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2学年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任务群阅读(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专题练习 - 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下第一单元 任务群阅读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 古体诗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12题。 柏舟 诗经邶风 泛彼柏舟,亦泛其流。耿耿不寐,如有隐忧。微我无酒,以遨以游。 我心匪鉴,不可以茹。亦有兄弟,不可以据。薄言往愬,逢彼之怒。 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威仪棣棣,不可选也。 忧心悄悄,愠于群小。觏闵既多,受侮不少。静言思之,寤辟有摽。 日居月诸,胡迭而微?心之忧矣,如匪澣衣。静言思之,不能奋飞。 注泛彼柏舟:柏木小舟在水中漂流。泛,漂流。柏舟,柏木做成的舟。微:非,不
2、是。我心匪鉴,不可以茹:我的心不能像镜子对人影似的,不分好歹,一概容纳。匪,非。鉴,铜镜。茹,含,容纳。据:依靠。这两句的意思是:雍容娴雅有威仪,不能荏弱被欺瞒。棣棣,丰富盛多的样子。选,屈挠退让。悄悄:苦愁状。觏闵:遭遇患难。觏(u),同“遘”,遭遇。闵(mn),痛,指患难。这两句的意思是:静下心来仔细想,抚心拍胸。猛醒悟。辟,同“擗”,抚心坎。摽,捶击。这两句的意思是:日月为何更迭晦明,而不能常常以光明照临世间?犹言正理常常不能表白。这两句的意思是:心中的烦恼不能清除,正如不干净的衣服没有清洗。 1.下列有关柏舟一诗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章以“泛彼柏舟,亦泛其流”起兴,以柏舟作
3、比,写出女子飘摇不定的心境,引出“耿耿不寐,如有隐忧”。 B.第二章写女子想一吐烦忧,谁料兄弟却是“不可以据”,勉强前往,又“逢彼之怒”,旧愁未吐,又添新恨。 C.第三章,前四句用比喻来说明自己虽然无以消愁,但心之坚贞有异石、席,不能屈服于人。第四章写满腹辛酸,自悲身世。 D.第五章中,女子把幽怨的目标转向日月,表达自己的怨恨像衣垢洗不干净一样,无法消除,于是只能一走了之。 2.柏舟是一首情文并茂的好诗。其“诗眼”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34题。 采薇 诗经小雅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家,犭严狁之故。不遑启居,犭严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
4、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 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四牡翼翼,象弭鱼服。岂不日戒,犭严狁孔棘。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注犭严狁(xinyn):我国古代北方少数民族。到春秋时代称为狄,战国、秦、汉称匈奴。尔:花盛开貌。常:棠棣。路:高大的战车,将帅作战时用的车。君子:将帅。四牡:驾兵车的四匹雄马。业业:马高大雄壮的样子。骙骙:马强
5、壮貌。小人:士卒。棘:同“急”。 3.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的主人公是一名士卒,他强烈地思念家乡,无时无刻不在昐望着回家,内心充满忧伤。 B.“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表明出征时是春天,以随风飘扬的柳丝来渲染离家时的依依不舍之情。 C.“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表明归来时是冬天,用雪花纷飞的情景来表现主人公返家路途的艰难。 D.后三章运用了重章叠唱的手法,使情感在回旋中递进加强,使主题更突出,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 4.概括第四、五章的内容及所蕴含的情感。 三、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56题。 湘江曲 张 籍 湘水无潮秋水阔, 湘中月落行人发。 送人发,送人归, 白 茫茫鹧鸪
6、飞。 5.首句七个字中出现两个“水”字,交代了什么内容?试简要分析。 6.这是一首送别诗,联系全诗分析诗人是运用哪些艺术手法来表现送别思绪的。 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78题。 采莲曲 李 白 若耶溪旁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 日照新妆水底明,风飘香袂空中举。 岸上谁家游冶郎,三三五五映垂杨。 紫骝嘶入落花去,见此踟蹰空断肠。 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二句写溪边采莲女隔着荷花谈笑嬉戏,给人似有似无的朦胧之美。 B.三、四句勾勒出一幅人花相映、清新明丽的采莲图,节奏轻快,活泼自然。 C.五、六句写采莲女的欢声笑语吸引了岸上的风流少年,他们借着树木掩映悄悄观望。 D.
