(四)关于同罗色林的争论(四)关于同罗色林的争论 罗色林:Roscellinus、约10501125年。极端唯名论的代表。主要思想:1、认为真正的实体只是个别事物。2、认为共相(一般概念)不表示个别事物之外的实在,如果是实在的话,只是表示声音而已。他同罗色林的争论代表了实在论同唯名论的第一次交锋。争论焦点是共相是否具有实在性。精选13(一)生平活动 Roscellinus、约10501125年。极端唯名论的代表。精选14唯名论和唯实论之争 唯名论和唯实论之

7、争是经院哲学内部的争论。(一)争论的焦点(一)争论的焦点 关于一般(概念)或共相是否实在的问题,或者说究竟“一般”(共相)是实在的,还是“个别”(殊相)是实在的。精选15(二)问题的由来(二)问题的由来 3世纪的新柏拉图主义者波菲利在亚里士多德范畴篇注释提出认为是最高级的问题的三个问题:(1)共相是否独立存在,或者仅仅存在于理智之中?(2)如果它们是独立存在,它们究竟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3)如果它们是无形的,它们究竟与感性事物相分离,还是存在于感性事物之中,并与之一致?6世纪的哲学家波埃修把问题引进,并强调其研究价值。12世纪时问题成为神学家关注的焦点。精选16(三)唯名论的观点(三)唯名

8、论的观点 唯名论:认为一切词都是个别事物的名称,共相不表示个别事物之外的实在。极端的唯名论和温和的唯名论:极端的唯名论认为共相只是名词,如果说它们是实在的话,这种实在不过是“声音”而已。温和的唯名论认为共相是一般概念,是心灵对个别事物的个别性质加以概括或抽象而得的,概念只存在于心灵之中。精选17(四)实在论的观点(四)实在论的观点实在论:不同的词与不同的实在相对应,殊相表示个别实在,共相表示普遍实在。即共相既是心灵中的一般概念,又是这些概念所对应的外部实在。实在论也有极端派和温和派的区分:极端的实在论认为一般概念所对应的外部实在是与个别事物相分离的、更高级的存在。温和实在论认为实在是存在于个别

9、事物之中的一般本质。精选18(五)争论的哲学意义(五)争论的哲学意义 争论的焦点实际上是希腊哲学中的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着重探讨的一般与个别的关系问题,因此,争论就是在特殊情况下的哲学活动,是哲学基本派别斗争的特殊形式。列宁说:“当然,中世纪唯名论者同实在论者的斗争和唯物主义者同唯心主义者的斗争具有相似之处”。(六)争论的社会意义(六)争论的社会意义 争论绝不是一场纯思辨的争论,是当时社会的政治斗争的反映。精选19三、经院哲学中的亚里士多德主义精选20一、生平及著作 1225年,阿奎那出生在意大利一个贵族家庭。1230年1239年,阿奎那在卡西诺修道院(本笃会的教会学校)接受数学、拉丁文教育。1

10、239年1245年,阿奎那到那不勒斯接受大学教育,在那不勒斯,阿奎那用拉丁语阅读亚里士多德、阿威洛伊、阿维森纳、迈蒙尼德的著作,并成为多明我会的成员。1245年1248年,阿奎那在巴黎大学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结识巴黎大学神学教授大阿尔伯特。精选21 1248年1252年,阿奎那与阿尔伯特一起来到科隆从事神学研究工作,彼得伦巴德的箴言录(当时大学和多明我会标准的神学专著)、新柏拉图主义者狄奥尼西的神的名称等对阿奎那影响很大。有“西西里哑牛”之称。1252年1259年,阿奎那到巴黎的多明我会讲授箴言录,旁征博引的研究、教学风格使其深受欢迎。成为神学学士、硕士。围绕真理的纷争问题诞生。着手反异教大全

