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现代文阅读强化训练-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部编版一、现代文阅读阅读文段,回答问题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1对文中画“ ”的句子
2、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作者对家乡草原的赞美和热爱。B通过用了“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使景物的特点更加突出,令人难忘。C“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运用了比喻的手法表现景物特点,令人印象深刻。2下面句子中表达方式与其他两项不同的是()A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B春尚浅,几处山顶上的梅花却挣扎着吐出红苞来。C阳光下盛开的百合花就是老师的笑容。3读了这篇课文,你还联想到哪些与草或者离别有关的诗句?写一写。(1)与草有关:_,_。_,_。(2)与离别有关:_,_。_,_。阅读空间。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老汉突然冲上
3、前,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只豹子。小伙子瞪了老汉一眼,站到了后面。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最后,只剩下了他和小伙子。小伙子推了老汉一把,说:“你先走。”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突然,那木桥轰的一声塌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一片白茫茫的世界。4“水渐渐蹿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从“蹿”“舔”两个字中,我们能够感受到_,这种感受还可以从选文“_”一句中体会到。5选文中两次写到老汉“吼道”,请仔细阅读相关句子,联系上下文,体会“老汉”当时的心理
4、活动。当老汉看到一名党员没有在队伍的最后面时,他可能会想:_;当老汉把儿子推上木桥时,他可能会想:_。6请用两个词语形容选文中“老汉”的形象:_、_。阅读短文,完成练习。“北京!奥运!”“祖国!万岁!”奔腾不息的人流在欢呼,汽车喇叭在鸣响,街北的呼喊和着街南的回应,此起彼伏,一浪高过一浪。从复兴门到六部口,从建国门到王府井,从东往西,从西往东,火树银花辉映下的长安街,车如河水人如潮涌。深夜将近零点,记者在复兴门登上了一辆开往天安门广场方向的公共汽车。窗外缓缓的车流中,一辆红色桑塔纳车身贴上了醒目的美术体字样:“,向前!”车的前盖贴上了两尺见方的“红双喜”。离这台车不远,一位司机乘堵车的工夫,把
5、庆祝北京申奥成功的巨幅标语缠在了车身上,车一开动,立刻引来周围人群的欢呼。所有的车辆几乎都打开了车窗,车里的人各出奇招,表达难以抑制的欢喜。有的将手伸出窗外,手中的国旗迎风飘扬;有的大半个身子探出窗,鼓着腮帮子使劲吹着悦耳的喇叭;有的更加“放肆”,干脆坐到了车顶上,骄傲地挥舞着彩旗、上衣;有的一时没找到合适的旗帜,撑开彩色的伞具,反倒别具一格。他们的举动总是招来满街喝彩。车流中,一位身材高挑、穿红色连衣裙的女青年站在汽车天窗中,迎风挥舞着一面鲜艳的国旗。公共汽车里乘客高喊:“胜利女神!胜利女神!”长安街狂欢奔腾的河节选7短文第四段采用了点面结合的方法写人们狂欢的场面。其中第_句是从整体上写车里
6、的人的总体表现,是“面”的描写;第_句通过细节展现了车里不同人狂欢的奇招,是对一个个“点”的描写。8根据文段内容,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文中第一段写“火树银花辉映下的长安城,车如河水人如潮涌”,表现了当晚长安城的热闹,以及人们激动喜悦的心情。B公共汽车里乘客高喊“胜利女神”的原因,是见到了一位穿红色连衣裙的女青年站在汽车天窗中,迎风挥舞着鲜艳的国旗庆祝我国申奥成功,画面美丽而有意义!C司机把庆祝北京申奥成功的巨幅标语缠在了车身上,是为了引周围的群众欢呼。9你认为北京申奥成功令人们狂欢激动不已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如果你当时也在长安街上,你会如何庆祝呢?请展开想象,抓住细节写一写。_阅读文段,完
