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修辞立其诚怜悯是人的本性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一些个性十足的表达方式在网络上层出不穷,折射出年轻网民活跃多样的思想观念,与他们求新求变的特点互为表里。但近来,所谓“跪求体”“哭晕体”在一些网络媒体的标题、正文中频频出现,其浮夸荒诞的文风,却令不少读者感到不适。我们应提倡什么样的文风呢?学 习 目 标01理解文中的关键概念,了解作者的立场与历史背景,研习作品的论述思路。02研习文章在选择和运用材料方面的特点及其论证风格。03整体把握和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思考并研习其对我们立身处世的启发意义。作 者 简介张岱年(19092004),哲学家。别名季同,曾用笔名宇同。河北献县人。1933年毕业于
2、北平师范大学,任清华大学哲学系助教。19351936年,研究中国哲学的概念范畴和层次体系,著成中国哲学大纲,为中国近代第一本系统论述中国哲学范畴的专著。1946年回清华大学哲学系任副教授,1951年任教授,次年任北京大学教授。长期致力于中国哲学史的研究。张岱年的学术研究主要分三个方面:一是中国哲学史的阐释,二是哲学问题的探索,三是文化问题的研讨。在不同的时期,各有侧重。冯友兰评价张岱年说:“张先生之学生有习篆刻者,欲治一闲章以相赠,请示印文,张先生命刻直道而行四字。余闻之曰:此张先生立身之道也,非闲章也!张先生之木讷气质,至老不变。孔子曰:刚毅木讷近仁。直道而行则刚毅矣。近仁之言,其意当哉。”
3、卢 梭卢梭(17121778),法国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学家、文学家。出生于日内瓦钟表匠家庭。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主要著作有论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起因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爱弥儿忏悔录等。写 作 背景修辞立其诚本文写于1992年4月,深刻阐述了张岱年的治学宗旨。当时,中国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然而人心浮躁,甚至一些学者文人也因生活所需,急功近利,言辞浮夸。有感于此,张岱年先生写了修辞立其诚一文,呼吁作文、为人都要“立其诚”。张岱年治学贯彻一个“诚”字。20世纪30年代,他提出哲学家须有寻求客观真理之诚心。40年代,他把“求真之诚”作为哲学修养之基础,他晚年自号“渠山拙
4、叟”,并以“直道而行”示其一生立身之则。怜悯是人的天性本文节选自论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起因和基础,在性质上论人与人之间不平等的起因基础,是一部阐发政治思想的著作,其重要性仅次于1762年卢梭的社会契约论,而在思想体系上,其可视为社会契约论的基础和绪论。在第一部分中,卢梭进行了一个自然人的假设,认为自然的最初的人是感知优先于理性的,自爱之心与对他人的怜悯之心都是人天生就有的,其观点体现了性善论的哲学思想。任务一:理解文中的关键概念,了解作者的立场与历史背景,研习作品的论述思路。1.速读两篇文章,积累下列词语。经师:旧时讲授经书的教师。曲学阿世:学些邪门歪道的东西,以迎合世人。顺风转舵:比喻顺着情势
