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传统文化与人力资源跨文化的人力资源管理,现在是一跨文化的人力资源管理,现在是一个热门话题。最早提出这个问题的是美个热门话题。最早提出这个问题的是美国的一些学者,由于跨国公司越来越普国的一些学者,由于跨国公司越来越普遍,他们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就遇到遍,他们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就遇到了这样的问题。包括美国本土的许多企了这样的问题。包括美国本土的许多企业组织,聚集了世界各地的大批优秀人业组织,聚集了世界各地的大批优秀人力资源。对他们的管理也有文化的因素。力资源。对他们的管理也有文化的因素。中国传统文化与人力资源我国加入以后,在管理的各我国加入以后,在管理的各个方面都要逐步向国际标准靠拢,人力个
2、方面都要逐步向国际标准靠拢,人力资源管理同样如此,因此研究跨国文化资源管理同样如此,因此研究跨国文化的人力资源管理必不可少,许多版本的的人力资源管理必不可少,许多版本的教材也都专门有章节阐述跨国文化的人教材也都专门有章节阐述跨国文化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我们本章专门讨论中力资源管理问题,我们本章专门讨论中国文化背景下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是国文化背景下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是基于这样的思考。基于这样的思考。中国传统文化与人力资源从学科角度看,人力资源管理从学科角度看,人力资源管理是从西方引进的,因此其中的绝大部分是从西方引进的,因此其中的绝大部分观点都是西方文化背景下的思考和结果。观点都是西方文化背
3、景下的思考和结果。虽然我在讲授中力图结合中国的实际情虽然我在讲授中力图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坚持况坚持“洋为中用洋为中用”的原则,但毕竟缺乏的原则,但毕竟缺乏系统地研究。系统地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与人力资源中国文化(尤其是传统文化)中,中国文化(尤其是传统文化)中,关于选拔人、任用人、培养人的内容十关于选拔人、任用人、培养人的内容十分丰富。从这个角度看,中国应是世界分丰富。从这个角度看,中国应是世界上最早有上最早有“人的管理人的管理”的国家之一,从孔的国家之一,从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庄子到韩非子,子、孟子、荀子、老子、庄子到韩非子,都对都对“人的培养、使用、甄别人的培养、使用、甄别”有大量研有大
4、量研究,而这些宝贵的历史财富,并没有引究,而这些宝贵的历史财富,并没有引起人力资源管理研究者的足够重视。起人力资源管理研究者的足够重视。中国传统文化与人力资源在目前我国的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在目前我国的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中,盲目崇洋媚外,诋毁本土文化的现中,盲目崇洋媚外,诋毁本土文化的现象处处存在。许多人即使在谈到本土的象处处存在。许多人即使在谈到本土的文化时,也常常是以他人之长攻己之短,文化时,也常常是以他人之长攻己之短,大有大有“中国文化的存在是一种错误中国文化的存在是一种错误”的感的感觉,甚至将中国社会,经济的落后归因觉,甚至将中国社会,经济的落后归因于中国的文化。这是违背科学规律的,于中
5、国的文化。这是违背科学规律的,弄不好就会出现人力资源管理这样弄不好就会出现人力资源管理这样“洋花洋花”由于由于“水土不服水土不服”而凋零、枯萎。而凋零、枯萎。中国传统文化与人力资源对于我们学习者来谈,本土文化背对于我们学习者来谈,本土文化背竟下的人力资源管理如果研究不好,学竟下的人力资源管理如果研究不好,学习外域文化背景下的人力资源管理何用习外域文化背景下的人力资源管理何用之有?中国古代笑话之有?中国古代笑话“屠龙术屠龙术”就一针见就一针见血地说明了这一问题。对于我们来说,血地说明了这一问题。对于我们来说,绝大多数人毕竟会在本土从事人力资源绝大多数人毕竟会在本土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或实践。管
