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章 胺及其他含氮化合物,第一节 胺,第二节 重氮和偶氮化合物,第三节 酰 胺,一 分类 命名,二 胺的结构,三 胺的制备,五 化学性质,四 物理性质,2,第十章 胺及其他含氮化合物,含氮有机化合物主要有那些类型?,胺 RNH2 CH3-NH2,重氮化合物 ArN+2 X-,偶氮化合物 ArN=NAr,含氮杂环,生物碱,酰 胺 R-CO-NH2 CH3-CO-NH2,硝基化合物; 氨基酸; 腈; 亚硝酸酯: 硝酸酯等.,上页,下页,首页,3,第一节 胺(Amine),第十章 胺及其他含氮化合物 第一节 胺(一、分类和命名),一、分类和命名,(一) 分类,氨分子中 1个、2个 或 3个 H 原
2、子被烃基取代, 分别生成伯胺(一级胺, 1)、 仲胺(二级胺, 2)和叔胺(三级胺, 3).,伯胺,仲胺,叔胺,上页,下页,首页,按烃基个数分,4,注意:只有N原子直接与芳环相连才属于芳香胺. 该规则适用于所有的芳香族化合物!,芳香仲胺,脂肪仲胺,上页,下页,首页,芳香胺,脂肪胺,伯胺,仲胺,叔胺,按烃基种类分,第十章 胺及其他含氮化合物 第一节 胺(一、分类和命名),5,伯、仲、叔胺的分类与伯、仲、叔醇或卤代烃不同.,叔丁醇,叔丁基胺,(伯胺),(叔醇),(叔卤代烃),叔丁基氯,?,上页,下页,首页,卤代烃和醇根据卤素或羟基所连的碳原子类型来确定. 伯仲叔胺根据NH3中氮上所连的烃基个数来分
3、类.,第十章 胺及其他含氮化合物 第一节 胺(一、分类和命名),6,相应于氢氧化铵和铵盐的四烃基取代物, 分别称为季铵碱和季铵盐(quaternary ammonium ion).,胆碱 (季铵碱),季铵盐,如果NH4+中4个H原子没有完全被烃基取代,则不属于季铵类化合物,而是胺的盐类.,CH3CH2NH3+ Cl (CH3CH2NH2 HCl)是季铵盐吗?,氯化乙铵(或:乙胺盐酸盐)伯胺的盐,上页,下页,首页,R4N+OH-,R4N+X-,第十章 胺及其他含氮化合物 第一节 胺(一、分类和命名),7,(二) 命名:,氨(ammonia):表示NH3以及由氨衍生的基团.,铵(ammonium)
4、:表示季铵盐季铵碱及氨、胺的盐.,胺(amine):表示 NH3 的烃基衍生物.,首先注意氨、胺、铵三个字的区别.,上页,下页,首页,特征: N 与4个原子或基团相连,N 带正电荷,相当于金属离子.,第十章 胺及其他含氮化合物 第一节 胺(一、分类和命名),8,简单胺的命名,“烃基名”“胺” (按“优先基团后列出”原则排列烃基 ),methylamine,cyclopentylamine,isopropylmethylamine,甲胺,甲基异丙基胺,环戊胺,2,4-hexanediamine,2-naphthylamine,2,4-己二胺,2-萘胺, -萘胺,三乙胺 triethylamine
5、,上页,下页,首页,第十章 胺及其他含氮化合物 第一节 胺(一、分类和命名),9,2. N上连有脂肪烃基的芳香仲、叔胺的命名,N,N-二甲基苯胺 N,N-dimethylaniline,N-乙基-N-丙基环己胺 N-ethyl-N-propylcyclohexylamine,N-甲基-对-甲基苯胺 N-methyl-p-methylaniline,以芳香胺为母体, 在脂肪烃基名称前标上 “N” (同酰胺). 也可按类似方法命名脂肪仲、叔胺.,上页,下页,首页,第十章 胺及其他含氮化合物 第一节 胺(一、分类和命名),10,3. 结构复杂的胺的命名,氨基作取代基, 烃或其他官能团化合物为母体.,
