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PTX , 页数:33 ,大小:390.60KB ,
文档编号:4419079      下载积分:25 文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系统将以此处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生成账号和密码,方便再次下载。 如填写123,账号和密码都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优惠套餐
 

温馨提示:若手机下载失败,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d-4419079.html】到电脑浏览器->登陆(账号密码均为手机号或邮箱;不要扫码登陆)->重新下载(不再收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试题类文档的标题没说有答案,则无答案;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PPT的音视频可能无法播放。 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概不退换。
2: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3: 本文为用户(momomo)主动上传,所有收益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课件第十二章 族群与社会分层.pptx)为本站会员(momomo)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课件第十二章 族群与社会分层.pptx

1、第十二章族群与社会分层第十二章族群与社会分层第一节基本概念和类型 第二节族群分层的主要理论解释 第三节族群分层的社会结果 第四节中国社会的族群 2概 要3第一节基本概念和类型第一节基本概念和类型 一、基本概念(一)什么是族群探讨族群与社会分层和社会不平等的关系问题,首先需要理解“族群”()概念本身。一般来讲,族群是具有自身文化特征的社会群体。社 会学家梅尔文杜敏对族群的定义是,一个在较大的文化和社会系统中,因其所 展示的或被其他群体认定的组合特征(族群特质),而占有或被赋予某一特殊地 位的社会群体。族群的特征一般包括:()共同的名称、语言、宗教、神话等 独特的文化特征;()明确限定的成员资格;

2、()所属的地域领地;()具有紧密联结和团结感、归属感等的社群意识。4一、基本概念(一)什么是族群从族群的概念不难理解,族群是将群体进行分类的结果,且群体分类主要依 托的是文化标识。于是,正如人类学研究根据身体(或体质)与文化两个维度区 分人的类型一样,族群的分类也往往立足于这两个维度。例如,不同肤色的人:白人、黑人、黄种人等;不同地域的人:欧洲人、非洲人、亚洲人、美洲人等;不同民族的人:日耳曼人、犹太人、汉族人、朝鲜族人等;甚至出现的不同“亚 文化群体”等都会被称为一个个族群,“某某一族”等话语经常出现于我们的日 常生活当中,尽管有时并不能算是严格意义上的“族群”,但也表达了族群这一 概念对于

3、区分社会群体的重要意义。与族群容易混淆的一个概念是“种族”()。种族作为一个生物学概念,更多具有的是在生物学上的基本意义,即不同于其他的人类群体类型,以特定遗 传特征为基础对人类进行划分。种族概念同样具有很强的社会意义。5(二)族群分层体系族群分层()是指在一个多族群社会中,依据经济、权 力、声望等资源与机会在族群间的不平等配置,从而产生各个族群的次序等级安 排,最终形成一种社会不平等的结构化体系。例如,从表 美国的数据可以 看出,在经历了余年的发展后,美国社会仍存在不同族群之间的收入不平等 现象,而且不仅在收入方面,在职业分布、教育获得等方面,族群间的不平等状 况依然十分明显。族群分层不同于

4、以经济上的财富等指标形成的分层结构,其最终的分层结果 体现在不同族群的差异性呈现上。例如,在 和两个族群中,尽管 族群的 一些成员在经济财富指标上高于族群的很多成员,但在族群分层结构中,族 群依然可能被视为受歧视或被排斥的“社会下层”。社会学家们曾提出族群之间“结构性差异”的重要概念,结构性差异表现在就业、教育、福利等诸多方面,由此来探讨不同族群之间由于其结构性差异所引起的社会不平等。6 从属族群从属族群也被称为“少数群体”或“劣势族群”,一般是指在多族群社会的族 群分层体系中,等级地位次序较低(即资源与机会获得较少)的群体,往往是被支 配的、处于从属地位的族群。从属族群在宏观层面表现为资源与

