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人教版人教版 八上八上 第四章综合第四章综合 练习题练习题含含答案答案 1在探究树荫下光斑的综合实践活动中,为了研究孔的大小对光斑形状的影响小华设计了四种 有不同形状孔的卡片甲,并用另一张卡片乙覆盖在甲上,如图所示接着,从图示位置沿箭头方 向水平移动乙,观察光斑形状的变化情况,下列合乎要求的是( ) A B C D 2如图所示为“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图,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 B如果将蜡烛 A 向玻璃板靠近,蜡烛 A 的像会变大 C移去蜡烛 B,并在原蜡烛 B 的位置放一光屏,发现光屏上能得到蜡烛 &nbs
2、p; A 的像 D保持 A、B 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无论怎样改变玻璃板的位置,发现蜡 烛 B 始终能与蜡烛 A 的像重合 3小明在一只空碗中放一枚硬币,后退到某处眼睛刚好看不到它另一位同 学慢慢往碗中倒水时,小明在该处又看到硬币这种现象可以用下列哪个光路 图来解释?( ) A B C D 4 由于视觉原因, 用鱼叉刺向水里的鱼往往难于成功 图中能正确解释刺不到鱼的光路图是 ( ) A B C D 5如图所示是艺术体操训练房的俯视图,训练房的北墙有一大平面镜,当老师从室外进入到图示 位置时,甲、乙、丙、丁四位同学能通过平面镜观察 到老师的是( ) A甲同学 B乙同学 C丙同学 D丁同
3、学 2 6若图中猫的头部位置保持不变,把镜子沿 MN 截成两半,并分别 向两侧平移一段距离,则猫的头部通过左、右两半面镜子( ) A都不能成像 B各成半个像,合起来成一个完整的像 C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同一位置 D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不同位置 7光的色散说明白光是一种复色光,棱镜对不同色光的偏折程度不 同,其中对红光的偏折程度最小,对紫光的偏折程度最大图中能正确表示白光通过三棱镜发生 色散的是( ) A B C D 8 如图所示, 关于“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实验用茶色玻璃板的目的是为了在玻璃板后成实像 B选择大小相等的蜡烛 A、B 是
4、为了比较像与物大小关系 C将蜡烛 A 远离玻璃板,像会变小 D把光屏放在玻璃板后像所在位置,像会成在光屏上 9如图是同学们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几种情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蜡烛 A 距玻璃板 4cm,则蜡烛 B 距玻璃板 8cm 才能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 B若蜡烛 A 在玻璃板中的像偏高且倾斜,则乙图是产生该现象的原因 C若在玻璃板与 B 蜡烛之间放一块挡光板,则不能透过玻璃板看到 A 的像 D以上均不正确 10下列有关光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当人靠近平面镜时,“镜中人”变得越来越大 B城市中的光污染是由于光发生了漫反射的缘故 C手影和小孔成像都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D清晨
5、,我们看到的地平线下的“太阳”,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11用激光笔沿图中所示的 PO 方向照射,一定能照射到尚未移动的小鱼或小鸟的是( ) A B C D 3 12如图,平面镜 MN 竖直放置,镜前有一个发光物体 S,此平面镜可绕“垂直于 纸面的水平轴 M”自由旋转,现将平面镜拉离竖直位置一个偏角 至 MN的位置, 释放镜的下端,在平面镜从 MN下摆到 MN 位置过程中,物体 S 的像 S( ) AS的轨迹为线段 BS轨迹对 M 轴的张角为 CS离轴 M 越来越近 DS的轨迹为圆弧 13如图所示的现象或应用中,能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的是( ) A插入水中的铅笔 B自行
6、车尾灯 C树荫下圆形光斑 D水中“倒影” 14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冰熔化过程中冰水混合物温度高于 0 B冷冻室取出的冰棍,外表的“霜”是由空气中水蒸气凝华而成 C通常采用降温的方法将石油气液化储存在钢罐内 D舞台上的云雾是干冰升华成的二氧化碳气体 15生活中我们会看到这样的现象:现象一,剥开棒冰纸时,棒冰周围冒“白气”,现象二,在寒 冷的冬天户外的人不断呼出“白气”,以上两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分别是( ) A棒冰局部升华,呼出的水蒸气液化 B棒冰局部升华,户外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 C棒冰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呼出的水蒸气液化 D棒冰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户外空气