6、理的研究或实践。中国传统文化与人力资源关于文化的概念和基本含义,我们在组关于文化的概念和基本含义,我们在组织行为学中已经详细地进行了讨论。在这里织行为学中已经详细地进行了讨论。在这里我们不再重复,直接讨论中国文化的一般特点。我们不再重复,直接讨论中国文化的一般特点。对于中国文化的特点,我们大家都能说出一些,对于中国文化的特点,我们大家都能说出一些,但比较全面、准确地加以概括却是一件很难的但比较全面、准确地加以概括却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既使我们身在其事情。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既使我们身在其中也难以客观地加以概括。用西方学者的分析中也难以客观地加以概括。用西方学者的分析方法(如克
7、拉克洪斯托特柏克的六维度分析方法(如克拉克洪斯托特柏克的六维度分析法、霍夫斯塔德的四维度分析方法)虽然可以法、霍夫斯塔德的四维度分析方法)虽然可以让我们在分析文化差异的问题上感到轻松一些,让我们在分析文化差异的问题上感到轻松一些,中国传统文化与人力资源但也很难说有多么准确,但也很难说有多么准确,“事物是事物是一个矛盾体一个矛盾体”的哲学观点,用来说明的哲学观点,用来说明“文化文化”再恰当不过了。所以,我们只再恰当不过了。所以,我们只能讨论中国文化关于人性理论,理想人能讨论中国文化关于人性理论,理想人格,成人之道和学习理论几个方面的问格,成人之道和学习理论几个方面的问题,而不是从文化学角度讨论文
8、化。题,而不是从文化学角度讨论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与人力资源(一)、儒家文化(一)、儒家文化儒家文化以孔子、孟子、荀子为代儒家文化以孔子、孟子、荀子为代表人物,俗称表人物,俗称“孔孟之道孔孟之道”。中国传统文化与人力资源孔子名丘,字仲尼,行二;出生于公元前孔子名丘,字仲尼,行二;出生于公元前551年,逝于公元前年,逝于公元前479年,鲁国陬邑人(今年,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大思想家,政治活动家和教育家,山东曲阜),大思想家,政治活动家和教育家,是中国儒家的开创者,孔子学识渊博,是大学是中国儒家的开创者,孔子学识渊博,是大学问家,他一生都企图从事实际政治活动(周游问家,他一生都企图从事实际政治
9、活动(周游列国),由于未被任用转而致力于教育和古代列国),由于未被任用转而致力于教育和古代典籍的整理,相传他典籍的整理,相传他“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他的主要思想记录在其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其他的主要思想记录在其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其言行的论语之中。言行的论语之中。中国传统文化与人力资源“性相近,习相远性相近,习相远”的人性论的人性论孔子没有直接关于人性假设的谈论,孔子没有直接关于人性假设的谈论,只是认为只是认为“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性相近也,习相远也”。美。美国汉学家黄仁宇认为孔子倾向于国汉学家黄仁宇认为孔子倾向于“性恶性恶论论”;但更多的人认为孔子主张;但更多的人认为孔子主
10、张“性善性善论论”,因为他强调,因为他强调“以德治国以德治国”。孔子。孔子对人的后天成长环境及道德实践(即对人的后天成长环境及道德实践(即“习习”)非常重视,)非常重视,“孟母三迁孟母三迁”的传的传说为其提供了佐证。说为其提供了佐证。中国传统文化与人力资源孔子认为,理想的人格包括以下特征孔子认为,理想的人格包括以下特征第一、德:第一、德:“仁爱为本仁爱为本”。孔子的人格理论。孔子的人格理论核心是核心是“仁仁”,“仁者,爱人仁者,爱人”。“爱人爱人”不只是不只是“爱亲爱亲”,包括爱所有的人。,包括爱所有的人。这是一种这是一种“泛爱泛爱”。孔子的马厩起火了,他回来。孔子的马厩起火了,他回来后问到:
11、后问到:“伤人了吗?伤人了吗?”,不问马。另外,孔子,不问马。另外,孔子强调强调“忠忠”,即,即“以诚待人以诚待人”。第三,孔子强调的。第三,孔子强调的“爱人爱人”不是不分善恶,做老好人。不是不分善恶,做老好人。中国传统文化与人力资源“知者不惑知者不惑”。“知知”指理性的智慧,是指理性的智慧,是人格的第二个因素。孔子认为,人格的第二个因素。孔子认为,“仁仁”和和“知知”是联系在一起的。认为人如果不学习,就是联系在一起的。认为人如果不学习,就会会“愚愚”,就会不,就会不“知人知人”(人与个人之间的(人与个人之间的的伦理关系)。怎么学习呢?那就是的伦理关系)。怎么学习呢?那就是“学而学而时习之时习
