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课祝福第一单元小说【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理解造成人物悲剧的社会根源,确定小说的主题和社会价值。2.学习本文综合运用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塑造人物的方法。3.体会并理解本文环境描写的作用,理解本文倒叙手法的作用。预读先学多读厚积品读研析内容索引预读先学一、音正形准1.给下列加颜色的字注音给下列加颜色的字注音(1)单音字钝响()寒暄()草窠()窈陷()瓦楞()尘芥()语言知识强化dnxunkyolnji形骸()歆享()牲醴()蹙缩()桌帏()讪讪()hixnl俨然()脸颊()渣滓()cwishnynjizh z(2)多音字监监生()监护()折折罪()折本()
2、折腾()jinjinzhsh更少不更事()更加()间间或()中间()nnjinjinzh薄鄙薄()薄荷()薄饼()bbbo嚼咀嚼()咬文嚼字()倒嚼()jujiojio2.给下列形似字组词给下列形似字组词(1)霭()蔼()(2)谬()缪()(3)蹙()蹩()暮霭和蔼谬种绸缪蹙缩蹩脚(4)暄()喧()寒暄喧哗二、词语积累1.理解运用理解运用(1)不更事:_(2)百无聊赖:_(3)沸反盈天:_(4)宽洪大量:_(5)精明强干:_经历世事不多,即缺乏社会经验,不懂世故人情。更,经历。精神无所依托,感到非常无聊。形容人声喧嚣杂乱。沸反,像沸水一样翻腾。盈,满。形容人度量大。错点提醒:一般用于年轻人。机
3、警聪明,办事能力很强。对点小测对点小测判断下列加颜色成语的运用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每天清晨,我们都早早地来到教室,有的背古诗,有的读美文,真是沸反盈天啊!()(2)王熙凤虽为女子,却精明强干,深得贾母和王夫人的信任,是贾府的实际大管家。()答案答案“沸反盈天”形容人声喧嚣杂乱,不能用于“早读”(1)鉴于基于鉴于:介词,表示以某种情况为前提加以考虑;连词,用在表示因果关系的复句中前一分句句首,指出后一分句行为的依据、原因或理由。基于:介词,表示以某种事物作为结论的前提或语言行动的基础。四叔虽然照例皱过眉,但_向来雇用女工之难,也就并不大反对。_以上理由,我不赞成他的意见
4、。鉴于基于2.辨词辨词填空填空(2)横七竖八乱七八糟横七竖八:形容纵横杂乱。一般不用在抽象的事物上。乱七八糟:形容混乱,乱糟糟的。可以用在抽象的事物上。煮熟之后,_的插些筷子在这类东西上,可就称为“福礼”了。她心里现在_的,不要再责备她了。横七竖八乱七八糟三、名言警句课外名句课外名句鲁迅名句鲁迅名句(1)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自嘲(2)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自题小像(3)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题三义塔(4)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无题(5)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答客诮(6)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无题 文本常识积累一、作者简介鲁迅(188
5、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鲁迅是中国近现代最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的精神被称为中华“民族魂”。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南腔北调集等18部。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二、背景展示20世纪20年代,中国的帝制政权虽被推翻,但封建社会的基础并没有被彻底摧毁,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宗法观