7、中的水蒸气液化 16架设两套完全相同的(如图甲所示)加热装置,两套装置的试管中分别装有少量的相等体积 的 M 固体和 N 固体它们的加热时间温度曲线如图 乙所示(M 为实线,N 为虚线) ,在 35min 内 M 物质从固 体熔化成了液体,N 物质始终是固体则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A这种加热方法一般称为“水浴法”优点是被加热物质 受热比较均匀,缺点是加热温度一般不会超过 100 B由图乙知,M、N 肯定都是晶体 C由图乙知,M、N 肯定都是非晶体 D由图乙知,M 肯定是晶体,N 肯定是非晶体 4 17车内有一块竖直放置的玻璃板,如图 1 所示,车内一乘客通过玻璃板能看到左侧车窗外路旁 树的像图
8、2 是某时刻乘客的眼睛、玻璃板和左侧树位置的简化图,图中眼睛和树用黑点代表 (1)在图 2 中画出此时刻树在玻璃板中的像 (2)车前进过程,树在玻璃板中像的大小 (选择“变大”、“不变”、“变小”) 与乘客的距离 (选择“变大”、“不变”、“变小”) ;该乘客以玻璃板内树的像为参照物,觉得车 (选择“向前 运动”、“向后运动”、“静止”) 18小红站在学校大厅衣冠镜前 2m 的地方,像到小红的距离为 m;小红发现衣领处有一点污 渍,便走近镜子,镜中的像将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由于大厅内光线较暗,为了 帮助小红看清衣领上的污渍,小明应将光源
9、照向 (选填“衣领”或“平面镜”) 19如图所示,小明想通过 A、B 两张纸片上的小孔看见烛焰,他应将烛焰、 两个小孔和人眼调到 上,这样操作的依据是 操作过程中他还在 B 纸片上看到了一个烛焰的像,这个像是 的(选填“正立”或“倒立”) 20晓月同学看到在沸腾油锅中取铁球的表演后,得知锅中的“油”是由油和醋组成的混合液体, 油的沸点为 287,醋的沸点只有 60,当温度达到 时液体就沸腾了,继续加热液体的温 度 升高,表演时铁球的温度不可能超过 21今年初,许多城市出现了雾霾天气,雾霾中的霾主要是由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 物等组成,大量吸入会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而雾则是由大气中的水蒸
10、气经 而形成的;太阳 出来后,雾会慢慢散去,是因为空气中的小水珠发生了 (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22小丽利用如图 1 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的实验 (1)如果有 5mm 和 2mm 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 mm 厚的 玻璃板做实验就合适 实验中用两段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 的关系 (2)在实验过程中,小丽移动蜡烛 B,使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 合,确定了 的位置,为了研究平面镜所成的是实像还是虚像,小丽用光屏代替蜡烛 B,她 (选填“能”或“不能”)用光屏接收到蜡烛 A 的像,由此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 像 (3)如果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如图 2 所
11、示,在实验过程中会出现的现象是 5 23在汽车驾驶室内,驾驶员通过左右两侧后视镜观察,有看不到 的区域(盲区) ,人或其他车辆应尽量避免进入盲区如图,S 为驾 驶员眼睛位置,MN 为左侧后视镜左右两边界点,请作出反射光线 NS 的入射光线,并标出 BM 到车左侧(虚线所示)之间的盲区 24 (1)小宇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将一块平面镜入在水平桌面 上,再把一张硬纸板竖直放在平面镜上,让一束光线贴着纸板沿 EO 方向入射,如图甲所示;小宇想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应将纸板 (选填“A”或“B”)绕 ON 向前或向后弯折 改变入射角大小做三次实验后将测得的数据记
12、录在下表中,根据数据得出结论 次数 入射角 反射角 1 20 20 2 40 40 3 60 60 另一同学也把一束光贴着纸板 A 射到 O 点(如图乙所示) ,但纸板并未与平面镜垂直, 他 (选填“能”或“不能”)在纸板 B 上看到反射光线 (2)陈悦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进行如下操作: 陈悦同学将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 A、B 全部点燃,分别放在玻璃板的两侧,如图丙所示,这样 的操作会造成的后果是 ; 将蜡烛 B 熄灭后,该同学移动蜡烛 B,直到看上去它与蜡烛 A 的像 ,记下像与物的位置; 移动蜡烛 (选填“A”或“B”) ,重做实验三次实验像与物的位置如图丁所示,通过
