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古代史第三单元中华文明的曲折发展与繁荣魏晋至隋唐阶段特征魏晋南北朝时期(220589年)政治:国家分裂,出现民族大融合;中央集权制遭到破坏,三省制雏形出现;九品中正制,士族势力强大。经济:经济重心逐渐南移,江南得到开发,北魏均田制形成,草市产生。科技文化:三教并行,儒学危机;带有分裂割据的烙印和民族融合的特点;书法、文人画等成为自觉艺术。隋唐时期(581907年)政治:由政权并立到走向大一统,民族融合;中央集权加强。经济:江南经济进一步发展;农耕经济繁荣;手工业发达,瓷器出口;商品经济繁荣,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繁荣;重农抑商政策松动。科技文化:政策宽松,出现了三教合流的趋势;科技领先世界,文
2、化繁荣,形成中华文化圈。魏晋、隋唐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思想文化第第6讲讲落实主干知识研析考情考向突破核心考点 课时作业内容索引落实主干知识一、魏晋至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一、魏晋至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一一)君主专制的演进君主专制的演进1.魏晋南北朝:形成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三省体制。2.隋唐:三省六部制(1)内容三省:唐朝中央的三省为中书、门下和尚书,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六部: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尚书省易错提醒易错提醒“三省六部制”与“近代西方三权分立”的区别三省六部制与近代西方的三权分立形式上相似,都体现了分权的特点,但二者反映的本质却不同。三省六部制的目的在于强化皇权,是君主
3、专制的产物;近代西方的三权分立目的是防止专制,是近代资产阶级民主的产物。(2)影响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以后历朝基本沿袭。(二二)地方割据与中央集权加强地方割据与中央集权加强1.背景:唐中期在地方设 ,名为朝廷藩镇,实为割据势力。2.问题:安史之乱后形成 局面,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三三)选官制度选官制度1.九品中正制(1)含义:由品评官评定人才优劣、然后授官的制度。(2)盛行朝代:。(3)选官依据:门等出身。(4)弊端:不注重才能,真正有才学,但出身低微的人很难为官。节度使藩镇割据魏晋南北朝2.科举制(1)形成:隋炀帝时设立 ,科举制
4、形成。(2)完善:唐宋元继承并完善了科举制。(3)作用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 。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收归 ,加强了中央集权。进士科文化素质中央16图示构史图示构史科举制的特点及历史影响二、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二、魏晋至隋唐时期的经济1.农业(1)耕作技术:魏晋南北朝时,北方旱地形成 技术,南方水田也形成耕耙技术。(2)生产工具:隋唐时江东地区出现 。当时已经安装了犁评,可以调节犁耕的深浅,标志着中国古代犁耕技术的成熟。(3)灌溉工具:唐朝时创制 。耕耙耱曲辕犁筒车2.手工业(1)冶金业:南北朝时出现 。(2)制瓷业北朝烧出成熟的白瓷
5、。唐朝形成 两大制瓷系统。唐朝越窑的秘色瓷极为名贵。(3)纺织业唐朝丝织技术高,以轻盈精湛著称,同时还吸收了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唐末以后,伴随经济重心南移,南方丝织业发展迅速。南青北白灌钢法3.商业(1)发展表现:都市商业和农村集市贸易发展,和飞钱相继问世。(2)“市”的特点县治以上的城市在特定的位置设市,用于货物聚集和商品交易。市与民居严格分开。官府设市令或市长,对市场交易进行严格的管理,按时开市和闭市。(3)商业都会:唐代除长安、洛阳外,还有扬州、临安等。(4)对外贸易:唐朝时,广州成为重要的外贸港口。政府设 专门管理。柜坊市舶使三、魏晋至隋唐时期的思想与科技文化三、魏晋至隋唐时期的思想
6、与科技文化1.思想(1)魏晋南北朝:佛教、道教盛行,儒学独尊地位动摇。(2)隋唐时期:儒学家提出“”的主张;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挑战。易错易误易错易误“三教合一”并未动摇儒学正统地位魏晋时期,道教、佛教思想盛行,一度冲击了儒学的正统地位;唐代出现了“三教合一”的局面,但这不表明儒学失去了封建正统思想的地位,只是三教融合、并存的特点。三教合归儒2.科技(1)印刷术:隋唐发明 。(2)火药:开始用于军事。最早的火药武器有突火枪、火箭等。(3)农学:北魏贾思勰的 ,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古代农业科学著作。3.文化(1)文学:隋唐时期,诗歌创作进入黄金时代。繁荣原因a.开放与繁荣的社会环境。b
7、.科举制度的促进。雕版印刷术唐末齐民要术代表诗人a.初唐:王勃、陈子昂。b.盛唐:边塞诗人高适、岑参;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孟浩然;“诗仙”、“诗圣”。c.中唐:创作大量讽喻诗。李白杜甫白居易归纳总结归纳总结唐朝社会变迁对诗歌风格的影响(1)盛唐时诗风开朗奔放、刚健清新,反映了唐朝国力强盛、文化开放的社会背景。(2)中唐时诗风平实浅近、讽喻诗作大量涌现,反映了唐朝的社会弊端日益暴露。(3)晚唐时期,诗风凝重忧郁,反映了唐帝国的由盛转衰。(2)书法阶段:魏晋前处于 阶段,以后进入自觉阶段。成就类别特征代表人物楷书笔画详备,结构形体严整,_ 高魏晋钟繇、王羲之;唐朝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等草书笔画简约