7、七、八句写采莲女采莲之后返回,她们骑着紫骝,马儿嘶鸣着,令人断肠。 8.诗界评价本诗“弥补了六朝以来采莲女形象的苍白与虚饰”,请简要分析诗人是如何塑造采莲女的形象的。 五、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910题。 野夕答孙郎擢 何 逊 山中气色满,墟上生烟露。 杳杳星出云,啾啾雀隐树。 虚馆无宾客,幽居乏欢趣。 思君意不穷,长如流水注。 注孙郎擢:孙擢,何逊的友人,生平不详。何逊(472?518):南朝梁诗人,字仲言,梁东海郯(今山东郯城北)人。曾任水部郎、仁威庐陵王记室等职。 9.诗题为“野夕答孙郎擢”,诗的前四句是怎样写“野夕”的?请简要分析。 10.这首诗表现出诗人什么样的心情?末句中的“流水”
8、比喻什么? 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112题。 水夫谣 王 建 苦哉生长当驿边,官家使我牵驿船。 辛苦日多乐日少,水宿沙行如海鸟。 逆风上水万斛重,前驿迢迢后淼淼。 半夜缘堤雪和雨,受他驱遣还复去。 夜寒衣湿披短蓑,臆穿足裂忍痛何! 到明辛苦无处说,齐声腾踏牵船歌。 一间茅屋何所值,父母之乡去不得。 我愿此水作平田,长使水夫不怨天。 1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以水边纤夫的生活为描写对象,写出了水上劳役的苦痛,对当时不合理的劳役制度进行了控诉。 B.本诗一开头就以“苦哉”二字总领全篇,奠定了悲苦的感情基调,这一声嗟叹感情浓烈,能够紧紧抓住读者的心。 C.诗的最后两
9、句说的是诗人希望河流变成田地,这样水夫们就不会受徭役之苦了,表现了诗人忧民的情怀。 D.本诗对纤夫的心理描写细致而有层次,由嗟叹到哀怨、愤恨,再到无可奈何,将其内心世界揭示得淋漓尽致。 12.“逆风上水万斛重,前驿迢迢后淼淼”两句运用了哪些艺术技巧?请简要分析。 格律诗 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秋兴八首(其二) 杜 甫 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 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 画省香炉违伏枕,山楼粉堞隐悲笳。 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 注夔府:夔州。杜甫当时流寓于此。八月槎:晋张华博物志记载,传说天河与海相通,有一个住在海边的人,年年八月见海上有浮槎去来,可达天河
10、。槎,木筏。画省:尚书省。汉代尚书省用胡粉涂壁,紫素界之,画古烈士像,故别称“画省”。伏枕:生病卧床。山楼粉堞:白帝城楼涂着白粉的齿状短墙。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句紧承秋兴八首(其一)结句“白帝城高急暮砧”,写出了孤城落日的壮阔之景。 B.诗人按着北斗星的方位遥望长安,见出思念之切;“每依”表明这样遥望凝想已是常态。 C.耳边的猿啼声声可闻,故曰“实”,盼望的归舟迟迟未有,故曰“虚”,令人心生悲慨。 D.诗人面对夔州的藤萝月色,想象京华的芦荻光影,不免百感交集,怅然若有所失。 2.这首诗将眼前的景物与心中的思念融合在一起,有人论之曰“身在夔府,心在京华”。试从诗中
11、找几个例子加以分析,并说说这样写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34题。 秋雨夜眠 白居易 凉冷三秋夜,安闲一老翁。 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 灰宿温瓶火,香添暖被笼。 晓晴寒未起,霜叶满阶红。 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句中,诗人用气候环境给予人的“凉冷”感觉来形容深秋之夜,未见风雨,就已觉寒意袭人,这就给整首诗抹上了深秋的色彩。 B.颔联的“卧迟”体现了老翁的特征,睡眠少,宁可闲坐养神而不喜早睡,免得夜间睡不着;颈联写老翁三秋之夜就要烤火,正说明他体衰、怕冷。 C.尾联与首句遥相呼应,写风雨过后,深秋的气候更加寒冷,“寒”字只是为了交代老翁“未起”的
12、原因,反映出老年人年纪大而怕冷的特性。 D.诗中虽然没有直言情感态度,但景与人关合,尤其“霜叶满阶红”一句表现了大自然的冷酷,从树木想到人,从自然想到社会,诗人深有感触。 4.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老翁形象?请结合全诗进行简要分析。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56题。 暑旱苦热 王 令 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着翅飞上山。 人固已惧江海竭,天岂不惜河汉干。 昆仑之高有积雪,蓬莱之远常遗寒。 不能手提天下往,何忍身去游其间。 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句中“屠”字用得新奇,本指“屠杀”,此处引申为驱除、消灭,突出了诗人对酷热的极度怨恨。 B.第三、四句写实,从人间忧惧江海
