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九章第九章 贫困问题贫困问题第一节第一节 贫困问题概述贫困问题概述第二节第二节 贫困问题的表现及成因贫困问题的表现及成因第三节第三节 中国减贫政策实践与趋势中国减贫政策实践与趋势一、贫困的概念一、贫困的概念“缺乏说”关注贫困的表象,其范围从单纯的物质的“缺乏”到无所不包的社会的、精神的“缺乏”。“贫困是一种资源缺乏的状况,通常是物质资源,但有时也是缺乏文化资源。”“排斥说”或“剥夺说”着重探讨导致贫困的深层原因。贫困是“个人、家庭和群体因缺乏资源(物质的、文化的和社会的)而被排除在社会成员所能够接受的最低生活方式之外”。“能力说”在“缺乏说”基础上所开展的进一步探讨,从贫困者自身内在的因素来
2、解读贫困。贫苦指缺少达到最低生活水准的能力,此外还包括风险和面临风险时的脆弱性,以及不能表达自身需求和缺乏影响力。一、贫困的概念一、贫困的概念n“贫困是指在特定的社会背景下,部分社会成员由于缺乏必要的资源,而在一定程度上被剥夺了正常获得生活资料和参与经济和社会活动的权利,并使他们的生活持续性地低于该社会的常规生活标准。”二、贫困的特性二、贫困的特性贫困是一种生活困境贫困是经济现象和社会现象的统一贫困是贫困者社会权利的缺失贫困是一个发展变化的社会现象三、贫困的类型三、贫困的类型(一)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一)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绝对贫困绝对贫困明确的是维持生存所必需的、基本的物质条件。侧重客观标准相
3、对贫困相对贫困明确的是相对于社会的平均生活水平而言的贫困。侧重主观标准三、贫困的类型三、贫困的类型(二)狭义贫困与广义贫困(二)狭义贫困与广义贫困狭义贫困 经济意义上的贫困,即生活不得温饱,生产难以维持,是一个传统的经济学的范畴。恩格尔系数广义贫困 指除狭义贫困之外的包括社会方面、环境方面和精神文化方面的贫困。即贫困者享受不到作为一个正常的“社会人”所应享受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三、贫困的类型三、贫困的类型(三)个人贫困、普遍贫困与结构性贫困(三)个人贫困、普遍贫困与结构性贫困指由于个人和家庭的原因所导致的贫困。个人贫困指在一个国家的社会经济不发达的情况下,全体或大多数社会成员普遍地处于贫困状
4、况之中。普遍贫困指在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均收入条件下,因收入分配不平等导致一部分社会成员的收入和实际生活水平明显低于社会平均水平,因而构成人口中的贫困部分。结构性贫困三、贫困的类型三、贫困的类型(四)阶层贫困与区域贫困(四)阶层贫困与区域贫困 指在一个国家或区域内存在着明显的阶级或阶层分化,其中某些阶级或阶层处于贫困状态。贫困主要是由人们的阶级或阶层地位所引起的。阶层贫困 指在全国总体发展的条件下,各个区域之间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产生了较大差距,某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所导致的贫困。区域贫困三、贫困的类型三、贫困的类型(五)客观贫困与主观贫困(五)客观贫困与主观贫困 指按照某种划分贫困的
5、标准确定某些人处于贫困状态。客观贫困 指某些人根据主观判断认定自己处于贫困状态。主观贫困四、贫困的测量四、贫困的测量(一)宏观测量(一)宏观测量n 基尼系数n 恩格尔系数n 贫困发生率n 贫困差距n 贫困度测量的森指数四、贫困的测量四、贫困的测量(二)微观测量(二)微观测量n 市场菜篮法n 国际贫困标准n 生活形态法一、中国农村贫困问题一、中国农村贫困问题(一(一)中国农村贫困问题的表现)中国农村贫困问题的表现n 农村贫困人口的规模u 表征绝对贫困u 表征相对贫困一、中国农村贫困问题一、中国农村贫困问题(一(一)中国农村贫困问题的表现)中国农村贫困问题的表现n 农村贫困人口的地区分布u 绝对贫
6、困人口大多数分布在农村u 农村贫困人口逐步向西部集中,特别是山区、边远地区等自然条件恶劣或生态环境恶劣的地区一、中国农村贫困问题一、中国农村贫困问题(一(一)中国农村贫困问题的表现)中国农村贫困问题的表现n 农村贫困人口的民族和阶层分布u 少数民族贫困问题突出u 贫困地区内部不同阶层的人群之间的生活质量的差异大一、中国农村贫困问题一、中国农村贫困问题(一(一)中国农村贫困问题的表现)中国农村贫困问题的表现n 农村贫困人口的教育和健康状况u 教育状况堪忧u 婴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高u 传染病和地方病发病率高u 普遍营养不良一、中国农村贫困问题一、中国农村贫困问题(二(二)中国农村贫困的特点)中