12、之”,“温故而知新温故而知新”。中国传统文化与人力资源“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不降其志、不辱其身”。“志志”是指是指人的人的“独立人格独立人格”和和“自由意志自由意志”。孔子主。孔子主张刚直不阿,见义而勇。张刚直不阿,见义而勇。中国传统文化与人力资源“仁者安仁仁者安仁”。“美美”指审美意识和艺指审美意识和艺术情趣。孔子认为人的术情趣。孔子认为人的“美美”是和是和“仁仁”联联系在一起的,并没有把系在一起的,并没有把“美美”作为独立的作为独立的因素。因素。“仁者安仁仁者安仁”强调的是一种价值取强调的是一种价值取向,主张仁者应以向,主张仁者应以“求仁而得仁求仁而得仁”,但,但“安安”并不是并不是“安贫乐
13、道安贫乐道”,为了,为了“仁仁”可以可以“杀身杀身以成仁以成仁”。中国传统文化与人力资源孔子的成人之道:孔子的成人之道:“志于道,据于德,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依于仁,游于艺”。这实际是指出了。这实际是指出了“成成人人”的几个环节。的几个环节。“志于道志于道”是指确立目标;是指确立目标;“道道”为一为一种境界;种境界;“据于德据于德”是指具体的行为准则。子是指具体的行为准则。子贡的解释是贡的解释是“温、良、恭、俭、让温、良、恭、俭、让”,孔,孔子自己认为是子自己认为是“恭、宽、信、敏、惠恭、宽、信、敏、惠”。中国传统文化与人力资源“依于仁依于仁”是指是指“五德五德”的内在根据是的内在根
14、据是“仁仁”;“游于艺游于艺”是强调艺术审美活动对是强调艺术审美活动对“成人成人”的陶冶作用。的陶冶作用。另外,孔子认为另外,孔子认为“成人成人”具有多样性,所具有多样性,所以主张并实施以主张并实施“因材施教因材施教”。中国传统文化与人力资源孟子(约公元前孟子(约公元前372前前289年),年),名轲,鲁国邹邑(山东邹县)人。孟子名轲,鲁国邹邑(山东邹县)人。孟子之所以成为思想家,与其母亲教子有方之所以成为思想家,与其母亲教子有方密切相关。密切相关。“孟母三迁孟母三迁”、“孟母断织孟母断织”为为之佐证。孟子的主要思想在孟子中。之佐证。孟子的主要思想在孟子中。中国传统文化与人力资源孟子认为,人之
15、所为孟子认为,人之所为“人人”,是因为人具有,是因为人具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而他们又分别是而他们又分别是“仁、义、礼、智仁、义、礼、智”之之“端端”。“四心四心”若火之始燃,泉水之始流,只要将其扩若火之始燃,泉水之始流,只要将其扩而充之,便可成为而充之,便可成为“仁、义、礼、智仁、义、礼、智”四德。四德。孟子认为,人的四个善端是天生的,但可孟子认为,人的四个善端是天生的,但可能由于环境的因素而能由于环境的因素而“人不为善人不为善”,所以,所以“人性人性”是可以塑造的。是可以塑造的。中国传统文化与人力资源孟子认为,理想的人格是孟子认
16、为,理想的人格是“仁仁”与与“义义”的统一。君子之所以为的统一。君子之所以为“君子君子”,是因为,是因为“以仁存心以仁存心”,如果再,如果再“行由义路行由义路”,即能,即能达到道德的最高境界。另外。孟子强调达到道德的最高境界。另外。孟子强调人格的完美性,指出,人格的完美性,指出,“充实之谓美充实之谓美”。“充实充实”是指一种进取,向上的精神。而是指一种进取,向上的精神。而大丈夫的理想道德情操则是大丈夫的理想道德情操则是“富贵不能淫,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中国传统文化与人力资源孟子认为人具善端,所以孟子认为人具善端,所以“成人成人”之之道就是道就是“存心、养
17、心、养气存心、养心、养气”。他的。他的“成人成人”之道就是将之道就是将“善端善端”保持下去并发扬光大。保持下去并发扬光大。他说,有的人丢失了自家的鸡犬一定要他说,有的人丢失了自家的鸡犬一定要找回来,而丢失了找回来,而丢失了“善端善端”却不知道去找,却不知道去找,“哀哉!哀哉!”中国传统文化与人力资源孟子认为,做学问就是孟子认为,做学问就是“求其放心而求其放心而已矣已矣”,即把自己丢失的善性找回来。所,即把自己丢失的善性找回来。所以以“存心养性存心养性”是君子的安命立命之本。是君子的安命立命之本。而具体的做法就是而具体的做法就是“寡欲寡欲”。中国传统文化与人力资源在道德实践上,孟子主张在道德实践
