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长治市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指南二一八年十二月长治市人民政府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 发布目 次前 言11 总则11.1适应范围11.2工作目标11.3工作程序11.4工作原则22 规范性引用文件33 术语和定义44 准备与策划54.1成立组织54.2建立制度54.3人员培训54.4收集资料65 风险分级管控65.1危险源辨识65.1.1风险点确定65.1.2危险源及事故类型75.1.3事故原因分析85.2安全风险评估95.2.1风险评估准则95.2.2风险点级别确定105.2.3制定风险控制措施105.3风险管控115.3.1风险管控分级115.3.2风险分级管控
2、图125.3.3风险分级管控清单125.4风险告知125.4.1风险公示与可视化125.4.2风险教育125.5风险管控信息管理136 隐患排查治理136.1制定隐患排查计划136.2实施隐患排查136.3隐患治理146.4隐患治理验收146.5隐患排查信息管理157 持续改进157.1体系评估157.2信息更新157.3信息传递157.4体系改进168 实行日期及有效期16附录17附录1 常用风险评估方法17附录2 风险评估表18附录2.1风险点台账18附录2.2作业活动清单18附录2.3设备设施清单18附录2.4作业活动风险评估记录表18附录2.5设备设施风险评估记录表19附录2.6危险评
3、估结果统计表19附录2.7安全风险管控清单19附录2.8危险源清单20附录3 风险评估与分级管控报告主要内容20前 言本指南是依据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及山西省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指南的要求,借鉴和吸收国际、国内风险管理相关标准、现代安全管理理念和企业安全生产风险(以下简称风险)管理经验,融合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及安全生产标准化等相关要求,结合长治市企业安全生产实际情况编制而成。本指南用于规范和指导长治市企业开展安全风险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达到降低风险,杜绝或减少各种事故隐患,降低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本指南由长治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提出,委托长治市
4、安全生产技术协会组织,山西中信安评科技有限公司安评科技有限公司起草。本指南主要起草人:荆恩芳、张军会、魏日中、秦淑环、张有芝、宋会婷、谭向春、和燕飞、赵飞、任迎春、张来庆、王建芳。22长治市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指南(试行)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是企业安全管理的基础,是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的进一步深化。为指导全市企业开展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以下简称“双预防机制”)建设,坚决杜绝和防范重特大事故,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水平,依据山西省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指南(晋安办发【2018】68号)、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规范,借鉴和
5、吸收山东省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经验,结合长治市企业特点,编制长治市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指南。1 总则1.1适应范围本指南适用于长治市范围内危化、非煤矿山及冶金、有色金属、建材、机械、纺织、轻工、烟草、商贸等工贸行业企业安全风险评估、分级管控、隐患排查与治理双预防机制建设。1.2工作目标企业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应实现以下工作目标:建立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建立安全风险管控清单和数据库;绘制安全风险四色分布图和作业安全风险比较图;制定重大安全风险管控措施;设置重大安全风险公告栏和制作岗位安全风险告知卡;建立隐患排查治理清单、管理台帐(包括综合、分项管理台账)或数
6、据库;制定重大隐患治理实施方案;逐步建立完善安全风险和隐患排查信息管理系统并实现与监管部门信息系统对接。1.3工作程序企业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基本程序包括策划和准备、安全风险辨识与评估、安全风险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等,工作程序如下:图1-1 企业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基本程序1.4工作原则1.4.1全员参与企业是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和运行的责任主体,企业主要负责人应组织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机制体系建设工作,构建主要负责人组织、各部门实施、全员参与的工作机制,形成安全风险自辨、自评、自控和隐患自查、自改、自报的工作格局。1.4.2资金保障企业负有组织、指挥或者管理职权的实际控制人、投资人是本单位双
