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9 ,大小:2.26MB ,
文档编号:434201      下载积分:3 文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系统将以此处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生成账号和密码,方便再次下载。 如填写123,账号和密码都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优惠套餐
 

温馨提示:若手机下载失败,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d-434201.html】到电脑浏览器->登陆(账号密码均为手机号或邮箱;不要扫码登陆)->重新下载(不再收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试题类文档的标题没说有答案,则无答案;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PPT的音视频可能无法播放。 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概不退换。
2: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3: 本文为用户(爱会流传)主动上传,所有收益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浙江省金华十校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题(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爱会流传)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浙江省金华十校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生物试题(含解析).doc

1、 金华十校金华十校 2018-2019 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考试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调研考试 高三生物试题卷高三生物试题卷 1.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的衰老是一种正常的生命现象 B. 细胞的调亡是受基因控制的自然过程 C. 多细胞生物的个体发育需通过细胞分化过程实现 D. 各种生物的细胞衰老与机体的衰老都是不同步的 【答案】D 【解析】 【分析】 1、细胞衰老的过程是细胞的生理状态和化学反应发生复杂变化的过程,最终表现为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发生变化。 2、(1)单细胞生物:细胞的衰老或死亡就是个体的衰老和死亡。(2)多细胞生物:个体衰老的过程是组成个体 的细胞普

2、遍衰老的过程。 3、细胞凋亡: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 【详解】细胞的衰老是一种正常的生命现象,A 正确;细胞凋亡是指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 程,属于自然过程,B 正确;多细胞生物体一般是由一个受精卵通过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发育而成的。因此, 多细胞生物个体发育是通过细胞的分化过程来实现的,C 正确;单细胞生物的细胞的衰老总是与机体的衰老 同步,D 错误。故选 D。 【点睛】理清个体衰老与细胞衰老的关系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多基因遗传病的遗传基础不是单一因素 B. 死于某种遗传病的个体不能在遗传系谱图中出现 C. 由线粒体

3、中单个基因异常引起的疾病属于单基因遗传病 D. “各类遗传病在人体不同发育阶段的发病风险”示意图的纵坐标是发病数量的对数值 【答案】A 【解析】 【分析】 人类遗传病的主要 类型 病因 分类 常见病例 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由于染色体数目异 常或结构畸形而引 起的人类遗传病 常染色体病 21 三体综合征(先天性愚型) 猫叫综合征 性染色体病 性腺发育不良 单基因遗传病 由一对等位基因控 制的人类遗传病 常 染 色 体 遗 传 病 显性 多指 并指 软骨发育不全 隐性 白化病 先天性聋哑 苯丙酮尿症 囊性纤维病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伴 X 染 色 体 遗 传病 显性 抗维生素 D 佝偻病 遗传性慢性咽

4、炎 隐性 人类红绿色盲 血友病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 伴 Y 染色体遗传病 人类外耳道多毛症 多基因遗传病 由多对基因控制的 人类遗传遗传病 唇裂、无脑儿、原发性高血压、青少 年型糖尿病、精神病、冠心病、哮喘 病等 【详解】多基因遗传病由多对等位基因控制,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多基因遗传病的遗传基础不是单一 因素,A 正确;死于某种遗传病的个体也会在遗传系谱图中出现,例如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B 错误;由 线粒体中单个基因异常引起的疾病属于细胞质遗传病,C 错误;“各类遗传病在人体不同发育阶段的发病风 险”示意图的纵坐标是发病个体数,D 错误。故选 A。 【点睛】识记人类遗传病的主要类型及主要

5、特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3.下列关于人类与环境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水体的污染物主要来自于陆地 B. 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有利于环境保护 C. 臭氧层的破坏会引起人类免疫能力减退 D. 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 CO2分子吸收太阳直射到地球上的热量引起 【答案】D 【解析】 【分析】 1、臭氧能吸收对人体和生物有致癌和杀伤作用的紫外线、X 射线和 射线,从而保护人类和其他生物免受短 波辐射的伤害。 2、温室效应:CO2分子吸收地球的反射热,使地球升温。 【详解】被人类排放到水体中的污染物包括以下八类,即家庭污水、微生物病原体、化学肥料、杀虫剂(还 有除草剂和洗涤剂) 、其他矿物质和化学品、

6、水土流失的冲积物、放射性物质、来自电厂的废热等。因此,水 体的污染物主要来自于陆地,A 正确;开发、利用潮汐能、核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可减轻环境污染,有 利于环境保护,B 正确;臭氧层被破坏后,其吸收紫外线、X 射线和 射线的能力降低,使人类接受短波辐 射的机会增大,引起人类免疫能力减退,C 正确;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 CO2分子吸收地球的反射热,使地球升 温引起的,D 错误。故选 D。 【点睛】了解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便可。 4.下列关于真核细胞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植物和藻类细胞中含有质体 B. 细胞溶胶是各种代谢活动的场所 C. 溶酶体是细胞中各

