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单元晚清时期第四单元晚清时期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工业文明冲击下中国的变革与转型第第8讲讲18401912年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年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1.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主要的主要过程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意义。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3.孙中山。孙中山。考纲要求考点考点3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1.2013新课标全国卷 现代化是晚清历史发展的一个趋向,最能体现这一趋向的是()A.洋务运动戊戌政变清末新政B.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C.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D.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高考研练B【
2、解析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和理解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和理解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现代化现代化”的理解。的理解。洋务运动体现了器物层面的现代化方向洋务运动体现了器物层面的现代化方向,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体现了制度层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体现了制度层面的现代化方向面的现代化方向,故故B项正确。项正确。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与甲午战争突出的是列强对中国的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与甲午战争突出的是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侵略,对中国现代化起到了阻碍作用对中国现代化起到了阻碍作用;清末新政是清政府的自救措施清末新政是清政府的自救措施,其目的是维护自身其目的是维护自身封建统治。由此排除
3、封建统治。由此排除A、C、D三项。三项。全国卷考题统计高考试题考查内容命题立意2013新课标全国卷29依托主干知识,综合考查晚清历史发展趋势晚清现代化的历程晚清现代化的历程主干知识梳理1.辛亥革命爆发的条件经济: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考点考点3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教材补遗: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1)清末新政背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列强逼迫清政府签订了辛丑条约,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中国社会危机进一步加深,阶级矛盾激化。内容(19011905年)a.政治:减冗衙,修刑律,将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整顿吏治。b.经济:奖励实业,振兴农业,1903年设立商部。
4、c.军事:改革兵制,编练新军。d.教育:年废科举,广建学堂,鼓励留学。1905教材补遗: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影响:未触及清朝腐朽的封建专制统治和皇权;但推动了政治、经济、军事、教育的近代化,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也为民主思想的传播创造了条件。注意:清末实施“新政”的目的不是发展资本主义,而是遏制革命形势的发展,挽救清朝危局,维护专制统治。从本质上说,新政并未走出“中体西用”的范畴。教材补遗: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2)“预备立宪”目的:遏制民主革命形势的发展,维护清朝专制统治。过程(19051911年):1905年,清政府派遣载泽等五大臣出洋考察政治。1906年9月,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
5、立宪派成立了预备立宪公会,积极推进立宪运动。立宪运动造成很大声势。1908年8月,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作为制定宪法的准备。立宪派先后发起三次请愿运动,要求速开国会,但很快被证明此路不通。1911年5月,清政府组织“皇族内阁”,不少立宪派人士转而支持革命。内容:进行行政改革,包括司法改革、教育改革,其核心是官制改革;设立议会;实行地方自治。意义:是中国两千多年封建专制制度向宪政体制过渡的一场改革;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教材补遗: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知识拓展】对晚清“预备立宪”的认识这项政治活动有着保守性和欺骗性。这场宪政改革涉及的内容极其庞杂,触动了社会的方方面面。“预备立宪”的措施加剧
