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墨家“兼相爱,交相利”的伦理思想 杨冬雷2一、墨子和墨家学派二、以”兼爱“为核心的伦理思想 三、义利并重的原则和功利主义道德观四、“天志”、“非命”的宗教伦理观3(一)、墨子其人和墨子其书 墨子,名翟(公元前475年?前396年?)鲁国人,一说是宋国人。“盖墨翟,宋之大夫,善守御,为节用,或曰并孔子时,或曰在其后”孟子荀卿列传 一、墨子和墨家学派4墨子是墨家思想的丛著,分四部分:l记载墨翟本人活动 耕柱贵义公孟鲁问公输l记载墨家防御战术及守城兵器与工具 备城门等十一篇l墨家宣传思想的记录 天志明鬼等三十一篇l关于认识论、逻辑学、自然科学的思想。经上经下大取小取等5(二)墨家学派 l墨家有一个
2、相当严密的组织纪律团体l墨翟的学生和信徒:墨者或墨家l团体世代相传的领袖:巨子l墨者相当于今天的:武士或侠者6二、以“兼爱”为核心的伦理思想 “兼相爱,交相利”即所谓“兼爱”是墨子思想的一个中心理论。墨家认为一切善恶是非要用“兼相爱,交相利”来衡量。“兼爱”是不分人我,不别亲疏,无所差等的爱一切人。“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兼爱中)7(一)“兼相爱”与“别相恶”墨子认为一切祸乱的总根源即“不相爱”“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不可不察乱之所起。当察乱之何自起?起自不相爱。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谓乱也。子自爱,不爱父,故亏父而自利;弟自爱,不爱兄,故亏兄而自利;臣自
3、爱,不爱君,故亏君而自利。此所谓乱也。虽父之不慈子,兄之不慈弟,君之不慈臣,此亦天下之所谓乱也。父自爱也,不爱子,故亏子而自利;兄自爱也,不爱弟,故亏弟而自利;君自爱也,不爱臣,故亏臣而自利。是何也?皆起不相爱。”(兼爱上)8 那么用什么办法来改变这种状况呢?墨子主张“兼相爱,交相利”之法易之,即“以兼易别”。其结果是:“诸侯相爱,则不野战;家主相爱,则不相篡;人与人相爱,则不相贼;君臣相爱,则惠忠;父子相爱,则慈孝;兄弟相爱,则和调。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敖贱,诈不欺愚。凡天下祸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爱生也。”(兼爱中)9思考:墨家“兼爱”与儒家“仁爱”异同?相
4、同:都强调“爱人”主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相异:儒家“爱有差等”与墨家“爱无差等”儒家主张:“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中庸儒家“亲亲”即更爱自己亲近的人。爱其父母多于爱同族别的人爱同族人多于爱同族以外的人,即所谓“轻重厚薄”。墨子则主张“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 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兼爱中)“爱人”先后顺序不同。儒家主张爱自己的”亲”后推及别人的“亲”。即“推己及人”。墨子则主张“必吾先从事于爱利人之亲,然后人报我以爱利吾亲也”。(兼爱下)10 墨家与儒家关于兼爱问题的辩论 巫马子谓子墨子曰:“我与子异,我不能兼爱。我爱邹人于越人,爱鲁人于邹人,爱我乡人于鲁人,爱我家人于乡人