5、改变态度(多含贬义)。哗众取宠:用言论行动迎合众人,以博得好感或拥护。捐弃:抛弃。感同身受:原指感激的心情如同亲身受到对方的恩惠一样(多用来代替别人表示谢意),现多指虽未亲身经历,但感受就如同亲身经历过一样。2.阅读修辞立其诚,梳理文章的论证思路。(1)默读文章,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思考其提出的方式,并进行小组讨论。原文:“修辞立其诚”,是易传文言 的一句话。这句话虽然是两千年以前讲的,现在仍应加以肯定,仍应承认这是发言著论写文章的一个原则。概括:“修辞立其诚”是发言著论写文章的一个原则。中心论点提出的方式: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然后具体解释“立其诚”的含义,再引用庄子的话,论证首先用“真”字
6、的是道家的观点。(2)概括文章每一段的意思。第1段:提出中心论点并阐释。第2段:总说“立其诚”的三个方面的含义。第3段:“立其诚”的第一个方面的含义名实一致。第4段:“立其诚”的第二个方面的含义言行一致。第5段:“立其诚”的第三个方面的含义表里一致。第6段:总说“立其诚”的重要性。第78段:从认识世界的角度论述“立其诚”的重要性。第9段:从端正学风的角度论述“立其诚”的重要性。第10段:从社会现实的角度论述“立其诚”的重要性。第11段:总结全文,强调“修辞立其诚”是一个辩证唯物主义的原则。(3)概括全文的结构层次。第一部分(1段):引论,提出问题,提出全文中心论点。第二部分(210段):本论,
7、分析问题,从“立其诚”的含义和“立其诚”的重要性两大方面论证中心论点。第一层(25段):从“立其诚”的含义方面论证中心论点。第二层(610段):从“立其诚”的重要性方面论证中心论点。第三部分(11段):结论,解决问题,总结全文,再次强调中心论点。全文总体来看: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层进式的结构方式。第二部分两大层次:总分;分述的三个方面并列式。3.用上述方法,自主阅读怜悯是人的天性,梳理文章的论证思路。文章首先对人的自然状态做了说明,目的是引向对自然状态的理解和思考。然后对霍布斯的自然状态观念进行驳斥,从而提出论点,怜悯心是人具备的本性。接着阐释怜悯心是什么,怜悯心是一切美德的基础。最后得出结论
8、,并指出重要意义。任务二:研习文章在选择和运用材料方面的特点及其论证风格。1.议论文本论部分的结构方式有哪些?把论点分为几个分论点并列式对比式层进式正反对照层层深入,步步推进并列式一缕清香一份洒脱,做真正的自我,展示高洁与傲岸,那是陶潜的五斗诗魂!一江春水一曲悲歌,做真正的自我,满载大江与汪洋,那是文天祥的零丁绝唱!一页历史一面镜子,做真正的自我,昭示理性与忠贞,那是屈平的水中离骚!结构清晰。先总说,主体部分以小标题的形式分述,借助陶渊明等三位历史名人的行为(分别颂扬他们“自由不羁”“宁死不降”以及“忠贞与高洁”),来诠释文章主旨“做真正的自我”,显得生动形象。收篇处呼应开头,思路清晰而严谨。
9、对比式论点:我们应善于利用双赢的智慧,用自己的长处来弥补别人的短处,从而使自己的长处得到彰显。论证:当我们能够积极帮助别人时,自身的价值便会得到体现,会使自己获得极高的信誉。相反,当我们不善于采取双赢的智慧,不乐于施助于人时,那么自己本身的发展便会极为缓慢,因为我们没有体现出自己的价值,不会获得别人的信任。层进式中心论点:为人沉稳,稳中求胜,吉。分论点:沉稳从志而来;沉稳从难而来;沉稳从无欲而来。中心论点:双赢,使你我共辉煌。中心句一:漫步于历史的沙滩,捡拾一枚枚成功的贝壳,上面写满了“双赢”。中心句二:双赢的光芒在今天依然闪耀。2.修辞立其诚怜悯是人的天性这两篇文章在在写法上给了我们那些有益
10、的启示?安排好论证结构。比如本文把层进式、总分式、并列式三种方式结合起来。用好引证法。比如多处运用引用论证的方法来进行论证。3.古人曾说:“为人要直,为文要曲。”而修辞立其诚强调作文、为人都要说真话、讲实话。二者在为文的要求方面是否矛盾?为什么?示例1:不矛盾。“为文要曲”中的“曲”侧重指文章的外在形式,如在构思、选材、立意、语言方面,讲究情节曲折、谋篇不单调、立意含蓄、善用曲笔等。而修辞立其诚强调作文、为人都要说真话、讲实话,侧重指文章的内容要真实,要表达自己的真实感情,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曲”的形式有时反而会更有助于表达“真”的内容。示例2:矛盾。人们常说“文如其人”“言为心声”,文章有