6、念、封建礼教等这些中国两千多年遗留下来的腐朽、愚昧的封建思想仍然是套在人民,尤其是妇女头上的精神枷锁。鲁迅选取了妇女题材,写作了祝福这篇小说。目的也就在于深刻地揭露封建思想文化的流弊和余毒。三、文化常识送灶送灶旧俗以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为灶神升天奏事的日子,在这天或前一天祭送灶神,叫“送灶”。灶神是玉帝派来人间至各家监察善恶之意,故于其“上天奏事”之日,家家户户均须以酒食祀之。四书四书“四书”为儒家经典,宋代朱熹抽取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和论语孟子编在一起,称为“四书”。据称它们分别出于早期儒家的四位代表性人物曾参、子思、孔子、孟子,所以称为“四子书”(也称“四子”),简称为“四书”。祝福祝福旧
7、时浙江绍兴一带曾经流行过的一种习俗。每当旧历年底,地主和有钱人家举行年终大典,杀鸡,宰鹅,买猪肉,并将三牲煮熟作为“福礼”,恭请天神和祖宗享用,感谢他们保佑当年的平安,并祈求来年的幸福。品读研析奇异的珍宝被毁坏,令人痛悔;美好的生命被毁灭,让人愤怒。我们忘不了,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一位十一二岁的少年,站在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地里,手握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他是谁?他是少年闰土。可惜二十年后的他却变得迟钝麻木。那手捂碟子,说着“多乎哉?不多也,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的是谁?是孔乙己。善良的孔乙己却不明不白地从这个世界消失了。这就是鲁迅先生的小说,善于通过悲剧性人物去揭示深刻的社
8、会主题。今天,就让我们踏入鲁镇,去感受一个没有春天、没有祝福的女人的悲惨命运。课堂导语 通读整体感知下下面面是本文结构思维导图,读完思考后面的两个问题。是本文结构思维导图,读完思考后面的两个问题。(1)本文塑造了祥林嫂的鲜明形象,请用简练的语言予以概括并填入图中处。答案答案答案祥林嫂勤劳、善良、坚强、被践踏、被愚弄、被抛弃(2)本文通过塑造人物形象、环境描写等手段所揭示的主旨是很深刻的,请用一句话简要概括并填入图中处。答案答案答案控诉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1.文中有三次对祥林嫂的肖像描写,各有什么变化?其中的变化说明了什么?肖像中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找出相关描写,分析祥林嫂的形象特点并体会这些描写
9、的作用。深读重点探究 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脸色 两颊 眼睛 衣着饰物(用物)形象特点 作用:_答案答案答案 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脸色青黄青黄黄中带黑两颊红的消失了血色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眼睛顺着眼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衣着饰物(用物)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竹篮,空的破碗;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作用:通过这些不断变化的肖像描写,尤其是祥林嫂的眼神变化,展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概括了祥林嫂半生悲惨的历史。通过鲜明的对照反映了祥林嫂悲剧命运的几个阶段,形象地反映了祥林嫂是怎样一步步地被封建礼教和封