7、成练习古人诗云:“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前的莹白渗过来。让人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只是赏过这么多年的丁香,却一直不解,何以古人发明了丁香结的说法。今年一次春雨,久立窗前,望着斜伸过来的丁香枝条上一柄花蕾。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我才恍然,果然是丁香结。丁香结,这三个字给人许多想象。再联想到那些诗句,真觉得它们负担着 解不开的愁怨了。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
8、味了吗?10作者把丁香花喻为“丁香结”,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丁香花有着淡淡的幽雅的甜香。B丁香花的花苞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C作者联想到诗句,觉得丁香花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11“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_课外阅读。神奇的“鱼医”在浩瀚的海洋世界里,鱼类也有自己的医生。这里所说的鱼医不是我们人类,而是一种小鱼。鱼医体态小巧,行动轻盈,它给鱼治病,不是用药,而是用它那尖尖的嘴巴,为病鱼清除细菌、寄生虫和坏死的组织。实际上,鱼医是把病鱼身上的寄生虫和坏死的组织当佳肴(yo)美餐的。说来颇为有趣,病鱼与鱼医的关系相
9、当融洽。前来接受治疗的病鱼,如果是喉生病,就得乖乖地张大嘴巴,让鱼医钻进嘴里去,吃掉其坏死的组织。也许有人会问病鱼会不会把鱼医吃掉。据海洋学家考察,这种事情是不会发生的。即使是遇上敌害,病鱼也不会匆匆将鱼医吞掉,而是立即将鱼医带到安全的地方。总之,病鱼决不让鱼医受到伤害。由此可见,在鱼类中,鱼医是()的,因为鱼医能让病鱼得到及时救治。鱼医的诊所总是生意兴隆,门庭若市,病鱼过多时,甚至会出现排队候诊的现象一遇到这种情况,鱼医也会(),想撒手不干,躲到清净的地方去。而此时,病鱼常常会把它拦住,()之际,鱼医又不得不重新开始治病工作。说到这里,或许有人会怀疑鱼医存在的真实性。其实,海洋学家们也颇感疑
10、惑为了证实病鱼真的是由鱼医治好的,他们在鱼医经常活动的水域将鱼医捉走,结果前来求医的病鱼大大减少。更令人惊讶的是,鱼医失踪10天后,该水域的很多鱼都染上了疾病,一些鱼的鳞、鳃和鳍上开始出现脓肿。这是因为鱼类无时无刻不在受到细菌寄生虫等的侵害,随时可能患病,而且鱼之间也常发生争斗,受伤在所难免,如果没有鱼医,伤病就得不到及时救治。在鱼类中约有50种鱼是鱼医,它们夜以继日地从事“救死扶伤”的工作。“医疗站”通常设在珊瑚礁、岩石旁,海草茂盛的地方或沉船残骸(hi)边。鱼医治病的速度快得令人难以置信。研究人员曾连续6小时在水中观察鱼医治病,经统计,一条鱼医6小时内竟医治了300条病鱼。12根据下面的意
11、思,从文中找出对应的词语。(1)门口和庭院里热闹得像市场一样,形容交际来往的人很多。( )(2)日夜不停。( )(3)令人难以相信。( )13将下面的成语填入文中的括号内。烦躁不安无可奈何不可或缺14画线句中引号的作用是_15如果海洋中没有鱼医,会发生什么事情? _16鱼医的神奇表现在哪些方面? _读下面短文,答题。 在长征路上,有一次我不小心跌下河去。醒来时,已经躺在铺上了。同志们告诉我,毯子和被子被水冲走了。这下可糟了!这么冷的天,夜里没盖的怎么办呢?过了一会儿,毛主席的警员来了。警员说:“傅医生,你跌坏了没有?主席派我来看你。”主席怎么知道?还派人来看我,我心里一阵热,立刻坐了起来,急忙
12、说:“没什么,你请主席放心吧!”警卫员又指着手里的被子说:“这是主席叫我送来的。”被子!送给我?这那儿行呢?长征途中每人带的东西很少。毛主席也只有一条毯子,怎么能抵严寒呢?()我怎么说,警卫员()把被子盖在我身上。我双手抚摸着柔软的被子,一股暖气从手上直流到全身。我越想心里越温暖,就好像太阳晒在我身上一样暖和。17在文中的()选择上合适的关联词语。18“这下可糟了!”中的“糟”表现在:_。19将“毛主席也只有一条毯子,怎么能抵严寒呢?”这个句子换一种表达方式而不改变其句意。_。20给短文加个小标题:_。21仿照画线句子的写作方法也写一句话。 _。22你看了这篇短文后,你对我们敬爱的毛主席有什么
13、话想说的呢?请你写下来。_读下面的材料,完成练习。舌尖上的浪费自2012年年末开始,“舌尖上浪费”成为热议话题。最新统计数年显示:中国每年浪费食物总是折合粮食约500亿公斤,接近全国粮食总产量的十分之一,即使按保守推算,每年最少倒掉约2亿人一年的口粮。 2012年2月,人民网曾在全国范围内针对“舌尖上的浪费”展开大规模的民间调查。调查显示30岁至40岁的人群能够打包,浪费最少,节约意识最强。而20岁至30岁的年轻人基本不打包,浪费程度最大。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厉行节约,反对浪费,不仅关系到对社会资源的珍视,更意味着对他人劳动的尊重。古人尚懂得“ ”的道理,今人