6、4-二甲氨基苯甲醛 4-dimethylaminobenzaldehyde,3-氨甲基-6-甲氨基辛烷 3-aminomethyl-6-methylaminooctane,2-甲基-4-氨基戊烷 2-amino-4-methylpentane,上页,下页,首页,第十章 胺及其他含氮化合物 第一节 胺(一、分类和命名),11,4. 季铵盐(或胺的盐)和季铵碱的命名,与 NH4+Cl-、 NH4+OH- 的命名相似.,碘化甲铵,溴化四乙铵,氢氧化四甲铵,氢氧化三甲基羟乙基铵 (胆碱,choline),上页,下页,首页,第十章 胺及其他含氮化合物 第一节 胺(一、分类和命名),12,二、胺的结构,第
7、十章 胺及其他含氮化合物 第一节 胺(二、胺的结构),脂肪胺与氨相似, N 以不等性 sp3 杂化形成三棱锥型分子.,上页,下页,首页,四面体结构趋于扁平,13,芳香胺中的氮原子也是不等性 sp3 杂化. 但苯基更大, 导致四面体结构更扁平(即N含更多 p 成分), 该平面与苯环平面存在较小的夹角(39.4), H-N-H键角113.9.,四面体结构更扁平,N上孤电子对离域到苯环, 使苯环电子密度增加, N 上电子密度降低.,上页,下页,首页,芳香胺的结构,第十章 胺及其他含氮化合物 第一节 胺(二、胺的结构),14,如果胺分子中的 N 原子上连有 3 个不同的基团, 则成为手性分子, 理论上
8、应该存在一对对映体.,但实际上从未分离得到过这样的异构体. 这是因为孤电子对不能起到第四个基团的作用使分子的构型固定下来.,103105/s (室温),动画模拟:胺对映异构体的相互转化,上页,下页,首页,第十章 胺及其他含氮化合物 第一节 胺(二、胺的结构),15,某些氮原子位于桥头的桥环胺类,氮原子通过平面型过渡态相互快速转化受阻,可拆分出对映异构体.,上页,下页,首页,季铵类化合物四个烃基不同, 则存在对映异构体并可拆分.,第十章 胺及其他含氮化合物 第一节 胺(二、胺的结构),16,第十章 胺及其他含氮化合物 第一节 胺(三、物理性质),上页,下页,首页,1),2),3),三、胺的制备方
9、法,(一) 硝基化合物的还原-制备芳香伯胺,17,第十章 胺及其他含氮化合物 第一节 胺(三、物理性质),其他方法:卤代烷的氨解,酰胺的重排和还原等.,上页,下页,首页,(二) 腈的还原-制备脂肪伯胺,腈可以由卤代物制得,可制备比卤代烃多一个碳原子的脂肪伯胺。,18,第十章 胺及其他含氮化合物 第一节 胺(三、物理性质),四、胺的物理性质,脂肪胺:低级胺是气体或易挥发的液体, 有氨的气味;高级胺为固体, 一般无气味.,芳香胺:为高沸点的液体或低熔点的固体, 有特殊气味;一般难溶于水, 易溶于有机溶剂; 大多具有毒性如苯胺等,某些芳香胺具有致癌作用如-萘胺和联苯胺等.,上页,下页,首页,沸点:
10、比烷高(叔胺除外), 比醇低(形成氢键能力弱) 水溶性: 6C 以下的胺通常都溶于水.,19,问题: 对脂肪胺而言, 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的伯、仲、 叔三类胺,其沸点和水溶度顺序均为: 伯胺 仲胺 叔胺, 试加以解释.,沸点:R-NH2、R2NH 分子间形成氢键的数量依次减少.,水溶度: 伯仲叔三类胺与水形成氢键的能力依次减弱.,上页,下页,首页,R3N 分子间不能形成氢键.,第十章 胺及其他含氮化合物 第一节 胺(三、物理性质),20,五、胺的化学性质,第十章 胺及其他含氮化合物 第一节 胺(四、化学性质),脂肪胺分子中氮原子上具有的孤电子对使胺具有碱性和亲核性.,1. 碱性-接受H+,4. 芳
11、胺亲电取代活性,上页,下页,首页,2. 亲核性,3. 碱性降低,芳香胺氨基-NH2的供电子共轭效应, 碱性减弱, 但苯环上的亲电取代反应活性增强. 取代基影响芳胺的碱性。,5. 取代芳胺的碱性,21,(一) 碱性与成盐反应,与氨相似, 胺分子中氮原子上的孤对电子能接受质子, 呈碱性.,胺的碱性强弱与氮上电子云密度有关. 氮上电子云密度越大, 接受质子的能力越强, 碱性就越强.,碱性强弱顺序:脂肪胺 氨 芳香胺,上页,下页,首页,第十章 胺及其他含氮化合物 第一节 胺(四、化学性质),22,胺的碱性强弱是电子效应、立体效应和溶剂化效应共同综合作用的结果.,1. 电子效应的影响,烷基是供电子基,
12、它使脂肪胺N 上的电子云密度增大, 连接的烃基越多, N 上电子云密度就越高, 碱性增强.,芳胺 N 原子上的孤电子对与苯环共轭,电子离域到苯环, 结果使 N 原子的电子云密度减少, 故碱性减弱.,单一的电子效应 使胺的碱性由强至弱顺序为:,pKb 35 4.75 9,上页,下页,首页,第十章 胺及其他含氮化合物 第一节 胺(四、化学性质),23,取代基的电子效应-取代芳胺的碱性,上页,下页,首页,第十章 胺及其他含氮化合物 第一节 胺(四、化学性质),24,上页,下页,首页,第十章 胺及其他含氮化合物 第一节 胺(四、化学性质),邻 位 取 代:共轭效应为主、诱导效应次之; 卤原子取代,诱导
13、效应为主!邻位效应、立体效应等). 对 位 取 代:共轭效应为主、诱导效应很弱?。 间 位 取 代:诱导效应为主、共轭效应很弱?。,总 结,(未取代) 间 对 邻,取代基为供电子基团-OH时,碱性强弱顺序为:,对 邻 (未取代) 间,取代基为吸电子基团-NO2时,碱性强弱顺序为:,(未取代) 对 间 邻,取代基为卤原子时,碱性强弱顺序为:,25,取代基的电子效应-取代芳胺的碱性,上页,下页,首页,第十章 胺及其他含氮化合物 第一节 胺(四、化学性质),26,2. 水的溶剂化效应(铵离子的稳定性),溶剂化程度越大, 铵离子越稳定, 其碱性越强(OH-浓度越高).,单一溶剂化效应使其碱性强弱顺序为
14、:伯胺仲胺叔胺,上页,下页,首页,第十章 胺及其他含氮化合物 第一节 胺(四、化学性质),27,3. 空间效应,N 原子上连接的基团越多越大, 对 N 上孤对电子的屏蔽作用越大, N 上孤对电子与 H+ 结合就越难, 碱性就越弱.,pKb 9.40 9.15 8.94 13.8,水溶液中胺的碱性强弱是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 各类胺的碱性强弱大致表现出如下顺序:,上页,下页,首页,碱 性 依次减弱,第十章 胺及其他含氮化合物 第一节 胺(四、化学性质),脂肪仲胺脂肪伯(叔)胺 芳香脂胺芳香叔胺芳香仲胺芳香伯胺二苯胺三苯胺,28,季铵化合物分子中的氮原子已连接四个烃基并带正电荷,再也不能接受质子