7、种分解反应的场所 D. 质膜中的糖脂由糖类与磷脂或胆固醇构成 【答案】A 【解析】 【分析】 脂质双分子层构成膜结构的基本支架,一些蛋白质镶嵌在膜的内外表面,一些蛋白质嵌入或横跨磷脂双分子 层。组成膜的磷脂和蛋白质分子大部分可以运动,因此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详解】质体存在于植物和藻类细胞中,分为白色体和有色体,有色体中最为重要的一类是叶绿体,A 正确; 细胞溶胶是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B 错误;溶酶体中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 是细胞的“消化车间”,C 错误;质膜中的糖脂由糖类与磷脂构成,D 错误。故选 A。 【点睛】识记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及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是解答

8、本题的关键。 5.在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F2的性状分离比为 3:1。下列选项中会导致分离比偏高 3:1 的是( ) A. 研究的生物为二倍体 B. F1在减数分裂时发生了基因重组 C. 受精后不同基因型的植株适应环境的能力不同 D. 杂种后代处于相对一致的条件下,试验群体大 【答案】C 【解析】 【分析】 基因分离定律实质: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个不同的等位基因互相独立、互不沾染,在形成配子时彼此分离, 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结果是一半的配子带有一种等位基因,另一半的配子带有另一种等位基因。 【详解】研究的生物为二倍体,在 F1的体细胞内有两个不同的基因,F1可产生两种不同类型的配子

9、,一种带 有显性基因,另一种带有隐性基因,并且数目相等,其比例为 11。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所 以 F2出现 3 种基因型,2 种表现型,性状分离比为 31,A 错误;由于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个不同的等位 基因互相独立、互不沾染,因此 F1在减数分裂时发生基因重组不会影响 F2的性状分离比,B 错误;受精后不 同基因型的植株适应环境的能力不同,如隐性性状不能适应环境,而显性性状适应环境的能力较强会导致性 状分离比偏高,C 正确;杂种后代处于相对一致的条件下,试验群体大,会使 F2的性状分离比更为接近 31, D 错误。故选 C。 【点睛】理解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的实验过程及

10、实现现象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6.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只有同种群内的个体才能互相交配繁殖 B. 群落在环境相似的地段可以重复出现 C. 种群是物种分布单位、繁殖单位和进化单位 D. 群落是各个物种适应环境和彼此相互适应的产物 【答案】C 【解析】 【分析】 种群是指占有一定空间和时间的同一物种个体的集合。 群落是指占有一定空间和时间的所有种群的集合。 【详解】种群和种群之间存在生殖隔离或地理隔离,因此只有同一种群内的个体才能互相交配繁殖,A 正确; 群落具有一定的结构、种类构成和种间相互关系,并在环境条件相似的地段可以重复出现的特点,B 正确; 种群是生物繁殖的单位,也是生

11、物进化的单位,是指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C 错误;群落是各个物种适应环 境和彼此相互适应的产物,D 正确。故选 C。 【点睛】识记种群和群落的概念及特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7.下列关于细胞内有机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磷脂分子与甘油三酯的结构相似 B. 人体内的蛋白质会随着环境温度升高而变性 C. 核酸存在于细胞核内,一般不会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溶胶 D. 糖类可以在生物代谢中提供能量,因此糖类都是能源物质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核孔是蛋白质、RNA 等生物大分子进出细胞核的通道,但 DNA 分子不会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溶胶。 【详解】磷脂分子与甘油三酯(油脂)的结构相似,在甘油三酯分

12、子中,甘油的 3 个羟基都连着脂肪酸,而 磷脂中的甘油只有 2 个羟基连着脂肪酸,另一个羟基则连着磷酸,A 正确;人体是恒温动物,人体的体温不 会随着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因此,人体内的蛋白质不会随着环境温度升高而变性,B 错误;DNA 主要存在 于细胞核内,RNA 主要存在于细胞质中,RNA 和蛋白质可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溶胶,C 错误;糖类是主要能源物 质,但纤维素不属于能源物质,D 错误。故选 A。 【点睛】易错点:并非所有糖都是能源物质:如核糖、脱氧核糖、纤维素等。 8.下图为酶与底物结合的诱导契合学说示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酶的结构的变化有利于生化反应的进行 B. 脂促反