8、,勾连不断,线条流畅纵情,高东晋王羲之、王献之;唐朝张旭、怀素等行书兼具 的规矩和 的放纵,既有审美价值,又具实用价值东晋王羲之、唐朝_自发实用价值审美价值楷书草书颜真卿轻巧识记轻巧识记书体演变及其特点(3)绘画时期特点成就魏晋总结出精辟的绘画理论,注重“”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隋唐吸取印度、波斯等外来美术风格展子虔的游春图、阎立本的步辇图、吴道子的 以形写神送子天王图突破核心考点考点一唐代的制度创新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1.为什么说唐代三省六部制完善了中央官制?为什么说唐代三省六部制完善了中央官制?唐代三省六部的运作模式n 历史解释(1)相权三分,互相牵制,加强君权。中书省拟定政令,门下省审
9、核政令,尚书省执行政令,三省之间互相制衡,从而分散了宰相的权力,加强了君权。(2)职权分明,分工合作,行政效率高。三省职权按行政程序划分,一切政令从起草(中书省)、审核(门下省)至执行(尚书省),都经由三省处理。三省之间既能互相牵制,也能分工合作,从而提高行政效率。(3)节制君权,减少施政失误。皇帝所颁政令,未经政事堂通过,不能施行,以相权节制君权,可弥补君主才干的不足。2.三省六部制的历史作用三省六部制的历史作用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加强皇权;建立制约机制,有利于减少统治者的决策失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走向成熟。3.唯物史观唯物史观辩证分析科举制的影响辩证分析科举制的影响积极影响社会整合功能打
10、破了历史上的特权垄断,促进了社会阶层转化,加速了社会流动,具有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合理性内核和价值理念推动儒学发展以儒家学说为主要考试内容,推动儒家思想和文化的传承与繁衍巩固国家统一适应了中央集权制度下“大一统”意识形态的需要,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融合,巩固了封建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稳定推动世界文明早在唐朝时,科举制就被“东亚文化圈”国家所采用,并成为这些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后来还被西方国家所吸收,对西方近代文官考试制度产生了较大影响消极影响重才轻品在选拔人才方面,过于侧重才学标准,忽视了品德的考查,造成一些官员道德素质低下官本位思想直接促进了官本位社会观的发展,“学而优则仕”的思想至
11、今还存在禁锢思想强化儒学正统地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抑制了新知识、新学科的渗透和发展;压抑了科学技术的进步1.论从史出论从史出科举制文官考试机制的起源史料史料乡会试考官、房考、监临、知责举、监试、提调之子孙及亲族,例应回避。雍乾间,或另试,或题由钦命,另简大臣校阅。乾隆九年停其例,并受卷、弥封、誊录、对读等官子弟、戚族亦一体回避。自经此项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钱穆国史新论结论结论考试选拔组织严密,以制度建设防范特权舞弊,选拔范围广泛。体现了此制度公平的趋势,扩大了人才来源,平民有了入仕平台,凸显标准客观、方式公平、范围广泛,趋向公平的特点。n 史料
12、实证2.史由证来史由证来分析史料,论证科举制对社会阶层变动的影响。史料史料科举制冲破了九品中正制造成的“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的封闭局面,使出身寒微的知识分子也有可能通过努力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获得从政机会。另一方面,使统治集团具有一定的开放性,缓和了社会矛盾,对社会和政治产生了相当的稳定作用。摘编自倪峻、姚立建科举制的历史作用提示:提示:从积极、消极两大方面进行论证。论证:论证:_ 打破了九品中正制形成的士族门阀垄断仕途的阶层固化局面,使出身贫寒的知识分子获得从政机会,改变社会地位。但占社会多数的劳动者仍改变不了原有的社会地位。答案考点二魏晋至隋唐时期经济重心的南移n 时空观念唐代手工业的
13、空间分布说明说明手工业主要分布于北方政治中心及黄河、京杭大运河沿岸。表明政治中心、人口分布、水陆交通、经济繁荣程度等影响手工业分布。n 历史解释1.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过程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过程(1)原因:北方战乱频仍,南方相对安定;北民南迁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并带来了先进生产工具和技术;南方统治者为发展自身实力,重视发展经济;南方优越的生产条件和自然环境提供了巨大的经济发展潜力。(2)过程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迅速发展,南北经济趋于平衡,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唐朝时期:安史之乱以后,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南宋时期:全国的经济重心已经由北方转移到南方。2.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古代经济重心
