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章 血液循环,(一)心脏和血管的神经支配,1、心脏的神经支配,(1)心交感神经,双重神经支配,脊髓胸段中间外侧柱,星状节 颈交感节,窦房结、房室束,房室交界,心房肌、心室肌,一. 神经调节,一神 经 调 节,可引起正性变时、变力、变传导作用。 机制:NE心肌1受体结合,cAMP,心肌细胞膜Ca2通透性,Ca2内流,收缩加强; 肌钙蛋白对Ca2亲和力下降、 Ca2泵,Na Ca2加强,舒张加强; 房室交界细胞Ca2内流,0期去极化速度、幅度加快,传导加快; If加强,窦房结细胞自律性提高,心率加快,(2)心迷走神经,延髓 背核、疑核,节前纤维,心壁,节后纤维,可引起负性变时、变力、变传导作用
2、,机制:ACh心肌M2受体结合,cAMP 心肌细胞膜Ca2通透性,Ca2内流,收缩减弱; 激活ACh敏感K通道,K外流加速; 房室交界细胞Ca2内流 ,0期去极化速度、幅度减慢,传导减慢; If抑制,K外流增加,最大复极电位下降,窦房结自律性下降,心率减慢。,(3)支配心脏的肽能神经元,一些支配心脏的神经元的末梢释放肽类物质,同时也释放乙酰胆碱或单胺类递质; 已知这些神经元末梢释放的血管活性肠肽有正性变力作用及舒张冠状动脉的作用; 末梢释放的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有正性变时作用。,(2)交感N和迷走N对心脏的作用,交感N和迷走N对心脏的作用,2、血管的神经支配,1)缩血管纤维:,交感缩血管纤维,脊髓
3、胸、腰段,节前纤维,节后纤维,交感链神经节,椎前节,内脏血管平滑肌,躯干、四肢 血管平滑肌,作用: 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与a肾上腺素能受体结合,使血管平滑肌收缩,血管变窄。,Ach,作用特点:,(1)不同的血管神经分布密度不同,皮肤 骨骼肌 內脏 冠状动脉、脑动脉,动脉 静脉,细血管 粗血管,(2)持续发放冲动,维持血管的基础紧张性。,交感神经缩血管纤维冲动,血管平滑肌舒张,交感神经缩血管纤维冲动,血管平滑肌进一步收缩,(2)舒血管纤维,1)交感舒血管纤维,支配骨骼肌血管(主要见于猫、狗); 作用:末梢释放乙酰胆碱,与M受体结合,使骨骼肌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 运动时,交感神经兴奋,骨骼肌血管
4、舒张,有利于骨骼肌的供氧和运输代谢产物; 特点:无紧张性活动,只在惊恐、激动和剧烈活动时才发放冲动。,2)副交感舒血管纤维,支配:,脑血管 唾液腺血管 胃肠腺血管 外生殖器血管,作用:末梢释放乙酰胆碱,与M受体结合,使血管舒张; 特点:只调节器官组织的局部血流,对总外周阻力无明显影响。,(二)心血管中枢,延髓:心血管基本中枢,缩血管区:心交感、交感缩血管中枢 舒血管区:抑制缩血管区 传入神经接替站(孤束核) 心抑制区:心迷走中枢(迷走神经背核和疑核),延髓以上:脑干、大脑、小脑、下丘脑 整合中枢,(三)心血管反射 Cardiovascular reflex,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 (
5、减压反射),1) 感受器Sensor: 位置:颈动脉窦、主动脉弓,血管外膜下游离神经末梢; 牵张感受器,BP,牵张加强;BP,牵张减弱,充当压力感受器; 对搏动性压力变化敏感; 在一定范围内(60180mmHg),其传入冲动频率与动脉血压成正比。,2) 传入神经Afferent fibers: 颈动脉窦窦神经合并到舌咽神经 孤束核 主动脉弓主动脉神经合并到迷走神经 孤束核 .,3) 中枢Centers (窦N和主AN) 传入冲动增多至孤束核 缩血管区 (-) 交感缩血管N传出冲动 舒血管区 (+) 心交感N传出冲动 心迷走中枢(+) 心迷走N传出冲动,4)传出神经Efferent fibers