13、分析可 知像与物到玻璃板的距离 ,它们的连线与玻璃板 25如图,一束光线从三棱镜的 AB 边射入,从 BC 边射出请画出完整 光路图 26如图所示,在平静的湖边有一盏路灯标 记为 S,潜水爱好者在水下 E 处看到路灯的 像为 S请画出水下 E 处的人看到路灯 S 的 光路图,并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路灯 S 通过水面所成的像 A 6 27画出图中人眼通过平面镜 M 看到桌底下球的光路 28如图是小勇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 (1)在实验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 (2)为完成实验探究,还需要一个测量工具,这个测量工具是 (3) 为探究平面镜所成的像
14、与物的大小关系, 小勇做了如下操作: 他先点燃蜡烛 A 放在玻璃板前, 再拿一只外形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 B 竖立着在玻璃板后移动,当移动到 A 像的位置时,发现它与 A 的像完全重合,这表明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的大小 (4)为探究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他将一块与玻璃板等大的不透明的白板竖放在玻璃 板与蜡烛 B 之间,从蜡烛 A 侧观察,仍能看到蜡烛 A 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由光的 形 成的;拿走蜡烛 B,将这块白板移动到蜡烛 A 像的位置时,发现白板上不能承接到蜡烛 A 的像, 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填“实”或“虚”)像 (5)拿走白板,他将蜡烛 A 向玻璃板靠近 2cm,
15、再将蜡烛 B 移到 A 像的位置,通过测量,他发 现蜡烛 A 与它在玻璃板中像的距离变化了 cm, 同时发现像的大小 (填“变大”、 “变小”或“不 变”) (6)实验中玻璃板与水平桌面保持垂直,若不垂直,请你说出这样会对实验操作带来怎样的不便 影响? 7 29某小组在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时,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图甲中 A,B,C 三种读温度计示数的方法正确的是 ;图乙中,表示水在沸腾时的现象 是其中的 (选填“左”或“右”)图; (2)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作出了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所示,由图象可知,在当 时条件下,水的沸点是 ,说明此时的大气压 (选填“大于”、“等于”或
16、“小于”)1 标准大 气压; (3)为了说明水沸腾过程中是否需要吸热,应 ,观察水是否继续沸腾; (4)水沸腾时,杯口附近出现大量“白气”,“白气”是水蒸气遇冷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 30某同学在探究物态变化的实验中,在试管中放入少量碘塞紧盖子放入热水中,观察到试管 中固态碘逐渐消失,变为紫色的碘蒸气并充满试管 (1)此过程固态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2)在上述实验中,小明同学猜想:固态碘是先变成液体,再变成气体,因为速度太快,液态碘 出现的时间太短,因而没有观察到为验证猜想,他查询了一些小资料:碘的熔点是 113.5;碘 的沸点是 184.4;水的沸点是
17、100 请你根据上述资料分析说明小明的猜想为什么是错误的: (3)为了进一步探究此类现象,小明在试管中放入适量温水,然后放入一小块干冰(固态二氧化 碳) ,此时观察到水中有大量气泡产生,同时水面上有大量白雾水中大量的气泡是由 形成 的水面上大量的白雾是由 形成的 8 人教版人教版 八上八上 第四章综合第四章综合 练习题练习题答案答案 1 (1)A 图中随着卡片乙向左移动,孔的形状始终是三角形,并且逐渐变小,故 A 符合要求; (2)BCD 三图中随着卡片乙向左移动,孔的形状发生了变化,不符合要求故选:A 2A、在比较明亮的环境中,很多物体都在射出光线,干扰人的视线,在较黑暗的环境中,蜡烛 是最
