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群文阅读促进高阶思维的发展 高阶思维具有系统性、批判性、 创新性 三大主要特征, 对于人的发展具有异常重要 的意义。 阅读在本质上就是读者对文本的理 解过程, 经由阅读人可以获得知识, 更重要的 是可以获得生命的丰富和提升。不管是获得 知识还是丰富生命, 其核心的要义就在于人 思维方式的改变和思维品质的提升。 从低阶 思维到高阶思维的跃迁, 是人类教育成效的 关键所在, 如何让学生的思维获得更好的发 展, 这必然是群文阅读的重要追求。 一、 群文阅读在培养学生高阶思维方面的 优势 如果说单篇阅读在培养高阶思维方面有 一定的局限, 那么群文阅读似乎天然为高阶思 维的养成而生, 它从根本性质和基本
2、要素上为 学生高阶思维的培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群文阅读为高阶思维的培养提供了 丰富的素材 群文阅读在形式上的最大的特点就是 “群”“所谓 群文 , 顾名思义, 就是在 教学现场, 较短的单位时间内, 要呈现多篇 文章, 多到四五篇, 甚至七八篇” 。 从前的课 文只有一篇, 而今群文却有好多篇, 更多的文 本为学习者带来的直接改变就是阅读量的扩 充, 而又因为每则文本都有它的故事, 因而学 生的视野也得到了很好的拓宽。 群文阅读从 素材的丰富性角度为思维训练奠定了基础。 我们在谈到思维发展的时候, 不论是系 统还是批判, 不论是联结还是反思, 都需要主 体头脑中有一定的素材积累。 如果
3、一个人的头 脑里空空如也, 或是只有单一的局限的素材, 那么选择、批判、 联系、 概括都是很难发生 的。 群文正因它的 “群” , 为各类高阶思维发 展提供了依附的素材, 毕竟思维活动不是凭空 产生的, 它必定要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材料。 那 么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正好可以借助这些文本来 训练学生, 对学生来说这种方式是高效的, 因 为他们最熟悉的、 最容易把握的材料其实就是 书本( “群文” 可印刷成书本形式) , 而对于学 校来说这样做也是经济的, 因为看似深不可测 的思维训练竟然可以用几套书便完成了 。 (二)探究性教学是高阶思维生成的保障 群文阅读是一个探究性的阅读过程, 它 强调在阅读中学会
4、阅读, 通过师生的集体建 构来达到对多个文本的整体理解。 群文阅读 的多个文本并非是一组仅有松散关联的文 本, 相反, 它有着内在的有机的关联, 这就意 味着学生可以通过议题深入文本内部并沉浸 在阅读过程中, 努力搜索一切与议题相关的 信息。 他们首先会经历短时记忆、 快速理解、 信息编码等基本步骤来完成对每篇文章的剖 析, 进而通过归纳概括挖掘出文本之间的内在 联系, 而后学生会经历小组讨论、 师生交流环 节, 在意见的碰撞和磨合中训练反思批判, 最 后在教师和全班同学的集体智慧中迸发出新 思想、 新感悟。 在此过程中, 群文阅读从不刻 意把每个思维向度分板块进行训练, 而是基 于阅读、 基
5、于质疑、 基于反思总结、 基于集体 建构这一系列脑活动, 让思维由低级到高级、 由简单到复杂自然而然地深化。 (三)开放的空间是高阶思维生成的土壤 群文阅读作为一个集体建构的过程, 它 尊重每个人的智慧, 也要求每一个人都倾听来 自不同方面的智慧, 从而给学习者和施教者提 供了开放的氛围。 首先, 思考的空间。 群文阅读不需要教师 一个个知识点挨着讲, 因为一个组元包含的 知识点本来就不多; 也不需要学生依循套路 解剖课文, 因为群文阅读没有那么多形式上的 条条框框, 只是给一个议题, 再给一组文本, 让师生主动去建立议题和文本、 文本和文本 的纵横关联。 群文阅读不会把师生套进阅读 理解的模
