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单元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第第1010课课 辽夏金元的统治辽夏金元的统治目录01.02.03.04.辽朝辽朝契丹族契丹族(916-1125916-1125)金朝金朝女真族女真族(1115-12341115-1234)西夏西夏党项族党项族(1038-12271038-1227)元朝元朝蒙古族蒙古族(1271-13681271-1368)【课程标准】【课程标准】通过了解辽夏金元诸政权的建立、发展和相关制度建设,认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1.1.起源起源契丹族契丹族契丹帐北宋苏颂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
2、乘车。千里山川无土著,四时畋猎是生涯。辽朝的建立者契丹族与鲜卑同源,在辽河上游过着游牧、渔猎生活。2.2.建立建立 916年,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定都上京临潢府(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后来版图扩大,改国号为辽。3.3.统治政策统治政策(1)南、北面官材料一 其官有契丹枢密院及契丹行宫都总管司,谓之北面,以其在牙帐之北,以主蕃事;又有汉人枢密院、中书省、汉人行宫都总管司,谓之南面,以其在牙帐之南,以主汉事。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一材料二 契丹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因俗而治,得其宜矣。辽史卷四五百官志北面官负责契丹等
3、游牧民族事务,南面官负责以汉人为主的农耕民族事务。特点:因俗而治、蕃汉分治。3.3.统治政策统治政策(2)四时捺钵 秋冬违(避也)寒,春夏避暑,随水草,就畋渔,岁以为常,四时各有行在之所,谓之捺钵。居有宫卫,谓之斡鲁朵;出有行营,谓之捺钵。辽史营卫志序 皇帝和宫廷依然保持草原习俗,每年随季节转换定期迁徙。迁徙中的行营成为国家政治中心。四时捺钵四时捺钵主要地点主要地点 时间时间活动内容活动内容春捺钵长春州鱼儿泺正月上旬捕鹅、钩鱼夏捺钵永安山炭山四月上旬七月中旬避暑、议政秋捺钵庆州伏虎林七月中旬入山射鹿冬捺钵永州广平淀十月以后避寒、议政、猎虎四时捺钵:流动的国家政治中心四时捺钵:流动的国家政治中心
4、1.1.起源起源党项族党项族 西夏的建立者党项族是古代羌人的分支,唐末在今陕北、宁夏一带形成边疆藩镇,宋初仍然保持半独立的地位。2.2.建立建立 1038年,党项首领元昊称帝,定都兴庆府(今宁夏银川),国号大夏,史称西夏。3.3.统治政策统治政策 其制度基本模仿北宋,中央机构除汉式官称外,同时有一套本民族称谓的官称。现藏于宁夏博物馆的西夏“鎏金铜牛”1.1.起源起源女真族女真族 金朝的建立者女真族活动于黑龙江、松花江流域,以农业、狩猎、畜牧为生。2.2.从从建立到迁都建立到迁都(1)建立:1114年,女真族的首领完颜阿骨打举兵反辽,次年(1115年)称皇帝,建立金朝,定都会宁府,也称上京(今黑
5、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2)对峙:1125年,金灭辽,两年后又灭北宋,与南宋逐渐形成对峙局面。2.2.从从建立到迁都建立到迁都(3)迁都:1153年,金迁都燕京(今北京),将燕京改名为中都。这是北京建都史的开端。金、元、明北京城址变迁图【课堂探究】金朝的统治者(海陵王完颜亮)为什么要将都城从上京迁至中都?统治者自身具有远大抱负,意图统一华夏;同时崇尚中原文化,力主汉化改革。金朝当时统治范围扩大,上京居东北,不便于统治。上京地区相较于中都自然环境更恶劣。3.3.统治政策统治政策 金朝制度基本沿袭唐宋,同时保持了一套本民族的管理系统,叫作“猛安谋克”的制度。猛安者千夫长也,谋克者百夫长也。以三百
6、户为谋克,谋克十为猛安。金史兵志猛安谋克猛安谋克军事单位军事单位社会组织社会组织基层制度基层制度4.4.从鼎盛到衰落从鼎盛到衰落(1)鼎盛:12世纪后期金世宗在位,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史称“大定之治”。承世宗治平日久,宇内小康,乃正礼乐,修刑法,定官制,典章文物粲然成一代治规。金史章宗纪(2)衰落:世宗死后,金朝受到北方游牧民族的袭扰,猛安谋克又日益腐化,统治逐渐衰落。1.1.民族民族崛起崛起(1)建国:1206年,漠北蒙古部首领铁木真统一草原各部落,建立蒙古汗国,被奉上“成吉思汗”的尊号。(2)扩张:蒙古军队先后灭掉西辽、西夏和金朝,招降吐蕃诸部,兼并云南的大理政权,还远征到中亚、西亚、东欧