6、了中央与地方、满汉民族之间、各阶级之间的矛盾,引起了社会的极大混乱,加速了清朝的灭亡,催生了新的政治制度。1.有学者认为有学者认为:“终止科举制度的行动终止科举制度的行动,斩断了斩断了2000多年来经过许多多年来经过许多步骤而加强起来的社会整合制度的根基步骤而加强起来的社会整合制度的根基”“”“舵手在获得一个新的舵手在获得一个新的罗盘以前就抛弃了旧的罗盘以前就抛弃了旧的,遂使社会之船驶入一个盲目漂流的时代遂使社会之船驶入一个盲目漂流的时代”。该观点旨在说明该观点旨在说明()A.科举制的废除冲击清朝的根基科举制的废除冲击清朝的根基B.戊戌变法加剧社会秩序的混乱戊戌变法加剧社会秩序的混乱C.政治制
7、度的变革应当循序渐进政治制度的变革应当循序渐进D.传统入仕渠道受阻引发了革命传统入仕渠道受阻引发了革命【解析解析】材料材料“终止科举制度的行动终止科举制度的行动,斩断了斩断了2000多年来经过许多步骤而加强起来多年来经过许多步骤而加强起来的社会整合制度的根基的社会整合制度的根基”不是说科举制的废除冲击清朝的根基不是说科举制的废除冲击清朝的根基,故故A项错误项错误;戊戌变法戊戌变法废除八股取士而不是科举制度废除八股取士而不是科举制度,故故B项错误项错误;据材料可以得出据材料可以得出,该观点旨在说明政治制度该观点旨在说明政治制度的变革应当循序渐进的变革应当循序渐进,故故C项正确项正确;材料认为废除
8、科举制的结果是使社会进入一个盲目材料认为废除科举制的结果是使社会进入一个盲目漂流的时代漂流的时代,而不是引发了革命而不是引发了革命,故故D项错误。项错误。针对训练C主干知识梳理1.辛亥革命爆发的条件辛亥革命爆发的条件思想: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革命军)、陈天华(猛回头和警世钟)等宣传西方的、自由平等学说。组织:1894年,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团体的建立;1904年、1905年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广泛建立;1905年近代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军事:中国同盟会发动了黄花岗起义等一系列武装起义,推动全国革命进入高潮。时机:1911年,湖北新军入川镇压四川,造
9、成湖北防务空虚。保路运动天赋人权兴中会【知识拓展】保路运动起因:1911年5月,清政府为向四国银行借款来镇压革命,在邮传大臣盛宣怀的策动下,宣布“铁路国有”政策,将已归商办的川汉、粤汉铁路收归国有。结果:清政府为了镇压革命,不惜出卖国家主权,且大肆派兵屠杀保路人士;清廷调湖北新军前去镇压,点燃了辛亥革命首役武昌起义的导火线。1.20181.2018江苏卷江苏卷 近代四川有一首民谣近代四川有一首民谣:“:“自从光绪二十八年把路办自从光绪二十八年把路办,银银子凑了万万千子凑了万万千,也有官的商的款也有官的商的款,最可怜的庄稼汉最可怜的庄稼汉,一两粮也出这项钱。要办一两粮也出这项钱。要办路因为哪一件
10、路因为哪一件?怕的是外国占路权。怕的是外国占路权。”与该民谣相关的历史事件与该民谣相关的历史事件()A.A.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B.B.加速清朝政府的垮台加速清朝政府的垮台C.C.促使五四爱国运动的发生促使五四爱国运动的发生D.D.推动国民革命的兴起推动国民革命的兴起【解析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四川保路运动本题考查的是四川保路运动,旨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点迁移运用的能力旨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点迁移运用的能力,难度较大。根据材料中的难度较大。根据材料中的“四川四川”“”“怕的是外国占路权怕的是外国占路权”可以判断这指的是可以判断这指的是四川保路四川保路运动运动,这一事件促进了
11、武昌起义的爆发这一事件促进了武昌起义的爆发,而武昌起义直接冲击了清政府的统治而武昌起义直接冲击了清政府的统治,加速了清加速了清政府垮台政府垮台,故故B项正确。项正确。四川保路运动的时间是四川保路运动的时间是1911年年,与太平天国运动时间不符与太平天国运动时间不符,故故A项错误项错误;四川保路运动促进了武昌起义的发生四川保路运动促进了武昌起义的发生,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导致了五四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导致了五四运动的爆发运动的爆发,故故C项错误项错误;国民革命是国民革命是1924年兴起的年兴起的,与题目不符与题目不符,故故D项错误。故选项错误。故选B。针对训练B2、爆发:1911年10月
12、10日,武昌革命党人率先起义;12日,占领武汉三镇。3、高潮:1911年11月下旬,全国十几个省区宣布独立。4、中华民国成立:1912年元旦,孙中山宣告中华民国成立,定都南京。【易错点拨】南京临时政府包括革命派、立宪派、旧官僚三种势力,但它不是其所代表的三种政权的混合体,领导权掌握在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手中,具有鲜明的资产阶级性质。主干知识梳理5、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3月11日颁布)内容: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确立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实行制;等等。性质: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意义:体现了中国资产阶级革命党人的施政原则,具有反对制
