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RECIST 1.1简介 2019-06-13内 容 介 绍主要定义RECIST 1.1 简介疗效判定标准2解释3一、RECIST 1.1 简介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的发展史 体积1960s 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 临床试验标准 面积(二维测量法)1979 WHO 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 直径(一维测量法)1999 James提出 2000年 RECIST 1.0(EORTC、美国NCI、加拿大NCI修订补充形成)2009年 RECIST 1.12022年12月4日星期日4RECIST: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urs历程、由来:5疗效评价过程基线
2、期评估l寻找可测量病灶l选定靶病灶l病灶测量及加和药物治疗后续随访l测定靶病灶l评估非靶病灶、明确是否出现新病灶l计算、明确治疗效果6病灶的评估方法胸片:仅在被测量病灶边界清晰且组织对比度良好时适用C T:CT扫描层厚需5 mm,若CT层厚5 mm,可测量病灶最小应为层厚的2倍MRI:扫描层厚需5mm,针对软组织较CT更有优势。FDG-PET:不能单独用于疗效评估,但可用于发现新病灶,PET-CT发现的病灶需结合CT评估。超声:不应用于测量病灶大小(主观性,不可重复性,腹部器官受肠内气体影响等),超声发现的新病灶应使用CT或MRI确认。内窥镜:不建议用于肿瘤客观评价,但可以用于确认CR;也可在
3、研究终点为CR后的复发或手术切除后,用于确认复发。肿瘤标志物:不能单独用来评价肿瘤客观缓解。但如果标志物水平在基线时超过正常值上限,当评价CR时其必须降为正常水平。细胞学/组织学技术:当渗出性病变可能是某种疗法潜在的副反应(如使用紫杉烷化合物或血管生成抑制剂治疗),在治疗过程中肿瘤相关的渗出如出现胸水或加重,可通过细胞学技术来确认疾病是否进展。7二、重要定义可测量病灶肿瘤病灶:肿瘤病灶:至少有一条可以精确测量的径线(记录为最大径),其最小长度要求如下:CT or MRI:10 mm(CT扫描层厚 5mm)胸部X-射线:20 mm 临床体检:病灶 10mm(游标卡尺测量),无法用卡尺测量的应记为
4、不可测量病灶 恶恶性性淋巴结淋巴结:淋巴结短径 15mm(CT扫描层厚 5 mm)2022年12月4日星期日8不可测病灶即可测量病灶以外的肿瘤病灶:肿 瘤 病 灶:长径10 mm(CT/MRI)肿大淋巴结:短径15 mm(CT/MRI)腹水、胸膜或心包积液、炎性乳腺癌、皮肤/肺的癌性淋巴管炎、脑脊膜病灶、影像学不能测量的但查体发现的腹部包块2022年12月4日星期日9特殊病灶骨病灶:骨扫描,PET扫描或者平片不适于测量,但可用于确认存在或者消失 溶骨性病灶或者混合性病灶有确定的软组织成分(符合可测量定义),可作为可测量病灶进行评价(CT/MRI),成骨病灶属不可测量病灶囊性病灶:影像学定义的单
5、纯囊肿,不是恶性的,因此不算靶病灶 转移性囊性病灶,符合可测量性定义的,可作为可测量病灶。但如果在同一病人中存在非囊性病灶,应优先选择非囊性病灶作为靶病灶局部治疗后病灶:放疗或其他局部治疗的病灶,一般作为不可测量病灶,除非该病灶出现明确进展。2022年12月4日星期日10靶病灶/非靶病灶11靶病灶:基线期存在多个可测量病灶时,靶病灶总数不超过5个 每个器官2个作为靶病灶代表所有累及器官,可重复测量。靶病灶为软组织时,测量最长径靶病灶为淋巴结时,基线期需15 mm,测量短径 对于淋巴结短经在10 mm-15 mm的不应该视为靶病灶 10 mm的结节不属于病理结节范畴,不必记录,需进一步观察非靶病
