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9 年银川市高三质量检测年银川市高三质量检测 理科综合生物理科综合生物 一、选择题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细胞膜表面的糖类只能与蛋白质结合 B. 相邻细胞间的信息传递一定是通过细胞膜的接触来实现的 C. 在组成细胞膜的分子中只有蛋白质分子是可以运动的 D. 在没有内质网的细胞中,蛋白质分子仍可具备复杂的空间结构 【答案】D 【解析】 【分析】 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 细胞膜的结构特性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功能特性是具有选择透过性。 【详解】细胞膜上的糖类可以与蛋白质相连,也可以与脂类相连,A错误;相邻细胞间的信息传递可以通过 细胞膜的直接接
2、触,也可以通过胞间连丝实现,B错误;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都是可以运 动的,C错误;原核生物没有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结构,仍然可以合成结构复杂的蛋白质,D正确。故选 D。 2.在利用紫色洋葱鱗片叶外表皮细胞观察质壁分离与复原的实验时,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又进行了如下的 探究,他们将紫色洋葱鱗片叶外表皮细胞置于一定浓度的某溶液中测得细胞液浓度与该溶液浓度的比值(P 值) 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该溶液可以是一定浓度的蔗糖溶液 B. 在 t1时刻没有水分子进出细胞 C. t1一 t2时间段内,细胞中紫色区域逐渐变大 D. 从 t1 时刻开始有溶质分子进入细
3、胞 【答案】C 【解析】 【分析】 细胞液浓度与该溶液浓度的比值(P 值)随时间上升,开始小于 1,说明细胞在失水,说明起始条件下外界溶液 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随后比值大于 1,说明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细胞吸水,会发生质壁分离 后的复原。 【详解】由题意可知,比值小于 1 时,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分离,随后比值大于 1,细胞会发生质壁分离后的 复原,该溶液不可能是蔗糖溶液,A错误;t1时刻有水分子进出细胞,B错误;t1-t2时刻,细胞会发生吸水, 紫色的液泡会变大,C正确;t1之前已经有溶质分子进入细胞,D错误。故选 C。 3.将某绿色植物置于适宜的光照强度和温度条件下培养,突然将 CO
4、2浓度由 1%降低至 0.003%,下列变化不会 发生的是 A. 叶绿体中 NADPH 的消耗速率会加快 B. 叶绿体中 C3、C5浓度在瞬间内的变化分别是降低、升高 C. 一段时间后,叶绿体中 C3的浓度是 C5的 2 倍 D. 叶绿体中 ATP 的合成速率逐渐减慢 【答案】A 【解析】 【分析】 二氧化碳浓度由 1%降低至 0.003%,暗反应会减慢,二氧化碳的固定会减慢。 【详解】二氧化碳浓度下降,暗反应减慢,故H的消耗速率会下降,A错误;二氧化碳浓度下降,短时间内 二氧化碳的固定下降,C3的还原几乎不变,故 C3减少,C5增多,B正确;一段时间后,光反应也会随之减慢, 光合作用中消耗一
5、分子 C5可以形成 2 分子 C3,故 C3的浓度是 C5的 2倍,C 正确;光反应也会减慢,故 ATP 的合成速率会下降,D正确。故选 A。 4.关于细胞衰老的机制,科学家们提出了许多学说,其中的端粒学说目前为大家普遍接受。端粒是染色体末 端的一种特殊序列 DNA,每次分裂后会缩短一截,最终使细胞走向衰老。端粒酶能以自身的 RNA 为模板合成 端粒序列加到染色体 DNA 末端而修复缩短部分,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A. 端粒是真核细胞特有的结构,原核细胞中没有 B. 端粒酶是一种 DNA 聚合酶,能延缓细胞的衰老 C. 癌细胞中端粒醵的活性可能髙于正常细胞 D. 同一个体的不同细胞中端粒的长度可