11、的写作。1259年1268年阿奎那到罗马,演讲威廉波拉杜斯的邪恶大全、美德大全,定居意大利。写作神学大全。1268年1274年,阿奎那在巴黎、那不勒斯等地工作,1274年死于参加学术活动的途中。精选22 1323年,有教皇约翰廿二世册封托马斯为圣徒,指出“托马斯著作的每一章节都含有无比的力量”,并授予托马斯“共有博士”、“天使博士”的称号。1567年,托马斯更被加封为“圣师”黑格尔在他的哲学史讲演录里只为托马斯保留了少得可怜的篇幅,而罗素则是更是毫不客气地总结道:“阿奎那没有什么真正的哲学精神。”精选23 三、托马斯阿奎那的哲学思想 神学大全的结构是由问题和论文组成的一部著作。写作方式分五步:

12、1.问题的设定;2.异议;3.与异议相反的权威论述;4.问题的结论;5.对异议的回答。精选24(一)托马斯论哲学和神学的关系 1、哲学和神学是两门不同的科学。(1)区分科学的标准不在于客观对象,而在于研究方式,同样的对象可以被不同的方式认知而成为不同科学的研究对象。神学和哲学有着共同对象,但哲学以理性认识它们,神学靠天启认识它们,两者因此是两门独立的科学。(2)神学虽然也使用演绎推理,但它的演绎前提与哲学的不同,而判断一门学问是否科学的标准取决于它是不是一个演绎体系,因此神学和哲学是不同的科学。(3)“在哲学外,建立一种凭上帝启示的学问,是有益的”。好处是比人类的拯救来的更合适、更准确。精选2

13、5 2、认为神学高于哲学,哲学是神学的奴仆。(1)认为神学“在思辨和实践两方面都超过其他科学”,因此神学高于哲学。(2)认为人的理性属于自然,而上帝的恩典又是成全自然的,这种相辅相成的关系使神学需要哲学。认为神学可借哲学“来把自己的义理讲得更清楚些”。精选26(二)上帝存在的五个证明(“五路”)第一个证明依据事物的运动。第一个证明依据事物的运动。运动是一个事实,究其原因,一个事物运动的原因在于另一个事物的推动,每一个推动者又被另一事物所推动,这样循环下去,这一系列“推动”之处,必然有一个不动的推动者,这个“第一推动者”就是上帝。第二个证明依据事物的动力因。第二个证明依据事物的动力因。推导的方式

14、与上述证明相似,每一个事物都必然有一个动力,而最初的那个终极动力因,就是上帝。精选27 第三个证明依据可能性与必然性的关系。第三个证明依据可能性与必然性的关系。简而言之,有些事物是可能存在的,但有些则是必然存在;必然存在的事物的“必然性”,有些是由于其他事务造成的,但总有一个事物,它的“必然性”是“自因”的,它并不依赖于别的事物而存在,这个“自因的必然存在”就是上帝。第四个证明依据事物完善性的等级。第四个证明依据事物完善性的等级。一定有一个“最完善”的事物存在,并且这个最完善的事物是其他事物完善性的原因。这就是上帝。第五个证明依据自然的目的性。第五个证明依据自然的目的性。自然物的活动是有目的的

15、,这个世界秩序的安排者就是上帝。精选28(二)托马斯的政治学 有明显的宗教目的。(1)同意亚里士多德的“人是社会的动物”的观点,因此认为社会和国家是自然的,国家是为了公共的善而建立的。(2)认为教会追求超自然的善高于国家谋求的公共的善,因此教会高于国家。(3)认为国家制定的人类的法规依据于自然律,是成文法的自然律。成文法的来源有:一是上帝直接向人类宣布的神律,二是人的信仰与理性。(4)认为君主政体、贵族政体和民主政体都是好的国家形式,其中君主政体为最好。精选29 托马斯追随亚里士多德,试图从人的自然本性出发解释社会团体和国家的起源。他和亚里士多德一样,认为人天然是社会的和政治的动物。这不仅是因

16、为人只有通过群体生活才能满足自己的生活需要,而且还因为只有在社会生活中,通过分工合作,人们才能够得到所有必需的知识。此外,与其他动物相比,唯有人拥有语言能力,它使人们互相之间能够交流思想内容,为共同的社会生活提供了必要的基础条件。但是,人为了自己的生存,都只顾及自己的利益,而这种各不相同的私人利益与把社会团结在一起的公共利益是相互冲突的。精选30 为了避免社会的混乱和解体,社会必须拥有某种治理的原则和控制的力量。这样,就有了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之间的划分。托马斯指出,就像在人身上体力从属于感性和智力、感官服从智慧一样,在社会中,“才智杰出的人自然享有支配权,而智力较差但体力较强的人则看来是天使其当

