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七章 单向表述能力训练第一节口语表述的基本形式及其训练第二节朗读朗诵训练第三节演讲训练2概 要3第一节口语表述的基本形式及其第一节口语表述的基本形式及其训练训练对教师、律师、法官、行政官员等各个行业的各种类型的口语表述进行 考察,不难发现,文字底稿对于口语表述来说,具有一种明显的支撑作用。它可以大大减轻说话人的思想负担,大大减轻其心理压力,从而避免出现说 话人或哑口无言,或东扯西拉,甚至语无伦次的尴尬难堪局面。因此,我们 常常可以看到,在稍重要的发言场合,每每有人手捧文字底稿,以“念读文 稿”代替发言。众所周知,文字底稿可以反复修改,精心锤炼。反之,口语表述一经“出口”即已定型,无可改变。因
2、此,一般说来,就某一个人而言,无论其本 人文化水平如何,在同一时间段内,对某一话题的认识,其口语表述水平是 不可能高于他的文字表述水平的。也就是说,一般而言,文字底稿不论是否 已经周密完善,总是代表着执笔人当时对话题的最高认识水平,而口语表述 能力的显现,实际上也就是如何将书面文字的最高认识水平转化为口语表述 的最高认识水平,并且,随着口语表述能力的提高,使二者之间的差距尽量缩小,最佳状况是两种表述接近同步,几乎没有时间先后和水平高低的差别。45朗读训练既是依托文字的表述训练诸环节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也是 单向口语表述训练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朗读,不仅可以提高阅读能力,而且可以强化理解能力
3、。系统化的朗读训练,更是可以有效地强化“从无声 文字到有声语言”的转换能力。朗读能力强,可以忠实地再现原文稿的全部 思想,还可以通过语言表述诸因素的调节弥补原文稿的某些不足。规范化的朗读需要符合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语音标准规范;()语意内涵明晰;()语气轻重相宜;()语调变 化有致;()速度快慢合体;()节奏和谐协调;()停顿长短恰当;()情 感鲜明适度。相比之下,无文字底稿的即兴口语表述,无疑要求最高。由于没有文字 底稿的支撑作用,思维机制的运动强度大大增加。这时,必须从眼脑口 的“三相”运动模式变换为脑口的“二相”运动模式,这时,思维不仅要 发挥原有的主体控制作用,而且要利用大脑的“储
4、存”优势将原本由文字稿 拟定的表述程序按部就班地、有条不紊地表述出来。表述者必须高度集中注 意力,一方面借助思维的作用,迅速地对话题进行信息编码,在将编码程序 下达给发声器官,并控制其表述运动的同时,还要及时而迅速地对后续信息 进行同步编码。这种双重劳动的强度是很大的,常常见到有些人在即兴口语 表述时,“嗯,啊”不断,或者将同一句话重复说两遍甚至两遍以上。症结正 在于其思维功能较弱,难以承受这种边输出编码边信息编码的双重劳动,不 得不以“嗯,啊”不断的方式来降低信息输出的速度,填补因为思维功能较 弱造成的信息中断。6值得注意的是,无文字底稿的即兴口语表述,固然可以算作口 语表述的最高水平,但首
5、先,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口语表述水平如何并 不是唯以无稿即兴表述为最佳的。例如,在某些重要的场合,无论说话者 有多高的口语表述水平,他都只能念读。以教师职业口语而言,朗读课文 不说,解难答疑就常常是离不开念读的。其次,念读在表述训练中虽然对 即时思维能力训练作用不大,但绝不是说这种表述形式对口语训练就没有 用处。恰恰相反,它是口语训练初始阶段很重要的基础环节。进而言之,上文中的四种口语表述形式,在生活、工作中,其实是各有用处的。从能 力的全面训练来说,我们每个人都应能对每一个表述类型运用自如(而只 在训练中将其分为由低至高的四个层次),这样,我们才能真正成为口语表 述方面的佼佼者。78第二节朗