7、重预防机制建设和运行的第一责任人,应保证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和运行所必须的投入;企业应按照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规定标准提取安全生产费用,保障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和运行专项资金落实。1.4.3过程管控企业双重预防工作应贯穿于规划、设计、施工、运行/维护及废弃处置的整个生命周期。1.4.4体系融合企业应建设符合本企业实际的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开展危险源辨识、风险分析、风险信息整理与公告、风险控制和持续改进工作。企业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应与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有机结合,形成一体化的安全管理体系,使风险评估及分级管控贯彻于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企业应将风险管控工作列入安全生产目标责任考核,形成长效激励
8、工作机制。按照“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原则,明确各岗位辨识风险、落实风险控制措施的责任,通过评审、更新,不断完善风险分级管控体系。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指南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指南。GB 2894 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GB 6441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T 13861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 18218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T 20002.4 标准中特定内容的起草 第4部分:标准中涉及安全的内容GB/T 23694 风险管理 术语GB/T 24353 风险管理 原则与实施指南GB/T 27921 风险管理 风险评估技
9、术GB/T 28001 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 要求GB/T 33000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GBZ 158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Z/T 203 高毒物品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告知规范AQ/T 3046 化工企业定量风险评估导则安监总管三2017121号 化工和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试行)安监总管四2017129号 工贸行业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2017版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3.1安全风险发生危险事件或有害暴露的可能性,与随之引发的人身伤害、健康损害或财产损失的严重性的组合。3.2风险点风险伴随的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以及在
10、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实施的伴随风险的作业活动,或以上两者的组合。3.3危险源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其组合。3.4危险源辨识 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3.5安全风险评估以实现系统安全为目的,运用系统安全工程原理和方法,对系统中存在的已辨识的风险类别进行分析,判断系统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从而为制定防范措施和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3.6风险分级通过采用科学、合理方法对危险源所伴随的风险进行定性或定量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划分等级。风险分级的目的是确定风险管控的优先顺序。3.7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根据安全风险不同级别、所需控制资源、控制能力及控制措施复杂