17、奴仆”。不过,从人的自然本性出发,托马斯又返回到君权神授的观点。他认为,人的自然本性本身就是上帝的创造物。上帝在创造这种自然本性的同时,也为人类社会安排了君王,授予这些君王以统治尘世的权力。精选31 统治者被授予统治权的目的不是让他们谋求私利,而是让他们谋求自己所治理的区域的公共幸福。正义的政体和非正义的政体 “如果一个自由人的社会是在为公众谋幸福的统治者的治理之下,这种政治就是正义的,是适合于自由人的。相反地,如果那个社会的一切设施服从于统治者的私人利益而不是服从于公共福利,这就是政治上的倒行逆施,也就不再是正义的了”。精选32 根据统治者是由许多人或者几个人或者一个人来担任,托马斯区分了:

18、三种好的政体:即民主政体、贵族政体和君主政体;三种坏的政体:即暴民政体、寡头政体和暴君政体。按照托马斯的主张,一个社会的幸福和繁荣就在于保全它的团结一致,即保全它的和平。政府的团结一致必然更有利于实现这一目的。精选33 但是,由多个人组成的政府,必须有一个协调一致的过程,而且最终也很难达到完全的团结一致,“所以,与其让那必须首先达成协议的许多人实行统治,还不如由一个人来统治的好”。因此,君主政体是最好的政体。不过,托马斯也承认,这种理想的君主是不容易找到的。因此,在实际上托马斯主张一种混合的政治制度,即“有限的君主制”。“在君主政治下,只有一人执掌政权;在寡头政治下,有许多人依据德行参加政府;

19、在民主政治或平民政治下,统治者可以从人民中选出,而全体人民都有权选举他们的统治者这些制度的适当的混合就造成最好的政体。这也就是神法所规定的一种政体”。精选34 最好的政体 社会的成员达到世俗的目的。“但是,人在尘世的生活之后还另有命运;这就是他在死后所等待的上帝的最后幸福和快乐。人类社会的最终目的不会与个人的最终目的有何不同。因此,社会生活的最终目的将不仅是德风广播,而且还要通过有德行的生活以达到享受上帝的快乐的目的”。精选35 由于这种最终目的是仅仅依靠人类的天然德性所无法达到的,因此,世俗的统治者在这方面显得无能为力。只有神的统治才能指引我们达到这个目的。这样的统治只能属于那既是人又是神的

20、君主,即耶稣基督。基督又把它委托给了使徒彼得及其继承者历任罗马教皇。“基督教世界的一切君主都应当受他的支配,像受耶稣基督本人的支配一样”。精选36 至此,托马斯完成了他对封建等级制和教权至上论的论证和辩护。这些思想代表了罗马教会当时在与皇帝和各国国王争权夺势的斗争中的利益,后来成为罗马教会要求基督教世界最高统治权的理论依据。精选37(三)托马斯关于法的思想 永恒法 自然法 人法 神法精选38 既然有了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区分,那么,法作为统治的重要手段就成为托马斯注目的一个中心问题了。法是人们赖以导致某些行动和不做其他一些行动的准则和尺度,是从属于理性的东西。“它不外是对于种种有关公共幸福的

21、事项的合理安排,由任何负有管理社会之责的人予以公布”。精选39 永恒法:“宇宙的整个社会就是由神的理性支配的,所以上帝对于创造物的合理领导,就像宇宙的君王那样具有法律的性质,这种法律我们称之为永恒法”。此法之所以永恒,乃是因为神的理性是超越一切时间的。正因为永恒法产生自神的理性或曰神的智慧,它是上帝创造世界、统治世界的范本。地上的统治者作为上帝的部属,其法律必须从永恒法产生,必须与永恒法或曰真正的理性相一致。因此之故,凡是符合真正的理性的人法,就具有法的性质;凡是违背真正的理性的人法,就被称为非正义的法律,就不具有法的性质。精选40 世间的一切事物都是受永恒法支配的。不过,人作为一种有理性的动