13、应结束以后酶的结构恢复到原状 C. 该学说不能体现出酶的专一性 D. 高温和低温都可能会影响活性中心结构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由题图可知,酶分子有一定的形状,恰好能和底物分子结合。酶与底物结合形成酶一底物复合物,然后这个 复合物会发生一定的形状变化,使底物变成产物,并从复合物上脱落,同时酶分子又恢复原状。 【详解】当酶分子与底物分子接近时,酶分子受底物分子诱导,酶的结构发生有利于与底物结合的变化,有 利于生化反应,A 正确;酶与底物结合形成酶一底物复合物,然后这个复合物会发生一定的形状变化,使底 物变成产物,并从复合物上脱落,同时酶分子又恢复原状,B 正确;酶分子有一定的形状,恰好

14、能和底物分 子结合,体现了酶具有专一性,C 错误;高温和低温都可能会影响活性中心结构,进而影响酶的活性,D 正确。 故选 C。 【点睛】识记酶促反应的原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9.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通过细胞膜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B. 内环境中物质浓度任何改变都会引发机体产生不正常的反应 C. 细胞分泌的蛋白会进入组织液,因此蛋白质是组织液的主要成分 D. 内环境存在的意义是保证人体各种细胞都不与外界环境直接接触 【答案】A 【解析】 【分析】 内环境相对稳定是细胞正常生存的必要条件。内环境的任何变化,都会引起机体自动调节组织和器官的活动 以维持稳态。但人体

15、维持稳态的能力有一定限度,当环境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内 环境的稳态会遭到破坏引起疾病。例如:发烧、严重腹泻、严重的高原反应等都属于内环境失调。 【详解】内环境是多细胞生物体内细胞直接接触的生活环境,细胞通过细胞膜直接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A 正确;人体维持稳态的能力有一定限度,只有超过正常限度时才会引起机体产生不正常的反应,B 错误;组 织液的主要成分是水、无机盐、葡萄糖,C 错误;内环境存在的意义是为细胞提供一个物理、化学因素都比 较稳定的环境,D 错误。故选 A。 【点睛】识记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和调节机制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0.研究表明,在精子和卵细胞受精后的第一次卵

16、裂中,来自父方的染色体和来自母方的染色体分别出现两套 分离系统,这说明两套染色体是独自分离的。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第一次卵裂过程中会出现两个纺锤体 B. 第一次卵裂中核膜先解体,然后染色体开始螺旋化 C. 第一次卵裂中同源染色体会分离.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 D. 受精过程中的精子和卵细胞的融合过程依赖于细胞膜的选择透性 【答案】A 【解析】 【分析】 精子和卵细胞受精后形成受精卵,受精卵的卵裂属于有丝分裂。 【详解】由题意可知,在受精卵第一次细胞分裂,有 2 个双极纺锤体出现,一个负责分离来自母亲的染色体, 一个负责分离来自父亲的染色体,A 正确;第一次卵裂中染色体先螺旋化,再进

17、行核膜的解体,B 错误;卵裂 属于有丝分裂,同源染色体不会分离,C 错误;受精过程中的精子和卵细胞的融合过程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 性,D 错误。故选 A。 【点睛】熟记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便可。 11.下图为正常人在不同环境温度条件下皮肤血管血流量的变化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AB 段皮肤血管血流量的减少需要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 B. AB 段皮肤血管血流量的减少可减少机体辐射散热 C. BC 机体的散热速率基本等于产热速率 D. CD 段全身脂肪代谢的酶系统被激活 【答案】D 【解析】 【分析】 对题图进行分析可知,正常人在 25下,皮肤血管血流量基本

18、不变;由 25到 15时,开始时(510 分钟) 皮肤血管血流量的减少,然后(1015 分钟)皮肤血管血流量基本不变;由 1533时,皮肤血管血流量的增 加。 【详解】皮肤血管血流量减少是皮肤毛细血管收缩所致的,受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调控,A 正确;AB 段皮 肤血管血流量的减少可减少对流散热和辐射散热,B 正确;皮肤血管血流量基本不变,说明机体的体温相对 恒定,机体的散热速率等于产热速率,C 正确;寒冷时,细胞代谢增强,全身脂肪代谢的酶系统被激活,而 CD 段表示正常人处于较高的温度(33),D 错误。故选 D。 【点睛】理解体温平衡的调节机理和方式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2.下列关于的叙述.