18、上,孟子主张“反身而反身而诚诚”。“诚诚”是很高的精神境界,是天道;是很高的精神境界,是天道;而而“思诚思诚”是人道(即自我反省)。所以是人道(即自我反省)。所以他认为,人只要时时反省自己(内求的他认为,人只要时时反省自己(内求的含义),事情没做好是不是自己的动机含义),事情没做好是不是自己的动机端正,并且要真心实意,一心一意地端正,并且要真心实意,一心一意地“内内求求”,就能达到,就能达到“至诚至诚”的境界。的境界。中国传统文化与人力资源孟子认为,在孟子认为,在“反身至诚反身至诚”的过程中,的过程中,强调强调“志志”的重要性和的重要性和“气气”的重要性。的重要性。“志志”为为“志向志向”,“
19、气气”为一种精神力量。他认为一种精神力量。他认为道德生活具有主观能动性,而且是一为道德生活具有主观能动性,而且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个日积月累的过程。中国传统文化与人力资源孟子强调道德修养过程中要不断地孟子强调道德修养过程中要不断地学习,而这种学习必须是刻苦钻研,深学习,而这种学习必须是刻苦钻研,深刻体会。他认为,学习应有主动性,即刻体会。他认为,学习应有主动性,即“自求自求”;学习是有规律的,同时要讲学;学习是有规律的,同时要讲学习方法。只有把学到的融会贯通才会变习方法。只有把学到的融会贯通才会变成自己的所得。成自己的所得。中国传统文化与人力资源荀子(公元前荀子(公元前311前前230年),
20、名年),名况,字卿,赵国人,荀子即继承了孔子况,字卿,赵国人,荀子即继承了孔子的思想,又不拘泥于儒家学说,成为先的思想,又不拘泥于儒家学说,成为先秦的著名学者和思想家,是儒家大师,秦的著名学者和思想家,是儒家大师,他的主要思想体现在荀子中。他的主要思想体现在荀子中。中国传统文化与人力资源荀子认为人性是荀子认为人性是“恶恶”的。他认为,的。他认为,“性性”是是天生的,天生的,“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伪伪”是是“人人为为”,即经过学习思考,发挥人的能动作用而,即经过学习思考,发挥人的能动作用而形成的。所以天赋的道德观念是不存在的。荀形成的。所以天赋的道德观念是不存在的。荀子认为
21、,人性子认为,人性“好利恶害好利恶害”,这是人的自然属性。,这是人的自然属性。但是,如果听任人的这些自然属性的自由发展,但是,如果听任人的这些自然属性的自由发展,就会产生争夺、残杀、淫乱等不道德行为,故就会产生争夺、残杀、淫乱等不道德行为,故而应该而应该“隆礼隆礼”。荀子的。荀子的“礼礼”的意思是指控制人的意思是指控制人的欲求的规则。的欲求的规则。中国传统文化与人力资源荀子的理想人格是在孔、孟人格思荀子的理想人格是在孔、孟人格思想的基础上加入了想的基础上加入了“法法”的内容。的内容。中国传统文化与人力资源l荀子认为,真正的人格是完全而纯粹的,他说,荀子认为,真正的人格是完全而纯粹的,他说,就像
22、射箭,百发一未中,不能谓之就像射箭,百发一未中,不能谓之“善射善射”;就;就像行路,差半步未至,不能谓之像行路,差半步未至,不能谓之“善驭善驭”;就像;就像学习,不通事理,仁义不一,不能谓之学习,不通事理,仁义不一,不能谓之“善学善学”。而君子而君子“不全不粹不全不粹”,人格,人格“不足以为美也不足以为美也”。而。而要达到人格修养的极点,取决于他是否对于要达到人格修养的极点,取决于他是否对于“道道”(仁义)的喜好就如(仁义)的喜好就如“目好五色,耳好五目好五色,耳好五音,口好五味音,口好五味”那样自然而非勉强为之。荀子那样自然而非勉强为之。荀子认为,人格的内在品性应与认为,人格的内在品性应与“
23、法法”联系起来。联系起来。“法法”是规范制度,法律条文。是规范制度,法律条文。中国传统文化与人力资源l荀子的荀子的“成人之道成人之道”与孟子的与孟子的“成人之道成人之道”强调的正好是两个极端。孟子强调内在强调的正好是两个极端。孟子强调内在的主观作用,荀子强调自我的后天发展。的主观作用,荀子强调自我的后天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与人力资源l荀子认为,人性虽是恶的,但只要举止荀子认为,人性虽是恶的,但只要举止行为(注错)得当且长此以往,变成行为(注错)得当且长此以往,变成“习习俗俗”就会成为君子。他说,长期种地则为就会成为君子。他说,长期种地则为农夫,长期削木则为木匠,长期贩货则农夫,长期削木则为木匠,
24、长期贩货则为商人,长期积礼仪则为君子。就像为商人,长期积礼仪则为君子。就像“工工匠之子莫不断事匠之子莫不断事”,人们,人们“居楚而楚,居居楚而楚,居越而越,居夏而夏,是非天性也,积靡越而越,居夏而夏,是非天性也,积靡(摩)使然也(摩)使然也”。中国传统文化与人力资源l由于上述原因,荀子认为,人人都有成为由于上述原因,荀子认为,人人都有成为圣人的可能。圣人的可能。“故小人可为君子而不肯为君故小人可为君子而不肯为君子,君子可以为小人而不肯为小人子,君子可以为小人而不肯为小人”,“小小人君子者,未尝不可以相为也,然而不相人君子者,未尝不可以相为也,然而不相为者,可以而不可使也为者,可以而不可使也”。