22、物,却以一种非常特殊的方式受永恒法支配。人拥有上帝所赋予的理性,不仅支配着自己的行动,而且也支配着其他动物的行动,从而成为神意本身的参与者。自然法:“所以他们在某种程度上分享神的智慧,并由此产生一种自然的倾向以从事适当的行动和目的。这种理性动物之参与永恒法,就叫做自然法”。自然法涉及到人所天然爱好的一切行动,其根本原则就在于行善避恶。在原则上,自然法对所有的人来说都是一样的,也是不会发生变化的。精选41 人法:人的这种自然倾向虽然是天然具有的,但却只有通过“某种锻炼”才能够臻于完善。为此就需要人们互相之间的帮助。对于那些禀性善良、有教养、由于神的帮助而自愿想过有德性的生活的人,只要有父辈的指导

23、和劝告就够了。而对于那些性情乖戾、易于作恶的人,为了引导他们避恶行善,为了保证社会上其余的人享受太平生活,就必须用压力和恐吓手段使他们不再做坏事。这就需要制定法律,即人法。精选42 “人类的推论也必须从自然法的箴规出发,达到其他比较特殊的安排。这种靠推理的力量得出的特殊的安排就叫做人法”。人法是从属于自然法的。“一切由人所制定的法律只要来自自然法,就都和理性相一致。如果一种人法在任何一点与自然法相矛盾,它就不再是合法的,而宁可说是法律的一种污损了”。由于人法只不过是从自然法推论出的特殊的安排,因此,它既不是普遍的,也不是不变的。精选43 神法,即基督教所谓上帝启示的“摩西十诫”。神法之所以必要

24、,在托马斯看来一共有四条理由:(1)人注定要追求一个永恒幸福的目的,这超过了与人的天然才能相称的目标,因此,人必须不但接受自然法和人法的指导,而且还接受神所赋予的法律的指导;精选44(2)由于人们对于人类活动往往作出极不相同的判断,由此产生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法律。因此,为了使人确凿无疑地知道他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就有必要使他的行动受神所赋予的法律的指导,因为神法是不会犯错误的;(3)由于人法所涉及的是可以加以法律判断的事实,即只涉及到显而易见的外表的活动,不足以指导和规定人的内心活动,因此,就有必要加上一种神的法律;(4)人法不能惩罚和禁止一切恶行,因此,为了纠正这种弊端,就必须有一种可以

25、防止各式各样罪恶的神法。精选45 托马斯的法律学说自永恒法始,至神法终,其中心思想在于强调神法高于人法,把基督教上帝的十条诫令抬高到规范人类生活的最高准则的地位,以便树立和保证罗马教会对世俗国家的优越地位。精选46(三)伦理学 托马斯的伦理学是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加神学的结果。(1)认为道德活动的终极目的是上帝,直接目的是幸福,幸福和上帝的关系是共有的善和最高的善的关系。(2)认为德性分为基本德性和神学德性。基本德性是以理性为标准的意志的习惯,有谨慎、正义、节制和坚韧四种;神学德性是意志遵循上帝启示和使徒教导而培养出的好习惯,包括有信、望和爱。精选47 在伦理学问题上,托马斯吸取了亚里士多德关于

26、至善的理论,但把至善和上帝联系在一起。他认为,人是一种有目的的动物,人的一切行动乃至整个人生都在追求着某种目的、幸福或者善。伦理学的任务就是研究人生的理想和目的,即如何追求至善,获得最高的幸福。但是,至善和最高的幸福决不在物质世界中,也就是说,不在于财富、名誉、地位、权威之中,因为这些东西纵然是对人们有益的,但只能部分地满足人们的愿望,只能是有限的善。至善和最高的幸福甚至也不在科学知识或者理论知识中,因为一方面,知识只能实现人格的一部分,满足人的某些愿望。另一方面,知识本身也是有限的。人的至善和最高幸福只能是精神上的满足,只能在于对无限的真善美的追求中。这种无限的真善美只存在于上帝之中。因此,

