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赤壁赋苏轼(宋)新 课 导 入是谁在江边吟诵:“大江东去浪淘尽”的惆怅;是谁在月下低吟:“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思念;是谁在沙场上豪言:“西北望,射天狼”的威武;是谁在赤壁诵唱:“乱石穿空,惊涛拍岸”的豪迈;是一生坎坷永不服输的苏轼作 者 介 绍苏轼(1037-1101),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
2、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22岁中进士岁中进士26岁凤翔府签判岁凤翔府签判自请外调杭自请外调杭州州密州密州徐徐 州州湖湖州州元丰三年黄州元丰三年黄州元丰七年汝州元丰七年汝州哲宗元年回京哲宗元年回京自请外调杭州自请外调杭州颖颖州州扬扬州州定定州州59岁惠州岁惠州62岁儋州岁儋州逝世常州逝世常州苏轼的苏轼的仕途仕途创 作 背 景赤壁赋写于苏轼一生最为困难的时期之一被贬谪黄州期间。元丰二年,因被诬作诗“谤讪朝廷”,遭御史弹劾并扣上诽谤朝廷的罪名,被捕入狱,史称“乌台诗案”。“几经重辟”,惨遭
3、折磨。后经多方营救,于当年十二月释放,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但“不得签署公事,不得擅去安置所。”这无疑是一种“半犯人”式的管制生活。苏轼到任后,心情郁闷,黄州艰苦的生活并没有使苏轼消沉下去,他以一种超然乐观、旷达洒脱的胸怀和气度,在难以忍耐的苦难环境中自得其乐。他曾多次到黄州城外的赤壁山游览,写下了念奴娇赤壁怀古和 前后赤壁赋等名作,寄托他谪居时的思想感情。解题“赤壁”本文说的赤壁,在现在的湖北黄冈西北的长江边上,是一处风景胜地。那儿矗立着一座红褐色的山崖,因为形状很像鼻子,人们就称它为赤鼻矶;又因为山崖陡峭如一面墙壁,所以它也被称为赤壁。作为三国古战场的赤壁到底在哪里,说法不一。文/武 赤 壁
4、有了苏轼,才有了文赤壁与武赤壁的说法。单就这一点来说,苏轼也是真正的永垂不朽。武赤壁指的是东汉末年刘备与孙权联合,火烧战船,大破曹军的古战场。这个武赤壁到底在哪儿,据说至今也没有个权威的定论。不过比较多的人认为武赤壁在湖北省赤壁市(原蒲圻)境内,说那里是赤壁之战的发生地,是真正的“周郎赤壁”。至于古城黄州(在今湖北黄冈)附近的那个赤壁,多数人则认为那里并非当年的古战场,只是因为苏轼曾在此谪居,又有流传千古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两篇赤壁赋等作品在此问世,所以称为文赤壁,又称“东坡赤壁”。历朝历代,曾经有不少文人错把文赤壁当成武赤壁。反正情感是真的,感叹是真的,评价也是真的,哪一个才是真正的赤壁,
5、反而不那么重要了。解题“赋”赋是我国古代一种文体,兼具诗歌和散文的特点。其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语音上要求声律谐协;文辞上讲究藻饰和用典。本文既保留了传统赋体那种诗的特质与情韵,同时又吸取了散文的笔调和手法;骈散结合;句式长短不齐,用韵错落有致,更多地表现了散文融景情理于一体的艺术特色。赋体的流变大致经历了骚赋、汉赋、骈赋、律赋、文赋各个阶段。骚赋:以楚辞为源头 大赋(汉):以铺张渲染为能事,排列许多怪异生僻的词汇,鸿篇巨制,繁缛富丽。小赋:抒情咏物 骈赋(魏晋南北朝):受骈文影响,讲究对仗工整。律赋(唐):科举中写赋,按照诗歌声律,除句式对偶外,还限制用韵,规定平仄配合,音律谐和。文
6、赋(宋):打破声律限制,加入散文特点。学 习 字 词1、壬戌()10、酾酒()2、桂棹()11、横槊()3、余音袅袅()12、渔樵()4、幽壑()13、扁舟()5、嫠妇()14、匏尊()6、愀然()15、蜉蝣()7、山川相缪()16、无尽藏()8、舳舻千里()17、狼籍()9、旌旗()18、枕藉()rnxzhoniohlqioliozhljngshshuqiopinpofyuzngjji 理 解 全 文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壬戌年的秋天,七月十六日,我和客人在赤壁之下泛舟游览。清风缓缓吹来,江面上水波平静。我举起酒杯