19、正确的是( ) A. 糖酵解的结果将葡萄糖中大部分能量转移到还原氢中 B. 细胞呼吸的中间产物可以在线粒体内或线粒体外被利用 C. 在柠檬酸循环中,丙酮酸在乳酸脱氢酶的催化下被还原 D. 电子传递链是指将氢质子的电子通过复杂的步骤传递给氧的过程 【答案】B 【解析】 【分析】 需氧呼吸的三阶段: 糖酵解:C6H12O6+2NAD +2ADP+2Pi 2C3H4O3+2NADH+2H +2ATP 柠檬酸循环:C3H4O3+NAD +2ADP+2Pi 3CO2+4NADH+ATP+FADH2 电子传递链:2H +2e-+1/2O 2H2O 【详解】糖酵解的结果是将葡萄糖中大部分能量转移到丙酮酸中,

20、A 错误;细胞呼吸的中间产物丙酮酸可以 通过线粒体膜进入线粒体被彻底氧化分解,也可以在细胞溶胶中分解为乳酸或酒精和二氧化碳,B 正确;在 无氧的条件下,丙酮酸在乳酸脱氢酶的催化下被 NADH 还原为乳酸,C 错误;还原型辅酶 NADH 中的氢离子和 电子被电子传递体所接受。 电子传递体将电子一步一步地传递到末端, 最后与氧结合形成水, D 错误。 故选 B。 【点睛】了解需氧呼吸和厌氧呼吸的具体过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3.下列关于“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临时装片”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清水漂洗的目的是洗去多余的解离液,以利于染色 B. 在高倍镜和低倍镜下均能观察到处于分裂期

21、的细胞 C. 盐酸将细胞之间的果胶质松散,有利于后期制片时将根尖压成单层细胞 D. 低倍镜下找到目标细胞,在换用高倍后不能观察到目标细胞的原因是视野变暗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 1、洋葱根尖的培养 2、装片的制作:解离漂洗染色和制片 3、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临时装片 【详解】清水漂洗的目的是洗去多余的解离液,以利于染色,A 正确;观察洋葱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临时装 片,通常在低倍物镜下找到观察对象后,再转换高倍物镜观察,识别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因此,在高 倍镜和低倍镜下均能观察到处于分裂期的细胞,B 正确;用质量分数为 10

22、%的盐酸解离,是因为盐酸能使细胞 之间的果胶质松散,有利于后期制片时将根尖压成单层细胞,C 正确;低倍镜下找到目标细胞,在换用高倍 后不能观察到目标细胞的原因是:换用高倍物镜前,没有将观察目标移至视野中央,换用高倍物镜后,观 察目标在视野范围以外;换用高倍物镜后,视野太暗,没有将视野调亮,看不到观察的细胞;没有调节 好细准焦螺旋;D 错误。故选 D。 【点睛】熟记“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4.下列关于特异性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有 T 淋巴细胞参与的免疫应答属于细胞免疫 B. T 细胞对自身细胞上的 MHC 标志不发生反应 C. 巨噬细胞

23、、T 淋巴细胞和 B 淋巴细胞能特异性识别病原体 D. 各种淋巴细胞均能分裂分化形成效应细胞群和记忆细胞群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体液免疫需有辅助性 T 细胞的参与,A 错误;每一个成熟的 T 淋巴细胞只带有对应于一种抗原的受 体,当其遇到与它受体相适应的抗原MHC 复合体时,便会受到刺激。T 淋巴细胞对自身细胞上的 MHC 标志不 发生反应,B 正确;巨噬细胞不能特异性识别病原体,C 错误;只有细胞毒性 T 细胞和致敏 B 淋巴细胞在白细 胞介素2 的刺激作用下才能分裂分化形成效应细胞群和记忆细胞群,D 错误。故选 B。 【点睛】熟记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具体过程是解答本题的

24、关键。 15.在观察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现一个细胞中染色体的配对出现如甲图所示的“环”状结构,另一个细胞中 出现如乙图所示的“环”状结构,且相应细胞中都只有一对染色体出现这样的异常配对情况。下列相关叙述, 正确的是( ) A. 甲和乙所示的变异都发生在后期 I B. 甲图出现的原因是染色体发生了重复 C. 乙图出现的原因是染色体或发生了倒位 D. 由乙图所在细胞形成的子细胞中都有异常染色体 【答案】C 【解析】 【分析】 对甲图分析可知,细胞中染色体的配对出现如甲图所示的“环”状结构,可能是染色体发生了重复,也可 能是染色体发生了缺失。 对乙图分析可知,细胞中出现如乙图所示的“环”状结构,可能

25、是或发生了倒位。 【详解】甲和乙所示的变异可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A 错误;甲图出现的原因是染色体发生了重复或染 色体发生了缺失,B 错误;乙图出现的原因是染色体或发生了倒位,C 正确;由乙图所在细胞形成的子 细胞中含异常染色体的细胞占 1/2,D 错误。故选 C。 【点睛】根据题图的“环”状结构准确判断其所属的变异类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6.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只要个体之间存在着变异,自然选择就发生作用 B. 在生物的繁殖过程中,个体传递给子代的仅仅是亲代的基因 C. 二倍体植物与其经诱导后形成的四倍体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 D. 若 a 基因控制的性状不能适应环境