15、,其碱性取决于与季铵正离子结合的负离子.,季铵碱的碱性即为 OH- 的碱性, 为有机强碱.,季铵碱与酸作用生成季铵盐:,季铵碱,季铵盐,R4N+Cl- 是强碱强酸盐,与强碱作用后不会游离出季铵碱,而是建立如下平衡:,上页,下页,首页,第十章 胺及其他含氮化合物 第一节 胺(四、化学性质),29,胺类一般为弱碱, 可与酸成盐, 但遇强碱又重新游离析出:,实验室中利用胺的盐易溶于水而遇强碱又重新游离析出的性质来分离和提纯胺.,胺(特别是芳胺)易被氧化, 而胺的盐稳定. 医药上将难溶于水的胺类药物制成盐, 增加其水溶性和稳定性.,上页,下页,首页,第十章 胺及其他含氮化合物 第一节 胺(四、化学性质
16、),30,(二) 酰化反应,伯胺和仲胺和氨一样能与酰卤、酸酐作用生成酰胺.,上页,下页,首页,(N上无H),-苯乙胺,N-苯甲酰-苯乙胺,第十章 胺及其他含氮化合物 第一节 胺(四、化学性质),胺的酰化就是羧酸衍生物的氨解反应.,31,胺的酰化应用如下:,(1) 分离、鉴定(酰胺有固定的熔点/晶型),(2) 保护氨基(避免被氧化破坏),(3) 医药方面. 增加药物脂溶性,降低毒性.,Paracetamol (扑热息痛),上页,下页,首页,第十章 胺及其他含氮化合物 第一节 胺(四、化学性质),32,(三) 磺酰化反应,伯胺和仲胺可与苯磺酰氯或对-甲苯磺酰氯反应, 生成相应的磺酰胺, 叔胺N上无
17、H, 不被磺酰化.,伯胺生成的磺酰胺可与碱成盐而溶于水; 仲胺形成的磺酰胺氮上无氢, 不与碱成盐而呈固体析出; 叔胺不反应, 在碱溶液中现象是液液分层.,上页,下页,首页,三类胺的鉴别Hinsberg (兴斯堡)反应,第十章 胺及其他含氮化合物 第一节 胺(四、化学性质),33,(四) 烷基化反应,胺和氨一样可作为亲核试剂与卤代烃发生 SN2 反应, 产物是高一级的胺, 最终生成季铵盐.,如 R为甲基, 则常称此反应为”彻底甲基化反应” .,胺和卤代芳烃一般不发生此反应.,上页,下页,首页,第十章 胺及其他含氮化合物 第一节 胺(四、化学性质),调整原料的物质的量比及条件,可得不同的主产物 .
18、,34,(五) 与亚硝酸的反应,胺与亚硝酸作用, 伯、仲、叔胺形成的产物各不相同, 脂肪胺和芳香胺也有明显差异, 可用于鉴别各类胺.,亚硝酸不稳定, 在反应过程中由亚硝酸盐与盐酸或硫酸作用产生.,上页,下页,首页,第十章 胺及其他含氮化合物 第一节 胺(四、化学性质),35,1. 伯胺与亚硝酸的反应,脂肪伯胺与HNO2反应生成极不稳定的脂肪重氮盐.,该重氮盐即使在低温下也会立即分解放出氮气, 并形成醇、烯及卤代烃等混合物.,可定量放出氮气, 常用于氨基酸和多肽的定量分析.,上页,下页,首页,第十章 胺及其他含氮化合物 第一节 胺(四、化学性质),36,芳香伯胺与 HNO2 在低温(一般5)及过
19、量强酸水溶液中反应生成芳香重氮盐的反应.,干燥的重氮盐通常极不稳定, 受热或振荡容易发生爆炸. 升高温度重氮盐逐渐分解, 放出氮气.,上页,下页,首页,芳香伯胺的重氮化反应(diazotization):,第十章 胺及其他含氮化合物 第一节 胺(四、化学性质),37,2. 仲 胺,脂肪仲胺和芳香仲胺与亚硝酸反应, 都是在氮上进行亚硝化, 生成 N-亚硝基化合物(有机亚硝酸盐).,N-亚硝基胺为中性的黄色油状物或固体, 随烃基增大水溶性变差而溶于有机溶剂, 神经毒剂、损伤肝肾、化学致癌物.,上页,下页,首页,第十章 胺及其他含氮化合物 第一节 胺(四、化学性质),38,3. 叔 胺,脂肪叔胺与