13、枯竭写到天上怜惜河汉将干,表现了当前暑旱之严重。 C.“昆仑”“蓬莱”句写清凉世界遥不可及,但对饱尝酷热的诗人却有无穷的吸引力。 D.最后两句表现诗人甘愿与天下共苦难的高尚情操,与杜甫的“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有异曲同工之妙。 6.诗歌运用了哪些手法来表现诗人怎样的理想?请简要分析。 四、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78题。 汴岸置酒赠黄十七 黄庭坚 吾宗端居丛百忧,长歌劝之肯出游。 黄流不解涴明月,碧树为我生凉秋。 初平群羊置莫问,叔度千顷醉即休。 谁倚舵楼吹玉笛,斗杓寒挂屋山头。 注此诗为诗人离京赴太和县任时告别友人之作。黄十七:黄介,字几复。涴:污染。初平:黄初平,神仙传曾记其牧羊成仙之事。叔度:
14、东汉黄宪,志向高洁,不应官府征辟,时人赞其气度“汪汪若千顷陂”。斗杓:北斗星。 7.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黄介心情极为烦闷,作者理解其愁虑繁深,因而邀他出游以消心忧。 B.颔联写明月倒映于浑黄的汴河却依然澄明,岸上碧树让人感到秋天的凉意。 C.颈联用典,写黄初平牧羊成仙之事虚诞渺茫,不可当真,也不能像叔度那般一醉方休。 D.尾联勾画出一幅秋夜图,楼船笛声,北斗高挂,无限情愫融入静夜笛声里。 8.本诗与赠别几复均运用了“月”这一意象,诗人在两诗中运用该意象所抒发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赠别几复 黄庭坚 风惊鹿散豫章城,邂逅相逢食楚苹。 佳友在门忘燕寝,故人
15、发药注见平生。 只今满坐且樽酒,后夜此堂还月明。 契阔愁思已知处,西山影落暮江清。 注发药:意为善言劝人以当药石。 宋词 一、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2题。 浣溪沙 苏 轼 长记鸣琴子贱堂,朱颜绿发映垂杨。如今秋鬓数茎霜。 聚散交游如梦寐,升沉闲事莫思量。仲卿终不忘桐乡。 注此词别本有小序云:“赠陈海州。陈尝为眉令,有声。”子贱:宓子贱,春秋时鲁国人。史书记载,子贱治单父,弹鸣琴,身不下堂,而单父治。仲卿:西汉人朱邑,字仲卿,曾在桐乡为官,深受人民爱戴,病重时,嘱咐其子将其葬于桐乡。 1.下列对本词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词人用“鸣琴而治”的典故,借宓子贱为官时,以礼乐教化人民的
16、事故,来赞美陈海州治理眉州有方。 B.上片写宓子贱的厅堂昔日被垂杨环绕着,现在却被秋霜覆盖,一片萧索,表达了世事变迁之感。 C.“聚散交游如梦寐”运用比喻,写出了人生聚散如同梦境一般,与“人生如梦”有异曲同工之妙。 D.全词语言质朴,用典贴切,感情深沉而丰富,既有对他人的情谊,也包含了自己的人生感慨。 2.这首词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34题。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注 辛弃疾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 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注此词当作于辛弃疾遭谗被贬,闲居带湖期间。 3.下列对本词的分析和鉴赏,最
17、恰当的一项是() A.上片四句描绘词人夜宿的王氏庵中的实景,声色形神兼绘,给人身临其境的感受。 B.“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形象逼真地写出了眼中所见;“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用拟人手法写出了耳中所闻。 C.下片抒写词人的心理活动和无限感慨。动物猖獗,秋风凉薄,词人不能安然入睡,浮想联翩,焦急万分,怎能不更加衰老呢? D.本词语言平浅,纯用白描,笔墨干练,真切自然,别具一格,生动感人。 4.本词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情思?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三、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56题。 满江红 柳 永 暮雨初收,长川静,征帆夜落。临岛屿,蓼烟疏淡,苇风萧索。几许渔人飞短艇,尽载