11、和难易程度等因素确定不同控制层级的风险控制方式。3.8事故隐患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场所的不安全因素和管理上的缺陷。3.9三种状态常规活动下的正常状态、非常规活动下的异常状态和紧急状态。常规活动下的正常状态即正常生产活动;非常规活动下的异常状态,即设备、系统故障或参数发生偏离的情况;紧急状态,即将要发生或正在发生的重大危险,如设备被迫停运、火灾爆炸事故等。4 准备与策划企业开展风险辨识、评估和管控之前应做好成立组织、制定方案、组织培训、建立制度、收集资料等
12、准备与策划工作。4.1成立组织企业应形成安全风险自辨、自评、自控和隐患自查、自改、自报的工作格局。企业应成立由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分管安全和技术的负责人任副组长,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双重预防机制建设领导组,组织开展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各级组织(公司、部室、车间、工段/班组)均应成立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小组。全体员工应参加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提倡企业聘请、委托服务机构或行业专家指导开展安全风险评估工作。4.2建立制度企业应建立健全符合实际的风险管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制度,明确职责、确定任务和要求,制定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程序,结合企业实际情况,编制作业指导书。企业应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落实情况纳入
13、各单位、岗位安全绩效。企业应制定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方案,明确工作目标、实施内容、责任部门、保障措施、工作进度和要求等内容。企业各部门应根据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方案,制定本部门的工作计划,层层分解、落实责任。4.3人员培训企业应对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相关知识开展分层次、有针对性的专题培训,明确人员培训的责任部门、目标、内容、对象、时间,细化保障措施。企业应强化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使其具备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的知识和能力,能够对员工进行内部培训并带领员工以正确的方法开展工作。企业应组织全体员工开展关于风险管理理论、风险评估方法、评估过程和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结果等培训,使其掌握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所需的相关知
14、识,具备参与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的能力。4.4收集资料企业应收集与开展双预防机制建设相关资料,主要包括以下基础资料:国家现行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安全管理资料,如管理制度、操作规程、责任制、应急预案、各类作业票证等;原辅材料、中间产品和产品的理化特性;区域位置图、总图、工艺布置图等相关图纸;作业现场和周边条件(水文地质、气象条件、周边环境等);详细的工艺、装置设备说明书和流程图;相关工艺、设施的安全分析报告;主要设备清单及其布置;设备试运行方案、操作规程、维修措施及应急处置;设备运行、检修、试验及故障记录;本企业及相关行业事故案例;相关风险管理资料。5 风险分级管控5.1危险源辨识企业应在资
15、料收集的基础上划分范围和对象,辨识危险源,分析和确定可能发生事故类别。危险源辨识应覆盖风险点内全部设备设施和作业活动,并充分考虑不同状态和不同环境带来的影响。采用工作危害分析法(JHA)、安全检查表法(SCL)、预先危险性分析法(PHA)、专家经验分析法、头脑风暴法、因果分析图法等定性评价方法辨识危险源。涉及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过程,还应采用危险可操作性危险分析(HAZOP)法。5.1.1风险点确定风险点划分应遵循大小适中、便于分类、功能独立、易于管理、范围清晰的原则。企业应将生产装置区、储存区、装卸区、生产工房、库房、控制室、配电室等功能分区作为若干个相对独立的单元,划分为风险点,建立风险
16、点台账。危险源辨识应覆盖企业地上和地下以及承包商占用的场所和区域的所有作业环境、设备设施、生产工艺、作业人员及作业活动。企业应建立作业活动清单、设备设施清单,明确风险评估的对象。5.1.2危险源及事故类型危险源辨识应查找本单位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能量的能量源或拥有能量的能量载体(常见能量源、能量载体及事故类别见表5-1)、危险有害因素存在的部位、存在方式,确定可能发生的事故后果及事故类型,重点应考虑以下四个方面:能量的种类和危险物质的危险性质;能量或危险物质的能量;能量或危险物质意外释放的强度;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的影响范围。表5-1 常见的能量源、能量载体及事故类型序号事故类型能量源能量载
