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PTX , 页数:38 ,大小:361.60KB ,
文档编号:4459712      下载积分:25 文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系统将以此处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生成账号和密码,方便再次下载。 如填写123,账号和密码都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优惠套餐
 

温馨提示:若手机下载失败,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163wenku.com/d-4459712.html】到电脑浏览器->登陆(账号密码均为手机号或邮箱;不要扫码登陆)->重新下载(不再收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下载须知

1: 试题类文档的标题没说有答案,则无答案;主观题也可能无答案。PPT的音视频可能无法播放。 请谨慎下单,一旦售出,概不退换。
2: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3: 本文为用户(momomo)主动上传,所有收益归该用户。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1,本文(《文化传播学》课件1第一章.pptx)为本站会员(momomo)主动上传,163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2,用户下载本文档,所消耗的文币(积分)将全额增加到上传者的账号。
3,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163文库(发送邮件至3464097650@qq.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文化传播学》课件1第一章.pptx

1、第一章文化传播学导论本章概要 文化传播是人类最基本的社会文化实践方式之一,其历史源远流长、形态复杂多变。20世纪50年代,独立的文化传播学应运而生。文化传播学主要是通过跨学科研究方法,对人类文化传承、传播模式与文化交流现象进行系统研究。学习指导学习重点 传播及其分类 文化传播及文化传播学研究学习难点 复杂多变的传播实践 相对滞后的理论研究第一节第一节基 本 概 念 及 其 辨 析基 本 概 念 及 其 辨 析 一、基本概念(一)、传播与传播学 “传播”,英文为“communication”,有传承、交流等多种含义。一般我们在使用这个概念时,多指“信息”从“信源”出发,经由渠道到达“信宿”。早期

2、,传播概念强调的是信息的单向传递和意义再造。但作为一个开放性词语,“传播”并不是一个固定的概念。事实上,除了单向的传播与分享之外,传播的另外一层含义是“双向的或共同的互动交流”。就实践层面而言,“传播”就是人类运用符号并经由媒介来交流信息、传递感情和意义的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知识链接传播学相邻概念文化研究 文化研究是传播学的相邻概念,它综合运用社会学、文艺学、传播学和人类学等学科知识与方法,着力探讨现代工业社会中的文化现象。一般认为,文化研究起源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英国。当时,伯明翰大学的当代文化研究中心(CCCS)锁定了相关文化议题,并推出了系列学术成果,史称“伯明翰学派”,其代表人物包括

3、理查德霍加特、雷蒙德威廉斯、斯图亚特霍尔。一、基本概念(二)、传播媒介与方式 进入信息时代以来,文化传播实践更趋多元。麦克卢汉曾经说过,“媒介是人的延伸”。而当下新媒体的急速倍增,使这种“延伸”成为现实。媒介已经渗入我们的生活中,成为我们“生存与生活”的主要印记。文化传播的媒介不仅是人类获取信息的渠道,也是现代社会文化与娱乐内容的提供者。通过不同的传播媒介“输出”自己的文化并凝结共识,已经成为当今文化传播实践的主要方式。一、基本概念(二)、传播媒介与方式 群体传播 群体传播主要是指基于某群体内部或外部信息交流与传递的传播实践活动,对于群体意识和群体结构具有重要的形塑作用。在这里,“群体”概指由

4、共同利益目标和观念相互联结作用而形成的社会集合体。社会群体的意识和结构一旦形成,就对群体中个人的态度和行为进行制约,以规范群体活动、形塑共同体文化,从而形成相对稳定的基本框架。从这个意义上讲,群体传播是社会群体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生命线,对于人类社会演变具有基础支撑作用。作为一种传统的传播模式,群体传播有着自身独特的规律和机制。维持群体传播的正常状态,对群体成员个人以及社会的稳定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案例链接一个初级群体广场舞大妈 英文“Dama”,又称“广场舞大妈”“中国大妈”,本意是指那些热情冲动、精力充沛,但有时也会盲从的离退休女性群体。作为一种比较特殊的初级群体,“Dama”有某种非组织