18、亮的,蜡烛射向平面镜的光线最多,反射光线最多,进入人眼的光线最多,感觉蜡烛的像最 亮所以最比较黑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故 A 正确; B、蜡烛远离玻璃板过程中,根据物像大小相等,蜡烛的像始终与蜡烛等大,故 B 错误; C、因为光屏只能接收实像,不能接收虚像,所以移去后面的蜡烛 B,并在原位置上放一光屏,不 能发现光屏上能成正立的像,故 C 错误 D、如果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玻璃板前后移动,则像距物距不相等,所以会发现 B 始终不能 与 A 的像完全重合,故 D 错误故选 A 3 解:当我们用眼睛看到水中的硬币,是因为硬币反射的光进入到了我们的眼睛的缘故;根据 光的折射定律的内容知道,光从水斜射
19、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向远离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大于 入射角,且光线是从硬币上发出的,故 B 图正确故选 B 4 解:水中鱼反射出的光,在水面处发生了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人认为光是沿直线传播 的,所以逆着折射光线看上去,看到的是变浅的鱼的虚像所以有经验的渔民应该用鱼叉瞄准看 到鱼的下方位置,才能将鱼叉到;只有选项 B 中的光路图符合题意故选 B 5 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作出老师在平面镜中的像点 S和木质屏风在平面镜中的像 AB,如图所示,像点 S 和甲、乙连线都没有被屏风挡住,因此甲、乙两位同学 都能通过平面镜观察到老师,但像点 S与丙、丁连线被 屏风虚像挡住,所以丙、丁两位同学不能通过
20、平面镜观 察到老师故选 AB 6解:因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与物大小相等、到 平面镜的距离相等、连线与镜面垂直、左右互换,即像、 物关于平面镜对称 所以, 当 MN 分开后, 猫在两个镜子中都成完整的像, 且两个像在同一位置 故 ABD 错误,C 正确故选 C 7 棱镜对不同色光的偏折程度不同,其中对红光的偏折程度最小,对紫光的偏折程度最大;所以白 光经三棱镜后,光屏上自上而下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红光在最上面,紫 光在最下方故选 B 8 A、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目的是为了确定像的位置与大小,并不会成实像,故 A 错误; B、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21、,故 B 正确; C、通过玻璃板成的像是等大正立的虚像,只要物体大小不变,像就不变,像的大小只与物体本身 有关,故 C 错误; D、因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所以不能在光屏上接到,故 D 错误故选 B 9A、由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若蜡烛 A 距玻璃板 4cm,蜡烛 A 的像距离平面镜也为 4cm,则蜡 烛 B 与玻璃板相距 4cm 才能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故 A 错误; 9 BD、实验时平面镜必须要竖直放置,如果不竖直,不论怎样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可能与前面蜡烛 的像完全重合,由图可知,甲图平面镜竖直放置,不会出现像偏高的情况,乙和丙图平面镜没有 竖直放置,分别作出蜡烛 A 的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
22、,可知,乙图平板玻璃中蜡烛 A 的像偏高且倾 斜,如下图: 故 B 正确,D 错误; C、平面镜成的是虚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因此,如 果在玻璃板后面放一块档光板, 则能看见物体的像 A, 无法看到物体 B故 C 错误;故选 B 10 A、由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不管是远离平面镜还是靠近时,平面镜中的像不会改变,故 A 错误 B、城市中的光污染是由于高楼大厦的玻璃幕墙造成的光污染是由于光的镜面反射引起的,故 B 错误 C、光被手遮挡后,在后边形成一个黑色的区域,叫做影子,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在小孔后的 光屏上形成一个清晰的、倒立的实像,都属于光的直线传播,故 C 正确 D、太阳还在地平线以下,
23、我们就看见了它,是因为太阳光经过不均匀的大气层发生折射形成的, 故 D 错误故选 C 11 A、折射光线向靠近法线方向编折,而鱼在远离法线的位置,所以照不到,故 A 错误; B、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而鱼和入射光线在法线同侧,所以照不到,故 B 错误; C、反射角等于入射角,鸟正好在反射光线经过的位置,所以能照到,故 C 正确; D、反射角等于入射角,鸟不在反射光线经过的位置,所以照不到,故 D 错误故选:C 12 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分别作出平面镜在 MN 处 S 的像 S和平面镜 在 MN处 S 的像 S,然后进行分析; 由图可知, S 点绕 M 以 SM 长为半径