18、灯火归村落。遣行客、当此念回程,伤漂泊。 桐江好,烟漠漠。波似染,山如削。绕严陵滩畔,鹭飞鱼跃。游宦区区成底事?平生况有云泉约。归去来,一曲仲宣吟,从军乐。 注此词为词人游宦泊船桐江时所作。长川:桐江。成底事:一事无成。云泉约:退隐山水之间的约定。王粲,字仲宣,建安七子之一,曾随曹操出征,有从军行五首记其事。 5.这首词的上片写景很有特色,请简要赏析。 6.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上、下片加以分析。 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78题。 念奴娇 姜 夔 余客武陵,湖北宪治在焉。古城野水,乔木参天。余与二三友日荡舟其间,薄荷花而饮,意象幽闲,不类人境。秋水且涸,荷叶出地寻丈,因列坐其
19、下,上不见日,清风徐来,绿云自动。间于疏处窥见游人画船,亦一乐也。朅来吴兴,数得相羊荷花中。又夜泛西湖,光景奇绝。故以此句写之。 闹红一舸,记来时尝与鸳鸯为侣。三十六陂人未到,水佩风裳无数。翠叶吹凉,玉容销酒,更洒菰蒲雨。嫣然摇动,冷香飞上诗句。 日暮青盖亭亭,情人不见,争忍凌波去。只恐舞衣寒易落,愁入西风南浦。高柳垂阴,老鱼吹浪,留我花间住。田田多少,几回沙际归路。 注闹红:盛开的荷花。三十六陂:这里指很多水塘。菰、蒲:都是水草。 7.下列对本词上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闹红一舸”化静为动,写出了词人乘船驶入陂塘时盛开的荷花随之晃动、显得很热闹的情形。 B.“水佩风裳无
20、数”,此句兼用比喻和拟人,写荷花以水为佩玉,以风为衣裳,写出了荷花的清馨幽逸,秀美高洁。 C.“翠叶吹凉,玉容销酒,更洒菰蒲雨”,景中含情,写凉风吹来,荷花像酒意消退时的红脸的美人,忽又袭来一阵密雨,体现了词人欲借酒浇愁、放浪形骸的心境。 D.“嫣然摇动,冷香飞上诗句”运用通感,写荷花倩影娉婷,嫣然含笑,吐出如优美诗句一般的幽幽冷香。 8.词学大家唐圭璋评价说,此词“下片笔笔转换,一往情深”。请结合下片内容简要分析。 群文探究 1.阅读柏舟采薇两首诗并联系氓一诗,说说诗经中“重章叠句”手法的作用。 2.湘江曲采莲曲野夕答孙郎擢水夫谣汴岸置酒赠黄十七满江红念奴娇等诗词都写到了“水”,但其所起的作
21、用不尽相同。请阅读这些诗词,从中任选两至三首加以比较。 3.古代许多诗词作品,或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请鉴赏本单元诗词中的写景艺术,参照其写景的相关手法,写一段文字,借景物描写表达某种思想情感。不少于300字。 主题阅读 丹心一片家国情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儒家文化体系中的“家国天下”意识,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之一。如今制度化儒家已然解体,社会形态、家庭结构、价值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尽管如此,汲取家国天下意识传统并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今天仍具有重要的意义。“家国天下”意识作为积极的入世精神,将个人发展的诉求与社会进步的诉求结合在一起,基于这一道德自觉,社
22、会成员才具有了责任担当、价值共识。 在今天,家作为基本情感纽带对我们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应弘扬传统孝道,强化纽带和责任意识。家族观念基于血缘的原初信赖关系,安土重迁的中国农耕文明进一步充实了家族的机能。人伦情感亦因血缘而来,在情感依托的层面上,家的意义超越任何经济的成本收益分析。现代社会主张的公共精神与家庭伦理的建设并不矛盾。正如搬用熟人社会的伦理原则到陌生人社会是不合理的,反过来将陌生人社会的规则搬用到家庭也是不合理的,关键是如何能够在不同的关系当中正确切换。在现代化生产和协作上依照公共理性、法制精神;在家庭与私人领域,弘扬孝悌之道,忠恕相待,爱敬相与。这要求对家庭伦理和孝道进行理性的阐发和
23、合理的引导,使得家庭伦理与公共理性彼此呼应。 “家国天下”意识是现代中国伦理的重要维度,它既连接传统的“修齐治平”,也连接社会、民族国家问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家与国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家是社会的细胞,国是维护家的外部屏障,家国的良性互动与发展有利于促进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协调。儒家家国天下的教化传统历史地塑造了中国人的内在人格与精神世界,“修齐治平”深入到一代代中国人的内心世界,内化为热爱祖国与家园的担当精神。在今天,心怀家国天下便是个体对国家和人民的热爱与忧患意识,是主动追求民族统一、国富民强的精神,也是国家认同感和责任意识的来源。 支撑和实现“家国天下”精神的是仁爱的“生生”之德。中国人内心的
