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书名:书名:公共部门决策 的理论与方法作者:作者:胡象明书号:书号:7-04-021216-7定价:定价:25.10元 主要内容1公共部门决策的特点与作用2公共部门决策理论的相对独立性及其地位3公共部门决策理论的研究方法 决策的基本概念1决策在公共部门管理中的作用3公共部门及其决策的特点2 美国学者斯蒂芬.P.罗宾斯在组织行为学:指决策者“在两个或多个方案中进行选择”。决策(decision-making)中国大百科全书政治学卷:“从多种可能选择中作出选择和决定”。决策必须以对客观规律的认识为基础 决策为人的一切行为所具有 决策发生在人的实际活动之前,并规定着人的整个实际活动,但不同于人的实际
2、活动的全部内容 决策是一个过程 决策的特点决策的特点指人们在正确地认识客观规律的基础上为自己的行动确定目标和选择行动方案的过程,亦即作出决定的过程,它既是人们的一个理性思维的过程,又是一个决断过程,因而也是人们意志活动的过程。决策的定义决策的定义 公共部门公共部门 (public sector)纯粹的公共部门准公共部门 社会部门的划分:第一部门为政府组织,纯粹的公共部门;第二部门为工商企业,这是非公共部门,西方的一些学者将之称为私人部门;第三部门是介于政府组织与工商企业之间的一些部门:公共企业或公益企业;非政府公共机构。(一)“纯粹的”公共部门:政府(广义的)组织。基本特点:第一,政府组织的基
3、本职能是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第二,政府组织用来从事公共管理的权力是一种公共权力。第三,政府组织所掌握和运用的资源是一种公共资源。第四,政府组织为社会所提供的产品是一种公共物品。第五,政府组织行为的价值取向是公共利益。(二)“纯粹的”非公共部门:竞争性工商企业。基本特点:第一,竞争性工商企业的基本投资主体,在西方国家主要是私人,因而其权益主要归私人所有。第二,竞争性工商企业为社会所提供的产品,一般属私人物品而非公共物品。第三,竞争性工商企业的行为价值取向是本企业利益的最大化。(三)第三部门(third sector):公益性企业、公共事业、非政府公共机构。基本特点并决定其是一种准公共组织:第
4、一,其生产或活动的基本目标是公益性,即为公共利益服务。第二,市场化程度较低或非市场化,其生产、活动的内容和方式往往由政府实行控制或必要的行政管制;第三,它为社会提供的产品也往往是一种公共物品或“准”公共物品;第四,其投资主体或提供资源的主体也主要是政府;第五,其“非营利性”与政府组织以“公共利益”作为行为价值取向的目标或原则基本一致,即都是以一种“公益人”而非“经济人”的面貌出现。决策主体的公共性决策内容的公共性决策方式的民主化决策准则的公益化公共部门决策的特点 为公共部门中具有决策权的组织或个人根据公共利益的原则为了有效地实现公共部门的管理目标从多种可能的决策方案中作出选择或决定的过程 公共
5、部门决策定义公共部门决策定义 美国决策理论家赫伯特A西蒙(Herbert.A.Simon):管理就是决策。公共部门决策正确与否,关系到公共部门管理的成败,关系到公共部门及其事业的兴衰。公共部门的管理明确了目标。使公共部门的管理行为有了行动的依据。有助于调动公共部门管理者的工作积极性。有助于使公共部门的管理工作达到更优效果。建立中国特色公共部门决策理论的依据1公共部门决策理论的地位3公共部门决策理论的相对独立性2公共部门决策理论研究的任务4 决策实践是产生科学的决策理论的源泉。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建立中国特色的公共部门决策 理论提供了指导原则和思想方法。现代决策理论是建立中国特色的公共部门决策理 论
6、的理论基石。运筹学、决策分析等现代决策的科学技术和方法,是建立中国特色的公共部门决策理论的科学技术基础。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逻辑学等学科对我们 研究中国特色的公共部门决策理论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公共部门决策理论不同于公共管理学;公共部门决策理论不同于一般决策理论,也不同于竞争性工商企业的经营决策理论。公共部门决策理论也不同于作为应用数学分支之一的“决策论”。公共部门决策理论的建立,使我们能够自觉地对公共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公共部门的决策进行科学的分析和研究,从而有利于公共部门进行科学的决策;加强公共部门决策理论的研究,探讨公共部门决策活动及其规律、方法等,有利于促进整个公共管理理论的发展。