6、子里, 而是把他们从按部就班的模 式中解放出来, 群文阅读是灵活的, 充满可能 性的。 其次, 讨论的氛围。 中国古时有养士之 风, 百家争鸣气象万千, 推动了文化、 思想乃 至教育的繁荣。 群文阅读充分尊重师生的思 想, 交流讨论是重要环节。 集体大讨论不仅 让学生有了主人翁意识, 激励了他们的学习动 机, 还给学生反思批判提供了一种场域氛围。 每个人都在积极投入思考, 每个人都有发言的 机会, 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小老师、 小学者。 那 些记忆、 抄写、 反复咀嚼的基本步骤, 会因为 讨论和发言的需要被学生自主提前完成, 学习 再也不是老牛拉破车的被动过程, 而是学生自 己在头脑中装上一台发动
7、机的高效运作。 最后, 集体的智慧。群文阅读的深层成 果就是集体智慧。 有学者认为集体智慧就是 人类社会通过分化与整合、 竞争与协作, 朝更 高、 更复杂的秩序以及和谐方向演化的能力。 集体智慧的核心是离散后的协商, 进而螺旋 上升到一种新的和谐。 我们可以看到, 群文阅 读的第一步并不是教师的集中讲授, 而是首先 让不同主体进行个性化理解, 让每个人都生 成自己的观点, 然后再组织不同的个体进行观 点交流、 摩擦碰撞, 最后协商整合出大家一致 认可的意见, 从而达到新的和谐统一。 集体智 慧就是希望借助大家的智慧以解决复杂的问 题, 换言之, 它给每个思维主体都提供了施展 才华的机会。 群文
8、阅读尊重每个学习者的贡 献力, 并最终把每个人的思考融合成一个共同 成果, 学习者可以感受到自己为了这个共同成 果付出的努力, 也可以感受到大家一起建设智 慧的愉快氛围。 群文阅读就是希望以此给学 习者提供良性的激励, 帮助他们更舒适、 更愉 快地开展学习活动。 二、 群文阅读教学培养高阶思维的实践 群文阅读不仅通过其基本性质和要素为 学生的高阶思维培养提供了可行性, 同时也 通过具体教学过程使高阶思维水到渠成。 (一)围绕议题建结构培养目标化系 统性思维 群文阅读就是围绕着一个或多个议题选 择一组文章, 而后教师和学生围绕议题展开 阅读和集体建构, 最终达成共识的过程。群 文阅读提倡 “议题
9、” 引领模式, 所谓 “议题” , 就是大家聚在一起议论的话题。 如果我们把 群文阅读的课堂比喻为一个小小的会议场, 那么多篇文本就是会议材料, 教师是会议主 持, 学生是参会者, 他们围绕议题展开课堂讨 论并形成自己的结论。 这个过程既像是会议 的完美复现, 也是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方式。 与传统阅读教学极其不同的是, 群文阅读的 每一堂课都有议题, 这就意味着有鲜明的目 标引导, 而且这种目标引导是集中的不是发散 的, 群文阅读要求教师、 学生、 教学内容、 教 学情境等所有要素都为议题服务, 议题就是 教学活动展开的轴心。 那么议题究竟是怎么体现目标性的呢? 笔者在此展示一些范例。 大家都
10、知道, 语文阅读很重要的一环就 是概括文意。 概括文意有一个重要的方法, 就 是寻找中心句。 常规的阅读教学要求学生寻 找每一篇课文的中心句, 但它只是整堂课的 一个小环节, 因为课堂除了概括中心, 还要做 别的各种各样的阅读理解。 一学期下来, 学 生学了几十篇课文, 也找到了几十句中心句, 但是他们到底学没学会寻找中心句? 学生找 到中心句的正确率到底是多少? 其中又有多 少是偶然成分呢? 孩子们能不能说出中心句 在文章中的意义, 又能不能总结出寻找中心 句的方法呢?群文阅读正是因为看到了这样 的问题,才让 “议题” 成为课堂的领衔,避 免学生被文本套了进去。上课时, 教师给出 一个群文阅
11、读组元, 议题就是 “奇妙的中心 句” 。 整整一堂课甚至两堂课的时间, 就让学 生学习中心句的意义以及如何寻找中心句,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 35篇不同类型的文本被 囊括进一个组元, 这些文章可以来自不同的 国家, 也可以描述截然不同的事情, 但是它们 必定有一个共同特征有鲜明的中心句, 学生需要找到每篇文章的中心句, 然后进行 对比, 总结出中心句的特点、 作用、 容易出现 的位置等, 进而全面学习中心句的探寻方法。 而与中心句无关的任务比如修辞手法、 文章结构等统统被排除在外, “中心句” 就是整堂课的议题, 该堂课的教学目标就是 完成这个议题。 如我们前文所探讨的, 系统性思维形成 的前