14、南移的影响(1)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推动了南方沿海城市的迅速发展,海上交通有了很大的改善,促进了海上贸易的发展。(2)对人口分布的影响:人口南迁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经济重心由北向南的转移,而经济重心的南移又反过来促使了北方人民进一步南迁。南方人口迅速膨胀,导致我国南部人口在全国总人口中的比重不断增长。(3)对文化教育的影响:经济重心的南移,也使许多文人学者随之南迁,客观上促进了南方地区文化教育的发展。(4)对民族关系的影响:经济重心的南移,促进了各民族的融合。北方人民的南迁,使少数民族和汉族有了更深更广泛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了民族多样性和统一性的发展。(5)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经济重心的南移,导致南方某
15、些地区过度开发,如放火烧荒、围湖造田等,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生态环境,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1.论从史出论从史出汉唐时期地方政治中心的变化与经济重心南移史料史料下表是东汉后期和唐朝前期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县城数量表(单位:座)n 史料实证时间区域东汉后期唐朝前期黄河流域765669长江流域342611结论结论东汉后期,县城主要集中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数量较少;唐朝前期与东汉后期相比,黄河流域县城数量减少,长江流域数量增加,表明经济重心的南移。2.获取材料信息获取材料信息从材料中找出唐后期与前期在市的设置上有何调整?材料材料唐前期规定“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后期则规定:“中县户满三千以上,置市令一人
16、、史二人,其不满三千户以上者,并不得置市官。若要路须置,旧来交易繁者,听依三千户法置”。主要信息:主要信息:_ 唐朝前期不准设市,后期必须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可见随着经济的发展,市的建置制度有所调整。答案命题材料源1.“上品无寒门上品无寒门”的九品中正制的九品中正制(两晋)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二者苟然,则荜门蓬户之俊,安得不有陆沈者哉!隋唐五代史论集发现问题发现问题九品中正制使选拔人才的权力操纵在地方豪强地主势力手中,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命题角度命题角度九品中正制的特征及弊端;两晋时期选官制度及评价。2.海外人士对科举制的认识视角海外人士对科举制的认识
17、视角我不赞同科举制度是落后的这种观点,我认为它是进步的,只是到了清朝末年,大家都把它与清政府联系在一起,因为清政府是腐败的,所以与之有关的东西都要废除。现在我们可以看到,在科举考试被废除后,考试制度还是得到了继承,如孙中山时期的考试院,实际上是把科举制度现代化了。以科举为主的考试制度实际上是非常有意义的。美本杰明艾尔曼发现问题发现问题材料作者从现代考试制度的视角评价科举制,代表了海外学者的一些观点。命题角度命题角度科举制与现代考试制度的历史联系;科举制与社会公平正义;科举制的“机会均等”原则与西方“自由、平等”思想的契合。3.汉唐的灌溉水利事业汉唐的灌溉水利事业汉代灌溉区分布示意图唐朝灌溉工程
18、数量简表 地区 时间工程类别长江以北长江以南中唐以前中唐以后中唐以前中唐以后灌溉982923938发现问题发现问题从汉到唐灌溉水利事业的发展,反映出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命题角度命题角度汉唐水利事业的发展与经济重心的南移;南北方的社会环境与汉唐的农业经济。研析考情考向全国卷全国卷5年考题统计年考题统计时间题号时间题号2017全国,25,262016全国,24,25,41全国,262015全国,402014全国,251.命题点:官修史书修撰中的思想专制意识命题点:官修史书修撰中的思想专制意识(2017课标全国,25)史记汉书均为私家撰著。魏晋以后,朝廷任用史官负责修撰本朝或前朝历史,甚至由宰相主持
19、,皇帝亲自参与,这反映出官修史书A.记载的真实性 B.评价历史的公正性C.修撰的政治性 D.解释历史的客观性答案解析n 已考视角612345解析解析史书修撰由私撰到官修甚至皇帝亲自参与,体现了封建统治者加强思想控制和意识引导的政治目的,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C项正确。史书的编写受编写者的才识和自身观念等影响往往带有主观性,官修的史书在史书中必然会体现统治者的意志,这都决定了其不可能完全真实、公正和客观,故A、B、D三项不准确,排除。6123452.命题点:唯物史观命题点:唯物史观经济重心南移对文化的影响经济重心南移对文化的影响(2017课标全国,26)北朝时,嗜好奶类制品的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的