5、机会的较少配置,在微观层面则是作为被“差别对待”的受偏见与被歧视的社会群体。支配族群整体而言,族群分层体系表征了从支配到从属的族群关系结构,是从族群角 度体现的社会不平等形态。在多族群社会中,支配与从属仅是族群分层的两个相 对端点,其间还存在诸多过渡形式,这样的族群分层体系并不是稳定的、恒定不 变的,也会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发生结构性的变动。789第二节第二节 族群分层的主要理论解释族群分层的主要理论解释一、族群中心主义如同讨论其他分层体系时会讨论基本属性变量一样,在探讨族群分层体系 时,首先需要关注的是由族群自身的体质或文化要素产生的族群分层。这种由身 体和文化的差异导致的社会排斥及不平等,通

6、常被视为族群中心主义的结果,即 族群性成为族群分层的基本影响因素。例如,体质方面的肤色因素(从黑到白)会将人进行分类,进而在资源与机会配置上产生分层。在过去的南非社会,自 世纪中期开始形成了一种白人优越化的制度,肤色成为决定南非社会权力的 核心标准,当时南非的种族主义统治秩序对白人是民主的,对黑人则是独裁 的。再如文化方面的宗教因素(不同的神话信仰)也会导致群体分异,通过产 生相互的文化排斥而形成族群的不平等。10在多族群社会中,由族群中心主义产生的社会分化有时会很明显:族群中心 主义既能够使族群感受到优越感进而促使族群团结,又能够通过区分内外群体而 产生族群之间的分离。族群之间的族群性特征差

7、异越大,不同族群根据各自体质 或文化特征进行差异化评价越容易,族群分层的结果就越明显。例如,即便是在 走向现代化的北美社会,族群中心主义依然表现强烈,在体质和文化上接近北欧 或西欧的白人,会被认为优于南欧或东欧的白人,而更被认为优于其他族裔(非 洲裔、犹太裔、墨西哥裔、亚洲裔等),不同的族群在族群分层体系中的位置就 会被清晰地划定出来。11二、族群交往模式仅凭体质或文化的族群特质并不能直接产生社会分层与社会不平等,如果不 同类别的族群在社会中没有相遇或不交往,或者说不生活在一起,那么不同族群 之间产生的资源与机会的竞争就很弱,也就不会构建起族群关系。因此,族群间 的交往也成为产生族群分层的重要

8、因素。也就是说,依据先赋性的族群特质将族群进行分类后,族群之间的交往成为确立族群关系的重要条件。李伯森认为族群分层的关键因素是最初的交往模式。一个移民群体和土 著居民都存在的多族群社会中,如果一开始移民群体在到来时就具有很强的支配 性(例如实施殖民),而土著居民又是以从属的方式与移民群体建立关系的,那 么外来的移民群体就会越来越处于支配性的优势地位,土著居民就逐渐处于族群 分层体系的低端。如果一开始移民群体具有较强的从属性(例如寻求生计),而 土著居民能够给移民群体提供生存的资源与机会,那么土著居民就容易在族群分 层体系中持续保持优势地位。12论证交往模式能够产生族群分层的鲜明事例就是北美社会

9、。最初的移民群体(白人群体)在来到北美大陆时,是以侵犯殖民的方式对土著的印第安人展开“支 配”的,在最终“获胜”后便占据了族群的优势地位,成为族群分层体系中的支配 群体。而后到来的移民群体是以从属群体的身份生存的,如犹太裔、华裔、墨西哥 裔、非洲裔等族群,这些群体很难在北美社会的族群分层体系中获得优势地位。最初交往模式造成的分层与不平等还会以“复制”的方式持续影响族群社 会。学者们往往以“内部殖民理论”()来解释欧美工业化国 家的族群歧视、压迫或隔离政策,也就是说,欧美工业化国家把在国外殖民地 实行的族群政策挪用到对国内族群的治理上。如英美国家的白人群体,他们由于 在海外殖民时,对一些被殖民族

10、群采取压制、隔离或剥削的方式获得了大量的利 益,因此,当白人群体掌握国家的政治权力后,也会在国内对非白人族群采取殖 民主义政策,以此持续不断地榨取更多的利益,这种状况通常被理解为长期形成 的殖民思想意识的影响结果。13三、分割的劳动力市场族群之间的不平等关系会直接反映于分割的劳动力市场之中,即支配族群与 从属族群会各自分布在劳动力市场的初级部门与次级部门,前者由于劳动收入 高、劳动环境好、职业声望高等成为社会上层,而后者则由于收入低、环境差、高强度且易被污名化,因而被视为社会下层。不同族群在劳动力市场中的分割状 态,除了前述的族群中心主义、族群交往模式因素外,还与族群的市场能力及权 力强弱密切

