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七章农业与农村经济第七章农业与农村经济 第一节农业与农村社会 第二节农业经济的类型及其特点 第三节制度、市场与农业发展 第四节农村经济的发展问题2概 要3第一节农业与农村社会第一节农业与农村社会一、农业在社会中的作用农业是人类社会的一个最为基本也最为特殊的产业,因为农业所生产的产品 是人类生活所需的食物,也就是最基本的生活资料。对于国民经济系统来说,农 业是一个重要的产业部门,属于第一产业,是具有特殊地位的基础性产业。与作为第二产业的制造业和作为第三产业的服务业相比,农业有一些特殊性:首先,农业与人类的生存安全息息相关。其次,农业对土地资源高度依赖。最后,农业受自然条件的约束较大。4西方经济
2、学关于农业的作用问题的讨论,一般聚焦于农业在经济增长或经济 发展中的作用。在此问题上,主要有三种不同的态度和观点:一是悲观论,即对 农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持悲观态度;二是谨慎乐观论,即认为农业在一定条件 下对经济发展有积极贡献;三是乐观论,即对农业的贡献和作用持乐观态度。马 尔萨斯和李嘉图认为农业是阻碍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普雷维什及其二元经济模 型对农业的看法更加悲观,认为农业是经济增长的累赘。穆勒和马歇尔认为通过 文明的进步和政策的改进,可以消除土地边际报酬递减的负面影响;约翰逊也认 为如果农业得到足够的重视,就能对经济增长做出贡献。克拉克则认为农业对经 济增长有重要贡献。5二、农业与农村社
3、会发展在中国,农业问题与农村问题、农民问题一起被统称为“三农问题”。“三 农理论是中国特有的,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产物。”将农村问题区分为农业、农 村和农民问题,对三者分别加以研究,分析各自不同的问题,同时又研究三者的 关系,这是基于中国国情和经验而提出的一种理论框架。由此看来,对农业问 题的理解和认识,既要具体分析和讨论农业发展自身的一些特点和规律,同时又 要联系农村和农民的发展问题,也就是需要从“三农”的视角去对农业问题加以 考察。就中国经验而言,农业与农村社会的关系主要呈现出这样一些特征:首先,农业生产主要是在农村社会里进行的,即农村社会是农业的主要载 体。其次,农村社会发展在较大程度上受制
4、于农业发展状况。6三、农业发展的大背景u 如今,对农业发展问题的分析和认识,需要把握农业发展的大背景和大趋 势。当前农业发展是在三个大背景下进行的,各种挑战、各种机遇或多或少与这 些大背景有所关联,这三个大背景也可以说是时代背景,也就是:第一,市场化 的大背景;第二,全球化的大背景;第三,现代化的大背景。u 现代化也意味着农业发展有了现代的条件:一方面,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将 为农业发展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农业技术的进步会对提高农业效率和经济效 益起到推动作用。另一方面,现代知识的积累和进步将会促进制度创新和农业 政策的改善,科学、合理的农业制度安排将会为农业发展提供有效的制度 保障。78第二节第
5、二节 农业经济的类型及其特点农业经济的类型及其特点农业经济根据生产组织方式、经营制度、技术使用、土地利用、结构特征、生产效率等指标,可以划分出多种农业类型,有的分类将当今世界上的农业分为 小农农业、企业农业和资本主义农业三种模式。从社会学角度来考察农业经济 的类型,主要关注的是农业组织方式、经营制度与经济效率问题,因而以下选择 对家庭农业、集体农业和现代农业加以重点考察和分析,旨在探讨农业经济变迁 中的社会影响因素。9一、家庭农业及其特点家庭农业是指以家庭为单位、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以满足生计需要为 主要目的而组织起生产经营的小规模农业。由于生产规模相对较小,所以家庭农 业通常也被称为小农
6、经济,或小农农业。从生产要素的使用方面看,家庭农业所 使用的要素主要为农户世代相传的传统要素,因而家庭农业也被视为传统农业。在现代社会,家庭农业虽已有了一定的变迁,但仍在农村社会广泛地存在。尽管现代化浪潮也在冲击着农业和农村,但具有传统特征的小农家庭和小农生产 方式并没有像孟德拉斯预言的那样完全走向终结,而是依然大量存在和维续下 来,这表明家庭农业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和巨大的适应性。作为农业的一种形态、一种模式,或一种经营组织方式,家庭农业有如下一 些特征:首先,家庭农业的小规模生产和分散经营是其突出的特点。其次,家庭农业具有多功能性的显著特征。再次,家庭农业遵循生存伦理与安全第一的原则。最后
7、,家庭农业主要依靠劳动主导的精细化耕作来实现增收。10二、集体农业及其缺陷无论在苏联还是在中国,实践都表明农业的集体化运动并没有对提高农业生 产力水平起到促进作用,结果与政策期望的目标相差较大。一方面,较多的农户 对集体化改造并不是主动地接受,更谈不上欢迎。另一方面,农业的集体经营体 制在很大程度上破坏了农业生产的社会基础,因而集体农业导致了农业的大面积 衰退,温饱问题成为农村的普遍问题。在年年末,安徽省小岗村农民按下“红手印”,私下将集体土地分到各个农户,开始实行“大包干”与“单干”,由 此拉开了农业去集体化改革的序幕。到年,人民公社体制正式宣告解体,同时也标志着集体农业体制走向了终结。作为