20、喝茶习俗。唐中期,北方城市中,“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据此可知,唐中期A.国家统一使南茶开始北运B.南北方饮食习惯趋于一致C.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上升D.南方经济水平已超越北方答案解析612345解析解析南方人喝茶习俗在北方从“被嘲笑”到“道俗皆饮”,体现了南方饮茶文化对北方的影响,这说明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在逐渐上升,故C项正确。材料中无法体现唐朝中期南茶才开始北运,故A项错误;喝茶习俗不能等同于饮食习惯,故B项错误;仅由材料无法得出南北方经济水平发展情况,故排除D项。6123453.命题点:汉字演变的历史过程命题点:汉字演变的历史过程(
21、2016课标全国,24)右图为三国曹魏三体石经的残片,经文中的每个字均用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刻写。这三种字体反映了A.当时统一文字的努力B.汉字演变的历史过程C.当时字体流行的实际状况D.汉字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答案解析612345解析解析统一文字是在秦朝时期,故A项错误;材料“经文中的每个字均用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刻写”体现了汉字从先秦到秦朝及之后的发展演变过程,故B项正确;材料体现了石经运用的是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并未体现出当时字体的流行状况,故C项错误;商朝时期甲骨文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形成相对完整的汉字体系,故D项错误。6123454.命题点:科举制的历史作用命题点:科举制的
22、历史作用(2016课标全国,25)两汉实行州郡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科举制更有利于A.选拔最优秀的官吏 B.鉴别官员道德水平C.排除世家子弟入仕 D.提升社会文化水平答案解析612345解析解析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也能选拔优秀官吏,A项说法过于绝对,故A项错误;察举制更注重考查官员的道德水平,科举制在这方面并不具有优势,故B项错误;科举制通过考试选拔官吏,并不排除世家子弟,故C项错误;与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相比,科举制通过考试的形式选拔人才,有利于推动社会读书风气的盛行,因此更有利于提升社会文化水平,故D项正确。6123455.命题点
23、:王羲之的书法艺术地位命题点:王羲之的书法艺术地位(2016课标全国,26)唐太宗对南朝后期竞相模仿萧子云书法的风气表示不屑,认为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只有王羲之的书法才“尽善尽美”,于是连西州(今吐鲁番)幼童习字的范本都是王羲之书帖。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的确立,是因为A.皇帝好恶决定社会对艺术的评判B.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C.艺术水平与时代选择的共同作用D.朝代更替影响艺术评判标准答案解析612345解析解析从南朝后期竞相模仿萧子云书法到唐朝连西州幼童习字都模仿王羲之的书帖可知书法艺术受到时代的影响;从“无丈夫之气”到“尽善尽美”,体现了个人艺术水平的高低也是影响书法家历史地位
24、的重要原因,故选择C项。皇帝的好恶会影响但不会“决定”社会对艺术的评价,故A项错误。B项说法过于绝对,D项不能全面概括题干信息,排除B、D项。6123456.命题点:唐代儒、佛、道三教地位的变化命题点:唐代儒、佛、道三教地位的变化(2014课标全国,25)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宗又大规模地“灭佛”。这反映出唐代A.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B.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C.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D.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答案解析612345解析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并提取有效信息。题干材料阐释了唐高祖因姓李,与老子同姓
25、,规定道教第一、儒学第二、佛教第三;武则天为打击李氏势力,明令佛教地位高于道教;后来唐武宗又“灭佛”。只有儒学的地位没有重大变动,最为稳固。故答案选C。612345n 待考视角1.命题点:三省六部制的运行机制命题点:三省六部制的运行机制(2018湖南长郡中学高三模拟,26)在唐代,政务裁决机制出现了由以奏抄为主向以奏状为主的转变。政务多由宰相汇总以中书门下的名义直接向皇帝申奏,门下省属官给事中的职掌也随之从以审读奏抄为主转变为以封还制敕为主。这一转变A.导致了三省合作体制名存实亡B.有利于避免政务决策严重失误C.强化了谏官纠正宰相过失能力D.助长了权臣专政乱政贪腐风险答案解析123456解析解
26、析材料中门下省具有封还制敕之权,仍体现三省合作体制,故A项错误;材料中政务裁决由奏抄为主向奏状为主转变,门下省具有封还制敕的权力,这样可以防止政务决策失误,故B项正确;门下省封还制敕主要是防止皇帝决策失误,并非纠正宰相过失,故C项错误;材料与权臣专政乱政无关,故D项错误。1234562.命题点:因俗而治命题点:因俗而治唐代法律的开放与包容唐代法律的开放与包容唐律疏议名例律规定:凡是外国人,属同一国人相互间发生的犯罪,依照其本国的习惯和法律处理;如果唐人与外国人相犯及不同国家的外国人相互间的犯罪,则按唐朝的法律论处。这一规定反映了唐朝A.夷夏大防的观念 B.因俗而治的政策C.天朝上国的心态 D.