5、,爱我亲于我家人,爱我身于吾亲,以为近我也。击我则疾,击彼则不疾于我,我何故疾者之不拂,而不疾者之拂?故有杀彼以利我,无杀我以利彼。”子墨子曰:“子之义将匿邪?意将以告人乎?”巫马子曰:“我何故匿我义?吾将以告人。”子墨子曰:“然则一人说子,一人欲杀子以利己;十人说子,十人欲杀子以利己;天下说子,天下欲杀子以利己。一人不说子,一人欲杀子,以子为施不祥言者也;十人不说子,十人欲杀子,以子为施不祥言者也;天下不说子,天下欲杀子,以子为施不祥言者也。说子亦欲杀子,不说子亦欲杀子,是所谓经者口也,杀常之身者也。”(墨子耕柱)照儒家逻辑正事由于“爱我”出发结果恰恰害了自己。11(二)“兼爱”与非攻 “非
6、攻”是有“兼爱”衍生出来的。墨子认为“攻罚无罪之国”以强凌弱,以众却寡,以富侮贫等都是与“兼相爱”的宗旨相违背的,都是不道德的行为。墨子把侵犯他人利益,特别是攻国杀人的行径是与仁义不相容的。12 “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众闻则非之,上为政者,得则罚之。此何也?以亏人自利也。至攘人犬豕鸡豚者,其不义又甚入人园圃窃桃李。是何故也?以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至入人栏厩、取人牛马者,其不仁义,又甚攘人犬豕鸡豚。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罪益厚。至杀不辜人也,扡其衣裘、取戈剑者,其不义,又甚入人栏厩,取人牛马。此何故也?以其亏人愈多。苟亏人愈多,其不仁兹甚矣!罪益厚。
7、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今至大为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此可谓知义与不义之别乎?”(非攻上)13“非攻”的道德意义:1、小生产者的利益是正当的应给以保护2、当今天下的君主,在小事上讲仁义,大事上却扰乱仁义14墨子认为兼并战争的危害主要包括:1、战争造成人民大量的牺牲 在非攻中篇中,墨子一连列举了八个不可胜数:“百姓饥寒冻馁而死者,不可胜数。”“与其涂道之修远,粮食辍绝而下继,百姓死者,不可胜数也。”、“百姓之道疾病而死者,不可胜数。”“丧师多不可胜数”“丧师尽不可胜计”“则是鬼神之丧其主后,亦不可胜数。”等 2、战争消耗大量社会财富及破坏生产 “今师徒唯毋兴起,冬行恐寒,
8、夏行恐暑,此不以冬夏为者也,春则废民耕稼树艺,秋则废民获敛。”(非攻中)3、战争最终对于侵略者也没有好处 墨子举很史实,说明靠攻伐得利“非行道也”。所以“以攻占亡者,不可胜数”(非攻中)15墨子认为战争分为两类:一类:侵略性质的战争,名为“攻”罚“无罪之国”是“攻”一类:有道罚无道的战争,名为“诛”墨子认为“禹征有苗,商汤罚桀,武王伐纣”等都是罚有罪之君是“诛”他认为,当时所有的战争都属于前一类,都是不义之战,都应当反对16(三)、“兼爱”与“尚贤”墨子关于“尚贤”、“尚同”的主张,也是从“兼相爱,交相利”的思想出发。因为一方面,“尚贤事能”是以“兼爱相利”为标准;另一方面,“尚贤”、“尚同”
9、又是实现“兼爱相利”理想的政治保证。因为“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故大人之务将在于众贤而已”(尚贤上)主张给贤士:“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断予之令。”(尚贤上)17墨家和儒家关于“尚贤”的区别:墨子尚贤:“上举义不避贫贱”、“上举义不避亲疏”、“上举义不避远近”,“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 则举之。”,“无能者下之”,“官无常贵,民无终贱”。“虽天亦不辩贫富、贵贱、远迩、亲疏,贤者举而尚之,不肖者抑而废之。”(尚贤中)儒家:“贵贵亲亲”,比较注重“笃于亲”在不根本破坏宗族亲亲关系的情况下“举贤才”。18三、义利并重的原则(一)“重利”与“贵义”墨子针对孔子