6、 心迷走神经-紧张增加 心交感神经-紧张降低 交感缩血管神经-紧张降低,5)效应 Effectors心率减慢、搏出量减少 总外周阻力降低动脉血压降低,高位中枢 舌咽神经,压 力 感 受 器,颈动脉窦+,主动脉弓+,迷走神经,延 髓,心迷走中枢 + 心交感中枢 - 缩血管中枢 -,心迷走神经紧张,心交感神经紧张,交感缩血管纤维,心脏,心输出量,血管,外周阻力,动脉血压,动脉血压升高,( ),血压突然,窦、弓感受器受到牵拉兴奋性,孤 束 核,缩血管中枢(-),心交感中枢(-),心迷走中枢(+),交感缩血管N(-),心交感N(-),心迷走N(+),阻力血管舒,容量血管舒,心 脏 活 动,外周阻力,V
7、回流量,心输出量,血压,意义: 是一种负反馈调节,可对动脉血压进行双向性的调节,对于调节快速血压波动,维持生理情况下动脉血压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心肺感受器 心房、心室和肺循环大血管壁的感受器总称,其传入神经为迷走神经。 适宜刺激:,2.心肺感受器引起的心血管反射,意义:调节血量及体液的量和成分。,迷走神经,延髓,交感紧张 迷走紧张,心血管:Bp 肾:肾血流量,排水、钠 ADH 释放,排水,3.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性反射,化学感受器,窦N舌咽N 迷走N,保持自然呼吸(间接效应): Bp 人为地维持呼吸频率和深度不变(直接效应): 心率减慢,心输出量减少;冠状动脉舒张; 骨骼肌和内脏血管收缩
8、 Bp,(一)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1、血管紧张素的生成,血管紧张素原,血管紧张素I(10肽),血管紧张素II(8肽),血管紧张素III(7肽),血管紧张素转化酶 (主要在肺血管),肾素 (近球细胞分泌),二、体液调节,氨基肽酶,2、血管紧张素的功能:,(1) 收缩血管平滑肌,微动脉收缩,微静脉收缩,外周阻力,回心血量,血压,(2) 对肾脏的影响,(3) 使交感神经末梢释放NE,(4)与下丘脑的血管紧张素受体结合,使交感缩血管活动,直接:促进钠、水的重吸收,循环血量,间接:使肾上腺皮质释放醛固酮,血压,3、肾素释放的调节(详见第八章),肾血流量,肾血管张力,肾血管感受器,(+),近球细胞释放肾素
9、,交感神经,前列腺素 去甲肾上腺素 肾上腺素,血管紧张素II 血管加压素,流经致密斑的肾小管液中的Cl-,Na+,(+),致密斑细胞,(+),(+),(+),(+),(-),(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1、分泌部位 : 肾上腺髓质 adrenal medulla 2、作用: (和受体结合能力不同) 肾上腺素 (E, A) 去甲肾上腺素(NE , NA) 心脏 1 (正性 变时、变力、变传导) 1 血管 2 (血管舒张) 2 (血管收缩) 效应 强心 升压,肾上腺素,b1,HR,SV,CO,b2,a,皮肤、肾、胃肠 血管收缩,总外周阻力 (TPR),(强心),去甲肾上腺素,a,皮肤、肾、胃肠 血管收缩,TPR,b1,HR,SV,CO,BP,减压反射 (整体情况下),(升压),b2 (作用很弱),(三)血管升压素(抗利尿激素):,下丘脑视上核 室旁核分泌,垂体后叶储存,释放入血,下丘脑垂体束,回顾:下丘脑-垂体结构,下丘脑,腺垂体,神经垂体,作用:,1、使血管收缩。 (浓度很高时);,2、促进水的重吸收。 (生理剂量),抗利尿作用(正常浓度时),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