27、维护国家的主权解析解析唐代社会对外开放,兼容并蓄,其法律制定没有夷夏之观的天朝上国心态,故A、C两项错误。唐代国力强盛,国家主权的威胁,并不是很严重和迫切,故D项错误。唐律的规定因俗而治,体现了开放和包容,故B项正确。123456答案解析3.命题点:农业生产力对经济重心的影响命题点:农业生产力对经济重心的影响旧唐书记载,唐朝初年,中原地区“苍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进退艰阻。”这说明当时A.我国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江南B.北方地区仍没有得到有效开发C.北方农业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D.北方农业落后是由于人烟稀少答案解析123456解析解析我国经济重心转移到江南是在宋代,故A项错误;B项
28、说法不符合史实,故B项错误;根据题干信息可以得出唐朝初期北方农业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故C项正确;人烟稀少是当时北方经济落后的表现而不是原因,故D项错误。1234564.命题点:唐代城市中命题点:唐代城市中“市市”的发展特点的发展特点(2017洛阳高三统考)唐代长安东西两市见于记载的有肉行、绢行、药行、大衣行、秤行、鼓行、铁行等;而当时一些新兴的工商业城市中,同类商品也多集中在一个区域进行交易。由此可见当时A.手工业生产分工细B.城市经济空前繁荣C.商品销售的专业化D.城市经济功能增强答案解析123456解析解析材料不涉及手工业的生产过程,故A项错误;材料重点强调的是同类商品多集中在一个区域进行
29、交易,所以不在于突出城市经济的空前繁荣,故B项错误;材料突出了同类商品多集中在一个区域进行交易,体现了其商品销售的区域化,体现了商品销售的专业化取向,故C项正确;材料与城市的经济功能增强无关,故D项错误。1234565.命题点:佛教的中国化命题点:佛教的中国化北宋僧人契嵩说:儒教“大有为”而“治世”,佛教“大无为”而“治心”,二者皆“圣人之教也,其所出虽不同,而同归于治”。这反映了A.佛教主动适应社会现实B.儒、佛开始出现合流C.佛教成为社会主流思想D.儒学统治地位发生动摇答案解析123456123456解析解析本题考查三教合流。魏晋南北朝时期三教已经互相吸收乃至渗透,不能说宋代才开始出现合流
30、,故B项错误。古代中国,虽然佛教在特定时期有着很大的影响,但是从来没有撼动儒学的主流地位,因此C、D两项不正确。自从佛教传入中国以来,一直面临着如何适应中国社会的问题,宋代僧人强调佛教“治心”,与儒学殊途同归,正是主动适应中国社会现实的一个鲜活例子,因此A项正确。6.命题点:中华传统美德之孝道思想命题点:中华传统美德之孝道思想魏晋南北朝时期,孝道思想逐步发展超越了忠君的思想,成为士人阶层安身立命的最高追求。这主要是因为A.维护士族门阀政治合理性需要B.孝道思想成为唯一主导思想C.儒家思想开始成为传统文化主流D.维护君主专制制度的需要解析解析魏晋南北朝时期处于战乱的环境,君权相对较弱,这一时期士
31、大夫思想追求的转变,体现的是为自己利益服务的目的,故选A。答案解析123456课时作业一、选择题一、选择题1.(2018武昌调研)五代时有一士族出身的官员将自家家谱卖与庶族同姓,大理寺判其有罪,并昭告天下:“五十年来,通谱之俗遍于天下,自非明物察伦之主,亟为澄别,则滔滔之势将不可反矣。自今以后,如有此弊,传者、受者并当极法。”家谱变卖现象大量出现的原因可能是A.商品经济发达 B.宗法制的崩溃C.科举制的实行 D.士庶之分严格1234567891011121314答案解析解析解析“士族出身的官员将自家家谱卖与庶族同姓”反映出当时庶族地位的上升。商品经济的发达与庶族地位的上升无关,故A项错误;五代
32、时期仍然有士族官员修家谱,说明宗法制并没有崩溃,故B项错误;庶族可以通过科举制度,跻身统治阶层,提高社会地位,故C项正确;士族将自家家谱卖与庶族同姓,表明士庶之分不再严格,故D项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2345678910111213142.(2018淮南调研)魏晋时期政局动荡反复,以“竹林七贤”为代表的文人士子隐遁竹林、纵情山水。此后,种竹养竹、咏竹画竹逐渐成为风气。这反映出当时A.江南开发和种植业的发展B.文人士大夫对人格精神的追求C.士族子弟在政治上的失势D.三纲和五常等伦理规范的确立答案解析解析解析从纵情山水,看出文人士大夫“越名教而任自然”,养竹咏竹更体现“竹”