10、建思想逼到绝境的,深刻地揭露了封建思想对劳动妇女的摧残和迫害。形象特点年轻寡妇,生活贫困,但身体还健康,精力充沛生活更为贫困,精神上也受到更大打击,健康状况不如从前了精神已完全麻木、枯竭,物质上一无所有,陷入绝境2.文章在结构上采用倒叙手法有什么作用?答案答案答案为读者设置了一系列悬念:祥林嫂过去是什么人,为什么会沦落到这种地步,为什么又会在死前提出那样奇怪的问题呢,这一切疑惑都使读者急于追根溯源,探求原委。一边是鲁镇年终祝福时热闹忙碌的气氛,一边是祥林嫂在富人们一片祝福声中寂然死去,造成了浓厚的悲剧气氛;祥林嫂死后引起鲁四老爷的震怒,被骂为“谬种”,这就揭示了祥林嫂与鲁四老爷之间尖锐的矛盾,
11、突出了小说反封建的主题。3.文章几次写到“祝福”?对“祝福”景象的描写,有什么作用?试结合有关内容作具体分析。答案答案答案文章三次写到“祝福”。(1)第一次是描写镇上各家准备“祝福”的情景。“祝福”是“鲁镇年终的大典”,富人们要在这一天迎神拜佛,祈求好运,而像祥林嫂这样的穷人却要为富人们的“福礼”而付出艰辛的劳动。这首先突出了穷富之间的矛盾,预示了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性。同时,也通过“年年如此,家家如此”的描写,暗示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封建势力依然顽固,阶级关系依旧,风俗习惯依旧,人们的思想意识依旧。祥林嫂的悲剧也是必然的。这样的环境描写,既能揭示人物之间的关系,好与坏,穷与富,同时也联系到了小
12、说的社会背景,揭示出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根源。(2)第二次是对鲁四老爷家“祝福”的描写。“祝福”本身就是旧社会最富有特色的封建迷信活动,所以在“祝福”时封建宗法思想和反动的理学观念也表现得最为强烈,在鲁四老爷不准“败坏风俗”的祥林嫂沾手的告诫下,祥林嫂失去了“祝福”的权利。她为了求取这点权利,用“历来积存的工钱”捐了一条“赎”罪的门槛,但所得到的仍是“你放着罢,祥林嫂”。这样一句喝令,粉碎了她生前免于侮辱,死后免于痛苦的愿望,她的一切挣扎的希望都在这一声喝令中破灭了。就这样,鲁四老爷在“祝福”的时刻凭着封建宗法思想和封建礼教的淫威,把祥林嫂一步步地逼上了死亡的道路。特定的环境描写,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13、,同时也增加了人物形象的真实性与感染力。(3)第三次是结尾通过“我”的感受对“祝福”景象的描写。祥林嫂死的惨象和天地圣众“豫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的气氛,形成鲜明的对照,深化了对旧社会杀人本质的揭露,同时在布局上也起到了首尾呼应,使小说的结构更臻完善的作用。作者巧妙地把祥林嫂悲剧性格上的几次重大变化,都集中在鲁镇“祝福”的特定环境中,不但表现了祥林嫂悲剧的典型环境,而且也印下了祥林嫂悲惨一生的足迹。4.本文既然是一出悲剧,为何以“祝福”为题?答案答案答案(1)小说起于“祝福”,结于“祝福”,中间一再写到“祝福”,情节的发展与“祝福”有着密切的关系。以“祝福”为题,体现了小说以事件命名的特
14、点。(2)“祝福”与人物的性格和命运息息相关,是人物命运转变的契机和背景。“祝福”展示了初到鲁镇的祥林嫂的勤劳能干,“祝福”使一向勤快能干的祥林嫂受到了鲁家的冷遇和歧视,即使她倾其所有,花费了“历来积存的工钱”“在土地庙捐了门槛”后也没有改变。这使她受到了致命的打击,“这一回她的变化非常大”,“总惴惴的,有如在白天出穴游行的小鼠;否则呆坐着,直是一个木偶人”。最后被逐出鲁家,沦为乞丐,惨死雪夜。(3)“祝福”是鲁镇的一种封建迷信活动,充满了“男尊女卑”等封建礼教色彩,“祝福”之时也正是封建思想对人们影响和制约最深的时候,也是人们对祥林嫂歧视和迫害最深的时候,祥林嫂死于“天地圣众”“豫备给鲁镇的