11、相关。诺埃尔对族群分层的讨论中就指出,由不同族群对社会稀有资源的竞争力和 不平等的权力分配产生的族群分层更需要关注。在对资源的竞争方面,不同族 群具备的市场能力并不相同,比如说掌握的知识、技能等存在很大差异,就会导致不同族群对资源的占有及分配形成很大的差异。在包含外来移民的多族群社会 中,不同移民族群流入的时间也会造成对资源竞争的市场能力差异化。例如,某 一族群流入的时间早,便抢先占据了某一行业或职业的从业机会,甚至决定了族 群今后的职业发展。14族群之间不平等的权力差异也是产生族群分层的重要因素。即便某一族群在 先天特征上占优势或资源竞争的市场能力较优,然而一旦被另一或某些族群压制 时,仍然

12、可能在族群分层体系中处于“劣势”位置。而在族群关系变动中获得优 势位置的族群,则会通过不平等的权力分配,更久维持新形成的族群分层体系,以保护自身的利益获得及族群优越感等。例如,在某些多族群社会中的犹太人,普遍被认为善于“算计”而具备很强的市场能力,但这并不能确保让该族群位于 优势位置,反而在一定历史时期位于“被压制”的低层位置。15四、族群阶级观马克思主义者认为,族群之间的不平等关系可以用资本主义的阶级结构来解 释,即支配族群与从属族群的关系实质上是一种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关系。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某些族群作为工人阶级是被资本家剥削的,这与前述的族群 交往模式中的“内部殖民”具有某种一致性,例如

13、,在北美社会可以看到的亚洲 裔工人、墨西哥裔工人及非洲裔工人等,这些族群无论在生产还是生活中都处于 被剥削的弱势位置。此外,在资本主义的阶级统治中,族群之间的敌视或对抗能够增进资产阶级 的利益,并进一步维持其统治地位。例如,在美国的工人阶级中,不同族裔之间 在劳动力市场中存在竞争关系,相互之间很难融合,为了不使工人群体团结起来 反抗资产阶级的统治,资产阶级会乐见工人中族群的分裂,并时常通过制造分裂 而导致工人阶级中的不同族群感受到“不同”的剥削,形成有差异的阶级意识。工人阶级会由于族群的分化而分裂,阶级结构由此重构,资产阶级的统治和剥削 得以维持。1617第三节第三节 族群分层的社会结果族群分

14、层的社会结果一、族群偏见与歧视(一)族群偏见偏见是针对某个族群或其个体成员的一种武断信念或感知,族群偏见则主要 是针对族群的类型化的、顽固的和负面的态度。族群偏见的产生与前述的影响 族群分层的因素关联密切。例如,在一个种族中心主义强势的多族群社会,优势 族群会根据自身的偏好而产生对其他族群的偏见。再如,在一个由迁移形成的多 族群社会中,那些早期到来的族群会对新到来的族群产生偏见,尤其是当存在经 济上的危险时,偏见就愈发凸显。一些对北美社会的研究表明,在劳动力市场 中,由于工人阶层中的白人会与黑人形成就业上的竞争关系,因此他们往往会比 阶层地位高的其他白人更对黑人形成偏见,他们也可以由此间接提升

15、自身的阶层 地位。社会学家通常采用社会距离()这一指标测量偏见的程度。族 群间的社会距离是某个群体的成员在与外群体成员交往的过程中,该群体成员愿 意接受或承认亲密情感或意向的程度,它往往被视为标明各族群被接受或遭拒斥 程度的重要指标。18(二)族群歧视如果说偏见是强化族群分层的态度因素,那么歧视则是行为因素。族群歧视 指的是旨在拒绝给特定族群的成员提供平等获得社会报酬机会的行为,歧视的类 型包括个体性歧视和制度性歧视(或称结构性歧视)。个体性歧视是个人或小 群体采取的伤害或否定少数族群成员的行为,其针对少数群体成员采取的行为可 能是蓄意的,且只在相对独立的环境中行动,通常是违背社会规范或准则的