33、之气节,体现其人格精神上的追求,故B项正确。3.(2017洛阳三模,24)隋唐用三省六部制代替三公九卿制,确立三省的首长为宰相,但其他官员也可临时差遣到中枢任职,职权堪比宰相。这一做法有利于A.完善中央官制 B.加强君主专权C.决策更加科学 D.提高行政效率1234567891011121314答案解析解析解析据材料可知这一做法实质是分割相权,加强皇权;“加强君主专权”符合题意,故B项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4.(2017天津河北区二模,1)秦代御史大夫是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唐代设御史台,作为独立机构,监察中央和地方官员,形成三省六部一台。这
34、说明唐代A.官僚机构、官员数量更多B.进一步弱化专制C.更加注重分权以加强皇权D.管理体制更完备答案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解析材料未对秦、唐的官僚机构与官员的数量进行比较,因而无法得出唐朝比秦朝“官僚机构、官员数量更多”的结论,故A项错误;秦至唐专制主义进一步强化,故B项错误;秦代御史大夫既具有监察权又具有行政权,而唐代监察权独立,说明唐代“更加注重分权以加强皇权”,故C项正确;材料仅对秦、唐监察机构进行比较,无法得出唐朝“管理体制更完备”的结论,故D项错误。答案解析5.(2017全国名校高三联考)唐太宗说过,政之清浊,犹如江河,关键在其源头;他规定皇帝的诏书,必须通过
35、中书门下审查并盖上红印,才可以下发。这反映了唐太宗A.认为限制皇权具有必要性B.重视唐代民主政治建设C.意识到顶层制度的建设事关全局D.设立中书门下作为最高行政机构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解析“认为限制皇权具有必要性”不符合唐代加强君主专制的史实,故A项错误;唐代并未出现民主政治,故B项错误;题干中“规定皇帝的诏书,必须通过中书门下审查并盖上红印,才可以下发”说明皇帝、中书门下等顶层制度的建设受到唐太宗的重视,故C项正确;唐代的最高行政机构由中书省、尚书省和门下省三省组成,故D项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6.(2017临汾二模,25)贞观初年,唐太宗签署了征
36、兵18岁以下体壮者的敕书,但时为门下省给事中的魏征拒不署敕,结果把事情搞黄了。材料主要说明A.三省制有利于决策合理B.门下省是三省的核心C.唐太宗对于魏征信任有加D.三省之间分权制衡1234567891011121314答案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解析材料只反映出决策过程中门下省的作用,与三省制对决策的影响无关,故A项错误;门下省可以对政令封驳,有利于纠正决策的失误,是三省的核心,故B项正确;材料魏征拒不署敕唐太宗敕书,没有体现出他们之间的信任,故C项错误;材料只反映出决策过程中门下省的作用,没有反映出三省之间的关系,故D项错误。7.(2018唐山调研)任何官僚组织为了发
37、挥正常的管理效率,都必须建立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章制度,即使是专制君主也必须在一定程度上尊重官僚组织的活动规范和规章制度。最能反映上述现象的政治制度是A.三公九卿制 B.三省六部制C.内阁制 D.军机处1234567891011121314答案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解析秦朝三公九卿制下,太尉是虚设,军权实际日常掌握者是皇帝,不符合题干“正常”“最能反映”的要求,故A项错误;隋唐时期建立的三省六部制,三省各司其职,职责明确,相互牵制,六部隶属尚书省,执行具体事务,较符合题意,故B项正确;明朝的内阁只是皇帝的私人顾问机构,始终不是法定意义上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不符合题意,故
38、C项错误;清朝军机处跪受笔录,上传下达,中央决策权完全集中到皇帝一个人手里,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8.(2017孝义三模,25)唐代科举制规定:凡在礼部考中进士者,均须在吏部再考一次,主要考“身、言、书、判”。这说明唐代科举制A.重视选拔法律人才B.注重官员的综合素质C.促进了文化的繁荣D.体现了经世致用思想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解析根据材料,法律仅是对官员“判”方面的要求,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身、言、书、判”,可知吏部注重官员综合方面的素质,故B项正确;促进文化的繁荣,仅涉及“书”方面的要求,故C项错误;经世致用由明清之际顾炎武提出,故D项错误。答案解析1234567