6、读朗诵训练第二节朗读朗诵训练朗读朗诵训练共分为六个具体训练环节,总体上呈逐步提高训练要求与 难度的趋势,其中,又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顺畅朗读、流利念读 两个环节,这两个环节共同合成了对朗读的基本要求首先能够顺畅朗读 文句,其次能流利念读全文;第二部分为理解朗读、角色朗读、表情朗诵、语调节奏训练等四个环节,这四个环节可视为提高要求,要求朗读者首先能 准确把握朗读材料的文字内容,其次能进行深入角色的语音加工,并且在借 助语音显现的过程中能配合以适当的面容表情。六个环节虽然总体上呈逐步提高训练要求与难度的趋势,但是,在训练 的具体把握上可以灵活多变,以更好地适应训练者的自身需求,既可以逐环
7、节地稳步提高,也可以循环反复,交叉训练。朗读训练作为一种素质能力训练,应当长期坚持自我训练,如此方能收 到显著成效。有时也可以在一段时间内相对集中地坚持训练(例如,以三个 月或半年为一期),这种阶段训练,在某些层面上能短期见效,但更重要的 是,有助于养成朗读时应有的诸方面的自觉控制意识。9停顿设计,有时也可以纳入语调设计的节奏设计范畴,与之同步进行。但准确地说,停顿设计也有其特点,故而有必要加以单独认识。二者相比,节奏设计更注重于从总体结构的角度来把握朗读的快慢频率、急缓张舒,而 停顿设计往往更注重于微观分析。朗读中停顿处理得好,可以有效地控制表述速度,更明晰地传达表述文 字的内涵。适当地安排
8、停顿的位置,还可以使换气自然,并且有利于转换情 绪。在朗读中掌握不好停顿,就这么一口气读下去,不但会感到上气不接下 气,而且由于句式被破坏,容易给听众带来理解上的困难,有时还容易造成 误解。停顿设计,一般也可以根据以下几个原则来进行。()把握逻辑停顿。逻辑停顿,是为了突出或强调某一特殊的意思所作 的停顿。如“这点钱能干什么?”一句,表达的是对“钱少,派不上什么用场”的 不满。表述时如果在“钱”字后面作一个停顿(以“”表示),则为“这点 钱 能干什么?”,显然,更突出或强调了对“钱少”的不满。()把握感情停顿。感情停顿是指为了突出某种强烈的感情而作的停顿。感情停顿可长可短,视抒情需要而定。101
9、1附:训练范文 例:我们的船渐渐地逼近榕树了。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是一棵大树,有数不清的枝丫,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一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一部 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棵大树斜躺在水面上一样。现在正是枝繁叶茂的时候。这棵榕树好像在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 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的上面,不留一点缝隙。翠绿的颜色 明亮地在我们的眼前闪耀,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 美丽的南国的树!主题显现:以上文字摘自巴金的 鸟的天堂。所摘文字以自然段为界,分为两个层 次。第一层次可以理解为“树的生存形态之美”博大、壮观;第二层次 可以理解为“树的生命力量之美”蓬勃、旺盛