20、HNO2 作用生成不稳定易水解的盐, 若以强碱处理, 则重新游离析出叔胺.,(弱酸弱碱盐),芳香叔胺与 HNO2 作用生成 对-亚硝基胺.,上页,下页,首页,(HO-N=O),N,N-二甲基-4-亚硝基苯胺,(翠绿色晶体,mp 86),第十章 胺及其他含氮化合物 第一节 胺(四、化学性质),39,桔黄色(醌式结构),翠绿色,强酸性条件下形成的是醌式结构的桔黄色的盐. 待用碱中和后, 绿色晶体C-亚硝基化合物才能析出.,上页,下页,首页,反应现象的演变:,翠绿色,第十章 胺及其他含氮化合物 第一节 胺(四、化学性质),40,桔黄色(酸性环境),翠绿色(中性环境),对位被占的芳香叔胺与 HNO2
21、作用, 亚硝基取代在邻位.,上页,下页,首页,两种产物在不同的酸碱环境中可以相互转化:,亚硝酸用于脂肪族及芳香族伯仲叔胺的鉴别: 脂肪族伯仲叔胺的反应现象: ?, ?, ? 芳香族伯仲叔胺的反应现象: ?, ?, ?,第十章 胺及其他含氮化合物 第一节 胺(四、化学性质),41,(六) 芳香胺的亲电取代反应,氨基的供电子共轭效应使苯环上的电子云密度升高, 芳胺易进行芳环上的亲电取代反应.,2,4,6-三溴苯胺(白色沉淀),利用此性质可鉴别和定量分析苯胺.,上页,下页,首页,第十章 胺及其他含氮化合物 第一节 胺(四、化学性质),42,如何获得芳胺苯环上的一元取代产物?降低氨基(苯环)上的电子云
22、密度得到目标产物。,上页,下页,首页,第十章 胺及其他含氮化合物 第二节 重氮盐和偶氮化合物(重氮盐的性质),43,第二节 重氮化合物和偶氮化合物,第十章 胺及其他含氮化合物 第二节 重氮盐和偶氮化合物,重氮和偶氮化合物都含有N2官能团.,偶氮甲烷,偶氮苯,氯化重氮苯,苯重氮酸,苯重氮磺酸钠,4-甲基-4-羟基偶氮苯,上页,下页,首页,44,一、重氮盐的制备及结构,第十章 胺及其他含氮化合物 第二节 重氮盐和偶氮化合物(重氮盐的制备及结构),重氮盐(diazo salt)是芳香伯胺重氮化反应的产物.,必须在强酸性(过量的盐酸或硫酸)环境中进行. 低温(05)反应(碱性弱的芳胺重氮化温度升高).
23、 反应完成后重氮盐不需从溶液中分离出来.,上页,下页,首页,制备条件和使用方法,重氮盐是离子化合物, 易溶于水, 不溶于有机溶剂.,45,上页,下页,首页,反应机理,第十章 胺及其他含氮化合物 第二节 重氮盐和偶氮化合物(重氮盐的制备及结构),46,重氮盐的结构,+,p-p共轭效应增加 芳香重氮盐稳定性,上页,下页,首页,N原子 sp杂化, 直线型结构,第十章 胺及其他含氮化合物 第二节 重氮盐和偶氮化合物(重氮盐的制备及结构),47,二、重氮盐的性质,第十章 胺及其他含氮化合物 第二节 重氮盐和偶氮化合物(重氮盐的性质),上页,下页,首页,重氮基结构变异?,重氮基的吸电子效应使C-N极性增强