25、中国传统文化与人力资源l“成人成人”之道在于学习,之道在于学习,“学不可以已学不可以已”。而学的目的在于而学的目的在于“行行”。但学习是一个过。但学习是一个过程,应该注重程,应该注重“积积”,即锲而不舍。劝,即锲而不舍。劝学中,有一段这样的话:学中,有一段这样的话:l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流,无以成江海;中国传统文化与人力资源l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26、;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螾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金石可镂;螾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中国传统文化与人力资源l荀子还研究了用人之道。他认为,人才荀子还研究了用人之道。他认为,人才的选拔和任用非常重要,的选拔和任用非常重要,“得其人得其人”,则,则存;失其人,则亡。这是君子之道,他存;失其人,则亡。这是君子之道,他主张主张“论德而定次,重能而授官论德而定次,重能而授官”,“贤人贤人不得次而举,罢不能不待须而废不得次而举,罢不能不待须而废”。中国传统文化与人力资源l儒家文化对中国的影响远不
27、是我们通过儒家文化对中国的影响远不是我们通过几篇文章,几本书就能说清楚的,更不几篇文章,几本书就能说清楚的,更不是我们通过几次课就能弄清楚的,是我们通过几次课就能弄清楚的,“文革文革”时期,我们甚至用时期,我们甚至用“孔孟之道孔孟之道”的思维方的思维方式,观念观点去批式,观念观点去批“孔孟之道孔孟之道”,正说明,正说明这一点。这一点。中国传统文化与人力资源l道家文化以老子和庄子为代表,俗称道家文化以老子和庄子为代表,俗称“老老庄庄”。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第二大学派。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第二大学派。中国传统文化与人力资源l老子是道家的创始人。关于他的生平事老子是道家的创始人。关于他的生平事迹已难考证
28、。约生于公元前迹已难考证。约生于公元前580年,逝于年,逝于公元前公元前500年,主要思想收集在老子年,主要思想收集在老子一书中。史记记载,孔子曾向老子一书中。史记记载,孔子曾向老子请教过。老子最主要的思想是将天、地、请教过。老子最主要的思想是将天、地、人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老子姓李,人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老子姓李,名耳、字聃。名耳、字聃。“无为而治,清静无为无为而治,清静无为”是是他的典型观点。他的典型观点。中国传统文化与人力资源l老子认为,老子认为,“明自然之道和守自然之道明自然之道和守自然之道”就是人性。就是人性。l“见素见素”:没染色的丝叫:没染色的丝叫“素素”,“见素见素”就就是
29、明自然之道。是明自然之道。“抱朴抱朴”:没经过雕刻的:没经过雕刻的木叫木叫“朴朴”,“抱朴抱朴”就是守自然之道。就是守自然之道。“朴朴素素”即为事物的本色。即为事物的本色。中国传统文化与人力资源l老子认为,宇宙间的一切都是自然的,老子认为,宇宙间的一切都是自然的,人的本性也是自然的。老子的人的本性也是自然的。老子的“见素抱朴见素抱朴”观点认为,最高道德境界的人就如像是观点认为,最高道德境界的人就如像是刚出生的婴儿,刚出生的婴儿,“内心无利害内心无利害”,心平气,心平气和,精气充足,生命力蓬勃。所以,人和,精气充足,生命力蓬勃。所以,人性无善恶之规定,没有先天的道德属性,性无善恶之规定,没有先天
30、的道德属性,而人的社会化过程便出现了而人的社会化过程便出现了“善善”或或“恶恶”,这是人的自然属性的异化,认为这是人的自然属性的异化,认为“返朴归返朴归真真”便是成人之道。便是成人之道。中国传统文化与人力资源l老子认为,德是道的体用,道是体、德老子认为,德是道的体用,道是体、德为用。道以宇宙、自然为对象,德以社为用。道以宇宙、自然为对象,德以社会、人生为对象。会、人生为对象。“以德不德,是以有以德不德,是以有德德”,即持,即持“上德上德”的人无自持有德但却有的人无自持有德但却有德;持德;持“下德下德”的人自持有德却无德;持的人自持有德却无德;持“上德上德”的人顺应自然无所求无所为;持的人顺应自