26、,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 a 基因频率会降为零 【答案】B 【解析】 【分析】 1、种群中普遍存在的可遗传变异是自然选择的前提,也是生物进化的前提。 2、在生物的繁殖过程中,个体并不是把性状直接传递给后代,传递给子代的仅仅是亲代的基因。 【详解】只有个体的变异性状影响了个体的存活和繁殖,自然选择才会发生作用,A 错误;在生物的繁殖过 程中,个体并不是把性状直接传递给后代,而是将亲代的基因传递给子代,B 正确;二倍体植物与四倍体植 物杂交,它们后代(三倍体)高度不育。故二倍体植物与其经诱导后形成的四倍体之间存在生殖隔离,C 错 误;若 a 基因控制的性状不能适应环境,在自然选择的持续作用下 a 基因

27、频率会逐渐下降可能至零,D 错误。 故选 B。 【点睛】了解进化性变化是怎样发生的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7.下列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群落类型会由于演替而发生改变 B. 演替的速率与演替类型和环境有关 C. 会出现一个物种取代另一个物种的现象 D. 各种水生群落演替为陆生群落均需经历五个阶段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初生演替:从未被生物覆盖过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植被、但后来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进行的演替。 次生演替:在原有植被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 发生的演替。 【详解】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物种取代另一些物种、一个

28、群落类型取代另一个群落类型的过程叫做群落演 替,A 正确;演替的速率与演替类型和环境有关,例如原生演替速度通常比次生演替慢,B 正确;群落演替是 一些物种取代另一些物种的过程,因此会出现一个物种取代另一个物种的现象,C 正确;并非所有的水生群 落演替为陆生群落均需经历五个阶段,D 错误。故选 D。 【点睛】理解群落演替的概念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8.如图为多肽链的生物合成过程示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过程有氢键的形成与断裂 B. 该核糖体的运动方向是自右向左 C. 图中 RNA 聚合酶结合位点在 5端 D. RNA 内部不会发生碱基互补配对 【答案】A 【解析】 【分析】 对

29、题图分析可知,该过程表示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核糖体的移动方向是自左向右。 【详解】在翻译过程中,tRNA 携带氨基酸进入核糖体,tRNA 上的反密码子与 mRNA 上的密码子互补配对形成 氢键,当 tRNA 离开核糖体时氢键断裂,A 正确;由题图可知,该核糖体的运动方向是自左向右,B 错误;题 图表示翻译过程,不需要 RNA 聚合酶的参与,C 错误;tRNA 呈三叶草结构,可发生碱基互补配对,D 错误。 故选 A。 【点睛】注意:tRNA 分子为“三叶草”型,单链 RNA 在某些区域折叠形成局部双链,通过氢键相连。 19.下图 1 为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根生长影响示意图,图 2 表示某横放植物根

30、的生长情况,下列相关叙述,正 确的是( ) A. 若图 2 所示植物的根竖直放置,则图 1 所示的含义不再适用 B. 当 b 侧生长素浓度为 C 点所对应的浓度时,b 侧细胞仍能伸长生长 C. 由图可知,某浓度的生长素对根可能产生两种不同的作用效果 D. 若 a 侧生长素的作用效果对应 E 点,则 b 侧生长素的作用效果对应于 EC 段 【答案】B 【解析】 【分析】 对图 1 进行分析可知,FA 段表示随着生长素浓度的增加,对根的促进作用逐渐加强,在 A 点达到最大;AC 段表示随着生长素浓度的增加,对根的促进作用逐渐减弱,C 点表示既不促进,也不抑制;C 点后随着生长素 浓度的增加,对根的

31、抑制作用逐渐加强。 【详解】若图 2 所示植物的根竖直放置,生长素分布均匀,对根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图 1 所示的含义仍适 用,A 错误;当 b 侧生长素浓度为 C 点所对应的浓度时,生长素对细胞的伸长作用既不促进,也不抑制,但 b 侧细胞仍能伸长生长,B 正确;由图 1 可知,某浓度的生长素对根的作用效果只有一种,C 错误;在重力的作 用下,生长素会向 b 侧运输,导致 a 侧的生长素浓度比 b 侧低。图 2 中 b 侧细胞比 a 侧细胞伸长得快,因此, 若 a 侧生长素的作用效果对应 E 点,则 b 侧生长素的作用效果对应于 BD 段(不包括 B 点) ,D 错误。故选 B。 【点睛】明确