7、让广大公共部门的决策者学一点公共部门的决策理论,将有助于我国公共部门决策水平的普遍提高。阐明公共部门决策的原则;研究公共部门决策的组织机构;探讨公共部门的决策模式;探索公共部门决策的方法;研究公共部门决策者的逻辑思维和心理特点。理论实践结合法1吸收创新法3主体兼容法2 必须认真总结公共部门决策的实践经验,尤其是我国公共部门决策的实践经验,使之上升为理论 公共部门决策理论必须接受公共部门决策实践的检验 我们研究公共部门决策理论的目的,是为了指导公共部门决策实践 根本要求是:立足现代中国,以研究当代中国公共部门决策的实践及其规律性为主体,兼容古今中外有关公共部门决策的经验与理论观点。立足于当代中国
8、国情;特别注意总结我国当前的公共部门决策的实践经验,吸收现阶段我国已有的公共部门决策的理论和方法。兼容古今中外,注意吸收中国古代的、外国的决策思想和决策经验,包容并蓄,真正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吸收时代的一切科学成果来丰富、充实公共部门决策理论。从某些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吸收那些有关公共部门决策方面的知识或成果,把它们直接纳入公共部门决策理论的体系中。公共部门决策理论需要在吸收当代科学成就的基础上创新:包括体系上的创新和内容上的创新。复习复习 思考思考1、怎样理解决策的内涵及其基本特点?2、怎样理解公共部门和非公共部门的联系和区别?为什么说第三部门是“准”公共部门?3、怎样从公共部门的属性来
9、认识公共部门决策的特殊性?4、为什么说公共部门决策理论是当代决策理论的一个重要的分支学科?研究这 一理论具有什么重要意义?5、研究中国特色的公共部门决策理论必须坚持哪些正确的研究方法?主要内容1经验决策的发展与基本方法2科学决策的产生3科学决策发展趋势 经验决策的产生1经验决策的基本方法3经验决策的发展 2 经验决策(empirical decision-making)是相对于现代科学决策(scientific decision-making)而言的,主要是指决策者凭经验制定决策的活动与过程,或者说凭经验进行决策。决策活动与人类一样古老。人的活动与动物活动的最大区别:动物的活动是盲目的,而人的
10、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地球上有了人类,就有了人的活动,也就有了人的决策。原始人的活动,多是一些为生存而斗争的直接劳动的实践活动。这些活动较为简单,决策过程也不复杂。但已经有了民主决策的萌芽。奴隶社会的出现,意味着阶级和国家的产生,产生了真正意义上的以政府组织为主体的有关公共事务的决策。同时,人类进入了文明社会,真正的经验决策才得以产生 习惯时期习惯时期 标准操作规程时期标准操作规程时期 决策组织专门化时期决策组织专门化时期 (一)习惯时期(一)习惯时期 西蒙认为,在世纪以前,人们在决策及其方式问题上一直没有多大根本性的进展。习惯和个人经验长期以来被认为是决策中最普遍的方式。这种习惯是
11、一些内在化了的、已经记录在人们的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固定模式,决策者凡是碰到了同样的或同类型的问题,就或者直接套用原来的模式,或者对原来的模式稍加改变或重新分解、排列、组合,从而形成一项具体的决策。(二)标准操作规程时期(二)标准操作规程时期 世纪以后,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社会的基本生产组织形式迅速从以家庭为单位转向以工厂为单位,在这样一种历史条件下,先是在工厂里出现了标准的操作规程。这种标准的操作规程以书面的形式记录着一定的程序,要求决策者必须按程序办事。这就使常规决策可循章程,不必事事重新决策。对于新的问题则采用“例外原则”作为这种方式的补充。这条原则规定:凡有章可循或过去有处理经验的即按常规
12、办事,如遇有例外的新情况,则需请示报告,由领导研究决策。(三)(三)决策组织专门化时期决策组织专门化时期 决策组织的专门化产生于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是由科学管理的创始人泰罗首次提出来的。泰罗第一次提出把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开,设立专门的计划部门。决策者的职业化有利于积累决策经验,提高决策质量。直接判断法直接判断法 淘汰法淘汰法 排队法排队法 归类法归类法特点:特点:根据经验对各个方案进行直接判断,一眼就可以看出哪个方案最好,选择方案的过程十分简单 直直 接接 判判 断断 法法特点:特点:在决策问题比较复杂、目标多、方案多的情况下,先根据一些条件和标准,对全部备择方案筛选一遍,淘汰一些达不到
13、要求的方案。淘汰后剩下的方案应该达到起码的满意程度,一般称为临界水平。淘 汰 法 特点:特点:通过综合判断把备择方案按优劣顺序排成队,然后选择其中的最优方案。一是单目标决策排队法。这类决策由于目标只有一个,因而所有方案都可据同一标准进行对比,可以直接对所有的方案排出一个总的优劣顺序。二是多目标决策排队法。采用两两对比的方法进行排列,其基本内容是分别对每两个方案进行比较评分,然后按每个方案得分总和的多少进行统一排列。排排 队队 法法特点:特点:先把类似的方案归于一类,从而把全部备择方案分为几大类,然后进行选择。一是从上往下分组淘汰,即先从每类中选出一个(或两个)最好的方案,而舍去各类中其他方案,