13、度的进步意义;说明了以孙中山为首的新生革命政权具有较强的法治和宪政意识;促使民主共和思想更加深入人心,也为后来的制宪提供了有参考价值的蓝本;对中国近代社会民主化的进程起到推动作用。责任内阁主干知识梳理封建专制【知识拓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按照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三权分立和代议政治的原则来构建中华民国的国家制度;为了防止和限制袁世凯专权,它还将原先的总统制改为责任内阁制。1.2015海南卷海南卷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年中华民国成立,按按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组织大纲规定实行总统制规定实行总统制,赋予总统很大权力赋予总统很大权力;其后其后,中华民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临时约法又对总统权力
14、作出严格限制。这一变化主要反映出当又对总统权力作出严格限制。这一变化主要反映出当时时()A.立法服从于政治立法服从于政治 B.行政服从于司法行政服从于司法C.从人治走向法治从人治走向法治 D.民主政体臻于完善民主政体臻于完善【解析解析】据材料中从赋予总统很大权力到对总统权力作出严格限制据材料中从赋予总统很大权力到对总统权力作出严格限制,结合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的背景分析结合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的背景分析,这一变化的这一变化的目的是防止袁世凯独目的是防止袁世凯独裁裁,由此可见立法服从于政治的需要由此可见立法服从于政治的需要,故故A项正确项正确;行政服从于司法在材料行政服从于司法在材料中未体现中未
15、体现,故故B项错误项错误;从材料中从材料中“赋予总统很大权力赋予总统很大权力”可见当时并未实可见当时并未实现从人治走向法治现从人治走向法治,故故C项错误项错误;这时民主共和政体刚刚确立这时民主共和政体刚刚确立,因此臻于完因此臻于完善的说法错误善的说法错误,故故D项错误。项错误。针对训练A2.民国法学家王宠惠针对民国法学家王宠惠针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制定过程中存在制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强调的问题强调:“宪法之制定宪法之制定,有二要义焉有二要义焉:一曰一曰,宪法者非因一人而定宪法者非因一人而定,乃因一国而定也乃因一国而定也;二曰二曰,宪法者非因一时而定宪法者非因一时而定,乃因永久而定也
16、。乃因永久而定也。”王宠惠提出的问题实质上反映了王宠惠提出的问题实质上反映了()A.革命派与立宪派的矛盾革命派与立宪派的矛盾B.人治观念与法治理想的矛盾人治观念与法治理想的矛盾C.袁世凯与孙中山的矛盾袁世凯与孙中山的矛盾D.民主宪政与专制统治的矛盾民主宪政与专制统治的矛盾【解析解析】根据所学,革命派与立宪派的区别主要在于革命与否,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一曰,宪法者非因一人而定,乃因一国而定也;二曰,宪法者非因一时而定,乃因永久而定也”可知,一时的、因人制定的法律属于人治,永久的、因一国制定的法律属于法治,故B项正确;袁世凯与孙中山的矛盾,不是问题的本质,故C项错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制定时主要反
17、映的是宪政之下的问题,故D项错误。针对训练B6、结局结果:1912年2月15日,南方的临时参议院选举为临时大总统。后来袁世凯在北京宣誓就职,最终窃取了革命的胜利果实。原因:袁世凯玩弄两面手法,势力强大;列强以军事威胁、外交孤立和经济封锁为手段,向革命政权施加压力;革命营垒中的和旧官僚乘机攻击革命党人;孙中山被迫妥协退让。袁世凯立宪派主干知识梳理7、功绩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观念逐渐深入人心。推翻了“”,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对近代亚洲各国的民族解放运动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君主专制制度洋人的朝廷民
18、主共和主干知识梳理1、2014广东卷下图所示为1917年山西某县教育会副会长的一则日记。该日记作为例证,可用于说明()A.维新变法的必要性B.辛亥革命的局限性C.新文化运动的进步性D.国民革命的不彻底性针对训练【解析】本题以日记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与运用能力。根据题干时间“1917年”可排除A、D两项,维新变法发生于1898年,国民革命开始于1924年;根据日记内容“新知事”上任“即诣各庙拈香行跪礼拜礼”,可看出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B项正确;C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新文化运动是对旧思想的打击,不符合材料。B2.2018安徽合肥质检安徽合肥质检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在政治上含有很大意义
