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十章 社会组织本章要点 社会组织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与初级群体是一种此消彼长的关系,并取代初级群体成为社会结构的标志。与之相应,人类社会的群体生活也就发生了重要变化。社会组织一般有四个构成要素,即规范、地位、角色和权威,它们的相互关系和联系构成了社会组织的基本结构。组织目标就是组织必须通过自身的活动去达到的某种有待实现的未来状态。它是组织开展活动的依据和动力,代表着一个组织的未来和发展方向。每一个社会组织都有其确定的目标体系,即便是同一类型的组织,目标体系也有所 差别。组织结构是指组织内部正式规定的、比较稳定的相互关系形式。组织理论是人们对组织现象的理论认识,是有关组织成因、性质、
2、结构、功能、运作机制等方面的概念、判断、推论的总称。组织管理主要分为家长制和科层制两种方式,它们有各自的特点和局限性,适合于组织发展的不同时期和发展阶段。关键概念与内容提要 关键概念:社会组织组织目标组织结构组织管理科层制官僚主义 社会组织是次级群体的表现形式,社会是由各种类型的社会组织构成的。因此,认识社会离不开对社会组织的研究,组织既是一种研究社会的宏观视角,也是分析和理解社会运行的有效工具。尤其是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各类社会 组织结构的变化和调整对整体社会制度的运行具有决定性意义。第十章 目录第一节 社会组织概述第二节 社会组织目标第三节 社会组织结构第四节 社会组织理论与管理第一节
3、 社会组织概述一、社会组织的含义与构成要素 (一)社会组织的含义(一)社会组织的含义 对社会组织一般有两种理解:一种是广义的组织,即泛指一切人类共同活动的群体,包括家庭、家族、村社等初级群体;另一种是狭义的组织,即相对于初 级群体的次级组织形式,也可称之为正式社会组织。组织活动是一种组织活动是一种整体性整体性和结构性活动,它包括四个方面的和结构性活动,它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内容:第一,组织的目标结构。第二,组织的心理结构。第三,组织的技术结构。第四,组织的整体活动。一、社会组织的含义与构成要素 (二)社会组织的特征(二)社会组织的特征 社会组织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与初级群体是一种此消
4、彼长的关系,并取代初级群体成为社会结构的标志。与之相应,人类社会的群体生活也就发生了重要变化。这种变化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新型组织方式对人际交往产生影响。在另一方面,从结构上看,社会组织都有明确的活动目标,并由此与其他社会组织有着明显的界限,组织内部的运行依赖一套正式而稳定的关系结构,用以协调组织的多样化活动,实现组织的整合状态。一、社会组织的含义与构成要素 (三)社会组织的构成(三)社会组织的构成要素要素.规范:规范是指稳定的规则与规章制度。.地位:地位是指人们在社会关系空间中所处的位置。.角色:角色是指按一定社会规范表现的特定社会地位的行为模式。.权威:权威是指一种合法化的权力。它
5、是维持组织运行的必要手段,它使成员在组织内感受到约束和限制。二、组织的研究变项(一)结构变项(一)结构变项 组织内部的基本变项包括组织的结构、部门化、操作规则和相互行为。(二)人及资源变项二)人及资源变项 这一变项包括人和物两个方面。在组织内部,人的因素是一种可变性最大的因素,也是对组织目标实现及结构运转影响最大的因素。(三)环境变项三)环境变项 环境变项是前面几种变项的条件和基础,任何人的因素与组织的因素都受环境变项的影响。三、社会组织的分类(一)常见的组织分类标准(一)常见的组织分类标准.以功能和目标为基础的分类(代表人物是帕森斯).以受惠者为基础的分类(代表人物是彼得布劳).以组织谋求的
6、顺从方式为基础的分类(代表人物是艾提佐尼).以组织所使用的技术为基础的分类 .以组织的规模为基础的分类 .以组织内部关系为基础的分类 (二)我国社会组织的分类(二)我国社会组织的分类 以产业为标准的分类 以机构编制为标准的分类第二节 社会组织目标一、组织目标的含义及分类 (一)组织目标的(一)组织目标的含义含义 组织目标是每个组织都必须通过自身的活动去达到的某种有待实现的未来状态。它是组织开展活动的依据和动力,代表着一个组织的未来和发展方向。组织组织目标对组织的目标对组织的存在存在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第一,组织目标是组织的灵魂。组织是依靠特定的目标来维持其存在的。第二,组织
7、目标是确定组织活动路线的基础。第三,组织目标是衡量组织活动效益与效率的标准。一、组织目标的含义及分类 (二)组织目标的分类(二)组织目标的分类 这里主要介绍几种常见的目标分类方法。()主要目标和次要目标。()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平衡性目标和改进性目标。()显目标和隐目标。二、组织目标的制定和实施 (一)制定原则(一)制定原则 组织目标的制定过程基本是协调平衡过程。制定组织目标是一个复杂的决策过程,一般应遵循三项原则。()互惠原则,即目标对所有参与人员都有利。()评估原则,即运用能够进行测量的技术以评估目标实现程度。()选择原则,是指组织在确定目标时要遵循选择最优目标的科学程序。(二)实施二