31、然无所求无所为;持“下德下德”的人却故意表现他的德。从这里的人却故意表现他的德。从这里也可以发现老子的也可以发现老子的“无为无为”思想。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与人力资源l而而“上德若谷,无弃人物上德若谷,无弃人物”,即,即“上德上德”的的人心灵人心灵“虚明宁静,无私无欲虚明宁静,无私无欲”。要达到。要达到“上德上德”的目标,必须少私寡欲。达到的目标,必须少私寡欲。达到“上上德德”以后,人就能豁达大度,包容万物,以后,人就能豁达大度,包容万物,进而能够以善对不善之人,即进而能够以善对不善之人,即“无弃人无弃人”也能珍惜万物,即也能珍惜万物,即“无弃物无弃物”。中国传统文化与人力资源l老子认为,要达到
32、老子认为,要达到“上德不德上德不德”的理想人的理想人格,必须格,必须“少私寡欲少私寡欲”。根据这一原则,。根据这一原则,老子指出道德修养的老子指出道德修养的“三宝三宝”。其中一是。其中一是“啬啬”,即,即“节俭节俭”,二是,二是“知足不辱,知止知足不辱,知止不殆不殆”。“守柔处弱守柔处弱”是让人们审时度势,是让人们审时度势,以柔克刚。以柔克刚。中国传统文化与人力资源l、“善用人者,为之下善用人者,为之下”;“为之下为之下”意意思是对下谦和。这是不与人相争的德,思是对下谦和。这是不与人相争的德,是善于用他人之力的力。是善于用他人之力的力。“为之下为之下”便能便能使下使下“尽忠尽忠”,才能取信于贤
33、,才能唯才,才能取信于贤,才能唯才是尊。是尊。中国传统文化与人力资源l、“兵者不祥之器兵者不祥之器”。老子视兵器为不。老子视兵器为不祥之物,反对武力,反对战争,主张以祥之物,反对武力,反对战争,主张以德治天下。即君子治理天下,最好不用德治天下。即君子治理天下,最好不用“兵器兵器”,不得已才用。我们可以理解为,不得已才用。我们可以理解为在管理过程中,谨慎使用在管理过程中,谨慎使用“惩罚惩罚”。中国传统文化与人力资源l、“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意思是说,。意思是说,善于捆绑的人,虽不用绳索,但都捆绑善于捆绑的人,虽不用绳索,但都捆绑得更牢,而且无法解开,因为本来就没得更牢,而且无
34、法解开,因为本来就没有有“结结”。在用人问题上可理解为留人留。在用人问题上可理解为留人留心,让他无走之心。在管理上靠规章制心,让他无走之心。在管理上靠规章制度不如靠企业文化。度不如靠企业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与人力资源l庄子(约公元前庄子(约公元前369前前286年),名周,年),名周,战国时期宋国人,主要思想体现在庄战国时期宋国人,主要思想体现在庄子一书中。子一书中。中国传统文化与人力资源l庄子认为人和自然万物一样,只是庄子认为人和自然万物一样,只是“造化造化”之功的一物而已。这和儒家的仁义道德之功的一物而已。这和儒家的仁义道德是相反的。所以应当是相反的。所以应当“尊重人性尊重人性”,以人,以人
35、为本。庄子的人性学说中,把社会罪恶为本。庄子的人性学说中,把社会罪恶归于礼乐仁义,把物质文明的进步和人归于礼乐仁义,把物质文明的进步和人的素朴本性对立起来,召唤人们的素朴本性对立起来,召唤人们“返回自返回自然然”。中国传统文化与人力资源l庄子认为,理想的人格应该是超越人生庄子认为,理想的人格应该是超越人生困境的精神状态。人生困境包括生与死困境的精神状态。人生困境包括生与死的自然大限,时与命的社会约束,情与的自然大限,时与命的社会约束,情与欲的个性障碍。如此,则是欲的个性障碍。如此,则是“真人真人”(至(至人、圣人、德人、大人、天人、全人)人、圣人、德人、大人、天人、全人)庄子的理想人格的精神境
36、界虽具有真实庄子的理想人格的精神境界虽具有真实性,但更多的是理想性、幻想性。性,但更多的是理想性、幻想性。中国传统文化与人力资源l“全生葆真,顺世安命全生葆真,顺世安命”的成人之道。庄子的的成人之道。庄子的理想人格追求无待、无累、无患的绝对精神自理想人格追求无待、无累、无患的绝对精神自由,因此在精神修养上应由,因此在精神修养上应“全生葆真全生葆真”,在处世,在处世方法上方法上“顺世安命顺世安命”。意思是说,精神修养上恬。意思是说,精神修养上恬淡无欲,去知与故(去除智巧与作为,与大自淡无欲,去知与故(去除智巧与作为,与大自然保持和谐),体道,最终达到一种然保持和谐),体道,最终达到一种“不生不不