15、人们以无限的幸福”的祝福声中。通过这个标题,就把“凶人的愚顽的欢呼”和“悲惨的弱者的不幸”,鲜明地摆到读者面前,形成强烈的对比,以此为题更增强了祥林嫂遭遇的悲剧性,可突出主题。(4)所谓“祝福”只是富人们的专利。其实像祥林嫂这样的处在封建思想和制度压迫下的劳动人民哪有福可“祝”?又岂能“祝”来幸福?以“祝福”为题有反讽之意。相关链接标题类探究题标题类探究题常见的标题类探究题有两种类型:一是标题意蕴理解性探究,二是标题作用分析性探究。无论是哪一种,均须关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关注标题本身的内容、艺术特点;二是关注标题与文本的联系,如情节、人物、主旨、环境等。对于标题意蕴题,特别要关注表层义、深层义
16、(象征义或比喻义等)。题干示例审读判别(2016全国)小说写的只是战争中的一个小故事,却用了“战争”这样一个大题目,你认为这样处理合适吗?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1)题干中一般有“题目”“标题”“为题”等字样;(2)题干中有“好处”“妙处”“寓意”等字样;(3)题干中有“谈谈你的看法(观点、理由)”等字样。(2016全国)小说以“锄”为标题,有什么寓意?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2013山东)结合文本,谈谈本文以“活着”为题目有什么好处。其他常见设问方式:小说题目能不能换为?请陈述你的看法。5.联系课文内容,结合加颜色的词语,分析下列句段。(1)只有四叔且走而且高声的说:“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
17、时候,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答案答案答案鲁四老爷是封建思想的坚决捍卫者,他反对社会上一切变革和破坏他所信奉的统治秩序的行为。女人再嫁,这在封建理学的伦理观念中,是女人最大的罪恶,是鲁四老爷不能容忍的。这样“罪恶深重”的女人“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时候”死去,不是更显得与这个社会作对吗?所以他要愤愤然地骂祥林嫂是“谬种”。(2)有些老女人没有在街头听到她的话,便特意寻来,要听她这一段悲惨的故事。直到她说到呜咽,她们也就一齐流下那停在眼角上的眼泪,叹息一番,满足的去了,一面还纷纷的评论着。答案答案答案中国两千年的封建统治,使国民在精神上受到极大的压抑和毒害,造成民众的愚昧、冷漠。这些老女人“特意”寻
18、来,听祥林嫂悲惨的故事,并不是真心地同情她,而是作为无聊生活的一种调剂。“一齐流下那停在眼角上的眼泪,叹息一番”,猎奇之后得到一种“满足”,以他人的痛苦,填补了自己空虚的生活。(3)她未必知道她的悲哀经大家咀嚼赏鉴了许多天,早已成为渣滓,只值得烦厌和唾弃。答案答案答案说大家“咀嚼赏鉴”祥林嫂的悲哀,表现了作者对民众冷漠麻木的心灵的批判和激愤之情。(4)“祥林嫂,你实在不合算。”柳妈诡秘的说,“再一强,或者索性撞一个死,就好了只好把你锯开来,分给他们。”答案答案答案柳妈也是当时普通民众的一个代表,她们把佛家的阴间地狱观念与封建的伦理道德结合起来,形成一套“阴间报应”思想,相信阎王会把再婚过的祥林
19、嫂锯成两半。因此,不杀生的她认为祥林嫂不如索性“撞一个死”。这是封建的思想观念的另一种存在形式,说明当时社会封建礼教的天罗地网是多么严密,使可怜的祥林嫂无处遁形,并最终从精神上摧毁了她。(5)“祥林嫂,你放着罢!我来拿。”四婶又慌忙的说。她转了几个圆圈,终于没有事情做,只得疑惑的走开。“你放着罢,祥林嫂!”四婶慌忙大声说。她像是受了炮烙似的缩手,脸色同时变作灰黑,也不再去取烛台,只是失神的站着。答案答案答案祥林嫂第一次感到“疑惑”,她并不明白自己的“罪过”;而第二次她已经捐了“门槛”,认为自己已经“赎罪”了,可以被“宽恕”了。可是四婶的断喝让她明白自己永远不能被这个冷漠的社会“接受”。她的精神