10、。第一层次所要表达的是 作者的“视觉感受”,强调描述的准确、贴切;第二层次所要表达的是作者的“心灵感受”,强调人与树的“生命相通”。层次把握:第一层次又可以分为三个小层次。第一小层次为第一句话:“我们的船渐渐地逼近榕树了。”起点题作用。第二小层次为“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伸进泥土里”,是从近处描 写树的形态。第三小层次虽然写的是“从远处看”,但是对照下文,“我们”并没有把 船又退回到远处去,因而,这里只是对于自己刚才从远处看到榕树时的印象 的一种回想,在语调上不必过于强调对比。朗读朗诵训练共分为六个具体训练环节,总体上呈逐步提高训练要求与 难度的趋势,其中,又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顺畅朗
11、读、流利念读 两个环节,这两个环节共同合成了对朗读的基本要求首先能够顺畅朗读 文句,其次能流利念读全文;第二部分为理解朗读、角色朗读、表情朗诵、语调节奏训练等四个环节,这四个环节可视为提高要求,要求朗读者首先能 准确把握朗读材料的文字内容,其次能进行深入角色的语音加工,并且在借 助语音显现的过程中能配合以适当的面容表情。六个环节虽然总体上呈逐步提高训练要求与难度的趋势,但是,在训练 的具体把握上可以灵活多变,以更好地适应训练者的自身需求,既可以逐环 节地稳步提高,也可以循环反复,交叉训练。朗读训练作为一种素质能力训练,应当长期坚持自我训练,如此方能收 到显著成效。有时也可以在一段时间内相对集中
12、地坚持训练(例如,以三个 月或半年为一期),这种阶段训练,在某些层面上能短期见效,但更重要的 是,有助于养成朗读时应有的诸方面的自觉控制意识。12朗读训练应当注意以下两个方面的有机融合:()自我理解基础上的情 感显现与朗读材料的情感内涵之间的有机融合;()模仿样板的理性自控与 自身条件的扬长避短之间的有机融合。第一点中应当注意的是,不要过于表 现自我,而更应当将自我融合在朗读材料的语音显现之中;第二点中应当注 意避免的是失去自我,即在对样板的学习借鉴过程中,不要亦步亦趋,盲目 跟从,而应当结合自己的条件,扬己之长,补己之短。每一项训练后面,均附有数则训练材料。这些材料的选定,并不只是针 对该项
13、训练,而是始终注意多样化特点的搭配,这样,每一则训练材料,都 可以用于其他项目的训练。在每一则训练材料的后面,又附有训练提示,训练提示分为“主题显现”和“层次把握”两个部分。在传统的语文学习中,主题思想、段落大意始终 是两项基本学习内容。为什么在朗读训练中要再次重复?这里需要加以说明。1314例:起先,这小家伙只在笼子四周活动,随后就在屋里飞来飞去,一会儿落 在柜顶上,一会儿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啄着书背上那些大文豪的名字,一会儿把灯绳撞得来回摇动,跟着逃到画框上去了。只要大鸟儿在笼里生气 地叫一声,它立即飞回笼里去。我不管它。这样久了,打开窗子,它最多只在画框上站一会儿,决不飞 出去。渐渐它
14、胆子大了,就落在我书桌上。它先是离我较远,见我不去伤害它,便一点点挨近,然后蹦到我的杯子 上,俯下头来喝茶,再偏过脸瞧瞧我的反应。我只是微微一笑,依旧写东西,它就放开胆子跑到稿子上,绕着我的笔尖蹦来蹦去:跳动的小爪子在纸上发 出嚓嚓响。我不动声色地写,默默享受着这小家伙亲近的情意。这样,它完全放心 了。索性用它那涂了蜡似的、角质的小红嘴,“嗒嗒”啄着我颤动的笔尖。我 用手抚一抚它细腻的绒毛,它也不怕,反而友好地啄两下我的手指。主题显现:以上文字节选自冯骥才的 珍珠鸟。所摘文字对小鸟的行动观察加入了 主人的理解,显得生动、活泼、轻松、有趣。在朗读时应当注意突出这一特 点,并借助显现这一特点,准确