8、一种农业生产经营制度,集体农业的推行之所以带来了诸多问题,并没 有对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业发展起到预期的作用,主要是因为集体农业存 在着一些缺陷或不足。首先,集体农业在制度设计上存在先天缺陷。其次,集体农业的另一个致命缺陷在于对农民自主性的限制。最后,集体农业中的集体劳动和按劳分配方式难以形成有效的合作生产激励 机制。11三、现代农业及其发展困境现代农业是相对于传统农业而言的,是指农业发展的一种形态、一种模式和 一个阶段。广义上的现代农业就是指农业发展的现代阶段,农业综合生产力水平 和经济效益较之传统农业有显著的提高。狭义的现代农业是指由现代公司组织、运用现代农业科技、专门为市场而生产的规
9、模化和集约化的农业,即在生产经营 中广泛运用现代工业化成果的农业,一方面按照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方式来组织 农业生产和经营管理,另一方面大量使用工业制造的农业机械和现代农业科学 技术。对现代农业的特点可以从两个方面去加以理解:一是生产力方面,二是生产 关系方面。在生产力方面,现代农业的综合生产力水平有较大的提升。无论在劳 动生产率还是在单位土地的产出率方面,现代农业都有了显著的提高。在生产关 系方面,现代农业的突出特点体现在合作化和组织化的经营管理方式上。在某种 意义上,现代组织经营管理方式在农业中的运用,对现代农业的经济效率的提高 起到了一定的反作用。12要走出现代农业的发展困境,应重点从两个
10、方面进行突破:一是路径选择,二是制度创新。在现代农业发展的路径选择上,不只要改造传统农业的道路,还 要推动传统农业发展的“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所谓“中国特色农业现代 化道路”,是针对发达工业化国家农业现代化的一般经验而言的,主要是指根据 中国社会的现实基础而推进的内涵深化型现代农业发展道路。内涵深化型现代农 业发展道路就是注重达到两个实质性目标的发展路径,也就是:一要不断提高农 业生产经营的效率,二要不断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的效益。简单地说,就是要促进 农业既增产,又增收。增产是指在城镇化、工业化的背景下通过效率的提高来保 障产量和产值的不断增长,增收是指通过提高农业经营效益促进农民收入的
11、增长。实现农业的增产和农民的增收目标,方式方法可以是灵活多样的,而不只 有一种模式。基于中国农村社会的结构特征,发展现代农业并不一定非要追求 高尖端的农业科技和大规模的生产经营。发挥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 更普遍的小农户更容易地获得并使用实用的、有实效的现代农业技术和其他新 要素,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同样会对农业保持增产起到非常有效的作用。1314第三节第三节 制度、市场与农业发展制度、市场与农业发展一、制度变迁对农业发展的作用制度是一套被制定出来的、影响人们行动选择和行为方式的、正式和非正式 的规则系统,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且对各领域的行动都会产生影响。因而,制度也会在农业发展中
12、有一定的影响。制度并非一成不变,而会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变迁。诱致性制度变迁理论认 为,并非所有制度都是有效率的,低效率或无效率的制度也不是自动发生变迁 的,而是在创新成本低于收益时才会诱致制度变迁。制度创新和制度变迁对农 业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有效率的制度安排对促进农业经营效率的提高起着积极 作用。制度变迁还包括强制性制度变迁和引导性制度变迁。强制性制度变迁是指 通过一种强制力量自上而下推动的制度变迁,如重大政策和重要法律制度的改 变,会强行推动一系列制度的变迁。引导性制度变迁是指在政府引导性政策和 行为的倡导下而发生的自下而上的制度变迁过程,即在一种价值引导下,越来越多的群众选择了某种新的规则系
13、统或行为方式,由此也就自然而然地出现制 度的变迁。15二、市场化对农业发展的作用市场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制度,是一种基于需求与供给关系而调节的自由 交换机制。传统农业主要以满足家庭消费需求为目的,而不是为市场而开展生 产。在市场转型的过程中,市场机制已成为影响和调节农业生产的主要机制。即 便是小农户,尽管在生产组织方式方面未变化,但他们的生产经营性质发生了一 定变迁,农业从自我消费需求取向的经济活动转变为市场导向的经济活动。市场化已成为当今社会的现实,改革开放后,市场社会已经在中国兴起。市场机制的作用在社会经济的诸多领域已经显现并有不断扩大之趋势。就农业发 展而言,市场化的作用显著地体现在这样