32、图 1 中横坐标以上为促进作用、横坐标以下为抑制作用,结合图中根的生长情况进行分析判断 各个选项便可。 20.研究发现,在小肠绒毛的微绒毛面存在着两种运输葡萄糖的载体SGLT1 和 CLUT2,前者是主动转运的载 体,后者是易化扩散的载体。科学家通过体外实验,根据不同葡萄糖浓度下的吸收速率绘制出如下图所示的 曲线,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SGLTI 与 GLUT2 有相同的空间结构 B. 曲线 1 为 SGLT1 介导的葡萄糖运输速率 C. 由图可知,未离体的小肠绒毛细胞内葡萄糖浓度小于 20mM D. 在体外实验中,小肠绒毛细胞吸收两种葡萄糖方式都同时存在 【答案】C 【解析】 【

33、分析】 分析题图曲线可知,当葡萄糖浓度较低时,曲线 1 中葡萄糖的运输速率为 0,因此曲线 1 为 CLUT2 介导的葡 萄糖运输速率,曲线 2 为 SGLT1 介导的葡萄糖运输速率。 【详解】SGLTI 是主动转运的载体,GLUT2 是易化扩散的载体,二者的空间结构不相同,A 错误;由分析可知, 曲线 1 为 CLUT2 介导的葡萄糖运输速率,B 错误;由题图可知,当葡萄糖浓度高于 20mM 时,主要通过协助扩 散的方式吸收葡萄糖。协助扩散顺浓度梯度运输,由此可推测小肠绒毛细胞内葡萄糖浓度小于 20mM,C 正确; 由题图可知, 在体外实验中, 葡萄糖浓度较低时小肠绒毛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为

34、主动运输, D 错误。 故选 C。 【点睛】根据曲线图分析在不同葡萄糖浓度下葡萄糖的跨膜运输方式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1.某同学在“制作 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活动中,制作了甲丁四种相关化合物的模型(如图所示),、 表 示化学键连接的位点。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化合物甲、乙、丙可组成 DNA 的基本单位 B. 化合物甲、乙位于 DNA 双螺旋结构的外侧 C. 连接化合物丙与的化学键位于之间 D. 在双链 DNA 分子中甲的数量等于丁的数量 【答案】D 【解析】 【分析】 对题图进行分析可知,甲表示磷酸,乙表示六碳糖,丙表示碱基,丁表示五碳糖。 【详解】DNA 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苷

35、酸,由磷酸、脱氧核糖(五碳糖)、碱基组成,即甲、丙、丁,A 错误;DNA 双螺旋结构的外侧由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即甲和丙,B 错误;连接化合物丙(碱基)与丁(五碳糖) 的化学键不再之间,C 错误;在双链 DNA 分子中,磷酸(甲)的数量=碱基(丙)的数量=脱氧核糖(丁)的数 量,D 正确。故选 D。 【点睛】熟记 DNA 双螺旋结构的特点,准确判断甲丁四种化合物的名称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2.已知一株严格自交型的植物基因型为 AaBb,其中 A-a 与 B-b 控制不同的性状,且属于完全显性,这 2 对基 因的分布情况可能为以下 3 种情况中的一种。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36、和中 B 基因所在的基因座位不同 B. 若属于所示情况,则在前期 I 不会发生基因重组 C. 若属于所示情况.则后代会出现 1:2:1 的性状分离比 D. 若属于所示情况,则后代会出现 3:1 的性状分离比 【答案】A 【解析】 【分析】 一个特定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称为基因座位。 【详解】和中 B 基因在非同源染色体上,故和中 B 基因所在的基因座位不同,A 正确;若属于所 示情况,则在前期 I 可能会发生交叉互换而发生基因重组,B 错误;若属于所示情况,基因型为 AaBb 的植 物自交,其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 AABBAaBbaabb=121,出现 31 的性状分离比,C 错误;若属于 所

37、示情况,基因型为 AaBb 的植物自交,其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 AAbbAaBbaaBB=121,出现 121 的性状分离比,D 错误。故选 A。 【点睛】掌握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3.下图为某动物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一条染色体的行为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过程中细胞内遗传物质均等分配 B. 过程 3 中会发生染色体数量的两次减半 C. 过程中不会出现着丝粒整齐排列赤道板的现象 D. 过程中,会出现一个细胞中有两套完全相同染色体的情况 【答案】D 【解析】 【分析】 对题图进行分析可知,过程表示减数分裂间期;过程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过程表示

