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早期胃癌筛查及内镜诊治共识意见,2014年 长沙 2014年 长沙,定义及术语,早期胃癌:癌组织仅局限于胃黏膜层或黏膜下层,不论有无淋巴结转移。 特殊类型: 微小胃癌(最大径5mm,包括一点癌) 小胃癌(最大径5-10mm),定义及术语,胃的癌前状态 癌前病变:指已证实与胃癌发生密切相关的病理变化,即异型增生(上皮内瘤变) 癌前疾病:指与胃癌相关的胃良性疾病,有发生胃癌的危险性,为临床概念,流行病学,发病率居全球第4位,恶性肿瘤死亡率高居第2位 男性多于女性(约2:1) 农村高于城市 远端胃癌发病率下降,近端胃癌发病率上升 中国及西方国家早癌检出率低,危险因素,人口学因素:年龄、性别 生活
2、因素:高盐饮食、腌熏煎烤炸食品、吸烟 感染因素:Hp感染 遗传因素:家族聚集性 其他因素:地质、饮用水、精神社会心理因素、免疫因素等等。,保护因素,明确:水果以及蔬菜摄入 可能:维生素 C、类胡萝卜素、维生素E及微量元素硒等,病理学,WHO分型中常见组织学类型: 乳头状腺癌 管状腺癌-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 粘液腺癌 印戒细胞癌 腺鳞癌 鳞状细胞癌 小细胞癌 未分化癌 其他少见类型或特殊类型,*对于黏膜切除标本,SM1是指癌组织浸润黏膜下层的深度500um,胃癌筛查,建议筛查起始年龄:40岁 筛查项目: 胃蛋白酶原:PG、PGI/PGII,PG下降提示萎缩 性胃炎;PG70g/L及PGI/PG
3、II=3.0为临界值 促胃液素-17:反映胃窦部黏膜萎缩情况 上消化道钡餐 内镜,胃癌筛查,根据PG及Hp进行胃癌风险分级:,内镜筛查,普通白光内镜(WLE) 化学染色内镜(Chromoendoscopy):靛胭脂、亚甲蓝、醋酸、肾上腺素 电子染色内镜(digital chromoendoscopy):窄带成像技术(NBI)、智能电子分光技术(FICE)、智能电子染色内镜(I-SCAN) 放大内镜(ME) 共聚焦显微内镜(CLE) 荧光内镜,内镜筛查,WLE 黏膜局部色泽变化(变红或发白),局部黏膜细颗粒状或小结节状粗糙不平,局部黏膜隆起或凹陷,黏膜浅表糜烂或溃疡,黏膜下血管网消失,黏膜皱襞中
4、断或消失,黏膜组织脆、易自发出血,胃壁局部僵硬或变形等。,内镜筛查,化学染色内镜 靛胭脂:显示粘膜细微凹凸病变 特点:正常胃小区结构消失、粘膜表面呈颗粒样或结节样凹凸异常; 亚甲蓝:不被正常胃粘膜吸收而着色,异型增生、肠化及癌性病灶着色 特点:癌性病灶着色慢而深,肠化及异型增生着色快而浅,内镜筛查,化学染色内镜 醋酸:胃粘膜表面发白,根据肿瘤分化程度不同,粘膜发白持续时间不同 特点:低分化癌或黏膜下层癌发白持续时间较短 肾上腺素:收缩血管 特点:非癌黏膜由粉红变白,癌组织黏膜仍为粉红色,内镜筛查,电子染色内镜 NBI:观察不同病变黏膜血管形态 FICE:光线强,3种波长相互组合,获得不同黏膜病
5、变的最佳图像,提供清晰血管图像,提高活检准确率 I-SCAN:可分别强调微血管形态和黏膜腺管形态,内镜筛查,ME 放大倍数:几十至几百倍 观察胃黏膜腺体表面小凹结构和黏膜微血管网形态特征的细微变化 结合电子染色内镜,用于鉴别良恶性、病变浸润深度以及边界,内镜筛查,CLE 最高可放大1000倍的显微结构,达到“光学活组织检查”的目的 CLE是对形态学和组织病理学同时诊断的技术,研究证明其对早期胃癌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CLE可实时模拟组织学检查,清晰显示目标部位胃小凹、细胞及亚细胞水平的显微结构,易于检出黏膜内早期癌变,内镜筛查,荧光内镜 以荧光为基础的内镜成像系统 能发现和鉴别普通内镜难以发现的