14、几个方面:首先,在市场化条件下,农业发展出现了结构分化。其次,市场化推动着家庭农业的两极分化。最后,市场化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16三、农业发展的未来走向在现代化、全球化和市场化的大背景下,未来的农业将向何处发展呢?关于这 一问题,有学者提出世界农业有三种清晰的发展趋势:一是不断增强农业工业化的 态势,二是再小农化()的趋势,三是一种尤其发生在非洲的农业 失活()的趋势。与这三种发展趋势相关联的是,世界农业主要有三种 互不均衡又相互联系的模式:小农农业、企业农业和资本主义农业或公司农业。那么在中国,农业的未来发展又是怎样的呢?首先,从宏观层面上看,将农业农村置于优先发展地位,推进农业
15、农村现代 化是政策所倡导的发展趋势。其次,在微观层面上,众多的小农户将通过多种多样的灵活策略走出“过密 化”的陷阱。再次,未来农业发展还需要变革。最后,中国农业的未来将需要走灵活多样的现代化道路。1718第四节第四节 农村经济的发展问题农村经济的发展问题一、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问题农村经济发展受多方面复杂因素的影响,对这一复杂现象的认识和把握,关 键在于抓住其基本问题。所谓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问题,也就是关系到农村经济 发展的基础性、根本性的问题,是诸多农村经济问题发生的基础和本源。抓住基 本问题,也就能认识到问题的本质。关于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问题,在不同时代,不同的学者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和见解。
16、在世纪上半叶,乡村建设学派的晏阳初提出,中国农村社会的基本 问题是农民的“愚、贫、弱、私”问题。由此看来,乡村建设学派认为当时农村 经济发展的基本问题就是农民的贫困问题,而农民的贫穷问题又与农民的“愚”,即受教育程度低是分不开的。因而解决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问题的方法就是要推 进平民教育,通过开展平民教育运动,让农民的素质普遍得以提高,由此也就可 以逐渐解决“愚、贫、弱、私”问题。19二、农村经济基本问题的成因农民与市场的关系是农村经济发展问题的基本构成之一。虽然市场向农民也 是开放的,农民可以通过市场竞争来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而且从现实经验来 看,在改革开放后,中国农民确实从市场中获得了很多发
17、展机会,但这并不意味 着市场机制帮助农民获得了公平的发展机会,也没有排除分散的农民在市场竞争 中的劣势地位。政府失灵是指政府在市场社会中维护社会公平发展的功能和职能没有发挥出 来。在市场经济的社会,政府的一项重要功能和职能就是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实现社会和谐与协调发展。当市场运行偏离社会公平方向,造成社会差别越来越 大时,政府需要通过制度安排和宏观调控来对市场加以监管,保障市场合理有序 发展,同时保障社会弱势群体的公平发展机会。在农村经济发展问题的形成中,政府失灵的主要原因还在于政府偏重于发 展效率而未对公平发展问题加以充分重视。20三、农村经济发展的出路如何才能破解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问题?如
18、何让农业、农村和农民在市场社 会获得充分、有效的发展?关于农村经济发展问题,诱致性制度变迁理论提出了 一种将制度、技术和文化之间的辩证关系协调起来,既有经济效率又有社会合法 性的制度安排,这样的制度安排“只有通过从事工商和政府活动以及教育、研究 和信息传媒的许多人的不断摸索才能实现”。由此看来,要探索出一条理想的 农村经济发展道路,仍需多方面力量共同参与,形成合力作用。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问题与市场失灵、政府失灵和社区失灵密切相关,因而 破解这一问题也需要重点从三个方面发力,恢复市场、政府和社区在促进农村经 济发展方面的积极功能。首先,市场失灵的原因主要是市场逻辑与农村社会经济要素特征之间的背
19、离,那么,要发挥市场机制在社会公平发展方面的积极功能,让广大农民获得更 多的市场机会,就需要从三个方面完善市场制度:一要推进和完善市场主体的社 会责任制度建设。二要改善市场向农民提供的发展空间,健 全市场平等开放机制。三 要逐步建立起农村向市场的开放机制。21其次,要恢复政府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方面的积极功能,关键在于制度安排 和制度创新。政府要推动农村更有效率地发展,必须充分发挥制度和政策安排的 调节、激励和支持功能。调节功能就是通过制度规则调节宏观的投资结构,加大 和引导政府和市场向农村的投资,激活和促进农村市场的发展。激励功能就是政 府充分发挥农村社区的文化机制,调动起农村居民内生的发展积