7、,劝客人共饮,吟诵着与明月有关的诗篇,歌颂诗经陈风月出一诗的“窈窕”一章。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于赤壁之下游。一词多义理 解 全 文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不一会儿,月亮从东山上升起,在斗宿和牛宿之间徘徊。白茫茫的水气笼罩着江面,水上浮光远接天边。我们任凭小船随意漂荡,越过那茫茫的江面。定语后置:中心语+之+定语。正常语序纵所如之一苇,凌茫然之万倾。状语后置,介宾短语组成的状语应该在谓语之前。借 喻理 解 全 文 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浩浩然仿佛要凌空乘风飞去,却不知到什么地方才能停止;飘飘然像
8、要脱离了人世,飞入仙境。课 文 探 究文章第一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夜游赤壁的情景,展现了一个诗情画意的境界。找出表达作者情感的句子,一个字概括诗人此时的情感乐结 构 梳 理一、写夜游赤壁乐游游清风徐来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水波不兴月出月出白露白露水光水光遗世独立遗世独立羽化登仙羽化登仙 景事情课 文 探 究找出写景的句子,看看本段可以分为几层?1点明时间、人物、地点2-3月出前:写景叙事4-7月出后,写景叙事抒怀课 文 探 究1.文章第一段第二、三句是怎样写月出之前的情况的?先写景后叙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写水兼写风,“徐”字从触觉写清风之柔缓,“不兴”从视觉写风之轻柔,这句描绘出秋江的澄净,这
9、也是主客内心的写照。“举酒”句是直接写主客饮酒吟诗的雅兴。课 文 探 究2.文章第一段第四至七句,写月出之后的情况,写景叙事各有什么特点?(1)写景生动形象。“徘徊”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绘出明月似对游人有所依恋;“横”“接”讲究炼字,描绘出白茫茫的水汽笼罩江面,水天连成一片的情景。(2)叙事意境开阔,重在感受。“浩浩乎”与“飘飘乎”前后照应,浩瀚的江水与洒脱的胸怀在作者的笔下腾跃而出,泛舟之乐,溢于言表。理 解 全 文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于是,我们喝着酒,快乐极了,敲着船舷唱起歌来。歌词说:“桂木做的棹啊木兰做的桨,划
10、破月光下的清波啊,(船)在月光浮动的水面上逆流而上;我的内心想得远啊,眺望美人,她却在天的那一边。”主谓倒装:正常语序:予怀渺渺兮理 解 全 文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客人中有位吹洞箫的,依着歌曲的声调和节拍吹箫伴奏。那箫声呜呜咽咽,像哀怨,又像思慕,像哭泣又像倾诉,余音婉转悠长,像不断的细丝。使深谷中的蛟龙起舞,使独坐孤舟上的寡妇听了哭泣。文 本 探 究本段可以分为几层,情感上是否有所变化?1-2作者的歌声(乐)3-4客人的箫声(悲)结 构 梳 理二、先写歌声,后写箫声由乐转悲乐歌箫声怨 慕泣 诉文 本 赏
11、析 作者是怎样描写箫声之悲的?有何作用?作者借助想象,先运用正面描写,采用比喻、通感的修辞,“怨、慕、泣、诉”四字抓住了箫声幽咽哀怨的特点。再运用侧面描写,通过“舞潜蛟”“泣嫠妇”写箫声之悲凄。这箫声与“饮酒乐甚”的气氛相悖,作者的感情由“乐”转“悲”,从而引出下文主客之间的问答。文 本 探 究1.联系本文的背景,说说歌词中的“桂棹”“兰桨”有什么含义,“美人”指代什么,歌词代表了作者怎样的情怀。“桂棹”“兰桨”比喻品行高洁。“美人”指所思慕的人,代表一种理想。歌词所表现的是作者的政治感慨,是作者在遭贬之后仍然坚持对理想的执着态度,坚持对朝廷政事的关切而不甘沉沦的情怀。文 本 探 究 2.第1
12、段写了“乐”情之后,本段为何又转入写“悲”情?诗人高歌“望美人兮天一方”写出了自己的忠君的殷切,希望能重用自己,为朝廷分忧。然而现在遭受贬谪,理想无法实现,作者的心情于是由对天地自然界浩渺的赞美之乐引出了对人世不如意的“悲情”,并借客人悲凉的箫声反映出来。理 解 全 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我不禁容色改变,整理好衣服,端正地坐着问客人说:“为什么箫声这样悲凉呢?”宾语前置,正常语序是:为何其然也?“其”是代词,在此代指“箫声”,“然”指“这样悲凉”。理 解 全 文 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