5、关联性,其成员间情感色彩浓厚。在演变过程中,这一初级群体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准组织结构形态。“领舞者”在这样的群体中起着结构形塑的重要作用,“口信约定”是成员沟通信息的主要方式。这一群体的社会影响力,甚至国际认知度都在增强。2013年4至6月,国际金价下跌,许多中国消费者抢购黄金,其中就包括“Dama”这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她们甚至被称为“影响全球黄金市场的一支主力军”。不过,华尔街日报在专门创造并推广“Dama”这个概念时带有一定的贬义。他们认为,“Dama”是擅长利益计算但缺乏能力眼光的社会群体。一、基本概念(二)、传播媒介与方式 大众传播 1945年,在伦敦发表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宪章中首先使用

6、了“大众传播”(mass communication)这个概念。我国学者刘建明从传播流程管理的角度,将“大众传播”定义为“人类社会信息交流的方式之一”,认为其本质是“职业工作者(记者、编辑)通过机械媒介(如印刷媒介、电子媒介等)向社会公众公开、定期传播各种信息的一种社会性信息交流活动”。一、基本概念(二)、传播媒介与方式 网络新媒体传播 网络传播是一种以多媒体终端和光纤通道为载体,将所有个人和组织都连接在一起的信息互动沟通形式。被称作“第四媒体”的网络与现存的传统媒体相结合,产生了网络电视、网络广播、网络报刊、网络出版、网络电影等新媒介,而由某个组织或个人利用网站、主页、公众号、微博、短视频等

7、网络途径定期制作和发布信息的传播模式就是新媒体传播。常见的网络新媒体传播媒介包括门户网站、即时通信工具、电子邮件等。知识链接常见网络新媒体 常见的网络新媒体主要有以下几类。1、门户网站2、个人主页 3、网络即时通信工具4、电子邮件 5、微博 一、基本概念(三)文化与文化模式 文化是与人类息息相关的一种复杂巨系统。大到国家治理、小到人际沟通,都会涉及文化问题。文化是人类生活的反映、历史的积淀,也是人类对周边社会生活、自然万物的精神关照、理性思考。文化是人类改造自然的“获得品”,这种改造不仅是物质上的,更是精神上的。简而言之,文化是人类所创造出的物质与非物质的财富总和。衣食住行等人类生活方式中,都

8、包蕴着文化的影子。每一个民族、每一个国家是由不同的个体组成的,每个人身上所带有的特质使不同的人都有了自己的文化。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甚至每个个体都拥有自己特殊的文化本质和丰富的文化信息。知识链接文化的定义“文化”,英文为“culture”,源于拉丁文,本义为土地的开垦及植物栽培、开发,后来引申为对人的身体和精神的发展和培养,进而广泛指称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及人们在征服自然和自我发展中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辞海中文化的定义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在张岱年、方克立主编的中国文化概论中,“文化”被界定为一个动词:“文化的实质性含义是人化和人类化,是人类主体通过社会实践活动,适应、利用

9、、改造自然界客体而逐步实现自身价值的过程。”总之,文化是一个大系统,包括各种子系统,大系统与子系统、子系统与子系统之间常常相互制约、相互影响或者相互借鉴、相互启示。知识链接文化模式的定义 美国人类学家霍贝尔指出:“文化模式是一个社会的成员一致树立的标准行为方式。”克罗伯认为,文化模式主要表现在文化结构和文化功能上。文化模式“能使文化结为一体之内在关系的系统与配合,使其不至于只是不规律的累积”。林顿认为,文化模式即“行为的标准”。美国另一学者查普尔在1953年提出更为中立性的文化模式理论。他认为“文化模式是一种可由观察而验证的相互依存的功能关系”,它包括个人之间的互动关系,而且这种关系可以通过客