6、能不相同 【答案】B 【解析】 【分析】 端粒是真核生物染色体末端的序列,随着分裂次数的增加,端粒会缩短,进而引起细胞的衰老。 【详解】端粒存在于染色体的末端,而染色体是真核生物特有的结构,原核生物没有,A 正确;端粒酶能以 自身的 RNA 为模板合成端粒序列即 DNA,故端粒酶是逆转录酶,B 错误;癌细胞可以无限增殖,可能是因 为端粒酶活性较高,可以修复因分裂而缩短的 DNA,C 正确;同一个体不同细胞分裂的次数不同,端粒的长 度可能不同,D正确。故选 B。 5.下列关于神经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与膜外电流方向一致 B. 兴奋以局部电流的方式在神经元之间单向传
7、递 C. 神经细胞兴奋时细胞膜对 Na +、K+通透性增大 D. 成年人有意识地“憋尿”,说明了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答案】D 【解析】 【分析】 兴奋在离体的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双向传导;在神经元之间以化学信号单向传递。 【详解】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电流流向一致,A 错误;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以化学信号单向传 递,B 错误;神经元兴奋时,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C 错误;成年人可以有意识的憋尿,是大脑皮层对脊 髓的调控的体现,D正确。故选 D。 6.下列对某些生命现象及其生物学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蓝藻能进行光合作用,与其具有叶绿体有关 B. 主动运输使膜内外物质浓度趋于一致
8、,维持了细胞的正常代谢 C. 森林中植物的垂直结构为动物创造了栖息的空间和食物条件 D. 胰岛 B 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可促进肝糖原的分解,维持血糖稳定 【答案】C 【解析】 【分析】 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主要区别是有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升血糖的激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降血糖的激素:胰岛素。 【详解】蓝藻是原核生物,无叶绿体,A错误;主动运输是逆浓度梯度的运输,维持浓度差,B错误;植物 的垂直结构为动物创造了栖息的空间和食物,C 正确;胰高血糖素是由胰岛 A细胞分泌的,D 错误。故选 C。 三、非选择题三、非选择题 7.植物侧芽的生长受生长素(IAA)及其他物质的共同影响。 有人以豌豆完
9、整植株为对照进行了以下实验: 分组 进行去除顶芽、去顶并在切口涂抹 IAA处理后,定时测定侧芽长度,实验结果见下图。请据图回答: (1)分析组、组实验结果,说明了_。 (2)在芽和幼根等部位,生长素只能山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而不能反过来运输,此现象称为 _,其运输方式是_。 (3)去顶 32h 时组侧芽长度明显小于 II组,其原因是_。 (4)综合实验结果,说明生长素的作用特点是_。 【答案】 (1). 顶芽能抑制侧芽生长,表现出顶端优势 (2). 极性运输 (3). 主动运输 (4). 涂抹 的 IAA 运输到侧芽附近, 高浓度的 IAA 抑制了侧芽的生长 (5). 两重性或高浓度抑
10、制生长,低浓度促进生长 【解析】 【分析】 由图可知,完整顶芽对侧芽的抑制作用最明显,去顶后,随着时间的延长,侧芽的长度逐渐增长。去顶+IAA 处理组,24h和 32h 侧芽小于组。 【详解】 (1)组、组的自变量是是否去顶,去顶后侧芽明显增长,说明顶芽能抑制侧芽生长,表现出顶 芽优先生长,侧芽生长受抑制的现象。 (2)幼嫩的部位生长素只能进行极性运输,即只能从形态学上端到形态学下端,该运输方式是逆浓度梯度的 运输,需要消耗能量,是主动运输。 (3)和两组的自变量是去顶后是否涂抹 IAA,组涂抹的生长素运输到侧芽部位,高浓度的生长素抑制 了侧芽的生长,故出现组侧芽长度明显小于 II组。 (4)