12、提条件就是一个 “需要解决的问题” 。 目 标意识可以把大量信息统整起来, 形成一个 立体网络, 更好地为问题解决而服务。 从这个 意义上说, 群文阅读基本操作模式给高阶思 维的发展奠定了可操作的基础。 (二)提供多元视角培养批判思维和 元认知 群文阅读和传统阅读还有一个很大的不 同, 就是阅读量上的差别。 传统课堂一节课或 两节课学一篇文章, 把文章剖过来解过去, 挖 掘出许许多多的知识点, 但群文阅读的模式 大有不同, 它在一堂课内的知识点是单一的, 而它的文本量是成倍的, 课堂上生成的观点 可能是多元的。 我们翻开传统阅读教学的范本, 以语文 教材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的课文七色花为 例, 选
13、文较长, 字数大约1 200字, 它是一篇故 事, 通篇只有一个情节。 但是在三年级上期的 群文阅读中, 我们为学习者构建了一个议题为 “古代儿童的智慧” 的组元, 选取了 文彦博 灌水浮球 王戎识苦李 能言善辩的小孔 融 晋明帝说日 谢道韫咏絮 五篇文章, 字数加起来超过1 500字不说, 而且整个组元 有五篇文章、 五个人物、 五个情节。 我们可以 看到, 群文阅读的信息量是成倍增长的。 学生 的视野被群文组合拉得很宽, 而文章间组合 交叉产生的知识点又很丰富, 学生应该如何 做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学到扎实的知识呢? 这就涉及群文阅读的又一种核心方法要 求学生 “选择性” 地阅读。 群文阅读
14、要求学生只筛选自己需要的内 容进行品鉴, 并针对性地进行深入探索。 以 “古代儿童的智慧” 组元为例, 五篇文章的情 节安排如何、 叙事方式怎样、 人物个性特征都 不重要, 重要的是学生必须提取出古代儿童 的智慧, 感受他们是如何推陈出新、 化解难题 的, 并从中获得与 “开动脑筋、 智慧生活” 有关 的启示。 从本质上讲, 这就是一种批判思维训 练。 在阅读的过程中, 学生大量地运用好奇心 和理智进行探究, 表现出极强的灵活性和怀 疑精神, 保持强烈的对信息的知觉与解释, 并 对文章做出系统的分析与判断。 过滤和筛选 是群文阅读的基本要求, 正是这样的要求给了 学生训练批判性思维的机会。 除
15、此之外, 群文阅读从教学形态上为儿 童提供了训练思维的平台。 群文阅读尽可能减 少了教师的讲授, 转而注重课堂讨论。 当学生 与学生观点冲突时, 当学生与学生相互启发 时, 当学生为了说服对方而反复琢磨自己的观 点和语言时, 当学生和教师的想法有差异时, 元认知思维一直在工作。 群文阅读的教学形 态为元认知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每一次讨 论, 学习者都要反复确定自己到底要解决什么 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自己应该提取哪些信 息, 这些信息如何组织起来更有说服力, 明确 自己表达了什么、 正在表达什么、 还需要表达 什么课堂讨论的每一步都是儿童自我批 判的过程, 每一次观点的对撞和磨合都能够
16、促进思维的发展。 (三)文本与议题深度勾连创新思维 的迸发 所谓文本与议题的深度构连, 其实包含 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 首先, 我们把多篇文本 看成一个整体, 这些文本的存在是以能否直 指议题为原则的。 议题和文本构成上下位的 强相关: 没有议题就没法组合文章, 没有文章 议题也失去意义。 其次, 作为议题的下位文 本, 而且是多个文本,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会无 意识地进行联系, 它们关联的唯一线索就是 内蕴的相同议题。 学生作为读者沿着议题的 线索去审视每一个文本, 在文本间建立紧密 联系, 产生整体认知, 然后呼应议题, 于是纵 向横向都有了联结, 群文组元完整生成。 那么在群文阅读中, 创