10、观方法来测定。知识链接文化模式的转换类型 文化模式的转换类型主要有以下三种。1、内生型内生型即主要通过内部变革而引起文化模式的转型,其时间较长,必须经过数百年的时间。2、回应型回应型即在外力冲击下,原有的文化模式做出反应而逐步转型。其原因在于许多国家的文化模式缺乏内部创新机制、没有活力,无力从内部产生强大的动力以促使文化模式的转型。在这种情况下,发达先进的文化模式刺激原有文化模式的内部机制做出反应,在内外作用下,传统文化模式逐步向现代文化模式转换。3、同化型同化型即全盘照搬其他的文化模式,这种方式主要是英法等国在殖民地区实行文化殖民的结果,即主要以殖民统治者的文化模式代替被殖民者的文化模式。知

11、识链接文化模式转型的特点传统文化模式向现代文化模式转换的过程中,一般呈现如下几方面的特点。1、分化:由以农业为主的传统模式向以工业为主的现代模式过渡,各方面都会发生分化。2、骚动:由于分化历程发生作用,当旧的社会秩序解体,新的社会秩序又没有建立起来之时,社会不稳定现象就会出现,有时还会发生动乱或暴乱,严重时甚至造成冲突不断、社会分裂。3、整合: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总是由低层次的无序社会向高层次的有序社会过渡。在过渡时期,将会出现无序或半无序状态,必须通过整合才有可能顺利进入高层次的有序社会。整合是不同的部分或因素结合为一个有机整体的过程,亦即一体化的过程。4、均衡:经过整合之后,有序社会开始形成

12、,进入“新均衡”状态,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变得和谐,社会步入稳定、健康的运转轨道。第二节第二节文化传播的功能与意义文化传播的功能与意义 一、文化传播的功能分析(一)功能研究 从社会角度和受传者层面来看,文化传播活动所产生的作用和媒介所释放的能量,属于“功能”研究的范畴。而从传播者和媒介自身的角度来看,文化传播活动所造成的最后结果以及在受众那里所引起的反应,则属于“效果”研究的范畴。相比而言,传播效果研究的历史较长,挖掘较深,成果颇丰;而传播功能研究的历史较短,成果较少。这反映了传播学研究的一种实用主义倾向。但是,随着人的价值和受众地位的提高以及人文旗帜的高扬和批判主义的兴起,人们会越来越

13、重视传播的多向度功能。一、文化传播的功能分析(二)功能的客观性 任何一项传播活动都必须具有一种或几种功能,否则就没有进行的必要。尽管有时某项传播活动,在开始前公开宣称的功能与最后实际呈现的功能并不完全一致,有的甚至相差很远,但是功能总是客观存在的。特别是在大众传播中,传播者在事前充分认识这次(或一系列)活动所应发挥的作用和效能,然后运用全部传播手段和方式去充分展示和释放这些功能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功能对将要进行的传播活动的方向性、连续性和整体性起着重要的维护作用。二、文化传播的效果分析 传播者总是希望自己的传播意图为受传者所了解和领会,并接受自己的传播意图,而受传者在接受信息的刺激后会产生不同程

14、度的反应,在思想、感情、态度和行为等各种方面发生某种变化,这种反应或变化就是传播效果。反应程度或变化的大小,就是效果的大小。所谓效果,指的是人的行为产生的有效结果。“有效结果”一词,狭义上指的是行为者的某种行为实现其意图的程度,广义上则指这一行为所引起的客观结果,包括对他人和周围社会实际发生作用的一切影响和后果。在传播学研究领域,传播效果这个概念也具有下述双重含义:一是预设的传播效果。它指带有说服动机的传播行为在受传者身上引起的心理、态度和行为的变化,这就是所谓的说服性传播。二是预设之外的传播效果。这种传播效果指的是,传播活动尤其是基于报刊、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的传播活动对受传者和社会所产