11、实验中顶端优势体现了低浓度生长素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体现了生长素的两重性。 【点睛】体现两重性的实例:顶端优势、根的向地性、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除去单子叶农田的双子叶杂草。 8.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图为机体调节生命活动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免疫系统的功能是_。 绝大多数的病原体都要经过_细胞的处理和呈递, 才能产生体液免疫。 (2)当寒冷刺激皮肤时,引起骨胳肌战栗,该调节是通过图中_(填序号)过程完成的。此时体内甲 状腺激素的含量会_,其作用主要是_。 (3)稳态的维持通常要通过内环境中信息分子的特异性作用来实现, 图中三种调节方式中的信息分子分 别是
12、_。 【答案】 (1). 防卫 监控 清除 (2). 吞噬 (3). (4). 增多 (5). 提高细胞代谢的速 率,使机体产生更多的热量 (6). 淋巴因子 神经递质 激素 【解析】 【分析】 免疫系统的功能:防卫、监控、清除。 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详解】 (1)免疫系统具有防卫(三道防线) 、监控、清除的功能。大多病原体均需通过吞噬细胞的处理,暴 露抗原决定簇,才能引起 B细胞的增殖分化,产生相应的免疫效应。 (2)寒冷刺激皮肤的冷觉感受器,经过传入神经,传导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经过下丘脑的分析综合,经传 出神经作用于骨骼肌,引起骨骼肌战栗,属于神经调节,如
13、过程。寒冷环境中,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 素的分泌量会增多,提高细胞的代谢速率,使机体产生更多的热量。 (3)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可表示免疫系统分泌的淋巴因子、可表示神经 系统分泌的神经递质、可表示内分泌系统分泌的激素。 【点睛】吞噬细胞参与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T 细胞参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B细胞只参与体液免 疫。 9.甲图是某河流生态系统受到生活污水(含大量有机物)轻度污染后的净化作用示意图,乙图表示该生态系统 功能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河流生态系统是由_和_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2)甲图水中溶解氧含量逐渐恢复的主要原因是_。
14、 (3)该河流生态系统受到生活污水轻度污染后能够净化,原因是_。 (4)某味精厂将大量含有有机物的废水排入该河流生态系统, 造成水体溶氧量的迅速下降, 进而造成鱼类等生 物死亡,则乙图中 x_(填“增大”或“减小”)。所以对同一生态系统来说,乙图中 x 和 y 的关系 一般呈_(填“正相关”或“负相关”) 【答案】 (1). 生物群落 (2). 无机环境 (3). 藻类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有机物减少,需氧型细 菌数量下降,因而对溶解氧的消耗量减少 (4). 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或具有负反馈调节机制 (5). 增大 (6). 正相关 【解析】 【分析】 甲图中污水排放会引起水体中分解
15、者增多,好氧细菌增多,溶解氧下降,无机盐增多,引起藻类增殖,溶解 氧又会增多。 乙图中:x 表示受干扰后恢复正常的所需要的时间;y表示受到干扰偏离正常的范围。 【详解】 (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组成的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构成。 (2)污水排放初期,好氧细菌大量增殖分解有机物,导致溶解氧下降,随后藻类增殖,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 气,另外有机物减少,好氧细菌减少,对溶解氧的消耗量下降,故水中溶解氧逐渐恢复。 (3)河流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故受到轻微污染后可以自我净化。 (4) 若大量的污染物排入水体, 造成水体生物死亡, 则该生态系统恢复所需要的时间 x会增大。 一