24、,极易异裂(被取代)放出N2.,重氮基被取代 (放氮反应),重氮基依此形式进攻芳环发生亲电取代反应,形成偶氮键.,偶联反应 (留氮反应),48,(一)放氮反应 (重氮基被取代),上页,下页,首页,第十章 胺及其他含氮化合物 第二节 重氮盐和偶氮化合物(重氮盐的性质),49,重氮盐水解可使重氮基变成羟基:,反应在 4050的硫酸溶液中加热进行, 强酸条件可防止重氮盐和生成的酚发生偶联. 若用盐酸或硝酸重氮盐, 常有副产物氯苯、硝基苯生成.,上页,下页,首页,第十章 胺及其他含氮化合物 第二节 重氮盐和偶氮化合物(重氮盐的性质),50,重氮基被氰基取代可合成芳香羧酸:,上页,下页,首页,第十章 胺
25、及其他含氮化合物 第二节 重氮盐和偶氮化合物(重氮盐的性质),氰基水解羧酸并进一步可转化为羧酸衍生物,或还原成醛、醇、胺等,常用于有机合成.,51,上页,下页,首页,第十章 胺及其他含氮化合物 第二节 重氮盐和偶氮化合物(重氮盐的性质),重氮基被氢原子取代, 可将芳胺变成芳烃, 合成某些直接通过芳环上的取代反应不能得到的化合物.,52,上页,下页,首页,第十章 胺及其他含氮化合物 第二节 重氮盐和偶氮化合物(重氮盐的性质),练习: 以甲苯为原料合成3, 5-二溴甲苯.,53,(二)留氮反应 (偶联反应和还原反应),1)偶联反应:重氮盐与经羟基或氨基活化的芳环化合物(酚/芳胺)作用, 偶氮基 -
26、N=N-将两个芳环连接起来, 形成偶氮化合物的反应。,上页,下页,首页,反应机理: 重氮正离子对芳环的亲电取代。,重氮基的共振结构:,第十章 胺及其他含氮化合物 第二节 重氮盐和偶氮化合物(重氮盐的性质),54,上页,下页,首页,第十章 胺及其他含氮化合物 第二节 重氮盐和偶氮化合物(重氮盐的性质),弱碱性溶液中酚以Ar-O- 参与反应, 具有更强的活化苯环能力. 与酚类偶联时最佳pH89.,强碱性溶液中, 重氮盐变为重氮酸(pH910)及重氮酸盐(pH1113), 不能起偶联反应.,重氮酸(pH10),重氮酸盐(pH12),OH-,55,上页,下页,首页,弱酸至中性,芳胺的偶联反应最好.,第
27、十章 胺及其他含氮化合物 第二节 重氮盐和偶氮化合物(重氮盐的性质),pH5 时芳胺形成铵盐, 芳环上电子云密度降低, 亲电取代变难. 与芳胺偶联时适宜pH57.,56,重氮正离子是较弱的亲电试剂(?), 它只能进攻酚、芳胺等活性较高的芳环, 发生亲电取代反应。,偶联反应通常发生在羟基或氨基的对位。 当对位被其它取代基占据时, 则发生在邻位。 一般不发生在间位。,上页,下页,首页,第十章 胺及其他含氮化合物 第二节 重氮盐和偶氮化合物(重氮盐的性质),57,上页,下页,首页,重氮盐偶联反应的特点,偶联对象: 重氮正离子为较弱的亲电试剂, 芳环需要羟基或氨基通过 p-p 共轭活化后才能反应. 偶
28、联条件: 重氮盐与酚类的偶联反应,一般需在弱碱性溶液中进行的(最佳pH 89). 重氮盐与芳香胺类的偶联反应,一般需在弱酸性至中性溶液中进行的(最佳pH 57). 偶联位置: 羟基或氨基是邻对位定位基,偶联只发生在芳环的对/邻位上(先对后邻位?).,第十章 胺及其他含氮化合物 第二节 重氮盐和偶氮化合物(重氮盐的性质),58,上页,下页,首页,第十章 胺及其他含氮化合物 第二节 重氮盐和偶氮化合物(重氮盐的性质),2)还原反应:,苯胺的重氮盐在低温下用氯化亚锡和盐酸还原,生成苯肼的盐酸盐,碱化即得苯肼。,偶氮化合物可用适当的还原剂(SnCl2HCl或Na2S2O4)还原,氮氮双键断裂而生成两分