10、所提出的重义轻利和先义后利的原则,明确地提出了义利并重的思想什么是“义”?墨子说:“义者正也。何以知义之所正也?天下有义则治,无义者乱,我以此知义之为正也。”(天治下)什么是“利”?墨子所说的利,不是个人私利,而是指整体的利益,即社会、国家和万民的利益。“仁之事者,必务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将以为法乎天下,利人乎即为,不利人乎即止。”(非乐上)19 后期墨家给仁和义利下定义时就说,“仁,体爱也”(墨子经上),即仁是体验自己去爱别人;“义,利也”(同上)即义就是利别人、国家和天下。墨子把义利统一起来,并强调以是否对万民产生“功利”为判断是非、善恶、巧拙、智愚的标准,可以说是中国伦理思想史上最
11、早的一种功利原则 “万民之利”、“天下国家之大利”从一定意义上看也和最大多数人的利益和幸福的提法一致20 动机和效果:“志”和“功”鲁君谓子墨子曰:“我有二子,一人者好学,一人者好分人财,孰以为太子而可?”子墨子曰:“未可知也,或所为赏与为是也。钓者之恭,非为鱼赐也;饵鼠以虫,非爱之也。吾愿主君之合其志功而观焉。”(墨子鲁问)如果行为没有产生效果,墨子认为对人的评价,则主要应看他的动机21(二)“利民”与“节用”墨子认为,一切加重人民负担,而不给人民带来利益的事是不能做的,即“诸加费,不加于民利者,圣王弗为。”(节用中)。奢侈浪费,挥霍民财的恶果是:“其使民劳,其籍敛厚,民财不足,冻饿死者,不
12、可胜数也。”(节用上)22四、“天志”,“明鬼”的宗教伦理观 (一)墨子的“天志”观 墨子认为有“上帝”的存在;“上帝”有明确的意志,即所谓“天志”。“天志”的内容就是“兼爱”,“欲义而恶天下”(天志上)墨子把“天志”视为度量一切行为的“法仪”“我有天志,譬若轮人之有规,匠人之有矩。轮匠执其规、矩,以度天下之方员,曰:中者是也,不中者非也。”(天志上)23 “天志”的具体内容:“天之意不欲大国之攻小国也,大家之乱小家也,强之暴寡,诈之谋愚,贵之傲贱,此天之所不欲也。不止此而已,欲人之有力相营,有道相教,有财相分也。又欲上之强听治也,下之强从事也 。”(天志中)24 墨子又认为除上帝之外,还有鬼
13、神。鬼神是以上帝的意志为意志的。他们帮助上帝赏“兼相爱”的人,罚“别相恶”的人。墨翟的明鬼篇引了许多见神见鬼的传说,以证明鬼神的存在。25(二)“非命”与“尚力”1、墨子的“非命论”墨子认为儒家说所的“生死有命,富贵在天”的“命定论”是不对的,他尖锐的指出:“执有命者之言曰:“命富则富,命贫则贫,命众则众,命寡则寡,命治则治,命乱则乱,命寿则寿,命夭则夭,命,虽强劲,何益哉?”以上说王公大人,下以驵百姓之从事,故执有命者不仁。”(非命上)26 既然人间的一切都不是命定的,那他的决定力量是什么呢?墨子崇尚的是“力”和“强”。他说:“今也王公大人之所以蚤朝晏退,听狱治政,终朝均分而不敢怠倦者,何也?曰:彼以为强必治,不强必乱;强必宁,不强必危。今也农夫之所以蚤出暮入,强乎耕稼树艺,多聚叔粟而不敢怠倦者,何也?曰:彼以为强必富,不强必贫;强必饱,不强必饥。故不敢怠倦。”(非命下)27 这里的“力”是人努力从事的意思。所谓“强”则是强力而行的意思。“力”和“强”实际上都是人类特有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他号召人们打破屈从与命运的思想枷锁,勇敢地去创造一个合乎道德理想的社会。28v主要参考书目:v中国伦理思想史 罗国杰主编v中国伦理思想史 沈善洪 王凤贤 著v中国哲学史新编 冯友兰著v中国哲学简史 冯友兰著v墨子 施明译注29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