19、在政治上含有很大意义,专就专就民族扩大一方面看来民族扩大一方面看来,那价值也真不少那价值也真不少,这便是把两千年来的东这便是把两千年来的东胡民族胡民族,全数容纳进来全数容纳进来,变成中华民族的成分。材料反映出辛亥变成中华民族的成分。材料反映出辛亥革命革命()A.增强了国人的民族凝聚力增强了国人的民族凝聚力B.完全消除了民族间的隔阂完全消除了民族间的隔阂C.使共和体制取代封建帝制使共和体制取代封建帝制D.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针对训练【解析解析】据材料据材料“专就民族扩大一方面看来专就民族扩大一方面看来把两千年来的东胡民族把两千年来的东胡民族,全数容纳进来全数容纳进来,变成
20、中华变成中华民族的成分民族的成分”可知可知,辛亥革命增强了民族凝聚力辛亥革命增强了民族凝聚力,故故A项正确项正确A史料1辛亥革命至少含有两层重大的意义:其一,民族革命一部分的成功;其二,民权革命的确立于种族革命之外,复为中国历史上开一政治革命的新纪元。1927年上海民众国庆纪念大会宣言议议史料2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共和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那一种共和政体是一个大失败,因为它在中国的历史、传统、政治经历、制度、天性、信仰观念或习惯中毫无根基。它是外国的、空洞的,是附加在中国之上的。它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快就被除去,它不代表政治思想,只是政治思想的一幅漫画,一幅粗糙的、幼稚的、小学生的漫画
21、。这种共和政体悲惨地结束了,即悲惨地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共和政体而是一代人。远东综合上述史料,结合所学知识,论证“辛亥革命是一次激进与保守并存的革命”这一观点。史料解读解读(1)史料1指出了辛亥革命的重大意义。在民族革命方面,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在民权革命方面,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总体来说,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但也存在缺陷。(2)史料2对辛亥革命以及辛亥革命后建立的共和政体给予很低的评价。因为缺乏现实的社会基础,共和政体在中国很快就崩溃了,但它在美国获得了成功。这说明中国资产阶级没有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真正可以救中国的道路。论证:辛亥革命是一次激进的
22、革命体现在:以近代西方的政体模式取代旧王朝,推翻清政府的统治,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创立了中华民国。以近代西方文明礼仪取代传统陋习,提倡人人平等;改称谓,废除跪拜礼仪等;辛亥革命的保守性体现在:新体制由旧政权中的当权人物掌控;袁世凯取代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北洋军阀掌控中央政权;晚清新军将领控制地方军队。新政权没有解决原有的社会问题,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南京临时政府没有废除不平等条约,也没有解决农民土地问题。展展评评1.19111.1911年武昌起义后年武昌起义后,各省纷纷独立各省纷纷独立,并提出召开会议并提出召开会议,组建中组建中央政府的意见。而在
23、政体实践中央政府的意见。而在政体实践中,各省的政体模式不尽相同。各省的政体模式不尽相同。根据下表概括当时中国的政治特点是根据下表概括当时中国的政治特点是()A.A.先有独立的地方民选政府先有独立的地方民选政府,再有统一的中央政府再有统一的中央政府B.B.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日渐明确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日渐明确,效仿美国的联邦制效仿美国的联邦制C.C.地方权力由中央权力赋予地方权力由中央权力赋予,中央拥有绝对权力中央拥有绝对权力D.D.存在着革命派、立宪派与旧官僚的政治力量的博弈存在着革命派、立宪派与旧官僚的政治力量的博弈省份整体模式湖北民主共和制江苏单一的中央集权制浙江 议会为权力核心的代议制检检D2
24、.2.孙中山在孙中山在制定建国大纲宣言制定建国大纲宣言中指出中指出:“:“辛亥之役辛亥之役,汲汲汲汲于制定于制定临时约法临时约法,以为可以奠民国之基础以为可以奠民国之基础,而不知乃适得而不知乃适得其反其反大多数人民大多数人民闻有毁法者不加怒闻有毁法者不加怒,闻有护法者亦不闻有护法者亦不加喜。加喜。”这反映出这反映出()A.A.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专制统治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专制统治B.B.人民不支持辛亥革命及人民不支持辛亥革命及临时约法临时约法C.C.临时约法临时约法制定得太过仓促制定得太过仓促D.D.社会变革缺乏相应的群众基础社会变革缺乏相应的群众基础检检D3.据下表可知,中华民国初年社会生态整体特征表现为()A.锁国与开放 B.坎坷与进步C.危亡与机遇 D.保守与激进政治动荡裂变的时局共和制度的渐进经济夹缝中长出幼苗民族工业的春天思想迷离彷徨的选择博大宽容的气象习俗抱残守缺的遗风移风易俗的时尚检检B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