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部编版部编版 五年级下册五年级下册 语文语文 15 15 自相矛盾自相矛盾 第一课时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导入新课 寓言是用比喻性的故事来寄托意味深长的 道理,给人以启示的文学体裁,字数不多,但言 简意赅。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拟人 化的动植物或其它事物。该词最早见于庄子, 在春秋战国时代兴起,后来成为文学作品的一种 体裁。简单地说“寓言”就是通过一个故事来说 明一个深刻的道理。 作者简介作者简介 韩非子 韩非为韩国公子(即国君之子)。 战国末期韩国人(今河南省新郑)。师从荀子, 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 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后世称“韩子”或 “韩非子”。韩非所写作
2、品后来集为韩非子 一书。秦王嬴政读了韩非的文章,极为赞赏。 初步感知初步感知 文言文的简单演变 从文言文到白话文,语体变了, 而记录语言的符号没有变。汉字这种 超时代的特点,使古今汉语在书面上 衔接得天衣无缝。 初步感知初步感知 文言文与白话文的简单区别 文言文的特色有:言文分离、行文简练。文 言的特点,是相对白话(包括口语和书面语)而 言的,主要表现在语法与词汇两方面。 白话文,浅显通俗,在语言上,生动、泼辣、 粗犷、生活气息浓厚,富有表现力。综观“五四” 白话文运动,它广泛吸收了西方的词汇资源、语 法结构,在语言、文字、思想等多层面展开。 学习生字学习生字 弗 夫 f f 学习生字学习生字
3、 矛 盾 誉 吾 mo dn y w 学习词语学习词语 (1)楚人:楚国人。 (2)鬻(y):卖。 (3)誉:称赞,这里有夸耀,吹嘘的意思。 (4)陷:刺破,这里有“穿透”“刺穿”的意思。 (5)利:锋利。 (6)以:用。 (7)弗:不 。 (8)应:回答。 (9)夫:放在句首,表示将发议论。 指导朗读指导朗读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 “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 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莫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 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1.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中的生字, 理解了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4、,并熟读了课文,大 体了解了课文内容。 课堂小结课堂小结 2.请同学们课下自由朗读,试着背诵课文。 部编版部编版 五年级下册五年级下册 语文语文 15 15 自相矛盾自相矛盾 第二课时第二课时 了解内容了解内容 (1)一边读一边看插图; (2)对照注释,揣摩句意; (3)小组合作,质疑问难,共同讨论。 了解内容了解内容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其人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楚国有个卖矛又卖盾的人,他首先夸耀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很坚固, 无论用什么矛都无法穿
5、破它!” 然后,他又夸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很锐利,无论用什么盾都不能不 被它穿破!” 有的人问他:“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会怎么样?” 那个人被问得哑口无言。 什么矛都无法穿破的盾与什么盾都能穿破的矛,不能同时出现在一起。 了解内容了解内容 翻译文言文的方法: (1)“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 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2)“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词。 (3)“补”,就是增补。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补出省略了的语句。 (4)“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 (5)“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
6、现代汉语句式。 (6)“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把难懂的词句换成通俗 的词句。 深读感悟深读感悟 在大家的追问中,那个楚国人在大家的追问中,那个楚国人 “弗能应也”是什么意思?“弗能应也”是什么意思? 无法回答。 能换一个词语来替代吗?能换一个词语来替代吗? 哑口无言 他为什么无法回答?他为什么无法回答? 因为他的话前后矛盾。 深读感悟深读感悟 起因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 “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誉其矛曰 “吾矛之利,于物莫不陷也。” 发展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 如?” 结果其人弗能应也。 深读感悟深读感悟 道理说话办事必须实事求是,前 后一致。 课堂总结课堂总结
7、 这个成语出自于韩非子,以后用来形容 做事或说话前后不统一,也指不连贯的性格或 心情。后用此比喻人的语言行动前后抵触、不 相应合。 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矛盾无处不在,我们要用 正确的方法和思想去分析,去对待,无论做事 、说话,都要注意留有余地,不能自相矛盾。 课堂作业课堂作业 一、解释句中加点的字。 1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 )( ) 2其人弗能应也。( )( ) 卖 夸耀 不 回答 课堂作业课堂作业 二、说说句子的意思. 1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2不可同世而立。 三、在生活中你遇到过像这个楚国人那样的人或事吗?请举例 说说(不超200字) 我的矛非常锐利,什么东西都能被它穿透。 不能同时出现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