6、灶:除靶病灶外的可测病灶和不可测病灶。12不可测量病灶非靶病灶(定性随访)靶病灶(定量随访)可测量病灶(未选为靶病灶)可测量病灶病灶病灶的划分13三、疗效判定标准靶病灶和非靶病灶的基线记录 最多选取5个靶病灶、每个器官最多选取2个 病灶选择:可重复性测量优先原则,最大病灶可重复性差,选取次大病灶 所有靶病灶的直径求和(包括病灶的长径和淋巴结的短径)作为基线直径总和2022年12月4日星期日14靶病灶如主要终点指标为肿瘤客观反应(ORR),受试者基线期必须有靶病灶(可测量病灶)靶病灶以外其余所有的病灶包括病理淋巴结(短径10 mm)可视为非靶病灶,无需进行测量,但应在基线评估时进行记录。如记录为
7、“存在”,“缺失”或极少数情况下“明确进展”广泛存在的靶病灶可与靶器官记录在一起(如广泛的盆腔淋巴结或广泛的肝转移)非靶病灶15疗效评估根据方案规定的频次进行,一般情况下,治疗期间,6 8周(2个用药周期)进行一次,治疗结束/随访期每34月进行一次评估频率:评估内容:评估、测量基线期确定的靶病灶评估所有非靶病灶(骨扫描可在CR或怀疑骨进展时进行)明确是否出现新病灶比较对象:每次评价PD应与整个治疗过程中的最小病灶对比,增大达到标准时即为PD;每次评价PR/SD时,应与基线病灶对比.疗效评估-靶病灶2022年12月4日星期日16测定所有软组织靶病灶的最长径测定肿大淋巴结的最短径。靶病灶直径加和与
8、基线期对比 太小不能明确测量,记录为5 mm,完全消失记录为 0 分离病灶,各个分离病灶分别测量最长径,并进行加和 融合型病灶,通过各结合部分间的平面可将其区分开来,然后计算各自的最大直径。但如果结合得密不可分,最长径应取融合病灶整体的最长径 测量病灶最长径,无论是否发生空洞、坏死几种特殊情况:17疗效定义完全缓解(CR)所有靶病灶消失,全部病理淋巴结(包括靶和非靶)短直径必须减少至10 mm部分缓解(PR)靶病灶总径与基线相比缩小30%疾病进展(PD)以靶病灶直径之和的最小值为参照(可能是基线也可能是疗中),直径之和增加20%;除此之外,必须满足直径和的绝对值增加至少5 mm疾病稳定(SD)
9、介于PR及PD之间疗效评估-靶病灶靶病灶评估标准:18疗效评估-非靶病灶非靶病灶评估定性评估疗效定义完全缓解(CR)所有非靶病灶消失,且肿瘤标记物恢复至正常水平。所有淋巴结无病理性意义(短径10 mm)非完全缓解/非疾病进展(Non-CR、Non-PD)存在一个或多个非靶病灶和/或持续存在肿瘤标记物水平超出正常水平疾病进展(PD)已存在的非靶病灶出现明确进展(研究者/读片者主观判定)在靶病灶为稳定或部分缓解时,仅依靠非靶病灶改变就能定义整体肿瘤进展的情况比较少见.常见的非靶进展包括:渗出性改变,如胸水、腹水从少量变为大量(非药物原因)、淋巴管病变,局限至广泛播散等.虽然有一些非靶病灶实际可测量
10、,但无需测量,只需在规定的时间点进行定性评估即可.19l如果靶病灶融合在一起,计算融合后病灶的最长直径。疗效评价时,用这个融合后最长直径,与融合前靶病灶直径的总和比较。融 合 分 离l如果靶病灶分离,测量分离后每一个病灶的最长直径。疗效评价时,分离后每一个病灶最长直径之和,与分离前靶病灶直径比较。疗效评估(举例)20病灶评估-新病灶l必须是明确的新发病灶,而非由于评估方法变更等人为因素或非肿瘤因素产生的l如不能明确,继续治疗至下次疗效评估,如后续评估中明确为新病灶,PD时间以首次发现时间为准l基线未进行影像学检查(如颅脑),随访中发现有病灶,定义为新病灶l超声发现的新病灶须经CT确认在随访中检
11、测到,而在基线检查中未发现的病灶将视为新的病灶,提示疾病进展注意:21病灶评估-新病灶基线-PET随访-PETCT结果阴性阳性无需PD无阳性CT确认PDCT未能确认再行CT检查予以确认无阳性既往CT存在复查CT无进展无PDPET阳性病灶定义:病灶部位摄取值超过周边组织摄取值2倍以上PET 相对灵敏!总评效(访视点)-有可测量病灶靶病灶非靶病灶新病灶总评效CRCR无CRCR非CR/非PD无PRCR不能评估无PRPR非进展或者不能完全评估无PRSD非进展或者不能完全评估无SD不能完全评估非进展无NEPD任何情况有或无PD任何情况PD有或无PD任何情况任何情况有PD2022年12月4日星期日22综合
