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古代诗歌四首知识目标1.了解作者及古代诗歌体裁的有关知识。2朗读并背诵诗歌,感受诗中蕴含的丰富情感。(重难点)能力目标体味各首诗中作者所创设的意境,理解情景交融的写法。情感目标感受诗中蕴含的丰富情感,领会诗歌中所表达的感情和生活情趣。步骤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谁知道在我国的唐代、宋代、元代分别是哪种文学体裁发展得最有成就?(学生回答,教师明确:唐诗、宋词、元曲)的确,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诗的国度,以古老的诗经发端,优秀的诗歌作品浩如烟海,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四首脍炙人口的诗篇。步骤二自学互研自我感悟1自读五首诗歌,扫清字词障碍。2结合背景领会诗歌表达的感情。3提出不懂的问题。步骤三合作探究交流
2、展示【目标导学一赏析观沧海】1作者简介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县人,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善诗歌,以慷慨悲壮见称。2背景介绍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竭石山。他跃马扬鞭,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又当秋风萧瑟之际,心潮像沧海一样难以平静,触景生情写下这首壮丽的诗篇。诗作融会自己昂扬奋发的精神,具有一种雄浑苍劲的风格。3.体裁简介汉代乐府诗一般无标题,观沧海这个题目是后人加的。乐府诗原来是可以歌唱的,诗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联系。4多媒体显示诵读节奏,把
3、握四言诗的诵读节奏。诗歌节奏可以按音节兼意义来划分。四言诗每句一般读成“二二”节拍,如:东临/竭石,以观/沧海。5借助注释,疏通诗歌内容。水何澹澹:何,多么。澹澹,水波荡漾的样子。以观沧海:以,表目的连词。山岛竦峙:竦、峙,都是耸立的意思。萧瑟: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幸甚至哉:幸运得很,好极了。幸,幸运。至,达到极点。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若,像。其,它,指沧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是古诗文中“互文见义”。即文字上只交待一方,而意义彼此互见。句中不但说“日月之行”,也说“星汉之行”;不但说“星汉灿烂”,也说“日月灿烂”。合起来说“日月星汉之运行与灿烂,均若出于沧海之中”。6全
4、诗是以哪个字展开来写的?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以下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7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哪些诗句是写现实的?哪些诗句是想象的?第一层(开头两句):交代观海的地点,直陈其声,非常质朴,“观”字统领全篇。第二层(“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描写海水和山岛。海水荡漾,山岛耸立动静相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树木百草,秋风洪波静动相配,显示了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这一层全是写现实中的实景。第三层(“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是虚景,从两个“若”字可以看出。最后两句是附文,是为和乐而加,与诗的内容无关。8诗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
5、胸怀?“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是想象,诗人将自己这种昂扬奋发的精神融会到诗里,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怀。【活动设计】学生四人一小组合作交流,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由全班交流,全班不能解决的再由教师点拨。9小结:“诗言志”诗人写沧海,抒发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这种感情在诗中没有直接表露,而是蕴藏在对景物的描写当中。全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字里行间洋溢着饱满的激情。写景的十句中,前六句写的是实景,后四句写的是虚景,实景给人身临其境之感,虚景以其新奇激发读者的想象,诗人以沧海自比,表现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概。10背诵全文。【目标导学二赏析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1.作者简介李白
6、(701762),唐代大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陇西成纪人(今甘肃天水),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诗仙”,著有李太白集。他的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等都是脍炙人口的作品。 12.解题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李白在听到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尉的消息时,写的一首充满同情和关切的诗篇。闻,听说。王昌龄(?约756),唐代著名边塞诗人,字少伯,京兆长安人。他是作者的朋友。左迁,降职。龙标,在今湖南洪江西,唐时甚僻。遥,遥远。此寄,这首诗篇。13听范读,朗读全诗,读准字音、节奏。14细读品味。(1)“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首句写景兼点时令。杨花飘落,子规啼