24、转动, 所以它的像的轨迹应该是圆弧, 而不是线段,故 A 错误、D 正确; 由图可知,S轨迹对 M 轴的张角大于 ,S离轴 M 的距离始终不变,故 BC 错误故选 D 13 A、插入水中的铅笔,变得弯曲,这是光的折射现象,故该选项不符 合题意; B、自行车尾灯由相互垂直的小平面镜组成,利用了光的反射现象,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 C、树影下的光斑是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现象,故该选项符合题意; D、水中的倒影,利用了光的反射现象,故该选项不符合题意;故 选 C14故选 B 15 剥开棒冰纸时,棒冰周围冒“白气“,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 而成的;在寒冷的冬天户外的人不断呼出“白气”这是呼出的水蒸气 液化而
25、形成的,故 C 正确故选 C 16 故选 A17 解: (1)作出树 A 点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 A 即为此时刻树在玻璃板中的像注意留下虚线和垂直符号的痕迹 (2)因为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像和物体大 10 小相同所以,车前进过程,树在玻璃板中像的大小不变; 因为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所以当车前进过程,树与乘客的距离变大 该乘客以玻璃板内树的像为参照物,因为树与平面镜的距离变大,即像在往前面运动,所以觉 得车向后运动故答案为:不变;变大;向后运动 18 解: (1)小红站在距离平面镜 2m 前照镜子,根据物像到平面镜距离相等,所以小红的像到 小红的距离为 2m+
26、2m=4m (2)当小红走近镜子时,小红的身高不变,根据物像大小相等,所以像大小不变 (3)光照射在平面镜上会发生镜面反射,为了帮助小红看清衣领上的污渍,小明应将光源照向衣 领;故答案为:4;不变;衣领 19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小明想通过 A、B 两张纸片上的小孔看见烛焰,应将烛焰、两 个小孔和人眼调到同一直线上; 蜡烛发出的光线通过 A 纸片上的小孔在 B 纸片上形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倒立的实像 故答案为:同一直线;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倒立 20 解:由于锅中的“油”是由油和醋组成的混合液体,醋的沸点是 60,所以锅中的液体温度达 到 60时液体就沸腾了;液体沸腾的特点是吸收热
27、量,但温度不变,所以继续加热液体的温度不 会升高,表演时铁球的温度不可能超过 60故答案为:60;不会;60 21 空气中的水蒸气温度较高,遇到温度较低的空气,形成小水珠,即形成雾;经过一段时间, 小水珠又吸收空气中的热量发生汽化现象,变成水蒸气消散在了空气中故答案为:液化;汽化 22 (1)当玻璃板越薄,两个反射面成像距离越近,可以近似看成一个像,使实验简单化所 以选择 2mm 的玻璃板; 实验时采用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一支蜡烛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并点燃,另一支放在玻璃板的后 面,当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和玻璃板前面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时可以比较物像大小关系 (2)在实验过程中,小丽移动蜡烛
28、 B,使它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确定了像的位置,平面镜成 像实验时,把光屏放在像的位置,发现光屏上并没有像,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 (3)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如果玻璃板没有放正,蜡烛的像与蜡烛不在同一水 平面上,所以蜡烛成的像不与蜡烛重合,所以有可能找不到像 故答案为: (1)2;大小; (2)像;不能;虚; (3)蜡烛 B 与蜡烛 A 的像不能重合 24 解: (1)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 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所以把纸板 F 向前或向后折叠,则在纸板 F 上都不能看到反射光线, 说明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和法线