16、般情况下, 受到干扰偏离正常 y越大,恢复稳态所需要的时间 x 就越长。二者通常呈正相关。 【点睛】生态系统具有稳定性的原因是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自我调节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 10.果蝇体细胞有 4 对染色体,其中 2、3、4 号为常染色体。已知控制长翅与残翅性状的基因位于 2 号染色体 上。灰体、黑檀体性状也是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现有纯合的雌雄果蝇若干只,请回答下列问 题: (1)果蝇作为遗传实验的材料,其具备的优点有_(至少答出两点)。 (2)请利用上述纯合果蝇做亲本,设计杂交实验方案,判断控制灰体、黑檀体这一相对性状的基因是否也在 2 号染色体上?_ (3)现在一野生型雌
17、果蝇群体中发现了一只新的突变体, 让这只突变体雌果蝇与野生型雄果蝇杂交, 若子一代 只有一种表现型,子二代果蝇中野生型与突变型的比例为 6:1,且雄性全为野生型,雌性有突变型和野生型, 则该突变基因位于_(填“常”或“X”)染色体上,属于_(填“显”或“隐”)性突变, 并且可能具有_现象。 【答案】 (1). 易饲养 繁殖快 子代数量多 (2). 长翅灰体与残翅黑檀体雌雄果蝇杂交(或长翅黑檀 体与残翅灰体雌雄果蝇杂交) ,得子一代;子一代雌雄果蝇相互交配,得子二代。若子二代性状分离比为 9 331,则控制灰体、黑檀体这一相对性状的基因不在 2 号染色体上;若子二代性状分离比不为 933 1,
18、则控制灰体、 黑檀体这一相对性状的基因在 2 号染色体上 (或者回答为“否则在 2 号染色体上”) (3). 常 (4). 隐 (5). 突变型雄性致死 【解析】 【分析】 孟德尔选择豌豆作为实验材料的原因:严格自花闭花传粉、具有多对容易区分的相对性状等。 摩尔根选择果蝇作为实验材料的原因是:易饲养、繁殖快、具有多对容易区分的相对性状等。 【详解】 (1)果蝇的优点:繁殖快,易饲养,具有多对容易区分的相对性状。 (2)控制长翅与残翅性状的基因位于 2 号染色体上,要确定控制灰体、黑檀体这一相对性状的基因是否也在 2 号染色体上,可以选择纯合亲本长翅灰体与残翅黑檀体雌雄果蝇杂交获得双杂合的 F1
19、,让 F1的雌雄随机交 配,若后代中,出现 9:3:3:1 的性状分离比,则说明两对基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即控制灰体、黑檀体 这一相对性状的基因不在 2 号染色体上;若后代不是 9:3:3:1,则说明控制灰体、黑檀体这一相对性状的基因 在 2 号染色体上。 (3)突变体雌果蝇与野生型雄果蝇杂交,若子一代只有一种表现型,故推知突变体雌果蝇为纯合子,若控制 该性状的基因位于 X染色体上,则突变体雌果蝇应该是显性纯合子,则 F2代中雌果蝇应该全部是突变型,与 题意不符。故考虑突变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根据子二代果蝇中野生型与突变型的比例为 6:1,可知突变型 为隐性性状,设控制该性状的基因是 A
20、、a,则亲本的基因型为:AA aa,F1 代基因型为 Aa,全部是野生型, 子二代中正常情况下,雌雄应该均为野生型:突变型=3:1,而题目出现雄性全为野生型,雌性有突变型和野 生型,故推测可能是 aa突变型的雄性存在致死问题,故会出现子二代果蝇中野生型与突变型的比例为 6:1。 【点睛】判断两对基因是否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应该先选择相应的亲本杂交获得双杂合个体,再让双 杂合个体进行自由交配,若后代中出现 9:3:3:1,则说明两对基因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否则不符合。 11.请分析回答下列有关生物技术实践的问题: (1)在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操作中, 取泡菜样液及一系列已知浓度的亚硝酸分别