8、)实施 目标确定以后,就要安排人力、物力和财力贯彻实施。在实施过程中一般应注意两个问题。一是选择适当的机会实施目标。因二是在目标实施过程中,还要不断地进行监督检查。三、影响组织目标的因素(一)文化环境对目标的影响(一)文化环境对目标的影响 文化环境包括一般组织环境和具体工作环境,它们对组织目标的存在及实现产生决定性的影响。(二)组织内部不同目标层次的相互影响二)组织内部不同目标层次的相互影响 组织内部的目标具有多重性特点。组织在确定总体目标之后,就要把它转换成具体可操作的目标,并分出等级和先后序列。(三)组织参与者对目标的影响三)组织参与者对目标的影响 个人与组织都有特定的目标指向。组织就是许
9、多人为达到某种共同目的而形成的社会团体。可以说,个人参加组织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而组织目标不可 能与每个成员的目标完全一致,这便出现了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的冲突。四、组织目标实现程度及其评估 目标实现程度是决定组织能否持续运行的关键目标实现程度是决定组织能否持续运行的关键因素。因素。对于一般组织来说,测定目标实现程度及绩效的标准包括三个。(一)有效性:指组织实现各种目标的能力,它意味着组织能以最终实现全部目标的方式来安排和使用它的资源。(二)效率:指组织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消耗的资源与产出的结果之间的比例关系,资源的消耗应当带来相应的正面的结果。(三)人道主义或人文关怀:指组织应最大限度地发展
10、个人才能,而不仅追求效率。随着社会的进步,“注重人的因素”“以人为本”变得越来越重要。第三节 社会组织结构一、组织结构的含义 组织结构是指组织内部正式规定的、比较组织结构是指组织内部正式规定的、比较稳定的稳定的相互关系形式相互关系形式。二、组织结构的内容 组织结构作为组织内部各个职位、部门之间正式确定的、比较稳定的相互关系形式,其内容具体包括两个方面,即总体结构和职务工作结构。组织结构的总体结构设计总体结构设计是根据组织活动的内容与方式进行的,内容与方式的不同,决定了组织结构的不同。总组织结构的职务工作结构设计职务工作结构设计是对某类工作进行研究,以确定这一工作的 内容和数量及完成该工作所应具
11、备的责任、权力和技能。二、组织结构的内容(一)组织结构的设计(一)组织结构的设计原则原则()目标任务原则。()有效跨度原则。()分工协作原则。()统一指挥原则。()责权对等的原则。()精简与效率原则。()统一领导与分级管理的原则。(二)组织结构的基本(二)组织结构的基本形式形式 1.直线职能式组织结构(又称生产区域管理制)它以直线制为基础,在各级生产管理者之下设置相应的职能部门,从事专业管理。2.矩阵组织结构又称规划矩阵结构或规划目标结构。它把按职能划分的部门和按产品(或工程项目、服务项目)划分的小组结合成一个矩阵。它一般有三种形式:工程矩阵结构、产品矩阵结构和项目矩阵结构。3.事业部组织结构
12、又称分权组织,或部门化结构。它的特点是把组织的生产经营活动按照产品种类和地区分成若干个事业部。二、组织结构的内容二、组织结构的内容二、组织结构的内容二、组织结构的内容(三)组织结构中的(三)组织结构中的非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 1.1.非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的概念的概念 非正式群体是指由一定数量的个人(通常规模比较小)经过长期的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社会群体。非正式群体内部有确定的结构,它们通常有自己的领导、一系列群体目标、一套用以规范群体成员行动的价值和规范,但其开始和延续初期并没有自觉的目标或方向。2.2.非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的的产生产生 非正式群体通常在两个背景下产生:一是在正式关系中,人们不可能做
13、到完全的非人格化。二是在组织中经常接触的个人有可能基于相互同情、钦佩、兴趣和趣味相投等而在他们正式关系中加入某些非正式的行为模式。二、组织结构的内容 3.3.非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的功能的功能 :非正式群体是工业技术和工业科层制的一种派生物和一种反作用。对工人来说,非正式群体的正功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减轻单调、厌烦和疲劳。第二,获得非正式地位的机会。在第三,充分表露情绪反应。这第四,提供独立的机会。对管理工作本身的正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有助于完成工作任务。第二,减轻管理者的工作负担。当第三,提供工作满意感。4.4.非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的负的负功能:功能:第一,抵制变革。第二