29、应在同一平面内 根据数据得出结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如果实验中硬纸板放得没有与平面镜垂直,稍有倾斜,则当入射光贴 着硬纸板射向镜面上的 O 点后,法线将会不在硬纸板上,所以在硬纸板 上不能看到反射光线 (2)选用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点燃一只蜡烛,用另一个完全相同的蜡烛放在像的位置,来 代替像,为了研究像与物的大小关系;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 A、B 全部点燃,分别放在玻璃板的 两侧,在玻璃板的两侧都会出现虚像,形成重影,无法探究像与物的关系; 11 未点燃的蜡烛与点燃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可知蜡烛和他成的像大小相等,物体和像关于平面 镜对称,可以确定像的位置 移动蜡烛 A,重做实验,未点燃的蜡烛处
30、在像的位置,用刻度尺量出点燃的蜡烛和未点燃的蜡 烛到平面镜的距离;通过分析可知,像和物体到玻璃板的距离相等,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垂直 故答案为: (1)B;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不能; (2)在玻璃板的两侧都会出现虚像,形成重影,无法探究像与物的关系;重合;A;相 等;垂直 28 (1)因为玻璃板是透明的,能在观察到 A 蜡烛像的同时还可以透过玻璃清楚的看到放在 后面 B 蜡烛,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实验中需要测量物体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进行比较,所以用到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 (3)未点燃的蜡烛与点燃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可知蜡烛和它成的像大小相等; (4) 因为平面镜成的像是光的反射,
31、而不是光线的真实到达, 而是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交点, 所以在玻璃板与蜡烛 B 之间放上不透明的白板,从蜡烛 A 侧观察,仍能看到蜡烛 A 的像; 当在 A 蜡烛像的位置上放一张白板做屏幕,白板上不能承接到像,说明平面镜成虚像 (5)他将蜡烛 A 向玻璃板靠近 2cm,蜡烛 A 的像也向玻璃板靠近 2cm;因此,再将蜡烛 B 移到 A 像的位置,通过测量,发现蜡烛 A 与它在玻璃板中像的距离变化了 4cm;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 体等大,此过程像的大小不变 (6)实验时平面镜必须要竖直放置,如果不竖直,不论怎样移动后面的蜡烛都不可能与前面蜡烛 的像完全重合 故答案为: (1)确定像的位置; (2
32、)刻度尺; (3)相等; (4)反射;虚; (5)4;不变; (6)像与 物不能完全重合 29 解: (1)图中读数的时候,视线要与液柱的上表面保持相平,故 A、C 错误,B 正确;由图 乙知,左图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渐变大,是沸腾时的图象,右图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体积逐 渐变小,是沸腾前的图象; (2)由实验数据知,水在沸腾过程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水沸腾时的温度是 99,所以水的沸 点是 99由于沸点小于 100,所以此时的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 (3)为了说明水沸腾过程中是否需要吸热,应停止加热,观察水是否继续沸腾; (4)水沸腾时,烧杯口上方有大量的“白气”产生,这主要是因为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故答案为: (1)B;左; (2)99;小于; (3)停止加热; (4)液化 30 (1)试管中的固态碘在热水中,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属于升华过程; (2)由数据知,水的沸点是 100,而碘的熔点是 113.5,所以碘在 100的沸水中不可能熔化; (3)干冰在温水中迅速由固态升华成为气态,同时吸收热量;二氧化碳气体使水面上方空气温度降低,空气中的 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雾 故答案为: (1)升华; (2)热水温度低于碘的熔点,碘不可能熔化; (3)干冰吸热升华;水蒸气遇冷液化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