14、更不能浪费食物,糟蹋社会资源。我们都应当从自身做起外出用餐时,不做“必剩客”,争当“光盘族”,吃不了,“兜着走”!23读以上材料,解释下列词语或句子。文本中“必剩客”是指_;“光盘族”是指_;“兜着走”是指_。“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这句话出自明朝朱柏庐的治家格言,意思是:_24联系上下文,填入文中横线处不合适的名言是()A取之无度,用之无节,则常不足。B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C天育物有时,地生财有限D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读短文寒流来了后完成后面的题。寒流来了看完电视以后,老王一整夜都没睡好。第二天一大早就往武汉打电话,直到9点,那端才响起儿子的声音:“爸,什么
15、事?”他连忙问:“昨晚的天气预报看了没有?寒流快到武汉了,厚衣服准备好了吗?要不然,叫你妈给寄”儿子漫不经心:“不要紧的,还很暖和呢,到真冷了再说。”老王絮絮叨叨,儿子不耐烦了:“知道了,知道了。”搁了电话。他刚准备再拨过去,铃声突响,是他住在哈尔滨的老母亲,声音发颤天气预报说北京今天要变天你加衣服了没有疾风阵阵,穿过窗户缝隙乘虚而入,他还不及答话,已经结结实实打了个大喷嚏。老母亲急了:“已经感冒了不是?怎么这么不听话?从小就不爱加衣服”絮絮叨叨,从他7岁时的“劣迹”一直说起,他赶紧截住:“妈,你那边天气怎么样?”老人答:“雪还在下呢。”他不由自主地愣住了。在寒潮初袭的清晨,他,深深牵挂的,是
16、北风尚未抵达的武汉,却忘了匀一些给北风起处的故乡和已经年过7旬的母亲。人间最温暖的亲情,为什么竟是这样的?老王自己都有点发懵。25给第三自然段打上标点符号。26把上文所叙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文中主要人物写在下面。时间:_。地点:_。主要人物:_。27用文中的词语填空。老王对儿子的关爱、老母亲对老王的关爱,同样表现为他们说话时的_。对于父亲的叮嘱,儿子的态度是:_;对于老母亲的叮嘱,老王的表现是:_。28老王为什么“不由自主地愣住了”?_。29老王对儿子和对母亲的不同态度,主要是用什么写法来表现的?_。30运用本单元所学的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概括主要内容。_。试卷第7页,共7页参考答案:1C
17、2A3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能力。结合语境来理解句子,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多积累,做到理解内容,分析写法,领悟情感,语言表达要准确。画线句子中,将“草原”比作“绿毯”,将“羊群”比作“白色的大花”,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的将草原的广阔和羊群散落其间的美景描写出来了。通过对景物的描写,表达作者对家乡草原的赞美和热爱。用了“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使景物的特点更加突出,令人难忘。故选项A、B正确,C有误。2本题考查了文章的表达方法。表达方法又叫表达方式,它是文章
18、思想内容变成具体存在现实的一种艺术形式、一种艺术手段。A由“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可知,运用了静态描写;B由“挣扎着吐出红苞来”可知,运用了动态描写;C由“盛开”可知,运用了动态描写。3本题考查了诗歌默写,诗词的默写,要注意在体会诗词的含义的基础上,加强背诵,增加知识积累,并能正确书写。(1)根据积累,写出与草有关的诗句即可。示例: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出自清代高鼎的村居。(2)根据积累,写出与离别有关的诗句即可。示例: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出自唐代杜牧的赠别二首其二。4 洪水疯狂、肆虐的魔鬼形象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5 我们要先把乡亲们救出去,他们的命比党员的要