17、体1物体打击产生物体落下、抛出、破裂、飞散的设备、场所、操作落下、抛出、破裂、飞散的物体2车辆伤害车辆、使车辆移动的牵引设备、坡道运动的车辆3机械伤害机械的驱动装置机械的运动部分、人体4起重伤害起重、提升机械被吊起的重物5触电电源装置带电体、高跨步电压区域6灼烫热源设备、加强设备、炉、灶、发热体高温物体、高温物质7淹溺江、河、湖、海、池塘、洪水、储水容器水8火灾可燃物火焰、烟气9高处坠落高差大的场所、人员借以升降的设备、装置人体10坍塌土石方工程的边坡、料堆、料仓、建筑物、构筑物边坡土(岩)体、物料、建筑物、构筑物、载荷11冒顶片帮矿山采掘空间的围岩体顶板、两帮围岩12透水地下水、地表水13放
18、炮炸药14火药爆炸炸药15瓦斯爆炸瓦斯16锅炉爆炸锅炉蒸汽17容器爆炸压力容器内容物18其他爆炸可燃性气体、蒸气和粉尘19中毒和窒息产生、储存、聚积有毒有害物质的装置、容器、场所有毒有害物质20其他伤害放射性物质;踩踏;职业危害因素;雷电射线;人群;职业危害因素场所;建筑物、构筑物、人体5.1.3事故原因分析危险源辨识应依据GB/T13861的规定,对潜在的人、物、环境、管理等危害因素进行辨识,常见事故原因见表5-2。人的不安全行为应考虑作业过程所有的常规活动和非常规活动。非常规活动是指异常状态、紧急状态的活动。物的不安全状态应考虑正常、异常、紧急三种状态。常见的异常和紧急状态见表5-3。不良
19、环境应考虑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管理缺陷应考虑与法律法规的符合性、自身管理需要及更新情况。表5-2 常见事故原因序号类型事故原因1人的不安全行为(1) 操作错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2) 造成安全装置失效;(3) 使用不安全设备;(4) 手代替工具操作;(5) 物体(指成品、半成品、材料、工具、切屑和生产用品等)存放不当;(6) 冒险进入危险场所;(7) 攀、坐不安全位置(如平台护栏、汽车挡板、吊车吊钩);(8) 在起吊物下作业、停留;(9) 机器运转时加油、修理、检查、调整、焊接、清扫等工作;(10) 有分散注意力行为;(11) 在必须使用个人防护用品用具作业或场合中,忽视其使用;(12)
20、不安全装束;(13) 对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处理错误;(14) 作业前联系确认不到位;(15) 其他。2物的不安全状态(1) 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2) 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3) 设备或工具布局问题;(4) 个人防护用品用具:防护服、手套、护目镜及面罩、呼吸器官防护用品、听力防护用品、安全带、安全帽、安全鞋等缺少或有缺陷;(5) 其他。3不良环境(1) 照明光线不良;(2) 通风不良;(3) 作业场所狭窄;(4) 作业场地杂乱;(5) 交通线路的配置不安全;(6) 操作工序设计或配置不安全;(7) 地面滑;(8) 贮存方法不安全;(9) 环境温度、湿度不当;(10)
21、 其他。4管理缺陷(1) 技术和设计上有缺陷;(2) 教育培训不够,未经培训,缺乏或不懂安全操作技术知识;(3) 劳动组织不合理;(4) 对现场工作缺乏检查或指导错误;(5) 没有安全操作规程或不健全;(6) 没有或不认真实施事故防范措施;对事故隐患整改不力;(7) 其他。表5-3 生产设施常见的异常状态和紧急状态异常状态紧急状态1. 监测参数偏离正常值;2. 试生产阶段;3. 异常开车、停车4. 设备带病作业;5. 临时性变更工艺;6. 事故排放;7. 其他。1. 监测参数严重超过限值;2. 危险物质大量泄漏;3. 紧急停车;4. 设备事故;5. 压力管道和容器破裂;6. 停水停电(需要连续
22、供水和供电);7. 其他。5.2安全风险评估采用风险矩阵分析法(LS)、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等定量评价方法评估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判定风险等级。风险评估应与危险源辨识结合进行,并填写风险评估记录。企业应结合实际采用多种安全风险评估方法。5.2.1风险评估准则企业进行风险评估应考虑人、财产和环境等三个方面存在的可能性和后果严重程度的影响,结合自身可接受程度,制定事故(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严重性、频次、风险度的取值标准,确定适用本企业的风险判定准则,科学判定风险等级。风险等级判定应遵循从严从高的原则,具体包括: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设计规范、技术标准;本单位的安全管理、技术标准;本单位
23、的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等;相关方的投诉;其他相关资料。属于以下情况之一的,直接判定为重大风险:(1)对于违反法律、法规及国家标准中强制性条款的。(2)发生过死亡、重伤、职业病、重大财产损失的事故,且现在发生事故的条件依然存在的。(3)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的关键装置、重点部位。(4)运行装置界区内固定作业人员或涉及抢修作业等现场9人以上(含9人)。(5)经风险评估确定为重大风险。5.2.2风险点级别确定企业应按风险点各类危险源评价出的最高风险级别作为该风险点的级别;若各危险源的致险因素相互影响、不可分隔,共同触发风险事件时,按可能导致的最高级别确定。5.2.3制定风险控制措施企业制定风险控制措施应