21、与化学物质发生显色反应, 然 后通过_,可以估测出泡菜样液中亚硝酸盐的含量。 (2)在生产高果糖浆的过程中若直接用固定化葡萄糖异构酶处理麦芽糖,能否得到高果糖浆? _, 原因是_。 (3)加酶洗衣粉不能用于洗涤丝质及羊毛衣料,其主要原因是_。 (4)微生物实验中材料或用具需要消毒或灭菌,其中金属工具可选用的灭菌方法有_和 _。 (5)血红蛋白提取和分离实验中, 洗涤好的红细胞在_和_的作用下破裂, 释放出血红蛋 白。 【答案】 (1). 比色 (2). 不能 (3). 葡萄糖异构酶具有专一性 (4). 丝质及羊毛衣料所含的蛋白 质会被加酶洗衣粉中的蛋白酶分解,从而破坏(损伤)衣料 (5). 灼
22、烧灭菌 (6). 干热灭菌(高压蒸汽 灭菌) (7). 甲苯 (8). 蒸馏水 【解析】 【分析】 常用的灭菌方法:灼烧灭菌法、干热灭菌法和高压蒸汽灭菌法。 测定亚硝酸盐常用比色法。 【详解】 (1)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 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染料, 将显色样品与已知浓度的标准显色液进行比色,即可大致估算出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 (2)葡萄糖异构酶可以催化葡萄糖生成果糖,不能催化麦芽糖的水解,因为酶具有专一性。 (3)丝质及羊毛衣料所含的蛋白质会被加酶洗衣粉中的蛋白酶分解,从而破坏(损伤)衣料,故不能用加酶 洗衣粉洗涤丝质及羊毛衣料。 (4)金属用具可以用
23、灼烧灭菌法、干热灭菌法、高压蒸汽灭菌法。 (5)洗涤好的红细胞倒入烧杯中,加蒸馏水到原血液的体积,再加甲苯,经磁力搅拌器充分搅拌,红细胞会 破裂,释放出血红蛋白。 【点睛】加酶洗衣粉常用的酶制剂有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发挥明显的 洗涤效果,但丝质及羊毛衣料不能用加酶洗衣粉洗涤,避免破坏衣料。 12.下图表示我国首例绿色荧光蛋白转基因克隆猪的具体培育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欲获得大量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可利用 PCR 技术,其基本原理是_,延伸过程中需要使用 _酶。 (2)过程 C 处理所用的酶是_,处理的目的是_。 (3)过程 E 中若要获得大量的卵母细胞需
24、用_激素处理成年母猪。 过程 H 的名称是_。 早 期胚胎能移入代孕母猪的子宫的生理学基础是_。 (4)DNA 粗提取实验中选取鸡血作为实验材料,如选用植物细胞作为实验材料需用_处理。 【答案】 (1). DNA 双链复制 (2). 热稳定 DNA 聚合酶 (Taq 酶) (3). 胰蛋白酶 (或胶原蛋白酶) (4). 将组织分散成单个细胞 (5). 促性腺 (6). 胚胎移植 (7). 受体子宫对外来胚胎基本上不发生免疫排 斥 (8). 洗涤剂 【解析】 【分析】 该转基因猪的培育过程,A获得目的基因,C 分散获得单个细胞,B把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F核移植,G 早期胚胎培养,H胚胎移植。
25、【详解】 (1)PCR又称多聚酶链式反应,原理是 DNA双链的复制,所需的酶是耐高温的 DNA聚合酶。 (2)过程 C表示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猪胚胎,将组织分散成单个细胞的过程。 (3)过程 E用粗性腺激素对母体进行促排卵处理,获得卵母细胞,进行去核处理,经过 F核移植,G早期胚 胎培养,H胚胎移植,最终获得转基因猪。早期胚胎能移入代孕母猪的子宫的生理学基础是受体子宫对外来 胚胎基本不发生免疫排斥。 (4)DNA的粗提取实验中,可以用洗涤剂瓦解细胞膜。 【点睛】供受体的生理变化是相同的,为胚胎移入创造了生理环境;早期胚胎形成后处于游离状态,为胚胎 收集提供了可能;受体对外来胚胎基本不发生免疫排斥,为胚胎在受体内的存活提供了可能;供体胚胎可与 受体子宫建立正常的生理和组织联系,不影响移入胚胎的遗传特性。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