37、生不死死”的境界。而的境界。而“顺世安命顺世安命”的意思是游于的意思是游于“有用有用”与与“无用无用”之间,之间,“处于材与不材之间处于材与不材之间”。因为。因为“有用有用”和和“无用无用”,“材材”和和“不材不材”都会招致杀身都会招致杀身之祸。之祸。中国传统文化与人力资源l法家文化以韩非子为代表。韩非(约公法家文化以韩非子为代表。韩非(约公元前元前280年前年前233年),韩国的公子,年),韩国的公子,思想家,是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思想家,是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主要思想体现在韩非子中。他的主要思想体现在韩非子中。中国传统文化与人力资源l韩非认为,韩非认为,“自为自利自为自利”是人
38、的天性。这是人的天性。这实际上是说,人的本性是自私的,但并实际上是说,人的本性是自私的,但并没有没有“善恶善恶”之分。所以,之分。所以,“因人之情因人之情”也也是治理国家的出发点。因为是治理国家的出发点。因为“自为自利自为自利”是是“自然人性自然人性”,应通过严刑峻法整治犯,应通过严刑峻法整治犯禁者,通过各种名利诱导民众,满足其禁者,通过各种名利诱导民众,满足其欲望。欲望。中国传统文化与人力资源l韩非把韩非把“道道”和和“理理”连用,指自然界万物连用,指自然界万物的法则、规律。他主张做事应遵守客观的法则、规律。他主张做事应遵守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他反对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他反对“前识前
39、识”,即认识论中的唯心主义,实践中的教条即认识论中的唯心主义,实践中的教条主义,认为这是人们犯错误的原因。另主义,认为这是人们犯错误的原因。另外韩非还反对盲目摹仿,反对墨守成规,外韩非还反对盲目摹仿,反对墨守成规,不知变通。不知变通。“郑人买履郑人买履”和和“守株待兔守株待兔”就就是他创造的寓言故事,用以说明这些道是他创造的寓言故事,用以说明这些道理。理。中国传统文化与人力资源l韩非的韩非的“无不克无不克”是一种结果。要达到是一种结果。要达到“无无不克不克”是有一个过程的。他认为:是有一个过程的。他认为:“积德积德而后神静,神静而后和多,和多而后计而后神静,神静而后和多,和多而后计得,计得而后
40、能御万物,能御万物则战得,计得而后能御万物,能御万物则战易胜敌,战易胜敌而论必盖世易胜敌,战易胜敌而论必盖世”,论必盖,论必盖世故曰:世故曰:“无不克无不克”。中国传统文化与人力资源l“积德积德”就是无为无欲,健全的人格,不就是无为无欲,健全的人格,不劳体耗神;劳体耗神;“神静神静”就是思想纯净,不受就是思想纯净,不受干扰,虚静以待,顺天知事;干扰,虚静以待,顺天知事;“和多和多”就就是不断吸入精气,人与环境和谐,万物是不断吸入精气,人与环境和谐,万物为人之自由运用;为人之自由运用;“得计得计”就是得道理,就是得道理,通晓并掌握客观规律。通晓并掌握客观规律。中国传统文化与人力资源 韩非在管理上
41、有丰富的思想:韩非在管理上有丰富的思想:l首先是首先是“法治法治”思想。他指的思想。他指的“法法”是封建是封建君王的法,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法。但这君王的法,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法。但这种的思想是可贵的。种的思想是可贵的。l其次是其次是“术治术治”思想,他主张思想,他主张“法法”与与“术术”并用就能治理好国家。并用就能治理好国家。中国传统文化与人力资源l第三是第三是“势论势论”。他认为,保持国家的长。他认为,保持国家的长治久安,另一个因素就是治久安,另一个因素就是“势势”,即,即“政治政治权势权势”,是靠,是靠“法法”和和“术术”巩固,又是巩固,又是“法法术术”的后盾。的后盾。“势势”也是国家力量的象
42、征。也是国家力量的象征。l韩非的法、术、势管理思想,对我们有韩非的法、术、势管理思想,对我们有很大启示。很大启示。中国传统文化与人力资源l韩非主张韩非主张“因能授官因能授官”,认为应以法择人,认为应以法择人,以求用人,以势治人。以求用人,以势治人。l另外,韩非还对怎样考核奖惩官员提出另外,韩非还对怎样考核奖惩官员提出一套办法,主张职责明确,权限分明,一套办法,主张职责明确,权限分明,有功就赏,有过就罚。有功就赏,有过就罚。中国传统文化与人力资源l关于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人力资源管理关于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人力资源管理的启示,主要作为同学们今后思考的一的启示,主要作为同学们今后思考的一个课题,下面我