14、,目标冲突。第三,遵从行为问题。第四,谣言问题。第四节 社会组织理论与管理一、组织理论的研究角度 组织研究涉及管理学、社会学、政治学和心理学等诸多学科的知识。从从广义上说,组织理论是人们对组织现象的理论认识,是有关组织成因、广义上说,组织理论是人们对组织现象的理论认识,是有关组织成因、性质性质、结构、功能、运作机制等方面的概念、判断、推论的结构、功能、运作机制等方面的概念、判断、推论的总称。总称。总体来看,组织理论研究主要有如下五个研究角度。(一)管理学的研究角度(二)经济学的研究角度(三)心理学的研究角度 (四)政治学的研究角度(五)社会学的研究角度二、组织理论的发展形态(一)理性系统(一)
15、理性系统组织理论组织理论 理性系统组织理论产生于20世纪初期,主要代表人物是马克斯韦伯、泰罗和法约尔等人。这种形态的组织理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把组织看成一个理性工具,认为组织的效率源 于组织成员的理性。(二)自然系统组织理论二)自然系统组织理论 自然系统组织理论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是在对理性系统组织理论的批判过程中形成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梅约、马斯洛、赫茨伯格和麦克格雷戈等人。这种形态的组织理论的共同特点是把组织现象看成一个自然历史发展的过程,认为组织并不是一种纯粹的理性工具,而是人们为了完成某种特定的任务建立起来的人际关系结构,因此建立在情感认同基础上的非正式关系以及在这种关系中表现出来
16、的形形色色的动机、需求对组织目标的实现有着重大的影响。二、组织理论的发展形态(三)开放系统组织理论(三)开放系统组织理论 开放系统组织理论流行于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初。这种形态的组织理论的显著特点是人们的注意力已从组织内部转移到组织环境上,组织被当成一个开放的、动态的系统加以研究。(四)行动者系统组织理论四)行动者系统组织理论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组织研究一直非常活跃,有关理论层出不穷。但共同点是把组织看成是行动者的系统,其解释逻辑也超越了以往组织理论最关注的效率合法 性等问题。三、社会组织管理(一)组织管理的含义(一)组织管理的含义 组织管理是指运用权威来协调组织内部的人力、物力以
17、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主要目的是提高组织活动的效率,这种效率除了受环境的影响之外,还依赖于对组织的管理。(二)组织管理方式二)组织管理方式.家长制的管理方式 .科层制的管理方式 科科层制层制是一种以正式规则为主体的管理方式,这种组织具有细密的分工和复杂的规章制度体系。科层制是现代社会组织管理的典型方式,其特征包括其特征包括以下几点:以下几点:第一,明确的分工。第二,明确的职权等级。第三,明确的规章制度体系。第四,私人关系和公务关系的分离。第五,量才用人。第六,管理权力依附于职位,而不依附于个人。三、社会组织管理(三)组织管理中的官僚主义现象(三)组织管理中的官僚主义现象 凡是由于管理不善而造成的
18、组织活动偏离目标的现象都可以称为官僚主义。科层制产生的官僚主义现象主要表现为:第一,浮夸习气。第二,墨守成规、缺乏灵活性。第三,繁文缛节、文牍主义。第四,例行公事、文山会海。(四)互联网时代的四)互联网时代的组织组织 网络化的组织主要表现出了以下特征:第一,等级结构弱化,中间层级逐渐消失。第二,组织功能由专门化和专业化走向多元化和全能化。第三,组织系统虚实相通,“线上线下”双管齐下。第四,信息和人员的流动性增强。第五,组织规模小型化,结构弹性加强。思考题 怎样理解组织的概念及其特点?组织目标对社会组织的重要意义是什么?如何理解组织结构中的非正式群体?比较研究组织现象的五个学科角度的异同。简述组织理论给我们的启示。阅读书目 周雪光组织社会学十讲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斯科特组织理论:第版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霍克混序:维萨与组织的未来形态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2008.于显洋组织社会学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班佛尼斯特合成世纪西安:陕西旅游出版社,1998.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