19、重要 儿子的命比我重要6 舍己为人 坚持原则【分析】4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句子含义深刻的词语的理解与辨析的能力。完成时要注意结合上下文与具体语境理解。“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从“窜”我们能感受到洪水上升的速度很快,从“舔”能感受到洪水的肆虐。文中“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也能体现出洪水的凶猛。5本题考查了学生理解短文内容的能力。要在理解短文内容及主题的基础上,设身处地的体会老人的心理,合理即可。当老汉看到一名党员没有站在队伍的最后面时,他会想:儿子啊,是我对不起你,可我们是党员,党员的责任就是保护老百姓,你要站在队伍的最后。当老汉把儿子推上木桥时,他可能会想:孩子,快逃生去吧,记住你
20、是一名党员,要时刻以一名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我不能和你一块走了,永别了,儿子。6本题考查了主题的理解概括。结合内容理解,这篇课文写的是一位村党支部书记,在面临狂奔而来的洪水,以自己的威信、沉稳、高风亮节、果断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了一座由自己的血肉之躯铸成的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但自己却不惜殉职,本文赞扬了老支书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用两个词语形容“老汉”的形象如:大公无私、舍己为人、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等。7 8C9北京申奥成功,说明祖国日益强大,国人倍感欢欣鼓舞。 我会挥舞着手中的小国旗,兴致勃勃地走在人群里,和大家一起欢呼:“北京!奥运!祖国!万岁!”【分析】7本题考
21、查对点面结合方法的掌握。是写作方法,指的就是详写和略写的相结合。所谓“点”,指的是对某个事物或多个事物的详细描写;所谓“面”,指的是多个事物的概括描写。结合时可以抓住第句的关键信息“所有的”,第二句“有的有的有的”判断点面。8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注意审题,找出“说法有误”的一项。本题答案为C,司机把庆祝北京申奥成功的巨幅标语缠在了车身上并不是为了引起周围的群众欢呼,而是为了庆祝北京申奥成功这一喜讯,表达了司机的爱国之情。9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此题解答时要结合两个问题进行分析。第一个问题要写出北京申奥成功令人们狂欢激动不已的真正原因,可以从国家发展、祖国强大等角度进行分析。第二个问题要描写出自己
22、庆祝的方式方法。注意抓住细节,可以运用语言、动作等描写,将内容写生动。10A11丁香花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像衣襟上的盘花扣,是自然产生的,解不完的。就像生活里有许多不顺心的事情一样,也是很难解决的。这些困难虽然让我们产生了愁怨,却也让我们的人生变得丰富精彩。我们要用欣赏丁香结的眼光去看待生活,学会乐观。【分析】10本题考查的是根据原文内容的分析和理解。结合原文的内容“今年一次春雨,久立窗前,望着斜伸过来的丁香枝条上一柄花蕾。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我才恍然,果然是丁香结。”和“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可以
23、得出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项,文章中并没有说出丁香花有着淡淡的幽雅的甜香而把丁香花喻为“丁香结”11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分析和理解。结合原文的内容以及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分析,写出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和分析。注意语言完整流畅,不要写错别字即可。12 门庭若市 夜以继日 难以置信13不可或缺烦躁不安无可奈何14表示特殊称谓15如果没有鱼医,伤病就得不到及时救治而死亡。16(1)鱼与鱼医的关系相当融洽。(2)鱼医治病的速度快得令人难以置信。【解析】12考查了根据意思来归纳概括词语的能力。结合题目中所给词语的意思,联系上下文,从中找出相关的词语。(1)门庭若市:门口和庭院里热闹得像市场一样,形容交际来