6、癌前病变及一些隐匿的性病变 临床应用少,早期胃癌内镜下分型,活检,病变最大径1 cm,取标本数2块 2 cm,取标本数3块 3 cm,取标本数4块 标本应足够大,深度应达黏膜肌层。,术前评估,病灶浸润深度、范围及淋巴结转移评估 化学及电子染色内镜:评估肿瘤浸润范围 超声内镜:判断肿瘤浸润深度,准确率80-90%,尤其是溃疡型胃癌易被误判;可发现直径5mm以上的淋巴结 CT:主要用于判断胃癌有无远处转移。CT对进展期胃癌的敏感度约为65%90%,早期胃癌约为50%,术前评估,病灶浸润深度、范围及淋巴结转移评估 MRI:评估远处转移与CT相当,但对N分期敏感性低 PET-CT:对胃癌各站转移淋巴结
7、的检出敏感度均较低,特别是对N1站,显著低于CT,不推荐!,病理诊断与处理方式,治疗,治疗原则 内镜下切除 外科手术,指南推荐为首选!,内镜下治疗,EMR (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 ESD (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区别:切除病变的大小和浸润深度不同。 EMR对整块切除的病变有大小限制且仅能切除黏膜层病灶; ESD则无大小限制,可切除SM1层病灶。,内镜下治疗,EMR:完全切除率在80%-95%之间,整块切除率为70%左右 与胃癌外科根治性手术相比,采用EMR治疗的患者在术后生存率及病死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ES
8、D: 整块切除率为86.8%-99.0%,完全切除率为79.9%-97.1%; 研究表明,ESD与外科治疗疗效和预后均相当,但复发率相对 较高,适应证(日本),绝对适应证:侵犯深度定义为T1a期、病灶最大径2 cm且无溃疡性病灶的分化型腺癌 相对适应证(ESD): 无溃疡性病灶,病灶最大径2 cm的分化型黏膜内癌; 合并溃疡存在,病灶最大径3 cm的分化型黏膜内癌; 无溃疡性病灶,病灶最大径2 cm的未分化型黏膜内癌。,适应证(国内),绝对适应证: 病灶最大径2 cm,无合并溃疡的分化型粘膜内癌; 胃黏膜HGIN 相对适应证(ESD): 无溃疡性病灶,病灶最大径2 cm的分化型黏膜内癌; 合并
9、溃疡存在,病灶最大径3 cm的分化型黏膜内癌; 无溃疡性病灶,病灶最大径2 cm的未分化型黏膜内癌; 无溃疡性病灶,分化型病灶最大径3 cm的浅层黏膜下癌; 伴有一般情况差、外无溃疡的科手术禁忌证或拒绝外科手术者。,禁忌证,明确淋巴结转移的早期胃癌 癌症侵犯固有肌层 患者存在凝血功能障碍 抬举征阴性(相对禁忌),围手术期处理,术前准备 术后: 禁食1天,心电监测,进行相关实验室检查和胸部、腹部X线 检查,无异常,术后第2天进食流质饮食; 术后用药:溃疡治疗-PPI+粘膜保护剂 抗生素一代或二代头孢,加用硝基咪唑类 疗程一般不超过3天 根除Hp,术后并发症及处理,出血:术中急性出血及术后迟发性出血,胃上2/3高于下1/3 术中:电凝止血;术后:止血夹或粘膜下注射药物 穿孔:金属夹闭裂口进行修补;空针经皮穿刺抽气; 小穿孔:内科保守治疗 迟发性穿孔:大范围肌肉层剥脱,需紧急手术 狭窄:主要见于贲门、幽门或胃窦部面积较大的ESD术后 黏膜环周缺损3/4和切除纵向长度5 cm,均是 ESD术后发生狭窄的危险因素 其他:可出现短暂菌血症,但一般无感染相关症状和体征,术后随访,治愈性切除后3、6和12个月各复查1次胃镜,此后每年复查1次胃镜,并行肿瘤标志物和相关影像学检查 建议有条件的医疗单位开展研究对患者同时进行肠镜的复查,因早期胃癌的患者中,发生肠道腺瘤的可能性明显高于健康人群,谢谢!,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