20、崩溃了。“祥林嫂,你放着罢!”“你放着罢,祥林嫂!”两句话的语气是很不一样的,后者命令的意味更强烈,态度也更严厉。(6)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答案答案答案文中的“空的”和“下端开了裂”分别是前面句子的修饰语,把它们单独放在后面,是为了强调和突出。在这“祝福”的美好时间里,已经做了乞丐的祥林嫂的破碗却是“空的”,表明鲁镇人对她的悲惨遭遇已经麻木了,她甚至连一根像样的“打狗棍”也没有。“已经”二字表明祥林嫂做乞丐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不是此时此地的事。祝福中的祥林嫂自始至终到底有没有反抗精神?延读思维拓展答案答案(观点一
21、)有反抗精神。主要表现在:面对婆婆的逼嫁,祥林嫂以死抗争;面对加在自己身上的罪名,祥林嫂努力洗清;祥林嫂对死后魂灵的有无的怀疑则说明了她最后对整个传统的封建观念产生了怀疑。(观点二)没有反抗精神。主要表现在:面对婆婆的逼嫁以死抗争,只是为了所谓的贞节;面对加在自己身上的罪名,努力洗清,却把全部的希望寄托在捐门槛上。由此可见,祥林嫂本人也是个受封建礼教思想毒害很深的人,她把封建礼教思想和迷信思想当作救命稻草,结果反而使自己陷入了更恐怖的深渊。答案多读厚积肖像描写肖像描写祝福运用简洁而多样的肖像描写,来刻画人物的典型性格。写鲁四老爷,是从他屡屡“皱眉”的细节,来刻画他那副虚伪自私的道学先生的面孔的
22、,表现出他对寡妇的厌恶和对封建礼教的维护。小说中三次写到祥林嫂的外貌,这三次肖像描写可以说代表了她人生的三个阶段。读技法 勤练笔【技巧点拨】【技巧点拨】1.肖像描写的内涵及作用人物的肖像描写是指关于人物的音容、笑貌、服饰、姿态等方面的描写。人物的喜怒哀乐、生活经历、社会地位以及个性特征,常常从肖像中表露出来。恰如其分地进行肖像描写,有助于刻画人物形象。2.肖像描写的要求(1)要准确。肖像描写要“准”,准就是准确地描写人物外貌,人物形象才会真实可信。人的外貌往往受到其身份、职业、年龄、教养、习惯、生活经历、家庭环境、身体状况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不同职业的人往往外貌也有所区别。如舞蹈演员四肢修长;举
23、重运动员往往比较壮实;渔民则肤色较黑,脚趾因长期在船上行走而像蒲扇般张开。人的年龄不同,其外貌也有明显的差异,少年儿童天真可爱,青年人血气方刚,中年人成熟稳重,老年人则耳聋眼花。这些无不反映出人生的自然规律。(2)要有重点。人物肖像描写要抓重点,不可蜻蜓点水,面面俱到,要选取最能突出人物个性的肖像特征来描写。(3)要有顺序。对同一个人做多次肖像描写还要讲究一定的顺序。选好写作的角度,无论前后左右,正视侧视,仰视俯视,近观远看,哪个角度最能展示人物的精神面貌、性格特征,就从哪个角度入手进行描写。3.具体描写技法(1)工笔细描法。工笔细描法是指用工整细密的笔法来描绘物象,也就是用细腻的笔触精细地描
24、绘人物外貌和生活场景。用工笔细描法描绘人物肖像,犹如电影中的人物定格特写镜头或绘画中的工笔肖像画,人物的外貌特征、服饰、穿戴以及细微的表情神态,都能让读者看得一清二楚,给读者一种呼之欲出之感。它常用比喻、拟人、夸张等多种修辞手法,讲究铺陈渲染,语言精巧细腻,富于色彩。如林黛玉进贾府中对王熙凤的肖像描写就采用了此法。(2)白描勾勒法。白描勾勒法原指中国画的传统技法,即纯用线条勾画,不加彩色渲染。将这一技法引入写作,把文字简练单纯、不加渲染烘托的写作风格称为白描勾勒法。工笔细描法注重精雕细刻,白描勾勒法是简笔勾画,它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文字朴实,不尚修饰,以叙述的语言进行描写,或者说是叙述和描写的高
25、度结合,融而为一;二是简练传神,不用很多笔墨,无须很多描写,只寥寥几笔就勾勒出鲜明生动的形象来。鲁迅先生就很提倡这种写法,如祝福中对祥林嫂的三次肖像描写就采用了此法。(3)画龙点睛法。画龙点睛法是指通过描写人物的眼睛来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内心活动的一种肖像描写方法。这是因为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可以从中透露出人的内心世界。鲁迅说:“要极省俭的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我认为这话是极对的,倘若画了全副的头发,即使细得逼真,也毫无意思。”(我怎么做起小说来)人的喜怒哀乐等各种丰富而复杂的思想感情总是从眼光、眼神中表现出来的。因此很多作家都很重视描写人物的眼睛。如:(贾宝玉)天然一段风骚,全在