15、把握小鸟从“戒备心十足”,慢慢地开始“放 松戒备心”,最后,完全“解除戒备心”的过程。15附:训练范文 例:我是山里的孩子,七岁那年,妈对我说:“你不能再吃白饭了。”她把我 带到一头大水牛跟前。于是,我的一段童年便和一条用麻绳搓成的牛绳拴在 了一起。牧童们都喜欢骑到牛背上让牛儿驮着走。学军的那头老水牛,颇通人性。谁骑它不用爬,只要踩到它的头顶上,再喊一声:“伸角!”它便会把头一抬,轻轻地把你送上宽宽的背脊。最有趣的是在酷暑的中午,带着牛儿去水里游泳。太阳热热地晒着,蝉 儿高唱,稻花飘香。为了不弄湿衣裤,我们一律脱光身子,在银色的浪花里 嬉戏。会游的,畅快地与水里的牛儿为伴,游来游去,累了就爬到
16、牛背上让 牛驮着游来游去。不会游的,则在水浅的河边,两手支着水底的沙石,或抓 着岸边的水草、藤蔓,双脚胡乱地敲击水面,我就是这样学会游泳的。16例:万物皆有所用,不管你看上去卑微得像棵草,渺小得像滴水,但都有自 身存在的价值。科学家发明创造,石破天惊,举世瞩目,然而,如果没有众人智慧的积 累,便终将成为空中楼阁,子虚乌有。鲁迅的那段话也掷地有声:“天才并不是自生自长在深林荒野里的怪物,是由可以使天才生长的民众产生,长育出来的,所以没有这种民众,就没有 天才。”“落花水面皆文章,好鸟枝头亦朋友。”当年朱熹就曾这样说过。如果你处在社会的底层相信这是大多数,请千万不要自卑,要紧的 还是打破偏见,唤起
17、自信。问题不在于人家怎么看,可贵的是你的精神面貌 如何?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关键还是在于,怎样按照你的实际,为社会,为人类多做贡献,从而在这个世界上找到自己的一片绿洲,一片天空。17第三节演讲训练第三节演讲训练目前,演讲在全国范围内已经成为一项非常群众化的普及性活动,有关 演讲的理论研究和技巧探讨的书籍也不断出版。但是,读一读诸多的演讲理 论书籍,可以发现一个情况:作者常常有意无意地回避了这样一个问题 演讲究竟是怎么回事?时至今日,这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却始终未曾得到明 确答案。应当看到,这并非可有可无的清谈,也并非学究在咬文嚼字我 们的某些演讲理论书籍之所以在大谈“感情处理”“技巧训练”等
18、问题后仍使 读者茫然,就在于写书的人并没有把演讲从口语表述的学科或训练体系角度 来加以研究,进而,由于未能对演讲先完成“质”的限定,因此也就很难在 较为明晰的概念限定内,展开系统化的、有别于其他口语表述形式的专门 训练。18一般而言,朗诵多以诗歌、散文为蓝本,而演讲必须 融“说理性、动情性、鼓动性”于一体,这使得演讲多夹叙夹议夹抒情,而 且要以适应口语表述特点的特定文体为蓝本。二者相比,朗诵偏重于抒情,其情感处理可以是戏剧化的,可以有大升大降的起伏;而演讲,更注重于说 理与抒情的融合,要使听众接受演讲者讲的道理,演讲语调及情感处理则不 宜有过多过大的起伏,而更应注意日常交谈式的亲切感。这一点,
19、务必在撰 稿时就要把握好分寸。同为歌颂领袖伟人,朗诵的文稿可以通篇抒情,可以 直抒胸臆,以感情的真挚热烈去感染听众,而演讲的文稿则应注重说理,以 艺术化的文字说明领袖伟人“为什么伟大”等道理,同时,将演讲中的抒情 文字,附于说理的“主脉”,其抒情的目的,也应注重于强化“说理”文字的 感染力量,以其“理”或“理情交融”去呼唤听众产生感情上的共鸣19演讲的定义之所以迟迟难下,是由其多样特点决定的。从演讲的功能性 看,可有政治演讲、学术演讲、宗教演讲、道德演讲、辩护演讲、礼仪演讲 等;从演讲的表述形式看,可有一人一贯到底的报告式演讲,也有双方对阵、唇枪舌剑的辩论式演讲,有由先进人物组成报告团到各地所