39、8910111213149.(2017临沂三模)旧唐书载,(杨绾)上疏条奏贡举之弊曰:“今之取人,令投牒自陈,非经国之体也。望请依古制,县令察举孝廉,审知其乡间有孝友信义廉耻之行,加以经业,才堪策试者,以孝廉为名,荐之于州。自县至省,不得令举人辄自陈牒。”材料反映杨绾A.主张恢复察举的古制 B.反对科举取士的制度C.要求完善科举的流程 D.注重科举的品德考察答案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解析从“(杨绾)上疏条奏贡举之弊”可知,杨绾指出了科举制的弊端,因而材料是对弊端提出的解决措施,而不是要恢复察举制,故A项错误;材料只是针对科举制弊端提出解决措施,而不是反对科举制,故B项错
40、误;材料没有涉及科举制流程变化的内容,故C项错误;从“今之取人,令投牒自陈,非经国之体也”和“望请依古制,县令察举孝廉以孝廉为名,荐之于州”,可知为改革科举制的弊端,要增加对孝、廉品德方面的考察,故D项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0.(2017常德二模,27)武后时,官员张衡在市场购买食品受到御史的弹劾。唐德宗时,宰相刘宴入朝时在路旁购买胡饼吃,群僚对此毫不奇怪。这反映出唐朝A.重农抑商政策名存实亡B.城市人价值观念的变化C.前后期吏治有天壤之别D.社会开放程度越来越高答案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解析唐朝时依然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故A项错误;材料中张衡与刘
41、宴均购买食物,但前者遭弹劾,后者群僚则不觉为怪,说明随着商品经济发展城市人已接受到市场购买食物的生活方式,故B项正确;材料与吏治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不足以反映社会开放程度,故D项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1.(2018江西重点中学协作体高三联考,26)唐代诗人杜牧上李太尉论江贼书中曾谈到江淮间的草市,谓“凡江淮草市,尽近水际,富室大户,多居其间。”由此可以获悉A.突破政府对商品交易的时间限制B.促进了江河沿岸富家大户的形成C.草市交通便利,政府往往任其发展D.唐朝后期草市已获得了一定发展答案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解析据材料可得草市突破了商品交易的地
42、域限制,不是时间限制,故A项错误;据材料可得江淮草市设在临近富家大户居住地,B项在材料中无体现,故B项错误;政府政策在材料中无涉及,故C项错误;据材料可得唐后期已有草市,并已获得了一定发展,故D项正确。12.(2017安徽皖北协作区联考)西游记一书记载了孙悟空等人学习道家的法术甚至医术,后来却皈依佛教“明心见性”的故事。而他们取经的目的又是为了让唐太宗这个儒家明君更好地治世。这表明A.唐朝实现了三教合归儒B.文学创作应该尊重史实C.唐朝道家地位开始衰弱D.三教合流符合政治需要1234567891011121314答案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解析解析三教合归儒的实现是在宋代,故
43、A项错误;文学是当时政治、经济与思想的反映,但西游记是虚构的神魔小说,故B项错误;材料中所涉及的三教的并立,并没有凸显道家的衰微,故C项错误;材料中记载有道家、佛教与儒学,但是其目的是为了让唐太宗这个儒家明君更好地治世,即为政治服务,故D项正确。二、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13.(2017潍坊一模,2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材料一隋代虽置三公,以高官不除。其秉国钧者惟内史(中书)、纳言(门下),而尚书令事无不统,即不预机事,亦称政本之地。永瑢历代职官表内阁材料二材料二唐制:每事先经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还中书,中书又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又
44、付门下。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朱熹朱子语类1234567891011121314材料三材料三议事已定,德彝(尚书仆射)数反于上前,由是有隙。时房玄龄(中书令)、杜如晦新用事,皆疏瑀(尚书仆射)而亲德彝,(以上所提人物都是宰相)瑀不能平,遂上封事论之,辞指寥落,由是忤旨,会瑀与陈叔达(宰相)忿争于上前,瑀、叔达皆坐不敬,免官。(此后,李世民下旨):自今中书、门下及三品以上入阁议事,皆命谏官随之,有失辄谏。资治通鉴1234567891011121314请回答:(1)与材料一相比较,材料二中唐代的三省辅政体制有何不同?1234567891011121314答案答案不同:确定了