43、只是简要地说一下我个个课题,下面我只是简要地说一下我个人的理解。人的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与人力资源l1.在思想方法上,中国传统文化的整体在思想方法上,中国传统文化的整体性思维特点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启示。性思维特点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启示。中国传统文化与人力资源l中国传统文化中,由整体到局部,由全局到细中国传统文化中,由整体到局部,由全局到细节的思维逻辑非常突出。这与西方正好相反。节的思维逻辑非常突出。这与西方正好相反。例如在时间观念上:我们的顺序是年月日,西例如在时间观念上:我们的顺序是年月日,西方则是日月年;我们在表述地理方位时,由大方则是日月年;我们在表述地理方位时,由大到小,西方则从小到大;我们
44、做事时强调为什到小,西方则从小到大;我们做事时强调为什么要这样做,从大道理上说清楚,西方人则先么要这样做,从大道理上说清楚,西方人则先做好每一件小事,然后进行归纳总结;在论述做好每一件小事,然后进行归纳总结;在论述问题时我们是先总后分,西方人是先分后总;问题时我们是先总后分,西方人是先分后总;我们一般是先务我们一般是先务“虚虚”后务后务“实实”,西方人则先务,西方人则先务“实实”后务后务“虚虚”。中国传统文化与人力资源 “中庸之道中庸之道”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启示: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启示:l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中庸之道中庸之道”被我们运用被我们运用得非常熟练。得非常熟练。“木秀
45、于林,风必摧之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所以中。所以中国人做事讲究国人做事讲究“度度”,而,而“度度”的基本含义就是不的基本含义就是不前不后,不左不右。历史也证明当我们不在这前不后,不左不右。历史也证明当我们不在这个个“度度”中活动时,不是出现极中活动时,不是出现极“左左”就是出现极就是出现极“右右”。l其实,其实,“中庸之道中庸之道”的基本前提,是的基本前提,是“天、地、天、地、人人”的和谐统一。所以,不管朝代如何更迭,的和谐统一。所以,不管朝代如何更迭,中国的文化一直延续下来,与这种伦理倾向不中国的文化一直延续下来,与这种伦理倾向不无关系。无关系。中国传统文化与人力资源l3.集体主义价值观与以
46、人为本并存。传集体主义价值观与以人为本并存。传统文化中,集体主义价值观处处可见。统文化中,集体主义价值观处处可见。但这种但这种“集体主义价值观集体主义价值观”并不否认和抹并不否认和抹杀作为杀作为“个人个人”的权利,从传统文化中关的权利,从传统文化中关于于“人性人性”的论述中,我们可以发现,中的论述中,我们可以发现,中国文化强调尊重国文化强调尊重“人性人性”,并不是像有些,并不是像有些人谈的那样不关心人谈的那样不关心“个人个人”,只强调集体。,只强调集体。出现这种观点只是建国后有些作法过了出现这种观点只是建国后有些作法过了头造成的。头造成的。中国传统文化与人力资源l4.中国传统文化中,十分强调人的主观中国传统文化中,十分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这对激励非常有启发意义。我能动性。这对激励非常有启发意义。我们可以发现,中国文化强调们可以发现,中国文化强调“先做人,后先做人,后做事做事”,甚至可以这样理解,甚至可以这样理解,“做事做事”是手是手段过程,段过程,“做人做人”才是目的,最终目标。才是目的,最终目标。中国传统文化与人力资源l5.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人的成长环境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人的成长环境的强调十分明显,这对企业文化也有启发。强调十分明显,这对企业文化也有启发。人的可塑性与企业的文化环境互有影响。人的可塑性与企业的文化环境互有影响。中国传统文化与人力资源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