38、从减数第一 次分裂中期到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即过程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 【详解】过程中细胞核的遗传物质均等分配,而细胞质中的遗传物质不是均等分配,A 错误;过程中会 发生 1 次染色体数量减半,即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细胞一分为二,染色体数目减半,B 错误;过程中, 在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出现着丝粒整齐排列赤道板的现象,C 错误;过程中,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会 出现一个细胞中有两套完全相同染色体的情况,D 正确。故选 D。 【点睛】根据题图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判断过程代表的分裂时期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4.下图为烟草花叶病毒(TMV)的感染和重建实验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该实验

39、证明了核酸是各种生物的遗传物质 B. 由图可推知,TMV 不属于逆转录病毒 C. 由图可推知,A 型后代和 B 型后代的蛋白质相同 D. 由图可推知,TMV 在感染烟草时,蛋白质未进入烟草细胞 【答案】B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可知: 用 TMVA 的 RNA 和 TMVB 的蛋白质重建的病毒感染烟草叶片细胞后, 可检测到 A 型病毒; 用 TMVB 的 RNA 和 TMVA 的蛋白质重建的病毒感染烟草叶片细胞后, 可检测到 B 型病毒; 说明 RNA 是 TMVA 的遗传物质。 【详解】由分析可知,该实验证明了 RNA 是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无法证明核酸是各种生物的遗传物质, A

40、错误;由题图可知,TMV 感染烟草叶片细胞,以 TMV 的 RNA 为模板,合成子代的 RNA,说明 TMV 不属于逆转 录病毒,B 正确;由图可推知,A 型后代和 B 型后代的蛋白质不相同,C 错误;由图可推知,TMV 在感染烟草 时,RNA 进入烟草细胞,但不能证明蛋白质未进入烟草细胞,D 错误。故选 B。 【点睛】了解烟草花叶病毒(TMV)的感染和重建实验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5.下图为甲状腺激索作用于靶细胞的机制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人体各种细胞中均存在 PB 和 THR B. T 在细胞质中在相关酶的作用下脱去碱基 T 后形成 T3 C. TRE 上有不只一个 T

41、HR 的识别位点,这些识别位点的碱基序列可能相同 D. 若 P 为 RNA 聚合酶,则其结合位点位于控制甲状腺激素合成的相关基因上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甲状腺激素与甲状腺激素结合蛋白结合来转运进入细胞中。甲状腺激素进入细胞后与受体结合,促使细胞合 成特异的 mRNA,经过翻译过程合成新的蛋白酶,进而促进细胞代谢。 【详解】由题意可知,THR 在细胞核内,而人成熟红细胞内无细胞核,故人成熟红细胞内不存在 THR,A 错误; T4比 T3多一个碘原子,故 T4在细胞质中在相关酶的作用下脱去一个碘原子后可形成 T3,B 错误;由题图可知, TRE 上有不只一个 THR 的识别位点,这些识

42、别位点的碱基序列可能相同,C 正确;若 P 为 RNA 聚合酶,则其结 合位点位于控制蛋白酶合成的相关基因上,这些蛋白酶具有促进细胞代谢的作用,D 错误。故选 C。 【点睛】能够根据题图理清甲状腺激素作用于靶细胞的机制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26.现有转 T 基因抗虫棉品种甲和乙,及非转基因棉品种丙。在花蕾期对叶片中色素、净光合速率(净光合速 率=光合速率-呼吸速率)日变化、胞间 CO2浓度日变化进行了测量。对叶绿素总量测量结果为:甲丙乙。下 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由图可知,一昼夜单位叶面积有机物的积累量甲品种大于乙品种 B. 图中阴影所示区段,影响乙净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气孔开度 C

43、. T 基因的导入未改变染色体组型,也可能不影响三个品种的叶绿素含量 D. 丙在 16:30 后胞间 CO2浓度上升的原因是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 【答案】C 【解析】 【分析】 图 1 表示光强度与净光合速率的相互关系, 在 1230 之前, 转基因棉花的净光合速率小于非转基因棉花的净 光合速率;在 1230 之后,转基因棉花的净光合速率逐渐大于非转基因棉花的净光合速率。结合图 1 和图 2 分析可知光照强度与净光合速率和胞间 CO2浓度各时间段的关系,当非转基因棉花的净光合速率迅速增强时, 胞间 CO2浓度迅速下降;当非转基因棉花的净光合速率增速减缓时,胞间 CO2浓度下降缓慢,最终呈现增加