7、国农村贫困的特点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致贫原因进一步复杂化农村返贫率高受市场化、全球化影响日益增强贫困人口呈现多元化特征一、中国农村贫困问题一、中国农村贫困问题(三(三)中国农村贫困的成因)中国农村贫困的成因n 自然环境因素n 制度因素n 经济因素n 人口因素一、中国农村贫困问题一、中国农村贫困问题(三(三)中国农村贫困的成因)中国农村贫困的成因自然环境因素制度因素经济因素人口因素贫困一、中国农村贫困问题一、中国农村贫困问题(三(三)中国农村贫困的成因)中国农村贫困的成因n 自然环境因素u 自然条件恶劣u 地理位置偏僻u 生态环境恶化一、中国农村贫困问题一、中国农村贫困问题(三(三)中国农村贫困的
8、成因)中国农村贫困的成因n 制度因素u 城乡二元制度u 农村土地制度u 农村经济政策u 人口生育政策一、中国农村贫困问题一、中国农村贫困问题(三(三)中国农村贫困的成因)中国农村贫困的成因n 经济因素u 经济基础薄弱u 产业结构单一u 市场发育程度低一、中国农村贫困问题一、中国农村贫困问题(三(三)中国农村贫困的成因)中国农村贫困的成因n 人口因素u 人口素质低u 思想观念落后二二、中国城市贫困问题、中国城市贫困问题(一(一)中国城市贫困的现状)中国城市贫困的现状n 城市贫困人口的规模 二二、中国城市贫困问题、中国城市贫困问题(一(一)中国城市贫困的现状)中国城市贫困的现状n 城市贫困人口的地
9、域分布u 中国城市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区,东部沿海地区的城市贫困发生率较低。二二、中国城市贫困问题、中国城市贫困问题(一(一)中国城市贫困的现状)中国城市贫困的现状n 城市贫困人口的构成“三无”人员失业人员和离退休人员未充分就业的在职人员城市移民等其他贫困人员城市贫困人口二二、中国城市贫困问题、中国城市贫困问题(一(一)中国城市贫困的现状)中国城市贫困的现状n 城市贫困人口的行业分布u 城市贫困人口主要集中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或者是一些缺乏市场竞争力的行业,或是以消耗资源为主的某些基础产业,或是技术低下的小型商业、服务业和手工业。u 体制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由于一些企业结构调整、减员
10、增效、破产兼并等非自愿性原因导致部分劳动者失业、下岗,使其家庭收入锐减,进而陷入贫困境地。二二、中国城市贫困问题、中国城市贫困问题(二(二)中国城市贫困的特征)中国城市贫困的特征城市贫困类型:相对意义上的绝对贫困 城市贫困主体:贫困职工城市贫困的实质:失业性贫困城市贫困的产生机制:再生性贫困 二二、中国城市贫困问题、中国城市贫困问题(三(三)中国城市贫困的成因)中国城市贫困的成因城市贫困社会原因经济原因个人与家庭因素二二、中国城市贫困问题、中国城市贫困问题(三(三)中国城市贫困的成因)中国城市贫困的成因n 社会原因u 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u 收入分配制度不健全u 发展不平衡u 经济全球化二二、中
11、国城市贫困问题、中国城市贫困问题(三(三)中国城市贫困的成因)中国城市贫困的成因n 经济原因u 经济体制改革u 产业结构调整u 企业改制u 就业形势变化二二、中国城市贫困问题、中国城市贫困问题(三(三)中国城市贫困的成因)中国城市贫困的成因n 个人与家庭因素个人因素文化程度年龄身体状况观念意识家庭因素家庭规模人口构成一、一、中国减贫发展历程中国减贫发展历程1949-1978改革开放前的扶贫阶段1978-1983体制改革推动扶贫阶段1984-1993开发式扶贫阶段1994-2000扶贫攻坚阶段2001-2010抚平攻坚新阶段2011-2020小康社会抚平攻坚新阶段二、中国减贫与发展模式二、中国减
12、贫与发展模式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二、中国减贫与发展模式二、中国减贫与发展模式(一)专项扶贫(一)专项扶贫整村推进连片开发产业扶贫雨露计划移民搬迁特殊地区综合治理二、中国减贫与发展模式二、中国减贫与发展模式(二)行业扶贫(二)行业扶贫培育特色产业开展科技扶贫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发展文化教育事业 改善公共卫生和人口服务管理强化能源与生态环境建设 二、中国减贫与发展模式二、中国减贫与发展模式(三)社会扶贫(三)社会扶贫n 定点扶贫n 推进东西部扶贫协作n 动员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扶贫 三三、中国减贫发展的趋势、中国减贫发展的趋势(一)注重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效益的一)注重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效益