16、。例 如,企业在招募员工时,个别企业源于族群偏见会对某一或某些族群成员拒绝 录用。在多族群社会,族群分层的重要结果是会产生制度性歧视。制度性歧视是被 制度化的、合法化的歧视,存在于正当或习惯性拒绝给予特定群体的成员平等获 得各种生活机遇的机会中,而且很可能是被主流社会期待和接受的19二、族群隔离与压迫(一)族群隔离族群隔离主要表现为不同族群在居住地、社会服务、日常生活等方面相互 隔离,如少数群体往往被置于生活条件较差的区域,进而影响其生活方式及社 会流动等。例如,南非在世纪中期实行种族隔离政策,当时作为支配族群 的白人认为不同族群的特质与能力存在很大差异,需要分隔开来各自发展,于 是黑人和白人

17、便被分隔在了不同的生活区域,直到世纪末种族隔离制度才 被废除。尽管南非社会的种族隔离制度已经被废除很久,但在当今的一些南非 大城市中,依然能够明显看到居住区隔现象:黑人生活于城市中心区,而白人聚居于城郊。20二、族群隔离与压迫(一)族群隔离在多族群社会中,不同族群的聚居就会产生居住隔离,如在北美社会中,白 人区与黑人区、其他族裔区之间的居住隔离等。这体现在城市居住地图中,就是 不同的族群鲜明地分布于不同的城市空间,且空间边界是清晰的。伴随着族群的 流动与迁徙,那些外来的、位于从属地位的族群,往往会聚居在特定的生活区 域,由此形成属于自身的社会空间,这往往被称为“移民飞地”或“族群飞地”。按照城

18、市生态学的理论逻辑,族群飞地多数处于城市的边缘地带,这是外来族群 适应城市生活的过渡区域,这些区域的生活环境和条件相对较差,廉价的地租、血缘或地缘因素等是族群聚居的重要原因。21221939年9月1日,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战场正式燃起。随之而来的是:纳粹对犹太人的迫害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其残酷程度令人发指。德国在闪电般占领波兰之后,又把丹麦、挪威、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法国据为己有,这些国家的犹太人也自然生活在法西斯铁蹄的蹂躏之下。德国国防军的全部机关、纳粹党和德国政府采取一致行动迫害犹太人。德国各驻外使馆均有一名特使负责处理所在国的犹太人问题。不仅如此,纳粹还绞尽脑汁,开动所有的宣传机器煽

19、动当地军民反对犹太人。四面楚歌的犹太人再也没有自由了,他们被禁止外出,必须佩带犹太星章,经济上受到致命打击,精神上受到了难以想象的折磨,他们生活在被排除在整个社会的生活之外的隔离区,被强迫参加奴役劳动。西欧被德国占领国家的犹太人也被押送到东欧。在波兰,德国入侵后便对犹太人进行洗劫和集体屠杀,犹太教堂被捣毁,犹太人被判处集体罚款。很快,所有波兰的犹太人都被赶进了犹太隔离区,过着与其活着还不如死去的、无比痛苦的生活,饥饿还严重地威胁着他们,传染病也在极其拥挤的犹太人区内流行。最接近犹太区出口的犹太人随时都可能死在德国和波兰士兵的枪口之下 放逐希腊犹太人是法西斯最野蛮的行径之一。长达十天的行程,等被

20、驱赶的犹太人到达集中营时已疲惫不堪,等待他们的却只是奴隶般的劳作和肆意的被屠杀。据资料披露:罗得岛上有几百名犹太人被强行塞进几条破船里,然后被沉入波涛汹猛的爱琴海中。残忍程度令人愤恨不已。在纳粹通过“最后解决犹太人问题的计划”的5个月之后,希特勒对犹太人的迫害也进入了更为残酷、更为疯狂的时期。犹太人大屠杀的集中营党卫军像恶魔一般对他所占领地区的犹太人进行消灭。(二)族群压迫比族群隔离更为严重的排斥是族群压迫,主要表现为压榨、驱逐及消灭等不 同形态。族群压榨可以用前述的“内部殖民主义”来说明,主要是支配族群对“被征服”的少数族群进行经济上的剥削,以持续获取经济上的利益。例如,当 白人群体占领了美