14、然后把从各类中挑出的最好方案进行比较。二是从上往下先选类,后定方案,即先从每类中找出一个有代表性的方案作为该类的代表,或不选代表仅根据各类的大概情况,进行各类之间的比较。归归 类类 法法 科学决策产生的必然性1科学决策的标志2 科学决策产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有其历史必然性,因为随着经济、社会和科技的发展,管理决策发生了以下变化:(一)决策的正确与否,对一个组织的生存和发展变得越来越重要。企业的管理重点逐渐从基层工效问题转向高层决策问题。同样,政府及相关公共部门也不得不把管理的重点推向高层决策。(二)由于社会变得越来越复杂,因而决策变得越来越困难。为了提高决策的正确性,迫切需要一整套科学的决
15、策方法。(三)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科学决策的产生提供了科学技术条件。(一)公共部门决策由个人决策发展为集团决策。(二)公共部门决策由单纯的定性分析发展为定性 与定量相结合的分析。(三)公共部门决策由仅注重决策的结果到注重决策的全过程。科学决策的产生,是人类决策方法上的一场深刻革命。它结束了人类单凭经验决策的历史,使人类的决策活动有了科学基础,从而大大地保证了决策的正确性。决策分析方法的科学化1软方法与硬方法的结合3决策分析手段的现代化2 决策分析方法的科学化,其主要趋势是出现了决策分析的数学化、模型化。所谓模型化,是指建立决策模型,即把变量之间以及变量与目标之间的关系,用数学关系式把它们表达
16、出来,然后通过求模型的数学解来评估决策方案的合理性。数学方法被引进决策分析方法中,这与运筹学的产生是分不开的。运筹学最初产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英国。二战以后,运筹学这个有效工具又终于被运用于企业的经营管理和公共管理决策之中。所谓运筹学,就是运用科学方法研究复杂的决策问题,以向决策者提供赖以采取行动,描绘可行方案和预定结果的一个量的依据,并做出数学上的分析这样一门综合性学科。运筹学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一)规划论。它研究计划管理工作中如何通过有关安排和估值,在满足既定的条件下,按某一衡量指标来寻求最优方案。(二)对策论。又叫“博弈论”。它运用数学方法,研究有利害冲突的双方,在竞争性的活动中
17、是否存在自己制胜对方的最优策略以及如何找出这些策略的问题。(三)排队论。排队论亦称“公共事业理论中的数学方法”。排队论所要研究的就是等待时间、排队长度的分布,以求得对排队问题比较合理的解决。决策分析手段的现代化,主要指决策分析手段的电子计算机化。所谓决策分析手段的电子计算机化,是指在决策时应用电子计算机来作为逻辑计算工具进行解题和作为信息处理工具进行信息处理。电子计算机在管理决策中的应用,是从1954年前后开始的。在我国,电子计算机在公共部门的管理及其决策中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电子计算机在决策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电子计算机作为一个快速的逻辑计算工具,大大缩短了解题的时
18、间,从而有可能使运用数学工具做出决策产生在需要行动之前,使这些数学手段真正有了实用的价值。(二)常规决策的数学模型一旦编成现成的计算机应用程序后,就不必每次重新设计数学模型,只要把参数和条件代入程序,即可通过计算机很快就得到答案。这样就可以把决策者的精力从重复性的决策的束缚中摆脱出来,集中精力用于思考和解决更复杂、更关键的决策问题。(三)由于数学化和计算机化的结合,扩大了程序化决策的范围。许多原来看起来似乎不相同的非程序化决策,现在发现它们可以用同类数学模型来处理,从而变成了程序化决策。(四)电子计算机为决策模拟提供了有力的手段。对于复杂的决策问题需要运用数学模拟方法,即通过将一系列试验性数据
19、代入模型,以求出该模型相近的解。利用电子计算机进行模拟被称为计算机模拟。硬方法与软方法:决策的数学模型方法称为决策的“硬方法”;运用组织行为理论解决决策组织行为问题的一系列程序和技术称为决策的行为方法,又称为决策的软方法。“硬方法”的不足:(一)数学模型方法在非程序化决策面前显得软弱无力。(二)数学模型只能近似地反映现实,不能保证按其最优解所选择的方案就是最佳方案。(三)采用数学模型方法需要消耗大量的人、财、物和时间,因而造成决策的成本太高。“硬方法”与“软方法”的关系:一方面决策的数学化、模型化、电子计算机化,对于提高决策的科学化和准确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另一方面,决策又不能仅仅依靠数学化、模