17、造性思维究竟是 怎么得到培养的呢? 学术界普遍认可创造性 思维是一个高位概念, 它既能集多种思维方 式于大成, 又表现为思维过程、 思维产品和个 性特征等多种形式。 创造性思维的基本步骤 大致是概括系统迁移, 其中涉及元 素与元素间的碰撞, 元素与系统、 系统与子系 统的关系, 以及系统和功能间的关系。 总而言 之, 创造性思维离不开对关系的把握。 群文阅 读对创新思维的培养过程大体上表现如下。 第一, 遵循目的性原则。 创造性思维和天 马行空的区别在于前者具有很强的目标性, 因 而一切发散都是有意义的。 在群文阅读中, 这 种目的与议题相关, 创造性的产生需要由议题 引发并回到议题, 最终丰
18、富议题。 比如在一个 议题为 “节日万花筒” 的组元中, 我们提出如 下阅读要求: (1) 了解一些节日民俗和节气文 化; (2)想一想: 作者是如何抓住节日习俗特 点来清楚明白地介绍这些节日的? 第一个问题 是第二个问题的基础, 第二个问题是第一个 问题的拔高, 议题很明显有啥 “节” ? 咋 表现? 这个组元的选文相对复杂, 我们给出了 包括古代诗歌、 童谣、 现当代诗歌、 现当代短 文在内的各种体裁的文本, 总字数在2 300字 以上。 学生必须带着问题去读才能读出每篇 文章的重点, 才能找到多体裁文本的相关性, 不然很容易被大量文字搞得焦头烂额。 第二, 注重要素间关系的探索。 群文阅
19、读 的多个文本间没有关系就难以真正构成 “群 文” , 但是每个文本实际上都包含大量的语 文知识, 比如体裁、 创作背景、 字词句的妙 用学习者需要排除这些庞杂因素, 仅读取 与节日习俗相关的内容, 并像画重点一样把它 们标记出来, 以此为线索串联起一篇篇文章, 从而做到元素与元素间的衔接。 第三, 把握元素与系统的关系。 在前文关 于群文阅读的概念解析中我们就说过, 群文 阅读不是单篇阅读的叠加, 而是把多文本作 为一个阅读的整体, 思考多文本与议题的关 系。 在串联起不同节日的风俗和表达方式后, 学习者需要在个性的基础上总结出共性, 比 如风俗大概可以从哪些方面来描述、 风俗的 形成有哪些
20、原因、 风俗与风俗间各有什么异同 等。 这是基于议题的整理概括, 它比依据议题 寻找文本间的关系高了一层台阶。 第四, 在纵横关系间萌发新思想。 读者从 议题出发, 梳理了文本间的关系, 把相关元素 串联起来再次做与议题相关性的思考, 层层 拔高。 当议题和群文已成一个整体后, 学习者 已经浑然掌握了该组元的基本学习内容, 这个 时候, 新的思考就有机会迸发出来了。 比如仍 在议题为 “节日万花筒” 的组元中, 学习者可 以沿着总结出来的表达方式介绍他们感兴趣 的节日, 也可以通过节日风俗之间的对比了解 他们喜欢的节日这时候, 书本上没有的内 容便在儿童的脑海中生成。 不仅是节日话题, 学生还
21、可以将这种学习思路迁移到其他内容 的学习上, 比如 “传统游戏” “舌尖上的家乡” 等。群文阅读中的多文本就像是 “鱼” , 而潜 藏在其中的思维训练更像是 “渔” , 遂能一生 二, 二生三, 三生万物。 其实阅读的过程就像建设大楼, 基本的 语料和文本知识就像混凝土, 而有组织、 有步 骤的梳理就是钢筋架构, 我们的议题总领就 像是大楼的设计。 思维活动贯穿其中, 就是要 把无组织的水泥沿着钢架浇筑起来, 最后盖 起摩天大楼。 当然这个比喻也有不妥当的地 方, 高楼大厦的形状是一开始就固定好的, 没 法改变, 但是我们的阅读课堂是生成式的, 它 充满可能性与开放性, 包含每一个参与者的集 体智慧。 这种感觉就好像最初的建筑设计是 造一栋钢筋混凝土大厦, 但技术超群又创意 无穷的建造者们把大厦盖成了一座摩天花园。 你永远无法预判那些机智的头脑会给出什么 答案, 只需要期待他们给你惊喜便足够让人 振奋这就是思维的力量!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