24、考虑可行性、可靠性、先进性、安全性、经济合理性、经营运行情况及可靠的技术保证和服务。从工程控制、管理措施、培训教育、个体防护、应急处置等方面评估现有控制措施的有效性。现有控制措施不足以控制此项风险,应提出建议或改进的控制措施。设备设施类危险源的控制措施应包括:报警、联锁、泄压、泄爆、温度、压力等工艺设备本身带有的控制措施和消防、检查、检验等常规的管理措施。作业活动类危险源的控制措施应包括:制度完备性、管理流程合理性、作业环境可控性、作业对象完好状态及作业人员素质等方面。 不同级别的风险要结合实际采取一种或多种措施进行控制,直至风险可以接受。风险控制措施应在实施前针对以下内容评审:措施的可行性和
25、有效性;是否使风险降低到可以接受的程度;是否产生新的风险;是否已选定了最佳的解决方案;是否会被应用于实际工作中。5.3风险管控5.3.1风险管控分级1、企业根据安全风险评估结果,将危险源可导致不同事故类型的安全风险等级按照从高到低的原则进行安全风险管控分级,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分别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代表。采用风险评估方法确定的危险等级应合理对应到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四个等级。风险管控分级标准见表5-4。表5-4 风险管控分级标准序号风险分级危险特性管控措施管控分级色标1E级5级稍有危险(或可忽略风险)员工应引起注意。需要控制措施的纳入风险监控。基层工段
26、、班组负责控制管理蓝色2D级4级轻度危险(可以接受或可容许的风险)不需要另外的控制措施,应考虑投资效果更佳的解决方案或不增加额外成本的改进措施,需要监视来确保控制措施得以维持现状,保留记录。车间级应引起关注,负责危险源的管理,并负责控制管理,所属工段、班组具体落实蓝色3C级3级显著危险需要控制整改。应制定管理制度、规定进行控制,努力降低风险;应仔细测定并限定预防成本,在规定期限内实施降低风险措施。在严重伤害后果相关的场合,必须进一步进行评价,确定伤害的可能性和是否需要改进的控制措施。科室级(车间上级单位)应引起关注,负责危险源的管理,并负责控制管理,所属车间具体落实;黄色4B级2级高度危险应制
27、定措施进行控制管理。当风险涉及正在进行中的工作时,应采取应急措施,并根据需求为降低风险制定目标、指标、管理方案或配给资源、限期治理,直至风险降至可接受或可容许程度后才能开始或继续工作。公司(或厂)级应重点控制管理,由各专业职能部门根据职责分工具体落实橙色5A级1级极其危险(不可容许风险)应立即整改,不能继续作业。只有当风险已降至可接受或可容许程度后,才能开始或继续工作。红色2、企业应结合本单位组织机构、管理模式,合理确定风险的管控层级:公司(厂)级、车间(工段)级、班组级、岗位级。3、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应遵循以下原则:分类、分级、分层、分专业,逐一明确企业、车间、班组和岗位的管控重点、管控责任和
28、管控措施。重大安全风险应由企业级组织进行专项管控。安全风险控制资源投入如安全专项资金、升级改造、监测监控等应根据安全风险等级确定优先等级。按照消除、限制和减少、隔离、个体防护、安全警示、应急处置的顺序控制。上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级应同时负责管控。5.3.2风险分级管控图企业应按照生产功能、空间界限相对独立的原则将全部作业场所网格化。依据风险点区域设备设施危险源的风险管控等级,将各网格风险等级在厂区平面布置图中利用“红橙黄蓝”四色进行标注,形成安全风险四色分布图。当风险标注位置重叠时,应用风险管控清单予以说明。企业应依据风险点作业活动风险管控等级绘制作业安全风险比较图。对动火作业、受限空间作业、
29、临时用电、高处作业、吊装作业、断路作业、动土作业、盲板抽堵作业、危险品运输等作业活动难以在平面布置图中标示的风险,应利用统计分析的方法,采取柱状图、饼状图等方式,绘制作业安全风险比较图。5.3.3风险分级管控清单企业应在风险辨识和评价后,编制风险点各类风险信息的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并及时更新。风险分级管控清单见附录8。5.4风险告知5.4.1风险公示与可视化企业应结合风险评估的结果,将制定的风险控制措施告知全体员工和相关方。至少应在较大以上的风险部位、设备设施、固定作业活动等处设置公示栏和告知卡。对员工进行风险管控培训,掌握本岗位风险点包含危险源的风险等级、管控措施、责任部门、责任人等信息;对相
30、关方的培训应包括风险点位置、风险等级和管控措施等。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冶金等高危行业风险管控,提倡可视化管理,实现企业、区域、设备、岗位等风险管控信息可视化。通过安全标志、符号、图形、文字等方式,在风险区域、设备设施、操作岗位的显著位置处,设置一目了然、一眼即知的风险公示牌、告知卡及相关标志标识,且标志标识应统一规格、材质、色彩、字体、图例、实例等,以实现标准化的可视化管理。5.4.2风险教育企业应基于安全风险管控编制岗位操作规程、岗位安全培训系列教材,列入全员培训计划,结合岗位达标活动,定期不定期组织培训教育,使全体员工熟练掌握本岗位作业活动、设备设施、作业环境潜在的安全风险,自觉采取预防