20、作的巡回演讲,还有每人上台几分钟,轮流表述的比赛式演讲;从演讲听众的性质看,可有 学富五车的知识分子,也可有目不识丁的过路行人;倘若再从演讲发展的历 史角度看,就更令人目不暇接了:西方自古希腊、古罗马起,经文艺复兴、启蒙运动、法国大革命等至今,我国自先秦诸子争鸣,经汉、唐,至民国,又有五四运动等,至今日改革盛世,其间究竟有过多少轰轰烈烈的演讲,出 过多少誉满功成的演讲家。笼统看去,给演讲下一个定义确乎难而又难。但是这个问题也并非不可解决,只要我们把握了演讲不同层次表述形式 的特点,对其共性加以综合考察,答案也就趋于明晰了。20以是否具备“三性合一”的特点为依据,我们就不难对某一种语言形式 是否
21、属于演讲作出判断。譬如,课堂教学算不算演讲?答案是:也可算,也 可不算。大家都有这类体会,同为课堂教学,不同教师的“表现”是不同的。有的教师在讲台上,情绪饱满,语言生动,具有集说理性、动情性、鼓动性 于一体的特点,当然其教学可算是演讲。但有些教师,上课照本宣科,语言 干巴,表情木然,这样的课堂教学,即使理论水平很高,也是应当划到演讲 以外去的。由此可知,当我们进行演讲能力培训时,其实训练的是,由其本人面对 听众独占讲台,在限定时间内充分表现自己对某一特定话题的认识和看法的 能力,同时显现自己在表述观点时对思维、语言、表情、动作等方面的综合 运用能力。21n演讲过程,从根本上说,是讲、听双方的思
22、想和情感的交流过程。能否 实现成功的交流,必须以双方能否心理相容为基础。而能否心理相容,又以 演讲是否为听众所普遍接受为先决条件。从这一点而言,亲切感如同是 与朋友谈心似的亲切感,应作为演讲的情感主调。需要强调指出的是,演讲只能通过自身的魅力去征服听众,绝不能依赖 行政手段去压服听众(有些演讲中,常常可见这样的场面:主持人有时不得 不站起来要求场内保持安静。这其实是演讲者之大忌,因为这无异于当众宣 告,台上这位演讲者已失去了吸引听众的魅力)。从这一点而言,亲切感还具 有说服听众,使其注意倾听自己演讲的功效,因而就显得尤其重要了。22演讲从根本上说,是要向听众宣讲某种观点,其中难免要运用或批判或
23、 赞颂等情感色彩较明显的词语。但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必须注意并牢记:你是在跟一群朋友谈心。因此,演讲时,一忌盛气凌人,咄咄逼人,那会使 听众觉得你太凶,在心里产生抵触情绪;二忌畏畏缩缩,欲吐又吞,那会使 听众觉得你窝囊,进而产生蔑视情绪;三忌旁若无人,高谈阔论,那会使听 众觉得你高傲,以致不愿再去注意你的演讲;四忌无动于衷,呆板地说下去,那会使听众觉得你冷漠,以致你在台上大讲,他在台下小讲。这些,都会给 人留下不亲切的感觉(尽管演讲者主观上并不想这样),进而可能使你在构 思、撰稿过程中精心培养的亲切感,在诵讲时丧失殆尽,甚至于毁于一旦。要想保持亲切感,演讲者还必须保持与听众的平等关系。平等关系
24、产生 于演讲者的平等态度,因此,演讲稿忌讳堆砌过于华丽的辞藻(即使在抒情 的高潮也是如此),忌讳搬用过于深奥的理论词汇(即使搬用,也必须通过某 种手段使台下听众中的绝大多数人没有理解上的困难),以避免产生卖弄、炫 耀感那样会刺激听众,使他们觉得被当作了傻瓜;它还忌讳或是空对空 地讲一些道理(尽管这些道理是正确的),或是避而不谈理论,从头到尾只不 过是向大家讲了一个故事(尽管讲得绘声绘色)那同样也会刺激听众,使他们觉得自己的理解水平被贬低了。23当演讲稿的文字工作已基本结束,开始进入熟悉准备阶段时,怎样给自 己的演讲作最佳语调设计的问题也就随之出现在面前。语调设计得成功,文 字稿中的某些不足可以
25、通过语调的变化发展得到相当的弥补;反之,语调设 计得不成功,文字稿的精彩段落也将随之变得索然无味。语调设计具体而言,可包括情感色彩设计(褒义、中性、贬义色彩的变 化)、节奏设计(快速、中速、慢速的变化)、音区设计(高音、中音、低音 的变化)。从其设计步骤而言,可主要分为三步。()整体语调设计。可将全 篇分为前后两部分或始、中、末三部分进行。()段落语调设计。在每一部 分内部按自然段的划分确定各自的基本语调。()句式语调设计。不仅句与 句之间可有语调色彩变化,而且还可以,也有必要精确到句子内部,精确到 一个词、一个字及其相互之间的语调变化。24言之有理,即语调的设计要合理。无论哪一类演讲稿,只要