21、洲的印第安人土地后,开始实行奴隶制度,后来发展成为将“被征服”的非洲黑人转移到美洲大陆的奴隶贸易制度,并形成合法化的黑人奴 隶制,黑人被定位成服务于白人的下等人。族群驱逐主要是为了领地的占领及实现优势族群的统治。族群驱逐表现为主流 族群强迫少数群体离开生活的地区或某一社会,这一过程一般伴随着血腥的暴力 过程。族群消灭是最严重的族群压迫的结果,主要表现为通过战争等残酷的方式消 灭从属族群,例如,二战时期法西斯主义的种族灭绝计划,德国法西斯主义对犹太人展开的屠杀,日本侵华战争时在南京犯下的屠杀罪行等。在提倡种族平等与 和谐的今天,族群压榨、族群驱逐及族群消灭等都是反人类的罪行,族群间的相 互理解与

22、融合成为形成和平稳定秩序的发展趋势。23三、族群分工与对抗(一)族群分工多族群社会中的族群分层会体现在劳动力市场之中。在分割的劳动力市场 中,不同的族群常常会分布于不同的劳动力市场中,位于优势位置的支配族群在 首要劳动力市场中占有优势,而处于劣势低位的被支配族群会集中于次要劳动力 市场中。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持续推进,不同族群的劳动力在世界范围内不断流动,并 进入全球的经济产业链条之中。由于劳动分工的不同,不同族群在经济产业链条 上的位置不同,也会促使产生进一步的社会分化。在一个多族群社会中,处于劳 动分工链条上不同位置的不同族群,获得的社会资源和机会也会不同,如教育资 源机会的获得、政治权利的获

23、得、医疗保障的获得等,而这些不同也会进一步加 剧劳动力市场中的族群分化。24(二)族群对抗族群分层的重要结果之一就是位于从属地位的少数族群既不愿意被同化,也 不会寻求多元自治,其更大的目标是实现自身族群的政治独立。尤其是当从属 族群的规模达到一定程度且对社会、经济、政治等权利诉求较强时,更容易发生 对支配族群的对抗,造成多族群社会的动荡。族群对抗很多时候是出于经济利益。例如,由于族群之间关系的原因,位于 从属地位的少数族群往往处于劳动力市场的劣势位置。由于不同族群之间会形成 劳动力价格的竞争,当彼此感受到竞争的威胁时,就会引发族群之间的对抗,或 进一步表现为族群之间的冲突。在经济利益之外,族群

24、对抗也会因为获取社会权利或免遭歧视而发生。前面 已经提到,歧视是旨在拒绝给特定族群的成员提供平等获得社会报酬机会的行 为,这会表现在社会保障权利、教育权利、社会参与权利等诸多方面上,一旦族 群在相关方面的需求强烈却无法满足时,便会产生抗争行为。此外,在多族群社 会中,一些族群代表着亚文化,为了不被主流文化群体歧视或排斥,其也会通过 抗争来主张自身的权益。2526第四节第四节 中国社会的族群中国社会的族群一、中国社会族群体系的基本状况(一)稳定社会结构中的多元一体 探讨中国社会的族群问题时,“民族”概念具有最重要的地位。中国有个 民族,自然就存在着种族群的文化模式。西方社会讨论族群分层是放在移民

25、 流动的多族群社会中,而中国社会的族群结构是在漫长的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形 成的,或者说需要在更广阔的时空维度下理解,这样的族群结构被费孝通先生称 为“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与北美社会由明显的族群冲突造成的社会紧张不同,中国的少数民族群体是 在遵从多元化的基础上包含于中华民族的文化体系之中的。新中国成立以后,国 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来保障少数民族平等发 展,在少数民族集中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族群关系稳定和谐。27(二)中国族群间的结构性差异由于中国的民族种类众多,不同民族生活的地域社会经济发展条件并不相 同,因此,中国的不同族群(民族)之间也会存在结构性差异