44、趋 势。 【详解】根据题图无法获知甲、乙两品种棉花的呼吸速率,故无法判断一昼夜甲、乙两品种棉花在单位叶面 积有机物积累量的大小,A 错误;结合图一和图二,图中阴影所示区段是中午 1230-1330 之间,此时影 响转基因棉花乙净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可能是光照强度和温度,B 错误;T 基因的导入会出现基因重组,不会 改变染色体组型。由“对叶绿素总量测量结果为:甲丙乙”可知,T 基因的导入可能不影响三个品种的叶 绿素含量,C 正确;丙在 1630 后,温度和光照强度降低,气孔开放程度增大,导致胞间 CO2浓度上升,D 错误。故选 C。 【点睛】曲线进行分析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45、 27.已知肌肉受到刺激会收缩,肌肉受刺激前后肌细胞膜内外的电位变化和神经纤维的电位变化一样。取三个 新鲜的神经肌肉标本,按如图所示连接,图中指的是神经纤维与肌细胞之间的接头,此接头与突触结 构类似。刺激可引起图中右肌肉收缩,中肌肉和左肌肉也相继收缩。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直接刺激,则会引起收缩的肌肉是左肌肉 B. 人体中除图中所示外的多数细胞的细胞膜对离子的通透性是恒定的 C. 该实验进行时应将标本置于生理盐水中,不能用等渗的 KCl 溶液来代替 D. 接受刺激时,会出现去极化过程,在去极化起始阶段 Na +内流属于正反馈调节 【答案】A 【解析】 【分析】 1、兴奋在神经纤维

46、上可双向传递,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 2、由“刺激可引起图中右肌肉收缩,中肌肉和左肌肉也相继收缩”可知,神经纤维产生的兴奋可传递到 左肌肉。 【详解】图中、是突触结构,刺激,兴奋在突触可传递至左肌肉,引起左肌肉收缩;也可以通 过神经纤维传递传导至中肌肉,引起中肌肉收缩;但兴奋无法在突触逆向传递。因此,直接刺激,则 会引起收缩的肌肉是左肌肉和中肌肉,A 错误;一般情况下,人体中除了图中所示外的多数细胞的细胞膜对 离子的通透性是恒定的,B 正确;因为 K +主要维持细胞内的渗透压,Na+主要维持细胞外的渗透压,因此不能 用等渗的 KCl 溶液来代替生理盐水,C 正确;神经纤维受到刺激去极化时,膜上

47、 Na +通道开放,其开放的数 量可随着膜去极化幅度的增加而增加。Na +通道开放会使 Na+内流增加,又导致膜的进一步去极化,从而使更 多的 Na +通道开放。所以,在去极化起始阶段 Na+内流属于正反馈调节,D 正确。故选 A。 【点睛】识记兴奋在神经纤维和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特点,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便可。 28.已知决定人类血型的红细胞表面抗原物质的形成原理如下图所示,若红细胞表面没有A抗原也没有B抗原, 在 ABO 血型系统中都认定为 O 型血。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且一个地区的人群中 H 基因频率为 50%,h 基因频 率为 50%, I A基因频率为 30% IB基因资率为 10%,i

48、 基因频率为 60%。 该地区有一对血型分别为 AB 型和 O 型的 夫妇。两者都含有 H 基因,生了一个 O 型血的女儿,该女儿与该地区的一个 O 型血的男子婚配。下列相关推 断错误的是( ) A. 这一对夫妇的基因型分别为 HhI AIB和 Hhii B. 这个 O 型血的男子基因型有 8 种可能性 C. 该女儿与该男子生一个 A 型血孩子的概率是 9/200 D. 若该女儿与该男子已生育一个 A 型血儿子,则再生一个 A 型血女儿可能性是 1/6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由题图可知,hh_和 H_ii 为 O 型血,H_I AIA和 H_IAi 为 A 型血,H_IBIB和 H_

49、IBi 为 B 型血,H_IAIB为 AB 型血。 【详解】 由题意可知, 他们女儿 (O 型血) 的基因为 hhI Ai 或 hhIBi, 进而可知这一对夫妇的基因型分别为 HhIAIB 和 Hhii, A 正确; 这个 O 型血的男子基因型有 8 种可能性, 分别是 hhI Ai、 hhIBi、 hhIAIA、 hhIAIB、 hhIBIB、 hhii、 HHii、Hhii,B 正确;基因型 hh_在该地区占的比例为 50%50%1=25%,基因型 HHii 和 Hhii 在该地区占 的比例分别为 50%50%60%60%=9%和 250%50%60%60%=18%。 故该男子可能的基因型及概率分别为 25%(25%+18%+9%)=25/52hh_ 、 9%/(25%+18%+9%)=9/52HHii 、 18%/(25%+18%+9%)=18/52Hhii 。 该 女 儿 (1/2hhI Ai 或 1/2hhIBi)与该男子生一个 A 型血孩子的概率是 9/521/21/2+18/521/21/4=3/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