26、是写得较成 功的,其字里行间都存在着一条贯穿始终的情感发展线,这就是语调设计所 要吻合的理。要合理,就是要求语调设计为表现这个理而服务。在语调设计 过程中,不仅演讲者,连他的同学、朋友乃至家人也都不妨参与揣摩、体味,对语调的设计多问几个为什么:为什么这里要提高声调?为什么这里要加快 节奏?为什么这里予以强调、突出?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是否已达到了预 期的效果?等等。一般说来,经得起反复推敲的语调设计总是合理的,而且 多数是成功的。目前,在各类演讲中,语调设计的技巧问题还未受到普遍重视。初次登 台者姑且不说,就是在一些有经验的演讲者中,也随处可见语调设计不合理 的情况,尤其是句、段的细部设计。在
27、演讲的准备期间常常可见演讲者对文 字稿反复修改而费心费力,绞尽脑汁,但文稿一定,后面的准备工作就加快 了。有的干脆就是以背熟文稿为准备工作的结束,而未能对演讲稿的语调设 计下一番细工夫,这其实是得不偿失的。在演讲中,文字和声音,打个不算 贴切的比喻,有点像比翼鸟、连理枝,缺一不可。在评定标准上,两个部分 也往往平分秋色。有人认为演讲是三分写,七分讲,是否准确,姑且不论,但其强调语言表达(包括语调设计)的重要性倒是言之有理的。25宽松限时式演讲,如前所述,是演讲者可以占有分钟(课堂教学 式),或分钟以上至两个小时,或半天、一天(专题报告式)时间来完成 演讲。一般而言,这种时限要求不太严格,并不是
28、一到时候就得中止(比如 一堂课没讲完,可以推迟下课,或者可以下次课再讲)。这种较为宽松的时 限要求,有助于演讲者对命题展开全面深入、透辟翔实的剖析和论证,这 是有利于演讲者表述的一面。但也有显然不利于表述的另一面,即相对不 容易控制听众的情绪和兴趣。同一个人,同一个声音,如果总是单调不变 的表述风格,听众很快就会陷入疲劳,以至出现分心走神等现象。因此,为了有效地控制听众的情绪,演讲者就务必注意使自己的表述风 格多样化。如以“开场”而言,既可以开门见山,直接进入话题;又可以由 远及近,娓娓道来;还可以布下悬念,引导听众步步深入等。以表述“主体”而言,则可以在半脱稿式表述和全脱稿式表述为主的基础上
29、,穿插以念读式 表述和无底稿式即兴表述。而在即兴表述时,演讲者有时还要能根据现场听 众的情绪变化,及时地穿插以小幽默式的材料以活跃气氛。诸如此类的多样 化的表述手段,是有助于增加演讲者的魅力的。26即兴演讲的原意,是指演讲者对眼前的事物、场面、情景有所感触,兴 致勃发而当场发表的演讲,因而也叫即席演讲。而学生轮流训练中的即兴演 讲又与之有所不同,它必须按规则当场抽题签,按题签上的题目来完成演讲。从这一点看来,它仍属于命题演讲,但它又强调当场登台演讲,这就有别于 有文字底稿依托的演讲,换句话说,它实质上是一种无充分准备且无文字底 稿依托的命题演讲。这里,我们不妨比较一下有文字底稿依托的演讲和无文
30、字底稿依托的即 兴演讲,以进一步认识即兴演讲的个性特点。就限时性而言,有文字底稿的演讲,有较为充裕的酝酿时间,而即兴演 讲基本上是突然袭击式,演讲者事先连题目都不知道,却必须依照限定的题 目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演讲。两相比较,在准备工作完成以后,有稿演讲只 需在限定的登台时间内讲完就可以了,而即兴演讲的限时性特点,则具有双 重的内涵:不仅要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演讲,还要在限定的准备时间(有时 只有几分钟时间)内完成演讲的准备工作。2728 训练目标:训练学生准确把握人物特点以及自己的情感倾向,并能运用贴切的话语,向他人进行形象的、富有感染力的介绍。训练模式:()该项训练由学生轮流登台进行单个表述。