27、人的至善和最高幸福就在于承认上帝、信仰上帝、认识上帝、分有上帝。精选48“神学德性”高于“基本德性”。因为“神学德性”不仅也注重培养人的良好社会习性,而且通过信仰上帝、把希望寄托于上帝、爱上帝,可以使人升华到道德的最高境界,达到至善,获得最高的幸福。“从产生的顺序来说,信仰先于希望,希望先于爱。但是,从完善性来说,爱比信仰和希望优越,因为它是一切德性的形式和根源”。精选49 于是,成为基督教伦理学最崇高的德性,是一切德性的源泉和基础,一切德性都在对上帝的爱中完成和实现。没有对上帝的爱,就没有任何德性。只有爱上帝,才能使人生充实,人格完善,才能实现对最高幸福的追求。精选503)认为“自然律”即关

28、于人的本性的规律是上帝制定的永恒律,并铭刻在人的心灵中,表现为人的自然禀赋和倾向。“自然律”内容为:趋善避恶以保全生命,通过夫妻关系来繁衍后代,在和平环境里探索真理,服从法律以保持社会秩序。精选51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托马斯的政治学和伦理学说完全是围绕着上帝和人以及社会的关系展开的。上帝是人以及社会的创造者、统治者,是人的个人生活和社会生活追求的最终目的。遵从上帝的律法、信仰上帝、爱上帝,成为人类社会生活的最高准则。因此,尽管托马斯的社会政治学和伦理学说和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思想有极深的渊源关系,因而带有一定的理想主义色彩,但在本质上却是以上帝为核心,以对上帝的信仰为最高哲学原则建立起

29、来的。精选52 托马斯以其大胆革新的精神和渊博的学识,为基督教建立了一个百科全书式的哲学体系,确立了亚里士多德主义在教会神学中的地位,对后世的神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过,托马斯主义真正取得胜利,却是在他死后半个世纪的事情了。随着教会权威日趋没落,托马斯的地位却不断上升。1323年,他被封为圣徒,1567年又被封为圣师。1879年,教皇利奥十三世正式规定托马斯学说为罗马公教会的神哲学原理。直到20世纪,亦有新托马斯主义流行于世。精选53四、英国的经院哲学(一)罗吉尔培根(Roger Bacon,1214-1292)1 1、认识的四种障碍(、认识的四种障碍(“四障碍说四障碍说”)培根认为在

30、下面四个方面造成了人类理解真理的障碍,导致错误的认识:“屈从于谬误甚多、毫无价值的权威;习惯的影响;流行的偏见;以及由于我们认识的骄妄虚夸而来的我们自己的潜在的无知”。精选54 (1)崇拜权威的教条主义。(“靠不住的、不适当的权威的榜样”)(2)因袭守旧的保守主义。(“习俗的长期性”)(3)盲目的信仰主义。(“无知民众的意见”)(4)夸夸其谈、不学无术。(“以虚夸的智慧掩饰无知”)精选55三种糟糕的理由:(1)这是我们前辈树立的榜样(2)这是习俗(3)这是共同的信念精选56 2、对教会和封建社会的批判、对教会和封建社会的批判 “在我们这个时代,充满了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严重的罪孽。圣位成为不义

31、的人们欺骗和虚伪的牺牲,傲慢成风,贪欲泛滥,妒忌吞噬着一切。放纵玷辱了整个教廷,奢侈统治了一切。整个教界都只热衷于纵欲、傲慢和贪婪”。“诸侯王公和骑士们互相压榨,使其臣民们背上了无休无止的战争和赋税的沉重负担。”精选57 3、对新学科内容的设想、对新学科内容的设想 培根提出要改革哲学的学科内容,以适应现实的需要。他提出的新学科由五部分组成,即数学、语言学、透视学、实验科学和伦理学。精选58 4、论实验科学、论实验科学 培根在哲学的学科组成中提出了“实验科学”的新学科,是第一个使用“实验科学”的人,他极力地推崇实验科学,不仅从理论上向人们阐明实验科学的重要性,而且提出过很多有用的设想,可称之为实