15、生的一切影响和结果的总体。三、文化传播的趋势与意义 文化在满足人类生存需要方面的表现是,人类总是在可能的条件下,选取更适宜生存、更具优越性的文化来弥补现有文化的不足。而文化的传播无疑为人类提供了这样的平台。在文化传播中,人类会主动模仿、学习自身之外的先进文化,先进文化就逐渐成为人类生存的基本方式。由此,文化传播推动了人类文化的融合性发展。但是,文化传播对人类文化交流碰撞的促进作用,一旦达到某个高度,便长时期停滞不前。如因纽特人有一种极具特色的高度适应北极生态环境的文化,但它至今没有发生过重大变化,这是因为因纽特人没有受到外在文化的影响。在新的技术条件和社会环境之下,文化传播将进一步拓展,促进多

16、元文化的生成和发展,同时加速全球化进程。可以说,在未来很长的历史时期内,文化传播将成为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动力和关键性要素。四、文化传播的基本特性(一)社会性 人类的文化传播活动从来都不是在“真空”中进行的,也不是一种本能反应和自然现象。换言之,文化传播活动从来都是社会性的,因为传播活动从本质上就是在人与人之间进行的一种社会活动。没有“人”这个一切传播行为的主体,文化传播活动就不能成立。而同时,人是社会的人,社会也是人的社会,因此,所有文化传播活动在本质上都是社会性的。1、文化传播活动的社会特质作为社会成员,不论是传播者、把关人,还是中介者、接受者,他们都有思想、有感情、有立场、有信仰

17、,并生活在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之中。传播活动中所有的行为主体,都是隶属于一定的群体、集团、阶级的人。2、文化社会传播的创造性文化社会传播活动是人与人之间进行的一种自己自愿、自责自控、自知自发的信息传播活动,是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的。也就是说,文化传播活动的参与者,不论其行为是对还是错、是善还是恶,他们对自己的传播目的和过程有清楚的认识,所采取的传播计划和传播方式也是出于其主观选择。四、文化传播的基本特性(二)抽象性 文化传播在基础层面就是为人际传播,而人际传播的本质就是对话。在对话中,语言是直接符号,文字则是间接符号。文字媒介给人际传播带来了时间上的延迟性和空间上的拓展性,同时也把人际传播引向了隔膜

18、和疏离。这种基于文字符号传播的社会文化活动,必然具有一定抽象性。1、文化符号具有一般信号所不具备的抽象能力(1)符号是表示某事、某物、某条件存在与否的信息。符号的特点是将复杂现象用简单的方法表示,使要理解的内容更为简单、更为易懂。内容与信号一一对应,并随时变化,变化的范围也较窄。(2)符号单独存在于传播参与者之间,表达某种意义。符号不仅表示某事、某物、某条件的存在与否,它还使人能够引出指说对象的概念。符号分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两种。符号的外延意义是指符号透过概念和客体之间的代表性关系,较具客观性。而符号的内涵意义是指符号和观念之间的评价性关系,常受感情等主观因素的影响。四、文化传播的基本特性(

19、二)抽象性 文化传播在基础层面就是为人际传播,而人际传播的本质就是对话。在对话中,语言是直接符号,文字则是间接符号。文字媒介给人际传播带来了时间上的延迟性和空间上的拓展性,同时也把人际传播引向了隔膜和疏离。这种基于文字符号传播的社会文化活动,必然具有一定抽象性。2、符号与信号的区别(1)信号活动一般只能在相当固定的时空场合,并结合特定的客观事物进行。如果离开当下时空的特定条件,信号就变得毫无意义了。而符号则具有超越时空的力量,人所创造的符号已经约定俗成,可以在广阔的空间范围和久远的时间范围内发挥作用。信号可以通过生物遗传的方法掌握,而符号则只有在社会生活中才能掌握和运用。(2)符号可以表达信号