26、。已有研究通过对 中国人口普查数据的分析,描述了中国各族群之间在就业、教育及城市化水平等 方面的结构性差异表现。例如,中国在改革开放以后,虽然各族群的教育水平 得到显著提升,但各族群的发展程度并不等同,据年的统计,接受过大专 及以上 教 育 的 汉 族 比 例 为 (全 国 平 均 水 平 为 ),尽 管 朝 鲜 族()、蒙古族()、满族()、回族()、哈萨克族()等的比例都超过了汉族,但仍然有很多少数民族的比例低于汉族和全国平均 水平。中国各族群的差异也会体现在就业人口的职业结构方面,如表 所示,在单位负责人、专业人员和办事人员的职业比例上,虽然朝鲜族、蒙古族、满 族、回族、哈萨克族等都超过

27、了汉族,但从整体上看,少数民族主要从事的还是 农业生产,且农业人员的比例多数高过汉族,这与很多少数民族所在的地域的特征及城市化水平不高有很密切的关联。28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少数民族整体的地位得到提升,国家通过一系列民族 优惠政策,推进了各民族平等发展。这些民族优惠政策包括区域自治、经济优 惠、干部培养与任用、计划生育、高考加分、司法领域“两少一宽”、社会福利 与保障领域特殊政策等,并且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例如,为推进少数民族的教 育发展,一些为自治区制定的政策给少数民族学生在高考时加分至近百分;自治地方各级公务员的职位往往与“民族身份”挂钩,其中部分领导职位由 民 族区域自治法明确规定等。2

28、9整体来说,探讨中国社会的族群状况是十分重要的,由于中国是一个多民族 国家,因而族群问题也常被认为是民族问题。我们既要维护中国社会民族和谐共 处的状况,也要承认不同族群(民族)间的文化与认同差异,重视族群(民族)分化对于族群交往的影响,不能忽视由族群特质引发的族群差异现象。讨论中国 的民族差异需要深入理解中国各个族群之间存在的结构性差异,例如,除了社 会经济因素以外,也要关注少数民族与汉族的文化差异(语言环境等)因素、民 族间的教育不平等问题等。中华民族是多元一体的,中国社会的未来发展之路 也将是在坚持民族平等的基础上增强中华民族认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之路。30311988年,费孝通先生

29、在香港中文大学参加学术会议期间,发表了其在国际人类学、民族学、社会学界引起巨大反响的著名论文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在文章发表之后20年的时间里,学术界对费孝通先生提出的这一理论做了多次学术探讨,尽管探讨和研究总是分歧与共识并行,但是它们都促使这一具有结构论特点的理论体系日臻完善。如何理解“中华民族”这个“一体”。费孝通在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中,对“中华民族”的提法一方面肯定了中华民族是当代中国56个民族的总称,另一方面又认为中华民族是一个自觉的民族实体。由此,引发了关于如何理解“中华民族”这个“一体”的讨论,并形成了3种不同的看法。第一种观点认为,“中华民族”属于政治范畴的概念,它代表的是

30、中国各民族组成统一的多民族,而不是一个民族实体。第二种观点认为,“中华民族”既属于政治范畴,也属于民族学范畴,“中华民族”与56个民族同样称谓“民族”是不矛盾的,因此,“中华民族”也可以是一个民族实体。第三种观点认为,“中华民族”概念内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中华民族”把“中国古今各民族”都包罗入“中华民族”之列,狭义的“中华民族”则是中国在近代与西方列强的对抗中开始的“自觉”的产物。复习思考题 什么是族群分层体系?它和其他领域的社会分层体系的主要区别是什么?如何理解族群交往模式与族群分层体系之间的联系?请你试举一例说明族群偏见现象。你了解曾经存在于南非和美国的种族隔离制度吗?如何理解费孝通先生提出的“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32推荐阅读文献 格伦斯基社会分层:第二版北京:华夏出版社,:第篇 麦格族群社会学北京:华夏出版社,克博社会分层与不平等:第七版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第章马戎社会转型过程中的族群关系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费孝通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3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