31、与控制措施,有效控制各类生产安全事故。5.5风险管控信息管理企业应建立健全风险管控数据库,完整保存风险管控资料。至少包括:风险评估作业文件;相关支持性文件:风险管控制度、风险点划分表、风险评估表,风险分级管控清单、致险因素分析表、风险分级图等;涉及重大风险的辨识、评价过程记录,风险控制措施及其实施和改进记录等;风险评估与分级管控报告(手册)(主要内容见附录3)。6 隐患排查治理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包括计划、排查与登记、治理、验收环节,形成闭环管理。企业应在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的基础上,对所存在的危险源开展全覆盖的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依据各危险源的控制措施和标准、规程要求,制定符合企业实际的隐患排查治理清
32、单,明确和细化隐患排查事项、内容和频次。企业应鼓励从业人员发现、报告事故隐患。企业应落实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验收全过程的信息档案管理制度。 6.1制定隐患排查计划企业应制定隐患排查计划,明确隐患排查的事项、内容、层级、责任人和频次。隐患排查计划应做到定期排查与日常排查相结合、专业排查与综合排查相结合、一般排查与重点排查相结合。对存在重大安全风险和较大安全风险的场所、环节、部位及其管控措施应重点排查。6.2实施隐患排查企业应按照隐患排查计划和隐患排查治理清单组织人员进行隐患排查,填写隐患排查记录,形成隐患和问题清单。事故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
33、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企业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事故隐患的等级由组织隐患排查的企业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确定。对于排查发现的重大事故隐患,要立即向企业主要负责人和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报告。重大事故隐患排除前或者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当从危险区域内撤出作业人员,并疏散可能危及的其他人员,设置警戒标志,暂时停产停业或者停止使用相关设施、设备;对暂时难以停产或者停止使用后极易引发生产安全事故的相关设施、设备,应当加强维护保养和监测监控,防止事故发生。必要时向
34、当地人民政府提出申请,配合疏散可能危及的周边人员。企业应及时将隐患名称、位置、不符合状况、隐患等级、治理期限及治理措施等信息向从业人员通报。6.3隐患治理隐患排查组织部门应下达隐患整改通知书,对隐患整改责任单位、措施建议、完成期限等提出要求。在实施隐患治理前,应当对隐患存在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制定可靠的治理措施。对于一般事故隐患,企业责任部门负责人应立即组织整改。对于重大事故隐患,企业主要负责人应组织制定并实施严格的隐患治理方案,方案应当包括下列内容:治理的目标和任务;负责治理的机构和人员;采取的方法和措施;经费和物资的落实;治理的时限和要求;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6.4隐患治理验收隐患治理完成后
35、,企业应按照隐患级别组织相关人员对治理情况进行验收,填写复查验收清单,实现闭环管理。重大事故隐患治理工作结束后,企业应组织本单位的技术人员和专家对重大事故隐患的治理情况进行评估或者委托具备相应能力的安全生产技术咨询服务机构对重大事故隐患的治理情况进行评估。对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在监督检查中发现并责令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治理的重大事故隐患,企业在完成治理并经评估符合安全生产条件后,还应当按规定向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提出恢复生产经营的书面申请,经审查同意后,方可恢复生产经营。6.5隐患排查信息管理企业应当建立隐患排查治理台账或数据库,主要包括隐患排查任务清单、隐患和问题清单、整
36、改工作清单、复查验收清单。企业应建立完善企业隐患排查信息管理系统,做好隐患信息的登记、分类分级、整改、跟踪等工作。企业的隐患排查信息管理系统应当与当地政府部门的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系统互联互通,并将统计数据及时上报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全过程记录报告隐患排查治理情况。7 持续改进企业应及时修正完善双重预防机制相关制度文件和管控措施,闭环管理,持续改进,促进双重预防机制有效实施。7.1体系评估企业每年至少应对本单位的双重预防机制的有效性、适应性进行一次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对工作流程、规章制度、风险评估、分级管控、隐患排查治理等各环节进行修改完善,确保双重预防机制持续有效运行。7.2信息更新
37、企业应根据以下情况变化对双重预防工作的影响,针对变化范围开展风险分析,及时更新双重预防工作信息: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标准的有关规定发生重大变化;企业新建、改建、扩建项目;生产工艺和关键设备发生变化;企业外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发生伤亡事故或相关行业发生事故;组织机构发生变化;隐患排查治理发现的安全风险管控存在的缺失和漏洞;企业认为应当修订的其他情况。7.3信息传递企业应建立不同职能和层级间的内部沟通和用于与相关方的外部风险管控沟通机制,及时有效传递风险信息,提高风险管控效果和效率。重大风险信息更新后应及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培训。7.4体系改进通过双预防机制运行效果评估,企业应至少在以下方面有所