20、型化和计算机化,还需要充分考虑决策的组织行为、组织者的创造性思维等因素。复习复习 思考思考1、经验决策经历了哪三个发展时期?每个时期各有什么特点?2、如何正确评价经验决策的合理性?3、在当代公共部门决策中,经验决策方法是否还发挥着应有作用?试举例说明4、如何理解运筹学的产生对科学决策产生的重要意义?5、为什么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条件下决策的硬方法还必须要以软方法作补充?主要内容1中国传统决策文化及其借鉴 2当代中国政府决策的基本经验 3当代中国公共部门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具有代表性的中国传统决策文化观念 1中国古代决策思想的借鉴 2 “中庸中庸”决策观决策观“无为无为”决策观决策观“经验经验
21、”决策观决策观“权谋权谋”决策观决策观“知变知变”决策观决策观 (一)“中庸”决策观 主张人们在决策过程中选择自己的行为目标和方案时应“适可而止”,“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被视为选择决策行为的基本准则。其思想渊源于我国春秋战国时代产生的儒家学说。“中”: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庸”:有三义:用也,常也,普通也。孔子的“中庸之道”,看到人的行为方式或结果存在着两个极端,并教导人们在选择行为方式时走任何一个极端都是错误的。这有一定的合理因素。但是,从根本上讲,它是错误的。因为“无过无不及”,是一种折衷主义。(二)“无为”决策观 主张决策人在决策过程中选择自己行为的目标与方案时不要向自己提出具体的
22、目标和方案,不要积极行动,不要追求“有所作为”,而应顺其自然,“无所作为”。其思想渊源于春秋战国时代产生的道家学说。“无为”原则的内容:1贵柔。“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2守雌、守黑、守辱。“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荣,守其辱”。3不争。“不尚贤,使民不争”,“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善胜敌者不与争”。老子的“无为”观点是一种消极、悲观主义的观点,对一个敢于进取的决策者来说,这种观点是不可取的。但是,在老子的思想中,无为并不是目的,而只是一种策略,在一定意义上是可以借鉴的。(三)“经验”决策观 认为决策人在对事物进行判断和在决策过程中对行为目标和方案
23、进行选择时,主要应依据实际经验和行为效果进行。经验是决策的依据,也是判断决策正确与否的标准。其思想渊源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代产生的墨家学说。决策的标准三表:“言必有三表。何谓三表?于墨子言曰:有本之者,有原之者,有用之者”。“本”:前人或古人的经验,即所谓“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原”:广大人民群众的经验,即所谓“百姓耳目之实”;“用”:主要是指行动的实际效果,“观其中(符合)国家百姓人民之利。”还需要指出的是,虽然墨子的理论基本上是一种“经验”决策论,但他并不排斥理性对决策的作用。(四)“权谋”决策观 认为决策的制定和实施必须以一定的“权势”和“谋略”为前提。对于政权组织的决策而言,决策者
24、没有一定的“权势”做基础,不讲究一定的谋略,决策的目标就难以实现。其思想渊源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代产生的法家学说。“法”:是指政权统一的标准。“法者,宪令著于官府,刑罚必于民心,赏存乎慎法,而罚加乎奸令者也”。定法。“术”:国君根据“法”控制官僚的手段或谋略。“势”:国家政权或政治权力。韩非等人在决策观上,强调“法”与“势”,所讨论的就不是一般的决策问题,而是与国家政权密切相关的“纯粹的”公共部门即政府组织的决策问题。他们强调决策时既要依法行事,又要讲究谋略,同时要以国家政权作为实施决策方案的强大力量。这种思想是对剥削阶级国家公共管理与决策的一种经验总结。(五)“知变”决策观 认为决策正确的关键
25、在于决策者所知道的信息量的多少和信息是否准确,决策者能否正确地理解信息与处理信息并做出正确的判断和估计,以及决策者能否根据时间、地点、情势的变化而不断变换自己的策略和具体的方法或措施。其思想渊源于我国古代的战争决策理论,其中主要的代表作是孙子兵法。决策的三个原则:1、“知己知彼”的信息原则 2、“校之以计”的预测原则 3、“奇正相生”的变化原则 孙子兵法不仅是一部著名的军事著作,而且是一部论述策略问题的杰作。它论述的军事决策的基本原则,对于其它决策来说,同样存在着普遍意义。一方面,中国古代决策文化观及其所提出的基本原则,是我们的前人在长期的决策实践基础上的经验总结,因而包含了不少合理的、科学的