13、的统一统一n 在包容性增长理念指导下,新阶段减贫与发展工作应注重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效益的统一,不片面化追求经济增长。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同时注重民生型社会事业的发展、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传统文化的传承。三三、中国减贫发展的趋势、中国减贫发展的趋势(二二)突出机会平等和权利保障)突出机会平等和权利保障n 第一,提供公平的教育机会,防止贫困的代际传递;n 第二,改善农村医疗服务,缓解因病致贫现象;n 第三,健全城乡社会保障制度,保证政策的延续性,防止脱贫人口返贫。三三、中国减贫发展的趋势、中国减贫发展的趋势(三三)加强可持续生计发展)加强可持续生计发展n 产业化减贫u 第一,加大特色产业的扶持力度;
14、u 第二,依托本地优势资源,发展特色效益农业,培育致富产业,促进农民稳定增收;u 第三,加大农产品转换增值力度;u 第四,强化农产品的对外宣传。三三、中国减贫发展的趋势、中国减贫发展的趋势(四四)赋权农户,特别关注特殊贫困群体)赋权农户,特别关注特殊贫困群体n 通过发展生产力提高贫困人群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的能力,是贫困地区减贫和发展的有效途径。n 关注贫困人群的“自我造血”功能的增加,贫困人群自我脱贫机制的建立,赋权于贫困人群。n 充分关注特殊贫困群体。【本章要点本章要点】1.贫困是指在特定的社会背景下,部分社会成员由于缺乏必要的资源,而在一定程度上被剥夺了正常获得生活资料和参与经济和社会活动
15、的权利,并使他们的生活持续性地低于该社会的常规生活标准。2.贫困可分为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广义贫困与狭义贫困,个人贫困、普遍贫困与结构性贫困,阶层贫困与区域贫困,客观贫困与主观贫困等类型。3.对贫困的测量主要有宏观测量(基尼系数、恩格尔系数、贫困发生率、贫困差距、贫困度测量的森指数)和微观测量(市场菜篮法、国际贫困标准、生活形态法)两种。【本章要点本章要点】4.中国农村贫困的特点表现为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致贫原因进一步复杂化,返贫率高,受市场化、经济全球化影响日益增强,贫困人口呈现多元化特征。导致中国农村贫困状况的原因主要有自然环境因素、制度因素、经济因素和人口因素。5.中国城市贫困从类型看是
16、相对意义上的绝对贫困,城市贫困主体是贫困职工,城市贫困的实质是失业性贫困,城市贫困产生的机制是再生性贫困。城市贫困的成因主要是社会原因、经济原因、个人与家庭因素。6.中国减贫历程的阶段性。7.完善减贫政策对解决中国城乡贫困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复习思考复习思考】1.简述贫困的定义及其类型。2.简述贫困的测量方法。3.简述中国农村贫困的表现及其成因。4.简述中国城市贫困的表现及其成因。5.简述中国减贫政策的发展。【推荐阅读推荐阅读】1.国家扶贫开发办公室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2.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在发展中消除贫困:中国发展报告2007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7.3.关信平中国城市贫困问题研究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99.4.李彦昌城市贫困与社会救助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5.李军中国城市反贫困论纲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6.唐钧,等中国城市贫困与反贫困报告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