20、极性和发展能 力。政府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以及改善乡村社会的治理结构,都将有助于发 挥社区机制在促进乡村发展中的积极功能。支持功能是指通过公共财政力量向农 村提供更多的公共物品和社会保障,以支持和保障广大农民的基本发展需求,让 农民获得更多的社会福利。最后,为恢复社区对农村经济发展的促动作用,需要发挥农村社区文化所具 有的调动、协调和整合功能。在社会现代化的新时代,农业、农村和农民要获得 新的发展,仍然需要调动和动员农民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激发农村社区内生发 展。在激发农村社区内生发展方面,社区文化机制的作用非常重要。社区文化在 发现自身特色资源、激励社区成员参与发展、重建发展自信、整合社区发
21、展资 源、协调利益分享关系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作用。2223本章要点本章要点农业是人类社会的一个最为基本也是最为特殊的产业,农业所生产的产品是 供人类生活所需的食物,即最基本的生活资料。农业与人类的生存安全息息相 关,农业对土地资源有高度的依赖,农业受自然条件的约束较大。农业的作用并 非仅仅为经济作用,农业在社会系统中具有多功能性。从农业、农村和农民之间 的联系来看,农业和农村社会的发展最终要通过农民去实现,因而农民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核心。对农业发展问题的分析和认识,需要把握农业发展的大背 景和大趋势,即三大时代背景:市场化、全球化和现代化。家庭农业是指以家庭为单位、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以
22、满足生计需要为 主要目的而组织起生产经营的小规模农业,亦称小农农业。家庭农业的广泛存在 和维续,说明家庭农业在社会现代化的过程中仍具有较强的生命力。集体农业是 指农业生产资料由集体所有和统一配置、生产劳动由集体统一组织、收入根据按 劳分配的原则即劳动工分由集体来进行分配的一种农业经济。集体农业限制了农 民的自主性,且有效激励机制难以建立起来,农民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无法得到发 挥,因而容易陷入无活力的陷阱之中。现代农业是相对于传统农业而言的,是指 农业发展的一种形态、一种模式和一个阶段。广义上的现代农业就是指农业发展 的现代阶段,农业综合生产力水平和经济效益较之传统农业有显著的提高。24狭义的现代
23、农业是指由现代公司组织的、运用现代农业科技、专门为市场而生产的规 模化和集约化的农业。制度是一套被制定出来的、影响人们行动选择和行为方式的、正式和非正式 的规则系统。制度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且对各领域的行动都会产生影 响。制度变迁对农业发展有三种作用机制:限制机制、激励机制和引导机制。市 场化已成为当今社会的现实,改革开放后,市场社会已经在中国兴起。市场化的 作用体现在:()农业发展出现了结构分化。()市场化推动着家庭农业的两极 分化。()市场化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世界农业有三种发展趋 势:一是农业工业化,二是再小农化,三是农业失活趋势。中国农业的未来发展 不仅需要变革,而且
24、需要走灵活多样的现代化道路。25农村经济发展受多方面复杂因素的影响,对这一复杂现象的认识和把握,关 键在于抓住其基本问题。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问题可概括为农民如何公平地 获得市场机会的问题。这一问题包括两个具体方面:一是农民如何获得充分就业 的机会,即“有事可做”;二是农民如何获得理想收入,即“有收入的增长”。农 村经济发展的基本问题的成因可归结为市场失灵、政府失灵和社区失灵。解决这 一问题需要一种将制度、技术和文化之间的辩证关系协调起来,既有经济效率又 有社会合法性的制度安排。2627关键概念关键概念 农业发展 农村经济 家庭农业 集体农业 现代农业 市场化 现代化 城镇化 制度 制度变迁 引导性制度变迁 诱致性制度变迁 强制性制度变迁 农业模式 小农农业 企业农业 资本主义农业 基本问题 市场失灵 政府失灵 社区失灵 合力作用机制28思考问题 农业在现代社会发展中具有哪些作用?何为家庭农业?家庭农业有哪些优势与劣势?当今世界农业发展有哪些模式?如何理解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如何加以应对?2930推荐阅读推荐阅读 林毅夫制度、技术与中国农业发展上海: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 版社,陆益龙制度、市场与中国农村发展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舒尔茨改造传统农业梁小民,译北京:商务印书馆,黄宗智长江三角洲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北京:中华书局,31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