26、成分。对我们今天还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加以发掘。另一方面,在中国古代决策文化中,也存在着一些糟粕,我们当然应当加以抛弃。此外,中国古代决策文化观还是零散的,没有系统的理论,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研究。当代中国政府决策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方法 1我国政府决策的主要教训 3我国政府决策的基本经验 2 指导思想和基本方法(一)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二)调查研究和群众路线的方法 (一)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1 什么是“实事求是”?汉书景十三王传:西汉河间献王刘德“修学好古,实事求是,从民得善书,必与好写与之,留其真。”唐代颜师古在注汉书时,对实事求是的解释是“务得事实,每求真是也”。毛泽东:“实事就是
27、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一)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2、怎样在决策中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 路线?(1)从实际出发,以事实作为决策的前提。(2)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以作出既科学又符合实际的决策。(3)注意实际情况的不断变化,跟踪实际情况的变化进行决策。(二)调查研究和群众路线的方法 1调查研究,解剖麻雀的方法(1)要做出正确的决策,必须了解客观实际并把握它们的发展规律,必须深入调查研究。(2)调查研究的关键是典型调查:“解剖麻雀”的方法。调查研究必须树立正确的态度:其一,要老老实实地对待客观材料;其二,不可先入为主,自以为是;第三,尊重群众,甘当小
28、学生。(二)调查研究和群众路线的方法 2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方法 “从群众中来”:(1)集中群众的智慧和经验;(2)集中群众的愿望和要求。“到群众中去”:(1)将制定出来的决策拿到群众中去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2)把制定出来的决策拿到群众中去检验。(二)调查研究和群众路线的方法 3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领导与群众相结合的方法 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决策的两个阶段:一是从“个别”到“一般”的阶段,决策制定阶段;二是从“一般”到“个别”的阶段,即实施与修正阶段。领导与群众相结合的方法:要求是充分发挥领导与群众两个方面在决策中的积极性。坚持共产党在政府决策中的领导地位 遵循实事求是的思想
29、路线,重视调查研究,坚持领导与群众相结合的决策方法 坚持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尊重专家的意见,按科学态度决策 一一二二三三四四 没有一套完善的决策制度 决策研究缺乏公开性和民主性 缺乏一套系统的科学决策程序 公共部门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基本内容 1公共部门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保障机制 2决策研究的科学化 决策过程的程序化 1 1、公共部门决策科学化、公共部门决策科学化的基本内容的基本内容 决策参与的民主化 决策讨论的公开化2 2、公共部门决策民主化、公共部门决策民主化的基本内容的基本内容 (一)完善重大决策的规则和程序,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广泛集中民智,使决策真正建立在科学、民主的基础之上。(二)
30、建立健全决策公开制度,增加决策的透明度。(三)建立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制度,健全纠错改正机制。(四)建立多种形式的决策咨询机制和信息支持系统。复习复习 思考思考1、“中庸”决策观有一定的合理性吗?它的错误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2、怎样评价中国传统决策文化观念?3、举例说明在我国政府决策过程中是如何遵循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4、联系实际谈谈我国公共部门决策的经验或教训。5、从我国当前的实际出发,试述我国公共部门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及其重要意义。主要内容1现代西方决策理论的形成及其理论模式的分类 2现代西方决策理论的基本模式 3公共部门决策模式的选择 现代西方决策理论的形成及其对公共管理学的影响 1现代
