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骨样骨瘤是一特殊类型的骨肿瘤,由成骨性结缔组织及其形成的骨样组织所构成,故称为骨样骨瘤。骨样骨瘤是良性成骨性肿瘤,据国内统计,骨样骨瘤占骨良性肿瘤的1.66%,发病率较国外低。本病多见于30岁以下的青少年。起病较缓,以患部疼痛为主,夜间加重。痛可局限于病变处,也可向肢体远端或周围扩散。疼痛可发生在X线征象之前。服用水杨酸类药物可缓解疼痛,为本病的特点。肿瘤本身为瘤巢,由新生骨样组织所构成,呈放射网状排列,并伴有不同程度的钙化。新生的骨质不会变为成熟的板层骨。瘤巢周围由增生致密的反应性骨质包绕,此为成熟骨质。X线:任何骨均可发病,以胫骨和股骨多见,偶见于颅骨。肿瘤多发生于长管状骨骨干,85%发
2、生于骨皮质,其次为骨松质和骨膜下,少数发生于骨的关节囊内部位。发生于脊椎者大多位于附件。依据肿瘤部位,其X线片上大致可分为皮质型、松质型和骨膜下型,均表现为瘤巢所在部位的骨破坏区以及周围不同程度的反应性骨硬化,骨质破坏区直径一般小于1.5cm,常可见瘤巢内的钙化或骨化影。CT:瘤巢所在的骨破坏区为类圆形低密度灶,其中央可见瘤巢的不规则钙化和骨化影,周边密度较低为肿瘤未钙化的部化。骨破坏区周围有不同程度的硬化环、皮质增厚和骨膜新生骨。MRI:肿瘤未钙化的部分在T1W1上呈低到中等信号、T2W1上呈高信号,钙化部分在T1W1和T2W1上均呈低信号,肿瘤增强后强化明显。瘤巢周围骨质硬化呈低信号。肿瘤
3、周围的骨髓和软组织常有充血和水肿,呈长T1、长T2信号,并可有一定程度的强化。部分肿瘤甚至伴有邻近关节积液和滑膜炎症。对于疑诊骨样骨瘤的患者,X线平片是有效的首选检查方法。依据典型X线表现确立诊断往往不难,对于瘤巢很小或者X线平片不能显示瘤巢者以及解剖结构复杂部位的病灶,CT检查会有所帮助,MRI对于骨样骨瘤诊断的帮助往往不大。1.应力性骨折(疲劳骨折):当骨折处骨质增生和骨膜反应明显时可类似骨样骨瘤,但应力性骨折者多有较长期的劳损史、有特定好发部位。CT或多方向MRI都不能发现类圆形骨破坏区,而可能发现骨折线;2.慢性骨脓肿:多见于干骺端,可有反复发生的炎性症状。骨破坏区可较大,内无钙化或骨
4、化影。3.骨母细胞瘤:本病男多于女(2:1),大多发生于30岁以下,局部疼痛不适是最常见的症状。服用水杨酸类药物无效和无明显夜间疼痛是与骨样骨瘤的不同点。邻近关节的病变可引起关节活动受限,发生于脊椎者可引起脊髓和神经根压迫症状。多发于脊椎(附件)-长管状骨(骨干、干骺端),其余的多见于手足骨、颅骨和骨盆等处,表现为类圆形膨胀性骨质破坏,边缘清楚,可有少量骨膜新生骨。早期病灶内无或有密度不一的斑点状、条索状钙化和骨化影,随病程进展,钙化和骨化更为广泛、致密。4.骨肉瘤:亦称成骨肉瘤,是指瘤细胞直接形成骨样组织或骨质的恶性肿瘤。多见于男性,男女之比为1.7:1,好发于10-30岁。恶性程度高、进展
5、快,多早期发生肺转移。疼痛、局部肿胀和运动障碍是骨肉瘤的三大症状,实验室检查多有碱性磷酸酶明显升高。骨肉瘤可发生于任何骨(股骨-胫骨-肱骨-颌骨-腓骨-骨盆),好发于长骨干骺端。骨肉瘤主要X线表现:A骨质破坏松,质骨筛孔样破坏;B肿瘤骨,骨破坏区和软组织内的肿瘤骨是骨肉瘤的本质表现,也是影像诊断的重要依据;C软组织肿块,境界多不清,其内见瘤骨;D骨膜新生骨和codman三角。图注:(溶骨型)股骨远侧于骺端不规则形溶骨性骨破图注:(溶骨型)股骨远侧于骺端不规则形溶骨性骨破坏,内侧部分骨皮质消失,形成局部软组织肿块。近侧端骨膜坏,内侧部分骨皮质消失,形成局部软组织肿块。近侧端骨膜反应呈套袖样。反应呈套袖样。5.成骨性骨转移瘤:发病年龄较大,好发于躯干骨和四肢长骨骨端。表现骨松质内的多发骨硬化灶,境界清楚,骨破坏少见,骨皮质一般不受累。谢谢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