32、验科学的先驱。精选59关于实验科学的优越性的论证(1)具有实证性,能证明科学的结论。他阐述了逻辑证明(推理)与实验的关系,认为如果推理证明是确定知识的必要条件的话,那么实验科学就是确定性的充分条件。他说:“一切事物都必须被经验证实”。(2)具有工具性,如果没有实验的帮助,其他科学便达不到目的。(3)具有实用性,它不仅仅是其他科学的工具,而且是达到人为目的的工具。精选60(二)奥康主义威廉奥康(William Ockham,1285-1349)1、新唯名论、新唯名论 奥康通过在唯名论中引入13世纪的词项逻辑的有关研究结果,重新对事物的性质和概念内容作解释,发展出新唯名论理论。精选61 1、关于词

33、项概念的逻辑功能的论述、关于词项概念的逻辑功能的论述 (1)认为观念符号有指称指称和指代指代两种不同的逻辑功能,“指称”是符号自身具有的代表功能,“指代”是符号在命题中才具有的代表功能。有指代功能的符号不一定都有指称功能。例:苏格拉底(指称)苏格拉底在跑(指代)(2)认为殊相是专名殊相是专名,具有对一个个别事物的指称指称功能或对其他专名的指代指代功能;共相只有共相只有对个别事物的概念或思想的指代指代功能。这样共相与殊相的区别变成了名称概念的逻辑功能的区别。有人在跑精选622、对、对“普遍性普遍性”的唯名论解释的唯名论解释 由于唯名论只承认个别事物是实在的,因此实在论常在科学研究对象具有普遍性、

34、谓词的表述对象具有普遍性和定义对象具有普遍性这三个问题上为难唯名论,奥康运用指称和指代指称和指代的区别的区别理论对以上三个问题做出了解释,回应了实在论的责难。精选63 (1)认为科学的研究对象毫无疑问地要有普遍性,是共相及其组成的普遍命题,但这并不意味着存在着与共相对应的实体,因为这里的共相并不指称任何东西,而是指代殊相,实际存在只是个别事物,只不过它们不直接成为科学的研究对象而已。唯名论和实在论的共同错误:混淆了单词本身的指称功能与词项在命题中的指代功能。“当科学被说成是以共相为对象时,人们应当这样理解:它是以能够指代事物的共相为对象的。”精选64 (2)认为在命题“所有S是P”中,谓词P并

35、不指称主词S所指称的东西的任何一部分,它正确表述主词的功能是它的指代功能,因此,谓词可以普遍地表述个别事物,不需象实在论者那样设立一个与谓词相对应的普遍实在对象。精选65 (3)认为在定义的命题“X是Df”中,根据语言单位只能与语言单位互换和定义与定义对象有互换性的原理,定义对象不是实体或实在的类,而是普遍词项,定义不过是对所有被定义的对象的名称(不管它们是殊相还是共相)的指代。另外,Df应是指代的指代,比一般命题的谓词P有更高的概括作用。精选663、论自明知识与证据知识的区分、论自明知识与证据知识的区分 (1)知识的真假始于命题的真假,判断命题的真假通过两个途径进行:一是通过了解命题中词项之

36、间的关系;二是根据词项与事物之间是否有对应关系。(2)对词项之间的意义联系的认识叫做抽象认识,如“苏格拉底是人”;对词项与事物之间有无联系的认识叫做直观认识,如“苏格拉底在跑”。(3)两种复合认识:由直观认识复合组成证据知识 由抽象认识复合组成自明知识。(4)直观认识表达偶然命题,证据知识是偶然知识;抽象认识表达必然命题,自明知识是必然知识。精选674、“奥康剃刀奥康剃刀”奥康的新唯名论是反对实在论的,直接针对的就是实在论设置的普遍实在,在他看来,它们统统是无必要的、多余的,要坚决把它们剔除掉。后人把他的这个理论设立原则叫做“奥康剃刀”。用奥康的话表述为:“切勿浪费较多东西去做用较少的东西同样可以做好的事情。”后人表述为:“如无必要,切勿增加实质”它也叫做一条思维经济原则。精选68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