24、“天人合德”实际指向更为广阔的世界中的相生相与,它肯定世界是交感的,自然规律和人世伦理是可以相互推演的,也是相互一致的。仁爱原则也是动态原则,原始儒家根据内在的“生生”之德,在矛盾的转化中主张“穷达以时”“与时偕行”。宋儒也以“生生”释“仁”,把原始儒家的“仁”范畴与易之“生生”相结合,使“仁”升格为表示天人合一的本体范畴,把“相生”当作自然万物蕴含的内在目的。仁爱原则也是“相生”的凝合原则,这在伦理意识上表现为中正平和、诚实无欺、敬爱相与,虽有竞争,但在竞争中能够冷静达观、互利互惠,实现“里仁”之美,建构互助型社会。 由此可见,儒家教化传统中的“家国天下”意识体现了传统时期的“中国智慧”。它
25、成为“大一统”的重要思想基础与施政方针。“家国天下”意识,以其温柔敦厚的底色、生生不息的活力、和合共生的包容心,不仅能为个体生命提供精神关怀,而且有助于维系各民族的和睦共存,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积极的精神动力,值得我们加倍珍惜和大力弘扬。 (摘编自金香花“家国天下”观念的历史形成及其现代意义)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现代社会儒家虽已不复存在,但其入世精神仍有积极意义。 B.人们基于血缘的原初信赖关系产生了家族观念和人伦情感。 C.自然规律和人世伦理能相互推演是对“天人合德”的肯定。 D.“天人合一”的“仁”的升格体现出仁爱原则中的凝合原则。 2.下列对原文
26、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逐层论证了“家国天下”传统的现代意义。 B.文章兼顾家庭伦理与公共精神,既体现了辩证思考,也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 C.文章将家的意义和经济收益进行对比,论证家庭作为情感纽带的重要意义。 D.文章依据宋儒对原始儒家理论的继承和发展,论证仁爱原则的动态特征。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人热爱祖国、追求民族统一的担当精神,来自个人发展的诉求与社会进步的诉求相结合的道德自觉。 B.随着社会形态的变迁,以往熟人社会中以“人情纽带”维系人际关系的行为模式必然会被现代社会淘汰。 C.歌词“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
27、所反映的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与价值追求,与文中的家国理念是相通的。 D.“家国天下”意识已经超越其原始意义,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之源,值得我们加倍珍惜和大力弘扬。 二、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48题。 材料一: 歌曲我和我的祖国在2019年频频登上热搜。一年来,这首歌如此火爆,首先是因为举国上下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热烈氛围。可爱国主义歌曲这么多,为何唯独它火了起来呢? 2019年4月,第36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开幕演出,就挑选了我和我的祖国作为主旋律歌曲。音乐家们给出以下几点理由:质朴深情的歌词,柔和舒展的旋律,好听;歌声里寄托着由衷的幸福感和获得感,直抵人心;圆舞曲风格,节奏欢快,朗朗
28、上口,适合大众唱、大合唱等。 歌曲我和我的祖国成为“网红”,不只因为歌曲自身的特点,还在于它打破了各种圈层。无论是金领还是蓝领,无论是明星还是路人,无论是大学生还是小学生,都在这段时期不由自主地哼唱起这首优美的歌曲,都以“我”的角色汇入歌曲形成的新潮流,一起庆祝新中国的生日。报告会、文艺汇演、千人合唱等,每一个活动都能以“我和我的祖国”冠名。活动中的每一个“我”,都是中国故事里的主角,都以自己真挚的爱国情意唱响对祖国的赞美和祝福。 另外,流行文化助力主流政治文化。人们在微信头像上,甚至自己的脸上添上那一抹红色,显得格外自然。流行音乐天后王菲演绎的我和我的祖国,自在、辽阔而温暖。虽然争议不断,但
29、并不妨碍这一文化现象维持高的热度。 (取材于网络文章) 材料二: 2019年春节,央视连续数天播出了快闪系列节目新春唱响“我和我的祖国”,随后引发了全国的模仿热潮。新春唱响“我和我的祖国”快闪节目是如何吸引观众参与,提升节目传播效果的呢? 节目制作:品牌效应激活现场观众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品牌优势十分突出,我和我的祖国本身也是艺术精品。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全方位策划,多角度、多机位拍摄,现场观众可以充分感受到热烈的氛围而自发加入。这一系列节目的推出正值春运返乡和春节团聚期间,第一期节目选择首都国际机场作为拍摄地,面对可以覆盖全国的电视信号,被采访者积极参与,在镜头前抒发对家乡的思念、归途的迫切,激