26、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曹雪芹红楼梦(林黛玉)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曹雪芹红楼梦(祥林嫂)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鲁迅祝福(4)夸张漫画法。夸张漫画法是指运用夸张、比喻等手法对人物外貌中最具特色的部位进行描绘的一种写法。它的特点在于从“点”上用力,通常用在作者需要加以鞭挞、批评的喜剧性人物身上,用起绰号的方法来概括人物的精神面貌和肖像特征就属于漫画法。鲁迅先生经常用这种方法写小说中的次要人物。如“红鼻子老拱”是一个酒徒,“雪花膏”是一个心灵空虚的纨绔公子,“红眼睛阿义”是一个贪婪残暴的牢头。再如“三角脸”“山羊胡子”“花白胡子”“长胡子”“驼背五少爷
27、”等,都是以绰号概括其肖像特征的。【迁移运用】【迁移运用】参照下面鲁迅先生的画像,结合你对鲁迅的了解,刻画你心目中鲁迅的形象。答案答案答案(示例)我将您的画像挂在我书桌的正上方。当我疲倦想偷懒的时候,我抬头看到了您,您那犀利的目光像闪电,灼烧着我混沌的思想,我想到活着就该跟您一样,“我以我血荐轩辕”;当我目睹不良现象却不敢挺身而出时,我抬头看到了您,您那上指的头发像利剑直刺我懦弱的灵魂,我想到年轻人就该“横眉冷对千夫指”,敢于跟坏人坏事作斗争;当我遭受同学的误会而伤心时,我抬头看到了您,您那慈祥的面庞像广阔的海洋融化了我心中的寒冰,让我有宽厚博大的胸怀您伟岸凛然,像一座永不熄灭的灯塔,指引着我
28、们年青一代永远向前。一、课本素材一、课本素材【点击素材点击素材】鲁迅笔下的祥林嫂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封建思想对她的毒害,那些把听她讲故事当作安慰,无聊的、麻木的看客,更突出了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性。捐门槛之后仍不被理解成了祥林嫂内心深处永远的痛。也正是这不被理解的痛苦,才让她在富人的“祝福”声中死去。现实中,人与人之间的这种冷漠依然或多或少地存在着,愿我们每个人心中都多一些责任,多一份关爱,多一点善良,让冷漠远离生活,让世界变成美好的人间。读素材 善积累【运用示例】【运用示例】拒绝冷漠,人与人之间才能真正地和谐相处,人才能不断地超越自我,社会才能稳步前进,世界才能充满爱。阻止道德的滑坡,托举向善的
29、力量,只有这样,才能阻止像祥林嫂这样的悲剧在我们身边发生。让我们人人都献出一点爱,温暖他人,温暖世界。二、课外素材二、课外素材大院爱心,香飘九州大院爱心,香飘九州郑州市二七社区陇海大院居民高新海,高位截瘫,父母也相继去世,留下高新海孤零零一人。当不幸开始笼罩这个家庭的时候,大院里的邻居们自发形成的爱心群体自觉承担起照顾他的义务,三十多年来从未间断。年夜饭到高新海家吃,这个传统有好多年了。高新海说:“不光是年夜饭,遇到世界杯、欧洲杯等大赛时,我家也是邻居们聚在一起看球的地方。其实,我知道,邻居们就是为了陪陪我,怕我寂寞,跟我说说话。”如今,高新海学会了骑电动三轮车,他用这辆三轮车免费接送社区赶着
30、去办急事的人。一座爱的大院,满是善良的人,温暖的手,真诚的心。陇海大院里的邻居,给了父母不在人世、高位截瘫的高新海一个家。【选材感言】【选材感言】一场爱的马拉松,长跑三十九年,没有终点;一座爱的大院,满是善良的人,温暖的手,真诚的心,春去春回的接力,不离不弃的深情;鸽子飞走了还会回家,人们聚在一起,就不再离开。得到爱的人,给予爱的人,都成了最幸福的人。陇海大院的故事还在延续,敬一丹说,真希望我们的家、我们的身边有越来越多这样的大院。她说,对大院的向往其实就是对幸福感的向往。人间鲁迅人间鲁迅林贤治一个可以由此得生,也可以由此得死的时代是大时代。大时代总要产生巨人。鲁迅是巨人。他不是帝王,不是将军