24、往的人很多。(2)夜以继日:日夜不停。(3)难以置信:令人难以相信。13本题主要考查对成语的理解与填空。烦躁不安:指情绪异常,患者自觉心烦,或烦躁而有闷热的感觉、心神不定。无可奈何:指感到没有办法,只有这样了。不可或缺:表示非常重要,不能有一点点的缺失,不能少一点。或:稍微。14考查了引号的作用。画线句子中,将鱼医给鱼治病的地方称为“医疗站”,是一种形象的说话,引号的作用是表示特殊称谓。15本题主要考查对内容的理解。从“这是因为鱼类无时无刻不在受到细菌寄生虫等的侵害,随时可能患病,而且鱼之间也常发生争斗,受伤在所难免,如果没有鱼医,伤病就得不到及时救治。”可知,如果没有鱼医,伤病就得不到及时救
25、治而死亡。16考查了学生的阅读理解及概括能力。在阅读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句进行概括。如结合“说来颇为有趣,病鱼与鱼医的关系相当融洽,凡是前来接受治疗的病鱼,就诊时,必须头朝下,尾朝上,笔直地悬浮在水中。”“鱼医治病的速度快得令人难以置信。研究人员曾连续6小时在水中观察鱼医治病,经统计,一条鱼医6小时内竟医治了300条病鱼。”可知,鱼医的神奇表现在:鱼与鱼医的关系相当融洽。鱼医治病的速度快得令人难以置信。17不管还是18毯子和被子被水冲走了,这么冷的天夜里没有盖的19毛主席也只有一条毯子,不能抵御严寒。20雪中送炭21我越想心里越温暖,就好像暖炉烤在我身上一样暖和。22毛主席你是最好的领导,你不
26、畏严寒,爱护士兵,令人民尊敬、爱戴。【分析】17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关联词。同学们在做此类题目时,要注意积累关联词相关方面的知识。不管还是:表示并列关系。18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从文中提取信息。同学们在做此类题目时,要仔细阅读原文,深刻理解原文内容,学会从文中提取信息。从以下语句:同志们告诉我,毯子和被子被水冲走了。这下可糟了!这么冷的天,夜里没盖的怎么办呢?我们可以找到答案。19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反问句变陈述句。同学们在做此类题目时,要注意积累反问句变陈述句相关方面的知识。反问句变为陈述句,首先注意陈述成分的变换,没有否定词改时加上,然后需要去掉“怎么”“难道”“吗”等词,句尾问号改为句号。20
27、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标题。同学们在做此类题目时,要注意积累标题相关方面的知识。标题是标明文章、作品等内容的简短语句,它可以使读者了解到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主旨。同学们想要做好此类题目,首先应该学会归纳、总结,概括出文章的主旨。21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比喻。同学们在做此类题目时,要注意积累比喻相关方面的知识。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是修辞学的辞格之一。也叫“譬喻”“打比方”,中国古代称为“比”或者“譬(辟)。本题中,作者把内心的温暖比喻成太阳晒在身上一样温暖。22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想象写话。同学们在做此类题目时,要注意积累想象写话相关方面的知识。这是一道
28、开放性试题,同学们言之有理即可。我们在做此题时,要注意联系上下文。我们要用恰当的语言,将自己想象到的语句表达出来,要语句通顺,表意明确,符合题目要求。23 把饭菜剩下的人 把饭菜吃光的人 吃不完就打包带走 衣食来之不易,懂得珍惜,不要浪费24D【分析】23考查对短文中词语的理解。短文中运用了几个今年来出现的网络新名词,如“必剩客”“光盘族”“兜着走”。阅读短文内容可知,“必剩客”是指吃饭一定会剩下食物的人;“光盘族”是指吃光盘子里所有食物的人;“兜着走”是指把没吃完的食物打包带走。考查句子理解。“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出自明末清初朱柏庐的治家格言,意思是:吃每一碗粥
29、、每一碗饭时,应该想想这粥饭里有多少人的付出,多少能源的消耗,真的是来之不易;我们生活所需的每半根丝、每半缕线,都要常常想想其中包含几多物质能源和几多人的心血,应该好好珍惜。24考查对名言的运用。短文第二自然段主要论述节约粮食的重要性,根据上下文语境,由上文“古人尚懂得的道理”,以及下文“今人更不能浪费食物,糟蹋社会资源”可知,文中横线处应填的名言一共和节约粮食,珍惜资源有关。选项D不正确,“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表面意义是冰冻了三尺,并不是一天的寒冷所能达到的效果。比喻一种情况的形成,是经过长时间的积累、酝酿的。任何事的发生都有其潜在的,长期存在的因素,不是突然之间就可以形成的。25:“,?