31、西方决策理论模式的分类 2 (一)(一)决策理论的形成决策理论的形成 巴纳德(C.I.Barnard):在20世纪30年代最早提出“决策”概念。赫伯特A西蒙(Herbert A.Simon):1937年:与他人合著的衡量市政活动,已开始以决策思想分析市政组织活动;1945年,出版了行政行为,对决策过程组织理论作了比较系统的阐述;1958年,与马奇(James G.March)合作出版了组织,进一步提出了有关决策理论的四个问题,即令人满意的准则、冲突、协调和创新;1960年前后,作了有关决策问题的一系列讲座并出版了管理决策新科学,进一步发展了他自己的决策理论。(二)(二)决策理论的影响决策理论的
32、影响 决策理论学派的公共管理学已上升为西方公共管理学研究的主流学派。当代公共管理学特别注意决策问题,已成为一种新的发展趋势。决策理论对我国公共管理或行政管理理论的研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决策理论模式或模型(Decision-making theoretical model)是对人类决策行为模式的理论概括。在英美的现代社会科学文献中,经常会出现“行为模式”(Behavior Pattern)一词,决策模式可称为决策行为模式,是人类行为模式之一。行为模式是人类有规律的或反复出现的人类活动形式。西方决策模式西方决策模式理论的缺点理论的缺点(一)他们都是对决策活动作形式主义的研究,而尽量撇开决策的实质问
33、题(二)他们企图用一个统一的模式概括所有的决策活动,从而不免有点以偏概全 2、三分法、三分法 1、两分法、两分法 3、七分法、七分法 现代决策理论对决策模式的分类:现代决策理论对决策模式的分类:(一)两分法:将整个决策模式划分为理性综合模式和渐进模式两种。理性综合模式或者假定人类的行为应当是合乎理性的;或者把人类的行为理解为合乎理性的,主张在决策时必须对决策过程进行理性分析。渐进决策模式认为在实际生活中大多数决策是通过缓慢的进展小心地改变实现的,因为决策中有很多因素例如政治影响是无法用定量方法逐一比较的。(二)三分法 这种分类方法在前两类模式的基础上,增加了另一决策模式,即混合扫描模式(又译为
34、综视决策模式)。混合扫描模式是理性综合模式和渐进模式的结合。(三)七分法:这种分类法进一步在前述两分法的基础上增加了五个模式,即经济合理模式、顺序决策模式、超理性模式、剧烈改变模式、无为模式。经济合理模式要求尽可能经济地使用理性综合模式,强烈要求使用定量技术,较早地使用系统方法。顺序决策模式主要用于当认识和意见一致尚不充分的 时候,第一阶段先同时较多地选择一些处理方法或决 策,已取得新的认识和更为一致的意见后就可过渡到 下一阶段,然后选择比较可行的决策。超理性模式是这样一种模式,它根据决策过程中超理 性的特点做出决策,而不顾及是否具有合理联系。剧烈改变模式主要是应用于重新设计或者是终止和替 换
35、现时方案的决策。无为模式的特点是,它不作决策,或者有意识地决定 不做什么事。理性决策模式(Rational decision-making model)1渐进决策模式(Incremental decision-making model)3有限理性决策模式(Limited rational decision-making model)2混合扫描决策模式(Mixed-Scanning decision-making model)4 主要代表人物:英国学者J.边沁(Jeremy Bentham)、美国学者F.W.泰勒(Frederick Winslow Taylor)等人。决策准则:最大化准则 人们
36、在决策时所遵循的是最大化原则,这就是谋求最大效益,在经济领域则是求得最大利润;在抉择方案时进行最优选择,即从诸多方案中选择最优方案。2、提出目标提出目标 1、发现问题、发现问题 4、预测后果预测后果 6、选择最优方案选择最优方案 3、设计方案设计方案 5、分析比较分析比较 决策程序决策程序 理性决策模式在应用中必须满足的条件:(一)能够得到所需要的全部的详细的决策信息(二)能够了解所有人的社会价值偏好及其所占的相对比(三)能够寻找到所有的决策方案;(四)能够准确地预测和正确地估计每一方案所产生的全部后果(五)能够选择最经济有效的决策方案 在现实的决策活动中,几乎没有一项决策能够满足以上五个条件
37、,理性决策模式在现实的决策活动面前陷入了困境。主要代表人物:赫伯特A西蒙(Herbert A.Simon)(一)对理性决策模式论的批评 1事实上决策者并不具有有关决策状况的全部信息。2决策者处理信息的能力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3理性决策模式理论并不符合决策过程的实际状况。4一个能力有限的决策者不可能在复杂的决策状况中做出最佳决策。5事实上不存在具有普遍承认绝对的最佳决策。(二)决策的准则:满意准则 所谓满意的决策准则,就是在决策时,确定一套标准,用来说明什么是令人满意的最低限度的替代办法(即备用方案)。如果考虑中的替代办法满足了或者超过了所有这些标准,那么这个替代办法就是令人满意的。在按照原定标