13、者乎?客人说: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是曹操的诗句吗?向西可望见夏口,向东可望见武昌,山川环绕,草木茂盛一片苍翠,这不是曹操被周郎围困的地方吗?一是有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被、见、于、为、所)二是无标志的被动句,又叫意念被动句。理 解 全 文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当曹操夺取荆州,攻占江陵,顺长江向东进军的时候,战船相接千里,旌旗遮蔽天空,他面对长江酌酒,横握长矛赋诗,本是一代盖世英雄,然而如今在哪里呢?宾语前置,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何、谁、孰、恶、安、焉、胡、奚、曷、盍等状语后置理 解
14、全 文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何况我和你在江边捕鱼砍柴,以鱼虾为伴,以麋鹿为友,驾着一只小船,举起匏尊互相劝饮。像蜉蝣一样将短暂的生命寄托在天地之间,渺小得就像大海里的一粒米。1.相接连;相继。2.相关;相类。3.互相劝酒;向人敬酒。4.和人诗词。理 解 全 文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哀叹我们生命的短暂,羡慕长江的无穷无尽。想要与神仙一起邀游太空,同明月一样永世长存。我知道(这些想法)不可能屡次得到,(只好把自己的无奈)通过箫声的余韵寄托在这悲凉的秋风中。挟:
15、通“偕”,偕同;与一起。以:相当于“而”,连词,表修饰关系,不译。而:连词,表示修饰关系,不译。长终:永久。注意对偶句翻译文 本 探 究请 概 括 第 三 自 然 段 的 内 容 和 情 感。主客问答,引出人生短促无常之感。1、当年酾酒临江,横槊赋诗的英雄现在在哪里?有为者尚且如此。2、更何况我们生命短暂、有志而无为者。3、哀叹人生短暂,理想不可骤得,羡慕长江永恒。文 本 赏 析第 3 段 中 作 者 是 用 什 么 手 法 来 写“客 之 悲”的?结 合 课 文 具 体 分 析 客“悲”的 原 因。对比手法。由古(一世之雄)与今(而今安在)的历史对比生悲,由人生短暂(寄蜉蝣、哀吾生)与自然无
16、穷(长江之无穷)的对比生悲,这都是悲人生短暂。由作为渔樵者的吾辈与作为英雄人物的曹操、周瑜对比生悲,这是悲自身渺小。由理想(挟飞仙、抱明月)与现实(不可骤得)的对比生悲,这是悲仙愿难成。结 构 梳 理苏子愀然 “何为其然也?”三.写因悲生议 (主客问答)曹操(怀古)诗句:月明、乌鹊写景:山川相缪,郁乎苍苍叙事:破荆州,下江陵,横槊赋诗议论: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吾与子(伤今)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感慨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悲文 本 探 究1.“苏 子 愀 然 此 非 孟 德 之 困 于 周 郎 者 乎?”这 几 句 是 如
17、何 描 写 所 游 之 地 的?先从吟诵古人诗句写起,“月明星稀”两句是由当前江月之景联想而得,似有意,若无意。从诗句推想开去,然后写到眼前地形,把曹操推到背景正面。两个带有启发性的问句,使文章起了波澜,也引起人们的怀古之情。文 本 探 究2.“方 其”以 下 几 句 写 了 什 么 内 容,什 么 作 用?“方其”以下几句,先从曹操兵力的强大和地盘的扩张,写出其声势和气派,“破荆州,下江陵”,可谓有武功。然后以“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勾画曹操的文采和英雄气概。最后用“固一世之雄也”一总,“而今安在哉”一跌。目的是说明人,包括像曹操这样的英雄,生命都是有限的。这几句是推测、想象,却大肆渲染,即所谓“铺”,是赋之写法。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