30、发了现场观众的强烈共鸣。观众将参与央视节目录制的消息、照片、短视频上传社交媒体,参与到这场面向全国传播的活动之中。 利用镜头组构建实时互动场景,是提升视频传播效果的重要环节。作为向全国人民传播的一档文化类节目,其内容设置对互动性的要求必须清晰且有针对性,力求调动设备与拍摄角度相配合,使现场和屏幕前的观众参与到节目的互动中。在成都宽窄巷子的摄制中,祖籍成都的音乐人陈彼得从四川元素背景中走出,他的歌声点燃了观众参与的热情,航拍的应用使受众获得的现场感更加强烈。而小朋友扮演的熊猫角色、说唱组合的出现,将与观众的互动性进一步提高。在互动中,快闪活动由音乐人的独唱变成了观众的合唱,舞台变成广阔天地。构建
31、互动场景的镜头语言,既激发了现场观众参与的热情,也使得受众面对视听作品有了代入感,被我和我的祖国歌声和内容深深感动。 节目播出:电视与新媒体合力传播 本节目每期在“新闻联播”首播,随后在“央视新闻”官方微博等新媒体播出。节目中除快闪元素之外还有街采风格的互动融入。采访聚焦于春节返乡、民俗内容等主题,受访者会在街采中回应记者的提问,进行第一人称叙述。节目播出时会剪掉记者提问部分,保留受访者最核心的回答。在新媒体的传播中,加入相关的话题元素与祝福祖国元素,进行系列策划与传播。部分看到这一电视节目的观众也会在网络上搜索相关视频,自觉地进行二次传播。 (取材于张腾方相关文章) 材料三: 20世纪80年
32、代末,主旋律电影往往以较高的文化姿态抒写宏观而深邃的革命浪漫传奇,主人公一般以革命领袖与英模为主,所以不可避免地与普通人的生活情感体验拉开差距。近年来,一些主旋律电影主角已实现了身份下沉,但它们主要依靠宏大事件与渺小个体之间的悬殊所产生的张力来营造戏剧性。而电影我和我的祖国基于对“用电影来写人、写人性”的精准把握,把视角融入了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之中。七个故事中的主人公已不再是伟大奇迹的缔造者,历史背景不再是被叙述的主体。比如林治远为开国大典的升旗一直在焦急地进行“最后一分钟营救”,出租车司机出于悲悯而将奥运会门票转让给四川小孩故事主人公以实现国家使命、民族荣耀、社会安定为目标的崇高理想,被转化为
33、便于观众体认的普遍情感。 电影我和我的祖国在“红色叙事”之外,开辟了中国主旋律电影“金色叙事”的新途径。电影通过选取重要时间节点,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精简”,形成了我与祖国、个人与集体“融合”的一致表达。不同历史时期的差异消失了,人物不再以一代人的面貌出现,而都成为与祖国共同成长的“小小浪花”。相遇中,原子弹研发人员在公交车上与三年未联系的恋人相遇,对话场面构成了电影画面的前景,车窗外集结、聚拢的行人构成后景。当汽车停止,男女主人公下车没入人海,个人与集体融为一体,而原子弹试爆成功成为这一“融合”时刻的历史标点。同样的呈现方式也见于夺冠,主角冬冬维护着“脆弱”的电视天线,让整条弄堂有机会见
34、证中国女排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创造奇迹的时刻。于是,在弄堂狭小的空间场景中,国家、群体、个人这三个原本有空间和情绪区隔的表达融为了整体,完美应和了主题曲中“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的意旨。这部电影用最独特的诉说方式,燃爆了亿万中国人心中的“我和我的祖国”。 (取材于郑炀、沈律君等相关文章) 4.根据材料一,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因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热烈氛围,许多爱国主义歌曲迅速成为“网红”。 B.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选用我和我的祖国作为主旋律歌曲,首要因素在于其歌词和旋律好听。 C.我和我的祖国打破各种圈层,许多人不由自主地唱起这首歌,表达自我的爱国真情。 D.王菲演绎我和我的祖国引发的争议,助推了歌曲
侵权处理QQ:3464097650--上传资料QQ:3464097650
【声明】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空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如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版权,请立刻联系我们并提供证据,我们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