38、准寻找不到令人满意的任何选择办法时,就有必要考虑改变原定的标准。(三)决策的程序 第一阶段:“情报活动”,找出制定决策的理由;第二阶段:“设计活动”,找到可能的决策方案;第三阶段:“抉择活动”,在诸行动方案中进行抉择;第四阶段:“审查活动”,对已进行的抉择进行评价,亦即执行决策任务。上述四个阶段的关系:关键性的是前两个阶段,后两个阶段则次之。阶段的划分只是就一般意义上而言。各阶段循环所提示的序列要复杂得多,制定某一特定决策的每个阶段,其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决策制定过程。(四)决策过程中的冲突及其解决方式 所谓冲突,就是指决策的标准机制发生故障,以致个人或群体在选择行动的替代办法方面,遭到了挫折。
39、决策过程冲突的原因:(1)因联合决策带来冲突;(2)因个人对实际的了解的不同产生冲突;(3)因组织成员目标的不同引起冲突。解决冲突的方式:解决问题方式;劝说方式;协议方式;权术(五)西蒙对现代管理理论的贡献 1把管理中的决策这一重要环节突出出来,并提出了一套系统的决策理论,开创了管理理论发展的新时代。2西蒙一改过去对管理进行静态研究的研究方法,提出要对决策过程作动态的考察,这是管理理论研究方法上的一次重大变革。3西蒙指出用“满意准则”代替“最优准则”,强调其实用性,从而使决策理论与决策实践更加接近。主要代表人物:林德布洛姆(C.E.Lindblom)(一)对理性决策模式论的批评 1决策者并不是
40、面对一个既定的问题,而必须对他们的所谓问题加以明确界定并予以说明。2决策分析并非是万能的,对一项复杂的决策来说,分析永远是没有穷尽的,有时或许还会造成错误;而且在现实的决策中,也不可能漫无止境地分析下去。3决策受到决策者价值偏好的影响。价值观是不能被证实的,分析的方法既无法证明人的价值观,也无法命令他们在价值偏好上一致。(二)渐进决策的特点 1、渐进决策过程是一个不断探索、逐步前进的过程。2、渐进决策过程中的理性分析只对决策方案进行边际分析。3、在渐进决策过程中,理性分析与党派分析是结合在一起的。4、渐进决策过程是一个利益冲突和价值分配的政治过程。(三)渐进决策的基本原则 1按部就班的原则。决
41、策过程只是决策者基于过去的经验对现行决策稍加修改而已,是一个按部就班的过程。2积小变为大变的原则。决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看上去似乎行动缓慢,但积小变为大变,其实际速度要大于一次大的变革。3稳中求变的原则。强调要保证决策过程的稳定性,防止决策过程的大起大落。(四)推行渐进决策的原因 1.决策的渐进性是由政治的一致性决定的。在美国两党政治中,各政党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政治总是朝着一个统一的目标逐渐前进。2.决策的渐进性也是由技术上的困难造成的。决策者没有足够的时间和智慧或其他手段了解所有的决策方案,洞悉每一项决策方案的后果。3.决策的渐进性是由现行计划的连续性所决定的。现行计划可能已经投下了巨大的
42、资本和精力,这就部分地排斥了巨变,只能是渐进的。(五)评价:渐进决策模式理论的合理性合理性:以历史和现实的态度将决策的运行看成是一个前后衔接的不间断的过程;注重事物变化的量的积累,以量变导致质变,强调在改变现状时必须维持社会和组织的稳定,避免引起动荡的变革。渐进决策模式论的局限性局限性:保守性比较适宜于安稳和变动不大的环境,反对根本性的变革;片面性渐进决策模式不应当作为一种唯一的、排斥其他模式的决策模式。主要代表人物:阿埃特奥尼(A.Etzioni)(一)对渐进决策理论的批评:1按照渐进决策理论模式作出的决策只是反映了社会中势力最强大而且又组织起来了的那部分人的利益,而处于社会下层、政治上又没
43、有组织起来的那部分人的利益排斥在公共决策之外。2由于渐进主义者把注意力主要集中在短期目标上,只是强调对社会的点滴改良,即改变现行决策的某些方面,因而往往忽视了根本性的社会变革,即忽略了对现行决策做重大调整或根本变革。(二)在决策方法和理论模式的观点:1理性决策方法与渐进决策方法相结合。理性决策方法与渐进决策方法虽然都有其不足之处,但也都有其合理之处。在某种情况下,运用理性决策方法是适用的;在另一种情况下,运用渐进决策方法是适用的。2根本性决策与非根本性决策相统一。在社会决策或公共决策过程中,既要考虑根本性决策,也要考虑非根本性决策,因而这就意味着既要运用理性决策方法,也要运用渐进决策方法。(三
44、)评价:优点:优点:它对决策的方法和过程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考察,克服了理性决策模式与渐进决策模式各自存在的片面性,同时看到了二者的合理性,并力求把它们结合起来,对人类决策过程做出较为全面的解释,给人类的决策行为提供一种较为全面的指导思想。缺点:缺点:在关于如何决策这一问题上,未提出新的决策方法。选择公共部门决策模式的基本原则 1公共部门决策的基本模式 2 决策内容与决策模式相统一的原则。在公共部门决策过程中,首先必须把握决策内容,针对什么样的决策内容而采用与其相一致的决策模式。主导决策模式的原则。在公共部门决策过程中,对于某一项具体的决策,必须选择一个决策模式作为其基本决策模式。决策模式互补原则