29、子芳胺。,59,若4位被占,则在2位偶联,若1位被占,则不偶联,上页,下页,首页,练习: 指出下列化合物能否发生偶联?/偶联位置及适宜的pH.,第十章 胺及其他含氮化合物 第二节 重氮盐和偶氮化合物(重氮盐的性质),60,第三节 酰胺 (Amide),是羧酸的含氮衍生物. 氨或胺N上H被酰基取代.,第十章 胺及其他含氮化合物 第三节 酰胺(结构与命名),一、酰胺的结构与命名,上页,下页,首页,酰胺键,酰胺键平面,61,上页,下页,首页,147pm,p-共轭,134pm,由于p-共轭,酰胺C-N有部分双键性质,导致酰胺中N原子几乎不能接受H+,属近中性的化合物.,第十章 胺及其他含氮化合物 第三
30、节 酰胺(结构与命名),124pm,典型C=O键键长120pm,典型C=N键键长128pm,62,伯酰胺,仲酰胺,叔酰胺,伯酰胺:“酰基名” + “胺”,仲酰胺:“N-某基” + “酰基名” + “胺”,叔酰胺:N,N-二某基某酰胺; N-某基-N-某基某酰胺,乙酰胺 Acetamide,N-甲基苯甲酰胺 N-Methylbenzamide,N,N-二甲基甲酰胺 (DMF),上页,下页,首页,第八章 羧酸及其衍生物 第二节 羧酸衍生物(一、命名),(二) 酰胺的命名,63,环状的酰胺称为内酰胺(Lactam),亚酰胺(imide)的命名与酰胺相似.,邻苯二甲酰亚胺Phthalimide,-己内
31、酰胺 -Hexanolactam,上页,下页,首页,命名与内酯相似.,第八章 羧酸及其衍生物 第二节 羧酸衍生物(一、命名),64,第十二章 胺和生物碱 第三节 生物碱(二、几种常见生物碱),(1)弱碱性和弱酸性,上页,下页,首页,(三) 酰胺的性质,p-共轭,氮上电子云密度降低,N-H极性增强.,微弱碱性:酰胺的碱性比氨或胺弱得多. 酰胺只能与强酸成盐,遇水分解。,微弱酸性:酰胺具有微弱的酸性,二酰基取代的酰胺表现为明显的酸性。,65,第十二章 胺和生物碱 第三节 生物碱(二、几种常见生物碱),上页,下页,首页,二酰基取代的酰亚胺对应的盐很稳定.,66,(2) 水 解,第十二章 胺和生物碱
32、第三节 生物碱(二、几种常见生物碱),上页,下页,首页,酰胺水解较慢, 需酸或碱催化并加热.,(3) 与亚硝酸反应,酰胺与亚硝酸作用,放出氮气.,67,第十二章 胺和生物碱 第三节 生物碱(二、几种常见生物碱),上页,下页,首页,(4) 脱水反应,酰胺一般不会脱水,与强脱水剂作用脱水成腈.,该反应是由羧酸制备腈的途径之一.,68,第十二章 胺和生物碱 第三节 生物碱(二、几种常见生物碱),上页,下页,首页,(5) 还原反应,酰胺中羰基可催化氢化、氢化铝锂和醇钠等还原.,(6) 霍夫曼(Hofmann)重排(降解)反应,氮上未取代的酰胺在碱/卤素作用下,放出CO2生成少一个碳原子的伯胺的反应.,69,胺 分类(伯仲叔)和命名(以胺为母体或氨基作取代基) 结构 (N为不等性sp3杂化) 鉴别方法:磺酰化、与HNO2作用 化学性质:碱性、酰化、磺酰化、与HNO2作用 重氮盐与偶氮化合物 重氮盐的结构 氮原子 sp 杂化 化学性质:芳香重氮盐的取代反应及合成应用 偶联反应的对象和条件 酰 胺-弱酸碱性/水解/与亚硝酸反应/脱水/还原,本,章,要,点,Byebye!,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