30、”26 第二天一大早 家 老王27 絮絮叨叨 不耐烦 惭愧28因为他在给自己儿子打电话时忘记了自己的老母亲29对话和环境描写的方法30老王在北京家中打电话给在武汉的儿子让他多穿衣服,同时接到母亲打来的电话让他多穿衣服【分析】25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运用。分析句子中分句之间的关系,根据标点符号各自的作用,判断标点符号的正误。阅读短文可知,这是接到母亲打来的电话让他多穿衣服的情景。因此:他刚准备再拨过去,铃声突响,是他住在哈尔滨的老母亲,声音发颤:“天气预报说,北京今天要变天,你加衣服了没有?”疾风阵阵,穿过窗户缝隙乘虚而入,他还不及答话,已经结结实实打了个大喷嚏。26本题考查短文内容理解。从语句“
31、看完电视以后,老王一整夜都没睡好。第二天一大早就往武汉打电话,直到九点”“昨晚的天气预报看了没有?寒流快到武汉了,厚衣服准备好了吗?要不然,叫你妈给寄省”可知,事件发生的时间是第二天一大早,地点是家,人物是老王。27本题考查人物情感的体悟。解答此题要在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人物的描写就能揣摩出人物的情感,从“老王絮絮叨叨,儿子不耐烦了”一句可见,面对老王的电话,儿子是“不耐烦”的;面对母亲的叮嘱,文中写“在寒潮初袭的清晨,他深深牵挂的,是北风尚未抵达的武汉,却忘了匀一些,给北风起处的故乡和已经年过7旬的母亲”,可见老王是“惭愧”。28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解答此题关键要整体感知文章
32、内容,根据上下文内容去判断。联系上下文可知,老王在北京家中打电话给在武汉的儿子让他多穿衣服,同时接到母亲打来的电话让他多穿衣服老王想,自己的母亲在北方的哈尔滨,儿子在南方的武汉,自己没有担心母亲冷不冷,却担心儿子冷不冷。想到对自己母亲和对儿子的差别,所以他愣住了。29本题考查写作手法的判断。解答此题关键要了解常见的写作手法有哪些,如象征、抑扬、对比、烘托、夸张等,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去确定。文中的老王对儿子与对母亲的态度正好相反,很明显是对比写法。同时,文章“疾风阵阵,穿过窗户缝隙乘虚而入,他还不及答话,已经结结实实打了个大喷嚏。”等句子,也是从环境描写去表现老王对儿子和对母亲的不同态度。30考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有段意综合法、文题扩充法、要素串联法、句子摘录法。本题运用的要素串联法,抓住人物关系,梳理文章主要内容。首先通读全文,了解文章大意,再带着问题详读。本文主要讲了老王在北京家中打电话给在武汉的儿子让他多穿衣服,同时接到母亲打来的电话让他多穿衣服的故事,教育我们要学会爱与被爱,亲情需要双向的维护与付出。答案第7页,共7页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