45、。对于一项具体的政策,必须有一个主导的或基本的决策模式,同时需要其他决策模式的补充。所谓公共部门决策的基本模式,就是指在公共部门决策过程中占主导地位的决策模式,也可以称之为公共部门决策的主导模式。(一)什么是公共部门(一)什么是公共部门决策的基本模式决策的基本模式 (二)渐进决策模式是看成是公共部门决策的基本模式 1.从公共部门决策的内容特点看,公共部门决策的内容具有广泛性、宏观性,决定了公共部门决策只能是渐进的;2.从公共部门决策的环境看,公共管理的环境是十分复杂的,也决定了公共部门决策只能是渐进的;3.从公共部门决策者的能力与决策对象的关系看,相对于决策对象来说,决策者的决策能力是有限的,
46、不能在决策的开始时就制定出完整的总体方案,而只能采取渐进方式。4.从公共部门决策可利用的信息与时间的关系看,决策可利用的信息和时间是有限的,因而在实际的决策过程中只能是有了一定信息后边决策、边执行、边探索、边修正。(三)在具体决策过程中采用何种模式必须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1.公共部门的具体决策是十分复杂的,有的适合于渐进决策模式,有的适合于理性决策模式或其他决策模式。2.在渐进决策过程中必须经过一系列“走小步”的决策,对于这些“小决策”,应尽可能地运用理性决策模式。3.在整个渐进决策过程中,不可能在每一个环节上都要求有严格的定量分析或采用有关技术,但在渐进决策过程中应尽量采用现代科学决策技术。4
47、.渐进决策模式没有固定不变的程序,但仍有规律可循。复习复习 思考思考1、怎样评价理性决策模式理论的重要意义及其不足之处?2、有限理性决策理论对现代管理理论有什么重要贡献?3、怎样评价渐进决策模式理论的合理性及其不足之处?4、怎样理解林德布洛姆所说的“公共利益也不能作为判断公共决策正确性的标准”这一论断?5、公共部门决策是否有一种主导决策模式?如果有,它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决策模式?为什么?主要内容1公共部门决策的枢纽系统 2公共部门决策的信息系统 3公共部门决策的咨询系统 4公共部门决策的控制系统 决策枢纽系统及其特点 1公共部门决策枢纽系统的基本任务 2 公共部门决策枢纽系统公共部门决策枢纽系
48、统(Decision Central system)是公共部门决策的中心,是领是公共部门决策的中心,是领导、组织整个决策活动和最后导、组织整个决策活动和最后从事抉择方案的领导核心。从事抉择方案的领导核心。(一)定义(一)定义 (二)特点(二)特点 1具有最高决策权力。公共部门决策枢纽系统是该部门的具有最高决策权力的领导核心,它在该部门中居于最高领导和指挥地位。2负有主要领导责任。责任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整个部门的工作的好与坏,成绩的大与小,应由决策枢纽系统负主要责任;另一方面,决策正确与失误,主要责任也应由决策枢纽系统来负。3必须是一个领导集团。集团决策是现代民主决策的一个重要原则,要求
49、现代公共部门决策枢纽系统必须是一个领导集团所组成,一般应该采用委员会制,但在采用首长负责制的部门,当然可以由首长在听取多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做出决策。4必须一体化。在一个部门只能有一个决策枢纽系统。而不能是“多头”。(一)调查研究,发现决策问题,并确定决策议题。发现问题、确定决策议题是决策的任务,公共部门决策枢纽系统只有通过调查研究才能完成这个任务。(二)确定决策目标。确定决策目标是一个过程,决策的咨询机构也可能参与,但最终对决策目标加以确定的只能是决策枢纽系统。(三)选择、确定方案。咨询机构可为决策提出诸多可行性方案,但选择和确定方案的任务应由决策枢纽系统来完成。(四)检查、监督决策的执行。决策
50、枢纽系统只有在检查、监督决策的执行情况时,才能了解执行的进度及其偏差,进一步发现问题,确定目标,寻找新的方案,修正、完善原来的决策。(五)组织并领导整个决策工作。整项决策工作是一个整体,决策信息机构、咨询机构对决策信息的收集与处理、对决策方案的拟定与论证都是在决策枢纽系统的组织与领导下进行的。决策信息与决策信息系统 1信息系统的作用 2 (一)决策信息系统定义定义:信息系统(Information system),是指为了实现共同目标而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各种信息及其传输渠道所形成的有机整体。公共管理决策的信息系统是为决策中心收集、整理和传输有用、准确、及时的信息的一个信息服务机构,是公共部门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