7、地区。建立了世界上有史以来最大的帝国蒙古帝国简图2.2.完成统一完成统一(1)建立元朝:1260年,忽必烈继位,开始推行中原传统政治制度,兴建大都。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大元,定都大都;蒙古在其他统治区形成了四大汗国。四大汗国示意图2.2.完成统一完成统一(2)统一进程:1276年,元军占领南宋都城临安。1279年,元军在崖山海域击败南宋余部,完成统一。少数民族建立的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元朝形势图(1330年)文天祥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3.3.统治政策统治政策(1)修筑驿道,设立驿站。(目的:巩固统一;为公差人员提供交通和生活服务;用来运输官府物资;又隔一定距离分
8、设急递铺,负责传递公文)元代急递铺令牌(2)实行行省制度:中央的宰相机构中书省委派官员处理地方事务,逐渐形成常设机构,称为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全国共设10个行省。辖区广阔,军政权力集中,行政效率较高。(3)吐蕃地区:由中央政府的宣政院进行管理。(4)西域:设北庭都元帅府、宣慰司等管理军政事务。(5)台湾:设澎湖巡检司,履行行政管理职能。【行省制度】【行省制度】1.划分依据:一改以往以山川形便为依据的行政区划,以犬牙交错为主导,使各省无山川险阻可依,便于中央进行政治控权和军事镇压。2.作用:(1)从政治上巩固了国家统一,使中央集权在行政体制方面得到保证,是中国行政制度的一大变革。(2)便利了中央
9、对地方的管理,对于加强中央集权,特别是调整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3)是中国古代郡县制的发展,是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尝试,也是加强中央集权的新举措,对后世政治制度产生重要影响。4.4.蒙古族与回族的形成蒙古族与回族的形成(1)蒙古族:蒙古原是漠北的一个游牧部落,铁木真统一草原后逐渐将其他部落融入其中。(2)回族:来自中亚、西亚的波斯人、阿拉伯人等移居中国,同汉、蒙古、畏兀儿等民族长期相处、不断通婚,逐渐被吸收、融合而形成我国回族的前身回回。5.5.民族分化政策民族分化政策四等人制四等人制等级等级名称名称民族民族第一等 蒙古人 蒙古族第二等 色目人蒙古以外的西北、西域各族人,包括西
10、夏、畏兀儿、回回等第三等汉人北方的汉族,也包括已经入居中原的契丹、女真人第四等南人原南宋统治区的居民(1)目的:保障蒙古贵族的统治利益(2)评价:民族矛盾更加尖锐,但民族间的交往和交融也得到进一步发展;加速的元朝的灭亡6.6.元朝的灭亡元朝的灭亡(1)原因:社会贫富差距带来的阶级矛盾日益严重。14世纪中叶,农民起义相继在中原和南方爆发,不久元朝灭亡。(2)结果:以宫廷贵族为核心的一部分蒙古人退回草原。大批留居内地的蒙古人,以及回回以外的色目人,逐渐与汉族相融合。【课堂探究】请你从【课堂探究】请你从“唯物史观唯物史观”的角度,谈一谈元朝对中国历史的贡献。的角度,谈一谈元朝对中国历史的贡献。(1)
11、经济上,大体以农业为主,整体生产力虽不如宋朝,但在生产技术、垦田面积、粮食产量、水利建设和棉花广泛种植方面还是取得了较大的发展。(2)政治上,结束了五代十国以来的政权分立和割据局面,出现了空前的统一。基本上奠定了中华民族的版图,而且疆域之大,也是以前历朝不可比拟的。(3)文化上,采用相对宽松的多元化政策,即尊重各民族的文化和宗教,并鼓励国内各民族进行文化交流和融合。(4)对外关系:持开放政策,促进了中外贸易的发展,加强了中西文化的交流。辽辽夏夏金金元元的的统统治治辽朝辽朝西夏西夏金朝金朝元朝元朝起源起源契丹族契丹族建立:建立:916916年,耶律阿保机,上京临潢府年,耶律阿保机,上京临潢府统治
12、政策:南北面官、四时捺钵统治政策:南北面官、四时捺钵起源起源党项族党项族建立:建立:10381038年,元昊,兴庆府年,元昊,兴庆府统治政策:南北面官、四时捺钵统治政策:南北面官、四时捺钵起源起源女真族女真族建立:建立:11151115年,完颜阿骨打,上京会宁府年,完颜阿骨打,上京会宁府统治政策:猛安谋克制统治政策:猛安谋克制从大定之治到走向衰落从大定之治到走向衰落民族崛起民族崛起建立与扩张:建立与扩张:12711271年,忽必烈,大都年,忽必烈,大都统治政策:驿道驿站、行省制度等统治政策:驿道驿站、行省制度等蒙古族与回族的形成蒙古族与回族的形成民族分化政策民族分化政策四等人制四等人制元朝的灭亡元朝的灭亡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