31、()该项训练的题型为:“我最的人”。该题型规定,学生登台 必须是作人物介绍,而“”则是学生对该人物的评价或感受印象,由学生自定。题目可为“我最亲近的人”“我最讨厌的人”“我最想再见到的 人”“我最怕再见到的人”“一位我觉得最不像老师的老师”“我最想对他说声 对不起的人”等。训练说明:()此项训练的目的之一,仍然是训练学生敢于当众说话。与此同时,注意训练学生运用贴切的口头话语,当众向他人进行形象的、富有感染力的 介绍的能力。()该项训练要求从说话人自身的感受体验角度对人物进行介绍,因而,介绍的中心点应当是“”,这一点在训练中尤需注意。()每人登台的表述时间为三到五分钟,不宜过短,也不宜过长。29
32、 训练模式:()学生或按学习小组,或按点名册轮流登台,按限定的五到七分钟完 成自选话题的演讲。()这种演讲不作命题限定,完全由学生自己确立论点和表述角度,自 由畅谈。训练说明:这类演讲训练有以下难点:()这类演讲中,学生演讲的命题的多样性和表述的多角度性,导致了 训练总体上的主题散漫性和思想水平的参差性。()自由命题演讲训练,要求教师能从知识的广度和理论的深度等多方 面达到“学高为师”的水准。但是,在高等院校,教师的知识结构毕竟已不 能覆盖全体学生的知识面与兴趣范围,因此,当学生在演讲中选择了一个教 师知之不多或基本不知的话题(如学生引用某一外国哲学流派观点或某名人 名言)时,或者,学生在某一
33、具体话题的看法上水平高过教师时,教师一是 要能扬长避短,二是应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大可不必觉得难堪,更不宜强不知以为知。()学生在演讲中提出了错误的观点和认识,教师怎么办?一般而言,只要不是原则性的错误,教师可以点到即止,不作正面否定,应当相信大学 生群体的是非鉴别能力。口语表述训练的主要目的之一,是训练其口语表述 能力,至于其观点的某些失误,可以课后交流,也应当相信表述者自己会经 过思考和课后同学之间的交流努力改正。30 训练说明:该项训练要求,选材时,不但要注重于“窝囊”,而且应注意突出“最”字,要突出纯属意外,“天上落下一只死乌鸦砸破了自己脑袋”似的过程介 绍,注意突出对此遭遇
34、的心理即时反应,以及时至今日,自己回想起来仍然 感到窝囊的心境。子话题之五:当众拿自己开一个玩笑。训练要求:()拿自己开玩笑,可以从多个方面进行。例如可以拿自己的长相、体 形开玩笑,或是以自己身体某一部分的不够完美开玩笑,或是拿自己的姓名 开玩笑等,但不可开他人的玩笑。()幽默素质不仅有多种类型,而且在生活实践中,也表现出一种多层 次性。在幽默的层次理解中,能够“幽默自己”,实际上是一种很高的层次,或者说,是一种最高的层次。和其他口才能力的系统训练无不是从最基础或 者是从最低层次开始训练有所不同,幽默素质的训练可以从高层次开始,即 从“幽默自我”开始。()此项训练刚进行时,有两种常见现象。一是表述者未开口自己先笑,有时甚至笑到表述结束而台下却始终无一个笑的。二是表述者话音刚落,听 众还未出现反应,表述者已冲到台下回到自己的座位上。上述两种情况在教 学训练中虽难以禁绝,但不宜放任自流,尤其是后一种情况,不利于克服表 述心理障碍。教师在训练开始前就应要求表述者,力求使自己的表述在台下 发出的笑声中结束。实在引不出笑声,也应表述完毕后从容下台,不要虎头 蛇尾,降低训练要求。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