31、,他无须挥舞权杖。作为旧世界的逆子贰臣,惟以他的人格和思想,召引了大群年轻的奴隶。他把对于民族和人类的热爱埋得那么深沉,乃至他的目光,几乎只让人望见直逼现实的愤怒火焰。数千年的僵尸政治,“东方文明”,专制、强暴、虚伪、保守和蒙昧,都是他攻击的目标。他教奴隶们如何反抗,如何 读美文 会赏析“钻网”,如何进行韧性的战斗。他虽然注意实力的保存,却不惮牺牲自己,必要时照例地单身鏖战。在一生中,他呐喊过也彷徨过,甚至在横站着作战的晚年仍然背负着难耐的寂寞,但是从来耻于屈服和停顿。中国的思想文化界,没有一个人像他一样赢来众多的“私敌”,没有一个像他一样招致密集的刀箭,因此,也就没有一个人像他一样获得更为辉
32、煌的成绩。他所凭借的仅仅是一支“金不换”,便在看不见的但却是无比险恶的战场里,建树了超人一等的殊勋。在他身后,自然要出现大大小小的纪念物、石雕、铜像以及传记,可悲哀的是:当再度被赋予形体的时候,这个始终屹立于人间的猛士,却不止一次地经过有意无意的铺垫与厚饰,成了奥林匹斯山上的宙斯。平凡的伟大是真正的伟大。鲁迅是“人之子”,人所具有的他都具有。正因为他耳闻了愚妄的欢呼和悲惨的呼号,目睹了淋漓的鲜血和升腾的地火,深味了人间一切苦辛,在他的著作中,古老而艰深的象形文字,才会变得那么平易,那么新鲜,那么富于生命的活力。这样一个毕生以文字从事搏战的人,他的形象,其实早经文学本身表达无遗了。世间纪念物,丝
33、毫也不能为他增添或减损什么,无非是后人的一种感念而已,如果它所激发的不是对真理的渴求,不是奔赴生活的勇气和变革现实的热情,而是宗教式的膜拜,那么毋宁说:“我们都不需要!”历史人物之所以伟大,正在于我们可以因他而深刻地意识到自身的存在;在存在的方式的选择中间,我们根本不愿拒绝他的灵魂的参与。鲁迅就是这样一个人。他没有把黄金世界轻易预约给人类,却以燃烧般的生命,成为千千万万追求者的精神的火光。真正的巨人活在时间的浓度里。应当相信,历史终会把最有分量的东西保留下来。(有改动)注注奥林匹斯:希腊东部的一座高山。古代希腊人视之为神山,希腊神话中的诸神都住在山顶。宙斯:希腊神话中的主神,威力无边,是诸神和
34、人类的主宰。【读后启悟】【读后启悟】鲁迅没有把一个充满光明、幸福的美好世界描绘给人们,却以炽热的革命战斗激情感召着无数革命志士,他的思想成为鼓舞人们战斗的光辉旗帜。这篇文章就表达了鲁迅是世代为人所敬仰的思想家、革命家和文学家、伟大的巨人的观点,文章语言精彩,内涵丰富。大学经典名句解读大学经典名句解读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读国学 厚素养注注选自大学第二章。齐:管理。修:修养。正:端正。致:推极,获取。格物:研究事物的原理。译文译文古时候想要使天下人都发扬光明正大的德
35、行,就要先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想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就要先管理好自己的家庭;想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就要先修养自己的身心;想要修养自己的身心,就要先端正自己的心志;想要端正自己的心志,就要先证实自己的诚意;想要证实自己的诚意,就要先丰富自己的知识;丰富知识就在于深入研究事物的原理。赏析赏析治国、齐家、平天下都是怎样做人的问题,要做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就是修身的问题。有道德的理想人格具体表现在行为节操之中,可行为节操由意念志向所决定。如果意念志向夹杂着私情物欲,就会表现为行为节操不符合道德规范。所以只要思想、志向真诚,心灵自然能够体现在各种行为事物之中,心志不为物欲所诱惑,道德人格就由此建立。其实道德的修养前提是通过学习,获得知识,掌握做人的道理。由此,要平治天下,开创一个道德的世界,就必须有一个道德的国家,国家由家组成,家由个体的人组成,最终归结到人的德行和道德人格。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