11、时候能如实反映一个人的内心想法、品德修养。一个正直的人,他的文章会充满浩然之气;一个虚伪的人,道德文章会假话连篇。因此,“为文要曲”和强调作文、为人都要说真话、讲实话在某种程度上是矛盾的。任务三:整体把握和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思考并研习其对我们立身处世的启发意义。1.修辞立其诚运用唯物主义观点对“立其诚”方面存在的问题做了分析和判断,强调做人要说真话,讲实话,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请说一说对我们立身处世的有何启发意义。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意在没有诚信的人,几乎是不能想象的,卢照邻的“若有人兮天一方,忠为衣兮信为裳”更将诚信提升到了一个立身于世无它不可的境界。古语说:“索物于暗室者,莫
12、良于火;索道于当世者,莫良于诚。”有了火光,才能照亮黑暗;有了诚信,才能立足天下。“文变染乎世情”,一个时代的文风与社会风气相互作用。汉初文章质朴畅达、经世致用,折射出开明务实的治世风貌;为扭转晚唐“俪偶章句”的浮靡,古文运动开启了中国散文的又一高峰;延安整风期间,毛泽东要求文章摆脱空洞抽象,“代之以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全党文风焕然一新。而当下,祛除媒体报道里的浮夸风、标题党,让沾泥土、带露珠的文字喷涌而出,网络环境才会风清气正。不管在什么时代,持中守正、推陈出新,都是最重要的文风。现在,一些网络媒体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有的热衷故弄玄虚,语不惊人死不休;有
13、人沉迷卖萌八卦,失于轻佻。种种不良文风,需要引起警惕。归根结底,“修辞立其诚”,内容真实、情感真切、态度真诚,才是不可移易的竞争力。2.卢梭和孟子都对人类的同情怜悯心做了深刻的阐发。孟子将怜悯心视为人性的重要善端,以及人的本质特征,“恻隐之心,仁之端也”“无恻隐之心,非人也”。卢梭也说“怜悯心是人类唯一具有的天然的美德”“是我们这样柔弱和最容易遭受苦难折磨的人最应具备的禀性,是最普遍的和最有用的美德”“这种天然的怜悯心的力量,即使是最败坏的风俗也是难以摧毁的”。请试着比较两人观点的异同点。相同点:孟子与卢梭身为不同时代、不同国籍、不同背景的思想家、教育家,两者的思想都不一而同地肯定人性善的主张
14、。二者在对怜悯心进行描述的基础上都推崇其重要的道德意义。在立论基础上,卢梭和孟子都是一样的,都是说人先天的道德属性是善的。卢梭从自然人的概念出发,认为人先天就有自爱心与怜悯心;孟子则提出“四端说”。不同点:二者在这个立论基础上所建立的理论体系和结论是不同的。简而言之,孟子由性善论发展出自律道德的观念,卢梭则由性善论发展出他律道德的观念。究其文化基因,前者反映出对人本身的积极信任,是中国传统人定胜天思想的延续;后者则反映出对人本身的不信任,是西方人由神造观念的发展。课 堂 小 结 修辞立其诚是什么名实一致 言行一致 表里一致(并列式)为什么认识世界 端正学风 社会现实(并列式)怎么办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原则层层递进 怜悯是人的天性是什么说明人的自然状态,引向对自然状态的理解和思考为什么驳斥霍布斯的自然状态观念,从而提出怜悯心是一切美德的基础怎么办得出结论,并指出重要意义层层递进课 后 练 习荀子认为人的本性是邪恶的,而卢梭却认为怜悯是人的天性,你认为人性是怎样的?仔细思考后写成一篇800字左右的议论文。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