20、无法表示的各种抽象概念,可以用来表示事物表象遮盖下的性质、特征和范围。符号具有信号无法具备的抽象能力。四、文化传播的基本特性(三)互动性 文化传播的过程,是文化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符号汇聚的过程和信息共享的过程,也是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尊重、相互协作,共同完成沟通、传播的过程。1、文化传播过程的协同互动没有传播活动参与者之间的协同与互动,传播过程便不复存在。所以,如果认为文化传播是完全单向的或单方面的、某人独立完成的,这种观点将难以成立。传而求通,文化传播首先是双向性的;其次是互动性的;再次是共同性的;最后是协作性的。2、互动性文化传播的价值在新的技术条件下,网络媒体传、受双方互动交

21、流,孕育了一种新的文化传播表现形式:互动性文化传播。互动性文化传播具有传、受双方互动交流的特质,具有即时性、空间无限性和广泛参与性,具有现场(超)文本互动和二度传播效能。互动性文化传播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热点、焦点的特别关注,在于体现受众对社会事件的参与价值。四、文化传播的基本特性(四)目的性 人类的文化传播活动从来不会是无目的和无计划的,也就是说,人类的文化传播活动不是受本能所驱使,而是在一定意识的支配下有目的、有动机和有对象的活动。1、明显的或隐蔽的目的性文化传播活动的发生、运行、终止的全部过程,无不带有明显的或隐蔽的目的性。文化传播者在进行文化传播活动之前就制定出活动的计划、步骤和蓝图。这是

22、其他动物所不能比拟的。可以说,人类是世界上唯一能按照自己的计划去追求目的的高等动物。2、说服性传播的意图性说服又称劝服,指的是文化传播者试图通过传递某种信息,来影响和改变受传者态度、观念、价值和行为的文化传播活动。个人之间的劝说、企业的广告公关、大众传播与宣传等,都属于典型的说服性文化传播活动。所以,说服效果是文化传播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因此,信源的可信性、传播内容、传播方法和技巧以及受传者的个人和社会属性都是影响说服效果的重要因素。四、文化传播的基本特性(五)历史性 信息是人类的基本需要,而文化传播则是满足人类基本需要的基本手段。信息需要的永恒性导致了信息传播的永恒性,而信息传播的永恒性又

23、沉淀为信息传播的历史性。1、文化传播是永恒的人类活动文化传播不是暂时的社会现象,而是长久、永恒的人类活动。不同领域、不同类型的文化传播活动还具有不同的特性。2、文化传播的历史性考察在人类文明史上,大概找不到比传播更久远的历史。人类文明的不断开拓、不断扩大,促进了人类的社会化进程。可以说,没有传播,就没有人类、没有社会、没有文明史。第三节第三节文化传播学的研究对象文化传播学的研究对象 一、文化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任何学科的成立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1)特定的研究对象(2)相对独立的理论体系(3)独特的概念范畴(4)相应的研究方法。一、文化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关于文化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中外学术界各有争议

24、。下面我们简要介绍几种主要的观点。其一,研究“人”的传播活动。其研究重点是那些人与人之间的文化信息传播活动,也就是“人与人之间如何借文化传播的作用而建立一定的关系”。正如施拉姆在其传播学概论中所指出的:“我们研究传播时,我们也研究人研究人与人的关系以及与他们所属的集团、组织和社会的关系,研究他们怎样相互影响、怎样告知他人和被他人告知、怎样教别人和受别人教、怎样制造快乐和享受娱乐。要了解人类传播,我们必须了解人是怎样相互建立起联系的。”一、文化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关于文化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中外学术界各有争议。下面我们简要介绍几种主要的观点。其二,研究“文化传播”的过程。文化传播学不仅要考察各个具体的