12、靶病灶、非靶病灶、及新病灶的情况进行评定总评效(访视点)-无可测量病灶非靶病灶新病灶总评效CR无CR非CR或者非PD无非CR或非PD不能完全评估无不能评估明确PD有或无PD任何情况有PD2022年12月4日星期日23综合非靶病灶、及新病灶的情况进行评定最佳总体疗效2022年12月4日星期日24最佳总体疗效是指什么?从试验开始至试验结束的最佳疗效记录分为需要疗效确认和不需要疗效确认两种情况疗效确认:以肿瘤缓解作为主要研究终点的非随机研究,首次评定PR/CR时,需要4周后进行确认,以避免测量误差。(指全周期试验期间)不需要疗效确认情况下的最佳总体疗效:4周8周16周24周最佳总体疗效SDPRPDP
13、RSD失访不可评价SDPDPD研究规定每8周进行一次影像学评估2022年12月4日星期日25最佳总体疗效需要疗效确认情况下的最佳总体疗效:初次评价再次评价最佳总体疗效CRCRCRCRPRPRCRSDSD,如果满足方案规定最小随访间隔(如8周).否则 PDCRPDSD,如果满足方案规定最小随访间隔(如8周).否则 PDCRNESD,如果满足方案规定最小随访间隔(如8周).否则 NEPRCRPRPRPRPRPRSDSDPRPDSD,如果满足方案规定最小随访间隔(如8周).否则 PDPRNESD,如果满足方案规定最小随访间隔(如8周).否则 NENENENERECIST1.0 VS.RECIST 1
14、.1RECIST1.0RECIST1.1MeasurableDiseaseatBLRequired,MTLSWhenrequiredthenMTLS,Pats.withnon-measurablediseaseonlyareallowedMinimumTargetLesionSize10mm(SpiralCT)20mm(ConventionalCT,MRI10mm(CT+MRI)15mmLymphnodes20mmChestX-RayNo.ofmeasurableLesions,perorgan1-1051-52MeasurementUni-DimensionalUni-Dimensional
15、Lymphnodes=shortaxisPD20%increaseinSLDfromNadir20%increaseinSOD+min.5mmincreasefromNadirConfirmationofCRandPRAfteratleast28daysOnlyrequired,ifresponseisprimaryendpointandnotrandomizedNonMeasurableAssessment Unequivocalprogressionsubstantialworsening,tumorburdenhasincreasedsufficientlyLymphnodeMeasur
16、ementsNoneSpecificinstructions15mm,10-14mm,10mm)?如果CT扫描层厚5mm如何确定可测量病灶?靶病灶增大20%一定为PD吗?如果患者数个病灶均缩小达到PR,其中消失的一个病灶再次出现是否PD?2周期缩小32%,4周期缩小28%,6周期缩小33%,最终确认评效是否PR?回 答影像学可确认的新病灶即可明确疾病进展。如果可疑,继续观察,若证实,进展日期为初次发现日期。2倍于CT扫描层厚不一定,须同时满足绝对值增大5 mm除非总体评效符合PD标准,否则不算PD,把其长径算入总和方案中规定PR/CR不需确认情况下,为PR,如须确认,为SD。(本例为PR,但若两个PR点之间有超过2个非PR评效则确认评效为SD)2022年12月4日星期日40问 题病灶中出现坏死灶,怎么测量?MRI随访如何评价?PET-CT可否应用于评效?回 答仍测最大直径,但可记录在案,证明疗效(如抗血管生成药物)可测病灶评估与CT相同一般用于新病灶发现非靶病灶增大为靶病灶是否PD?否,仍选择最大靶病灶计算长径总和进行评估41Questions/Answers:谢谢谢谢精选文档尽在此间精选文档尽在此间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