7、叫,即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融情入景。次句便直叙其事,“闻道”,表示惊悉。“过五溪”,可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不写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已现,流露出作者对被贬友人的深切怀念。(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人隔两地,心意难达,明月在天,千里可共。后两句抒情。作者用拟人手法,要把自己的“愁心”寄给明月,让“愁心”与明月一起,伴随王昌龄赴远方。明月寄愁,包含了作者深切的同情和关切。15试举例说明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的运用。诗人用“杨花落尽子规啼”一句既写了景,又以“子规啼”暗点自己对王昌龄被贬的同情和悲痛。寄情于景,情景交融。16小结: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变抽象为形象,用男女情爱的方式
8、抒写志同道合的友情,给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属性,它竟会随风逐月到夜郎西。作者以形象的思维方式,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友人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和关切的思想感情,同时也抒发了对官场倾轧的憎恶。【目标导学三赏析次北固山下】 17.作者简介及解题王湾,洛阳人。公元712年中进士,次年(唐玄宗开元元年)出游吴地,由洛阳沿运河南下瓜州,后乘舟东渡大江抵京口(今镇江,即北固山所在地),接着东行去苏州。此诗当于此时写成。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因此乡愁成了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这首诗就是写乡愁的,且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一联闻名。次,这里是停宿的意思。1
9、8初读诗歌。(1)听准字音,把握五言诗的诵读节奏。这首诗意境优美,语言浅近而音韵和谐。五言诗一般是三个节拍,二二一或二一二。如: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2)多媒体展示朗读,要求学生跟读。19细读诗歌。(1)诗的四联各写了什么内容?四联之间有怎样的关系?首联:诗人在船上,想象船到镇江后,还要乘驿车到别处,暗含旅途奔波之劳。颔联:船上所见景色。“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潮平”又为“江春”作铺垫。颈联: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残夜”指夜将尽而未尽之际,即将是天亮时的情景,残夜而东方海日已升,旧年而江上已是春天。此景为尾联抒情铺垫。
10、尾联:诗人离家已久,尚不能归,见到此景,自然想到要借雁足来传递家书了。这首五言律诗四联之间,相为因果,浑然一体。(2)哪些诗句直接表达了思乡之情?尾联直接表达思乡之情。全诗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20悟读。(1)“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写了怎样一幅景象?“阔”是“潮平”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淼,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的人视野也因之开阔。此句写得恢弘阔大;“风正一帆悬”愈见精彩。“悬”是端端直直高挂着的样子。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悬”,而“正”字兼包“顺”与“和”的内
11、容。可见写景极为传神。全诗和谐优美。(2)说说你对“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的理解。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跟“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相比,显得开朗一些。21背诵诗歌。【目标导学四赏析天净沙秋思】 22.作者简介及解题马致远,号东篱,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他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代杂剧四大家。所作杂剧有汉宫秋青衫泪荐福碑黄粱梦等15种。在他的作品中,更能反映他风格的是散曲;散曲中又以小令天净沙秋思最为有名,元人周德清誉之为“秋
12、思之祖”。23朗读这首小令,想象这幅画面,感悟内容,体会思乡之情。深秋的黄昏,一个风尘仆仆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迎着一阵阵冷飕飕的西风,在古道上踽踽独行。他走过缠满枯藤的老树,看到暮鸦在树梢上盘旋,昏鸦要归巢了;他走过横架在溪流上的小桥,看到“小桥流水人家”,炊烟缕缕,是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这时太阳就要下山了,太阳也回家了;自己却还没有找到投宿的地方,迎接他的又将是一个漫漫难熬的长夜。唉,自己有家难归,令人心碎肠断,更添悲愁。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24背诵这首小令。步骤四总结课文拓展延伸【目标导学一总结写法】观沧海采用情景交融、虚实相映的写法,借景抒情,将眼前海上的景色和自己的
13、雄心壮志融合在一起,表达了作者的豪情壮志。次北固山下采用寓情于景、景中含理的写法,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哲理。天净沙秋思运用了传统的寄情于景的写法,把本来抽象的、难以表达的悲苦之情借助景物画面表现得淋漓尽致。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寄情于景,想象丰富,语言含蓄凝练。【目标导学二拓展延伸】请你搜集几句有关“胸襟”“抱负”“思乡”的诗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步骤五当堂演练达成目标见学生用书。步骤六课后反思查漏补缺可取之处在开始时把这四首诗的阅读放在如何去读古诗的背景下去读,不为教诗而教;能够结合曹操的背景加深学生对曹操在观沧海中的豪迈之情的理解,而不是简单地向学生介绍强调;在学习天净沙秋思时能够进行阅读。学生学习气氛比较浓,课堂思维活跃。不足之处课容量安排太大,课堂各环节之间时间安排不科学、不精确,导致授课时间紧张。今后在教学中应该增加学生的课中自由探讨时间,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