38、改进: 每一轮风险辨识和评估后,应使原有管控措施得到改进,或者通过增加新的管控措施提高安全可靠性; 完善重大风险场所、部位的警示标识; 涉及重大风险部位的作业、属于重大风险的作业建立了专人监护制度; 员工对所从事岗位的风险有更充分的认识,安全技能和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提高; 保证风险控制措施持续有效的制度得到改进和完善,风险管控能力得到加强; 根据改进的风险控制措施,完善隐患排查项目清单,使隐患排查工作更有针对性。8 实行日期及有效期本指南自发布之日起试行。附录附录1 常用风险评估方法常用风险评估方法评估方法评估目的适用范围定性/定量可提供的评估结果事故原因频率/概率事故后果风险分级安全检查表法
39、危害分析、安全等级设备设施管理活动定性不能不能不能不能头脑风暴法危害分析、事故原因设备设施管理活动定性提供不能提供不能因果分析图法(鱼刺图法)危害分析、事故原因设备设施管理活动定性提供不能提供不能情景分析法危害分析、事故原因设备设施管理活动定性提供不能提供不能预先危险性分析法危害分析、风险等级项目的初期阶段、维修、改扩建、变更定性提供不能提供提供事故树分析法事故原因、事故概率已发生的和可能发生的事故、事件定量提供提供不能概率分级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法故障原因、影响程度、风险等级设备设施系统定性提供提供提供事故后果分级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法偏离原因、后果及其对系统的影响复杂工艺系统定性提供提供提供事
40、故后果分级风险矩阵法风险等级设备管理及人员管理半定量不能提供提供提供作业活动风险评估法风险等级作业活动半定量提供提供提供提供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风险等级作业活动半定量不能提供提供提供人员可靠性分析方法人员失误人员行为定量提供提供不能不能危险度评价法风险等级装置单元和设备定量不能不能不能提供道化学公司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法火灾爆炸、毒性及系统整体风险等级化工类工艺过程定量不能不能提供提供ICI 司蒙德火灾、爆炸、毒性指标法火灾爆炸、毒性及系统整体风险等级化工类工艺过程定量不能不能提供提供易燃、易爆、有毒重大危险源评价法火灾爆炸、毒性及系统整体风险等级化工类工艺过程定量不能不能提供提供事故后果模
41、拟分析方法事故后果区域及设施定量不能提供提供提供附录2 风险评估表附录2.1风险点台账风险点台账序号风险点名称区域位置可能导致事故类型现有主要风险控制措施备注(可能导致事故类型:参照GB6441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填写。)附录2.2作业活动清单作业活动清单序号风险点名称岗位名称作业活动活动频率备注填表说明:活动频率分为频繁、特定时间、定期三种。附录2.3设备设施清单设备设施清单序号风险点名称设备设施名称安装位置备注填表说明:1.设备类别:专用设备、通用设备、特种设备等。2.参照设备设施台帐分类,按照单元或装置进行划分,同一单元或装置内介质、型号相同的设备设施可合并,在备注内写明数量。3.厂
42、房、管廊、手持电动工具、办公楼等可以放在表的最后列出。附录2.4作业活动风险评估记录表 工作危害分析+风险矩阵评价表序号工作步骤(作业活动)危害及潜在事件(危险有害因素)可能造成的事故类型现有管控措施LSR风险度风险等级填表说明:1、审核人为所在岗位/工序负责人,审定人为上级负责人。2、风险度是运用风险评估方法指按照表5-4风险等级对照表规定的危险特性。3、风险等级是运用风险评估方法指按照表5-4风险等级对照表规定划分的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四个管控级别,分别用“红、橙、黄、蓝”标识。工作危害分析+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表序号工作步骤(作业活动)危害及潜在事件(危险有害因素)可能造成
43、的事故类型现有管控措施LECD风险度风险等级填表说明:1、审核人为所在岗位/工序负责人,审定人为上级负责人。2、风险度是运用风险评估方法指按照表5-4风险等级对照表规定的危险特性。 3、风险等级是运用风险评估方法指按照表5-4风险等级对照表规定划分的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四个管控级别,分别用“红、橙、黄、蓝”标识。附录2.5设备设施风险评估记录表(1)预先危险性分析+风险矩阵分析表序号危险事件触发事件事故/事件现有安全控制措施LSR风险度风险等级(2)安全检查表法+风险矩阵分析表序号检查项目标准不符合标准情况及后果现有安全控制措施LSR风险度风险等级建议改进措施填表说明:1、审核人为所在岗位/工序负责人,审定人为上级负责人。2、风险度是运用风险评估方法指按照表5-4风险等级对照表规定的危险特性。3、风险等级是运用风险评估方法指按照表5-4风险等级对照表规定划分的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四个管控级别,分别用“红、橙、黄、蓝”标识。附录2.6危险评估结果统计表危险源统计表序号危险源名称各等级风险危险源数量合计极其危险高度危险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