45、三省各自的职权;确立了三省的运行机制;三省的权力相等。答案(2)据材料三,说明唐代三省辅政体制在运行中是如何体现“制衡”与“专制”的?答案答案制衡:三省长官共同议事;宰相设置众多。专制:议事过程发生分歧异议时,由皇帝最高裁定;派谏官驻阁监督。(3)据上述材料,指出三省辅政体制发展的趋势,并评价该体制。1234567891011121314答案答案趋势:隋朝确立,唐朝发展完善。(或从隋到唐,三省制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评价: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答案14.(2018临沂一模,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材料一科举非恶制也,所恶夫畴昔之科举者,徒以其所试之科,不
46、足致用耳!昔美国用选举官吏之制,不胜其弊,及1893年始改用此种试验,美人颂为“政治上一新纪元”。而德国、日本行之大效,抑更章章也。世界万国中行此法,最早者莫如我,此法实我先民千年前之一大发明也。自此法行,而我国贵族寒门之阶级永消灭;自此法行,我国民不待劝而竞于学。此法之造于我国也,大矣!人方拾吾之唾余,以自夸耀,我乃惩末流之弊,因噎以废食,其不智抑甚矣。吾故悍然曰:复科举,便!梁启超官制与官规(1910年)1234567891011121314材料二材料二科举制的废除,使得精英开始多元化了。不再往国家流动,而是流落到民间,国家与精英的关系在1905年后出现了疏离。在某种意义上,清政府是毁在废
47、科举上。说得绝对一点,不废科举,何来“辛亥”?没有“1905”,何来“1911”?科举的废除还造成一个后果,民国找不到使得民族国家一体化的整合方式,某种意义上说,辛亥革命的胜利乃是地方士绅的胜利,中央不再能控制全国。此外,科举废除后,这套比较具有公平性的选官制度没有找到替代品,结果吏治大坏,任人唯亲、派系政治等泛滥成灾。所以科举的废除在某种程度上比辛亥革命更重要,它倒是一场真正革命,一场静悄悄的革命。2005年许纪霖在“科举废除百年”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1234567891011121314(1)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概括科举制的利弊。答案答案利处:削弱士族势力;读书风气盛行;选官相对公平;
48、提供底层上升的渠道;扩大统治基础;成为整合民族国家的有力工具。弊端:考试内容不切实际;八股取士束缚了思想。(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科举制的废除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答案答案影响:国家和精英的关系出现疏离,削弱了清朝统治基础;丧失了民族国家一体化的整合方式;吏治败坏,任人唯亲、派系政治等泛滥成灾。冲击儒家学说,促进了思想解放;促进了新型知识分子队伍壮大和社会变革;促进了近代教育和科技文化的发展。答案1234567891011121314编后语 老师上课都有一定的思路,抓住老师的思路就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在上一小节中已经提及听课中要跟随老师的思路,这里再进一步论述听课时如何抓住老师的思路。根
49、据课堂提问抓住老师的思路。老师在讲课过程中往往会提出一些问题,有的要求回答,有的则是自问自答。一般来说,老师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都是学习中的关键,若能抓住老师提出的问题深入思考,就可以抓住老师的思路。根据自己预习时理解过的逻辑结构抓住老师的思路。老师讲课在多数情况下是根据教材本身的知识结构展开的,若把自己预习时所理解过的知识逻辑结构与老师的讲解过程进行比较,便可以抓住老师的思路。根据老师的提示抓住老师的思路。老师在教学中经常有一些提示用语,如“请注意”、“我再重复一遍”、“这个问题的关键是”等等,这些用语往往体现了老师的思路。来自:学习方法网 紧跟老师的推导过程抓住老师的思路。老师在课堂上讲解某一结论时,一般有一个推导过程,如数学问题的来龙去脉、物理概念的抽象归纳、语文课的分析等。感悟和理解推导过程是一个投入思维、感悟方法的过程,这有助于理解记忆结论,也有助于提高分析问题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搁置问题抓住老师的思路。碰到自己还没有完全理解老师所讲内容的时候,最好是做个记号,姑且先把这个问题放在一边,继续听老师讲后面的内容,以免顾此失彼。来自:学习方法网 利用笔记抓住老师的思路。记笔记不仅有利于理解和记忆,而且有利于抓住老师的思路。2022-10-3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922022-10-3最新中小学教学课件93谢谢欣赏!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