25、文化传播过程,而且还要考察过程与过程的相互联系,考察文化传播活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一、文化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关于文化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中外学术界各有争议。下面我们简要介绍几种主要的观点。其三,研究信息传递的机理与作用机制。现实生活中,尤其是在当今社会,人与其所处环境之间的文化信息传播已不仅局限于人与人之间,而且还包含着人机系统内的文化信息传递。“人机系统内的文化信息传递”或计算机、人工智能、机器人领域的文化信息传递过程也是文化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之一。一、文化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关于文化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中外学术界各有争议。下面我们简要介绍几种主要的观点。其四,文化传播学要研究社会信息传播关系现象、社会

26、信息传播意识现象。所谓文化传播关系指的是文化传播活动各相关要素之间的联系。文化传播关系既有内部关系,又有外部关系。内部关系指的是文化传播活动各参与要素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作用;外部关系指的是文化传播活动与文化传播环境相关要素的关系。所谓社会信文化息传播意识指的是人们对文化传播现象进行的反应、认识、探索和思考。文化传播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传播现象的反映。文化传播研究、文化传播理论、文化传播心理等,都属于文化传播意识现象的范畴。因此,社会信息传播关系现象、社会信息传播意识现象,构成了文化传播学研究对象的重要方面。本章关键词【文化】文化是在人类进化过程中衍生出来或创造出来的。自然存在物不是文化,只有经过人

27、类有意无意加工制作出来的东西才是文化。例如:吐痰不是文化,吐痰入盂才是文化;水不是文化,水库才是文化;石头不是文化,石器才是文化;等等。文化是后天习得的。男男女女不是文化,“男女授受不亲”或男女恋爱才是文化。前者是遗传的,后者是习得的。文化的一切方面从语言、习惯、风俗、道德一直到科学知识、技术等都是后天学习得到的。文化是共有的。文化是人类共同创造的社会性产物,它必须为一个社会或群体的全体成员共同接受和遵循才能成为文化。纯属个人私有的东西,如不为社会成员所理解和接受的个人怪癖等则不是文化。文化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动态过程。每一代人都出生在一定的文化环境之中,并且自然地从上一代人那里继承了传统文化。同

28、时,每一代人都根据自己的经验和需要对传统文化加以改造,在传统文化中注入新的内容,抛弃那些过时的部分。文化具有民族性和特定的阶级性。文化往往是以民族的形式出现的。一个民族使用共同的语言、遵守共同的风俗习惯、养成共同的心理素质和性格,此即民族文化的表现。在分裂为阶级的社会中,由于各阶级所处的物质生活条件不同,社会地位不同,因而他们的价值观、信仰、习惯和生活方式也不同,出现了各阶级之间的文化差异。本章关键词【传播】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传播必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从传播的社会关系性而言,它又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传播成立的重要前提之一是传、受双方必须要有共同的意义空间

29、。广义上,共同的意义空间主要是人们大体一致或相接近的生活经验和文化背景。总之,传播是一种行为,也是一种过程、一个系统。【文化传播学】文化传播学是近年来兴起的一门新兴学科,周晓明教授将其定义为“研究人类文化传播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它是汉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艺术学、戏剧影视学等多学科交叉的结果。文化传播学是20世纪五十年代前后产生并逐步发展成为一个独立学科的。文化传播的分支理论,是以传播作为研究文化的入口,洞察人类的文化行为,这些理论来源很多,有人类学的、社会学的、文化学的、文学的、新闻传播学的、艺术学的、历史学的,但文化传播学的任务不仅仅是洞察人的文化行为,还在于研究他们如何传播和分享这些文化行为。思考题1、从文化传播方式的角度分析人类对环境的认知与把握。2、试分析文化传播对提高国家国际地位的作用。3、举例说明技术革命与新媒体在文化传播中的应用。参考书目1、胡正荣,殷鹏,张磊 传播学总论2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2、陈建宪文化学教程2版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3、申凡传播学原理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24、邵培仁,海阔 大众媒介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


163文库-Www.163Wenku.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